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風險融資機制研究

風險融資機制研究

發布時間:2023-08-25 10:37:05

A. 融資風險的風險分析

融資風險的內因分析
(1)負債規模。負債規模是指企業負債總額的大小或負債在資金總額中所佔比重的高低。企業負債規模大,利息費用支出增加,由於收益降低而導致喪失償付能力或破產的可能性也增大。同時,負債比重越高,企業的財務杠桿系數=[稅息前利潤/(稅息前利潤-利息)]越大,股東收益變化的幅度也隨之增加。所以負債規模越大,財務風險也越大。
(2)負債的利息率。在同樣負債規模的條件下,負債的利息率越高,企業所負擔的利息費用支出就越多,企業面臨破產危險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大。同時,利息率對股東收益的變動幅度也大有影響,因為在稅息前利潤一定的條件下,負債的利息率越高,財務杠桿系數越大,股東收益受影響的程度也越大。
(3)負債的期限結構。負債的期限結構是指企業所使用的長短期借款的相對比重。如果負債的期限結構安排不合理,例如應籌集長期資金卻採用了短期借款,或者相反,都會增加企業的籌資風險。原因在於:第一,如果企業使用長期借款來籌資,它的利息費用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將固定不變,但如果企業用短期借款來籌資,則利息費用可能會有大幅度的波動;第二,如果企業大量舉借短期借款,並將短期借款用於長期資產,則當短期借款到期時,可能會出現難以籌措到足夠的現金來償短期借款的風險,此時,若債權人由於企業財務狀況差而不願意將短期借款展期,則企業有可能被迫宣告破產;第三,長期借款的融資速度慢,取得成本通常較高,而且還會有一些限制性條款。 融資風險的外因分析
(1)經營風險。經營風險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本身所固有的風險,其直接表現為企業稅息前利潤的不確定性。經營風險不同於籌資風險,但又影響籌資風險。當企業完全用股本融資時,經營風險即為企業的總風險,完全由股東均攤。當企業採用股本與負債融資時,由於財務杠桿對股東收益的擴張性作用,股東收益的波動性會更大,所承擔的風險將大於經營風險,其差額即為籌資風險。如果企業經營不善,營業利潤不足以支付利息費用,則不僅股東收益化為泡影,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嚴重時企業喪失償債能力,被迫宣告破產。
(2)預期現金流入量和資產的流動性。負債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現金(貨幣資金)償還,因此,即使企業的贏利狀況良好,但其能否按合同、契約的規定按期償還本息,還要看企業預期的現金流入量是否足額及時和資產的整體流動性如何,現金流入量反映的是現實的償債能力,資產的流動性反映的是潛在償債能力。如果企業投資決策失誤,或信用政策過寬,不能足額或及時地實現預期的現金流入量,以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就會面臨財務危機。此時企業為了防止破產可以變現其資產,但各種資產的流動性(變動能力)是不一樣的,其中庫存現金的流動性最強,而固定資產的變現能力最弱。企業資產的整體流動性不同,即各類資產在資產總額中所佔比重不同,對企業的財務風險關系甚大,當企業資產的總體流動性較強,變現能力強的資產較多時,其財務風險就較小;反之,當企業資產的整體流動性較弱,變現能力弱的資產較多時,其財務風險就較大。很多企業破產不是因為沒有資產,而是因為其資產不能在較短時間內變現,結果不能按時償還債務,只好宣告破產。
(3)金融市場。金融市場是資金融通的場所。企業負債經營要受金融市場的影響,如負債利息率的高低就取決於取得借款時金融市場的資金供求情況,而且金融市場的波動,如利率、匯率的變動,都會導致企業的籌資風險。當企業主要採取短期貸款方式融資時,如遇到金融緊縮,銀根抽緊,短期借款利率大幅度上升,就會引起利息費用劇增,利潤下降,更有甚者,一些企業由於無法支付高漲的利息費用而破產清算。
融資風險的內因和外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同誘發籌資風險。一方面經營風險、預期現金流入量和資產的流動性及金融市場等因素的影響,只有在企業負債經營的條件下,才有可能導致企業的籌資風險,而且負債比率越大,負債利息越高,負債的期限結構越不合理,企業的籌資風險越大。另一方面,雖然企業的負債比率較高,但企業已進入平穩發展階段,經營風險較低,且金融市場的波動不大,那麼企業的籌資風險相對就較小。

B. 風險企業的融資機制及風險投資契約問題

這種討論性的問題,無法在繼續簡明了,這個相關的資料你看看:

企業融資是企業資本運動的起點,也是企業收益分配賴以遵循的基礎。足夠的資本規模,可以保證企業投資的需要,合理的資本結構,可以降低和規避融資風險,融資方式的妥善搭配,可以降低資本成本。因此,就融資本身來說,它只是企業資本運動的一個環節。但融資活動,決定和影響企業整個資本運動的始終。融資機制的形成,直接決定和影響企業的經營活動以及企業財務目標的實現。
一改革開放以來,企業融資體制發生了重大變化,表現在:
1.企業資本由供給制轉變為以企業為主體的融資活動。
改革以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均在國家計劃下進行,企業是否需要資本,需要多少,長期資本或是短期資本,均由國家通過財政或銀行予以供應。這種體制下,企業不需要研究融資渠道、融資方式和融資成本,更不用研究企業資本結構問題。經濟體制改革以來,企業自主權的擴大,特別是作為市場經濟主體建立以後,企業為主體的融資活動代替了原來的供給制。企業根據市場狀況和前景,進行投資計劃,並努力為實現投資計劃融資。這一變化表明,融資活動由宏觀性計劃分配轉變為微觀性融資。
2.由縱向融資為主向橫向融資為主轉變。
供給制條件下,企業資本均由國家限額、限用途供應,資本分配是由上而下的分配活動。隨著改革的不斷進行,為了實現資源最優配置,企業與企業間的橫向融資活動日益增加,存量流動提高了資本運營效率。
3.融資形式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
計劃分配資本體制下,企業融資形式單一,財政分配形式或銀行分配形式,至多也是二者兼而有之。商業信用的確立,資本市場的建立,企業內部積累機制的形成,企業融資形式呈現多元化,形成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股本融資與債務融資等多種形式(見表1)。

上述變化,最本質的在於融資體制正在實現計劃分配向市場引導融資的轉變。過去,財政、銀行作為國家總資金分配的兩個手段,不斷進行著總資金量的分割。盡管後來銀行分割總資金量的比例增大,並佔了絕對比例,但與現在資本市場融資相比是不同的,這是一個質的變化。伴隨這一變化,各種融資工具職能回歸並日益得以體現。對財政投資與銀行貸款的認識,也不只限於有償和無償的劃分、量上的分割,而是循其自身的特點,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雖然融資體制發生了重大變化,但企業融資機制並未形成。
以企業為主體的投融資活動,還沒有真正的以市場為主導,理性地根據資本成本、風險和收益對稱原理選擇融資方式,確定資本結構。因此,企業融資機制的形成,還需要從存量和增量兩個方面進行。
存量調整是基礎,它是針對過去融資行為及其形成結果進行的處理;增量是存量形成的前提。融資活動在增量方面的規范性和規律性,則是企業融資機制形成的關鍵。存量調整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過高,而國有企業高負債率是由於體制原因形成的。據統計,1980年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為18.7%,1993年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7.5%,1994年為79%。如此巨大變化,不是非體制原因所能形成的。我國80年代中期開始實行固定資產投資由財政撥款改為銀行貸款,即所謂的「撥改貸」,從1998年開始銀行統管流動資金。這一改革的初衷是國家試圖通過銀企債務關系來硬化對企業的約束。但實踐結果事與願違,由於銀行體制本身的嚴重缺陷,借貸雙方因產權不清而形成信貸軟約束。盡管1993年以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貸款約束規則,延緩了國有企業「完全債務化」的速度,但負債增長速度仍遠遠超過資本增長速度。
企業與銀行關系不順、不清,他們之間不僅僅是債務關系,而且存在著在這種關系表面掩蓋下的所有者與經營者關系。而且,銀行還承擔有政府的職能,企業依附於銀行,銀行貸款並非遵循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三原則,有時不僅不遵循,反而相背,在企業嚴重虧損或停產、半停產而不能破產情況下,銀行仍不得不發放違背市場規則的貸款。因此,當國有銀行實行商業化改革時,國有企業高負債率問題,已經造成了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問題,同時也加重了企業的支出負擔。為了減輕企業利息支出負擔,1996年以來中央銀行先後七次降息,但企業減負效果並不明顯。其實,企業利息支出高,不是利率水平高引致,而是貸款數額大形成,而效率不高情況下的高負債形成,是典型的計劃分配結果。降低利率不僅沒有減輕企業利息負擔,相反,降低利率有可能進一步刺激貸款需求,國家不得不進一步強化行政干預手段,在降低利率同時,仍輔以貸款規模限制,抑制貸款需求。
問題的關鍵在於,國有企業貸款是計劃分配結果,而非市場引導的資源配置,因此,貸款數量並非企業所能左右。由於貸款數額過多造成高負債率,從而加重企業負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股權融資(或自有資本)的股利支付是在投資形成效益以後,而債務融資在投資活動開始就支付利息,在國有企業投資缺乏資本金的基本上,貸款包攬一切的後果,造成了企業巨大的利息負擔。另一方面,由於貸款關系模糊不清,特別是80年代中期推行所謂「稅前還貸」,使得貸款關系更加復雜化。在後來進行的國有企業產權界定中,將「撥改貸」投資形成的資產界定為國有資產,意味著企業貸款面臨兩次分配,一是支付貸款利息回報債權人,二是支付股利回報所有者。
公司融資理論認為,增加負債可以取得財務杠桿收益,由於企業支付的債務利息可以計入成本而免交企業所得稅,債權資本成本低於股權資本成本,因此,資產負債率似乎越高越好,因為負債率提高時,企業價值會增加,但負債比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後再上升時,企業價值因破產風險和代理成本的增加反而會下降。這樣,由於企業負債率增高會令企業價值增加,同時也會引起企業破產風險和代理成本上升而使企業價值下降,當兩者引起的企業價值變動額在邊際上相等時,企業的資本結構最優,負債率最佳。
上述討論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企業必須要用較高的銷售利潤率來彌補負債經營帶來的風險,企業的盈利能力(凈資產收益率)只有超過銀行貸款的資本成本時,企業負債經營所體現的財務杠桿效應才是正效應,否則為負效應。也就是說,只要一個企業運行良好,盈利能力強,負債再高也是可以良好運轉的。從這一角度分析,負債率高低只是說明了企業融資結構,而不能以此作為衡量企業負擔高低的標准。我國理論界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為,造成企業經營困難的原因是過高的負債率造成的,這是值得商榷的。
我國近幾年致力於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降低的研究,採取了相應的措施。但高負債率是由於體制原因形成,必然應從體制上解決這一問題,因此,高負債率治理過程,不只是企業負債多少的量的治理過程,而是企業融資渠道、融資方式等選擇和形成的過程,需要綜合配套措施才能解決。例如1998年開始推行的「債轉股」制度改革,如果只限於債權轉成股權, 降低負債率從而減少企業利息支出的思路操作,這一改革最終是要失敗的。因為體制不改變,企業治理結構不改變,降低了的資產負債率還會再提高,債權和股權的性質仍會被扭曲。因此,債轉股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在於:通過債權轉股權,形成企業新的治理結構,使得股權所有者通過改造企業制度,實現融資結構最優。我國第一家實行債轉股的企業———北京水泥廠,債轉股以後,資產管理公司持有股份達到70%以上,從而為通過債轉股實現企業轉制、改造提供了可能。
計劃分配資本的體制引致國有企業高負債率,改革正是應從體制入手,改變國家計劃分配資本從而決定企業融資結構的做法,形成企業在市場條件作用下自主決定融資結構的體制。
三現代公司融資理論認為,融資機制的形成,表面上是融資形式的選擇,實際上是企業通過決策融資結構,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過程。
所有這些,都是由融資工具本身的特徵、融資成本和融資風險決定的。
融資方式的選擇,是企業融資機制的重要內容。融資方式多種多樣,按照不同標准,可以劃分為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股票融資和債券融資等。
企業融資是一個隨經濟發展由內源融資到外源融資再到內源融資的交替變遷的過程。一個新的企業建立,主要應依靠內源融資。當企業得以生存並發展到一定水平時,利用外源融資可以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競爭能力。當企業資產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時,企業往往會從融資成本的比較中選擇一種更高層次的內源融資方式。實際上,就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關系來說,內源融資是最基本的融資方式,沒有內源融資,也就無法進行外源融資。從國外資料分析,在發達市場國家中,企業內源融資佔有相當高的比重(見表2)。

