『壹』 信託的基本職能有哪些
信託的基本職能——財產管理職能
財產管理功能是指信託受委託人之託,為之經營管理或處版理財產的權功能,即「受人之託、為人管業、代人理財」,這是信託業的基本功能。其主要體現在:
① 管理內容上的廣泛性:一切財產,無形資產,有形資產;自然人、法人、其他依法成立的組織、國家。
② 管理目的的特定性:為受益人的利益。
③ 管理行為的責任性:發生損失,只要符合信託合同規定,受託人不承擔責任;如違反規定的受託人的重大過失導致的損失,受託人有賠償責任。
④ 管理方法的限制性:受託人管理處分信託財產,只能按信託目的來進行,不能按自己需要隨意利用信託財產。
『貳』 信託是干什麼的
信託即受人之託,代人理財,這是信託的本質。是指委託人對受託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託給受託人,由受託人按照委託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其它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處分的行為。
信託公司是經銀監會批准才能成立的,目前共65家。比較知名的有新時代、新華、中信、中融、四川、華潤、華澳等等,主要經營信託業務。
信託是很穩健的投資,就是門檻高,要100萬起步的,而且還不一定有份額;不過購買信託要注意幾點:
1、信託都是信託公司發行的,建議通過第三方理財購買,大連本地的可以去希望大廈8F大眾財富咨詢,但是最後的合同一定是和信託公司簽訂的;
2、信託打款賬戶,必須是以信託公司名義開頭的;
3、選擇信託產品的時候要選擇有實力的信託公司的產品。要看清楚這個產品的融資方,資金用途,最好詳細的查一下。還要看一些是不是做了本金預期收益全額擔保,做了擔保的風險小一些。
4、注意保留打款憑證,這是你購買信託的證明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把握信託的基本特徵。
① 委託人對受託人的信任。這是信託關系成立的前提。一是對受託人誠信的信任,二是對信託人承托能力的信任。
② 信託財產及財產權的轉移是成立信託的基礎。
信託是以信託財產為中心的法律關系,沒有信託財產,信託關系就喪失了存在的基礎,所以委託人在設立信託時必須將財產權轉移給受託人,這是信託制度與其他財產制度的根本區別。
財產權是指以財產上的利益為標準的權利,除身份權、名譽權、姓名權之外,其他任何權利或可以用金錢來計算價值的財產權,如物權、債權、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都可以作為信託財產。
③ 信託關系中的三個當事人,以及受託人以自己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管理處分信託財產是信託的兩個重要特徵。
信託關系是多方的,有委託人、受託人、受益人,這是信託的一個特徵。並且,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管理處分信託財產,這又是信託的另一個重要特徵。
信託產品
這種信託關系體現了五重含義:一是委託人將財產委託給受託人後對信託財產就沒有了直接控制權;二是受託人完全是以自己的名義對信託財產進行管理處分;三是受託人管理處分信託財產必須按委託人的意願進行;四是這種意願是在信託合同中事先約定的,也是受託人管理處分信託財產的依據;五是受託人管理處分信託財產必須是為了受益人的利益,既不能為了受託人自己的利益,也不能為了其他第三人的利益。
④ 信託是一種由他人進行財產管理、運用、處分的財產管理制度。
信託機構為財產所有者提供廣泛有效的服務是信託的首要職能和唯一服務宗旨,並把管理、運用、處分、經營財產的作用體現在業務中,它已成為現代金融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信託公司的主要業務是以售賣信託理財產品為主,還有其他的理財形式。這些具體在信託法十六中有如下規定:
(一)資金信託;
(二)動產信託;
(三)不動產信託;
(四)有價證券信託;
(五)其他財產或財產權信託;
(六)作為投資基金或者基金管理公司的發起人從事投資基金業務;
(七)經營企業資產的重組、購並及項目融資、公司理財、財務顧問等業務;
