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不同保險公司投保,可以連到一份信託計劃內嗎
昨天從「美國版林某斌」事件聊到了保險金信託(《把太太骨灰埋院子里的人,帶火了保險金信託》),後台有朋友問哪些保險可以對接信託,今天給大家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目前可以對接信託的保險產品,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高保額的定額終身壽險,一類是高現金價值的增額終身壽險。而具體能否對接信託、對接哪家信託,還要看保險公司。
我各舉一個例子。
首先是定額終身壽險。
我們以一款合資公司的產品為例。這款定額終身壽險,保額達到 300 萬元,可以對接中信信託,如果是 40 歲的女性,選擇 20 年交費,年交保費約 5.2 萬元。
交完第一筆保費 5.2 萬元,過了等待期後,就有了至少 300 萬元的身故保障。這款產品的保障內容還包含意外身故,70 周歲前如果因為意外而發生理賠,還會再額外賠付 150 萬 ~750 萬的保額。
萬一出險,300~1050 萬的保險金就會進入信託,信託公司根據與委託人(投保人)簽訂的《信託合同》,對保險金進行管理、運用和分配,確保這筆錢按照投保人希望的方式給到她想給的人。
在同類產品之中,這款定額終身壽險的費率是比較低的,同等的保障、同樣的繳費期,其他產品的年交保費一般都在 5.4 萬元左右,部分產品甚至超過 6 萬元。
此外,這款產品也可以對接北京信託,北京信託成立於 1984 年,是北京國資委體系重要成員。對接北京信託的門檻是,保額達到 500 萬元,40 歲女性 20 年交費的話,年交保費約 8.4 萬元。
再來說增額終身壽。
以下面這款產品為例,對接信託的條件是男性被保人 80 周歲(女性被保人 85 周歲)時的身故保額能達到 500 萬元,對接的信託公司是北京信託。
當然,並不是說要到 80 歲或 85 歲以後才能去對接信託,保險合同生效後就可以辦理手續設立保險金信託了。
這款產品也是目前市面上比較優秀的一款增額終身壽,40 歲男性年交約 100 萬,交 5 年,交完保費後的第二年,保單現金價值已經超過總保費 61.7 萬元,此後每年增長數十萬。現金價值就是保單賬戶里的錢。
除了可以對接信託,還能設立第二投保人。而且減保的金額和次數沒有限制,這樣的產品正在逐漸退出市場。
那麼,定額終身壽和增額終身壽之間怎麼選擇呢?
簡單來說,希望前期杠桿高的,選擇定額終身壽;希望後期杠桿高的,選擇增額終身壽險。年紀大一些的朋友,選擇定額終身壽;年紀輕的,兩者都可以。
當然,具體到個人,我們還是要個案個議、綜合考慮。
T 博士:中山大學博士,連續多年達成全球壽險行業頂尖榮譽 MDRT、COT、TOT 標准,專注於為新中產之家量身定製保障方案。團隊秉持中立、客觀、誠信,追求專業精進。我們不代表任何一家保險公司,我們只忠誠於客戶利益和職業操守。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不想錯過我們的推送,記得點個「在看」或者設置星標☆,防止失聯噢!
相關閱讀,點擊鏈接可直接跳轉
關於 T 博士
從博士到 Top 保險經紀人,我的經歷和平台選擇
一分鍾帶你了解 T 博士團隊
規劃和理念
當你挑保險時,你應該挑什麼?
選擇保險時,比性價比更重要的是這點!
國家 608 億元巨資接管安邦保險,你如果讀懂了,可以每年省 30% 保費
你眼中的小保險公司,其實牛到讓人亮瞎眼!
知道這些真相後,你是否還會為保險公司的品牌溢價買單?
她家 40 多張保單,為何經濟支柱還幾乎是「裸奔」?
保險公司虧損,他家的保險還能買嗎?
重疾險
買啥重疾險啊?只要做到這兩點,就可以每年節省大筆保費
有了 300 元保 300 萬的醫療險,還需要重疾險嗎?
拆解主流重疾險的「套路」(干貨)
買重疾險,要不要選擇帶身故保障的?
幾個案例告訴您:消費型重疾險的保障少了啥?
壽險
如何用 73 萬總保費,換取 1000 萬身價?
意外險
有車族,你的意外險會讓你大呼「意外」,你造嗎?
買意外險,看這一篇就夠了
養老金
連續 25 年平均收益 8%,為啥她還會後悔沒買養老年金?
只有這種獨一無二的資產,才能讓你晚年生活更好
回鄉我看到兩個老人不同的人生終局,才明白人性經不住考驗
我給老爸買的這份保險,可以讓他在街坊鄰居前一直誇耀
年金險
年金險七大功能超乎想像,你意識到時,可能最好的產品已錯過
年金險是有錢人的專屬?不,普通人更需要!
4.8% 利率的大額存單,竟然比不過這款年金險?
可以一直「收租」的「金融房子」
資產保全
他用可以買一家企業的錢,買了一份保單
數千萬資產化為烏有,只因給兒女的婚嫁金給錯了!
醫療險
同一家保險公司的百萬醫療險,知道內幕後,我為何選貴的?
明明是醫保內的葯,為啥醫保報不了?從一則案例說起
買了 200 萬理賠額度的保險,僅獲賠 500 多元,究竟是誰的鍋?