表2主要發達國家企業資金結構(%)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英國內源資金75544662443475外源資金25405926526632其他06-51240-7注:美國為1944—1990年平均數,其他國家為1970—1985年平均數。

內源融資獲得權益資本,企業之所以可以外源融資,首先取決於企業內源融資的規模和比重。內源融資規模大,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投資,同樣的,也才能獲得借入資本。從融資原理分析,企業負債經營,首先是企業自有資本實力的體現,自有資本為企業負債融資提供了信譽保證。而且,經濟效益好的企業,投資回報率高,股東收益好,更應注重內源融資。如果增發股票,無異是增加更多的股東,良好的投資回報會被新的投資者分享,這是得不償失的做法。
與發達經濟國家不同的是,我國企業主要依賴於外源融資,內源融資比例很低,這說明:(1)體制決定了企業對銀行貸款的依賴性;(2)企業缺乏自我積累的動力和約束力;(3)一些上市公司可以比較便宜地通過股票融資。
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方式的選擇,是外源融資決策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我國改革開放以前,企業只允許間接融資,而否定直接融資。實際上,能否直接融資,主要是取決於國民收入分配製度和企業制度改革。1952—1978年,我國採取的是低收入分配加社會福利的政策。低收入集中分配的政策,造成了積累主體單一化,直接融資是經濟體制改革、國民經濟分配結構變化後才出現和可以利用的。從1978年開始到90年代初,通過擴大企業自主權方式實現了政府向國有企業分權,1994年以後又推行以股份制為主體的現代企業制度改革。1978年,居民持有的金融資產僅佔全部金融資產的14%左右,佔GDP的比重為7%;1995年上述兩個比重分別為50%以上和76%。
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選擇,還與一個國家的資本市場發育和金融體制有密切關系。目前,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究竟以誰為主,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以英美為代表的以證券融資方式(直接融資)為主的模式;另一種是以日德為代表的以銀行融資方式(間接融資)為主的模式。由於英美是典型的自由主義的市場經濟國家,資本市場十分發達,企業行為完全是在市場引導下進行。在美國,曾任美國金融學會會長的著名學者梅耶斯(S·Myers)提出的優序融資理論(ThePeckingOrderTheory,1989)得以實證,企業融資的選擇,先依靠內源融資,然後才外源融資。外源融資中,主要是通過(1)發行企業債券,(2)發行股票方式從資本市場上籌措長期資本。由於法律上嚴格禁止銀行成為工業公司的股東,英美企業與銀行之間只是鬆散的聯系。日德模式的特徵是:間接融資為主,銀行在金融體系中居主導地位,產融結合。資本市場發展受到抑制。日本的銀企關系有著特定的制度安排,即主銀行制度。主銀行是指對於某企業來說在資本籌措和運用方面容量最大的銀行。這一銀企關系的特徵表現在:(1)主銀行是企業最大的出借方。所有公司都有一個主銀行,每個銀行都是某些企業的主銀行;(2)銀行與企業交叉持股。(3)主銀行參與企業發行債務相關業務,是債務所有者法律上的託管人。德國實行主持銀行制度,特徵與日本主銀行制度相似,其存在背景都是資本市場不發達,產權制約較弱,銀行在金融體制和企業治理結構中扮演重要角色。
上述分析說明,試圖確定一個所謂的以直接融資為主的模式還是以間接融資為主的模式,似乎沒有必要。典型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融資結構構成中,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比例是一個隨機變數,根據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條件,成本和效率的變化,由企業自身決定。我國長時期形成了企業對銀行的依附關系。90年代也曾實行了主銀行制度,但這一制度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與日本等國家都有重要差異。盡管我國不可能達到美英那樣直接融資比例,也很難確定最佳的融資比例,但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必然的。發展股票、債券等直接融資形式,改善企業融資結構,將是我國企業融資結構方面的方向性選擇。資本市場,特別是證券市場發展,股票融資和債券融資成為企業的重要外源融資方式。但如何決策股票融資或是債券融資,現代公司融資理論已有明確的結論:融資成本決定融資方式,股票融資成本高於債券融資成本。現實卻與經典理論相背,我國目前上市公司融資結構具有三個明顯特徵:一是內外源融資比例失調,外源融資比重畸高;二是外源融資中偏好於股權融資,債券融資比例低;三是資產負債率較低。由於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並上市直接融資,對企業來說可以帶來的收益是顯而易見的,以至於企業還來不及研究和掌握股票融資的特點,就不遺餘力地積極爭取股票融資了。由於中國資本市場規模的限制,能夠成為上市公司的數量很少,而通過重組、改制,按市場經濟要求塑造的上市公司,其非經營性資產、無效資產可以剝離,可以取得優惠融資權,緊缺的殼資源成為企業爭寵的對象。在這種狀況下,公司通過股票融資的成本遠遠低於債務融資成本,這是因為:(1)理論上說,股權融資成本最高,這是以企業正常的運營,即生存和發展為前提的。如果企業經營不善,甚至虧損企業仍可以發行股票的話,那麼這種股票的融資成本很低,甚至趨近於零。(2)上市公司中,國有股權佔有絕對比重,由於國有股權所有者虛位,對投資分紅的要求呈軟性,而中小股東要麼無權或難以左右分配方案,或者根本就不關注利潤分配,因此,上市公司較少發放現金股利,權益融資能避免債務融資造成的現金流壓力。
上述原因造成了股票融資成本低於債務融資成本(債轉股也有這種嫌疑),以至於一些企業不惜一切手段成為上市公司,實現股票融資。一旦融資成功,似乎萬事大吉,許多公司通過股票募集資金後無法落實投資項目,不得不存放銀行;有的上市公司甚至通過發行股票融資償還債務,例如,1997年底上市公司股東權益比上年增長了36.66%,負債增長了10.6%,由此使上市公司整體負債率下降了5.26%,說明上市公司通過發行新股和配股所募集的資金的相當一部分用於償還了債務。另外,一些經營效率指標均保持較好水平的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卻較低。據對1998年868家上市公司調查分析,在這些公司中,有27家公司的平均凈利潤率高達24.1%,而其資產負債率卻低於10%。有的上市公司公開宣稱「不缺錢花」,甚至乾脆就不再向銀行借款,通過負債實行財務杠桿的效應沒有得以充分利用。
上述現象可以說明企業通過上市進行股票融資,增資減債,存在數量上的矯枉過正,本質上的問題依然是體制原因造成企業尚未能就融資方式等問題做出合理的、科學的決策。
四企業融資機制的形成,結論性意見是:
1.體制決定政策。通過經濟體制改革,創造有效地市場經濟環境,在此基礎上,企業財務政策決定企業融資方式、融資結構。
2.企業融資機制的形成,依賴於國有企業的改革和制度創新。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形成合理法人治理結構,使融資活動融於企業產權運營和變革中。
3.培養和發展資本市場,特別是證券市場。增加市容量,完善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結構。在完善主板市場的同時,推動二板市場的設立,以滿足各類企業融資需要。
4.只有當資本的使用者使用任何資本都必須支付其真實的社會成本,從而不存在免費成本時,企業的資本結構選擇才有意義。
5.企業根據收益與風險,自主選擇融資方式,合理確定融資結構,以資本成本最低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是企業融資機制形成的標志。

