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新的網路理財騙局有哪些
最新的網路理財騙局有以下幾種
一、利用金融類釣魚網站進行宣傳
金融類釣魚網站主要是通過仿冒真實網站的地址或者頁面內容的方式來欺騙受害者轉款,由於仿冒程度高,用戶如果不仔細辨認很難發現。也有的是在金融機構銷售理財、基金產品等交易數額較大的平台上植入木馬,通過盜取第三方賬號與買家進行交易,騙取買家資金。目前來看,每年都有數以百計的金融類網站出現,琳琅滿目,普通消費者很難辨別真偽。
二、以高收益為誘餌
面對手中有閑錢又急於投資的投資者,騙子往往打出年化收益率遠遠高於銀行存款利率甚至銀行理財產品利率、且超低風險的旗號,即可吸引一大批投資者投資購買。比如一家互聯網理財公司承諾每7天分一次紅。公司突然要求向其賬戶中至少充值兩萬元,不然賬戶會被永久凍結。當客戶想撤資時,網站就再也無法打開。
網上絕大多數虛假投資理財陷阱均以高額返利吸引投資者,許諾「天天返利、保本保收益」,而一旦「吸金」成功,騙子就會就會立即關站消失,追討損失十分困難。
三、利用二維碼釣魚網站進行詐騙
與傳統釣魚網站相比,二維碼釣魚網站在手法上更容易讓用戶上鉤。用戶只要掃描二維碼,在不能驗證網址和網站真實性的情況下,極易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隨著二維碼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各種商品的外包裝、宣傳都能成為不法分子利用的平台。
四、P2P投資理財跑路騙局
P2P投資憑著其理財門檻低、收益高、操作簡單等優勢,獲得許多工薪階層的喜歡。不過P2P行業依然不夠成熟,監管尚未完全落實。有些P2P平台打著高收益的幌子,撈一筆錢後,就跑路了,到頭來投資者連本金都很難要回。
2. 投資理財過程中常見的騙局有哪些
第一,高級金融形態的騙局。這類騙局多是在法律的保護下,採取復雜的金融設計方案,讓投資者彷彿在雲里霧里,時而似乎看見了「良好」投資的光明和希望,時而又覺得不明就裡。
這方面最使人驚訝的經典騙局,莫過於華爾街著名的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前主席伯納德?麥道夫所設的驚人騙局,不知有多少富翁、聰明人甚至銀行等金融機構都上了他的當。要避免陷入這一類高級金融形態的騙局,就必須把握兩個基本原則:一是不熟不做;二是要有警覺性,不明白不拿錢,或者說絕不輕易投資。
第二,低級金融形態的騙局。這類騙局多在沒有法律保障的情形下進行,主要利用高利誘惑手段,如虛擬傳銷集資騙錢、高利攬儲拿錢不還等,不一而足。所以,要防止掉入這類的金融騙局,就必須堅持有法律保護,弄清對方的法律角色和經濟實際背景等諸方面的情況,不參與民間的高利融資放貸活動。
第三,忽悠人的准騙局。之所以說是准騙局,是因為它有合法的法律基礎,卻不是善意的投資理財策劃,或是不具有幫助性的投資理財規劃。比如說,投資者在投資股票時,有人慫恿他投資那些設計復雜、價值離奇的股票權證,說是高風險高回報。殊不知,高風險並不註定對應高回報。
第四,金融產品設計或者服務的誤導性騙局。這會導致投資理財者無利可圖或者招致損失,有上當受騙之感。諸如一些無獲利前景和無良好獲利可能的所謂保本型投資理財基金,卻暗藏了交易缺口的風險代價;一些水平有限或有私利傾向的保險代表沒有準確地向投資者陳述保險理財產品的風險所在,如「斷保」的風險代價;還有些金融機構所推出的投資理財產品,一方面用大字陳述該產品的優點和長處,一方面卻把有關的責任、風險和免責事項用小字打在頁尾的不引人注目處,使投資理財者對其忽略而受損。所以,對於這一類情形,投資理財者就必須對正反兩個方面的情況都需完整地了解,要把所有的文字了解透徹,尤其是要注意那些小字的註解說明,要求投資理財顧問全面地陳述風險與收益的關系。只有投資顧問或理財代表的陳述是全面的、透徹的、辯證的,投資者才能對理財產品有充分的掌握,並最終決定是否參與理財顧問或代表所推薦的投資理財。
3. 有人說投資理財是騙局,是嗎
