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信託第三方什麼作用
簡單來說就是信託的銷售機構,他們會和多家信託公司進行合作,和單一的信託公司相比版,他們的產品選權擇面更大,在挑選信託產品的時候,還是應該把目光放在產品本身,而不要局限在第三方上,畢竟和你簽訂信託合同的還是信託公司和第三方沒關系的
⑵ 一般的信託怎麼購買呢,有什麼要求,有沒有好的第三方
好的第三方只是信託產品可靠的一個因素。信託產品的優劣還應考慮以下幾點回:
1、信託項答目投資行業:有些信託項目募集幾百億,光信託公司的實力是不足以兜底的;
2、信託公司:看信託公司本身的經營狀況,業務能力和投資風格;
3、信託產品的融資方:融資方是信託項目的第一還款來源,信譽很重要;
4、質押率:質押率=融資額/質押物的價值,越低越好;
5、信託產品的收益:一般信託產品的收益在9%-13%之間,收益越高意味著承擔的風險越大;
6、投資期限:信託產品至少都要1年的封閉期,有些甚至是3年、5年。
信託的投資起點比較高,一般是100萬起投,而且100萬起投的項目還比較缺乏,有限制性。
⑶ 什麼是信託第三方託管
目前提到第三方託管,比較熱的是P2P的三方支付平台託管,通常指投資者在第三方平台開通個人賬戶。這個同私募的託管有所區別。在私募投資領域,第三方託管顧名思義就是把資金放到管理人、融資人之外的第三方賬戶,通過對資金劃出的管理,避免任何一方秘密轉移款項的情況。
在信託(資管/私募基金相同)募集過程中,投資者需要把款項打到一個指定的、全國統一賬戶中,這個賬戶稱為「募集賬戶」。投資者可以注意到,這個賬戶是由管理人在商業銀行或券商開具的對公賬戶,目前大多採取預約進款模式,募集期間投資者先通過理財經理預約確定額度,明確投資意向後進款。如未預約進款出現超募情況,一般還要做退款處理。在募集期間,募集的資金只能存放在該募集賬戶裡面,任何機構和個人都不能動用。
募集結束後,管理方走封賬流程。把募集款項從「募集賬戶」劃入「託管賬戶」,託管人通常為銀行或者券商,託管方核實資金到賬情況,並向管理人出具到賬通知書。管理方出具產品成立公告,一般會在產品成立當天把款項劃入融資人賬戶,資金即日起息。以上是債券型的信託/資管/私募基金的一般流程,如果是涉及二級市場或者PE基金,由於涉及基金日常的營運費用、業績提成等,會更復雜一些。
在三方託管機制中,信託公司收取的管理費用由融資方支付,投資者的資金經由「募集賬戶→託管賬戶→融資人賬戶」,參與者分別為管理方(信託公司/資管公司/私募機構)→託管方(銀行或券商)→融資方,整個鏈條清晰明朗,邏輯上來說不存在有一方可以私吞款項的情況。
但是,在實踐中還是不可避免地存在問題。在債權關系中,管理方通常對款項運行過程不會嚴密監管,不需要公開披露款項情況,只要定期付息,到期還本即可。三方託管能夠有效運轉的前提是三方互相獨立,不存在裙帶關系。由於信託、資管管理人均為機構背景,與融資人聯合作弊的可能性極小;但在私募基金中,對私募管理方股東背景並無實質規定,全國大大小小的私募公司經一輪清理後大概還有上萬家。例如某集團手握幾家私募公司,再成立一些項目公司,然後項目公司通過私募公司募集資金後,資金迴流到集團公司,成為事實上的資金池項目。這樣的項目風險,恐怕連項目經理也說不清。
一般來說,投資者要把握好這幾點就基本可以確認資金安全:
一、確定自己項目實際上的管理方是信託公司、資管公司、契約型私募基金。由於三者都要走信託通道,有的投資者可能會以為都是信託,一定要通過合同確認。
二、確認募集賬戶和賬號信息(一般由理財經理完成)
三、做好融資方的背景調查。現在企業之間盤根錯節,要追究集團關系通常涉及大量的信息確認。這部分通常由您的理財經理代為完成,因此,選一個靠譜的理財經理就尤為重要。
⑷ 第三方信託理財公司好還是信託公司有優勢
信託公復司好一點吧,第制三方要收手續費。信託公司免了很多中介環節,也屬於正規金融機構。
