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進軍國際,升級品牌!融資後的Keep終於拿到最完美的域名!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追求 健康 的意識愈發強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健身運動,其中,曬運動健身也成為了人們繼曬 美食 、曬旅行之後的朋友圈新寵。
近日,有米友爆料稱,健身APP軟體Keep已經收購了keep.com,keep之前的官網域名是gotokeep.com。
Keep是英文「保持、保留、保管」的意思,屬於通用域名,含金量很高。根據米友的 曝料 ,我查到域名keep.com的whois信息是在2018年9月份更新的,當時域名從海外平台轉移到了國內域名保管平台,不知道域名是否是那個時候交易的呢?
此外,我還查到keep.com之前是被國外一家叫「Keep Holdings」的公司持有,當時是被搭建成一個 時尚 購物的網站,可想而知,國內的軟體APP「keep」從這家終端的手中收購域名,必定是花費了不小的代價。
據悉,Keep原域名gotokeep.com是在2014年注冊,gotokeep拆解開來就是:go to keep(去保持)。可能翻譯起來會有些奇怪,但結合軟體名稱keep就不難理解了。Keep可定義為保持身材、堅持運動,傳遞的理念淺顯易懂而富有創意。但是從品牌角度來說,Keep.com肯定是最為貼合品牌的域名,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用戶,都非常容易理解,比起原域名輸入也更加簡短方便。目前,域名keep.com已經被keep啟用了。
上線3年多,Keep備受資本青睞
Keep是王寧於2014年創辦的,目前用戶早突破1億多。其產品主要定位於做一款內容教學+運動社交的移動健身平台。據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移動運動健身市場矩陣排名中,keep以較大優勢名列前茅,其月活佔到健身類應用的88%。
在資本寒冬的2018年7月,Keep更是傳來融資1.27億美元(約合8.6億元)的好消息,據悉,這筆D輪融資是由高盛領投,騰訊、GGV紀源資本、Morningside(晨興資本)、BAI(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老股東跟投。
將Keep融資的時間結合keep.com的whois信息更新時間來看,我們不免猜測keep是否是在拿到融資之後便開啟品牌域名的收購之路呢?據悉,2017年3月,蘋果CEO庫克還現身keep總部,王寧在陪同庫克進行了參觀時表示要進軍國際出版國際版keep,彼時的庫克還稱,要做keep國際版的第一個用戶。
這也不難理解,為何王寧要收購keep.com,要想進軍國際,升級品牌是不錯的選擇,而且好的域名更容易得到用戶的認可。
都說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健身APP也不例外,經過這幾輪資本的洗牌,健身APP領域主要被Keep、悅動圈、火辣健身、fit健身等把持。相比於傳統健身房各種辦卡盈利的模式,健身APP自然成本更加低廉,不僅可以為用戶省錢也可以實現健身的效果,而且隨著肥胖人士的增加,健身運動已經成為熱潮。
『貳』 廣場舞APP再獲千萬融資,它是如何撕開中老年市場入口的
對於現在的一些中低層家庭主婦和老年人來說,除了聲音大是個問題,其他的都可以。我以前遇到過所有戴著耳機跳舞的觀眾,我感覺很好,就像太極一樣,一種安靜的舞蹈
隨著廣場舞的發展,廣場舞市場的需求越來越細。也就是說,不僅有一個相對貧瘠、等待發展的巨大市場,而且受眾的數量和需求也在不斷增加。近年來廣場舞的興起與國家層面的精神文明建設密不可分,這也折射出中國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尷尬。廣場舞的好處大多在於中老年女性,近年來與小區業主的糾紛不斷。解決這一矛盾的途徑在於國家對退休中老年人的大力扶持,對老年活動中心、公園等公共場所的增加和建設是行之有效的。
『叄』 虎撲融資6.18億,虎撲現在的發展狀況如何
1月12日,由體育媒體平台起家的虎撲對外宣布,公司完成新一輪6.18億人民幣融資,新股東方為中金公司。中金公司是動域資本的LP,也是之前為虎撲謀求A股上市的主承銷商。而這也是虎撲在去年放棄A股上市後,在資本市場上的最新動作。
