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超過一成直播平台倒閉,直播創業何去何從
國慶長假期間,直播平台鼻祖Meerkat正式宣告下線,這個平台在2015年聲名鵲起,然而隨著Facebook Live和Twitter Periscope的推出,Meerkat開始走下坡路,最終下線,令人唏噓。創業者被後來居上的巨頭擠出市場在互聯網圈從來不是新鮮事,事實上,中國直播行業同樣在上演類似的故事。
創業型直播平台倒閉潮已現
關注直播行業都會記得下面這張包含有數百家直播平台的圖片,它生動地反映了直播創業的盛況,在春節前還是「百播大戰」,最近已有「千播大戰」的說法,直播市場之繁榮可見一斑。然而,這種「繁榮」還沒持續多久,泡沫就要破滅了。
盡管在AppStore能檢索到數百家直播App,但能在媒體或網路檢索到相關消息的只有100來家,其餘200多家本身就沒什麼用戶和內容,就是說直播App雖然很多,實際上真正「存活」的只有100家,說「千播大戰」還是太誇張了,「百播大戰」更貼合實際。
且之前有一定知名度的100來家直播平台中,至少已有8家無法登陸或宣布關閉:愛鬧直播、網聚直播、趣直播、微播、凸凸TV、ulook要看直播、美瓜直播、貓耳直播;有2家幾乎沒有活躍,即meelive和逗播;還有2家已經下架,即咖喱直播、熊抓直播。
100來家真正存在過的直播平台,已經有10幾家事實上倒閉,這顯然不是個例,倒閉佔比超過10%,說是倒閉潮也不為過。正如外賣App、打車App和團購大戰的過程,泡沫破裂不會轟然倒塌,直播市場已進入殘酷的淘汰賽階段。
直播創業遇到三隻攔路虎
直播是2015年-2016年中國互聯網行業的驚喜。在O2O和智能硬體大潮之中,內容創業接棒領跑互聯網創業,而內容創業中最璀璨的明珠非直播莫屬。
首先,直播誕生了映客、花椒和斗魚等明星直播平台,成為中國互聯網的現象級公司;其次,微博、陌陌等公司扮演收割者角色,藉助於直播概念賺的缽滿盆滿,微博和陌陌市值2016年翻了好幾倍,分別進入百億美元和五十億美元俱樂部,前者直逼Twitter,後者直逼優酷。即將上市的美圖秀秀估值50億美元同樣仰仗美拍直播;最後,騰訊、網易、淘寶等平台都在引入直播來升級其業務,比如資訊直播、電商直播。
我甚至認為直播是中國互聯網領先全球的標志性業務,不論是秀場還是別的直播,中國都走得更快,產品創新更多,商業模式更成熟。獵豹、網路等公司已在海外開展直播業務就表明這一點。
然而,繁榮的直播創業在維持不到一年之後就已出現倒閉潮,體現出直播創業已進入寒冬的事實。為什麼入冬這么快?在我看來主要有這些原因:
1、群狼環伺的巨頭入場。
跟Meerkat的遭遇一樣,微博、騰訊、網路、阿里、網易、陌陌和YY等巨頭入場是創業型直播平台最大威脅。YY稱自己是中國直播鼻祖,在娛樂、教育、綜合、游戲等直播領域均有不同產品;陌陌憑借著天然的寂寞派遣需求快速成為直播的收入之王,Q2直播在其收入中佔比已高達58%;微博上線一直播之後基於明星優勢和海量用戶基礎直接卡死了創業者做「直播版微博」的可能性;BAT和網易則從資訊、電商等不同垂直內容角度來切直播這塊蛋糕。中國創業直播平台的威脅比Meerkat在美國的遭遇更慘,中國直播市場堪稱群狼環伺,巨頭們已在圍追堵截。
2、懸而未決的監管政策。
與團購等行業不同,直播市場面臨的監管不確定性大得多,甚至比出行市場還要更大。直播是視頻形態的新媒體,實時性意味著更大的傳播風險,相關部門監管更嚴苛。
9月初,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通知要求開展網路視聽節目直播服務,必須持有《信息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並對機構和個人主播設置了准入門檻,一方面是證書要求,另一方面是直播內容規范。眼下只有映客、YY等平台有「視聽證」,大部分處於無證狀態,它們正在想辦法拿證,或者通過收購、被收購等方式來獲得牌照。沒有能力拿證的或將倒閉,一個可資參考的例子是,智能電視盒子在監管政策確定之後就倒下了一大批。現在直播政策還在吹風階段,然而其已是直播創業的懸頂之劍。
