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銀行存款500萬,然後開出1000萬的承兌匯票進行套利,是否行得通
其實是可以的,因為企業去銀行開銀行承兌匯票是不需要全額繳納保證金的,舉個例子,去銀行開一張1000萬的承兌匯票,我只需要存500萬銀行存款作為保證金,各個銀行的銀行承兌匯票的保證金比例是不一樣的,我拿著這1000萬的承兌匯票付給我關聯的公司,關聯公司去銀行貼現,貼現的利率現在在2%左右,而現在民營銀行的只能存款利率超過2%,1年能達到4.8%,中間有2.8%的利差,小銀行的貼現利率會高一些,但是2%的利率應該是有了。
利用利差賺錢所以票據貼現,賺利差,重點是貼現利率和理財利率有沒有利差,如果能夠承擔風險,可以購買信託,1年的利率8%是有了,這樣的利差更大,當然如果想沒有風險,可以存民營銀行存款,如果擔心風險,可以存多個銀行,存款保險條件不止保護個人儲蓄存款,也保護企業儲蓄存款。
綜上所述:理論上在銀行存款500萬,然後開出1000萬的承兌匯票賺利差是可以的,但是有個風險點,貼現需要真實貿易背景,沒有貿易背景是沒有辦法貼現的。
如果你有足夠的銀行授信,完全可以行得通。近日央行人士表態,說有企業利用票據貼現和結構性存款的倒掛賺取收益,實際就是這種操作。本人曾在前幾日的評論中有所論述,現作個揭秘。
插個廣告,本人有長期銀行工作經驗,對企業融資及套利有豐富實戰經驗,歡迎來詢。
第一步,開出銀票。這一步需要銀行授信配合,只要能得到銀行授信,就可開展下一步。下一步操作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要有自己控制的關聯企業,二是關聯企業與自己有上下游關系,即保證要有真實貿易背景。
第二步,關聯企業背書後向銀行申請貼現。銀行貼現利率往往是最低的,因此有利差空間。
第三步,貼現資金存入銀行,購買結構性存款。舉例:某行的六個月結構性存款利率是3.3%,而貼現利率是是2.8%,那麼就有0.5%的利差。
企業能賺的利潤:第一種,如果保證金是借的,則歸還後只有500萬的利差收入即500萬*0.5% 2=1.25萬元。第二種,如果全是自己的,則是賺了2.5萬元加500萬保證金的存款利息(保證金存款如果是存單的話利息更高)。註:這里未扣除萬分之五的開票手續費。
銀行的好處:白賺最高1500萬元存款。
上面的結果是雙贏的局面,銀行也是很歡迎的,因此這個方案行得通。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觀點。
這件事可辦不可辦,關鍵在於客戶是誰,客戶都有什麼。
現在銀行辦理業務,不管是什麼,存款也好,貸款也好,人民幣業務也好,外匯業務都好,都要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了解你的客戶,了解你的業務,盡職審核。
只存款500萬,就要開出來1000萬的承兌匯票,那剩下的500萬敞口該怎麼辦?問題就在於這500萬的敞口上。如果客戶在銀行開戶的時間不長,平時和銀行業務往來也不密切,銀行也不太了解客戶,又沒有什麼可抵質押的東西,銀行怎麼可能會給他500萬的風險敞口呢?這事放在任何一家銀行都是不能接受的。
銀行憑什麼相信客戶呢?只有銀行很了解自己的客戶,對他知根知底,這個客戶又是授信等級高的客戶,既有授信額度,又有抵質押物,銀行才會考慮給開1000萬的承兌匯票。畢竟假設發生了風險,銀行還會有一個抓手不是嗎?
如果什麼都沒有,那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百分之百保證金存款,才可以做的。
不過據目前,我目測的形勢,就算是有百分之百保證金存款,也得有真實的交易背景,如果沒有真實的交易背景,編造的合同,銀行也是不會同意做承兌的。
希望通過銀行的存款貸款資金進行套利的人很多,也確實有很多人在做。能否進行套利,主要取決於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現在很多企業和個人通過銀行資金進行各種套利,有的成功了,有的失敗了。因此,並不是所有的通過銀行資金套利都能成功
通過銀行資金套利曾經是被認為最安全保險的項目,並且有的人已經成功了,比較著名的資金套利是從銀行貸款然後進行結構性存款。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4月末,中資全國性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達到12.14萬億元,前4個月結構性存款增加2.54萬億元,其中單位結構性存款超過2萬億元,有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截至5月20日,A股上市公司購買結構性存款的規模和比例卻在大幅上升,累計購買結構性存款3244.83億元,占當期投資理財總額的73.69%,比去年同期的佔比提高了18個點。企業通過拿到低成本的資金然後再通過銀行理財或者銀行結構性存款進行套利,導致監管部門清理結構性存款。
另外一個資金套利的方式是一些機構利用銀行的資金進行銀行貸款的搭橋貸款,由於時間短、風險小、收益高,所以套利資金趨之若鶩。但過橋套利存在的風險由於可能面臨銀行收貸以後的斷貸而成為難以償還的風險,並往往引發一系列的法律訴訟。
第二個方面,通過在銀行存款、然後再辦理銀行承兌匯票、然後再套現進行套利是否可行呢?理論上是可行的 。
為什麼那麼多人希望探討在銀行存款、然後開銀行承兌匯票進行套利呢?那是因為這種操作理論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而且真的具有一定的套利空間。
以上面的案例為例,在銀行存款500萬元作為保證金,即使以存款保證金50%,也當然可以開出1000萬元的銀行承兌匯票。雖然一般的銀行會要求存款保證金在活期存款賬戶進行監管,但如果你申請可以改變為定期存款,可以有1.5%的存款利率。
通過500萬元的存款作保證金開出1000萬元的銀行承兌匯票,然後再去銀行辦理貼現,貼現利率大概在3.28‰到3.936‰, 1000萬元的銀行承兌匯票通過貼現獲得960.64萬元資金。再將這960萬元資金到銀行辦理存款或者結構性理財,如果假設以地方銀行的存款利率或者結構性存款利率最高是4.6%,可以獲得收益44.16萬元。
結論:如果通過500萬元的存款,作為保證金開出1000萬元的承兌匯票,再通過3.95‰辦理貼現,再將貼現資金960萬元辦理大額存款或者結構性存款,可以得出如下收益:500萬元利息7.5萬元,1000萬元的承兌匯票貼現以後獲得資金再存款的收益44.16萬元,合計獲得收益51.66萬元,相當於500萬元的收益率為10.332%。這就是很多人通過銀行保證金開承兌匯票進行套利的重要原因。
