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生的理財計劃怎麼樣
學校圖書館借的。借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下周二第一財經的主持人孟誠會來學校辦個講座講大學生理財,所以想事先做點功課以備不時之需;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大前研一先生在《即戰力》一書中把外語能力、理財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喻為專業人士所必備的「三大神器」,所以也想豐富自己的理財知識。 具體到這本書,其實之前有在五角場的上海書城翻過。當時的印象並不深刻,特別不喜歡書的封面,顯得極為醜陋與平庸,像是那種出版社隨便找幾個在校大學生出的編著書。書面世的時候,正逢股市大牛,所以書的銷量據說非常不錯。 如今再看此書,確實發現有不少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拿之前看過的《「奔奔族」理財》一書來說,雖然也是本好書。但時值今日回憶起來,只依稀記得幾個投資的小技巧,別無其他。 而《一生的理財計劃》給我的感覺則是包羅萬象!不光幫我溫習了一遍《奔》里提到過的理財小竅門,還讓我長了不少知識。因為裡面不光有名詞解釋、心理測試,還有真實的理財案例、歷史事件,甚至還有數學題…… 從內容上看,此書不光教了你如何打理自己的錢財,竟連你死後的錢該如何分配都有提到(第十一章:遺產管理)。所以總覺得,這本書不光是在講理財,更像是本「家庭財務全書」。我甚至覺得此書作為禮物送給新婚的夫婦,也是極為合適的。 那書的優點很多,缺點也同樣明顯。比如說理財,其實不等於投資,更像是大圓套小圓。理財,簡單地說可以分成兩塊——開源跟節流。理財理財,前提是要有財可財。如果都「月光」了,也自然沒法去理。不想做「負翁」,就首先要規劃如何花錢。所以個人覺得:省錢,其實是理財的第一步。但似乎很多的人都陷入了「理財=投資」的誤區,就像第一財經《理財寶典》變成了純粹的《投資寶典》,只是讓你買這買那,整天「談股論金」。 再有,《一》全書都沒有提到藝術品投資,我想這可能同作者的不了解有關。因為投資藝術品,需要一定的鑒賞能力,也有一定的門檻。但同時,藝術品投資的回報也非常高。我記得看到過一個數據,說在美國政府的所有投資中,藝術品的回報率最高,高達百分之三十,遠遠超過股票跟基金。當然對我國的老百姓來說,買個名畫可能不太現實,但集個郵買點奧運會的紀念品還是極為可能的。所以在我看來,這也是理財的一個重要渠道,不聊一聊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另外,在一些章節上作者寫得也過於專業,至少學文科的小樣我就不時犯暈。特別是例子中的那些算術題,讓我想起了高中最低的那張18分的數學卷。其實現在,已經有了不少理財軟體,直接輸入數字就可以得出想要的結果。有沒有必要在書中出現那麼多公式,我想值得商榷。 最後,因為全書講的東西實在太多,所以很多都只是點到為止。而且書中不少數據,過於陳舊。如果再版,可以考慮更新。甚至我鬼馬狂想,建議把書名改成《中國家庭財務規劃》,沒准能做成長銷書。 8.5.11午寫於甘韋肆
2. 中國太平人壽保險公司心悅一生理財險
買保險,先保障,後理財,順序不可顛倒。需要理財,可以考慮平安的保尊寶
3. 一生理財六個關鍵時期 如何做好理財規劃
