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理財規劃的八大內容包括哪些
理財規劃的八大內容包括現金規劃、消費支出規劃、教育規劃、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稅收籌劃、投資規劃、退休養老規劃和財產分配與傳承規劃。
1、現金規劃。
個人持有現金主要是為了滿足日常開支需要、預防突發事件需要、投機性需要。個人要保證有足夠的資金來支付計劃中和計劃外的費用。
3、教育規劃。
教育為人生之本,時代變遷,人們對受教育程度要求越來越高。再加上教育費用持續上升,教育開支的比重變得越來越大。
4、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
在人的一生中,風險無處不在,理財規劃師通過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做到適當的財務安排,將意外事件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使客戶更好地規避風險,保障生活。
5、稅收籌劃。
納稅是每一個人的法定義務,但納稅人往往希望將自己的稅負減到最小。為達到這一目標,理財規劃師通過對納稅主體的經營、投資、理財等經濟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充分利用稅法提供的優惠和差別待遇,適當減少或延緩稅負支出。
6、投資規劃。
個人財富的增加可以通過減少支出相對實現,但個人財富的絕對增加最終要通過增加收入來實現。薪金類收入有限,投資則完全具有主動爭取更高收益的特質,個人財富的快速積累更主要靠投資實現。
7、退休養老規劃。
人到老年,其獲得收入的能力必然有所下降,所以有必要在青壯年時期進行財務規劃,達到晚年有一個「老有所養,老有所終,老有所樂」的尊嚴、自立的老年生活的目標。
8、財產分配與傳承規劃。
財產分配規劃是指為了家庭財產在家庭成員之間進行合理分配而制訂的財務規劃。理財規劃師要協助客戶對財產進行合理分配,以滿足家庭成員在家庭發展的不同階段產生的各種需要。
㈡ 理財規劃需要什麼流程
理財規劃一般分為五個步驟:
第一步,回顧自己的資產狀況。包括存量資產和未來回收入的預期,知答道有多少財可以理,這是最基本的前提。
第二步,設定理財目標。需要從具體的時間、金額和對目標的描述等來定性和定量地理清理財目標。
第三步,弄清風險偏好是何種類型。不要做不考慮任何客觀情況的風險偏好的假設,比如說很多客戶把錢全部都放在股市里,沒有考慮到父母、子女,沒有考慮到家庭責任,這個時候他的風險偏好偏離了他能夠承受的范圍。
第四步,進行戰略性的資產分配。在所有的資產里做資產分配,然後是投資品種、投資時機的選擇。
理財規劃的核心就是資產和負債相匹配的過程。資產就是以前的存量資產和收入的能力,即未來的資產。負債就是家庭責任,要贍養父母、要撫養小孩,供他上學。第二是目標,目標也變成了我們的負債,要有高品質的生活,讓你的資產和負債進行動態的匹配,這就是個人理財最核心的理念。
可以看出,理財規劃應是每個人都必須的,並不在於目前的資產有多少。
㈢ 理財規劃方案
計算得房屋總價87.22W, 首付40% 為34.89W,小夫妻需供其中一半為17.44W,加上房屋契稅,維修基金,及貸專款屬費用,首期需付款20W左右。貸款52.33W。目前存款總計14W, 據首期相差6W左右。至結婚時,裝修,傢具家電,結婚費用等需10W左右。小夫妻一年結余大約8W左右,正好可以彌合資金缺口。
根據雙方收入,可知現金流較好,但儲蓄不足。可將購房設定在一年後。一旦進入購樓階段,月供將佔到收入的相當一部分,裝修結婚等費用將產生大約5W左右的缺口。可以考慮將婚期延後半年左右,或者從父母親友處在借款5W,兩年內還清。貸款52W,可以貸15年,選等額本息以減輕初期還款壓力,每月還款3800多。結婚後,雙方生活費用應會上升,估計6000。這樣每月結餘2000。如果選20年等額本息,月供降到3100多,壓力降低。
㈣ 家庭理財規劃方案有哪些
投資理財是抄人生之大計,但襲在真正開始投資前要明白自己投資的目的。有了明確的投資目的,才能有計劃地開始投資,因為目的越清楚明白,越有利於投資計劃的實施。一般而言,人們的主要投資理財目的不外乎以下幾點:
1、獲得資產增值;
2、保證老有所養;