信託公司是以信任委託為基礎、以貨幣資金和實物財產的經營管理為形式,融資和融物相結合的多邊信用行為的公司。
信託是指委託人基於對受託人(信託投資公司)的信任,將其合法擁有的財產委託給受託人,由受託人按委託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的目的,進行管理或者處分的行為。概括地說是「受人之託,代人理財」。
⑸ 信託公司與第三方理財公司的區別
從你獲得的利率上面來看,兩者是相同,也就是說同一個項目你在信託公司購內買是多少,容在三方也是多少
從項目數量上來說,信託公司所有的是自己開發的項目,而三方則是擁有多家公司的項目
從購買程序上來說,也是完全一樣的,你的錢是直接打在信託公司開在銀行的託管賬戶上的,合同也是和信託公司簽的
從服務上來說,三方會開一些答謝會之類,平時買信託還有可能送些東西
從風險上來說,兩者風險一樣
⑹ 那個第三方信託平台比較好點呢
其實每家都差不多,因為他們也只是作為產品的宣傳和推薦,關鍵還是應該把專關注的焦點放屬在產品本身上,因為你的合同都是直接和信託公司簽訂的,中間和三方不簽訂任何的合同,因此只有選擇好的項目才能對於你的資金起到保障作用
⑺ 買信託到底是找信託公司還是第三方
都可以.有從第三方去找信託公司,也有在信託公司的顧客找三方買。還是要看理財經理跟當時的產品吧。
⑻ 通過第三方購買信託,我能相信嗎
只要是信託公司名義開頭的賬戶就是可靠的,這個你可以電話給信託公司求證。如果你回那裡有信託公司的話答,直接到信託公司銷售部購買就是了,如果沒有,你可以到有信託公司銷售部的地方,不過哪裡購買產品都是一樣的,打款到信託公司賬戶就有了初步的法律效力了,打款憑證可以作為購買信託的憑證,你可以到信託吧裡面了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⑼ 信託 在銀行 信託公司 第三方購買的區別,分別是什麼 高分!
銀行掌握渠道,一般是包銷項目,所以又定價權,一般來說收益比市場上回的同等水平低,當然如果答是客戶經理私單的另算;
信託公司是直營機構,一般會把最好的項目留給自己銷售,收益是市場正常的水平,但是產品種類打上了信託公司的烙印,除了大信託公司外產品比較單一;
三方機構,產品比較多,收益也是市場水平,不夠三方機構魚龍混雜,產品篩選不嚴格,客戶如果沒有產品辨識能力的話,很難買到最適合自己的產品。
不過,現在基本各方都能合作,掌握客戶的話,就是最根本的,所以銀行的話語權還是最大的。
⑽ 第三方理財和信託公司哪個買信託比較好
作為第來三方理財機構的從業源人員告訴你,兩者並沒有任何區別,第三方理財相當於代銷信託公司產品,起到的是代理銷售的角色,而投資人不管在信託公司買還是在第三方理財機構買都是買的信託公司發行的產品。
我個人認為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1、第三方理財機構能夠接觸到更多信託公司的產品,而信託公司只會賣自己家的信託產品。(畢竟中國有68家信託公司,總可以有個排名高低,實力強弱之分)。這是第三方理財機構的優勢。能夠讓投資人有更多的產品可以對比和挑選。優中選優。
2、第三方理財機構與信託公司之間信息差異。
第三方理財機構畢竟處於代銷的角色,在信息溝通上和信託公司相差無幾。但是有一定的滯後性是正常的(比如准確的付息時間,到帳時間,當然,如果投資人問信託公司,信託公司客服也沒法給出一個准確的時間點)。
3、第三方理財機構服務意識要強於信託公司。信託公司不缺客戶的。第三方理財機構,由於本來就處於夾縫中生存,往上要看信託公司的臉色,往下要照顧好投資者。所以服務意識上要比信託公司好。(如果不信的話,分別打打第三方理財機構和信託公司的客服電話對比一下就知道,起碼第三方理財機構,工作24小時全天候服務)
產品上並沒有任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