C. 風險企業的融資模式

風險企業融資分為兩個部分,即股權融資和債僅融資,無論是股權融資還是債權融資,具體融資契約的設計都是針對風險企業的高風險以及高度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股權融資也就是風險資本融資,是最適合風險企業的融資形式。投融雙方在融資契約中的一些設計可以有效降低信息不對稱的程度。應用可轉換優先股融資也基於此目的。通過期權定價模型計算可轉換優先股的價值可為雙方的定價提供依據。債務融資對於風險企業也有重要意義,且可以通過一些手段降低風險來實現。流動資產質押和資產證券化,都充分利用風險企業現有資產來降低風險和融資成本,以達到債務融資的目的。同時,分析應收賬款抵押擔保和資產證券化的資本成本,其對風險企業是有利的。研究表明,風險企業的融資主要是由自身內在的融資需求引致外部的金融創新。一些特殊的融資方式的設計可以幫助風險企業順利融資。政府在其中的作用是為風險企業的融資提供體制的支持,在資本市場上給與充分的配合和合理引導。
風險投資與企業的戰略投資者、產業資本不同,它追逐的不是企業本身,而是投資企業後通過股權的獲益。也就意味著風險投資不僅關心企業是否值得進行投資,還需要考慮將來如何有效地退出。
從融資開始到參與企業經營,再到股權退出這樣一個融資周期,因為受國家政策法規的限制,並不能隨意地設計融資模式。隨著投資行業的成熟,也會不斷涌現一些新的融資模式,並催促相關政策法規的變更以適應需要。目前比較常見的有七八種融資模式。 這種模式對於風險投資是最主要、最重要且最有利的模式。無論是對於投入資金的監管還是從退出途徑,都是最優的。這種模式對於風險企業有較高的要求,包括企業規模、有穩定的現金流並實現贏利等,並在可預見的時間裡面有較大的增長空間。紐約證券交易所、NASDAQ香港聯合交易所及創業板、倫敦證券交易高增長市場(AIM)等。
到海外上市,企業也必須關注這幾個問題:該國與上市國在會計准則上的差別(意味著轉換成本的多寡);兩國相關監管法律上的差別(2004年NYSE上市的中國人壽遇到的集體訴訟事件就是一個警告);市盈率的差別(國內的市盈率要明顯高於美國、香港等地,而市盈率越高意味著募集資本越多);文化差異(溝通成本);上市的財務成本等。
風險投資一般對與公開市場都有較深入了解和經驗,所以會根據所了解企業的情況,選擇最佳的證券交易所進行,實現最高的贏利目標。 是絕大部分風險投資的終極目標,但是理想和現實之間總是存在差距。風險投資為了保障自己的投資收益,就會同風險企業在資本安全保障和退出條款上簽訂一系列保障協議。而股權回購協議就是一種有效的保障。股權回購協議實際上是投資雙方商定的在某個時間,企業原股東以某個價格,及多少數量購買之前轉讓給風險投資的股份。股權回購協議一般有兩層作用:第一、讓風險企業的經營者有更多的責任和壓力考慮如何善用投資,公司的經營是要向風險投資負責的;第二、保障風險投資再未能實現或股權出讓變現的情況下,強制轉讓給企業原股東的撤資變現方式。
因為預防企業經營者損害企業利益的行為,中國的《公司法》嚴禁未上市企業回購自身股權,所以股權回購協議的回購方一定要註明為企業原股東,而非企業。此外股權回購還需要注意下面三個問題:
a.了解企業原股東的資產狀況,這是回購股權發生的經濟基礎;
b.設計股權回購協議中考慮回購條件的可操作性,包括要考慮原股東的承受能力,如果條件過於苛刻,則將導致回購無法實現;
c.明確股權回購是風險投資的選擇權,而非必須履行的條款,避免在企業發展良好的情況下失去應得的高收益。
另,股權回購協議的收購方除了是企業原股東,也可以是企業的管理層,即管理層收購(MBO)。
並購流程 是指風險投資將其所持風險企業股權通過並購出售給其它投資者,獲益並退出的方式。進行股權並購的企業一般是戰略投資者或產業資本。
受上市標准及公開市場股權禁售期雙重約束,以及風險資本自身資金壓力,股權並購成為風險投資可選的一種融資退出模式。並且股權並購還擁有轉讓費低、手續簡便、可立即收回投資等優勢。所以股權並購模式成為IPO之外,風險投資最主要的選擇之一。