人的一生,從經濟獨立開始,就要有計劃地理財。根據人生各個階段的不同生活狀況,我們如何在有效規避理財風險的同時,做好人生各個時期的理財計劃呢? 單身期 理財重點:該時期要為未來家庭積累資金,理財重點是要努力工作,打好基礎。也可拿出部分儲蓄進行高風險投資,目的是學習投資經驗。另外,由於此時負擔較輕,年輕人的保費又相對較低,可為自己買點人壽保險,減少因意外導致收入減少或負擔加重。 投資建議: 可將積蓄的60%用於投資風險大、長期回報高的股票、基金等金融品種;20%選擇定期儲蓄;10%購買保險;10%存為活期儲蓄,以備不時之需。 理財優先順序: 節財計劃→資產增值計劃→應急基金→購置住房 家庭形成期 理財重點:這一時期是家庭消費的高峰期。雖然經濟收入有所增加,生活趨於穩定,但家庭的基本生活用品還是比較簡單。為了提高生活質量,往往需要支付較大的家庭建設費用,如購買一些較高檔的生活用品、每月還購房貸款等。此階段的理財重點應放在合理安排家庭建設的費用支出上,稍有積累後,可以選擇一些比較激進的理財工具,如偏股型基金及股票等,以期獲得更高的回報。 投資建議: 可將積累資金的50%投資於股票或成長型基金;35%投資於債券和保險;15%留作活期儲蓄。 理財優先順序: 購置住房→購置家庭消費硬體→做好節財計劃→應急基金 子女大學教育期 理財重點:這一階段子女的教育費用和生活費用猛增。對於已積累一定財富的家庭來說,不會感到困難。因此,可繼續發展投資事業,創造更多財富。而那些仍未富裕起來的家庭,通常負擔較重,應把子女教育費用和生活費用作為理財重點,確保子女順利完成學業。 投資建議: 將積蓄資金的40%用於股票或成長型基金的投資,但要注意嚴格控制風險;40%用於銀行存款或國債,以應付子女的教育費用;10%用於保險;10%作為家庭備用。 理財優先順序: 子女教育規劃→債務計劃→資產增值規劃→應急基金 家庭成長期 理財重點:家庭的最大開支是子女教育費用和保健醫療費等,但隨著子女的自理能力增強,父母可以根據經驗在投資方面適當進行創業,如進行風險投資等。購買保險應偏重於教育基金、父母自身保障等。 投資建議: 可將資本的30%投資於房產,以獲得長期穩定的回報;40%投資股票、外匯或期貨;20%投資銀行定期存款或債券及保險;10%是活期儲蓄,以備家庭急用。 理財優先順序: 子女教育規劃→資產增值管理→應急基金→特殊目標規劃 家庭成熟期 理財重點:這期間由於自己的工作能力、經濟狀況都已達最佳,加上子女開始獨立,家庭負擔逐漸減輕,因此適合積累財富,理財重點應側重於擴大投資。在選擇投資工具時,不宜過多選擇風險投資方式。此外,要存儲一筆養老金,並且這筆錢是雷打不動的。保險是較穩健的投資工具之一,雖然回報偏低,但有利於累積養老金和資產保全。 投資建議: 將可投資資本的50%用於股票或同類基金;40%用於定期存款、債券及保險;10%用於活期儲蓄。隨著退休年齡接近,用於風險投資的比例應逐漸減少。在保險需求上,應逐漸偏重於養老、健康、重大疾病險。 理財優先順序: 資產增值管理→養老規劃→特殊目標規劃→應急基金 退休以後 理財重點:應以安度晚年為目的,投資和花費通常都比較保守,身體和精神健康最重要。在這時期最好不要進行新的投資,尤其不能再進行風險投資。 投資建議: 將可投資資本的10%用於股票或股票型基金;50%投資於定期儲蓄或債券;40%進行活期儲蓄。對於資產比較豐厚的家庭,可採用合法節稅手段,把財產有效地交給下一代。 整理/張俊(南方日報)
4. 中國人壽的鑫祥一生理財型保險有風險嗎
只要不中途退保,保險都是沒有風險的。
5. 平安福享一生理財怎麼樣
平安的理財全是坑人的,一定要小心,搭配亂七八糟的保險賣給你
6. 什麼是改變你一生的理財習慣
《改變你一生的理財習慣》主要內容:學會理財,要跨越怎樣的心理障礙?如何控制自己的收入?怎樣讓退休投資最大化?如何為子女進行教育儲蓄?如何建立清償債務計劃?
