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重慶市萬州農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重慶市萬州農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是由重慶市萬州區人民政府單獨出資組建的國有融資擔保公司,是萬州一家以「三農」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專業融資擔保機構。
法定代表人:田貴林
成立時間:2012-04-20
注冊資本:12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0010100005810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
公司地址:重慶市萬州區天城東路489號
㈡ 重慶萬州有無創業無息貸款,如有的話,條件怎麼樣,該如何辦理
昨天,團市委和重慶銀行聯合啟動「陽光行動」重慶青年創業貸款項目,為全市青年創業者提供10億元的無息創業貸款,助有志創業的青年解決創業融資難的問題。
昨天,南岸區有10餘名青年創業者獲得首批248萬元貸款。家住南岸四小區35歲的宋群華是其中的一員,一次性領到為期一年的5萬元無息貸款。宋對電器行業較熟悉。去年下半年,他在家人支持下開了一家電器商店,開始創業,利用自己以往的渠道和經驗銷售家電。「像我們這樣的創業者,最大的困難是流動資金少,這筆貸款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團市委有關人士稱,該創業貸款項目是政府貼息的政策性貸款,幫助對象主要是下崗或失業的青年、轉業退伍軍人、大學畢業生等。貸款不是福利,申請者希望自己沒有任何投入,而完全依靠貸款實現就業和創業,既不現實,也會增加貸款回收風險。
申請的基本條件:所經營的項目符合國家有關政策、法規,並且投資少、風險小、見效快、收益好,具備按期還款的能力。申請者有固定的經營場所,能提供具有一定自有資金的存款證明。申請人要經過就業培訓,無不良信用記錄。同時,借款人還要提供抵押、質押、保證等一定的擔保方式。
個人最高可貸到5萬元,合夥經營實體最高可貸到40萬元,借款期限最長不超過兩年,只要還款,由財政給予100%的貼息。
與我市的再就業小額貸款一樣,市民申請青年創業貸款必須到自己戶口所在的居委會領取專門的審查表,經居委會初審之後,再報街(鎮)審查,最後由各區縣審查匯總到重慶銀行經辦支行。銀行對申請人的材料進行審核並通過之後,會通過居委會通知申請人前往銀行簽訂借款合同,然後發放貸款。
㈢ 請問重慶萬州怎麼樣
要看你是發展哪方面
說實話萬州的那個經濟不是很好,但這幾年還是發展很快的
萬州的產業空心化很嚴重
萬州的話一般小商品經濟還過得去,想製造業什麼的就不行了,
萬州的飲食呀娛樂事業挺發達的不過競爭也相當慘烈
如果是來這邊找工作的話是個好的選著,因為這邊工作好找,而且生活水平房租,房價也相對很低,當然高的也有,一般10幾萬就可以買一個很好的房子了,
如果是創業的話,說實話不是個好地方,當然是相對的,關鍵還是看自己
㈣ 萬州未來房價走勢
第一,政府宏觀調控的一種宣傳理念,一直會給民眾一種近期內房價會降的心理作用,其實不然,政府以及開發商並沒有針對房價下調做出任務實質性的動作。
第二,中國目前的房價處在一種平穩的階段,浮動不大,受房價下調影響很小,的確像樓上的朋友說的``房價不上漲就算不錯了。
第三,國家人均生活水平在提高,導致了近幾年內的通貨膨脹,房價下跌或許在近期內只是大部分民眾的一種觀望心理,而實際上,房價能保持平穩就算是最大的下調了。
基本上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房地產發展都是這個樣子了
而且受地震影響``各種造房用的原料`如鋼筋水泥都大副度急缺`直接原材料的價格的上漲會直接影響到房價的上升.。。。
㈤ 萬州的經濟怎樣
有發展「引擎」之稱的工業經濟,依然保持高速增長。1~10月,全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213億元,同比增長51.8%,高出全市39.4個百分點;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90.5億元,同比增長70%,比全市快53.3個百分點。
令人欣喜的是:規模工業的產值和增加值增速,繼續雙雙穩居全市第1位。其中增加值增速,已連續7個月雄居全市第1位。萬州經濟發展之快,由此可見一斑。
消費需求也在持續趨旺。至10月末,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1億元,同比增長23.8%,增速居全市19個區第4位;其中,城市和農村分別增長24.1%、22.7%。活躍的消費,不僅衡量出經濟的發展,同時發揮了巨大的消費促進作用。
發展後勁持續夯實
由於積極搶抓中央擴內需、保增長之良機,萬州投資持續快速增長。1~10月,全區限額以上新開工項目達551個,同比增長1.2倍。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7.2億元,同比增長39.6%,高出全市4.5個百分點;其中,工業、農林水和文教衛生投資分別增長22.3%、66%和1.6倍。
企業融資更是大大改善。至10月末,全區人民幣貸款余額達156.1億元,比年初凈增54.7億元,增長41.5%,增速比去年同期快11.8個百分點。其中,企業渴求的中長期貸款達115.6億元,比年初凈增56.7億元,增長65.2%,增速比去年同期快37.6個百分點。
質量效益穩步提升
經濟的快速增長,不單是量的飛躍,同時也是質的提升。1~10月,全區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5.19億元,同比增長20.1%,高出全市6.6個百分點。其中,有企業效益「晴雨表」之稱的稅收收入,達7.31億元,同比增長28.3%,高出全市13.6個百分點。
發展同時惠及民生。至10月末,全區累計新增就業人員2.5萬人,同比增長46.7%;新轉移農村勞動力2.01萬人,累計轉移勞動力48.45萬人。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達12657元,同比增長11.3%。人民幣存款余額達364.6億元,比年初凈增65.1億元,增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