(八)受託經營國務院有關部門批準的證券承銷業務;
(九)辦理居間、咨詢、資信調查等業務;
(十)代保管及保管箱業務;
(十一)法律法規規定或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的其他業務。
希望採納
『叄』 什麼是信託的基本職能,具有重要的社會經濟意義
信託的基本職能是:
一、資產管理職能,又稱財產事務管理職能。是指信託機構受內委託人之容委託,為之經營管理或處理財產的功能。
二、融通資金功能。吸收信託資金是信託投資公司的主要資金來源,也是信託投資公司發放貸款、進行信託投資、委託投資等一系列信託業務前提。
三、社會投資職能。信託公司通過運用信託資金和自有資金從事證券投資和直接投資,成為機構投資者。
四、中介、代理、溝通和協調經濟關系職能。信託業務具有多邊經濟關系,受託人作為委託人與受益人的中介,是天然的橫向的經濟聯系橋梁紐帶。
信託業務既可以投資,也可以貸款;既可以採用直接融資方式,也可以採用間接融資方式;既可以同客戶建立信託關系,又可以建立代理關系。信託方式的多樣化,使其業務活動具有靈活性,並伴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不斷有新的信託業務方式創立,以適應社會各方面的需要。
『肆』 金融信託的法律職能
金融信託的職能是金融信託業務應有的職責和獨具的功能。金融信託具有多種職能回,但其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職答能有以下三個: 它是指金融信託機構通過辦理信託業務,為建設項目籌措資金,或對其他客戶給予資金融通和調劑的職能。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
一是貨幣資金的融通,金融信託機構將貨幣資金無論用於貸款、投資或購買、出售有價證券,都能發揮融資的職能;
二是通過融資租賃,實現物資上的融通與貨幣資金的融通;
三是通過受益權的流通轉讓而進行的貨幣資金融通。 是指金融信託機構通過開展信託業務,提供信任、信息與咨詢服務等方面的職能。金融信託業務是一種多邊經濟關系,金融機構作為委託人與受益人的中介,在開展信託業務過程中,要與諸多方面發生經濟往來,是天然的橫向經濟聯系的橋梁和紐帶。
通過辦理金融信託業務,特別是代辦經濟事務為經濟交易各方提供信息、咨詢和服務,發揮溝通和協調各方經濟聯系的職能。
『伍』 哪些信託職能決定了信託機構的金融屬性
信託的職能概括起來就是「受人之託,履人之囑,代人理財」
信託的基本職能
是財產管理職能。體現在:
① 管理內容上的廣泛性:一切財產,無形資產,有形資產;自然人、法人、其他依法成立的組織、國家。
② 管理目的的特定性:為受益人的利益。
③ 管理行為的責任性:發生損失,只要符合信託合同規定,受託人不承擔責任;如違反規定的受託人的重大過失導致的損失,受託人有賠償責任。
④ 管理方法的限制性:受託人管理處分信託財產,只能按信託目的來進行,不能按自己需要隨意利用信託財產。
信託的派生職能
① 金融職能即融通資金。信託財產多數表現為貨幣形態。同時為使信託財產保值增值,信託投資公司必然派生出金融功能。
② 溝通和協調經濟關系職能。即代理和咨詢。信託業務具有多邊經濟關系,受託人作為委託人與受益人的中介,是天然的橫向經濟 聯系的橋梁和紐帶。可與經營各方建立互動關系,提供可靠的經濟信息,為委託人的財產尋找投資場所,從而加強經濟聯系與溝通。包括:見證、擔保、代理、咨詢、監督職能。
③ 社會投資職能。指受託人運用信託業務手段參與社會投資活動的職能,它通過信託投資業務和證券投資業務得到體現。
④ 為社會公益事業服務的職能。指信託業可以為捐助或資助社會公益事業的委託人服務,以實現其特定目的功能。
信託的作用
信託的作用是信託職能發揮的結果,包括:
① 代人理財的作用,拓寬了投資者的投資渠道。
其特點:一是規模效益,信託將零散的資金巧妙的匯集起來,由專業投資機構運用於各種金融工具或實業投資,謀取資產的增值;二是專家管理,信託財產的管理的運用均是由相關行業的專家來管理的,他們具有豐富的行業投資經驗,掌握先進的理財技術,善於捕捉市場機會,為信託財產的增值提供了重要保證。
② 聚集資金,為經濟服務:
