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綠色信託研究

綠色信託研究

發布時間:2023-07-23 07:42:48

⑴ 發行銳減帶來什麼積極影響

發行銳減近4成 信託業或現拐點

監管態勢讓信託業感到寒意濃濃。數據顯示,一季度,信託產品新發行數量環比銳減近4成,收益率則繼續延續去年以來的上漲趨勢,平均預期收益率超過7%。

Wind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信託行業發行產品1453隻,同比減少24.5%,環比減少39.2%。其中,653隻產品披露了信託規模,合計1397.03億元,平均規模2.14億元。總體來看,信託規模小於1000萬元的產品有32隻,主要是證券投資類產品;信託規模大於10億元的有18隻,主要以權益投資信託為主。

在發行的1453隻產品中,296隻信託產品公布了預期收益率,其中,最高的為10.2%,最低的為4.3%,平均預期收益率約為7.29%,環比增加0.2個百分點,同比增加1.04個百分點。其中,股權投資和貸款類信託預期收益率普遍高於其他類型產品,證券投資類信託相較其他處於較低水平。值得注意的是,296隻信託產品中,預期收益率超過10%的產品有3隻,均為中糧信託貸款類信託產品;預期收益率低於5%的產品有2支,均為中航信託產品。

另外,記者發現2月份投資於各個領域的信託產品收益率總體上升較快。其中,1年到2年期的金融領域信託產品收益率上漲最快,環比上升1.52個百分點;3年期以上的基礎設施信託產品收益率亦上升1.41個百分點至9.50%。

「去年嚴監管後,信託就面臨一些缺資金的情況,之前還有人主動詢問是否做項目。」北京某信託人士向記者坦言,無論從新發行產品整體看,還是從不同資金運用方式看,信託產品預期收益率都呈現不斷上揚的趨勢。他判斷,未來信託產品收益率很可能繼續保持這種小幅上升的趨勢。

不過,普益標准相關報告認為,「強監管和信託行業轉型發展的大背景,無法支撐信託產品收益率持續上升。與此同時,信託產品創新型業務的不確定性也較難支撐收益率上升。事實上,相較前兩年,信託業營收和利潤增速持續下滑,已跌至個位數,近期產品收益率上升主要受資金面緊張影響。」

罰單頻開 傳統業務受沖擊

3月2日,中國銀監會深圳銀監局發布(深銀監罰決字〔2018〕12號)行政處罰決定,平安信託有限責任公司違規向土地收購儲備中心放貸,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對平安信託有限責任公司罰款人民幣30萬元。

這不是平安信託第一次違規受罰,平安信託也不是今年一季度第一個受罰的信託公司。根據銀保監會網站公開的處罰信息顯示,一季度,包括平安信託、安信信託、中原信託、華潤深國投信託等8家信託公司接到11張罰單。這也是繼去年22張罰單後,信託公司再次「吃單」密集期。

從違規原因看,監管機構開出的罰單幾乎涵蓋信託產品存續的全過程,比如:信託資金投向違規(固有財產股權投資、資金池項目、融資平台貸款業務未直接對項目等)、交易結構涉及違規(政信項目違規擔保、杠桿比例超限等)、內控管理不合規(注冊資本變更未審批、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等)、信息披露不合規(向委託人披露信息有遺漏等)。

「幾十萬的罰款金額對信託公司財務影響不大,但卻對展業產生了重大的負面影響。處罰不僅影響信託公司的行業評級和監管評級,還將限制部分業務開展,如銀行間市場非金融企業債承銷資格,擔任特定目的受託機構、開展受託境外理財業務、受託管理社保基金信託資產等。」百瑞信託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研究員谷曉明表示。在她看來,目前信託監管強度依然不減,今年信託公司合規風險不容小覷。

事實上,今年信託監管多項政策密集落地,銀信、結構化股票投資、房地產、政信等信託業務均受到影響。1月5日,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委託貸款管理辦法》(銀監發〔2018〕2號),明確商業銀行不得接受受託管理的他人資金、銀行的授信資金、具有特定用途的各類專項基金、其他債務性資金和無法證明來源的資金等發放委託貸款。1月11日,有關部門停止了所有集合類和基金類一對多投向的信託委託貸款項目的備案工作。與此同時,北京和上海等銀監部門已經對信託公司進行了窗口指導,要求規范信託公司證券投資類業務,暫停設置有中間級的結構化證券投資業務。

在此背景下,不少信託公司也開始收緊政信類合作項目,加大存量政信產品風險排查力度。截至今年1月31日,事務管理類的信託資產規模為15.45萬億元,比年初減少1959億元,其中銀信通道業務較年初減少了1137億元。

