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紫復金融資租賃(上海制)有限公司是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投資成立一家中外合資公司,公司注冊成立於2014年6月26日,注冊資本金2億元人民幣,主營「融資租賃業務、租賃業務、向國內外購買租賃財產、租賃財產的殘值處理及維修、租賃交易咨詢和擔保、兼營與主營業務相關的保理業務」等業務。
法定代表人:李晨
成立時間:2014-06-26
注冊資本:2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00040073995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中外合資)
公司地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加楓路26號108室
B. 紫金所的運作模式與其它融資平台有什麼不同
紫金所的運作模式首要注重的是安全,他們始終把投資者資金的安全放在首位,把控制金融風險當作日常的重要工作來抓,這是和其它平台最大的區別所在。
C. 紫金股票是什麼榜塊
紫金礦業所屬板塊:黃金概念板塊,轉融券板塊,滬股通板塊,上證180_板塊,福建板回塊,有色金屬板塊答,AH股板塊,HS300_板塊,指數權重板塊,稀缺資源板塊,融資融券板塊。
公司名稱: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稱 Zijin Mining Group Company Limited
A股代碼:601899 A股簡稱:紫金礦業
證券類別:上交所主板A股 所屬行業:有色金屬
D. 陳景河的突出貢獻
17年前,陳景河剛接手時,那時公司靠買賣零星礦產品度日,年凈利潤不到5萬元,資金匱乏,缺技術人才,可以說是「一窮二白」。
在困境中邊干邊摸索,陳景河根據紫金山金礦的特點,大膽採用了投資額低、生產成本低的堆浸工藝,在他和技術人員的努力下,一個個被認為不可能完成的技術難題被攻克,低品位的礦山變廢為寶,也讓紫金礦業走上了飛速發展的道路。
在中國的有色金屬行業,陳景河已是一個響當當的人物。他參與創建的紫金礦業,把被一些專家認為沒有開發價值的紫金山金礦,打造成了中國黃金生產領域的一個奇跡。從2001年到2007年,紫金礦業的銷售收入增長了超過30倍,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00%,紫金礦業一舉成為中國成長最快的礦業公司、中國最大的黃金生產企業、中國控制金屬礦產資源最多的企業。
由於福建上杭縣位於南方,專家也做出了「南方潮濕多雨、紫金山地形險要,不適合採用堆浸工藝」的常規判斷。但陳景河再次打破了這一常規,他根據紫金山金礦的礦石特點,大膽採用了投資額低、生產成本低的堆浸工藝,用700萬元創造企業年處理5萬噸礦石的能力。 1993年,成功投產後的上杭縣礦產公司正式更名為福建省上杭縣紫金礦業總公司。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陳景河和紫金礦業的技術人員,經過了多次反復實驗,對礦石進行「破碎→篩分→洗礦→重選」等多套工藝,攻克了礦業界的技術難題,使得品位低至0.9克的礦山變廢為寶,成功具備了開發的可能。
通過這一系列手段,開發成本,是當時行業平均水平的10%-20%,大大提高了礦山的開采價值。」陳景河說,在此基礎上,紫金山金礦儲量大的優勢開始顯現,它從預計的可開采黃金5噸增加到300噸,再到500噸以上,創造了「越挖越多」的奇跡。
目前紫金礦業的礦石開采最低品位已經下降到0.3克、0.2克乃至0.15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陳景向記者透露,從可開採的數量上,紫金山金礦已經不僅僅是中國最大,而且是全球最大的金礦之一。
在陳景河的堅持下,從1993年到2000年,紫金礦業進行了多次技術改造,迅速奠定了其在國內黃金采礦業中的地位。紫金山金礦在可利用儲量、采選規模、黃金產量、礦石入選品位、單位礦石處理成本、經濟效益方面,都成為國內的佼佼者。 2000年,紫金礦業的總資產達到了約6億元,年度銷售收入約4億元,已經是8年前的200倍。不過陳景河並不滿足。
2007年,紫金礦業從 15年前總資產才352萬元、利潤才3萬元的無名小企業,一舉成為中國成長最快的礦業公司、中國最大的黃金生產企業、中國控制金屬礦產資源最多的企業、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6年中國大企業集團競爭力十強」第7位企業、中國成長百強排名前10名企業、福布斯中國頂尖企業排名第2位的企業!
