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銀行理財產品安全嗎
銀行理財的風險較低,但並不是絕對安全
銀行就像一個理財超市,裡面擺放了各種理財產品。
有些是銀行自己的,有些是別人寄賣的。
到底買到的是好,是壞?
都在於你的選擇。
1.繼續持有,不要贖回,淡化短期凈值波動影響
長期來看債券價格是會上漲的,這兩年發生過理財產品大跌但後來都漲回來了。如果你能承受部分本金損失,可以繼續持有淡化價格波動,把投資周期拉長,絕大部分的債券收益都呈現直線上升態勢。
2.盡早贖回,以後永遠不再購買理財產品
很多人買理財只想在保本基礎上獲得點收益,本來也就3-4%的回報,不想承擔任何風險,也不想去關注金融市場的走向,要的就是穩定和省心。那你不如找個機會全部贖回,且未來不再購買,我們已經不可能回到買理財產品和存定期一樣保本保息的時代了。以後只買銀行存款、國債、固定收益的儲蓄保險。
Ⅱ 聽很多人說金牌理財還行是不是真的很多理財公司跑路又是怎麼回事想投資理財不容易啊。
網上投資風險很高的,不管是什麼背景的都有跑路的可能,風險和收益並存,看你怎麼取捨版了。
我是在杭州這權邊的,網上聽起來比較保險的就是金牌理財了,網上口碑還不錯。
這個純是個人建議,還是要看你自己把握,希望幫到你!
Ⅲ 在銀行買理財產品安全嗎
可靠。銀行的理財產品是比較靠譜的。 正規商業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都是合規的產品,可以實現剛性兌付。不過,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中也有非保本浮動收益的產品,這些產品是不保本的,風險比較大,如果接受不了這種風險,可以避免購買非保本類型的產品。購買銀行銷售的保本型理財產品是比較安全的,可以獲得一定收益,本金也不會受損,推薦風險接受程較差的用戶購買這種產品。
銀行作為我國金融三大支柱之一,平台大,並且比較正規,投資者去銀行買理財產品,相對來說比較可靠,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投資者在銀行買的理財產品不會虧損。
按照規定,銀行只能發行已在理財系統進行登記並獲得登記編碼的理財產品,投資者可依據該登記編碼在中國理財網查詢產品信息,核對所購買產品是否為銀行發行的正規理財產品。如果查不到,那這個理財產品肯定是有問題,可以向監管部門進行舉報。第三,在簽訂理財合同時,應做好錄音錄像備案,避免發生糾紛。
拓展資料
銀行的理財產品有哪些類型
一種是銀行自己推出的理財產品,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是貨幣基金。另一種是指銀行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向投資者推薦銷售銀行以外的理財產品,這些理財產品包括保險、基金、私募理財、P2P產品,乃到「虛假理財」產品。也就是說,投資者實際是購買非銀行進行管理的的理財產品從安全性來說,銀行自營的產品裡面保本理財產品比較安全,都可以百分百保證本金。不過,監管部門規定除存款外理財產品不能承諾保本保息,因為投資是有風險的,銀行有責任向投資者揭示任何風險的存在。
Ⅳ 銀行理財產品安全可靠嗎
一般來說,銀行都是安全可靠的,但不管是什麼理財產品都是會有一定的風險的,不能保證沒有風險這一說法,碧困只是分不同的風險級別而已。
一、銀行的理財產品總得來說有兩種類型:
1、一種是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
2、一種是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
二、兩者可靠性比較:
1、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是比較安全的,至少不需要擔心銀行會倒閉或跑路。
2、銀行代為銷售的理財產品,要看清楚是屬於哪家公司,要分析理財產品的公司是否可靠,千萬不要以為銀行出售的理財產品都是銀行自有的產品。
(4)河南金牌理財安全嗎擴展閱讀:
只要是理財,肯定是有一定風險性的,只是不同理財產品的風險性會有所不同。
一、理財產品類型:
總的來說銀行的理財產品有保本和非保本兩種類型,
1、保本類的理財產品本金基本上不會發生損失,像定期存款,是保本50萬的,但是理財收益可能會跟預期的理財收益有所不同,收益可能會有點低。
2、非保本理財產品銀行是不保障本金也不會保障收益,因此你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明皮,要仔細看理財產品詳細情況,要根據自己的抗風險能力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二、銀行理財產品風險等級劃分:
銀行理財產品按照風險等級,可以劃分為謹慎型產品(R1)、穩健型產品(R2)、平衡型產品(R3)、進取型產品(R4)和激進型產品(R5)這五種,數字的增加代表風險的加大。
1、謹慎型產品(R1)、穩健型產品(R2)是屬於低風險,低收益,基本上能保證本金不會損失。
2、平衡型產品(R3)是可以投資於股票、外匯等高波動性,高風險,高收益的金融產品,有一定的本金風險。
3、進取型產品(R4)是掛鉤股票、黃金等高波動性,高風險,高收益的金融產品,風險對比平衡型產品(R3)是要大的。
4、激進型產品(R5)是投資於股票、黃金等各類高波動性的金融產品,對比進取型產品(R4)是要風險大一點,總得來說是屬於風險極大。
總結:銀行的理財產品是安全可靠的,但是任何理財產產品都是會有一定的風險的,一般而言,風險越大的產悔槐念品相對的收益率就越大,但理財是不能只追求高收益的,也要保證自己的本金安全。
Ⅳ 銀行理財產品安全嗎
我們及身邊的大多數人,都有購買銀行穩健理財產品的經歷,信任與慣性思維驅使他們給「銀行理財」的評分都很高,一般認定銀行理財:低風險、回報相對高、有保障。其實,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中,從無風險到高風險的投資,一應俱全。
從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的角分類,銀行理財產品包括:保本固定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類、保本浮動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類和非保本浮動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類——風險等級由低至高
從投資方向分類:投資於票據、債券、預期年化利率、信貸、匯率、股票??各個市場的產品都有。班主任找了一張舊圖,用以證明銀行理財產品從歷史到現在,是種類越來越豐富的。
銀行理財產品的定義:銀行理財產品是指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就是儲戶)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群體開發、設計並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在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風險由客戶承擔,或者客戶與銀行約定承擔。
1、 銀行賣的理財產品為什麼風險低?