「按這個監管態勢,如果事務管理類全年負增長,行業資產規模增長將受到較大拖累。今年可能呈現為規模增長緩慢,業績小幅增長。因為雖然量的增速是下降,但是價格上去了。」資深信託研究員袁吉偉稱。

轉型升級 回歸行業本源

實際上,今年以來信託業的監管政策、經營環境、競爭格局、業務模式和風險狀況等都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現在監管定調防風險、去杠桿,如果信託還是用傳統方式做通道業務、房地產開發貸款業務、政府融資平台,那是不行的。」 中國人民大學信託與基金研究所執行所長邢成稱,「今年信託業實際已經進入剛性轉型期,信託公司主動轉要轉,被動轉也要轉。」

記者了解到,去年各信託公司在信託業務回歸本源的方針指引下,積極開展轉型性業務,各信託公司推陳出新,推出了多種與實體經濟需求和本源要求相適應的信託業務,如投貸聯動、資產證券化、產業基金、消費信託、慈善信託、綠色信託等,主動管理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在業內專家看來,今年信託業只有更積極地推進信託公司業務轉型,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嚴守合規經營底線,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回歸信託本源,才能實現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從當前競爭格局來看,大型信託公司主動管理能力優勢凸顯,業務布局更加廣泛,市場品牌更加顯著,致力於打造綜合化、全周期的金融服務平台,以搶占更多市場份額。中小型信託公司更有必要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與創新能力,重點聚焦幾個行業領域,深耕細作,成為行業權威,才有脫穎而出的機會。」西南財經大學信託與理財研究所報告指出。

而在谷曉明看來,信託登記系統上線運行後,實現了全線上信託登記申請和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信息公示制度,對有效防範化解行業風險已經起到了積極作用,「4月8日,中國信登已正式啟動2017年度信託登記評價,制定了信託登記評價制度與評價表,將對信託公司通過信託登記系統進行信託產品登記報送的完整性、及時性、准確性和配合程度,以及其他登記相關工作進行綜合評價。目前,中信登正在督促各信託公司按照監管規定於6月30日前完成全景補報,加快推進電子認證系統、數據報文報送等提高登記便利性工作的進程。」

來源:經濟參考報



⑵ 綠色金融產品有哪些

常見的綠色金融產品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綠色租賃、綠色信託、綠色票據、碳金融產品等金融工具。
【拓展資料】
綠色金融是指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築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發展綠色金融的主要目的是動員和激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到綠色產業,同時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資,不僅有助於加快我國經濟向綠色化轉型,支持生態文明建設,也有利於促進環保、新能源、節能等領域的技術進步,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潛力。
綠色信貸:
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所提供的信貸產品及服務。2018年,人民銀行印發《關於建立綠色貸款專項統計制度的通知》,明確綠色貸款的統計對象、統計內容、統計標准、實施要求,並將綠色信貸情況正式納入宏觀審慎評估框架(MPA),以量化指標引導金融機構合理、高效地支持綠色產業。
綠色債券:
將募集資金專門用於支持符合規定條件的綠色產業、綠色項目或綠色經濟活動,依照法定程序發行並按約定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包括但不限於綠色金融債券、綠色企業債券、綠色公司債、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等。
①綠色金融債券,是金融機構法人依法發行的、募集資金用於支持綠色產業或綠色項目並按約定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
②綠色企業債券,是符合條件的境內企業按規定發行的、募集資金主要用於支持綠色產業或綠色項目的企業債券。
③綠色公司債,是符合條件的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等綠色企業發行的公司債券,募集資金必須投向綠色產業項目。
④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是非金融企業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的,募集資金專項用於節能環保、污染防治、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等綠色項目的融資工具。
⑤綠色資產支持證券,是結構化的綠色金融產品,所募集資金需用於綠色產業項目的建設、運營、收購,或償還綠色產業項目的銀行貸款等債務,即源於原始權益人擁有的收費收益權或債權進行綠色資產證券化,或將符合綠色產業支持目錄的信貸資產打包入池進行募集資金。

⑶ 各銀行的綠色信貸余額是如何得出的

主要來自銀行年報、社會責任報告、wind資料庫。
以供想研究一下商業銀行發展綠色信貸的現狀,然後看綠色信貸規模與商咐核業銀行績效之間有無聯系需求的人員。
據了解,綠色金融評價指標包括定量和定性兩類。定量指標權重80%,定性指標權重20%。央行將根據綠色金融發展的需要,適時調整評價指標及其權重。分工方面,央行負責24家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而央行上海總部,各分行、營業管理部、省會城市中螞陪心支行負責轄區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的綠色金融評價工作。綠色金融業務,指銀行業金融悶簡蠢機構開展的各項符合綠色金融標准及相關規定的業務,包括但不限於綠色貸款、綠色證券、綠色股權投資、綠色租賃、綠色信託、綠色理財等。央行及其分支機構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業務開展情況進行綜合評價,並依據評價結果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實行激勵約束。

