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信託靠譜么
客觀的講,信託還是比較安全的,原因有這些:第一,信託公司和銀行一樣,都是有國家銀監會監管的,銀監會是直接手國務院管轄的。第二,信託產品和銀行理財一樣,都是屬於固定收益類產品,就是說賣之前談好一定期限內是多少的年收益率,這樣到期後直接給你支付本金和利息,於此對應,基金和股票類就屬於浮動收益類產品了,也就是說看股票行情,可能今天是百分之二十的收益率,明天可能就是百分之五或者負的,信託就沒有這一點了。第三,我國目前有六十八家信託公司,自從國務院99號文件出台之後,就規定如果你信託產品到期後,資金使用著不能及時償還本金利息,那麼信託公司將承擔償還義務,而我國的六十八家信託公司背後,大部分都是國企或者央企控股的,比如中鐵信託,控股老闆是中國鐵路總公司。另外信託的風險控制措施都是不錯的,基本還不上錢的可能非常小,風險大了它也過不了審核。第四,中國信託成立這幾十年,目前還沒發生過違約案例。所以相對於私募基金,股票,P2P來說,信託是收益不錯,而且安全相對較高的行業了。(銀行理財也是比較安全的,但是收益沒有信託高,前者一年基本百分之五左右,後者在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一之間。)純手打,不懂的話可以追問。謝謝
② 信託投資可靠嗎
首先信託公司是持有國家金融牌照的正規金融機構,和銀行一樣受銀監會監管。目前全國共有68家信託公司,70%為政府背景和央企,因此不用擔心信託公司的資質,它是正規的金融機構,有「領導」看著,有「法律」約束。
其次信託理財計劃絕不是「非法集資」,信託公司在風險控制上和銀行流程基本一樣,必須在抵押足值和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幫企業融資。而且信託產品自發售至今13年來都是剛性兌付的。安全性還是很高的,想要買到安全保障性更高的信託產品,要具體看項目本身。
但是任何理財方式都是有風險的,並非所有的信託理財項目都是能100%控制好風險的,有些項目專業人士是能夠發現其中的問題的,所以要麼投資者能獨立審查項目的優劣,要麼就需要金融機構的專業人士幫客戶審核項目的風控措施是否完善。
③ 目前國內的信託產品可靠嗎
看門狗財富為您解答。
大家都知道信託公司是銀監會管理下的非銀行性金融機構,不僅實力雄厚、資本充足,而且風險也比較低。目前大多數的信託產品還是比較安全的,但也有小部分信託產品風險系數高,那麼如何選擇可靠的信託產品?
一,要選擇信譽好的信託公司。對於投資者而言,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應該認真考察信託公司的誠信度、資金實力、資產狀況、歷史業績和人員素質等各方面是否真實可靠,然後再從靠譜的公司里選擇合適的產品投資。
二,要預估信託產品的盈利前景。對於理財市場上的信託類產品而言,其大多是事先就已經確定了信託資金的投向,投資標的的風險決定了產品的風險。因此投資者在選擇產品時,應該認真分析這些領域,並且根據所投資項目的行業、現金流的穩定程度、未來一定時期的市場狀況等因素來預估信託產品的盈利前景。
三,要考察信託項目擔保方的實力。投資者購買信託類理財產品後,如果融資方因經營出現問題而到期不能「還款付息」,那麼投資者將會面臨一定的虧損。因此對於投資者而言,不僅要選擇融資方實力雄厚的信託理財產品,而且還要考慮信託項目擔保方的實力情況。對於穩健型的投資者來講,最好選擇銀行等金融機構擔保的信託理財產品,此類產品雖然收益不是太高,但是安全系數相當高。
④ 信託公司理財可靠嗎
有些信託公司安全系數比較高,比如和網路有錢花合作的華能貴誠信託有限公司,但有個前提,安全系數越高,那麼收益就越低。
⑤ 信託公司可靠嗎
根據信託業這幾年的發展來看,信託公司還是非常值得信賴的。
⑥ 信託可靠嗎
信託是英國法上的一個概念,是一種特殊的財產管理制度和法律行為,充滿了日耳曼民族的智專慧,與銀行業,屬保險業,票據業,證券業構成了現代金融體系。信託雖然在清末以後就被介紹到中國,但由於中國缺少信託賴以形存在市場因素,其法律概念遠不如公司法律制度為公眾所熟知。我國雖然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但規定的相當籠統,配套規定也不是多麼完善,一些規則和制度處於無法可依的狀態,加上行政管理並不完全到位,目前比較混亂。
建議你找一些比較大的信託公司進行信託理財或者服務,對信託公司的格式合同做一些必要的修改,以規避商業風險和法律風險。小的信託公司就不要考慮了,客觀說風險巨大,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⑦ 信託產品可靠嗎
地方政府違規融資警鍾長鳴 政信類信託佔比降至五年內最低
很多公司出於風險考慮回,暫停了4萬億答計劃後紅極一時的政信類業務。盡管還有少數公司在做,但已不是主流
繼財政部通報雲南、廣西、安徽、寧波等地政府違法違規舉債擔保問責案例後,日前,財政部網站披露了銀保監會依法依規處理部分金融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情況的通報,除交通銀行(5.750, -0.04, -0.69%)池州分行外,其餘7家金融機構均為信託公司。
據《投資者報》記者了解,本次通報中提及的信息多是2017年財政部移交線索。此後銀保監會進行核查處理完畢並已經對外公開發布的處罰信息,沒有新增的內容。不少涉事公司向記者宣稱已整改完畢。而業內猜測財政部此番公示具有典型案例警示作用,意在提示市場地方政府債務治理的底線並未放棄。
通報再度引起市場對曾經紅火一時的政信類業務的關注。但今時不同往昔,經過近幾年的整頓,政信類信託規模佔比一直在下滑,存量變少。很多公司出於風險考慮,暫停了該類業務,盡管還有少數公司在做,但已不是主流。
2018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