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代銷理財與自營理財有何區別
相信大家對「銀行理財」這個詞並不陌生,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有投資理財觀念。由於很多投資者既不懂投資又厭惡風險,因此更喜歡購買銀行理財。因為在很多老百姓的眼裡,銀行是由國家背書的金字招牌,所以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肯定也是安全的。那麼銀行理財真的沒風險嗎?其實銀行理財產品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安全。
首先,銀行理財不等同於銀行存款,因此還是有投資虧損的風險。即使是銀行存款,現在也不是零風險。根據《存款保險條例》約定,一旦銀行出現危機,保險機構對存款人的最高賠付額是50萬。簡單來說,如果你在銀行存款低於50萬,那麼銀行倒閉可以全賠;如果你的存款高於50萬,那麼銀行倒閉的話,你有可能只能拿回來50萬;
其次,銀行的理財產品分為自營和代銷兩種方式,兩者區別很大。先來說說自營,顧名思義就是銀行自己經營的理財產品。一般來說,銀行理財產品是一個資金募集池,然後銀行會根據自己的業務將資金投向股票、債券、信託等等。比如前些年市場上風風火火的股票結構化產品,很多優先資金都能看到銀行的身影。另外銀行還會用理財資金購買公募債和ABS的優先順序,整體收益大概在5-7%之間。由於是銀行的自營業務,這類理財產品銀行大多都會兜底,因此自營類理財產品相對風險小一點,但是收益也低。
另一種就是代銷產品,銀行作為持牌金融機構,基本都有代銷基金的資質。由於銀行的客群龐大,因此銀行幫其它機構代銷產品的話,都能拿到很好的分成。對於某些分行來說,代銷產品的利潤要遠高於自營理財產品,銀行有時候為了利潤,合規風控都得靠邊站。
道理很簡單,代銷合同一般都有專業的律師團隊審過,風險都轉嫁給了客戶。只要客戶簽字購買了,將來遇到問題銀行兩手一攤,常規途徑投資者還真沒啥太好的辦法。對於銀行來說風險可控,所以總行有時候對於這種業務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投資者在購買銀行代銷產品的時候就要擦亮眼睛了。
最後再來說說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這也是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先說結論:普通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肯定跑不贏通脹,即使私行的產品也不會超過年化8%。原因只有四個字,降低預期。首先每家銀行都有攬儲指標,如果理財產品收益過高會影響儲蓄率;其次銀行的客群一般比較穩定,這時候就不需要靠高收益吸引投資者,而是通過平穩收益來穩定客戶。牛哥之前跟很多家私行部打過交道,銀行的分配方式基本上把高收益這條路給堵死了。比如當時牛哥公司讓銀行代銷的某私募基金A。分配方式如下:(假設實際年化收益率=X)
當X≦5%時,銀行不提取超額業績提成;
當5%
當7%
當10%
單看分配方式是不是有點暈?牛哥直接上數字:
當產品收益是10%的話,投資者能拿到7.6%;
當產品收益達到15%時,投資者收益是7.8%;
當產品收益達到20%時,投資者收益是8.6%;
即使產品收益翻倍的話,投資者收益也只有16.6%。
一般銀行投資的量化私募產品,都是以穩健為主,年化收益水平大概在8%-15%之間,換言之,投資者的收益基本就維持5-8%之間,基本上比普通的理財產品高出2%-3%左右。所以說想要跟銀行計算精明的話,投資者明顯不是對手。
雖然說銀行理財產品有很多坑,但是對於C2以下的投資者來說,銀行理財仍然是除貨幣基金以外的主要投資理財工具。那麼我們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需要注意哪些細節呢?
1、首先關注銀行理財是自營還是代銷。自營相對好點,如果是代銷的話,需要看資產管理人是誰。一般來說,選擇比較知名老牌的大機構,相對遇坑的概率會小一些;
2、需要了解銀行理財的底層資產投向哪裡?這一點比產品的風險等級更重要,因為產品的風險測評一般是由銀行內部評定,可參考性不高。但是了解了底層資產實際投向哪裡,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風險點,然後再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選擇是否繼續購買。
3、關注產品的封閉期限和清算周期,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一般來說封閉期越長收益越高,具體對標產品可以參考保險理財產品的收益做判斷。關於清算周期,
4、注意產品的費率情況和收益分配。一般來說費用主要包括管理費、託管費,有些還有銷售服務費,除此之外如果有其它費用的話需要問清楚。不然實際到手的收益會縮水很多。
本文由@金曉牛原創,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財經知識!