第三個方面,現實中通過存款保證金然後開出銀行承兌匯票、然後貼現變現以後再進行大額高利存款獲得,實際上並不容易
雖然這樣做具有理論上可能,但現實生活如何業務操作非常困難,甚至可能會因為違規而受到處罰。
一是500萬元保證金開1000萬元的銀行承兌匯票,需要很多的業務條件並不是交納了保證金就可以開出銀行承兌匯票。銀行開具銀行承兌匯票除了保證金,還要求有真實的商品購銷合同(原件及復印件),需要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購銷合同及其增值稅發票,還要有足夠的支付能力、良好的結算記錄和結算信譽。也就是說,需要先在銀行辦理貸款授信,沒有授信是絕對不可能的。即使辦理了授信,通過銀行承兌匯票貼現套利明顯違背了真實的貿易背景,屬於業務違規行為。
二是如果500萬元的存款是在活期賬戶獲得活期收益,而銀行的貼現率提高或者降低,都會對收益產生影響,同時如果貼現的資金難以獲得較高的存款利率,仍然會影響套利目標的實現。甚至有可能會虧損。
結論:雖然理論上在銀行存款500萬開出1000萬的承兌匯票套利是可行的,現實中卻往往非常困難並且可能面臨非常大的風險 。(麒鑒)
只要企業規模夠大,信用夠高,原則上授信是行得通的,但是並不存在套利空間,要不你就沒有理解承兌匯票的概念。因為這其中存在諸多的費用,主要包括銀行承兌匯票手續費、銀行承兌匯票額度管理費和承兌貼現率,其融資成本較高,甚至要高於大型企業的抵押貸款、股權質押或信用貸款。
支票、本票和匯票支票和本票屬於匯票中的一種。即從大的概念來說,匯票包括支票和本票;而從小的概念來說,又區別於支票和本票。這就好如大額存單,從大的概念來說,大額存單屬於銀行存款,但又區別於一般的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可提前支取或轉讓,而提前支取可靠檔計息,具有活期和定期的性質。
支票一般局限於國內支付結算,僅為結算工具,不具有信貸性質。也就是說,要想開立支票,那麼就必須要在對應銀行里存夠足夠的資金,要不就是空頭支票。按照《票據管理實施辦法》第31條,由中國人民銀行處以票面金額5%但不低於1000元的罰款。
本票一般不常用,但是它卻是一種信貸工具,如同信用卡,可提前支付。
而匯票它結合支票和本票的性質,可作為結算工具,又可作為信貸工具。即可用賬戶余額來開立承兌匯票,也可通過授信額度開立承兌匯票。
如果企業規模夠大,信用夠高,授信額度在500萬以上,那麼結合自身的存款500萬,是可以開立1000萬的銀行承兌匯票的。
何為承兌,開立承兌匯票要什麼條件?承兌,是指執票人在匯票到期之前,要求付款人在該匯票上作到期付款的記載。即該匯票存在一定的兌付期限,比如三個月後可兌付,那麼就必須在三個月後才可變現。如需提前變現必須以貼現的形式向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變現,類同大額存單的轉讓,只不過一種是給付利息,一種是收取利息。
見票即付的匯票不需要提示承兌,也就不是承兌匯票;見票後定期付款的匯票應經提示承兌,才是承兌匯票。
開立承兌匯票首要條件就是要依法登記注冊並有效的企業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並依法從事經營活動。非個人或有存款就可以開立的,題文所給的條件是不充分的,有存款而非企業法人或以企業的名義是不能開立承兌匯票的。其次,必須要有商品交易,要不就存在較大的合規性風險。
能套利嗎?融資成本有多高?開立承兌匯票從原則上來說是不可以套利的,因為存在較大的合規性問題,需要冒較大的合規風險。企業融資手段有很多,特別是大型企業,沒有必要去冒這種風險,且要承擔較高的融資成本。
該筆融資成本主要有銀行承兌匯票手續費、銀行承兌匯票額度管理費和承兌貼現率。
銀行承兌匯票手續費: 紙質銀行承兌匯票手續費一般在萬分之五左右,即0.05%。電子銀行承兌匯票各個銀行的執行標准不一樣,從0.05%到0.20%不等。
銀行承兌匯票額度管理費: 如果存款是500萬,開立500萬的承兌匯票,那麼便不存在承兌匯票額度管理費,即用500萬存款去支付;但是開立的是1000萬,那麼就還有500萬的敞口,該500萬就要被收取額度管理費。
額度管理費=實際開票所佔用額度*額度管理費率/12*開票的月數(實際開票所佔用額度,比如50%保證金的票即佔用50%的額度,1000萬佔用500萬額度)。而具體的額度管理費率的多少取決於企業信用等級和各個商業銀行的管理標准,一般區間在0-2.5%之間。
承兌貼現率的多少取決於各個商業銀行標准、具體的期限和金額的大小。承兌匯票一般在6個月以內,而6個月左右10萬到50萬的銀行承兌匯票貼現率目前在3.5%左右。
如果是1000萬的承兌匯票銀行一般要轉接給私募或信託產品,比如某某信託產品收益率達到百分之六七就可能投向大金額的承兌匯票,根據早票1000萬的承兌匯票標的,貼現率要達到6%以上。
綜上所述,開立1000萬的承兌匯票,最低融資成本也要在6%以上,高的甚至要高達百分之七八。融資成本並不低,如果大型企業有其他的抵押產品或股權質押,其他的融資手段可能更為簡單匯率更低,特別是長期貸款,更別說通過此方法套利(套利是指一種通過無風險或低風險的手段獲得收益)。
存款500萬,開出1000萬的承兌匯票這是很正常的業務啊,不能用「套利」這個詞吧!
銀行承兌匯票分為足額承兌匯票和差額承兌匯票。足額承兌匯票就是申請人在銀行存100%的保證金。差額承兌是申請人在銀行存一定比例的保證金。
足額承兌的好處在於申請人可以把本來打算用來購貨物的錢,存在銀行當做承兌匯票的保證金。保證金存在銀行有利息。申請人用承兌匯票來付款夠貨物。
足額承兌匯票不影響申請人使用資金,還能讓其獲得一部分利息收益。目前銀行一般都把足額承兌匯票當作是拉公司存款的產品。
差額承兌對於差額承兌匯票,我了解到大部分銀行都會要求申請人至少要存50%以上的保證金。也有低於50%的,但是企業資質得非常好。申請人交保證金,銀行承諾兌付沒有問題,可申請人沒有交保證金的部分也需要銀行兌付的話,那就需要銀行來審核企業有沒有這個信用資質。
相比足額承兌匯票來說差額承兌匯票更加受到申請人的青睞。因為它相當於是辦理了一個足額承兌和一筆信用貸款。要知道企業在銀行想獲得信用貸款是非常難的。
目前銀行對待差額承兌的態度是相對謹慎的,一般也只有非常優質的企業才可以獲得。
承兌匯票分應用范圍還是比較廣的,對於銀行、銷售方、購買方來說都有很大的好處。
總結:
題主想到的這並不算是套利行為,而是再正常不過的金融產品。
這個提問涉及到專業的金融知識,我從各位作者回答的內容看,基本都是業務上的解決方案,都是建立問題的本身,如何給出准確的解決方案,我們還要從真實原因分析,下面我通過幾個方面的闡述和分析來回答這個問題。
1、存500萬,套利1000萬,其實利用杠桿從銀行賺錢;
2、用500萬存款,自己設計杠杠賺錢;
3、用500萬存款,我們算算能從銀行套利多少?