3、保證資金安全;
4、提供贍養父母及撫養教育子女的基金;
5、防禦意外事故;
6、提高生活質量;
我們理財的目標就是使我們的財務狀況處於最佳狀態,滿足各層次的需求,從而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這也是我們理財的最終目標。有了目標才有動力要投資理財,而投資理財平台可以選擇樂助貸平台,收益穩健,風控嚴謹,壞賬率低,產品期限靈活,投資門檻低,操作方便,手機APP即可完成,值得推薦。
㈤ 40歲家庭理財規劃方案介紹 理財規劃方案包括哪些
人到40各方面都趨於成熟,家庭進入成熟期,上有老下有小,也是家庭責任較重的階段;好在也是年富力強,收入很好的階段;家庭的理財規劃通常會包含幾個部分:
1,子女的教育規劃,高等教育金的累積和創業基金(或婚嫁金)的准備,通常選擇基金定投或成長性比較好的教育金保險;
2,父母的養老安排,通常父母已到退休年齡,幫助父母做好養老規劃,保證其安享晚年;
3,夫妻二人的養老規劃,要在這個階段開始做養老年金的補充,標准就是退休之後的收入至少保證目前的生活標准不被改變;當然可以分階段達成目標,畢竟到退休還有一段時間,重要的是要先開始;
4,建立資產性收入池,就是不需要花費精力就可以有穩定持續回報的理財收入,這包括共同基金、養老計劃、教育金計劃、專利收入、股權分紅等等,逐步減低生活開支對勞動收入的依賴程度,最好能規劃出用多長時間可以實現財務自由;
5,現金流規劃,制定了以上方案後,就會發現有持續的現金收入才能保證以上所有計劃的順利實施。所以首先要保證的是基本生活開支,有3-6個月家庭開支的活期存款,還有就是做好大筆支出和收入中斷的風險規劃,這包括了一家人的醫療、大病、意外保險的規劃,保證即使有類似事情發生也不會導致現金流中斷,保證各項規劃的順利實施;
規劃不是一勞永逸的,會隨著家庭 結構、收入狀況的改變而改變,所以需要定時審視,通常需要一位專業且穩定的財務顧問的協助;但這是您家庭自己的幸福,不要等著顧問來催促!
㈥ 理財規劃有哪些基本原則
一、4321原則
所謂4321,就是說我們可以把家庭的收入分成4份,比例分別為40%、30%、20%和10%,把這些錢分別用於投資、基要生活開銷、機動備用金以及保險和儲蓄。
這種劃分理論比較像一個理財金字塔,其中,投資的部分由風險投資和穩妥投資合並而成。
二、80法則
80法則是理財投資中常常會提到的一個法則,意思就是放在高風險投資產品上的資產比例不要超過80減去你的年齡。
比如說你今年30歲,包括存款在內的現金資產有20萬,按照80法則,你放在高風險投資上的資產不可以超過50%,也就是10萬。
而到了50歲,你的現金資產有200萬,那麼也只能放30%,也就是最多可放60萬在高風險投資上。
80法則的目的很明顯,其實就是強調了年齡和風險投資之間的關系——年齡越大,就越要減少高風險項目的投資比例,從對收益的追求轉向對本金的保障。
三、雙十定律
雙十定律的規劃對象主要是保險。
所謂雙十,就是指保險額度應該為10年的家庭年收入,而保費的支出應該為家庭年收入的10%。
打個比方,你目前的家庭年收入是10萬,那麼購買的意外、醫療、財產等保險的總保額應該在100萬左右,而保費不能超過1萬。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可以用最少的錢去獲得足夠多的保障。
(6)理財規劃方案要有什麼擴展閱讀
1、必要的資產流動性。老百姓持有現金主要是為了滿足日常開支,預防突發事件和投機性需要。
家庭生活中,應通過現金規劃,用手頭現金滿足短期需求,預期的現金支出則通過各種儲蓄、活短期投資工具來滿足。
2、合理的消費支出。個人理財的首要目的是使財務狀況穩健合理。實際生活中,學會省錢有時比尋求高投資收益更容易達到理財目標。通過消費支出規劃,使個人消費支出合理,使家庭收支結構大體平衡。家庭負債率不能超過25%—30%。
3、實現教育期望。隨著人們教育需求的逐漸增長,教育在家庭開支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家庭需要及早對教育費用進行規劃,確保將來有能力合理支付自身及子女的教育費用,充分達到個人(家庭)的教育期望。
4、完備的風險保障。人的一生中,風險無處不在,應通過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將意外事件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更好地規避風險,保障生活。專業人士建議大家關注消費型保險。
