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社會融資比重

社會融資比重

發布時間:2023-08-20 00:07:00

A. 社會融資規模的指標構成

社會融資規模的指標構成

社會融資規模的提出是什麼時候?是如何使用的?社會融資規模由哪些指標構成?

1、人民幣貸款

指當地的金融機構向非金融企業、機關團體、個人以貸款合同、票據貼現、墊款、貿易融資等形式提供的人民幣貸款。

2、外幣貸款。

指當地金融機構向非金融企業、機關團體、個人以貸款合同、票據貼現、墊款、貿易融資等形式提供的外匯貸款。

3、委託貸款。

指由企事業單位、個人及政府等委託人提供資金,由當地的金融機構(即貸款人或受託人)根據委託人確定的貸款對象、用途、金額、期限、利率等代為發放、監督使用並協助收回的貸款。

4、信託貸款。

指當地信託機構通過資金信託計劃募集資金向境內非金融性公司或個人發放的貸款。

5、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

即銀行為企業簽發的全部承兌匯票(金融機構表內表外並表後的銀行承兌匯票)扣減已在銀行表內貼現部分。

6、企業債券融資。

指由非金融企業發行的各類債券,包括企業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中小企業集合債、公司債、可轉債、可分離債等。

7、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

指在本地注冊的非金融企業通過境內正規金融市場進行的股票融資,包括A股股票首發、公開增發、現金型定向增發、配股、行權籌資以及B股籌資(不含金融企業的相關融資)。

8、投資性房地產。

指金融機構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或者兩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產。

9、保險公司賠償。

指在當地的保險公司在保險合同有效期內履行賠償義務而提供的各項金額。具體包括三項,即財產險賠款、健康險賠款和意外傷害險賠款。

10、其他。

指在當地的小額貸款公司、貸款公司向非金融企業、機關團體、個人以貸款合同、票據貼現、墊款、貿易融資等形式提供的人民幣貸款。

社會融資規模的原則

社會融資規模的統計主要有四項原則:即居民原則、金融原則、合並原則和增量統計與計值原則。

一是居民原則。社會融資規模的持有部門和發行部門均為居民部門。按照居民原則,外商直接投資、外債和外匯占款均不計入社會融資規模。

二是金融原則。按照金融原則,國債發行不計入社會融資規模。因為國債發行的主體是政府,國債的發行與兌付屬於財政政策的范疇。

三是合並原則。社會融資規模包括各種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向實體經濟提供的資金支持。因此,在統計社會融資規模時,要將金融機構相互間的債權和債務關系合並處理。在數據匯總方面,金融機構之間的債權和所有權關系相互軋差,不重復計算。例如,金融機構之間相互持有的股權、相互持有的債券等等,都不計入社會融資規模。

四是增量統計與計值原則。社會融資規模是增量概念,為期末、期初余額的差額,也可以是當期發行或發生額扣除當期兌付或償還額的差額。

社會融資規模的提出與使用

社會融資規模是一個較新的概念,2010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國務院總理溫在部署2010年一季度工作時也強調「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和節奏」。

2011年初以來,「社會融資」一詞出現在與金融調控有關的敘述中。1月初,中國人民銀行召開年度工作會議,提出「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1月30日央行公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進一步提出,「在宏觀調控中需要更加註重貨幣總量的預期引導作用,更加註重從社會融資總量的角度來衡量金融對經濟的支持力度,要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強化市場配置資源功能,進一步提高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社會融資規模的重要性及發展趨勢

社會融資規模將成為未來貨幣政策制定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從長期來看,隨著金融深化和發展,我國以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體系將發生變化,直接融資規模及所佔比重會逐漸增加。而「十二五」期間,推動利率市場化以及金融創新等舉措的出台,也將推動直接融資的發展,因此從調控銀行信貸總量到控制社會融資總量是一種發展趨勢。

;

B. 2013年,我國直接融資在社會融資總額的比例是多少請提供答案來源

佔11.7%。
直接融資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即非金融企業境內債券和股票融資。
2013年這兩項合計內2.02萬億元,比容上一年少4819億元;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11.7%,比上一年低4.2個百分點。其中,企業債券凈融資1.80萬億元,為年度歷史次高水平,最高是2012年,2012年債券融資達到了2.2萬億元以上,所以2013年比2012年少4530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2219億元,比上一年略少289億元。
來源:中國行業研究網 www.chinairn.com