任何行業都存在騙子和真心想發展的公司,不能一概而論,不過說實話投資理財公司被爆出的騙子很多,正面信息幾乎沒有,投資有風險,入行需謹慎
4. 零錢罐理財騙局
請選擇正規銀行抄理財產品,可點擊鏈接登錄我行官網查看我行在售理財產品、基金、貴金屬、外匯、保險詳細介紹。http://ewealth.abchina.com/default.htm
中國農業銀行推出的自動理財是指客戶通過與銀行的一次性簽約,系統按照約定周期和扣款規則對我行開放式理財產品實現定期申購的功能。
個人客戶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及在我行開立的個人結算賬戶(借記卡或憑密支取的結算賬戶存摺)在開戶行所在省內的任意營業機構按客戶號進行簽約,簽約後個人客戶號名下的所有結算賬戶均可以進行理財業務交易。簽約時需填寫《個人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評估問卷》。
5. 你真的看破理財公司的所有騙局了嗎
策略一:仔細觀察
上當受騙是所有人都不想有的體驗,但是生活處處是坑,難免馬失前蹄。
所謂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不斷提高自己的防騙技能,才是對自己最好的關愛。這就需要你全面、認真考察投資理財機構的資質、業務情況等信息,以免受騙。
策略二:分析機構
這個原則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對選擇范圍內的理財投資機構進行分析,選擇較為靠譜的機構。線上線下各類機構眼花繚亂,怎麼樣才能挑選到適合自己的呢 ? 怎麼樣才能避開各種騙局、各種坑呢 ?
1、大多數的理財公司,其實是一種推銷產品式的服務。這些理財公司站在非常公正的立場上,嚴格地按照投資者的實際情況,來幫投資者分析自身財務狀況和理財的需求,通過科學的方式,在個人理財方案里配備各種金融工具。但是這個前提是,理財公司要公正和獨立。
2、一般正規的理財公司,會先對投資者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包括的資產狀況,投資偏好和財富目標,然後,根據具體情況為客戶定製財富管理策略,提供理財產品,實現客戶的財富目標。
3、隨著信息爆發,如果一個正規的理財公司,不能從海量的信息中選擇適合投資者的產品和信息,讓投資者做到安心和放心,那麼這個理財公司肯定不合格。
4、不接觸投資者的金錢,投資者的錢受到嚴格監管。一個正規的理財公司一般不會接觸投資者的金錢,而是為投資者提供理財規劃及資產配置服務,投資者的錢直接在金融體系中流動,受到監管機構的嚴格監管。
5、一般正規的理財公司,都會對自己提供的理財產品進行層層把關,保證為投資者提供的理財產品是合規、合法和安全的。
6. 理財那麼多騙局,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理財
站在理財規劃師角度給你講講:
67
如今的理財騙局是很多的,各種跑路、違約、倒閉的新聞見諸報端,但細細追究起來,各種騙局除了承諾以外,還有些其他的明顯的統一點。騙局理財大多會要求理財者不斷的發展朋友親戚加入,且加入時,機構會以各種名義,讓加入者繳納錢,理財者的收益,多與發展的人頭數掛鉤,這是典型龐氏騙局的特徵。
因為整個業務鏈條中,沒有可以實現盈利的部分,只能通過不斷的發展人頭,通過後來人的錢,來致富先進來的人,就如滾雪球,越滾越大,風險也會越來越大,所以,要想識破騙局,一定要弄清楚理財的盈利方式。此外,一定要多看新聞,只有知道的騙局多了,才能降低上當受騙的幾率。
以上所述只是一種,另一類比較危險的理財莫過於信貸理財,理財的錢用於放款。這個世界沒有哪個行業沒有騙局,又有哪個行業可以離開錢。關鍵要做的不是去避諱,而是了解已知的騙局,再遇到類似的你也就知道了。
理財對於我們內部人士來講是機構企業融資的渠道。理財的好壞當然也需要看融資機構的實力以及用途還有成就,成就的好壞決定你的理財收益到底靠不靠譜。一直有融資就會一直有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