不過股權並購過程中還要注意國內相關法規,譬如當風險投資是國有企業,而國有企業轉讓股權的制度規定,國有股權的轉讓不能在不同體制下私下交易,而必須通過政府設立的產權交易機構掛牌公開拍賣或交易。這些制度和法規上的問題是在並購之前需要仔細考慮的。 對於風險投資機構而言,股權置換是指用擁有的風險企業股份與其它公司的所持的第三方公司的股份進行交易的行為。這種交易將產生至少三方面的作用:
a.風險投資機構實現了退出,將其所擁有的風險企業股份轉讓給其它投資者,換取的資產是同樣是一種股權,不過這種股權通常為上市公司的流通股,其變現能力很強。
b.對於受讓風險企業股份的投資者,有進入該行業或參與該企業經營的意願,同時又不需要支付大筆現金等資產。
c.對於風險企業,引進了實力更強大的戰略投資者,能夠獲得用於將來發展的更多資源,包括資金t等。
如果股權置換成功,這是一個三方共贏的局面。現在越來越多的風險投資機構採用與上市公司可流通股份進行置換。對於上市公司而言,這也是一個可以接受的方式:為上市公司注入了新的活力資產,對於股票的價格而言意味著利好消息。 即風險投資機構委託銀行貸款給風險企業,同時約定在一定的條件下委託方擁有將貸款轉換為公司股權的選擇權,並事先約定轉股的時間、轉股的價格或價格的計算方法等其它轉股條件。
可轉換優先股投資方式,即將風險投資機構投資的股份設定為可轉換優先股,當時機合適,風險投資可以將優先股轉換為普通股,以獲取相應的高額資本收益。這種協議模式可以取得固定的股息,且不隨公司業績好壞而波動,並可以先於普通股股東領取股息,同時在風險企業破產清算時,風險投資機構對企業剩餘財產有先於普通股股東的要求全。
這兩種方式,都是風險投資機構盡量將風險轉移到風險企業身上,並給予企業經營者相應的收益分配權,此外這兩種方式可以盡量避免資本對於企業經營的影響,從而實現收益與風險均衡的目的。
可轉換債券投資方式比較適合風險企業不希望投資方過早介入經營,以及企業對與融資需要不高的情況。可轉換優先股投資方式的採用,一般是風險投資機構比較注重融資方較好的現金流狀況,可以受到穩定的股息收益。
對於受讓風險企業股份的投資者,有進入該行業或參與該企業經營的意願,同時又不需要支付大筆現金等資產。對於風險企業,引進了實力更強大的戰略投資者,能夠獲得用於將來發展的更多資源,包括資金。
如果股權置換成功,這是一個三方共贏的局面。現在越來越多的風險投資機構採用與上市公司可流通股份進行置換。對於上市公司而言,這也是一個可以接受的方式:為上市公司注入了新的活力資產,對於股票的價格而言意味著利好消息。 又叫半樓層投資,從這個名字來理解即指已經具有半層樓的基礎,投資主要用於在這個基礎之上。麥則恩投資是一種介於傳統銀行貸款和風險投資之間的投資行為。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靈活地平衡資金供求雙方的利益關系,對分期償款時間安排、資本稀釋比例、利息率和公司未來價值等進行協商確定。
麥則恩投資既不像傳統銀行貸款那樣必須有抵押或擔保,又不像傳統風險投資必須稀釋原公司的股份,以及由此帶來的股份退出的問題。此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麥則恩投資對於籌資者風險企業而言成本比較低:比起上市融資的交易費用占所籌資金的10%以上,麥則恩投資一般在5%左右;且麥則恩投資是一種債務融資,支付的是租息而非紅利,享有抵稅的作用。
麥則恩投資適應的企業應俱備如下幾個條件:優秀的管理層;持續穩定的現金流;優越的市場地位;低資本需求。 風險投資是一種高風險的投資行為,所以為了分散風險,聯合投資是大部分風險投資機構經常採用的一種方式。單個的風險投資機構處於風險考慮,所能投入的資金有限,而聯合投資則可以彌補資金不足的問題;此外風險企業可能會利用跟多家風險投資機構的談判中,利用彼此之間的競爭而提高談判的價碼,進一步提高風險,聯合投資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當然多個風險投資的聯合還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向風險企業提供更完善的增值服務,實現一種共贏的局面。
上述所分析的各種融資模式並不是排他的,風險投資機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其中若乾的組合來作為自己的投資模式。