總結下,如果手裡真有500萬元,根本不需要費這么大勁,從銀行套利,如果你會現金管理,懂得資產和負債的關系,每年啥也不幹,也能做到盈利70萬元左右,而且還是被動收入,你一年家裡的花銷基本是夠用,真正做到財富自由,躺著賺錢。
如果你是正常跟別人有貿易往來,那通過這種方式確實存在一定的套利空間,但如果你沒有真實的貿易背景,完全是通過自己的關聯公司來實現套利,其實根本就行不通,因為你根本不賺錢。
我們先來看一下,在銀行存500萬然後開出1000萬承兌匯票的成本。想要開出承兌匯票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不是說你存500萬進銀行,銀行就一定給你開出承兌匯票,開出承兌匯票是有前提的,一個是你要有實體企業,二個是你要有真實的貿易往來,三個是你在銀行要有授信額度。
至於承兌匯票需要交納多少保證金,關鍵要看企業的資質,正常情況下,如果只是普通的中小企業,想要交納50%的保證金獲得100萬的承兌匯票基本不可能,現在很多銀行基本上都要求繳納100%的保證金,除非你是那種非常優質的企業,是銀行的老客戶,在銀行的資質等級非常高,那樣銀行可能會允許你交50%的保證金。
但交了50%的保證金並不代表著你馬上就可以拿到1000萬的承兌匯票了,因為你只交500萬的保險金,還有500萬的風險敞口,對於這500萬的風險敞口,銀行還要通過調查你企業的背景並進行授信的,此外你還要提供抵押物或者其他擔保方式。
另外根據銀行承兌匯票業務風險敞口基本原則,客戶不可以過於便宜的使用銀行擔保資源,而是必須收費,所以對於這500萬風險敞口,銀行還要收收取一定的敞口收管理費。
總結下來你交500萬的保證金或者1000萬的承兌匯票,大概需要支付的成本具體如下。
1、承兌匯票手續費
目前銀行承兌匯票手續費大概是0.05%,相當於1000萬承兌匯票的手續費是5000塊錢。
2、風險敞口管理費(承諾費)。
目前銀行風險敞口費的費率根據不同期限大概是在0.5%~2.5%之間,我們就按半年1%費率計算,那麼500萬的風險敞口費用就是2.5萬塊錢。
相當於你用500萬的保證金開出1000萬的承兌匯票,前期要付出的成本大概是3萬塊錢。
接著再來看一下500萬保證金開出1000萬承兌匯票能否實現套利?假如一個企業很優質,在銀行存入500萬的保證金開出了1000萬的承兌匯票,通過前面計算,它前期要付出的費用是3萬塊錢。
假如這個企業通過關聯公司將1000萬的承兌匯票貼現,如果按照半年貼現率4%計算,那麼貼現費用大概是20萬。
在貼完現之後,這個企業再拿這1000萬的資金去做存款或者投資理財,按照半年4.5%的利率計算,1000萬的資金半年時間可以獲得的利息大概是22.5萬。
另外500萬保證金在銀行存款,假如購買6個月結構性存款,年化利率3.5%,那麼潛在的利息就是8.75萬,這樣實際存款獲得的利息總共是31.25萬元。
那麼存在的套利空間=31.25(利息)-5000元(承兌手續費)-2.5萬(敞口費)-20萬(貼現利息)=8.5萬。
看起來是有套利空間,對不對?實際未必見得。
因為現在銀行對承兌匯票查得很嚴,假如貼現的時候銀行要求提供真實的增值稅發票以證明交易的真實性,那你就慘了。
能從銀行開出1000萬的承兌匯票,那絕對不是小規模企業,而是普一般納稅人,其增值稅大概是13%,相當於1000萬塊錢,你要交130萬塊錢的稅,相當於要虧損121.5萬塊錢。
由此可見,想通過內部關聯企業,利用承兌匯票來套現完全就是不可能到最後只能會虧得血本無歸。
更關鍵的是如果你只是個人客戶或者是新客戶,或者你自身的條件一般般,銀行對你不了解,那想要從銀行獲取500萬的風險敞口根本就不可能,那就沒法做到套利了。
首先,
500萬存款,
1000萬承兌匯票,
此時,
若企業資信符合信貸
50%保證金要求,
沒有問題。
其次,
1000萬承兌匯票,
屬於短期貸款,
必須符合貸款用途,
進行利息套利,
用途違規。
結論,
單個企業不可行。
但是,
務實中,
企業控制的
上下游企業
利用金融工具
進行
再貼現套利,
結論
可行。
但,
前提是
要合法
合規。
這個問題我可以給你權威回答。
能下能開出1000萬的銀行承兌匯票,取決於銀行能不能給你500萬元的風險敞口授信額度。
銀行給你授信,一般要你有合理的用途,而且也還要一定的抵押擔保措施。兩者缺一不可。
從提問者的意思看,可能是純粹為了去賺利差套利,如果是這樣的是肯定不能批授信額度的,還不要說那500萬元風險敞口你也需要另外增加一定的抵押物或者其他擔保措施。
所以,如果只有500萬元存款,上述兩個條件不滿足,也是開不出1000萬元的銀行承兌匯票,也就不能套利了。
『貳』 民企的融資成本 是如何被推高的
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始終是壓在民企身上的一座大山。
在金融「去杠桿」和強監管的背景下,實體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再次突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因為銀保監會對銀行「七不準、四公開」嚴厲執行,原來通過亂收「融資顧問費」、將利息分解為費用收取、多層嵌套和通道業務增加企業融資成本的現象得到有效遏制。不過,「以貸轉存」重復收取利息,變相要求企業化解不良等「創新」方式開始出現,又抬升了企業的融資成本和難度。
以貸轉存重復收息
一家大型民營企業董事長張先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了其中的灰色做法。「銀行和企業賬面上的利息都只有6%左右,也沒有其他隱性成本,表面上不高,但民企在銀行的實際融資成本超過12%,因為可以收兩遍利息。」
具體的做法是,先以貸轉存,然後存單質押再融資。比如,A企業向銀行申請貸款1億元,銀行要求這1億元A企業不能直接提走,需存在銀行變成1億元的存款。然後A企業用存單質押,再向銀行申請1億元的貸款。企業拿到手的資金1億元,但倒騰一遍後在銀行賬上變為「貸款2億元,存款1億元」。
對企業來說,其賬面貸款2億元,實際到手的融資額僅1億元,承擔的卻是2億元的利息。一般資質不錯的民企貸款,基準利率上浮30%以上,表面貸款年化利率約6%,但兩筆貸款利息12%以上,存款的利息約1.3%-1.5%,扣除存款利息銀行實際收取的利息在11%以上。
盡管如此,這個利率仍低於非標和民間融資的利率,所以很多民企還是會接受銀行的這種要求。
翻開張先生企業的最新財務報告,26家銀行給他提供了貸款,貸款利率集中在4%-6.8%。
某國有大行審計部人士卻表示,貸款審批下來後,企業一般都是按使用進度提取的,不用的錢是會趴在銀行賬戶上,自然派生一定的存款。以貸轉存,存單質押重復融資這種情況,個別網點和個別的員工為了業績會這么做,但不是一種普遍狀況。
該人士表示,站在企業的角度,看到的是融資成本抬高了。銀行的角度,可能是為了獲取存款。但這是一種弄虛作假的違規行為,查出來是要被嚴懲的。
雖然上述方式屬於銀保監會明令禁止的「以貸轉存」,但也有銀行頂風作案。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銀保監會官網中發現,行政處罰中,因為「以貸轉存」的處罰單達126張。