由於信託制度可有效的維護、管理所有者的資金和財產,它具有很強的籌資能力,為企業籌集資金創造了良好的融資環境,更為重要的是它可以將儲蓄資金轉化為生產資金,可有力的支持經濟的發展。
③ 規避和分散風險的作用:
由於信託財產具有的獨立性,使得信託財產在設立信託時沒有法律瑕疵,在信託期內能夠對抗第三方的訴訟,保證信託財產不受侵犯,從而使信託制度具有了其他經濟制度所不具備的風險規避作用。
④ 促進金融體系的發展與完善:
⑤ 發展社會公益事業,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的作用:
通過設立各項公益信託,可支持我國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衛生、慈善等事業的發展。
⑥ 信託制度有利於構築社會信用體系:
信用制度的建立,是市場規則的基礎,而信用是信託的基石,信託作為一項經濟制度,如沒有誠信原則支撐,就談不上信託,而信託制度的回歸,不僅促進了金融業的發展,而且對構築整個社會信用體系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陸』 信託的基本職能是什麼
信託是指委託人基於對受託人(信託投資公司)的信任,將其合法擁有回的財產委託給答受託人,由受託人按委託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的目的,進行管理或者處分的行為。
信託的基本職能是幫助別人進行財產管理,即「受人之託,代人理財」。
西方發達國家的信託與銀行、證券業一般都經歷了混業—分業—混業的發展過程,目前大部分採用了混業經營模式,信託、銀行及長期資本市場出現了同步發展的趨勢。
美國信託業務多由銀行兼營,它和銀行業務在商業銀行內部是相互獨立、按照職責嚴格加以區分的,即實行「職能分開、分別核算、分別管理、收益分紅」的原則。
日本的信託銀行是在其銀行法的基礎上,根據兼營法取得監管當局許可,可以經營信託業務的金融機構。
『柒』 信託公司的職能有什麼
一般是幫政府,企業籌集資金,發行信託產品,他們收取一些傭金
『捌』 信託的職能與業務是什麼
信託是信用委託的意思。它是指受他人委託,代為管理、經營和處理某項經濟事務的行為。銀行辦理信託業務是以中間人身份所進行的一項銀行業務,可將其歸入中間業務范圍。
在信託業務中,擁有信託財產的人通常稱為委託者,他們為達到一定目的,把財產委託給他人管理和處理;接受委託者的要求,按合同規定對信託財產進行管理和處理的人,則為受託者。委託者把財產委託給受託者進行管理和處理時,雙方需要簽訂合同或協議,這種行為就是信託行為。通過信託活動會產生收益,享受信託收益的人,則為受益者,受益者可能是委託者本身,也可能是第三者。委託者、受託者、受益者三方圍繞信託財產而產生的經濟關系稱為信託關系。
信託的種類按不同的信託對象、目的、業務內容可有多種劃分方式。按對象可分為個人信託和法人信託;按目的分為盈利信託和非盈利信託;按受益對象分為自益受託和他益受託;按信託受益范圍可分為公益信託和私益信託;按信託業務的內容可分為資金信託和非資金信託;按信託行為發生的基礎可分為自由信託和法定信託;按信託業務涉及的區域和范圍,可分為國內信託和國際信託;按信託事務的性質分為民事信託和商事信託等。
信託作為銀行的中間業務,其職能有三:
金融職能。因為信託著眼於籌集資金和融通資金,通過信託融資也是一種重要的融資方式。
財務管理職能。因為信託的產生是從財務管理開始的。所謂財務管理就是信託機構接受財產所有者的委託,為其管理和處理財產。就我國銀行信託部門辦理的業務來看,都具有財務管理職能。
信用服務職能。信託作為銀行的中間業務,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法人、團體提供內容豐富的信用服務。
我國銀行目前開辦的信託業務有:
信託存款。指企業、單位或個人可以自主使用的資金,存入信託機構,委託信託機構代為運用,但不具體指定使用對象和用途。
信託貸款。是信託機構用吸收的一般信託存款和部分自有資金,以貸款方式向企業單位提供資金,並計收利息的一種信託業務。
信託投資。信託機構以投資人的身份直接向企業所進行的投資。信託投資的來源是信託機構的自有資金和長期穩定的信託存款。
財產信託。信託機構接受委託單位的委託,將財產向指定或不指定的單位出售或出租。
