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來資就是配股源或增發股票,可加大股本總數,會導致稀釋業績,每股收益減少,市盈率增高,股價上行的概率減小,股價下跌的概率加大,當然特別好的績優公司除外。
再融資是指上市公司通過配股、增發和發行可轉換債券等方式在證券市場上進行的直接融資。再融資對上市公司的發展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中國證券市場的再融資功能越來越受到有關方面的重視。中國股權結構比較特殊,不流通的法人股佔60%以上,在這種情況下,股權融資對改善股權結構確實具有一定的作用。
㈡ 股市再融資新政對證券板塊的業績有影響嗎
單單股市再融資這一塊,新政對證券板塊的業績的影響肯定是負面的,但是影響在可內控范圍之內。
但是券容商的業務很多,對其業績有正面影響的消息或政策更多,如
新股高速發行常態化,注冊制
養老金入市
股指期貨松綁
需要指出的是,重大資產重組的規定目前沒有變化,也就是上市公司並購重組,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這一部分沒有變化,這一塊也是券商的主要業務之一。
綜上,券商今年的業績大概率好於2016年。
㈢ 為什麼某個公司再融資的消息放出來之後,這個公司的股價一般都會跌
主要有兩個原因:1.表明公司缺錢了,再融資也會使總股本增加,使每股利益減少。2.通常再融資的價格都會比市價低幾個點,靠再融資獲得的股票持股成本就會比現有股民的持股成本低。
㈣ 創業板有沒有單獨的再融資規定
目前只有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作為試點,暫無再融資的法規。
㈤ 再融資導致股價下跌的問題
兩方面都有,一是再融資抄方式由於擴大了流通股本攤薄了每股收益、稀釋了股權,必然導致股價下跌.
再者,再融資會增加股民對公司經營狀況的擔憂,降低股民信心,導致股票大量拋售,股價下跌
對於中國來說,兩者所佔比例都很大,而國外則第一方面比重較大
㈥ 證監會再融資新規對私募定增業務會帶來哪些影響
第一,新規對再融資這個品種的影響是挺大的,未來再融資品種應該會衰落了。內
市價發行容是最大的影響,以後再融資沒有折價了,還有鎖定期,投資者看好公司完全可以從二級市場購買,且無需鎖定,再融資的發行將會困難重重。
第二,關上一扇門,打開一扇窗。看可轉債的發行條件會不會放鬆,三年平均不低於6%的凈資產收益率對很多公司來講是個大的門檻,把很多公司攔在發行可轉債的門外,未來如果能對這個條件松綁,可轉債有可能成為上市公司融資的新的主流品種。
第三,重組辦法沒有修訂,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不受影響,但是配套融資適用非公開實施細則,受到再融資新政影響。配套融資是並購重組交易各方利益均衡的重要籌碼,這塊受影響將導致未來在並購重組交易方案設計上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真正對並購重組有大影響的是IPO提速,很多標的公司一看現在的IPO排隊速度,直接掉頭去做IPO了,不賣了。
㈦ 融資再松邦利好哪些股票
你好,融資再松綁,最大利好股就是證券公司股票,因為,證券公司承銷的業務多了,業績就會增加,自然股票就會漲。
㈧ 電商在房地產行業是一個什麼樣的群體
業內人士認為,抄由於一二線城市去庫存相對較快,三四線城市庫存仍然高企,因而房企緊盯一二線城市,以補充去庫存帶來的土地儲備的「缺貨」。同時,土地價格並沒有下降,這將傳導房價繼續上漲。另一方面,房地產再融資的松綁、國內利率下行等金融層面的利好因素,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房企的資金壓力,今年上市房企境內發債已超2500億元。一手融資、一手拿地,也助推了了9月土地市場的這波熱潮。
文中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2015-2020年中國房地產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設計與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
㈨ 請問上市公司再融資的作用和意義是什麼
恢復市場融資功能是市場發展的內在要求。為國民經濟建設籌集資本,為社會資金保值增值提供渠道,是資本市場的基本功能,也是市場發展的根本途徑。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是離不開融資的。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是上市公司獲得資金的重要途徑。同時,上市公司不發行新的證券,那麼就難以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更新的投資機會。因此,長期停止上市公司的再融資,是對投融資雙方都不利的。
此外,從中國證監會「新老劃斷」分三步走的安排看,只有先恢復上市公司再融資,才能最後恢復待上市公司的融資。從中國上市公司的構成看,境內市場如果長期不能恢復發行新股,那麼境內A股也存在被邊緣化的可能。因此,首先恢復上市公司再融資,也是境內資本市場長治久安的需要。
股權分置改革進程過半的背景下,逐步讓上市公司進行再融資,有著多重意義。誠如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所言:「恢復上市公司再融資是『新老劃斷』的一個重要步驟,既標志著股權分置改革完成了重要的階段性進程,也標志著市場創新發展在新機制下的啟動。同時,在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優先安排再融資,也是兌現改革政策、扶持改革後公司做優做強的一項重要舉措。」
從徵求意見稿具體的制度安排看,恢復上市公司再融資,不是簡單的再融資重新開閘,而是證券市場的一項重要變革,是在新運行機制上的新發展。中國證監會曾在《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指出:「股權分置改革是一項完善市場基礎制度和運行機制的改革,其意義不僅在於解決歷史問題,更在於為資本市場其它各項改革和制度創新創造條件。」徵求意見稿反映了這樣的幾個新特點:一是強化公開發行證券的市場約束機制。股權分置改革後,股東的利益基礎趨於一致,以價格信號為導向的市場資源配置功能將逐步發揮作用。二是嚴格募集資金管理,鼓勵回報股東。三是進一步完善再融資市場化運作機制,提高融資效率。如發行人獲得發行核准後,可在六個月內自行選擇發行時機;對兩次融資的時間間隔不再限制,可以更多地由股東大會決定,等等。這些指導思想,都是原來的有關規定所沒有的。
原有基於股權分置環境下制定的以財務指標和行政管理為主要監管手段的再融資規則已難以適應當前的市場情況,因而,《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的強化公開發行證券的市場約束機制,主要通過以下兩個方面實現:一、按確定市價發行原則,適度降低財務指標要求;二、配股引入發行失敗機制。這樣,以往增發時折價發行的情形,就將得到根本性的改變。而配股失敗的成本,也會引起上市公司的鄭重考慮。因此,改變以財務指標為主要監管手段的再融資規則,並不等於上市公司可以大規模再融資。綜合來看,再融資的門檻實際上還有所提高。
㈩ 上市公司的再融資是什麼意思
你好,上市公司在上市發行股票之後,因為資金需求或其他考慮,再次在證券市場專出售股權籌屬集資金,叫做再融資。公司可以向社會公眾發行新的股票,也可以向公司的老股東按股權比例配售新股,前者叫做增發,後者叫做配股。不恰當的再融資會增加公司的股份總數,使每一股的價值降低,這也被稱為股權稀釋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