C. 為什麼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長期以來,我國形成了以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結構,導致企業融資對銀行信貸的過度依賴,造成宏觀經濟波動風險在銀行體系高度集中,金融體系缺少足夠的彈性,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強烈影響。

經過十多年的金融體制改革,雖然直接融資比例在不斷上升,但融資結構不平衡的現象並未發生根本性轉變,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仍不協調。融資主體結構不平衡,中小企業利用直接債務融資工具融資十分有限。

落實好穩薯沖健的貨幣政策,進一步加強宏觀審慎管理,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就包括提高資本市場股票、債券直接融資比重,逐步降低銀行間接融資比重,在引導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的同時,加快金融市場產品創新,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直接融資是資金直供方式,與間接金融相比,投融資雙方盯手冊都有較多的選凱宏擇自由。而且,對投資者來說收益較高,對籌資者來說成本卻又比較低。

D. 財信研究評12月貨幣數據:社融弱信貸強格局有望延續

文 財信研究院 宏觀團隊

胡文艷

投資要點

>> 核心觀點: 隨著貨幣政策逐步回歸常態,12月份社融、M2、M1等增速均明顯回落,流動性轉向進一步得到確認;但信貸總量不弱、結構上企業中長貸繼續保持高增,反映出結構性政策對實體精準滴灌作用仍強,經濟整體仍在穩步修復。預計未來國內經濟「爬坡」與政策「退坡」格局仍將延續一段時日,流動性緊平衡是貨幣政策主基調,但疫情變化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國內消費等內生動能修復偏慢,貨幣政策大概率「緩退坡」,不會出現政策斷崖。具體看:

>> 表外融資與企業債大幅收縮,是社融增速超預期回落主因。 12月國內社融增量同比減少4821億元,存量增速較上月大幅回落0.3個百分點至13.3%,大幅低於市場預計。從各分項看,表外融資和企業債券是本月社融超預期回落的主要拖累因素,兩者分別同比多減少5920、2183億元,反映出流動性退潮、監管趨嚴下,國內貨幣供給端收縮的壓力已有所顯現;同期受益國債發行維持高位,政府債券同比多增3418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社融口徑)和股票融資保持同比多增,均繼續對社融形成一定支撐。

>> 企業需求偏強支撐信貸同比改善,但居民貸款已明顯走弱。 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26萬億元,同比多增1200億元,存量增速為12.8%,與上月持平。具體看,實體企業部門是信貸改善的主要貢獻力量,本月企業貸款同比多增1709億元,其中企業中長貸同比多增1522億元,連續10月同比多增1500億元以上,反映出經濟持續修復下企業融資需求不弱;同時受嚴監管影響,部分表外票據業務轉入表內,導致本月企業票據也同比多增3079億元。但居民部門貸款同比減少824億元,為近十個月以來首次同比下降,且受居民消費偏弱和房地產調控趨嚴影響,居民短貸和中長貸均有所下降,分別同比減少493和432億元。

>> 翹尾因素與信用擴張放緩是M2回落主因,基數效應和房企融資收緊致M1大幅下降。 12月M2增速為10.1%,較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原因有三:一是翹尾因素較上月大幅降低1.3個百分點,不利於M2增速提高;二是財政存款為-9540億元,低於近5年12月份平均約-12000億元的降幅,不利於M2增速明顯改善;三是實體信用擴張放緩,導致貸款創造存款的信用貨幣創造減慢,也會對M2形成拖累。12月M1增速較上月大幅回落1.4個百分點至8.6%,則主要源於去年同期基數偏高和房企融資收緊的拖累;同時財政資金投放不及預期,也不利於機關團體活期存款增加較多,對M1增速也形成一定製約。

>> 貨幣政策展望:繼續緩退坡,流動性維持緊平衡。 12月份社融、M2、M1等增速均明顯回落,顯示流動性轉向進一步得到確認;但信貸總量不弱、結構上企業中長貸繼續保持高增,反映出經濟整體仍在穩步修復。預計未來國內經濟「爬坡」與政策「退坡」格局仍將延續一段時日,流動性維持緊平衡是貨幣政策主基調。量的方面,降準的概率極低,預計2021年M2和社融增速或分別降至10%和12%左右;價的方面,預計2021年上半年之前降息基本沒有可能,國內利率大概率先波動上行後回落,流動性最緊時點或在二季度;結構方面,央行將繼續強調定向發力實現精準滴管作用,結構性政策工具仍將擔當重任。