3、始料未及的資本遇冷。
這是中國直播創業者面臨的特殊待遇,資本市場進入寒冬是大環境,這個除了時間誰都改變不了。幾年前,巨頭不一定會自己做新業務,而是會收購投資,會花血本打補貼大戰。在直播行業,這些現象沒有出現,巨頭們都挽著袖子親自幹了,為什麼?在今天的大環境下,巨頭們在休養生息,補貼燒錢是不大可能繼續了,就算投資收購也會比過往謹慎得多。除了巨頭,其餘資本對於直播同樣開始謹慎。當然,資本冷處理直播市場,與巨頭入場和監管政策也有聯系。
除了上述三點外,直播平台還存在著「帶寬、內容和營銷」三大成本高企不下,貨幣化手段以秀場為主太單一,以及刷數據惡性競爭等問題。不過,長期來看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直播創業最大的不利因素還是來自於政策風險、巨頭入場和資本環境。我倒是樂觀地認為,作為一種全新的內容形態,直播行業不會死,且會更加繁盛,但能活下來的一定會是少數,直播市場終會進入BAT勢力范圍。
直播創業依然還有不少機會
對於創業者來說,入局直播市場還有沒有機會?我認為是有的。
具體來說,我現在更看好這些方向的直播:
1、企業級直播。
不論是智能硬體還是O2O還是App,C端艱難之後去B端找出路已是條件反射了,直播行業同樣如此,直播在C端積累了用戶、養成了習慣、催熟了技術,這意味著更多行業、更多企業會藉助於直播去開展業務,所謂直播+,譬如旅遊行業用直播宣傳景區,本地商家用直播營銷推廣,教育行業用直播去做教育。這些行業的企業要做直播,就需要直播解決方案,需要視頻直播技術服務,需要個性化定製如邊看邊買功能……
現在企業級直播領域比較有名的是微吼,2010年開始做商務直播,企業要召開發布會這類活動,就可使用其服務,聽說現金流不錯,已完成近億元B輪融資,估值超過10億元。除了微吼,還有易直播、趣直播、視秀等平台。不過,這些玩家只是剛開了一個頭,就跟互聯網+一樣,能與直播結合的行業太多,不同行業、不同客戶需求不同,直播創業者可以通過給他們提供技術、營銷、服務、內容、平台諸多直播服務盈利。
2、直播營銷服務。
App方興未艾時,誕生了一大波類似於多盟這樣的廣告平台,幫助App更好地通過廣告變現。自媒體大潮中則興起了類似於微播易這樣的平台。直播凝聚了大量注意力,是天生的營銷平台,可以切到大量的廣告營銷預算,比電視廣告的蛋糕還要大,那麼,這個市場是否需要連接廣告主與直播平台,連接廣告主與主播的平台呢?當然需要。
除了廣告平台之外,幫助廣告主更好地投放直播廣告的資訊服務,也是需要的。比如直播網紅大賽、網紅資源平台、網紅排行榜,直播數據監測(類似於收視率監測之於電視)、直播行業報告,這些估計已經有人在做了。還有就是關於直播營銷的技術服務,比如自動化地進行直播廣告植入的技術,相信是許多直播平台需要的。
3、直播內容創業。
這個很簡單,做不了微信公眾平台可以運營公眾賬號;做不了今日頭條可以做頭條號。直播平台有了,用戶和注意力有了,缺的是優質內容。別看現在主播一抓一大把,但內容同質化實在太嚴重,UGC模式為主的內容不專業甚至很low,優質內容一定要專業團隊策劃和生產,圍繞直播內容端的經紀公司、製作包裝策劃服務、綜藝節目創作,都充滿著機會。
4、直播專業硬體。
直播不專業,不只是生產內容的人不專業,設備基於手機也不專業。如何解決一個主播多平台直播的需求,如何解決在運動狀態下的畫面穩定性,如何實現空中視角的直播畫面?這些都需要專業硬體,大疆已與微博合作搞無人機直播了,但我想未來還會有更多面向直播的硬體,比如手持雲台、直播手機、直播無人機、VR直播錄制設備等等。然而,做硬體是一個巨大的坑,沒有硬體基礎的沒戲,至少我了解到現在折騰直播硬體的玩家之前也是在做硬體的。
總的來說,再做一個直播平台復制映客、花椒什麼的是沒戲了,更別說要做「直播版的微博」了,直播創業者在牌照、巨頭和資本寒冬的壓力下已經如履薄冰,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直播行業會衰退,直播行業前途光明,創業者依然還有許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