委託貸款。信託機構按委託單位的要求,使用委託單位預先交存信託機構的貸款基金,按委託單位指定的對象和用途所發放的貸款。
委託投資。委託人以准備進行投資的資金交存信託機構,委託其向指定的企業或項目進行投資,信託機構代為監督企業的管理和收益分配。
『玖』 簡述信託的主要職能
全國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國際私法試題
--------------------------------------------------------------------------------
課程代碼:00249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並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乾的括弧內。每小題1分,共30分)
1.在沖突法的國內立法方式上,我國主要採取的作法是( )
A.將沖突規范分散規定在民法典的有關章節中
B.制訂單行沖突法典
C.在民法或其他法典中以專編或專章,比較系統地規定沖突法規范
D.主要以判例和學說為依據
2.現在,印度、土耳其、敘利亞等國,當事人往往因宗教不同而適用不同的婚姻法從而可能產生法律沖突,這種法律沖突被稱為( )
A.區際法律沖突B.時際法律沖突
C.人際法律沖突D.國際法律沖突
3.1978年海牙《代理法律適用公約》適用范圍很廣。在下列各項中,唯一不適用的是( )
A.隱名代理B.商業代理
C.非商業代理D.信託代理
4.外國人在內國的民事法律地位,一般是通過( )
A.單邊沖突規范直接規定B.雙邊沖突規范間接規定
C.國際慣例規定D.國內立法或國際條約直接加以規定
5.自義大利法則區別說誕生後,最早以當事人的本國法作屬人法的是( )
A.1756年的《巴伐利亞法典》B.1794年的《普魯士法典》
C.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D.1900年的《德國民法典》
6.提倡"規則選擇"或"結果選擇"方法,以取代傳統的"管轄權選擇"方法的學者是( )
A.庫克B.里斯C.艾倫。茨威格D.凱弗斯
7.在1928年召開的哈瓦那第六屆泛美會議上,通過了著名的( )
A.《布斯塔曼特法典》
B.《關於解決本國法與住所地法沖突的公約》
C.《支票統一法公約》
D.《婚姻法律沖突公約》
8.被認為採用了英國學者莫里斯提出的"侵權行為自體法"說的一個最有名的案例為( )
A.鮑富萊蒙案B.福哥案
C.特魯弗特案D.巴蓓科訴傑克遜案
9.假設A國和B國是《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的成員國,C國未加入,如果合同當事人未選擇准據法,對下述糾紛中國法院應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國家的法律的是( )
A.中國公司與A國公司締結的合同B.中國公司與B國公司締結的合同
C.中國公司與C國公司締結的合同D.A國公司與B國公司締結的合同
10.假設中國甲公司在日本承包一發包人為韓國乙公司的橋梁建設工程,工程承包合同當事人未選擇法律,後甲與乙發生爭議,中國法院受理了此案,本案應適用( )
A.中國法B.日本法
C.韓國法D.國際條約
11.在合同法律適用領域,最早採用的靈活的開放性的連結點是( )
A.締約地B.履行地
C.意思自治原則D.最密切聯系原則
12.對《國際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法律適用的選擇權常在( )
A.保險人B.被保險人
C.受理案件的法院D.合同的雙方當事人
13.在我國,判斷某項遺產是否為涉外無人繼承財產,應該適用( )
A.財產所地在法B.當事人屬人法
C.繼承關系的准據法D.法院地法
14.假設某人具有A國國籍,在C國有若干動產,在B國居住了三年後未立遺囑死亡,在A國和在D國的繼承人發生糾紛而由A國法院受理此案。如果上述四個國家都參加了1988年《死者遺產繼承的准據法公約》,那麼根據該公約,A國法院原則上應適用來判決這起涉外繼承爭議的是( )
A.A國法B.B國法C.C國法D.D國法
15.規定了一種並不為大陸法系所熟悉的"國際證書"制的國際公約是( )