企業幫銀行「背不良」
還有一種灰色方式是幫「爛企業背債」。據張先生透露,他的公司獲得銀行授信190億,但已經背了十幾個億的爛賬,企業想要獲得貸款,必須幫銀行化解一定數額的不良貸款。
具體做法是,若A企業向B銀行申請貸款1億元,而B銀行的另一貸款客戶C已經出現了還款風險。C企業的貸款逾期90天就會被記入不良,為了掩蓋不良,銀行會提出,給尚未出現風險的A企業貸款3億元,其中1億元由A借給C,然後C企業用這筆借款來償還銀行貸款。
A企業原想貸款1億元,最終卻獲得3億元貸款,自己實際使用資金2億元,但要承擔3億元的貸款利息,而且需要自己向C企業追債1億元。銀行方面,則用3億元正常貸款,置換了1億元的不良。最好的結果是A企業還本付息,B銀行成功把自己的1億元不良貸款變為了A企業對C企業的借款,順利脫身。差的情況是,這3億元的貸款和財務成本,最終把A企業也拖垮,銀行的不良貸款由1億變為3億元。
對此,前述審計部人士表示:「每個支行都會有不良貸款,各種招數多了,這種方式變相給僵屍企業輸血,有造成更大風險的可能。」
不過該人士也表示,相對其他融資渠道,銀行的成本還是最低的。應該區分企業融資成本高還是利率高,因為企業融資中有很多比如評估費等並不是銀行收取的,是企業支付給第三方的成本。
該人士還表示,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並不僅僅是銀行的原因。「企業難免有誇大的成分,資金鏈緊張不反思自身的管理,更多地找外部的原因。我們審計了那麼多企業貸款,很多企業缺錢,但很少有企業缺流動資金,實際上缺的是資本金。流動資金需要多少很清楚,都有物流和購銷合同。關鍵是有的企業拿了錢不知道干什麼去了,現在出風險都出在拿了銀行的錢干別的了。」
『叄』 同業存單套利是什麼
問題一:如何利用同業理財購買本行同業存單? 250分 中小銀行的普遍做法是,發行同業存單吸收資金,然後主要投放於同業資產(表內同業業務,或表外同業理財),比如購買同業理財產品,賺取利差。而同業資產投資於債券時會加杠桿、錯配,為獲取更高收益,還可能通過委外產品再疊加一次(甚至多次)杠桿、錯配。
問題二:央行同業存款新規有什麼影響?可能會導致什麼後果 同業存款新規或將產生三大影響。
影響1 貸款可能更加容易
商業銀行此前吸納的證券及交易結算類存放等,沒有納入普通存款的范圍,所以商業銀行拿到這些資金以後,一般不能作為信貸資金投放到市場當中,一旦同業存款新規實施,商業銀行就可以這類存款作為普通存款納入存款准備金率的測算中,也就是能夠變相降低存貸比,有更多的資金可以直接進入信貸市場。一是貸款可能更容易,二是市場流動性增加以後,貸款市場利率可能走低。
影響2 銀行理財預期收益或降低
商業銀行的存貸比降低以後,商業銀行通過提高理財產品收益率來吸引資金的思維可能發生改變,最可能的是今後發行的部分銀行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有可能會比現在要低一些。
業內人士表示,最近幾天發行的銀行理財預期收益率還沒有受到此消息影響,如果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較低,又熱衷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年末或許是一個好時機,最好購買中長期的銀行理財產品。
影響3 市場套利機會可能增強
日前出席活動時,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擔心,出台這種政策後,人為增加了監管套利的機會。他認為,同業存款暫不用交存款准備金,而利率又可能比一般存款利息高,如果商業銀行讓客戶購買產品,或者買基金公司發的貨幣市場基金,然後再把錢往銀行存,不就變成存款了嗎?
對於這種擔憂,也有市場人士持不同的觀點。同業存款利率遠高於一般性存款的利率水平,商業銀行也會考慮到成本,即使在短期內存在套利空間,但從長期來看,同業存款仍然要納入表內,也就是說最終會受到資本充足率杠桿率的限制,應該不會無限制擴張。
問題三:全球貨幣趨緊對金融市場有什麼影響 一級市場:發行加量,招標偏弱。
二級市場:債市繼續震盪調整。
監管升級成趨勢。上周銀監會發布6號、46號文和53號文,提出治理銀行套利、防控十大類風險和「四不當」整治,涉及銀行各類資產。對信貸資產強調地產融資趨嚴,地方債務嚴控;對債券類資產提出控制回購杠桿,產品杠桿設上限,產品底層資產杠桿穿透;對理財重申16年7月理財新規各項規定;對同業業務嚴格監管,包括控制同業增量、穿透管理不得多層嵌套、治理同業空轉行為。後續需要關注政策執行力度,若嚴格執行,金融去杠桿將帶來資產價格調整。
等待監管細則落地。15-16年利率市場化帶來銀行息差收窄,倒逼銀行擴張資產負債表套利,同業存單爆發式增長,催生地產和金融市場泡沫。近期監管開始不斷升級,未來MPA考核和大資管新規約束表外理財擴張、同業存單監管約束表內同業擴張,資金流向將從表外回歸表內、小行回歸大行,資產配置將從高風險往低風險轉移,利率債長期受益。但短期債市仍會面臨資金面、監管細則落地帶來贖回沖擊風險,短期債市震盪、等待政策落地,上調10年國債利率區間3.1-3.5%。
問題四:如何防止前期去掉的杠桿"死灰復燃 2017年,同業存單再現井噴, 或引發同業監管的進一步推進。
同業存單迎來爆發式增長。據華創證券齊晟研報,統計上周同業存單一共發行了627隻,總發行量達到5994億元,較前一周增加350億左右,創歷史單周最高發行量。
上海清算所數據顯示,2017年同業存單發行計劃最新顯示,截至今日(2月22日),已有375家銀行公布今年同業存單發行計劃,合計規模約14.39萬億元。2016年同業存單發行量近13萬億元,是2015年5.3萬億規模的兩倍還多;年末余額為6.28萬億元,同比也翻番。數據
近年來,規避銀行監管要求的銀行間同業業務迅速膨脹,推高債市杠桿率,吸儲能力較差的中小銀行通過不斷發行同業存單沖規模和沖利潤,銀行資產泡沫越來越大。2016年底,債市經歷了一場「血雨腥風」,
市場十分恐慌,債市劇烈調整。分析認為,「債災」出現的背後是(具體分析請參考)。貨基、同業存單、同業理財鏈條被「資金荒」打破。《見聞問答|債市的「血雨腥風」:那些年瘋狂加的杠桿終究是要卸掉的》
關注同業存單監管 MPA舉足輕重
隨著去年四季度以來,債券收益率大幅反彈,銀行間和交易所的回購杠桿也有所下降,同業存單凈融資額從2016年10月起出現大幅萎縮。但如今,同業存單已「卷土重來」,金融去杠桿面臨反復。
海通證券團隊稱,同業去杠桿難以一步到位,隨著債券市場利率調整,同業理財收益率高企,「同業存單-同業理財」的套利空間又會再度顯現。最新的數據顯示,姜超同業理財和存單利率高企,同業存單仍在大量發行,而銀行整體的資產負債也未明顯收縮。
由於同業理財對接債券資產比對接非標資產要靈活,當央行抬高利率時,資產端調整會比較快,短期去杠桿效果也比較明顯。一旦央行放鬆對短端的控制,隨著債券收益率大幅提升,發行同業存單-對接同業理財-債券的鏈條將再次奏效,前期去掉的杠桿將死灰復燃。
因此,姜超團隊認為,關注同業存單監管,MPA舉足輕重。