⑷ 實現碳中和,綠色金融如何助力

近日,《中國銀行保險報》獲悉,銀保監會將研究完善綠色金融相關政策措施,鼓勵和引導銀行保險機構積極發展綠色金融,規范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將更多金融資源投向綠色產業,加強環境和 社會 風險管理,提升綠色金融專業能力和金融服務質效,積極開展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工作,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去年9月,我國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隨後,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均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達成進行了部署,並提出了需要實現的量化目標。

綠色金融機遇與挑戰並存

近年來,我國綠色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中國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余額超過11萬億元,綠色交通、可再生能源和節能環保項目的貸款余額及增幅規模位居前列。

綠色信貸環境效益也在逐步顯現,按照信貸資金占綠色項目總投資的比例計算,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每年可支持節約標准煤超過3億噸,減排二氧化碳當量超過6億噸。

得益於綠色金融政策的加碼,以綠色債券為主的ESG主題債券也快速發展。截至2021年2月底,符合境內綠色認證標準的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累計超1.2萬億元,2016年以來連續5年發行規模超2000億元,為支持綠色低碳轉型發揮了積極作用。

隨著碳中和目標的確立,綠色金融需要發揮更大作用。2021年中國銀保監會工作會議提到,積極發展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信託。央行行長易綱日前也明確表示,央行已經把綠色金融確定為今年和「十四五」時期的一項重點工作推進。

據行業估算,為了實現碳中和,到2030年就需要約22萬億元的投資。如何滿足這么龐大的綠色投融資需求,需要包括金融體系在內的市場資金充分參與,對於我國的綠色金融體系而言,既帶來機遇,也帶來不小的挑戰。

創新綠色投融資模式

2012年起,原銀監會制定發布《綠色信貸指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勵引導銀行大力發展綠色信貸,加大對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支持,注重防範環境和 社會 風險,提升自身的環境和 社會 表現。目前,我國已逐步構建起一套綠色信貸政策體系。

在此基礎上,近年來,銀保監會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積極發展能效信貸、綠色債券和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 探索 環境權益抵質押融資,提升綠色金融專業服務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

今年2月9日,全國首批6筆碳中和債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合計發行規模共計64億元。這是全球范圍內首次以碳中和命名的貼標綠色債券產品。3月18日,國家開發銀行發行了首單碳中和專題「債券通」綠色金融債券,發行規模約200億元,是目前全市場發行金額最大的專項用於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綠色債券。此外,市場上還先後落地了市場首單碳中和證券化產品、首單碳中和並購債權融資計劃、首單綠色權益出資型票據等碳金融產品。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分析師馮琳指出,碳中和債券是聚焦碳減排目標的綠色債券,屬於綠色債券的一種。銀行機構創新推出聚焦碳減排的碳中和債,有利於推動綠色債券市場發展,更好發揮綠色債券這一重要綠色金融產品支持綠色發展的功能。

與此同時,商業銀行的信貸投入和創新力度也在加大。不久前,興業銀行制定了新一輪五年發展規劃,提出2025年全行綠色融資余額突破2萬億元。近日,該行還落地了首例以遠期碳匯產品為標的物的約定回購融資項目,通過「碳匯貸」綜合融資項目為福建一家林場發放2000萬元貸款。

也有銀行結合所在地發展特色和產業支持政策,不斷創新推出綠色信貸產品。如郵儲銀行的光伏貸、建設銀行的綠色智造貸、農業銀行的油茶貸、湖州銀行的綠色園區貸等。部分綠色金融業務領先的機構,也在綠色供應鏈金融上不斷創新,綠色設備與綠色產品買方信貸、保理等綠色供應鏈金融產品不斷涌現。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王遙表示,環境權益抵質押貸款、碳中和債等創新產品的出現,顯示出金融機構在碳中和背景下的創新活力。未來,創新應當成為發展綠色的重要抓手,持續增強綠色金融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在碳中和的背景下,金融機構需要不斷向低碳產業傾斜,加強對綠色產業的支持。與此同時,立足強化減排的目標,可再生能源、新能源 汽車 、碳捕獲與封存等綠色產業發展潛力巨大,也將為銀行帶來可持續發展機遇。