A.《遺囑處分方式法律沖突公約》B.《遺產國際管理公約》
C.《死者遺產繼承的准據法公約》D.《關於婚姻財產制的海牙公約》
16.我國《民法通則》第145條規定,"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涉外合同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國家的法律。"這是一條( )
A.無條件的選擇性沖突規范B.有條件的選擇性沖突規范
C.重疊性沖突規范D.單邊沖突規范
17.美國1971年的第二部《沖突法重述》的報告員是( )
A.比爾B.柯里C.斯托雷D.里斯
18.《保護工業產權的巴黎公約》規定,對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和商標的申請人給予優先權,該優先權期限為( )
A.發明和實用新型為12個月,外觀設計和商標為6個月
B.發明和實用新型為6個月,外觀設計和商標為12個月
C.發明和實用新型為12個月,外觀設計和商標為12個月
D.發明和實用新型為6個月,外觀設計和商標為6個月
19.關於《世界版權公約》和《伯爾尼公約》所實行的原則和內容,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前者實行雙國籍國民待遇原則,後者不實行雙國籍國民待遇原則
B.前者實行附條件自動保護原則,後者不實行附條件自動保護原則
C.前者實行版權獨立原則,後者不實行版權獨立原則
D.前者保護作者的精神權利,後者不保護作者的精神權利
20.關於破產財團范圍的法律適用,一般認為應適用( )
A.法院地法B.物之所在地法
C.當事人屬人法D.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
21.依《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的意見》,在發生國籍的消極沖突時,用來確定當事人行為能力的法律適用的連結點是( )
A.一般是其居住地,如未定居,則適用其住所地
B.一般是其住所地,也可適用其居住地
C.最後擁有的國籍
D.住所
22.假設甲是A國人,在B國有慣常居所,乙公司是C國法人,其主營業地在A國,並在D國設分銷商場。甲在D國商場買了乙公司的彩電帶回A國使用,後彩電發生爆炸。如果上述四國均是《產品責任法律適用公約》的成員國,依該公約,該案的准據法應是( )
A.A國法B.B國法C.C國法D.D國法
23.動產與不動產的識別,一般應適用( )
A.法院地法B.物之所在地法
C.當事人約定的法D.當事人的屬人法
24.在國際私法史上,最早提出把特徵履行作為判定合同與何地有最密切聯系的根據的是( )
A.英國學者B.美國學者
C.瑞士學者D.法國學者
25.就最惠國待遇制度而言,目前各國普遍採用的是( )
A.無條件的最惠國待遇
B.有條件的最惠國待遇
C.有條件的最惠國待遇為主,無條件的最惠國待遇為輔
D.無條件的最惠國待遇為主,有條件的最惠國待遇為輔
26.《關於信託的法律適用及其承認公約》規定,涉外信託的准據法,首先適用( )
A.當事人自主選擇的法律B.與信託有最密切聯系國家的法律
C.信託管理地國家的法律D.信託財產所在地國家的法律
27.法國規定不動產的法定繼承依不動產所在地法,德國則規定依死者的本國法,且兩國都認為自己指定的法律也包括沖突法。現如一德國公民死於法國並在法國留有不動產,為此不動產法定繼承發生爭訟,其結果為( )
A.在法國起訴會發生反致
B.在德國起訴會發生反致
C.在兩國任何一國起訴都會發生反致
D.在任何一國起訴都不會發生反致
28.在"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適用侵權行為地法"這條沖突規范中,"侵權行為地法"是( )
A.范圍B.指定原因C.准據法D.連接對象
29.仲裁法主要是指( )
A.調整仲裁程序的法律
B.調整仲裁實體問題的法律
C.調整仲裁實體問題和程序問題的法律
D.調整仲裁協議當事人行為能力的法律
30.假設甲因出生而同時取得A國和B國國籍,而又取得C國和D國國籍,並且在D國設有住所。現甲在中國法院涉訟,依我國規定甲的本國法應是( )
A.A國法B.B國法C.C國法D.D國法