綜上所述,虎撲現在應該算是比較有潛力的產品,很奇怪資本市場為什麼一直對它不溫不火的。如今對於虎撲來說有重要意義,獲得中金的背書後後續在資本市場上的戰略肯定會容易推進得多,拿到錢之後應該短期內也可以大舉擴張。
『肆』 keep(自由運動場)詳細資料大全
Keep 為「App Store年度精選套用」,於 2015 年2月4日上線,致力於提供健身教學、跑步、騎行、交友及健身飲食指導、裝備購買等一站式運動解決方案。
Keep已開設線下運動空間Keepland,並發售KeepKit系列智慧型硬體產品。
『伍』 運動類app有哪些變現途徑及如何轉型
雖然,運動健身類APP同手游、社交一樣與我們息息相關,但工具的屬性太強,產品延展性太弱,以至於自身造血變現能力不夠強,導致「全民健身」看似美好,但儼然已經「不是」一門好生意。
不過,自身的轉型和跨界或許能給這些運動類APP提供一種新的思考。
運動類APP的三個變現途徑
1、傷不起的廣告
流量變現很天然,但天然流量卻不好變現。互聯網的三個變現手段:游戲、廣告、電商,無一都是流量變現的「順其自然」,其中,尤以廣告變現最為「振奮人心」,似乎APP用戶達到百萬後,廣告主自然要來投你的開屏頁、首頁banner圖、feed流。
但除非廣告主有點「傻」,不然這只能是APP創業者(區別於硬體、技術創業者)的一廂情願。畢竟,廣告投放是雙方BD主導的一門技術活,除了甲方日益縮水的預算,被投放的乙方越來越要為廣告所帶來的新增和轉化買單,而中長尾產品的用戶存量實在有限,百萬日活以下幾乎註定了轉化的乏力。
反觀運動健身APP,全民屬性以及GPS+軌跡記錄成為標配,APP內的廣告+基於位置的場景廣告成為產品初期比較可觀的利潤來源。
其中,就官方公布的消息來看,2015年剛拿完B輪融資的「悅動圈」與「有樂通」就簽了一個字面上號稱1個億的廣告合同,2016 年更是高調宣布自身廣告業務的應收款已經累計超過 1 億元,均是來自品牌廣告和線上賽事(真是1+1=2的邏輯)。
同期,虎撲體育(旗下有虎撲跑步APP)去年廣告營收是1.21億,不過虎撲跑步APP所佔比例應該不大。
廣告營收「形勢大好」。在好看的紙面數據下,運動類APP也極力拓展自己的市場部門和商務部門。但在今年10月悅動圈陷入「違約事件」,被質疑數據造假後,金主都表示很「緊張」。
實際上,依賴流量(用戶數、日活、月活)去接駁廣告變現的「致富之路」,必然會出現這個問題,隨著廣告效果匯總的虛高,廣告主也必然遵守心理上的黑洞效應,要百萬曝光,必然會要千萬曝光,而產品真實的數據和沉澱的用戶信任根本趕不上金主想要的「逃逸速度」。
因而,廣告變現頗有七傷拳的味道,拿用戶的信任來提升現值,卻消耗了未來的終值。
2、Premium模式(產品付費)
這在國外很常見,國外的 Runkeeper(被今年2月被Asics收購)、Runtastic都採用了產品付費這一盈利方式,雖然略有差異,卻不盡相同。Runkeeper是採用的月付費(9.9美元/月),而 Runtastic是推出 Pro 版 App(打包72人民幣),一次購買,原因是因為 Runkeeper 的高級功能要依賴他們的伺服器,而Runtastic能提供較為准確的運動數據。
就國內的而言,雖然「內容付費」的時代已經到來,但在運動健身領域似乎並沒有大的廠商敢於向用戶收費,它們更願意在APP內開發一個商城,然後賣鞋、賣獎牌,試圖通過電商讓用戶為自己的財報買單。
其實,就像內容付費的市場需要培養一樣,運動健身APP的對健身數據收費也需要培養,Nike +雖然沒有什麼商業化的運作,但15年耐克公司光通過Nike+(擁有全球最大的慢跑俱樂部,會員達到300萬)的收入就近21億美元,通過沉積的用戶跑步大數據而研發的飛線(Flywire)技術、緩沖技術以及Nike+全能鞋類技術,讓耐克從鞋廠慢慢向一個數據、技術廠商轉變。
而國內的運動APP則始終缺乏技術自信,也不相信運動大數據能驅動產品走向新的生機。
以運動衣上的「夜光材料」為例,Nike+綜合的是用戶上傳的夜跑數據,因而在跑步服上加入夜光材料,國內的運動類APP則是——耐克出夜光跑衣了,我們要策劃夜光跑。
如此,可見一斑。
3、去向電商的新紅海
電商絕對是紅海,這個沒什麼好質疑的。運動類APP做自己的電商的底層邏輯是品類取勝,他們的思路是——你喜歡跑步=你喜歡在我APP里買裝備,或「你喜歡跑步=你需要智能硬體」以及「你喜歡跑步=你需要私教」。
直觀來看,這么分析其實沒什麼問題,但卻忽視了極其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跑步的本質是什麼?