——不一定風險低。有部分低風險產品是因為投向了低風險的投資品種,比如:國債、央票、或者高信用評級的債券中。其實,貨幣基金、債券基金大多數也是這樣做的;
2、 同樣是國債,在銀行買和在淘寶買,風險一樣嗎?
——國債是中央政府債,國家提供信用擔保,財政部發行,它們是不在淘寶上賣,否則跟在銀行買沒區別,銀行在這上就是承擔銷售渠道的任務;
3、 你知道每年有多少人在銀行買了「賠錢」的產品嗎?
——股市不好的時候,在銀行買掛鉤股市的理財產品,或者黃金價格下跌了,買了紙黃金類的理財產品,都是可能出現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折扣甚至本金損失的;
4、 你知道華夏銀行「兌付門」事件嗎?
銀行「兌付門」離你沒多遠
2012年11月30日,數十名投資者聚集在華夏銀行上海嘉定支行門前,要求兌付一款名為「中鼎財富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入伙計劃」的理財產品。該產品從2011年11月25日至2012年3月2日期間分四期銷售,每期募集金額在4500萬元左右,每期產品均承諾11%——13%的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認購資金門檻為50萬元。在第一期理財產品到期的情況下,投資者卻發現理財經理已經被開除,到期的理財產品本息無法償還,於是開始聚集到銀行進行追討。
華夏銀行上海分行發布澄清公告稱,該產品並非華夏銀行發行、代銷的產品,是內部員工違規私自銷售投資理財產品,該員工已經被銀行開除。
緊接著工商銀行又被爆出類似問題。
在浙江金華,工行金華商城支行前客戶經理鈕華向客戶私售理財產品,至今仍有4個村民的400萬元拆遷補償款尚未追回,引起多方關注和熱議。工行方面發布聲明稱,沒有賣過涉案的所謂「理財產品」,並稱受害者資金從未進入工行理財產品賬戶,工行對被捕前員工鈕華涉嫌違法銷售理財產品的行徑毫不知情。「鈕華是以銀行職員的身份向客戶介紹產品,只有銀行員工才有許可權這么做,外部的人無權作出類似行為。鈕華涉嫌合同詐騙的行為是帶有職務性的行為,涉嫌侵犯儲戶的財產權,理論上應該由他所在的單位工商銀行承擔賠償,然後銀行再向鈕華進行追償。」
——很多人都會說這是地方分支行或者個人體的偶然事件,但事實上,銀保、銀信、銀證之間的合作都或多或少被規范過、叫停過,就是因為每一個創新都伴隨著不可預期的「風險」。在這些合作里,銀行大多數時候承擔的都是「銷售」工作,投資人是否虧損與它無關。這點,是無條件「愛銀行」的人最需要關注的。
總結:
1、銀行在理財上具有天然優勢,因為他的資金成本低於其他金融機構——銀行的成本是儲蓄利息(活期其他金融機構至少是同業利息(昨天,隔夜預期年化利率來源也廣,我們愛存錢,現在我國月居民儲蓄增量都是7000億左右,總規模超過40萬億。
2、銀行的覆蓋面廣,分支行多如牛毛,所以他們賣什麼產品都買得出去,在有「余額寶」這樣的互聯網銷售之前,基金公司的大部分基金都是銀行買出去的;但是銀行成本也高,網點房租、人員工資、氣派的大廳??都是要錢的,所以雁過拔毛,要麼合作機構支付不菲的渠道費,要麼把本來設計時能賺5%的產品變成銷售。
3、大部分的理財產品,銀行的身份都是「銷售」,銷售的風格就是:賣什麼劃算就介紹什麼。一般來說,「不劃算」的產品都不會出現在櫃台上,而這些「不劃算」有時不是投資人不賺錢,而是銀行代銷不賺錢。
4、本來,理財產品銷售時應該有個「理財顧問」在旁邊指導的,解釋產品投資方向、分析風險、提供建議啥的,現在由於人不夠多、產品不愁賣,所以好多高風險產品都被過渡包裝啦,這個環節基本要靠投資者自己在家做功課。不然,本來買保本錯買了保險也不一定。
5、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一樣,是開門做生意的,拿專業能力賺錢,在這一點上,沒有任何歷史數據能證明,銀行在投資、資產管理方面的能力比其他金融機構高很多。
最後,給大家買銀行理財產品的六大注意事項:
1、票據、債券和貨幣才是真正風險低
由於管理嚴格,銀行理財產品在變少,發售的多為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不太高、主要投向票據、債券和貨幣市場的。雖不承諾保本,但適合絕大多數投資者。
需要注意的是,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和其他渠道的相關產品差別很小。在的金融市場上,真正能稱為「無風險」的,其實就這三種投向。
2、低風險,就選保本型結構性產品
結構性產品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是一個區間,可分為保本型、保證最低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型和非保本型,這類產品往往都有一個較高的最高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但最低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則各不相同。
