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理財規劃的步驟是什麼
理財規劃一般分為五個步驟: 第一步,回顧自己的資產狀況。包括存量資產和未專來收入的預期,知道屬有多少財可以理,這是最基本的前提。 第二步,設定理財目標。需要從具體的時間、金額和對目標的描述等來定性和定量地理清理財目標。 第三步,弄清風險偏好是何種類型。不要做不考慮任何客觀情況的風險偏好的假設,比如說很多客戶把錢全部都放在股市里,沒有考慮到父母、子女,沒有考慮到家庭責任,這個時候他的風險偏好偏離了他能夠承受的范圍。 第四步,進行戰略性的資產分配。在所有的資產里做資產分配,然後是投資品種、投資時機的選擇。 理財規劃的核心就是資產和負債相匹配的過程。資產就是以前的存量資產和收入的能力,即未來的資產。負債就是家庭責任,要贍養父母、要撫養小孩,供他上學。第二是目標,目標也變成了我們的負債,要有高品質的生活,讓你的資產和負債進行動態的匹配,這就是個人理財最核心的理念。 可以看出,理財規劃應是每個人都必須的,並不在於目前的資產有多少.
Ⅱ 如何理解「理財規劃」所包含的內容
理財有兩重含義:一種是財產管理,一種是財富增值。在這里我重點介紹財產管理,財富增值相信你也有所耳聞了。
先確立兩個基本原則:
一:財產管理永遠是一個定量的概念。
僅僅儲蓄還不能完全解決問題,還要知道自己的錢都花到哪裡去了,才知道自己究竟能儲蓄多少;
二:即使工薪階層,也不是完全不能做投資。
以下所有的經驗都圍繞這兩點展開。
誰都可以習慣預算制。
很多朋友可能覺得自己的工資沒攢下多少,算個明細就可以。
但如果能使用預算來控制開支,你會發現自己的開支總會有節約的空間。
有人說取工資20%作為定額儲蓄,這是很好的例子。但只是儲蓄就太簡單,而且這個數字至少絕對不適合我。
建議先記兩個月的賬目,搞清楚自己的每月開銷大概有多少,都有什麼分類(固定開支、日常開銷、投資、儲蓄),然後根據自己的收入決定各個部分的比例(注意,這里不包括某天醒來手指在淘寶上動個兩下花出去一兩千的沖動消費。好了,只是玩笑)。善用佳軟。
預算和明細在以前可能是一個問題,因為這工作相當瑣碎。
但如今我們的智能手機有很多很好的記賬軟體。
保持細水長流地記賬,剩下的事情交給軟體解決就可以。不必拘泥於精確但相對繁瑣的復式記賬,只要普通的明細即可。
但考慮到如今國內的數據安全性,使用時得注意安全,不要把自己的全部資金賬目全部記錄在雲端。
多利用信用卡,但不要輕易提前消費。提前消費並不是不可以,但不應該成為生活必需品,放縱自己消費不只是賬面上難看,而且降低自己的風險抵抗力。
但也無需因噎廢食,把提前消費和預算組合起來,可以很好地控制沖動消費。
另一個額外的好處是,很多銀行的信用卡還附帶返點和優惠,何樂而不為。
儲蓄的收益比多數人想像得高。
堅定走保守策略的朋友請不要小看儲蓄的作用。至少儲蓄是一種收益穩定相對安全的投資方式,細水長流,可以減輕不少通貨膨脹的財富損失(雖然這幾年絕對不可能抵消)。
如果試圖通過儲蓄達到收益最大化,則需要很多計算;但目前來說,零存整取足夠簡單,也夠用了。等零存整取的數額達到一定程度時,可以考慮分出一部分做整存整取,獲得更滿意的收益。
投資時不必太在意本金。
結論是建立在預算制的前提上的,也就是說,在儲蓄有保證的基礎上才可以不太在意本金。
不要說高風險的股票等投資方式,即便是相對風險較低的基金,也是會賠錢的。
工薪階層很難把大量的精力花在計算這些事情上,還不如隨性一點,把風險和損失看作投資生活的一部分才能淡然處之。
學會把保險當作一種投資。比如健康保險,需要在三十歲左右開始規劃。中國人壽的健康保險都是在三十歲左右開始提升保險費,而且有些保險范圍不能跨城市。
平時身體健康狀況不夠穩定,或者希望過幾年換一個城市的朋友,應當認真考慮,太晚考察保險則保金會越來越高。
這需要參考在職公司的福利政策,選擇一些自己確實可能需要而公司福利無法覆蓋的部分,比如很多人可能忽略的洗牙、定期體檢、大病保險等。
最後關於財富增值的一個小提示:
如果確實考慮財富增值,那麼請至少咨詢銀行理財專員的意見。
我承認如今很多銀行的理財專員們都有隻顧著賣理財產品的嫌疑,但她們畢竟是專業的,不要在了解她們之前先鄙視她們,沒什麼意義。
同時可以參考辨險識財APP上面的理財評價報告,看一下風險所在。所以正確地利用資源確定自己的投資方向,才夠明智。
Ⅲ 什麼是理財規劃理財八大規劃說的都是啥
理財規劃復是指運用科學的方法和制特定的程序為客戶制定切合實際、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使客戶不斷提高生活質量,最終達到終生的財務安全、自主和自由的過程。