跑步的本質是購物嗎?跑步的本質是社交嗎?都不是。
跑步的本質是一種情感,跑步所流露的人類的一個重要的情感狀態是,那種完全沉浸在行動中的情感,社會學家米哈里·齊克森米哈里將這種情感狀態稱作心流(Flow)。
在心流狀態中,人們會忽略時間和外部環境,與正在做的事情融為一體。跑步這個情感,他的難度適當,隨時可以進行,又能提供足夠的挑戰,讓我們持續沉浸其中,跑完一小段又不會太困難,不會讓我們產生沮喪和焦慮。跑步是一個心流的完美場景。
所以,跑步這一心流情感有5個特徵,從這5個特徵出發,與電商所想實現的購物狀態相去甚遠,他們是:熱衷、專注、目標清楚、立即的回饋以及主控感。
會去購買運動裝備的跑友大部分是熱衷跑步的用戶,因此他們去跑步就突破了第一個心流的象限「熱衷」,跑步的沉浸感帶給跑友專注一致的情感狀態,這種情感無論是跑步前還是跑步後都是排他的,而在心流的第三個象限跑友明顯清楚自己的目標(絕對不是購物),並能通過身體狀態得到立即的反饋和對這項活動的主控感。
因此,運動類APP做電商的思路都是基於心流的第一象限出發,這實際上是把「熱衷跑步」和「會去購物」作了邏輯上的偷換——在產品設計上自欺欺人。
這就導致了運動的品類電商還沒開啟就一定不那麼可取。相比購物,我們去跑步更多地是去享受這種心流的情感,忘卻時間和焦慮,但時間和購買時限下的焦慮卻又是購物所強調的,這在心理上又為用戶平添了一種習得性障礙,越是讓他們去購物,他們的沮喪感會越強。
轉型與跨界
其實2016年末運動類APP普遍過得不好,所以,轉型與跨界,轉型應該放在首位。
一方面,運動類APP不應當只是APP創業公司,其實他們的本質應該和今日頭條、一點資訊一樣是一種技術驅動的公司,至少今日頭條和一點資訊總是以技術公司自持,而從不在公開場合說自己是內容公司、媒體公司。只是兩者,在技術驅動類型上有所區別,頭條和一點依託的是演算法和內容產出,而運動類APP未來應當依託的不應是市場和商務,而是對運動數據的挖掘,以及根據大數據帶動上游產業(運動品牌廠商、硬體廠商)的能力。
在互聯網風起雲涌的下半場,拼技術實力儼然已經成為戰場上的「刺刀」。
另一方面,除了傳統的廣告、電商,跨界融合也將成為運動類APP提振的關鍵,尤其是在體育產業即將起步的背景下,「體育+旅遊」,不應當只是有政府驅動,更應該延伸出「跑步+旅遊」、「騎行+旅遊」、「瑜伽+旅遊」、「賽事+旅遊」等新的行業融合模式。
在今年9月初,攜程旅行網發布的《體育主題旅遊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通過攜程旅遊預訂體育旅遊線路的人數環比增長400%。同時,國家體育總局今年也出台了《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到:「十三五」時期,體育消費方式將從實物型消費向參與型和觀賞型消費擴展。」
而旅遊天然存在兩個問題——淡季和重復率低,體育正好彌補了這一不足。
類似,2016年湖南省山地戶外健身休閑大會、2016年中國水上摩托精英賽等都為當地旅遊淡季帶來了可觀的營收,也為之後以運動旅遊為目的提升了旅行的重復率。
當然,還有線下馬拉松一體打包游和國外聯賽的觀賽游,也都是能給國內運動類APP帶來的新的思考。
最後,高凈值人群帶來高變現能力,運動類APP如何把控這部分熱愛運動和旅遊的高凈值人群,或許才是破局的關鍵吧。
『陸』 盤點奧運冠軍「下海後最富的是誰
盤點奧運冠軍「下海後最富的是誰
NO.1 李寧 【中國運動員下海經商首人】:1988年退役後,在老朋友的建議下,李寧進入了健力寶,成為總經理助理,並逐步顯露出過人的商業才華。1989年,「李寧」品牌健力寶旗下誕生。1995年,李寧公司成為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的領跑者。2004年6月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這是第一家內地體育用品公司在香港上市。在招股說明會上,他說道:「我是一個有著14年企業經營史的企業家,請不要再把我看作一個明星偶像。」李寧公司2015年財報顯示,2015年收入70.89億元,較上年上升17%,2015年實現凈利潤1400萬,由此結束連虧三年的頹勢。