D. 什麼是風險投資機制

什麼是風險投資機制

融資機制

融資機制最主要解決的就是風險資本的來源問題即由誰來提供風險資本。風險資本提供者的差異相應決定了各國與地區風險投資機構的組織形式與運作效率,最終對風險投資的發展水平產生不同的影響。

管理機制

一個風險企業的創立和發展,一項風險投資項目的選定,不僅需要人才、技術和資金,更需要風險投資公司的高效運作。風險投資公司組織管理形式有三種:公司制;有限合夥制;信託基金

投資機制

根據投資機制的'內涵,它應該包括項目選擇和投資工具選擇兩方面的內容。確定投資項目是風險投資運作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在如何確定項目上,風險投資機構都有一套十分嚴格的專業化操作流程,一般包括兩個主要步驟:項目遴選和項目評估。

風險控制機制

風險投資本身就是具有高風險的行業,面臨著各種風險,如技術風險、管理風險、生產風險、市場風險和財務風險等。風險投資公司達到對風險較好的控制檔灶,需做好以下三個方面:

1.建立風險評估指標體系;

2.風險資本投入前的風險控制;

3.風險資本投入到風險企業後的風險控制。

收益機制

風險投資的基本目標就是為了實現比一般投資形式高得多的風險收益。如果風險投資家能夠在投資結束時順利退出,風險投資公司才能獲得可觀的投資收益。風險投資的收益機制因風險投資公司選擇的退出方式不同而有所差異核稿:1選擇首次公開上市(IPO)退出時的風險投資收益;選擇股份回購退出時的風險投資收益;選擇並購退出時的風險收益。

退出機制

風險投資的退出,就是將已經運作成功,具有明顯成長性的風險企業的資產變現,收回風險投資,並獲得高額回報。 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是整個風險投資運作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有風險投資順利退出,才能收回原來的投資,尋找新的投資機會,開始新一輪的風險投資,從而開始新的循環。所以,風險投資的退出是風險投資運作過程的最後環節,也是獲得高額投資回報,實現風險投資目標的關鍵環節。目前,風改蠢孝險投資的退出方式主要有四種:首次公開上市(IPO);股份回購;企業並購;清算退出。