從理財規劃的概念可以看出,理財規劃包括如下八大方面的內容:①現金規劃;②消費支出規劃;③教育規劃;④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⑤稅收籌劃;⑥投資規劃;⑦退休養老規劃;⑧財產分配與傳承規劃。
Ⅳ 理財規劃有哪些基本原則
一、4321原則
所謂4321,就是說我們可以把家庭的收入分成4份,比例分別為40%、30%、20%和10%,把這些錢分別用於投資、基要生活開銷、機動備用金以及保險和儲蓄。
這種劃分理論比較像一個理財金字塔,其中,投資的部分由風險投資和穩妥投資合並而成。
二、80法則
80法則是理財投資中常常會提到的一個法則,意思就是放在高風險投資產品上的資產比例不要超過80減去你的年齡。
比如說你今年30歲,包括存款在內的現金資產有20萬,按照80法則,你放在高風險投資上的資產不可以超過50%,也就是10萬。
而到了50歲,你的現金資產有200萬,那麼也只能放30%,也就是最多可放60萬在高風險投資上。
80法則的目的很明顯,其實就是強調了年齡和風險投資之間的關系——年齡越大,就越要減少高風險項目的投資比例,從對收益的追求轉向對本金的保障。
三、雙十定律
雙十定律的規劃對象主要是保險。
所謂雙十,就是指保險額度應該為10年的家庭年收入,而保費的支出應該為家庭年收入的10%。
打個比方,你目前的家庭年收入是10萬,那麼購買的意外、醫療、財產等保險的總保額應該在100萬左右,而保費不能超過1萬。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可以用最少的錢去獲得足夠多的保障。
(4)達理理財規劃擴展閱讀
1、必要的資產流動性。老百姓持有現金主要是為了滿足日常開支,預防突發事件和投機性需要。
家庭生活中,應通過現金規劃,用手頭現金滿足短期需求,預期的現金支出則通過各種儲蓄、活短期投資工具來滿足。
2、合理的消費支出。個人理財的首要目的是使財務狀況穩健合理。實際生活中,學會省錢有時比尋求高投資收益更容易達到理財目標。通過消費支出規劃,使個人消費支出合理,使家庭收支結構大體平衡。家庭負債率不能超過25%—30%。
3、實現教育期望。隨著人們教育需求的逐漸增長,教育在家庭開支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家庭需要及早對教育費用進行規劃,確保將來有能力合理支付自身及子女的教育費用,充分達到個人(家庭)的教育期望。
4、完備的風險保障。人的一生中,風險無處不在,應通過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將意外事件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更好地規避風險,保障生活。專業人士建議大家關注消費型保險。
5、合理的納稅安排。納稅是每一個公民的法定義務,但納稅人往往希望將自己的稅負減到最小。為達到這一目標,通過對納稅主體的經營、投資、理財等經濟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充分利用稅法提供的優惠和差別待遇,適當減少或延緩稅費支出。
6、積累財富。個人財富的增加有可能通過「省錢」來實現,但財富的絕對增加則要通過收入的增加來實現。薪金類收入有限,投資則具有主動爭取更高收益的特質,個人財富的快速積累主要靠投資實現。
根據理財目標、個人可投資額以及風險承受能力,可以確定有效的投資方案,使投資帶給個人或家庭的收入越來越多,並逐步成為個人或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最終達到財務自由的層次。
7、安享晚年。人到老年,獲得收入的能力有所下降,所以有必要在青壯年時期進行財務規劃,以便到了晚年可以過上「老有所養,老有所終,老有所樂」的有尊嚴、能自立的老年生活。
8、合理的財產分配與傳承。
財產分配與傳承是個人理財規劃中不可迴避的部分,要盡量減少財產分配與傳承過程中發生的支出,對財產進行合理分配,以滿足家庭成員在家庭發展的不同階段產生的各種需要。
要選擇遺產管理工具和制定遺產分配方案,確保在去世或喪失行為能力時能夠實現家庭財產的世代相傳。
Ⅳ 理財規劃書怎麼寫
綜合理財嗎?
你的抄資料欠缺啊。難怪你寫不出來。
1、支出情況。
2、理財目標不明確。組建家庭,何時?需要多少錢?
3、風險與保險保障。
4、退休生活。資金缺口?