結構性產品的掛鉤標的較多,國內賣的主要掛鉤股票、匯率、基金、預期年化利率、商品、信貸、指數以及這些的組合,應該盡量選擇自己熟悉的掛鉤產品,否則不妨迴避結構性產品。歷史證明,很多結構性產品都有僅獲得預期最低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的可能性。
多數結構性產品是保本類的,有的產品是100%保本,有的是部分保本,例如保障本金的95%或90%。若是100%保證本金的產,到期最差的情況就是零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但不會虧損本金。
3、別太關注凈值類產品的波動
理財產品的監管逐漸嚴格以後,產品投向明確、以真實投資資產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為基準、按凈值方式分配的「基金化」理財產品越來越多。與購買基金產品類似,購買凈值類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將面對更多的不確定性,不僅可能享受更高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也可能出現更大的虧損。
從風險預期年化預期收益角度來看,這是銀行理財產品中波動最大的,因此產品的管理費一般與業績掛鉤,對投資者的要求也相對高一些。小白勿念。
4、悉心讀理財產品說明書
買什麼東西都要看產品說明書,這是個好習慣!理財產品最關鍵看風險。
監管機構規定,不同風險評級的產品,只能銷售給對應評級以上的投資者。由於對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劃分沒有統一規定,各家銀行對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採用了不同的符號。
主要有以下幾種:R1級至R5級;數字1級至5級;漢字一級至五級;PR1級至PR5級;一顆星至五顆星;字母A至E等。以上幾種表達方式均說明該銀行的理財產品風險等級有五個等級,風險按由低到高排列。
一般而言,保證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類理財產品,銀行會評定為最低風險等級(即一級)的產品;非保本浮動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類理財產品,根據投資標的以及投資比例的不同,會給出二級或三級的風險等級。
如風險評級為R2的產品,原則只能銷售給風險承受度評級為「穩健」及以上的投資者,不能銷售給評級為「保守型」或「謹慎型」的人。銀行如銷售超出其風險承受力的產品就有誤導銷售的嫌疑。
5、牢記你的風險等級
風險等級一般根據理財產品的投資范圍、風險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特點、流動性等不同因素來設定的。
包括:謹慎型產品(R1)、穩健型產品(R2)、平衡型產品(R3)、進取型產品(R4)、激進型產品(R5)
R1和R2級:投資范圍基本一樣,多為銀行間市場、交易所市場債券,資金拆借、信託計劃及其他金融資產等。通常來看,R1級別投資低風險部分的比例更高,且通常具有保本條款,也就是我們常見的「保本保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類」或「保本浮動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類」產品。
R3級:這一級別的產品除可投資於債券、同業存放等低波動性金融產品外,還可投資於股票、商品、外匯等高波動性金融產品,後者的投資比例原則上不超過30%。該級別不保證本金的償付,有一定的本金風險,結構性產品的本金保障比例一般在90%以上,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浮動且有一定波動。
R4級:該級別產品掛鉤股票、黃金、外匯等高波動性金融產品的比例可超過30%,不保證本金償付,本金風險較大,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浮動且波動較大,投資較易受到市場波動和政策法規變化等風險因素影響,虧損的可能性較高。
R5級:該級別產品可完全投資於股票、外匯、黃金等各類高波動性的金融產品,並可採用衍生交易、分層等杠桿放大的方式進行投資運作。本金風險極大,同時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浮動且波動極大,投資較易受到市場波動和政策法規變化等風險因素影響,當然,對應的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也會較高。
買理財產品還有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看產品投資組合裡面是否有「股票」字樣,如果有風險級別至少在R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