正文

事件: 2020年12月份,社融增量為1.72萬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4821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1.26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多增1200億元;貨幣供應量M1、M2分別同比增長8.6%、10.1%,增速較上月末分別降低1.4和0.6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分別提高4.2和1.4個百分點。

一、表外融資與企業債大幅收縮,是社融增速超預期回落主因

12月份國內 社會 融資(簡稱社融,下同)增量為1.72萬億元,同比減少4821億元(見圖1);存量增速為13.3%,較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見圖2),連續兩個月下降。

從各分項看(見圖3), 表外融資和企業債券是本月社融超預期回落的主要拖累因素 ,如受國內監管趨嚴和表外信託、票據融資到期規模較大影響,表外融資同比減少5920億元,為最大拖累項,其中表外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信託貸款分別同比多減少3509、3167億元;同時受債券違約增加、信用利差走闊影響,企業債券凈融資額同比減少2183億元,連續兩個同比多減少2000億元以上,表明國內貨幣供給端收縮的沖擊已有所顯現。其他社融分項中,受益國債發行維持高位,政府債券同比多增3418億元,依舊對社融形成重要支撐,新增人民幣貸款(社融口徑)和股票融資均保持同比多增,反映出結構性惠企金融扶持政策仍在顯效,且實體融資需求端整體仍不弱。

二、企業需求偏強支撐信貸同比改善,但居民貸款已明顯走弱

12月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1.26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多增1200億元(見圖4);存量增速為12.8%,與上月持平。其中,非銀金融機構貸款同比僅多增163億元,表明信貸改善主要源於實體融資需求的增加,且分部門看,實體企業部門是信貸改善主力,受房地產調控趨嚴、消費偏弱影響,居民部門新增信貸同比變化值由增轉降(見圖5)。具體看:

企業端,經濟修復支撐中長貸延續高增,且監管趨嚴下部分表外融資轉向表內,企業票據大幅改善,但貨幣退潮對企業短貸的拖累繼續顯現。 12月企業部門貸款同比多增1709億元,增幅較上月還有所擴大,反映出實體企業融資需求不弱(見圖6)。其中,受益工業企業利潤連續6個月保持雙位數增長,加上信貸政策繼續向製造業傾斜,非金融企業中長貸同比繼續多增1522億元,連續10個月同比多增1500億元以上(見圖7),是主要貢獻力量之一;同時監管趨嚴下,部分表外票據業務轉入表內,導致本月票據融資同比多增3079億元;但受寬貨幣明顯放緩影響,非金融企業新增短貸同比減少3132億元,拖累作用有所擴大。

居民端,受居民消費偏弱和房地產調控趨嚴影響,居民短貸和中長貸同比均減少。 12月居民部門貸款新增5635億元,同比減少824億,為近十個月來首次同比減少。其中,居民短貸同比減少493億元(見圖8),反映出國內居民消費或依舊偏弱,這一方面與冬季疫情反復下服務消費修復有所放緩密切相關,另一方面也源於國內中小微企業修復偏慢,導致低收入群體收入和消費改善有限;同期居民中長貸同比減少432億元,結束連續6個月同比保持多增的態勢,表明房地產信貸趨嚴的影響已開始顯現,預計未來在「房住不炒」總基調下,居民中長貸或持續收緊。

三、翹尾因素與信用擴張放緩是M2回落主因,基數效應和房企融資收緊致M1大幅下降

12月末M2同比增長10.1%,較上月降低0.6個百分點(見圖9),原因有三:一是翹尾因素較上月大幅降低1.3個百分點,不利於M2增速提高;二是財政存款為-9540億元,低於近5年12月份平均約-12000億元的降幅,表明財政資金支出力度或仍不及預期,不利於M2增速明顯改善;三是隨著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實體信用擴張放緩,如12月貸款存量持平上月,導致貸款創造存款的信用貨幣創造減慢,也會對M2形成拖累。

