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理財入門基礎知識有哪些常見的理財方式有哪些
現在是一個全民理財的時代,老百姓理財意識越來越強,理財的需求越來越大,但是很多人對於理財還沒有一個系統的概念,不知道做什麼?從哪裡開始做起,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理財入門基礎知識。
常見理財產品的分類想要做好理財,首先我們得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市場上常見的理財產品主要有以下幾類。
1、銀行理財銀行理財包括銀行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額存單、還有一些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權益類的產品。
銀行存款安全性最高,收益也是最低的了。
銀行現在的理財以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產品為主,自從資產新規以來,市場上已經沒有明確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但是有些理財風險系數非常低,幾乎是等同於保本保息。銀行理財子公司也有一些不錯的產品,不像以前的銀行理財動輒五萬起,現在有很多一千起,一萬起的理財。這類產品一般流動性不高,一般都是持有滿一定的期限才能拿到本金和收益。
2、保險理財保險公司也有各種各樣的理財產品,說是理財,有的是簡單的養老金,教育金,有的是萬能險,保險理財似乎是被誤解最深的,主要是由於業務員的不負責,導致很多
投資者根本沒有弄清楚產品實質意義,對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徵沒有弄清楚,收益預期過高,帶來的心理落差太大。所以買理財之前一定要充分弄清楚產品特性,兌付標准。
3、貨幣基金和國債貨幣基金和國債雖然不是同一性質的產品,但是都是屬於風險非常低,流動性非常強的產品。
我們最熟悉的支付寶的余額寶、微信的零錢通都是貨幣基金產品,的趨勢來看,貨幣基金收益越來越低,大部分在年化2%左右,作為活錢理財是可以的。
國債是市場上安全性最高的理財,但是國債很難買,基本上是一出來就被搶空了
4、基金基金是近年原來越火的一類理財,因為其門檻極低,有10元起購,100元起購的,並且種類豐富,有貨幣基金、債券基金、指數基金、
股票基金等等,不同的基金風險收益特徵不一樣,可以滿足各類投資者的需求。
5、股票和期貨這兩類同屬於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如果是新手投資者,是不建議開始投資這兩類產品的,除非是真的惡友比較濃厚的興趣還有足夠的閑錢,想要賺取更高的收益,那麼可以嘗試慢慢了解,否則很容易因為不了解市場造成很大的虧損。
購買理財的渠道銀行:銀行是最傳統的購買理財的渠道,也是最得老一輩信任的,去銀行買理財的好處在於有銀行的理財經理可以給你進行詳細的指導,對於年齡偏大,對互聯網操作不是很熟悉的投資者來說非常友好。
券商:喜歡買股票的投資者一般傾向於通過自己的證券證券賬戶買理財,方便管理,券商的產品也是非常豐富的,包含股票、基金、國債逆回購,券商理財,還有券商的特色產品「收益憑證」,「收益憑證」是券商特有的能夠在合同中明確保本的一類產品,收益率一般在年化四五個點。一般是5萬起。
支付寶等第三方金融平台:支付寶是最具代表性的第三方
金融機構了,裡面集結了市場上常見的各類理財,產品非常豐富,包含股票、基金、保險、
黃金等等。很多人選擇通過支付寶理財主要是因為方便。
天天基金:天天基金是基金投資者的心頭好,裡面基金品種非常豐富,也有各式各樣的基金理財產品。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了解了產品和購買的渠道,接下來就是要解決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的問題了,首先我們需要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有正確的了解,可以先做一個風險測評,了解自己的投資風險偏好,然後梳理的財務狀況,這樣就很容易了解自己的投資需求啦。
希望以上內容對你有所幫助。
② 理財的三種特性
任何理財產品最主要關注的就是三種特性,第一種收益性,這個是理財最直接的目的,看起來很簡單,只要看它的回報率就好了。但是做理財最容易犯的錯誤也是這里,收益率不是最高就最好,因為收益率越高往往安全性就越低,而是要找到符合自己目標的就行。譬如,對於保值賬戶的錢,目標多半就是能跑贏通脹就行,如果設定百分之5的目標,那麼購買銀行理財就行了。
安全性,就是資金投入之後是否安全,是否一定能拿回來。這里要注意的就是既不能因為過度害怕而慢慢損失資金的實際購買能力,也不能完全無視安全而產生賭博心理。要兼顧考慮,既要有一定安全保障,也要確保風險控制在一定水平。
流動性,這個往往是理財最容易忽略的,但卻也是最重要的一環。一方面,還沒有實際到手的收益就不能算是收益,譬如股票,即便今天小賺5個點,看起來確實賺錢了,但也只能算是浮盈,實際賺錢與否要看真實贖回的時候,要不然沒人接盤賺再多也是無效的,就因為這只股票喪失了流動性。流動性代表資本贖回的效率,流動性越差,即便再高的收益也要慎重。就像房地產,很多地方限制出售時間為拿到房產證兩年以後,這就是用降低資產的流動性而增加購房者的實際持有成本。
此三種特性往往不可兼得的,頂多可以兼顧兩方面,譬如股票投資,流動性高,回報率也相應高,但是安全性就相對差了,因為很可能虧損。而普通銀行理財,安全性高,流動性高的往往回報率就越低。但也正因為這樣,科學理財才有價值,要不然每個人都閉上眼睛買就好了。
每日一更312
2020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