E. 建築項目融資風險機制研究

一、綠色建築項目融資風險種類
綠色建築項目融資的風險是融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不確定因素,及其對項目目標產生不利影響的可能性及造成損失的程度。在項目融資的各階段綠色建築項目融資的風險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信用風險是綠色建築項目各參與方不按合同約定按期履行義務的風險。此類風險綠色建築項目融資中最容易發生,主要有參與方的資信、資金、技術、管理水平和業績等評價指標。第二,建設風險是綠色建築項目不能按期目標建成完工的風險。其主要有:成本上升,工期增加,未達到綠色建築設計功能要求,項目完全停工等。第三,市場風險是綠色建築工程造價一定的情況下造成的風險。
市場風險主要有建築材料價格、人工費和機械費變動風險[2]。第四,金融風險是綠色建築項目建設期間主要表現在利率和匯率變動的風險。如利率上漲使融資成本增加等因素引起綠色建築項目的金融風險。第五,環境風險是綠色建築項目建設對環境影響造成的損失。如國家環保部門對污染物排放的控桐汪制增加建設期的工程造價和運營期的環保支出等。第六,政治風險是綠色建築項目地區政治環境發生變化而使項目失敗等風險。如政策的隨意性,審批程序復雜等。第七,不可抗力是指超過投資者控制范圍內的事件發生所導致的風險。如地震、動亂、核輻射等。綠色建築項目還有綠色建築標識不能獲得風險、新技術新工藝風險等。
二、綠色建築項目融資風險分擔的結構和原則
1.綠色建築項目融資風險分擔結構示意圖綠色建築項目融資的風險分擔就是通過項目有關各方簽訂履約合同和擔保協議,在各參與者之間進行合理分配項目風險。綠色建築項目融資風險分擔結構示意圖如圖1。項目風險分配是將每一風險分配給最伍伍願意、最適合承擔此風險的參與者,即任何一種項目風險都由對該風險剩餘最大的參與者承擔,使項目參與者整體效益最大。不是簡單地將風險平均分配給各方。如相對商業風險東道國政府更願意承擔政治風險;正好相反境外投資者則願意承擔商業風險。項目投資者在項目運作過程中確定關鍵風險,對更好控制綠色建築項目融資風險具有重要作用,必須做好評價風險與分配[3]。將融資結構與風險相結合,風險合理分配給參與者的同時完成利益分配過程。
2.分擔綠色建築項目融資風險的原則風險分擔直接關繫到各參與方的經濟利益,合理分擔風險是為了更好控制風險,以較小的成本風險管理,使風險發生後損失最低,也使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降低。各參與者要有能力控制分配給自己的風險,並為項目的最終成功而努力[4]。(1)公平原則。在整個綠色建築項目中,各方獲得的收益各不相同,參與者所承擔的風險大小應當與其所得收益大小相匹配。即從項目上獲利越多,其承擔的風險也越多[5]。(2)效率原則。項目風險由最能控制風險的一方承擔相應的風險,使各種風險發生的概率降低,損失減少,控制風險的成本最小,獲得利益最大。
(3)上限原則。為了保證綠色建築項目的成功,在合同的履行階段,承擔的風險應有上限,風險必須由各方合理分擔,不能讓一方單獨承擔無限大的風險,否則影響其積極性,進而影響項目局橘仔的成功。3.綠色建築項目融資風險分擔的灰色線性規劃模型綠色建築項目融資風險受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多種因素的影響,風險具有多樣性、復雜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風險數據具有灰數的特性。利用灰色系統理論提出的灰色線性規劃模型。通過統計資料建立風險剩餘時間序列,利用GM(1,1)時間相應式得到該項目風險分配的預測值,可按灰色0~1規劃求解。
比較好地解決了風險度量中的灰數情況,更能反映綠色建築項目融資風險的實際,有助於風險分配更加合理。假設綠色建築項目融資中一共有n個項目參與方,面臨著m種風險(n,m∈Z),並且以Rij表示第i個參與方所承擔的第j種風險(1燮i燮n,1燮j燮m)。由於對風險的偏好不同,任何一方在獲得風險收益的同時也必須付出風險成本。假定第i方的風險收益是Yi,同時它的風險成本是Ci[6]。風險收益和風險成本相減後的差額稱為風險剩餘價值,記作:Pi=Yi-Ci。風險剩餘價值就是參與方承擔風險的凈收益,影響其積極性的大小。令與獨立的0對應的x12=1,x21=1,x33=1,其餘xij=0。得風險分配的最優解X=(x11,x12,x13,x21,x22,x23,x31,x32,x33)=(0,1,0,1,0,0,0,0,1)即發起人承擔市場風險,工程建設公司承擔建設風險,貸款銀行承擔金融風險使風險剩餘達到最大。
三、結論
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發展綠色建築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研究綠色建築投融資模式具有更重要的意義。新型項目融資不僅為綠色建築提供充裕的資金,而且使其走向良性發展的道路[9]。在綠色建築項目融資中,綠色建築項目融資風險受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多種因素的影響,風險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探究項目融資風險最優分配原理和有效控制機制,以此進行風險合理分配,有利於提高參與方的積極性,實現項目融資的有限追索,促使綠色建築項目融資的順利開展與成功。
分析綠色建築項目融資的風險類別和利益相關者,探討項目融資風險分擔及最優分配原則的基礎上,根據風險數據經常信息不完全具有灰數的特性,利用灰色系統理論提出的灰色線性規劃模型。通過建立風險剩餘時間序列,利用GM(1,1)時間相應式得到該項目風險分配的預測值,比較好地解決了規劃模型或約束條件中風險的灰數情況,更能反映綠色建築項目融資風險的實際,有助於綠色建築項目融資風險分配更加合理化。進一步降低綠色建築項目融資風險,促進城鎮化建設中綠色建築健康發展。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F. 風險投融資