B. 描寫善理財的文言文
劉晏又召募善走的人,這是非常值得稱道的,山東東明縣人,選擇勤廉干練的讀書人作知院官:「晏常以辦眾務,這樣既救了災。
劉晏勤於政事,平抑物價。 在唐肅宗時代,賤價出售。
當時唐朝的經濟十分蕭條,減少了損耗、汴口。他以皮賀精明能幹,心裡還在籌算賬目供譯文參考。
劉晏從中及時准確地掌握了全國經濟和市場動態,然後加價賣給鹽商,訓練軍士運糧,使江船不入汴水,將江淮的糧食運至長安。這樣比過去用江南民工直運的方法提高了效率。
每旬,換取農民的土產雜物轉賣豐收地區,原來每年只有六十萬緡、門下平章事(宰相),諸巡院收集本道各州縣雨雪多少,而是用 *** 的鹽利僱用船夫,進行財政體制改革,分管財政。 劉晏在辦理漕運的同時。
他在諸道置設巡院官,管理諸巡院。同時又多購穀物菽粟運往歉收地區。
他沿用過去裴耀卿的辦法,使唐代財政逐步好轉,室無婢、廉潔奉公作為用人的標准。 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又調整了食鹽專賣制度,飢則賤與」的辦法,常常是夜以繼日、批發兩個環節來控制鹽政。
江淮的糧食因此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長安,防止了谷賤傷清緩農,分布各部門及各州縣把關、莊稼好壞的情況,改變了肅宗時第五琦規定的官運官賣的鹽法。由於劉晏曾做過一個時期的地方官:劉晏(716—780)。
在官吏貪暴的封建社會、忠於職守,兼任轉運使,故必擇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 後來、選拔了一大批理財專家,發展生產,一個理財大臣。
他飲食簡素,劉晏任京兆尹,劉晏接辦漕運。公元763年。
他首先整頓了鹽監,字士安、河陰。 劉晏任人唯賢、鹽場等鹽務機構,著手改革鹽政,還 *** 了生產。」
他選用了幾百名各種專才和實幹家,造成關中糧食困難,在於得人,劉晏推行「常平法」,每十船為一隊。 *** 收取的鹽利,降低了運費,幾十年如一日,免除了民眾的勞役,將全程分成四個運輸段。
他用「豐則貴取,將各地物價迅速申報中央。他上朝時騎在馬上,首先組織人力疏浚河道,死時只留下兩車書籍和幾斗米麥,到大歷末年增至六百多萬緡、河南尹,劉晏被提升為吏部尚書。
因此,對民眾的疾苦比較了解和同情,每年運量達四十萬石,兩袖清風。規定鹽官統一收購亭戶(專門生產鹽的民戶)所產的鹽,又不損國用。
其傳記載說。公元762年、渭口等河道的交界處設倉貯糧,軍官負責押運,打造了二千艘堅固的漕船。
當時漕運廢弛,並根據這些情報,為國家培養,汴船不入黃河,佔全國財政收入的一半。 他上任後,他要竭心盡力完成這一使命。
為此又在揚州;退朝後在官署批閱文件,由他們販運到各地銷售、戶部侍郎領度支轉運使,調劑有無,河船不入渭水。國家只通過掌握統購。
漕運是通過水路交通、每月都申報轉運使司,嘔心瀝血,劉晏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華州刺史,劉晏歷任彭原太守,以備轉運。他不再征發沿河壯丁服役,開源節流、戶部侍郎兼御史中丞等職。
出自司馬光編寫的《資治通鑒》卷二百二十六的《劉晏通敏精悍》
翻譯:
劉晏當初擔任轉運使時,一直用高價招募擅長奔走的人,察訪報告各地的物價,即使遙遠的地方,不用幾天都能送到轉運使官署。他把錢糧方面孰輕孰重的權衡標准,全部控制在手中,朝廷因此獲利,而民間也沒有物價暴漲暴跌的憂慮。
劉晏還認為:住戶和人口增加,賦稅徵收的范圍就會自然拓寬。所以劉晏管理財務,總把關心百姓疾苦放在前面。各道分別設置了巡院的知院官,每過十天至一個月,必須記錄所在州縣的雨雪豐歉狀況,上報轉運使司。知院官開始見到年景不能豐收的端倪。
就要先行申明到某月需要免除若干賦稅,到某月需要救濟資助若干物資,到了預定的時期,劉晏不等州縣申請,便上奏實施,解決百姓的急難,從來不曾錯過時機。因此,百姓得以安居樂業,住戶人口增多繁衍起來。在劉晏任職的初期。
錢財賦稅每年收入不過四百萬緡,到他任職的後期,每年收入達到一千餘萬緡。劉晏專門採用鹽產專賣辦法來增加軍需國用,認為官吏多了,百姓就會受到騷擾,所以他只在產鹽地設置鹽官,在產鹽地以外的州縣不再設置鹽官。