高端醫療險應該怎麼選?這可能是全網最乾的干貨
決定高端醫療險好不好的,可能不是保險公司,而是它
健康告知
買保險時怎樣健康告知,才最有利?
我把醫保卡借父母用,憑啥就不能買保險了?
帶病投保,熬過兩年,保險公司就得賠?
理賠
Ⅱ 中信銀行設立的保險金信託固定管理費是多少
收取託管費及信託超額收益的20%。
保險信託管理費這樣收取,按照信託資產規模,收取固定管理費(大約1%-2%/年)和超額管理費(約超額收益的20%-50%/年)。如果是銀行主導模式:信託公司按一定比例收取管理費和其他服務費用;信託計劃在銀行託管,銀行收取託管費及信託超額收益的20%。如果是信託公司主導模式:信託公司採用固定管理費和浮動管理費相結合的方式收取管理費。
Ⅲ 保險資金要認購信託產品,需要達到什麼標准
信託業保障基金。
《信託業保障基金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如下:
第十三條保障基金來源:
(一)依據本辦法第十四條籌集的資金;
(二)使用保障基金獲得的凈收益;
(三)國內外其他機構、組織和個人的捐贈;
(四)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和財政部批準的其他來源。
第十四條保障基金現行認購執行下列統一標准,條件成熟後再依據信託公司風險狀況實行差別認購標准:
(一)信託公司按凈資產余額的1%認購,每年4月底前以上年度末的凈資產余額為基數動態調整;
(二)資金信託按新發行金額的1%認購,其中:屬於購買標准化產品的投資性資金信託的,由信託公司認購;屬於融資性資金信託的,由融資者認購。在每個資金信託產品發行結束時,繳入信託公司基金專戶,由信託公司按季向保障基金公司集中劃繳;
(三)新設立的財產信託按信託公司收取報酬的5%計算,由信託公司認購。
第十五條信託公司基金余額不滿足本辦法第十四條要求時,應當按規定補足。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Ⅳ 保險金信託怎麼收費
存款保險費率的計算方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以及如何從存款保險費率中獲取最大利益。文章從存款保險費率計算方法、存款保險費率影響因素、如何利用存款保險費率等三個方面進遲銀行分析,提出了相關建議。
1. 存款保險費率計算方法
存款保險費率是指銀行根據存款數額和存款期限等因素,給客戶收取的保險費用。存款保險費率的計算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按月收取保險費,即每月收取一定比例的保險費;另一種是按存款期限收取保險費,即按存款期限收取一定比例的保險費。
2. 存款保險費率影響因素
存款保險費率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存款數額:存款數額越大,存款保險費率也越高。
(2)存款期限:存款期限越長,存款保險費率也越高。
(3)客戶信用狀況:客戶信用狀況越好,存款保險費率也越高。
(4)銀行風險狀況:銀行風險狀況越高,存款差叢保險費率也越高。
3. 如何利用存款保險費率
(1)選擇合適的存款期限和數額:在選擇存款期限和數額時,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盡可能選擇合適的存款期限和數額,以獲得最大的存款保險費率。碼慶宴
(2)多關注銀行活動:多關注銀行活動,因為銀行經常會推出各種優惠活動,可以讓客戶享受到更高的存款保險費率。
(3)注意貨幣的波動:注意貨幣的波動,因為貨幣的波動會影響存款保險費率,所以應該多關注貨幣的波動情況,以便及時調整存款策略。
存款保險費率的計算方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以及如何從存款保險費率中獲取最大利益,客戶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盡可能選擇合適的存款期限和數額,多關注銀行活動,注意貨幣的波動,以期獲得更高的存款保險費率。
本文從存款保險費率計算方法、存款保險費率影響因素、如何利用存款保險費率等三個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相關建議,以期幫助客戶在存款保險費率的計算和利用中取得最大的利益。
Ⅳ 保險金信託1.0模式對投保人的要求
保險金信託1.0模式的主要形式是:以信託公司為保險受益人,在約定的保險事故發生時,由保險公司向事先准備好的信託賬戶進行支付保險金。其法律關系的本質是保險金債權信託。因為在保險事故發生之前,信託公司所開設的信託賬戶並沒有獲得實際的信託財產,信託公司獲得的是請求保險公司如約支付保險金的保險請求權。
在這種模式下,
1,需要支出的主要費用有:
給保險公司的保費、
給信託公司開立和保存信託賬戶的保管費、信託公司獲得信託財產後的信託財產管理費等
2,主要流程是:
(1)在約定的保險金事故(如果是以死亡為給付條件壽險,一般是被保險人死亡)發生前,由投保人支付保費。(2)保險事故發生後,由信託公司領取保險金。信託公司領取保險金後,再對資金進行進一步的管理。最後向委託人的子女支付信託財產的收益。
3,主要功能是:
將資金從投保人向最終受益人轉移。
4,主要法律風險有:
(1)可能因以下情況,信託公司最終無法獲得保險金,但信託委託人卻一直需要支付信託賬戶費用:
①因投保人或保險人的行為不符合《保險法》的規定造成保險合同的無效或被解除;
②保險合同有效,卻因投保人需要承擔巨額債務而被法院強制執行,即財產的風險隔離效果較弱;
(2)信託公司獲得信託財產的時間為保險事故發生後,在此之前,信託是否有效屬於我國法律沒有規定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