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的答案,並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分別填在題乾的括弧內,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10分)
31.依我國《仲裁法》,下列不能提交仲裁的事項是( )
A.婚姻B.收養
C.知識產權的轉讓D.監護
E.繼承
32.國家及其財產的豁免權內容包括( )
A.司法管轄豁免B.訴訟程序豁免
C.職能豁免D.強制執行豁免
E.絕對豁免
33.屬《巴黎公約》規定的工業產權的保護對象的是( )
A.實用新型B.服務標記
C.原產地名稱D.制止不正當競爭
E.商標
34.國際海上貨物運輸保險的主要險別有( )
A.平安險B.水漬險
C.偷竊險D.一切險
E.鉤損險
35.在我國,合同當事人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必須是( )
A.在訂立合同時選擇B.明示選擇
C.選擇實體法D.在法院開庭審理前作出選擇
E.選擇與合同有實質聯系的法律
三、簡答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36.簡述我國在加入1958年《紐約公約》時所作的兩項重要保留。
37.簡述夫妻人身關系法律適用的幾種不同制度。
38.簡述認許外國法人在內國活動時的四種程序。
39.簡述國際私法統一化運動的主要特點。
四、論述題(12分)
40.試述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四編關於涉外民事訴訟中特別地域管轄和協議管轄的有關規定。
五、案例分析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
41.案情:
1994年,中國丁公司與美國D公司簽訂一項從後者購貨的合同,後因美方無力履行,徵得丁公司的同意後,將合同賣方的權利、義務轉移由瑞士G公司承擔。G公司於1995年先後數次電傳稱:"貨物已在裝船港備妥待運","裝船日期為1995年3月31日"等,要求以該公司為受益人開出信用證,並最終提取了貨款。丁公司不久見貨到,乃於1996年向中國S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返還貨款及賠償銀行利息、經營損失及其他費用。S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了該案,經審理後,所作出的判決基本上滿足了原告丁公司的請求。瑞士G公司不服一審判決,上訴至S市高級人民法院。其理由主要為雙方簽訂的購貨合同中訂有仲裁條款,而中國已加入1958年的《紐約公約》,因而原審法院無管轄權。
問:(1)若你作為中國丁公司委託的代理人,你將如何發表代理意見?
(2)若你作為瑞士G公司委託的代理人,你將如何發表代理意見?
42.甲男與乙女均系A國人,並在A國內結婚後,又在B國購置了一批財產和土地。20年甲去世,住所移至B國的乙根據A國法律在B國提起訴訟,要求以死者妻子的身份按夫妻共同財產取得甲在B國的遺產的一半和死者的地產四分之一的用益權。B國法院受理了這個案件。
依B國沖突法規定,如認為本案乃屬夫妻財產關系,則應適用結婚時當事人的住所地法。如認為本案乃夫妻繼承權問題,則對於不動產要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作為結婚時當事人住所地法的A國法和作為不動產所在地的B國法雖承認該乙無論依上述何種認定,均可取得死者遺產的一半,但她對餘下地產的用益權,如依B國法,她不能享有,而依A國法,她可以享有。最後B國法院對其定性為夫妻財產關系,適用為結婚當時的住所地法的A國法,滿足了乙對其餘土地四分之一的用益權的請求。
試問:(1)B國法院在本案中作出識別時是以哪一學說為依據的?有無充分理由?
(2)B國法院在這里能依"准據法說"進行定性嗎?為什麼?
試卷及答案見http://www.pp369.cn/zk/上面可以查
我查了一個多小時才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