紫金礦業是中國礦產金產量最大的企業,2006年黃金產量為49.21噸,其中礦產金20.70噸,礦產金佔全國礦產金總量的10.29%;2006年度黃金產品銷售收入758,841.94萬元,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70.40%。2007年公司黃金產量為52.29噸,其中礦產金24.83噸,礦產金佔全國礦產金總量的10.50%;2007年黃金產品累計實現銷售收入898,120.24萬元,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為59.69%。作為以黃金為主導產業的礦產資源類公司, 按2007年黃金產量排名,公司在世界主要黃金礦業公司中居第10位。
2003年12月,公司在香港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並上市,成為首家境外上市的國內黃金生產企業。自境外上市以來,通過擴大生產和兼並收購,公司各項業務得到了持續快速增長。2005年度至2007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年復合增長率達121.43%,利潤總額年復合增長率達98.13%,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年復合增長率達91.08%。2004年度、2005年度、2006年度派發現金紅利分別達26,282.62萬元、42,052.19萬元、94,617.43萬元,派息率分別為62.50%、59.76%、55.51%。
2004年12月,公司被列入由英國金融時報及倫敦證券交易所共同設立的——富時指數集團FTSE礦山指數,這是中國第一家企業入選該指數;2006年3月被列入道瓊斯中國海外50指數。公司被列入英國倫敦金銀協會LBMA黃金供貨商名錄,黃金產品獲准使用「採用國際標准產品」標志,生產的標准金錠可以在全世界范圍內進行銷售。
他提出了一個在很多人看來不切實際的想法,要讓紫金礦業走出福建,在更大的平台上進行競爭。陳景河對紫金礦業內部的員工聲稱,「要10年再造10個紫金」,即到2010年,紫金礦業的資產總額達到60億元,銷售收入達到40億元。在這個目標的激勵下,陳景河開始尋求資本的幫助,使紫金礦業走上跨越式的發展道路。
通過上市融資,紫金礦業如陳景河所願走上了跨越式擴張發展的道路。通過在國內和國外收購礦產資源,紫金礦業已經擁有近百家下屬公司,目前經營20個黃金礦山,集團年產金占國內黃金產量20.53%,同時還是中國第三大銅生產企業、六大鋅生產企業之一。
陳景河
到2007年年底,紫金礦業的銷售收入接近150億元,陳景河提出的「10年再造10個紫金」的計劃,僅僅用了六七年,就造就了超過30個紫金的規模。
有色金屬采礦行業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典型的「傳統行業」,但就是在這個傳統行業里,陳景河和他的紫金礦業創造了「紫金現象」、「紫金速度」,被業界廣泛關注。伴隨著紫金礦業的成功奇跡,投資紫金礦業的股東也獲得了難以想像的財富膨脹,紫金的「造富效應」成為同行業中的典範。即使經歷了2008年A股的大幅下跌,到11月21日收盤,以紫金礦業4.26元人民幣/股的收盤價計算,紫金礦業前10大股東中的所有自然人,均成為了億萬富翁。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紫金礦業前10大股東中有5個自然人,分別為新華都集團董事長陳發樹、恆興實業董事長柯希平以及李榮生、胡月生、鄧干斌3人,以其中持股最少的鄧干斌計算,其身家也超過7億元人民幣,而陳發樹持有的紫金礦業股票,市值超過了19億元。「胡潤百富」公布的《礦產富豪榜》中有4位投資紫金礦業的富豪上榜。身為紫金礦業董事長兼總裁的陳景河也實現了他個人財富和價值的增長。目前陳景河持有紫金礦業超過1.14億股,占總股本0.79%,這部分股票的市值超過4.8億。
在陳景河的操作下,目前紫金礦業已經在加拿大、緬甸、越南、俄羅斯、蒙古、秘魯、塔吉克、南非等國家擁有礦山資源,並在2007年入股英國倫敦上市公司RidgeMining並成為其最大股東。以要約方式成功收購英國倫敦上市公司蒙特瑞科,創中國公司以全面要約方式收購海外上市公司第一例,以及中國收購英國上市公司的第一例。
2006年到2008年間,隨著一個個國際的收購、並購案例的成功,再加上2008年4月25日成功實現A股上市,紫金礦業聲名鵲起,集團的國際化取得實質性進展,規模更是擴大了。截至2008年12月30日,公司擁有總資產262.18億元人民幣,凈資產達191.79億元,企業的規模也由最初的礦產公司發展成為中國500強企業,控股公司分布在全國20多個省區和海外7個國家。
陳景河說,在國際化和「走出去」方面,紫金礦業仍將處於中國礦業企業的領軍地位。
目前,紫金礦業的礦山遍布全國20多個省區、海外7個國家,陳景河身邊的工作人員透露,陳景河每年親身去礦山,一看就是幾個月,其工作量甚至不低於當年干礦山勘探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