從去杠桿的角度,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央行將維持資金面緊平衡,或者將同業存單納入同業負債,或者進一步抬高流動性工具的利率(某種程度的隨行就市),並進行納入理財的MPA考核,從根本上限制同業負債規模無序擴張。
同業監管進一步推進 債市潛在風險巨大
未來短期內,同業監管或將進一步推進。比如說,1月23日曾報道,因同業理財空轉引發關注,監管可能會出台「127號文」升級版。監管部門或將同業存單納入同業負債的口徑監管;同業存單投資理財產品和同業理財增量部分,自2017年一季度起納入央行MPA考核中。
另外,據2月21日報道,上海銀監局正排查轄內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違規以同業業務為通道投資資管計劃的風險情況,以強化同業業務監管,有效防範風險。
吉靈浩、周冠南表示,近年來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藉助發行同業理財等多種表外渠道實現了規模的快速擴張,而這些高成本的資金來源必然倒逼中小銀行對接各類高收益資產。
這一同業鏈條得以維系的保證就是利差的存在,而去年年底以來債券市場的調整,一方面使得銀行委外產品普遍出現虧損,另一方面也使得企業債券融資環境顯著惡化,均可能導致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面臨違約風險。目前市場仍未出現顯著好轉的跡象,隨著產品的逐漸到期以及銀行收回資金的行為越來越普遍,可能意味著潛在風險可能在未來集中爆發。
華創債券認為,未來隨著表外理財納入MPA考核,以及同業存單有望納入同業負債考核,表外理財和同業存單縮量將是大概率事件,負債端收緊帶來的資產端拋售壓力是未來債市巨大的潛在風險。
此外,據昨日報道,廣東銀監局近日發文將到期日在90天以上的同業存單納入核心負債,計入核心負債依存度指標......>>
問題五:請問四大國有銀行主要都有哪幾塊業務?各有什麼特色金融服務嗎? 一、資產業務
資產業務,是商業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
(一) 放款業務--商業銀行最主要的資產業務
一 信用放款
信用放款,指單憑借款人的信譽,而不需提供任何抵押品的放款,是一種資本放款。
1、普通借款限額
企業與銀行訂立一種非正式協議,以確定一個貸款,在限額內,企業可隨時得到銀行的貸款支持,限額的有效期一般不超過90天。普通貸款限額內的貸款,利率是浮動的,與銀行的優惠利率掛鉤。
2、 透支放款
銀行通過允許客戶在其帳戶上透支的方式向客戶提供貸款。提供這種便利被視為銀行對客戶所承擔的合同之外的「附加義務」。
3.備用貸款承諾
備用貸款承諾,是一種比較正式和具有法律約束的協議。銀行與企業簽訂正式合同,在合同中銀行承諾在指定期限和限額內向企業提供相應貸款,企業要為銀行的承諾提供費用。
4.消費者放款
消費者放款是對消費個人發放的用於購買耐用消費品或支付其他費用的放款,商業銀行向客戶提供這種貸款時,要進行多方面的審查。
5.票據貼現放款
票據貼現放款,是顧客將未到期的票據提交銀行,由銀行扣除自貼現日起至到期日止的利息而取得現款。
二 抵押放款
抵押貸款有以下幾種類型
(1).存貨貸款。存貨貸款也稱商品貸款,是一種以企業的存貸或商品作為抵押品的短期貸款。
(2).客帳貸款。銀行發放的以應收帳款作為抵押的短期貸款,稱為「客帳貸款」。這種貸款一般都為一種持續性的信貸協定。
(3).證券貸款。銀行發放的企業借款,除以應收款和存貨作為抵押外,也有不少是用各種證券特別是公司企業發行的股票和債券作押的。這類貸款稱為「證券貸款」。
(4).不動產抵押貸款。通常是指以房地產或企業設備抵押品的貸款。
三 保證書擔保放款
保證書擔保放款,是指由經第三者出具保證書擔保的放款。保證書是保證為借款人作貸款擔保,與銀行的契約性文件,其中規定了銀行和保證人的權利和義務。
銀行只要取得經保證人簽字的銀行擬定的標准格式保證書,即可向借款人發放貸款。所以,保證書是銀行可以接受的最簡單的擔保形式。
四 貸款證券化
貸款證券化是指商業銀行通過一定程序將貸款轉化為證券發行的總理資過程。具體做法是:商業銀行將所持有的各種流動性較差的貸款,組合成若干個資產庫(Assets Pool), 出售給專業性的融資公司(Special Purpose Corporation, 再由融資公司以這些資產庫為擔保,發行資產抵押證券。這種資產抵押證券同樣可以通過證券發行市場發行或私募的方式推銷給投資者。出售證券所收回的資金則可做為商業銀行新的資金來源再用於發放其它貸款。
(二)投資業務
商業銀行的投資業務是指銀行購買有價證券的活動。投資是商業銀行一項重要的資產業務,是銀行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商業銀行的投資業務,按照對象的不同,可分為國內證券投資和國際證券投資。國內證券投資大體可分為三種類型,即 *** 證券投資、地方 *** 證券投資和公司證券投資。
國家 *** 發行的證券,按照銷售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叫作公開銷售的證券,一種叫作不公開銷售的證券。
商業銀行購買的 *** 證券,包括國庫券、中期債券和長期債券三種。
1.國庫券。國庫券是 *** 短期債券,期限在一年以下。
2.中長期債券。中長期債券是國家為了基建投資的資金需要而發行的一種債券,其利率一般較高,期限也較長,是商業銀行較好的投資對象。
二、負債業務
負債是銀行由於受信而承擔的將以資產或資本償付的能以貨幣計量的債務。存......>>
『肆』 穩字當頭 靜待拐點——2021年利率債年度投資策略
穩字當頭,靜待拐點
——2021年利率債年度投資策略
(海通固收 姜佩珊、孫麗萍)
概要
------------------------------------
1. 債市走向熊平,利率熊信用牛
1.1 20 年債市:疫情 + 政策是主線
1月至4月,受新冠疫情影響,國內外寬松不斷,債券大牛市開啟。
4月末~7月上旬債市持續下跌。4月末海內外復工預期抬升風險偏好,央行持續暫停投放抬升資金中樞,5月供給沖擊到來,7月上旬資金面繼續收緊,股市大漲帶來股債蹺蹺板效應。7月下旬股市大漲告一段落,資金面緊平衡,債市步入震盪。
8月份,超儲率偏低、繳稅繳款因素導致資金面偏緊,資金利率中樞續升,疊加貨幣政策維持中性,經濟復甦持續、社融穩中略升,債市熊平行情。
9月份,央行加大資金投放,結構性存款壓降壓力暫緩,利率債供給回落,季末財政支出加快,以及我國國債將被納入WGBI指數等利好債市情緒,但經濟穩步恢復,社融大超預期,消費增速首次轉正,債市熊市延續,震盪下跌。
10月以來,基本面利好增多,經濟復甦強度放緩,疊加利率債供給繼續回落,但受繳稅沖擊,債市下跌迎來小回暖行情之後延續熊市震盪行情。
11月上旬,債市供給回落,供需格局繼續改善,貨幣政策維持穩定,短期內難以收緊,疊加年內繳稅大月均已過,年末財政支出有望加快,資金面利多因素增加。11中旬以來(截至11月20日),超預期信用風險發酵(11月10日永煤違約),債市大幅下跌。
1.2 20 年債市:從牛陡到熊平
