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柳州的那個柳e貸p2p理財安全嗎
網貸投資需謹慎,建議試投和實地考察保險一點
⑵ 光大銀行卡在其它銀行取錢要手續費嗎
一、光大銀行在異地跨行取錢需要扣取手續費(注意優惠卡種)。
二、光大銀行收費標准:
1,通過櫃台辦理借記卡取款的收費標准
① 光大銀行借記卡通過本行同城櫃台取款免費;
② 通過本行異地櫃台人民幣取款按交易金額×5‰收取手續費,最高50元。
③ 通過本行異地櫃台外幣取款,按當日中間價折成人民幣交易金額×5‰收取手續費,最低5元,最高無上限。
④ 財富客戶、准私人銀行個人客戶免收手續費。
⑤ 免跨行費、異地費的卡種如下:
陽光萬里行卡、存管金/白金卡免費截止至2015年12月31日;
商務理財卡、出國卡免費截止至2016年12月31日;
陽光泡泡卡、新東方卡、陽光前途卡免費截止至2017年12月31日。
2,通過自助設備辦理借記卡取款的收費標准
① 借記卡通過同行(本地、異地)自助設備取款免費
② 通過同城他行自助設備取款需要收取跨行費,每月前2筆免費,從第3筆開始每筆收取2元。通過異地他行自助設備取款需要收取異地費和跨行費。
③ 異地費收取標准為:按交易金額×5‰收取,最低5元,最高25元。跨行費收取標准為:每月前2筆免費,從第3筆開始每筆收取2元。
④ 本行財富客戶、准私人銀行個人客戶免收手續費。
3,通過境內異地他行自助設備取款會收取跨行費及異地費。
① 僅免跨行費的卡種如下:
A,廣通卡(金卡)免費截止至2016年5月31日;
B,深圳光彩智能業主卡免費截止至2015年6月30日;
C,陽光行車卡(銀證直通車)、燃油補助卡、陽光100聯名卡(普/銀/金卡)、社保卡(柳州)免費截止至2015年12月31日;
D,創維陽光金卡免費截止至2016年12月31日。
② 僅免異地費的卡種如下:
A,社會保障卡(西安)每月前2筆免收異地手續費;
B,物業一卡通(深圳)、養福卡(金卡、銀卡)目前免收異地手續費。
⑶ 怎樣購買柳州銀行理財產品
認購來方式:持柳州銀行源卡在柳州銀行各網點均可辦理,或開通網上銀行自助辦理。
龍城理財業務簡介:柳州銀行自2007年開辦個人理財業務以來,始終秉持穩健的經營作風,以服務地方經濟、服務廣大市民為己任,致力於"龍城理財"的品牌建設和提升,將自身成長深植於客戶的發展,共同為社會創造價值。2008年,柳州銀行在全國商業銀行理財綜合能力排名第18位,現在"商行龍城理財,增值市民財富"已成為柳州一條獨特的風景,真正成為柳州市"市民的銀行"。
目前我行累計發行的理財產品超過款,產品涉及資本市場、信託、票據等,設計均以控制風險為前提,實現風險既定下收益的最大化。在我行已到期的理財產品中,每款均按照預期收益兌付,成功為客戶實現了資產保值增值的目的,充分顯示了柳州銀行理財產品的投研能力以及實力。
(官網可查理財產品截圖:)
⑷ 柳州改革開放的資料
改革開放30年
龍城故事
在計劃經濟時代,人們的收入差別不大,工資水平也低,緊巴巴地過日子,很難談得上什麼理財活動。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手頭有了余錢,各種各樣的理財產品也逐漸進入了人們的生活。保險、債券、股票、基金……成了掛在人們口頭的「常用詞」。琳琅滿目、不斷推陳出新的理財產品,見證了30年來百姓生活富裕程度的不斷提高。
1
「互助金」
用於救急
1975年,劉女士熬過了下鄉插隊的艱苦歲月,29歲的時候終於有了回城的機會,被分配在柳州的糧食部門做學徒工,每月工資只有18元。1978年,她嫁給了單位同事,成了家,但兩人每月工資加起來也只有58元。
劉女士說,當年她是家裡的「財務總管」,丈夫是個大老粗,對錢的概念比較模糊,因此家裡的收入和支出都是由她控制。當時家中上有老人要贍養,下有弟妹要扶養,而女兒的降生又給家裡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壓力,每月的收入根本入不敷出。和劉女士一樣,上個世紀70年代末,人們的生活還在溫飽線上掙扎,每天想的都是如何能讓有限的收入發揮最大的作用,填滿家裡那一張張嘴,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半用,根本無財可理。