在劉晏任職之前,把關東的穀物運送到長安,因為河水水流湍急凶險,大致一斛穀物能運到八斗,便算成功,會受到優厚的獎賞。劉晏認為長江、汴水、黃河、渭水的水流緩急各不相同,根據各處的不同特點,依答握模據各地的便利條件,分別製造運送穀物的船隻,訓練負責漕運的士兵。
長江的船隻運抵揚州,汴水的船隻運抵河陰,黃河的船隻運抵渭水流入黃河的河口處,渭水的船隻運抵太倉,各地段之間都沿著水邊設置糧倉,由上一段轉送給下一段。從此,每年運送穀物有時能夠達到一百多萬斛,沒有一斗一升在水中沉沒。劉晏在揚子這個地方造船。
每造一艘船,付給一千緡錢。有人說,「造一艘船的費用實際還用不了一半,浪費的錢財太多了」。劉晏說:「不是這樣。辦大事,當然不可吝惜小費用,辦一切事情都要做長遠的考慮。現在船場才開始設置,辦事的人很多,應該首先讓這些人的私人用度不受窘迫。
他們為官家製造的物品就會堅固牢靠了。如果立即同這些人不厭煩細細地計較一分一毫,怎麼能夠長久地實行下去呢」
原文:
劉晏初為轉運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覘報四方物價。雖遠方不數日皆達使司。食貨輕重之權,悉在掌握,國家獲利,而天下無甚貴甚賤之憂。晏又以為戶口滋多,則賦稅自廣,故其理財常以愛民為先。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縣雨雪豐歉之狀白使司。
知院官始見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須若干蠲免,某月須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縣申請,即奏行之。應民之急,未嘗失時,由是民得安其居業,戶口蕃息。其初,財賦歲入不過四百萬緡,季年乃千餘萬緡。晏專用榷鹽法充軍國之用,以為官多 *** 擾,故但於出鹽之鄉置鹽官,
自余州縣,不復置官。先是,運關東谷入長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則為成勞,受優賞。晏以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隨便宜,造運船,教漕卒,江船達揚州,汴船達河陰,河船達渭口,渭船達太倉,其間緣水置倉,轉相受給。
自是每歲運谷或至百餘萬斛,無斗升沉覆者。晏於揚子造船,每艘給錢千緡,或言「所用實不及半,虛費太多」。晏曰:「不然,論大計者固不可惜小費,凡事必為永久之慮。今始置船場,執事者至多,當先使之私用無窘,則官物堅牢矣。若遽與之屑屑校計錙銖,安能久行乎」
(2)雅石愛理財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劉晏提出,要增加財政收入,前提是發展生產,安定民生。《資治通鑒》稱劉晏「理財常以養民為先」,這是一般官員做不到的。
理財常以養民為先,首先是心中有百姓。增加財政收入,要善於利用商品經濟,熟悉市場行情。在他看來,到處都有增加收入的門路,關鍵在於能否發現和利用。劉晏認為因民所急而稅之,則國足用,也就是收稅要順應民眾的需要,不是一味搜刮人民。鹽是人們的急需之物,所以在鹽利上征稅,使鹽利成為增加財政收入的重要項目。
人物簡介:
劉晏(716年-780年),字士安。唐代經濟改革家、理財家。劉晏實施了改革榷鹽法、改革漕運和改革常平法等一系列的財政改革措施,為安史之亂後的唐朝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全唐文》、《全唐詩》錄有劉晏的作品。
古之名商 儒商鼻祖端木賜 富甲陶朱公范蠡 智慧商祖白圭 營國巨商呂不韋 農商奇才桑弘羊 富可敵國沈萬三 第一富翁伍秉鑒 商業巨族喬致庸 紅頂商人胡雪岩 一代錢王王熾 五金大王葉澄衷 晉商薛氏三兄弟 開明富商渠本翹 由商而官展玉泉 獨辟蹊徑范世逵 鹽商祭酒楊繼美 崇尚仁德李明性 遠見卓識李宏齡 票號始祖雷履泰 雄才大略王海峰 徽商張小泉 在網路上搜素他們的名字可以得到他們的事跡 記載有商人商事的書有《史記。