7. 金彩一生理財產品教育篇
問題不完整導致的無人回答,請補充完整後再提問
希望能幫到你,如果你的問題解決了,麻煩點一下採納,謝
8. 新華保險享福一生理財型保險本金會降嗎
你又想算計保險? 你更要明白,是保險算計你,不是你算計保險!保險就是,你消費,保險公司為你服務,他是掙你錢的,不是給你分錢的,你不能把保險的本意給弄錯了,弄錯了最後就是上當受騙! 保險,除了意外險,其他的險種都是忽悠人的。買了壽險的人的都被忽悠了,因為你啥時候都不能取錢,一旦取錢就會損失慘重,一直到死,你死的時候還得的這病,要和保險合同的病一樣,一字不差,才能得到理賠,否則就不會理賠。小孩一出生就談死亡保險,這就是咒人趕快死亡! 保險只談現金價值,不談本金和分紅。保險發生合同責任,他才有現金價值和分紅,不發生合同責任他只談現金價值,而那個現金價值保險合同上面就有現金價值表,多少年是多少錢,你看了就會明白的。那個錢遠遠要比本金要少的多,不管是取錢、退保,還有所謂的轉換養老金,都是看那個現金價值。保險業務員他們就沒把保單的現金價值給你說明,說明之後客戶看了就不買了,所以他們忽悠你保費交清就拿錢。保險若干年取錢都是虧損的,其實若干年就算拿到本金,你的本金的貨幣貶值也是虧損了很多。 保險公司每天開會就是講一些忽悠人的辦法,就是怎麼忽悠你買保險!就是講這個分紅幾十年多少多,哪個紅利幾十年多少多,哎吆,你一看好多數字,把你忽悠的就眼紅了。其實保險了解了就很簡單,就是,保險出險時看你的《保障》,不出險看你保單的《現金價值》,不管是多少年都是看《現金價值》,所以你理解了這兩個數字,你就不會被賣保險的忽悠,他所說的那些眼花繚亂的數字,是不會忽悠你上當受騙的。最後千萬要記住,所謂「保險」就是用來抵禦風險的,不是用來理財的,更不能想用保險來賺錢。想理財賺錢或想抵禦貨幣貶值,可以做基金和國債。所以,分紅型保險是以保險的名義騙客戶的錢。
凡給你大講保險的理財分紅的推銷員,您可以馬上端起茶杯,送客!買保險就是您為未來不可預知的風險花錢,是消費,沒有賺錢一說,切記,切記!
9. 理財是一生的事是怎麼一回事
理財,是解決人們日常生活資金問題的一門實用科學。
許多人都這樣認為:「金錢屬於身外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有錢就該好好地用」。的確,金錢只是一種工具,是用來為我們生活服務的,理財也是為生活服務的。按范圍的大小劃分,理財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理財,也就是管理自己的財富,進而提高財富的效能。比如說,你有一輛轎車,可以自己用,每天上下班和出去旅遊;也可租出去收取租金。因此,選擇一輛汽車作為理財標的,可以解決個人的行走問題,也可以用它謀利。廣義的理財除了包括狹義理財內容外還包含了負債的管理,也就是如何增加自己的財富。如你向銀行貸款,若貸款利率為5%,而你運用這筆資金的年收益率為10%,那麼你就有5%的收益,該收益就是你管理負債的成果。負債管理還包括消費信貸在內,即向銀行貸款買房買車,日後分期還款。
狹義理財和廣義理財,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都是密不可分的。事實上,理財是一生的事,不論社會如何變化、生活怎樣改變,不論經濟是繁榮還是蕭條,也不論個人際遇怎樣坎坷,只要你還活在這個世界上,便需要最基本的經濟能力,基本的衣食住行,就得學會理財。但事實上,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好理財。也許你的一些親友或同事的收入與你相差無幾,但日子過得卻比你好很多,而且他們還小有積蓄。而你自己有時卻捉襟見肘,這就說明你應該好好重視一下理財這個問題了。正確的理財觀念和行為,是妥善運用錢財、在已有錢財的基礎上將財富不斷擴大,過高質量的生活。
一些人認為理財就是投機、賺錢,這是一種狹隘的觀點,其實人們的生活消費、買保險、退休、遺產分配等無一不與理財有關,因此,理財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
生活中,人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些現象:很多人收入不高,但卻活得有滋有味,並小有積蓄;有些人收入雖頗豐,退休後卻一文不名;有些人將鈔票藏在櫃底隨歲月一起腐爛;有些人暴富後卻在賭桌上輸得精光;有些人將其所有積蓄賭博似的買股票,結果血本無歸……
理財觀念和方法的不同會導致結果差異很大!可見,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科學理財,對於人們保持生活的穩定與舒適是多麼重要。從現在開始,花點時間好好規劃一下自己的財務,多數人是可以更好地改善自己的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