今年央行下調MLF利率(1年)、逆回購利率(7天)各兩次,短端利率大幅下行使得10-1Y國債期限利差在5月中旬最大走擴至147BP,創2015年8月以來最大值。
4月30日以來牛陡切換至熊平,截至11月24日期限利差收窄107BP至32BP,創近一年新低。
1.3 債市分化: 5 月以來,利率熊而信用牛
今年以來,信用債、國債指數回報率分別為2.8%、1.4%(截至11月24日,年化,下同);5月熊市開啟以來,債市分化加劇,截至11月9日,信用債指數回報率0.4%,國債指數回報率-6.8%;11月10日永煤違約事件以來,信用債、利率債大幅下跌,指數回報率分別為-9.4%、-4.6%。
2. 政府債或緩降,社融拐點臨近
2.1 從央行目標看明年社融增速
19年以來貨幣政策中介目標轉為M2和 社會 融資規模增速與GDP名義增速基本匹配。我們認為2021年還處於穩杠桿階段,因此社融-名義GDP增速差應高於1.3%(17年、18年社融-名義GDP增速差均值),再結合19年數據,社融-名義GDP增速差2.6%左右或為央行的合意區間,若2021年名義GDP增速按10%左右測算,則對應社融增速為12.6%左右。
預計 2021 年目標赤字率難以明顯上調。 按照GDP與目標赤字率的變動規律,以及考慮到我國政府加杠桿空間仍存,明年赤字率和專項債規模難以明顯下調。此外,我們預計明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將從2020年「更加積極有為」恢復到「注重實效」或是「提質增效」,考慮到今年特殊情況,21年赤字率難以明顯上調,預計特別國債將退出。
2.2 政府債或小幅下滑,社融高點或在年初
我們分三種情形討論了明年政府債券赤字規模,預計樂觀和中性假設概率更大些,對應政府債券凈融資額分別較20年減少7000~8000億元和1.3萬億元:
a)樂觀假設:赤字率持平在3.6%、專項債持平在3.75萬億,政府債券凈融資7.6萬億元、較20年減少7000~8000億元;
b)中性假設:赤字率下調至3.3%、專項債下調至3.5萬億,政府債券凈融資7.1萬億元、較20年減少1.3萬億元;
c)悲觀假設:赤字率下調至3.0%、專項債下調至3.3萬億,政府債券凈融資6.5萬億元、較20年減少1.9萬億元。
預計明年信貸增速趨降。 明年房地產和基建的貸款增幅或減弱,預計明年信貸的主要支持來源於居民和製造業的中長期貸款,前者受益於居民房貸利率下行,後者得益於庫存周期的恢復,我們預計2021年新增信貸19.6萬億元,全年信貸增速降至11.5%左右。
明年社融增速或在 12% 左右,高點或在年初。 截至2020年11月26日,財政部仍未下達2021年新增地方債提前批限額,這或許與近期財政部發文有關,我們認為2021年政府債的發行節奏或平滑,因此我們按政府債發行節奏(平滑或19年節奏)+明年政府債券融資規模(樂觀或中性假設)進行兩兩組合後分情況討論:結果顯示明年末社融增速或在11.8%~12%之間,月度社融增速的高點或在明年年初、為13.9%~14%左右。
2.3 社融見頂並不意味著利率立刻見頂回落
社融增速領先債市變動,且通常社融增速回升傳導至債市快於社融增速放緩時對債市的影響。
一方面,社融回升通常領先債市下跌0~3個月,15年為例外(領先債市1.5Y左右)。05年12月、08年12月、12年5月、20年5月社融增速回升,對應10Y國債收益率於06年3月、08年12月、12年7月、20年5月上行。但15年5月社融增速上行領先債市1.5Y左右,主因15-16年通道業務發展迅速,資管大年債牛行情持續。
另一方面,社融回落領先債市上漲時間差異較大,在半年~2年之間。08年上半年和13年下半年社融增速領先債市半年左右下行;而其餘時間社融回落領先時間較長,約1~2年。如03年12月、10年1月、16年4月社融增速下降,對應10Y國債收益率於04年11月、11年12月、18年1月下行,分別領先11個月、2年和1.5年。
3. 經濟穩步復甦,通脹風險仍存
2020年經濟呈現V字形走勢,從三駕馬車來看,出口增速持續超預期,地產投資繼續保持韌性,消費和製造業投資緩慢恢復,基建投資遠低於年初市場預期。明年經濟走勢如何判斷,我們同樣從基建、投資、消費幾項進行分析。
3.1 製造業投資或是明年亮點
10月製造業投資累計同比降幅繼續收窄至-5.3%,當月增速已回升至3.7%,且製造業PMI仍位於擴張區間。
工業企業正由被動去庫轉向主動補庫。 1-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由負轉正至0.7%,實現年內首次正增長,其中10月份利潤總額當月同比增速顯著上行至28.2%。10月末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增速有所回落至6.9%,庫存增速由升轉降,工業企業庫存銷售比回升至48%,仍低於過去兩年同期水平,而10月份存貨周轉天數同比增加1.5天至18.8天,同比增幅持續下滑意味著去庫壓力逐漸減輕。展望未來,隨著經濟復甦態勢延續,疊加去庫壓力的逐漸減輕,工業企業庫存仍趨於回補。
此外,M1、PPI等領先指標相繼見底回升,工業企業正由被動去庫轉向主動補庫,庫存周期對經濟拉動貢獻將進一步抬升。綜合來看,隨著需求回升、盈利改善,製造業投資增速將繼續改善,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仍強。
3.2 基建投資回升力度有限
5月份至9月,伴隨著基建專項債佔比下滑(從1-4月的78%降至10月的44%),基建投資當月增速持續回落(舊口徑回落至4.8%、新口徑回落至3.2%)。年末項目進程加快,10月基建投資當月增速反彈(舊口徑回升至7.3%、新口徑回升至4.4%)。我們預計明年政府債發行量難以超越今年,但疫情過後,公共財政支出可能會更偏向基建項目。若未來政府融資用於基建的比重較今年下半年有所提升,基建投資增長有望延續到明年上半年,但回升力度或較為有限。
3.3 地產投資增速放緩
7月份以來,國房景氣指數已連續4個月在100以上,顯示地產行業仍保持熱度。10月份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小幅回升至12.2%,創18年8月以來增速新高,仍是支撐當前投資增速的中流砥柱。10月份商品房銷售額、新開工、施工、竣工面積同比增速均有所回升(分別回升8個、5個、3個、24個百分點至24%、4%、-2%、6%),在融資約束下房企加快推盤回籠資金需求增強,地產銷售增速的走高和新開工增速的回升支撐地產投資增速高位回升。
展望未來,若按3條紅線分檔限制地產融資增速,隨著房企融資新規的穩步推進,半數房企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地產融資增速也將趨緩,融資制約下房企傾向於加快周轉,地產周期將繼續被拉長。
但考慮到居民的貸款仍有支撐,我國城市化紅利仍存,以及因城施策下房地產市場將平穩發展,以及十四五規劃中強調城市化的推進和都市圈的建設,我們認為明年地產增速或仍保持韌性,單月同比增速緩慢下滑。
3.4 消費有望持續回升
10月份,社消零售總額同比增速回升至4.3%,距疫情前8%左右的增速水平仍有較大差距,預計消費後續將持續回升。主要原因是:
) 1 通脹回升促使消費名義增速回升。明年 PPI上行趨勢延續將使得消費名義增速回升。
) 2 出行回升空間仍大,助力消費提速。 2月以來,出行量雖然直線回升,但至9月客運量水平僅回升至近5年同期均值水平的61%,出行仍有較大恢復空間,其後續回升有助於消費提速。
3) 就業持續改善,居民收入與消費缺口較大,消費潛力仍存。 截至9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4%,相比於2月已回落0.8個百分點,但仍未回到18、19年就業水平(失業率4.8%~5.2%),隨著就業數據持續改善,居民消費意願也將變強。收入方面,截至20年9月居民可支配收入累計同比為2.8%,位於 歷史 低位,且居民收入與消費增速出現較大缺口,整體來看,消費潛力仍存。
) 4 城市化紅利仍在,支撐消費回升 。。2018年我國城市化率為59%,距離發達國家水平仍有23個百分點左右的差距,城鎮化率從2015年開始推進速度也持續減緩,因此,我國城市化率仍有較大上行空間。
3.5 出口動力切換,外需韌性延續
今年下半年,復工 + 防疫並行支撐我國外需。 得益於疫情的有效控制,外貿的復甦也引領全球,中國出口佔全球的比重出現明顯提升,6月份以來中國出口增速連續4個月保持正增長。具體來看,4-5月份主要是防疫物資支撐,紡織製品、醫療儀器及器械及塑料製品5月出口總額增速高達72.2%。6-7月份防疫拉動有所下降,海外多國逐步解封,生產和生活的恢復繼續支撐我國外需。8月份出口同比增速回升至9.5%,防疫物資拉動仍有支撐、加上海外經濟恢復,多品類出口數據整體向好,海外從抗疫階段轉向復工復產,復工+防疫並行支撐我國外需。
截至10份,全球製造業PMI連續四個月處於擴張區;日本製造業繼續萎縮,但美國和歐元區製造業擴張強度趨升。IMF預測數據顯示,2021年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增長由負轉正,雖然海外疫情反彈會使得經濟復甦步伐階段性放慢,但好在隨著疫情病死率持續回落,以及當前疫苗研發仍在有序推進,綜合來看,疫情小幅反彈對經濟的沖擊逐漸走弱。
截至11月3日,全球共有20隻疫苗研發進入階段3,若疫苗普及+海外經濟恢復強勁,我國出口增速或回落趨於常態化,但整體中樞仍可能高於正常時期。國葯集團11月25日宣布已向國家葯監局提交了新冠疫苗上市的申請,據介紹,中國生物已做好大規模生產准備工作,明年產能預計將達到10億劑以上,能夠保證安全充足的疫苗供應。
3.6 再通脹正重啟
明年核心 CPI 抬升, CPI 壓力有限。 10月CPI同比回落至0.5%,8月份以來豬肉價格持續顯著下降,生豬存欄、生豬出欄大幅回升,豬肉供需矛盾持續緩解下豬價或繼續下跌;6月至9月,核心CPI同比持續抬升至0.2%,10月回落至0.1%。
PPI 上行風險未消。 雖然PPI同比9-10月短期回落,但展望明年上半年,國內經濟穩步復甦,國外經濟逐漸恢復,再加上本輪美歐金融監管放鬆,全球央行前所未有的寬松力度(例如美國直接開啟了財政赤字貨幣化),疊加明年原油價格的低基數效應,全球通脹風險升溫。
PPI 運行周期視角,本輪 PPI 回升將持續到明年 2 季度。 從96年以來,PPI經歷了多輪上行、下行階段,上行、下行階段分別平均持續13個月、19個月。今年5月份PPI階段性見底,同比增速下降至-3.7%,根據上行階段平均持續月數來推算,PPI震盪回升的趨勢或持續到明年6月份左右。
預計明年PPI同比先上後下。國際油價和國內螺紋鋼價格的變動解釋了我國PPI同比增速的94%左右,且對PPI拐點的預測效果相對較好,預測結果表明明年PPI趨於回升,高點大概率在明年5月份。
4. 央行重提閘門,資管新規攻堅
4.1 淡化數量目標,構建雙循環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召開十九屆五中全會,十四五規劃《建議》中以定性方式給出了我國2035年的經濟發展目標,相關的表述有: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台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
五中全會淡化數量目標,注重提質增效。 「十四五」規劃以內循環為核心,而內循環以擴大消費、自主創新為主線。通過做大做強資本市場、推動城市化、加快都市圈的建設、加快人口流動等發展主線。
4.2 央行重提貨幣閘門,確認貨幣正常化
短期收緊仍缺乏基本面支持。 一方面,當前經濟增速還未回到潛在增速水平,9月以來通脹還在回落。另一方面,央行表示疫情特殊時期應允許宏觀杠桿率有階段性的上升,表示明年杠桿率更穩一些,這意味著明年央行從階段性容忍杠桿提升向穩杠桿回歸。總體而言,現階段貨幣政策穩定性有望延續,後續是否收緊看經濟修復的持續性、明年PPI上行幅度等基本面因素。
4.4 年末存單利率或高位震盪
1 年期存單利率以 1 年期 MLF 為錨 ,兩者利差關系:貨幣寬松階段-9BP;貨幣收緊疊加去杠桿時期,存單利率大幅高於MLF利率;貨幣中性階段-30~15BP。
貨幣邊際收緊、信貸超增、貨基規模收縮和結構性存款壓降是 5 月以來存單放量價升的主要原因。 四季度貨幣政策維持中性、信貸增速放緩,但結構性存款壓降壓力仍大(按照壓降至年初2/3測算,大行和中小行每月壓降規模環比分別增加165%和下滑23%),存單利率或高位震盪。
4.5 流動性分層再現,但好於包商事件時期
11 月 10 日永煤違約超預期。 歷史 經驗表明,超預期的信用風險會導致流動性風險升溫,流動性分層顯現。 一是質押券標准會提高,導致質押融資較難,二是暴雷導致避險情緒升溫,產品贖回壓力增加,贖回壓力下流動性好的利率債、轉債反而會先被賣出。從16年和19年的經驗來看,隨著一行兩會出台緩和信用風險、呵護流動性的政策,債市則會在超調後出現上漲機會。
4.6 外資買債放緩,銀行配債壓力緩解
外資買債放緩,但後續仍有支撐。 10月外資配債結束了此前連續3個月千億增持的趨勢,當月增量回落至545億元,配債力量明顯放緩。展望後續,我們認為外資配債後續仍有支撐,主要原因有:
1)債市互聯互通、延期債券現券交易時間,有利於境外機構參與境內債市交易;2)債市對外開放加快,今年9月份,富時羅素宣布從2021年10月起將中國債券納入WGBI指數(明年3月進一步確認),根據以往經歷來看,納入國際債券指數前後(BBGA指數、GBI-EMGD指數),外資流入境內債市的速度顯著加快;3)人民幣匯率長期有支撐;4)五中全會中強調「 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 」,深化對外開放,外資入市更為便利。
10月銀行持倉增速達18%,為近一年最高增速,顯示配債力量強勁;銀行資產端配債佔比提升0.6個百分點,而貸款佔比提升1.1個百分點,信貸對銀行配債空間有所擠占。
展望未來,銀行配債壓力緩解,配債空間回升。 主要原因有:1)明年債市供給有望回落;2)社融見頂後增速放緩,信貸壓力緩解;3)銀行一般貸款利率持續回落,表內資產比價有所提升;4)地產融資新規下,用於地產放貸資金有望流向債市;5)資管新規進入關鍵期,有利於資金流向債市。