貨殖列傳》《郁離子》《燕京京雜記》《智囊》等書上都有古商的記載。 古商經商十訣 一、知地取勝,擇地生財 兵法雲: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
可見地形對作戰之重要,為將者不可不察也。經商如作戰,商場如戰常經商者如指揮千軍萬馬之將帥,智慧的將帥往往會占據有利的地形,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
作為春秋戰國時期大謀略家的范蠡,更是深諳此道。他以戰略家的眼光,認為陶地為天下之中,諸侯四通,是理想的貨物貿易之地。
遂選陶地為營銷點,果然,十九年間他三致千金,成為世賈,陶朱公的美稱也由此而飲譽古今,留名青史。《史記·貨殖列傳》中所載,秦國滅了趙國以後,實行了移民政策,當時許多人賄賂官吏,不願搬遷,要求留在原地,唯獨富商卓氏要求遷往較遠的紋山之下,他看中那裡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民風淳厚,居民熱衷於買賣,商業易於發展。
幾年後,卓氏成了遠近聞名的世富。這種不惟任時,且惟擇地的觀念已為後世商人所接受。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的江蘇揚州,地處南北要沖,交通發達,水運便利,貨往頻繁。其地膏沃,有茶、鹽、絲、帛之利,眾多商人紛至沓來,一時商賈雲集,秦商、晉商在這里定居經營。
有名的徽商也就是從這里開始起步,稱雄江湖。 二、時賤而買,時貴而賣 范蠡和商祖白圭認為,時賤而買,雖貴已賤;時貴而賣,雖賤已貴。
強調商人要善於捕捉商機,把握時機,不失時機地買進賣出。商業的利潤源於買賣的差價。
一旦發現買賣的時機一到,則要趨時若猛獸鷙鳥之發,當機立斷。魏文侯時,國人注重農耕,而白圭卻樂於觀時機的變化。
糧食豐收時他買進穀物,賣出絲漆。待蠶絲上市時他就大量收購蠶絲,售出糧食。
他曾說:我做買賣,就像伊尹和姜太公那樣有計謀,如孫臏和吳起那樣善於判斷,還能像商鞅執法那樣說到做到。有些人的智慧不能隨機應變,其勇敢不能當機立斷,其仁愛不能恰當地取捨,其倔強不能堅持原則。
所以,這種人跟我學經營之道,我也不會教他的。這段話,把他掌握賤買貴賣時機的時斷與智斷闡述得淋漓盡致。
白圭的經商原則和經驗,都被後世商人所稱道。他憑著自己的這套經營謀略,精心經營,以至家累千金。
三、見端知未,預測生財 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為雪亡國之恥,終日卧薪嘗膽,勵精圖治,當得知吳國大旱,遂大量收購吳國糧食。第二年,吳國糧食奇缺,民不聊生,飢民食不裹腹,怨聲載道,越國趁機起兵滅了吳國。
苦心人,天不負。越王終成霸業,躋身春秋五霸之列。
這里越王勾踐作的是一樁大買賣,他發的財不是金銀財寶,而是一個國家和稱雄天下的霸業。是商賈之道在政治上運用的成功典範。
《夷堅志》載,宋朝年間,有一次臨安城失火,殃及魚池,一位姓裴的商人的店鋪也隨之起火,但是他沒有去救火,而是帶上銀兩,網羅人力出城采購竹木磚瓦、蘆葦椽桷等建築材料。火災過後,百廢待興,市場上建房材料熱銷缺貨,此時,裴氏商人趨機大發其財,賺的錢數十倍於店鋪所值之錢,同時也滿足了市場和百姓的需要。
管中窺豹,略見一斑,敏銳的觀察力和准確的判斷力是經商者財富永不幹涸的源泉,也是經商者必備的能力之一。 四、薄利多銷,無敢居貴 先秦大商理論家計然認為,「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主張「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
司馬遷說過:「貪買三元,廉買五元」,就是說貪圖重利的商人只能獲利30%,而薄利多銷的商人卻可獲利50%。《郁離子》中記載:有三個商人在市場上一起經營同一種商品,其中一人降低價格銷售,買者甚眾,一年時間就發了財,另兩人不肯降價銷售,結果獲的利遠不及前者。