5、合理的納稅安排。納稅是每一個公民的法定義務,但納稅人往往希望將自己的稅負減到最小。為達到這一目標,通過對納稅主體的經營、投資、理財等經濟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充分利用稅法提供的優惠和差別待遇,適當減少或延緩稅費支出。
6、積累財富。個人財富的增加有可能通過「省錢」來實現,但財富的絕對增加則要通過收入的增加來實現。薪金類收入有限,投資則具有主動爭取更高收益的特質,個人財富的快速積累主要靠投資實現。
根據理財目標、個人可投資額以及風險承受能力,可以確定有效的投資方案,使投資帶給個人或家庭的收入越來越多,並逐步成為個人或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最終達到財務自由的層次。
7、安享晚年。人到老年,獲得收入的能力有所下降,所以有必要在青壯年時期進行財務規劃,以便到了晚年可以過上「老有所養,老有所終,老有所樂」的有尊嚴、能自立的老年生活。
8、合理的財產分配與傳承。
財產分配與傳承是個人理財規劃中不可迴避的部分,要盡量減少財產分配與傳承過程中發生的支出,對財產進行合理分配,以滿足家庭成員在家庭發展的不同階段產生的各種需要。
要選擇遺產管理工具和制定遺產分配方案,確保在去世或喪失行為能力時能夠實現家庭財產的世代相傳。
㈦ 個人理財規劃包含哪些內容
個人理財規劃包含:了解當前財務狀況、設置好一筆備用金、先做風險能力測試、配置有必要的保險、不要忘記投資自己等幾塊內容。具體如下:
一、了解當前財務狀況
所以,個人制定理財規劃的第一步,就是對自己的財產狀況進行清算,最好是將自己的資產和負債記錄下來,清晰的了解資金的流動狀況,然後再根據自己的投資方式和頻率,按月或季度來更新資產詳情,只有清楚了自己的底細,才能更好的往下一步進行發展。
二、設置好一筆備用金
一般來說,個人在沒有特殊情況之下,備用1萬元的資金就行,可以存在銀行活期賬戶,或是放在余額寶等靈活的理財產品當中,這樣既可以保障必要的資金流動性,有可以額外的賺取一點收益。
三、先做風險能力測試
一般來說,按照風險承受能力可以將投資者分為兩類,第一類為穩健型投資者,通常會選擇定期儲蓄、貨幣基金等無風險或風險較少的理財產品;第二類則為激進型投資者,通常會選擇股票、基金等高風險、高收益型理財方式。投資者可以先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測試,然後對號入座來施行相應的理財操作。
四、配置有必要的保險
保險的本質就是減少意外造成的損失,而未來是不可預估的,買一份保險也是為自己提供一份保障,所以,一定要學會分散風險,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五、不要忘記投資自己
果努力的提升自我能力,對自己的未來進行投資,就可以有效的解決「開源難」的問題。沒事的時候多讀讀書、聽一聽講課,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業務水平,那麼就可以早日實現財務自由,為自己的生活質量添磚加瓦。
㈧ 個人理財規劃方案
我的收入和你差不多,自己設置了一套理財方案。
1、不管工資多少,都要養成版每月存錢的習慣,這點很權重要。
2、開通一張信用卡或花唄,平時衣食住行基本都用信用卡或花唄來消費,不立即動用自己的工資;
3、工資則拿去投資理財產品,投資期限通常選擇30-40天的,到期後取出部分來償還信用卡欠賬,其餘的繼續投資,這樣錢生錢,利滾利,別看細水長流的樣子,時間一到,效果會驚憾的讓你想不到!我的最基本目標是在10-15年內,讓自己踏入百萬富翁的行列。
3、除了投資理財產品,在股市走漫漫熊市時,會進行基金定投,定投的好處就是通過日積月累,把基金成本拉低,在股市大漲的時,瞅准時機把基金賣出,2015年因此而讓自己的資產翻了倍。
4、投資要具備風險意識,要選擇優質的,合法的,有實力的理財平台,不建議把所有資產全投到一個平台,而是盡量分散到幾個優質平台去,分散投資其實就是分散風險。
以上為個人理財心得,希望能夠幫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