風險投資在西方被稱為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推進器」。美國是世界上風險資本投資最發達的國家,蘋果公司、數據處理公司等許多企業在初創時期都得益於風險資本的支持。目前,發達國家都建立有規范的科技風險投融資機制,其風險資本來源廣泛,包括養老基金、公司企業、家庭和個人、外國投資者、保險公司、捐款及基金,銀行資本也涉足風險投資領域。為了鼓勵風險投資,推進技術轉移,各國政府採取了包括降低風險投資稅率、給予補助等多種措施,加之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有力地促進了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市場的發展。

我國技術市場的融資形式主要是組織開展技術出資入股、高新技術企業增資擴股、高新技術企業產權轉讓以及含有技術的並購活動,重點是為處於成長期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市場,以促進技術與資本的高效融合,並同時為內外資本市場輸送經過市場凈化的優質上市資源(黃薇,劉郡,2009)。但是資金的匱乏成為制約我國技術市場的風險投融資機制發展的「瓶頸」。金融機構對科技活動支持作用與國外相比差距較大,民間資本由於沒有好的回報,投入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很少。資金與風險的平衡成為我國制定促進科技發展的法律與政策的核心問題。針對我國企業融資困境,我國已初步形成了專項基金扶持、信貸支持、風險投資、深圳中小企業板塊、上海、深圳主板市場的資金支持體系。但實際運行中,重行政支持,輕市場運作,加之「主板」、「創業板」市場不成熟,容量有限,從而未能形成一個持續而有效的資金供給機制,整個資金支持體系是脆弱而低效的(張元萍,1995)。此外,我國的投融資事業還處於起步階段,經驗尚淺,法律體系還不完善,缺乏既懂金融又懂管理的科技知識人才,專業性和風險控制都有待進一步加強。

G. 研究融資風險與防範的意義是什麼

確保融資安全,提高融資效益。根據查詢融資風險相關資料得知,研究融資風險與防範的意義是確保融資安全,提高融資效益。項目融資作為一種新興的融資方式,因為其具有改善和提高項目經濟強度及項目債務承受能力、減少項目嘩做投資者的自有資金投入、提高項目投亂拍衡資收益率等諸多優勢賀飢,故自出現以來就具有很強的生命力,特別是對於廣大發展中國家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

H. 風險融資方法

我們首先先了解一下風險融資的含義,所謂風險投資又叫創業投資,是指「由職業金融家投入到新興的、迅速發展的、有巨大競爭力的企業中的一種權益資本」。

從投資性質看,風險投資的方式有三種:

一是直接投資。

二是提供貸款或貸款擔保。

三是提供一部分貸款或擔保資金同時投入一部分風險資本購買被投資企業的股權。

不管是哪種投資方式,風險投資人一般都附帶提供增值服務。風險投資還有兩種不同的進入方式。

通常情況下,適合企業的融資方式有五種:股權融資、債權融資、銀行貸款、融資租賃、海外融資。

大部分企業都用的前三種融資方式,尤其是股權融資和銀行貸款。如果你想從中找個適合自己的,建議選股權融資,優點有:所需資金門檻低;融資風險小;能促使公司完善治理結構及管理制度等,而且不用「還錢」。

在融資平台里,明德資本生態圈算比較靠譜的,不僅自己做投資,還有1800多家合作基金資源,並致力於幫中小企業提升經營水平,推動股權融資。如果你不確定哪個融資平台靠譜,建議來明德資本生態圈試試。

如果你還有有關風險融資的問題,可以點擊下方的在線咨詢按鈕,直接跟老師對話交流。

閱讀全文

與風險融資機制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投資個人理財 瀏覽:925
有贊融資情況 瀏覽:135
分期樂貸款可靠嗎 瀏覽:809
股票啟動信號 瀏覽:997
北京住房公積金貸款擔保中心網址 瀏覽:970
禁止大學生貸款 瀏覽:211
期貨時間交易網 瀏覽:487
柴油歷史價格 瀏覽:517
民營企業融資貴融資難 瀏覽:286
眾盟融資 瀏覽:763
境外匯款虛報 瀏覽:406
抵押貸款用來投資房產 瀏覽:79
金融資產轉移案例ppt 瀏覽:23
20歲5000元的小額貸款 瀏覽:514
金基金獎2019 瀏覽:653
白銀價格大周期 瀏覽:191
300079今日資金流向 瀏覽:992
大學生貸款買東西 瀏覽:703
外匯花旗分析 瀏覽:377
滬銅和倫敦銅價格差異 瀏覽: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