漢高祖劉幫的謀士張良,早年從師黃石公時,白天給人賣剪刀,晚上回來讀書,後來他覺得讀書時間不夠用,就把剪刀分成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價錢不變,中等的在原價的基礎上少一文錢,下等的少兩文錢。結果,只用了半天的時間,賣出剪刀的數量比平日多了兩倍,賺得錢比往日多了一倍,讀書的時間也比往日多了,所以民間有句諺語:張良賣剪刀——貴賤一樣貨。
五、雕紅刻翠,留連顧客 《燕京雜記》中載:京師市店,素講局面,雕紅刻翠,錦窗綉戶。有的店鋪招牌高懸,入夜家家門口點起了五光十色的錦紗燈籠,把街面照得如同白晝。
有的店鋪擺掛商品宣傳字畫,張掛名人書畫,附庸風雅。以此來升華店鋪的品位與提高顧客的回頭率。
還有些茶肆、飯館、酒店中特意安排有樂器演奏和評書為客人助興。宋代京都杭州的麵食店裡,只要顧客一進店坐下,伙計立刻前來問顧客所需,盡合諸客呼索指揮,不。
精打細算 持籌握算 研桑心計 利析秋毫 日清月結
1、精打細算 [ jīng dǎ xì suàn ]
釋義:打:規劃。精密地計劃,詳細地計算。指在使用人力物力時計算得很精細。
2、持籌握算 [ chí chóu wò suàn ]
釋義:原指籌劃,後稱管理財務。
3、研桑心計 [ yán sāng xīn jì ]
釋義:研:計研,一名計然,春秋時越國范蠡的老師,善經商;桑:桑弘羊,漢武帝時的御史大夫,長於理財。形容善於經商致富。
4、利析秋毫 [ lì xī qiū háo ]
釋義:析:分析;秋毫:鳥獸在秋天新長出的細毛。形容管理財務極細心、精明。
5、日清月結 [rì qīng yuè jié]
釋義:每天每月都結算清楚了。形容財務人員的工作認真,帳目清楚。
參考資料
網路漢語:/s?wd=%E7%B2%BE%E6%89%93%E7%BB%86%E7%AE%97&from=zici
出自司馬光編寫的《資治通鑒》卷二百二十六的《劉晏通敏精悍》 翻譯: 劉晏當初擔任轉運使時,一直用高價招募擅長奔走的人,察訪報告各地的物價,即使遙遠的地方,不用幾天都能送到轉運使官署。
他把錢糧方面孰輕孰重的權衡標准,全部控制在手中,朝廷因此獲利,而民間也沒有物價暴漲暴跌的憂慮。 劉晏還認為:住戶和人口增加,賦稅徵收的范圍就會自然拓寬。
所以劉晏管理財務,總把關心百姓疾苦放在前面。各道分別設置了巡院的知院官,每過十天至一個月,必須記錄所在州縣的雨雪豐歉狀況,上報轉運使司。
知院官開始見到年景不能豐收的端倪。 就要先行申明到某月需要免除若干賦稅,到某月需要救濟資助若干物資,到了預定的時期,劉晏不等州縣申請,便上奏實施,解決百姓的急難,從來不曾錯過時機。
因此,百姓得以安居樂業,住戶人口增多繁衍起來。在劉晏任職的初期。
錢財賦稅每年收入不過四百萬緡,到他任職的後期,每年收入達到一千餘萬緡。劉晏專門採用鹽產專賣辦法來增加軍需國用,認為官吏多了,百姓就會受到騷擾,所以他只在產鹽地設置鹽官,在產鹽地以外的州縣不再設置鹽官。
在劉晏任職之前,把關東的穀物運送到長安,因為河水水流湍急凶險,大致一斛穀物能運到八斗,便算成功,會受到優厚的獎賞。劉晏認為長江、汴水、黃河、渭水的水流緩急各不相同,根據各處的不同特點,依據各地的便利條件,分別製造運送穀物的船隻,訓練負責漕運的士兵。
長江的船隻運抵揚州,汴水的船隻運抵河陰,黃河的船隻運抵渭水流入黃河的河口處,渭水的船隻運抵太倉,各地段之間都沿著水邊設置糧倉,由上一段轉送給下一段。從此,每年運送穀物有時能夠達到一百多萬斛,沒有一斗一升在水中沉沒。
劉晏在揚子這個地方造船。 每造一艘船,付給一千緡錢。
有人說,「造一艘船的費用實際還用不了一半,浪費的錢財太多了」。劉晏說:「不是這樣。
辦大事,當然不可吝惜小費用,辦一切事情都要做長遠的考慮。現在船場才開始設置,辦事的人很多,應該首先讓這些人的私人用度不受窘迫。
他們為官家製造的物品就會堅固牢靠了。如果立即同這些人不厭煩細細地計較一分一毫,怎麼能夠長久地實行下去呢」 原文: 劉晏初為轉運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覘報四方物價。
雖遠方不數日皆達使司。食貨輕重之權,悉在掌握,國家獲利,而天下無甚貴甚賤之憂。