雖然個人無法理財,但卻可以吃理財的「大鍋飯」。劉女士說,當時幾乎每個單位都建立一種叫「互助金」的項目,即單位職工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每人每月存入一定金額的互助金,急用錢的時候,比如說遇到大病,可從互助金里支取一些錢。借款到年底的時候才核銷,如果一年之中沒用互助金,那麼年底的時候就會退還你一年中所繳納的互助金。互助金的運作方式有點類似於如今的保險,當時大家收入低,這也算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理財了,僅能起到救急作用,和「生財」還不沾邊。
改革開放後單位工資逐步增加,人們的生活漸漸改善,手頭越來越寬裕,「互助金」一類的理財「大鍋飯」也逐漸消失了。但劉女士在艱難歲月里養成的良好習慣卻沒有改變,她退休前依然每月存一點錢,幾年下來存摺里也有了一定數額的積蓄。有了余錢,生活質量也就有了飛躍,劉女士家成為單位第一個購買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等新式電器的家庭,這在整個單位中引起了轟動,大家都涌到她家來看稀奇。
劉女士說,以前不知道什麼是理財,當時一個家庭的經濟狀況以是否會過日子來衡量。同一個單位同一種收入,會過日子的家庭精打細算,即使無財可理依然生活得井井有條,不會過日子的家庭有一分用兩分,日子過得每況愈下。現在看來,這就是會理財和不會理財的區別。這也是上一輩人在不自覺中掌握的理財經。
2
定期存款漲到12倍
進入1980年代,雖然大部分人的經濟收入都在好轉,但由於人們對新事物的接受速度、程度不一,理財活動在這個階段發展緩慢。有的人不相信銀行,寧願把錢藏在家裡也不存銀行。有的人甚至藏到米缸、夾牆,或在床下挖一個洞放錢進去,結果錢發霉了,或被老鼠咬了,這樣的事並不少見。因此,為了鼓勵存款,當時銀行的存款利率很高,8年定期存款年利率最高曾攀升至17%,在今天看來,這簡直是「天方夜潭」,似乎儲蓄就可以讓錢財大幅升值了。
以如今的思維來判斷,高利率的出現恰恰是一個投資理財的好時機。但由於理財意識淡薄,或者確實沒有多少余錢,當年能抓住這個時機的人不多。即使有少部分人抓住了,也屬於「瞎貓碰死老鼠」的類型,柳州市民唐先生就屬於這一類。
最近,由於老房子拆遷,唐先生一家整理東西准備搬家,忽然發現一張1983年的5000元定期存單。由於是定期存單,這筆錢一直沒動用,1993年去續存了一次,隨後就被主人遺忘了。25年過去了,這筆錢還能取出來嗎?帶著這個疑問,前段時間唐先生到開戶銀行農村信用社去咨詢,咨詢結果讓他大吃一驚。經過銀行核算,這張5000元的定期存單,如今本金加利息一共是6萬余元,是本金的12倍。
這筆飛來的「橫財」讓唐先生一家激動不已。當年無意中進行的理財,竟讓他得到了這么高的收益,原本唐先生還在為新家裝修費用擔心,這筆錢正好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唐先生說,這筆錢是他父母存的,當年父母因為繼承遺產得到了這筆錢,將錢存起來是希望將來給孩子成家立業。由於定期存款意味著在約定期限內錢不能被動用,因此當時很少有人存定期存款,10年以上的定期存款更是少人問津。唐的父母從事銀行工作,對理財稍有研究,這才為唐先生理出了這筆不小的財富。
然而,唐先生僅僅是個例,在過去那個時代,理財觀念還未普及,大部分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還不會去規劃財產,甚至不懂什麼是「資產增值」。嘗到理財甜頭的,都是走在前,稍動了些腦筋的人。
3
懊惱錯過「柳工股」
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中國逐步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方向,人們的生活再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個人手中的存款和資產也比以前大大增加。但資產多了,會理財的人卻不多,或者說理財產品少導致了人們還不太懂得為資本找出路。這時,「柳工股」的出現,大大刺激了人們的神經,很多人因此開了竅。
談起柳工股上市,許多柳州人至今還津津樂道:有人因此而發家,也有人扼腕嘆息,後悔自己沒趕上那班發財車。
黃師傅是柳工的老員工,在企業工作了一輩子,他還記得柳工股上市那年,企業給每個員工都分配了股份。當時他分得了1020股,每股價格在3元左右,這些職工股與一般股票不一樣,必須等柳工股上市一年後才可交易。1993年柳工股上市,1994年黃師傅的許多同事急忙將持有的股票賣掉,好像它們是燙手的山芋。也難怪,當時的很多人還是不見現錢心裡總不放心。黃師傅沒有心急,他等了幾年才將股票賣掉。股市起伏大,先賣的和後賣的並不能確定誰的收益多還是少,但至少說明人們的心態在變化,知道了股票與以往的各種理財產品不是一回事,因而期望值有所不同。