12月末M1同比增長8.6%,較上月繼續大幅降低1.4個百分點(見圖10)。其中,單位活期存款佔M1的比重超過80%,其增速由11月的9.9%降低至12月的8.5%,是M1大幅回落的主因。單位活期存款增速回落,一方面與近期房地產調控趨嚴,房地產企業現金流邊際轉差相關,如本月居民中長貸、信託貸款走弱均為地產企業資金面趨緊提供重要佐證;另一方面,財政資金下撥後,變成機關團體活期存款,帶動包括機關團體在內的其他單位活期存款增速提高(見圖11),也會對M1形成重要支撐,但本月財政資金支出力度不及預期,也不利於M1大幅回升。此外,基數效應偏高也是影響M1回落的重要原因,如2019年12月M1增速為4.4%,較上月大幅提高0.9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本月M1與M2的剪刀差較上月擴大0.8個百分點至-1.5%(見圖10),反映出信用收縮對實體經濟活動的制約已有所顯現。

四、流動性維持緊平衡,貨幣政策繼續「緩退坡」

隨著國內經濟增長動能由「逆周期」切換至「順周期」,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已成主旋律,12月份社融、M2和M1等增速均明顯回落,流動性轉向進一步得到確認;但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國內經濟恢復基礎也尚不牢固,貨幣政策大概率「緩退坡」,不會出現政策斷崖,12月份信貸總量依舊不弱,結構上企業中長貸繼續保持高增,反映出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對實體經濟的精準滴灌作用仍強,國內經濟仍在穩步修復。預計未來經濟「爬坡」與政策「退坡」格局延續,流動性大概率繼續維持緊平衡。具體看:

一是量的方面,降準的概率極低,預計2021年 M2和社融增速分別回落至10%和12%左右。 如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來年要「保持貨幣供應量和 社會 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根據我們的判斷(詳見報告《復甦中的再平衡》),2021年名義GDP增速或為10-11%左右(9%左右的實際GDP增速+1-2%的綜合通脹率),同時根據2018-2019年央行提出「相匹配」類似表述時,M2和社融增速平均較名義GDP增速分別低0.8個百分點和高1.4個百分點(見圖12),可測算出2021年M2和社融將分別增長10%和12%左右,流動性供給偏緊已成定局。預計短期內國內降准概率極低,未來貨幣政策將繼續強調結構性定向發力,增強結構性工具對實體經濟的精準滴灌作用。預計實體與金融流動性或繼續分層,金融「緊」實體「松」特徵強化,同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有望持續提升,地產「緊」製造業「松」趨勢延續。

三是從政策取向的演進節奏看,預計2021年二季度轉向「穩健偏從緊」的概率較大,其他季度或維持「穩健中性」。 第一,在國內消費等內生增長動力依舊偏弱的背景下,2021年一季度貨幣政策不存在大幅收緊的基礎;第二,隨著國外疫情逐步消退,經濟穩步共振復甦,二季度金融防風險迎來絕佳窗口期,流動性轉向「穩健偏從緊」概率最大;第三,2021年下半年國內穩增長訴求有望提升,但中美利差大概率收窄將制約貨幣寬松空間,流動性或回歸「穩健中性」。

閱讀全文

與社會融資比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編程語言 瀏覽:693
買股票賺十億 瀏覽:78
爽得寶是基金嗎 瀏覽:151
老鳳祥3月15日黃金飾品價格多少 瀏覽:817
車音網融資 瀏覽:919
要多少人民幣換100000萬比索 瀏覽:200
銀行大額可疑交易管理辦法 瀏覽:13
體彩股票 瀏覽:149
中一股票 瀏覽:733
兆日科技股票資金流入 瀏覽:155
蘭特外匯制 瀏覽:874
銀行貴金屬首飾 瀏覽:846
工商銀行預約外匯 瀏覽:3
高級理財規劃師好考嗎 瀏覽:193
信託公司信託產品信息更新 瀏覽:364
搜狐理財貼吧 瀏覽:27
今天一10柴油價格 瀏覽:912
期貨也是在證券公司開戶嗎 瀏覽:367
啟明信息股票怎麼樣 瀏覽:163
美國通用股票 瀏覽: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