年金配債力量崛起中。 2016年至2018年企業年金受託管理資產規模增速分別為24%、21%、20%。2020年1-10月交易所年金債券持倉總量為6022億元,增量為485億,分別占交易所(深交所+上交所)總量和增量的4%、2%,其持倉結構中以信用債為主。
資管新規進入關鍵階段。 截至2020年6月末,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約為13.24萬億元,同比增長67%,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53.82%,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進度過半。但銀行理財整改難度仍相對較大,難點主要在於存量資產化解難度較大,具體來看,存量資產中非上市股權類資產或者產業基金的化解、表外理財的不良資產的化解、商業銀行資本補充工具的化解等仍是關鍵。此外,信託非標整改滾動續期壓力仍大,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監管收嚴,規模收益率面臨雙降。
明年非標壓降壓力較大。 2019年末理財持有非標資產3.7萬億,2019年理財非標壓降步伐緩慢,僅壓降1400億元,而18年理財壓降非標近1萬億元、占當年非標減少量的43%左右。明年資管新規延期到期,理財整改需加速,疊加信託非標壓降壓力仍大,地產融資收緊,非標壓降壓力較大。
5 尋找相對價值,靜待利率拐點
5.1 基本面拐點均未至
從調整幅度和持續時間來看,本輪債熊結束還欠缺火候。 2002年以來我國債券熊市平均持續時間15個月,十年國債收益率平均上行154BP。
5.2 利率拐點均未至
從債市領先指標來看,社融-M2增速差於20年10月二次見頂,如果其領先熊轉牛7-8月,則債熊結束要到明年2季度。從債市高頻指標來看,當前隱含稅率穩定在13~15%,距離熊尾信號(21%)還有較大距離。此外,近三輪熊尾利率均超調至 歷史 均值以上,熊市的結束都是熊平的姿態,而當前利率仍未超調至均值以上。
5.3 利率上行有頂:遠景目標對應的利率中樞在 3.2% 左右
未來十五年 10 年國債利率中樞或在 3.2% 左右。一方面,去杠桿推動利率開啟下行通道。 短期來看,明年大概率以穩杠桿為主;長期來看,在疫情期間,政府、居民、企業等均出現了階段性的杠桿提升,但隨著經濟增速的回升告一段落,防範和化解系統性風險將被更加強調,政策收緊、寬信用退出、房地產融資收緊下各部門杠桿率將下降至合理水平,進而推動利率開啟下降通道。
另一方面, 我國經濟潛在增速下行,利率走勢趨降。 經濟潛在增速趨降,主要原因是:我國人口紅利從2010年起出現了下行拐點;2015年以來城市化推進速度持續減緩;2017年起我國開啟了金融去杠桿,18年資管新規破剛兌+去通道+限非標,降低了貨幣和債務增速;此外,前期寬松的貨幣政策透支了未來經濟增長潛力;未來隨著勞動力和資本供應的下降我國經濟潛在增速也將進一步下台階。
由於我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與名義GDP增速走勢基本一致,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隨著經濟增速的放緩,債市利率中樞也將趨降。
5.4 債市外部比價
相對於股票,利率債性價比提升,但難言「便宜」。 相對於A股,債市性價提升至 歷史 中樞位置:滬深300股息率與十年國債利差位於05年以來的51%分位;創業板E/P與十年國債利差位於2010年以來的37%分位(數據截至20年11月24日,下同)。
相對於貸款,債市性價比有所提升但依然略偏低: 十年國債與貸款利率的利差已經回升至19年上半年水平,處於2010年以來30%分位數,距離 歷史 中位數水平還有14BP的距離。
相對於美債:中美利差高位,後續或小幅收窄。 截至11月24日,10年期中美國債利差241bp,位於 歷史 高位。11月美聯儲議息會議上表示:美聯儲保持利率不變,宣布保持寬松政策直至實現最大就業和2%的長期通脹目標,此外,鮑威爾表示美國貨幣政策還未「彈盡糧絕」,經濟復甦離目標還有很遠距離,我們認為這意味著後續寬松力度或加大。 貨幣寬松 + 美債供給壓力大 + 復工復產=美債陡峭化。 中美利差的收窄可能以美債收益率加速上行(美國通脹超預期)或中國債券上行幅度相對更緩(國內通脹不及預期+海外大量資金流入債市)而實現。
5.5 債市內部比價
利率債短端配置價值更高。 截至11月24日(下同),國債中短端(3m、1Y、3Y)配置價值最高(收益率均已超調至 歷史 中位數之上),國債配置價值整體高於國開,國開債中短端(3m)配置價值較高(收益率均已超調至 歷史 中位數之上)。
30 年品種稀缺性提升。 30年期利率債雖然 歷史 分位數偏低,但財政部11月10日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做好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工作的意見》,對新增一般債期限提出限制(十年以上佔比不超過30%,而今年前十月佔比高達45%),再融資一般債應控制在10年以下(今年前十月加權平均期限13.5年)。預計後續地方債發行期限將縮短,30年期地方債或將成為稀缺券種,其配置價值(尤其是對於保險機構而言)凸顯。
相對於債性轉債,利率債配置價值略偏低: 80元以下(平價)轉債YTM-10年國開利差處於96%分位數,其餘平價純債與10年期國開的利差相對較小(60%分位數以下)。
短端利率債相對於信用債配置價值提升,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絕對利率方面, 受超預期信用違約事件影響,債市大幅調整,信用債(AAAAA-1Y短融3Y5Y中票,下同)收益率基本處於30%分位數之上,利率債收益率基本處於30%~70%分位數左右;
利差方面: 國開債與信用債利差走闊(均處於30%分位數以上),AAA級3Y5Y中票利差高於50%分位數;
杠桿套息方面: 當前1年短融(AAAAA)、5Y中票(AAA)、5Y國開杠桿套息空間均尚可(位於48%46%,46%,41%分位數),AA級5Y中票信用債套息空間相對較小,位於37%分位數。
5.6 穩字當頭,靜待拐點
本文源自姜超宏觀債券研究
『伍』 定期存單質押開銀行承兌匯票,有什麼風險和收益
不知道你想這樣操作的目知纖的是什麼,就簡單的說一下風險和收益
風險的話,其實在跟銀行那邊沒有多大關系的,主要是在自己這邊,首先是公司業務需要,還是股東還是法人需要這筆錢,
反正如和答果這個存單的錢是企業自己的,並且搭棚仿開出來的銀票也是企業用,那問題不大,基本沒有什麼風險,
但是如果是企業的利潤拿出來然後法人或者股東想用銀票去做其他的事情,這個中間就有:稅務、企業利潤分配的問題了,
說白了,就是這個過期就是單純一條線下來,比如企業存,企業用銀票、最後企業還,這樣的就沒多大的風險
但是要是在這個過程中還有其他幾個方面的人或事牽扯進來,就有財稅、利益的問題了
至於收益,最大的就是加杠桿,融資的好處,所以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