不是柳工的職工,想買柳工股可就沒那麼容易了,以前買股票要先買認購證,然後搖號抽簽,投資人憑中簽的認購證再去認購一定數量的股票。柳工股上市那年,不少柳州人的投資意識已經萌芽,看好柳工股的都趕到代辦點排隊購買認購證。柳工股的認購證1元錢一張,中簽率為20%,中簽後1張認購證可以購買1000股。為了增加中簽率,有人順號買,也有人跳號買,還有人一買就是上千張。後來,普通股每股發行價為4.2元的柳工股,上市首日開盤價達18元,很多人狠狠地賺了一筆。
柳工股轟轟烈烈上市的時候,柳州市民呂先生剛從學校畢業參加工作,一個月工資近600元,聽說柳工股上市,他也很想投資一把,但無奈沒有多少積蓄。他剛參加工作急需一輛自行車,最後他在自行車和柳工股之間選擇了前者。呂先生說,1993年他周圍許多朋友都購買了柳工股的認購證,他有一個朋友幸運中簽從此賺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然後朋友用這桶金進行再投資,由此改變了人生。直至今日,一想起這件事,呂先生就感嘆當年的猶豫。
柳州市民何女士在柳鐵工作,柳工股上市那年,許多朋友都到銀行排隊買認購證,她和丈夫也去湊熱鬧,但考慮了很久他們還是決定不買。對於那次選擇,她至今都在後悔,當年沒有什麼理財投資觀念,對新事物的接受比較慢,總覺得現金和存款更可靠,因此才錯過了一次積累財富的機會。
4
理財
成為「常用詞」
1998年以後,全國各地都掀起了理財熱潮,但專業理財服務和產品進入柳州卻是在2002年以後。2006年柳州人理財逐步形成規模,一年後柳州各金融機構出台的理財產品達數百種之多,柳州人錢包里的各種銀行卡、消費卡也越來越多,理財在柳州人的生活中落地生根。
2003年,柳州一家商業銀行曾率先推出個人理財中心,專門為個人提供專業的理財服務,但在營業過程中,卻因客戶稀少而一度遭遇關閉。經過3年的市場培育,柳州人理財氛圍逐漸濃厚,2006年,柳州各商業銀行紛紛成立了各自的理財中心。2007年,保險、銀行等金融機構紛紛將理財服務作為全年的主營業務,至此,柳州人的理財規模已形成。
柳州市民白女士在理財上一直以投資股票和期貨為主,前幾年由於市場環境好,她也小賺了一筆。白女士說,現在和朋友聚會,大家的話題都跟理財有關,相互交流怎樣理財更有效,什麼理財產品好。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從銀行理財師那裡得知,理財方式除了投資股市外,還可以投資黃金、外匯、基金、收藏等方面,單一投資風險極大,對個人和家庭都是一種經濟隱患。因此她聽從理財師的建議,更改了理財方式,將資金投入到多渠道中,白女士希望通過理財能讓自己的儲蓄多打幾個滾,退休後可以周遊世界。
市民小韋剛剛升級為爸爸,他和妻子都是獨生子女,要贍養4位老人,如今多了一個小寶寶,小韋不得不為自己和孩子的未來做打算。小韋說,現在不理財,自己將來便要背上一個沉重的經濟包袱,於是,他為剛出生的寶寶購買了基金定投和教育儲蓄,目的是保證將來孩子的教育費用,讓自己和妻子將來不必那麼吃力。
市民李先生還不到40歲,便已擁有百萬家產,其實這都是理財的功勞。2004年,他看準基金和房產的增值潛力,將手中所有的存款用於投資基金和房產,兩年後,他的「存款」翻了好幾倍,如今已是名副其實的百萬富翁。
不同的人理財有不同的需求,如今,柳州人理財不再局限於一些固有的框框中,柳州各金融機構也根據人們的需求,根據不同的時機出台不同的理財產品。如當年出生孩子較多,便衍生出一種最適合為孩子投資的基金定投產品;市場波動較大,便推出短期理財產品等。而理財產品的多樣化也意味著人們手中的余錢更多了,錢生錢的途徑也越來越多,這和30年前人們捏著手中緊有的幾張鈔票,為怎麼分配到柴米油鹽發愁是完全不同的情景。
⑸ 有人知道高和投資公司怎麼樣啊通知我去面試想了解下啊!
高和投資於是中國首支人民幣商業地產私募股權基金,投資一線城市核心區域商版業類物業寫權字樓和商業。
但商業類物業在收購、運營、銷售、服務方面都對運作者的運營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即是在銷售中如何實現為購買者提供便捷的資產管理服務。通過整合產品設計、推廣、銷售、物業等優質資源,出售給追求資本安全的理財型資本及安全型資本,提供針對安全性資本的商業地產的解決方案——「資產精裝修」。
董事長蘇鑫關於商業地產、房產投資的新聞挺多的,你可以上網搜搜看。我覺得這家公司還可以。
⑹ 柳州銀行的定期步步是理財產品嗎
是的,可以去 網貸超市 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