光大證券研究所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結合2020年的貨幣政策,預計2021年有關部門將在MPA(宏觀審慎評估)考核體系中進一步加強對綠色金融的考核,促使銀行加大對綠色金融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同時,氣候投融資將日益成為銀行綠色金融重要領域,銀行綠色金融債券發行力度也將同步加大。

健全綠色標准,防範綠色風險

據悉,當前商業銀行拓展綠色金融業務仍存在一些困難,例如目前各個行業和國內外綠色標准不完全統一、信息披露制度不夠完善。同時,氣候和環境變化的影響尚未納入綠色金融風險的系統考量之中,這些制度建設的短板無形中使得金融機構參與綠色金融項目的難度和風險加大。

中金研究院副總經理周子彭認為,為了更好實現綠色發展目標,國家應統一綠色金融的標准制定,健全綠色信息的披露機制,完善「外部性內生化」的政策激勵,全面發展多元化綠色金融市場,加強培育綠色投資理念,將環境風險納入監管政策考量。

《中國銀行保險報》了解到,目前銀保監會正在推動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工作。去年,銀保監會已與相關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開發氣候友好型的綠色金融產品,加大對氣候變化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時,銀保監會還鼓勵金融機構借鑒國際良好實踐經驗,加強融資項目的環境與 社會 風險管理,完善信息披露,積極參與綠色金融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下一步,銀保監會還將研究完善綠色金融相關政策措施,鼓勵和引導銀行保險機構積極發展綠色金融,規范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將更多金融資源投向綠色產業,加強環境和 社會 風險管理,提升綠色金融專業能力和金融服務質效,積極開展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工作,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魯政委表示,對於商業銀行而言,未來一是要降低高碳資產配置,二是要逐漸建立全面的氣候環境風險管理體系,三是要加強氣候相關信息披露。

⑸ 五礦信託劉國威:ESG是信託業轉型發展的動力源

「ESG是信託業轉型發展的動力源。信託公司需要藉助ESG成熟理念,將環境、 社會 和治理要求納入業務管理流程和風險管理體系,持續為行業轉型提供不竭動力。」在2022財新夏季峰會ESG專場暨《中國信託業的ESG發展之路》報告發布會上,五礦信託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國威表示。

近年來,ESG體系建設成為了信託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劉國威認為,監管助力和政策規范是信託行業積極進行ESG實踐的重要原因和驅動因素。他表示,由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的《信託公司 社會 責任公約》要求信託公司全面樹立 社會 責任理念,積極承擔 社會 責任;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的《綠色信託指引》再次明確信託公司要高度重視綠色信託業務的規范化工作,緊跟國家戰略導向,切實承擔服務實體經濟的重任;2021年,根據監管部署,信託公司也在加快以行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2022年,銀保監會印發的《關於調整信託業務分類有關事項的通知(徵求意見稿)》,擬將信託業務分為資產管理信託、資產服務信託、公益/慈善信託三個類別,相關分類監管改革路線更加明晰。公益/慈善信託自成一類,既是信託行業未來發展的明確方向,也是信託重要的本源業務。

盡管信託公司在ESG建設方面已取得一些成績,但行業相關發展仍有待完善。劉國威表示:「當前公募基金、銀行和證券已加入資本市場ESG 指數發布者的行列,但信託業尚未構建具有自身發展特點並與轉型方向相契合的ESG 投資指數。」他建議,可以通過機制的構建,將信託業踐行ESG的洞察和能力通過公開透明的指數發布給全市場,進一步引導信託公司搭建科學、完善的ESG體系。

本文源自中國銀行保險報

閱讀全文

與綠色信託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期貨公司資本杠桿率 瀏覽:334
基金經理到底行不行 瀏覽:939
天使輪融資估值 瀏覽:504
保護信託怎麼買 瀏覽:161
基金一日跌最多是多少 瀏覽:192
文化期貨模擬要錢嗎 瀏覽:673
光大期貨怎麼登錄 瀏覽:183
人民幣換瑞士法郎銀行 瀏覽:444
投資個人理財 瀏覽:925
有贊融資情況 瀏覽:135
分期樂貸款可靠嗎 瀏覽:809
股票啟動信號 瀏覽:997
北京住房公積金貸款擔保中心網址 瀏覽:970
禁止大學生貸款 瀏覽:211
期貨時間交易網 瀏覽:487
柴油歷史價格 瀏覽:517
民營企業融資貴融資難 瀏覽:286
眾盟融資 瀏覽:763
境外匯款虛報 瀏覽:406
抵押貸款用來投資房產 瀏覽: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