5、投資經驗?風險偏好?股票的買入價、何種股票。
你不會寫出一份好的個人理財計劃書的。因為好多未知
就是這樣
參考
Ⅵ 理財規劃的原則是什麼
一、4321原則
所謂4321,就是說我們可以把家庭的收入分成4份,比例分別為40%、30%、20%和10%,把這些錢分別用於投資、基要生活開銷、機動備用金以及保險和儲蓄。
這種劃分理論比較像一個理財金字塔,其中,投資的部分由風險投資和穩妥投資合並而成。
二、80法則
80法則是理財投資中常常會提到的一個法則,意思就是放在高風險投資產品上的資產比例不要超過80減去你的年齡。
比如說你今年30歲,包括存款在內的現金資產有20萬,按照80法則,你放在高風險投資上的資產不可以超過50%,也就是10萬。
而到了50歲,你的現金資產有200萬,那麼也只能放30%,也就是最多可放60萬在高風險投資上。
80法則的目的很明顯,其實就是強調了年齡和風險投資之間的關系——年齡越大,就越要減少高風險項目的投資比例,從對收益的追求轉向對本金的保障。
三、雙十定律
雙十定律的規劃對象主要是保險。
所謂雙十,就是指保險額度應該為10年的家庭年收入,而保費的支出應該為家庭年收入的10%。
打個比方,你目前的家庭年收入是10萬,那麼購買的意外、醫療、財產等保險的總保額應該在100萬左右,而保費不能超過1萬。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可以用最少的錢去獲得足夠多的保障。
(6)達理理財規劃擴展閱讀:
理財策略:
(一)保本型理財策略
該理財策略的目標是保本:一是保證本金不減少,二是理財所得資金可以抵禦通貨膨脹的壓力,比較適合風險承受能力比較低的理財者,如上面所說的超級保守型和有點保守型家庭。主要理財工具是儲蓄、國債和保障型險種。參考理財組合:儲蓄和保險佔70%,債券佔20%,其他佔10%。
(二)穩定一增長型理財策略
該理財策略的目標是在穩定收入的基礎上尋求資本的增值,比較適合具備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者,如上述的理想型理財者。主要理財工具是分紅保險、國債、基金、匯富貸。儲蓄和保險佔40%,債券佔20%,基金和股票佔20%,其他理財佔20%。
(三)高收益型理財策略
該理財策略的目標是獲取高收益,比較適合具備較高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者,如上述的沖動型理財者。主要理財工具有股票、基金、投資連接保險等,如有足夠的資金還可以買房、炒外匯。參考理財組合:儲蓄保險20%,債券和股票佔60%,外匯、房地產等佔20%。
無論是何種理財組合,每個家庭必須擁有保險計劃,只不過不同的理財組合中保險所佔的比例和類別有所不同而已。隨著理財型產品的出現,保險已不僅僅具有保本安全的功能,它還兼有理財的功能,成為家庭實現資本增值的理想理財工具。
Ⅶ 理財規劃的理財規劃的主要內容
1.必要的資產流動性
個人持有現金主要是為了滿足日常開支需要、預防突發事件需要、投機性需要。個人要保證有足夠的資金來支付計劃中和計劃外的費用,所以理財規劃師在現金規劃中既要保證客戶資金的流動性,又要考慮現金的持有成本,通過現金規劃使短期需求可用手頭現金來滿足,預期的現金支出通過各種儲蓄活短期投資工具來滿足。
2.合理的消費支出
個人理財目標的首要目的並非個人價值最大化,而是使個人財務狀況穩健合理。在實際生活中,減少個人開支有時比尋求高投資收益更容易達到理財目標。通過消費支出規劃,使個人消費支出合理,使家庭收支結構大體平衡。
3.實現教育期望
教育為人生之本,時代變遷,人們對受教育程度要求越來越高。再加上教育費用持續上升,教育開支的比重變得越來越大。客戶需要及早對教育費用進行規劃,通過合理的財務計劃,確保將來有能力合理支付自身及其子女的教育費用,充分達到個人(家庭)的教育期望。
4.完備的風險保障
在人的一生中,風險無處不在,理財規劃師通過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做到適當的財務安排,將意外事件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使客戶更好地規避風險,保障生活。
5.合理的納稅安排
納稅是每一個人的法定義務,但納稅人往往希望將自己的稅負減到最小。為達到這一目標,理財規劃師通過對納稅主體的經營、投資、理財等經濟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充分利用稅法提供的優惠和差別待遇,適當減少或延緩稅負支出。
6.積累財富
個人財富的增加可以通過減少支出相對實現,但個人財富的絕對增加最終要通過增加收入來實現。薪金類收入有限,投資則完全具有主動爭取更高收益的特質,個人財富的快速積累更主要靠投資實現。根據理財目標、個人可投資額以及風險承受能力,理財規劃師可以確定有效的投資方案,使投資帶給個人或家庭的收入越來越多,並逐步成為個人或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最終達到財務自由的層次。
7.安享晚年
人到老年,其獲得收入的能力必然有所下降,所以有必要在青壯年時期進行財務規劃,達到晚年有一個「老有所養,老有所終,老有所樂」的尊嚴、自立的老年生活的目標。
8.合意的財產分配與傳承
財產分配與傳承是個人理財規劃中不可迴避的部分,理財規劃師要盡量減少財產分配與傳承過程中發生的支出,協助客戶對財產進行合理分配,以滿足家庭成員在家庭發展的不同階段產生的各種需要;要選擇遺產管理工具和制定遺產分配方案,確保在客戶去世或喪失行為能力時能夠實現家庭財產的世代際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