晏又以為戶口滋多,則賦稅自廣,故其理財常以愛民為先。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縣雨雪豐歉之狀白使司。
知院官始見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須若干蠲免,某月須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縣申請,即奏行之。應民之急,未嘗失時,由是民得安其居業,戶口蕃息。
其初,財賦歲入不過四百萬緡,季年乃千餘萬緡。晏專用榷鹽法充軍國之用,以為官多 *** 擾,故但於出鹽之鄉置鹽官, 自余州縣,不復置官。
先是,運關東谷入長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則為成勞,受優賞。晏以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隨便宜,造運船,教漕卒,江船達揚州,汴船達河陰,河船達渭口,渭船達太倉,其間緣水置倉,轉相受給。
自是每歲運谷或至百餘萬斛,無斗升沉覆者。晏於揚子造船,每艘給錢千緡,或言「所用實不及半,虛費太多」。
晏曰:「不然,論大計者固不可惜小費,凡事必為永久之慮。今始置船場,執事者至多,當先使之私用無窘,則官物堅牢矣。
若遽與之屑屑校計錙銖,安能久行乎」 (2)雅石愛理財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劉晏提出,要增加財政收入,前提是發展生產,安定民生。《資治通鑒》稱劉晏「理財常以養民為先」,這是一般官員做不到的。
理財常以養民為先,首先是心中有百姓。增加財政收入,要善於利用商品經濟,熟悉市場行情。
在他看來,到處都有增加收入的門路,關鍵在於能否發現和利用。劉晏認為因民所急而稅之,則國足用,也就是收稅要順應民眾的需要,不是一味搜刮人民。
鹽是人們的急需之物,所以在鹽利上征稅,使鹽利成為增加財政收入的重要項目。 人物簡介: 劉晏(716年-780年),字士安。
唐代經濟改革家、理財家。劉晏實施了改革榷鹽法、改革漕運和改革常平法等一系列的財政改革措施,為安史之亂後的唐朝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全唐文》、《全唐詩》錄有劉晏的作品。
商人利益觀念是個廣泛的概念,不同時代、不同人物觀念都不一樣,大商小販亦有不同。
有人商以利國利民,有人商以利己利家,以下是兩篇文章僅供參考。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
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
夷狄益甚。諺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
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 「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
財匱少而山澤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
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餘,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於營丘,地潟鹵,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繦至而輻湊。
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斂袂而往朝焉。其後齊中衰,管子修之,設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於列國之君。
是以齊富強至於威、宣也。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