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信託受益權分為優先順序受益權與次級受益權,比例為3:1,這3:1是什麼意思
好比一個億的信託,優先順序和次級的比為3:1,就是優先順序募集7500萬,次後級版募集2500萬,在優先順序投資者權拿回本金和收益前,次後級投資者是不能拿錢的,好比信託結束的時候,只收回了10000萬元,那麼優先順序可以拿到本金7500萬,加上利息例如10%,就是750萬,這樣次後級就只剩下了1750萬,這主要是一種增信措施,之所以有次後級,一般是有資金十分看好這項目或者融資方的關聯方來出資的,不過對普通的優先順序投資者都是利好的,優先次後的比例越大,安全性越高。
⑵ 結構化信託中的優先/劣後級是什麼意思
所謂結構化,就是根據購買者風險的承受能力,設計出不同風險等級的內條款,優先順序資金容確保資金的安全,劣後級的資金承受大的風險,享受高的收益,只有當優先順序分配後信託利益,才輪到劣後級的本金和收益。例如,一個結構化信託分為優先順序和次後級兩種,優先順序認購7000萬,次後級3000萬,優先順序預期收益 10%/年,如果將來信託收回7700萬,則剛夠分優先順序的本金和收益,次後級資金血本無歸;如信託收回10700萬,則優先順序收到本金和收益,劣後級得到本金;如果將來收回13700萬,優先順序收回本金和利息,剩餘6000萬,則劣後級的收益為100%/年。劣後級承擔風險的時候,也享受到超額的收益;優先順序有安全的保障,但是不能享受到超額的收益。
部分信託產品在交易結構中,設置了優先順序和劣後級兩種份額,例如比例為5:1,信託項目到期時,先兌付優先順序的本息,然後再兌付劣後級的。表面上看起來,對於優先順序來說,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增信措施。但實際上,還是得要看劣後級的具體情況,很多劣後級份額根本起不到增信的作用。
⑶ 信託中優先順序與次級比例設計的高低有什麼用意嗎
信託中,優先順序來的源比例越高,優先順序的投資者保障程度越高。例如,一個億的信託,優先順序和次級的比為4:1,就是優先順序募集8000萬,次後級募集2000萬,在優先順序投資者拿回本金和收益前,次級投資者是拿不到錢的。如果信託結束時,只收回了1億元,那麼優先順序可以拿到本金8000萬,如果優先順序的回報率是10%,就需要另外支付優先順序投資者利息800萬,這樣次級就只剩下了1200萬.這主要是一種增信措施,之所以有次級,一般是有資金十分看好這項目或者融資方的關聯方來出資的,不過對普通的優先順序投資者都是利好的,次級的比例越大,對優先順序的投資者來講安全性越高。
⑷ 請問信託產品優先次級結構化設計是什麼意思能舉個例子說明嗎非常感謝!
你開飯店需要300萬,你只有200萬,問別人借100萬,你答應給別人利息,無論賠和賺,你都要給別人固定的本金和利息。那麼你借來的100萬就是優先順序,你自己的200萬就是次級。
⑸ 信託中的優先順序、中間級、劣後級指的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信託中的優先順序、劣後級,是指分配權益的順序不同;作用是:風險不同,收益不內同。
⑹ 信託劣後,夾層,最優分別是什麼意思
劣後為收益抄最大,風險最大,起安全墊作用,如項目產生虧損為最優先虧損。
夾層為收益居中,風險居中,起第二安全墊作用,如項目產生虧損,劣後虧損完,並沒有及時追加,就拿夾層補。夾層更多的使命作用是擴大杠桿的,也是一個結構化產品的靈魂。
優先,基本不承擔風險,分配的利潤大多為固定。
舉個例子,目前的股票配資項目,也就是傘形信託,就是分優先(銀行資金),劣後(投資顧問),夾層(民間資金)構成。這類結構可以廣泛應用到很多的投資領域。
⑺ 什麼是次級信託單位和優先信託單位
優先信託抄單位是由優先順序受益人持有的信託單位。
劣後信託單位是由劣後級受益人持有的信託單位。
優先信託單位與劣後信託單位在分配收益、承擔損失方面的順序是不同的,北京的信澤金理財顧問提示您在投資信託產品要識別清楚優先信託單位和劣後信託單位。
⑻ 信託計劃優先順序分為a\b\c類,什麼意思
如果信託出現問題,最先還的是a然後是b。然後c
⑼ 信託計劃中優先順序和次級凈值比例是怎麼發生變化的
信託計劃中的優先次級比值一般是不會發生變化的
而且優先次級比就是優先次級比,凈值是凈值
你這是問的什麼問題啊
⑽ 信託產品什麼是優先A級,優先B級
優先次級設計是為了保證優先順序固定收益,同時使得次級受益人利益最大化的設計結構。優先a級的優先情況大於b級,b大於c,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