NO.2 姚明 【經商涉獵面廣】:從運動員轉型經商最成功的另一位要數要數姚明了。從2002年登陸NBA一直到之後的9年職業生涯中,姚明拿下了超過20億人民幣的凈收入。巔峰時期姚明一年代言十多個廣告,代言費用均超千萬。這樣估計下來,姚明身價早就超了30億。據不完全統計,姚明自退役以來已投資了20多家企業,包括姚餐廳、上海東方籃球俱樂部、合眾思壯、加州健身俱樂部、太陽花酒店、葡萄酒酒庄等,涉及領域除了體育、地產外,還有股權投資、在線教育。
NO.3 李小雙【體操冠軍李小雙如何創業?】:李小雙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聲名鵲起,在體操賽場上摘金掛銀,收獲累累,直到1997年的踝傷讓他提前離開了賽場。退役後的李小雙選擇了經商,和哥哥李大雙共同投資成立了北京李小雙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經營服裝、鞋、器材等體育用品。從只有12名追隨者的創業者到擁有300名員工的領導者,目前,公司年銷售額超過5000萬元,在全國開設了近200家分店。這一對曾在體操賽場上創造輝煌的雙胞胎兄弟,在經歷了180度職業轉彎後,已穩穩走向了新的征程。
NO.4 樓雲【揭秘樓雲的商界故事】:兩獲奧運跳馬金牌的樓雲,1988年退役後先後擔任了樓雲運動精品商行董事長、浙江巨鷹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兼杭州分公司總經理、阿迪達斯中國代理公司助理總經理等職。1990年代初期,樓雲加盟廣東東莞的小公司「通達制衣」,以「總經理助理」的身份成為東莞商界最惹眼的明星。2002年成立樓雲置業有限公司,任總經理。2006年,樓雲與綠城集團共同創辦樓雲綠城文體發展有限公司,主要承辦全國各類體育賽事,文化、體育專業培訓。
NO.5 李小鵬【投資達人李小鵬】:2010年9月1日,中國體操「李家軍」第五代接班人李小鵬宣布退役。在此之前的北京奧運會上,李小鵬奪得了他的第十六個世界冠軍,超越了前輩李寧,成為中國體操隊有史以來奪得世界冠軍最多的選手。退役後他效仿前輩李寧選擇了商海,現任非凡領越體育發展(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非凡體育取得了幾個國際大型羽毛球比賽在中國的舉辦權,在主要業務——體育經紀這塊,還簽約了中國體操隊、中國跳水隊、中國羽毛球隊等,為他們做商業代理,旗下囊括劉璇、林丹、鄭潔、潘曉婷等明星運動員。
NO.6 錢紅【創建游泳俱樂部】:泳壇運動員創業的典範當數20世紀90年代中國泳壇五朵金花之一的錢紅,1993年退役後成為了商界女強人。1996年在北京創辦了一家游泳俱樂部,為青少年兒童提供游泳教學和培訓。1998年,錢紅籌集了1400萬,在家鄉河北保定的市游泳館基礎上進行改造,建成錢紅游泳館。現在它是當地條件設施良好的訓練綜合館,有兩個游泳池,除了用於游泳運動訓練外,平日里也對社會開放。錢紅如今的身份是北京那函國際體育公司股東,保定錢紅游泳學校的校長,代理的國際游泳用品TYR是世界知名品牌。錢紅在北京還有更多的事業要發展,她表示:期望將來的自己成為一名游泳體育專家。
NO.7 庄泳【公司賣給上市公司成億萬富翁】:1992年,巴塞羅那,第25屆奧運會,年僅21歲的庄泳在她參加的第二屆奧運會上獲得了那枚有著歷史性意義的100米自由泳金牌。退役後庄泳曾歷任鳳凰衛視、ESPN主持人,並於1998年與好友王敏創辦了上海鬱金香傳媒(鬱金香傳播前身)。在通往資本市場的路上奔跑數年後,鬱金香傳播終於敲開A股大門。創業板上市公司新文化2014年6月初宣布,擬12億元收購鬱金香傳播全部股權。交易完成之後,鬱金香將借道上市,其創始人之一、前奧運游泳冠軍庄泳也將藉此獲得超億元現金。
NO.8 鄧亞萍【鄧亞萍辭職加入體育行業創業大潮】:再來看看體壇勵志典範人物鄧亞萍。她曾經獲得了18個世界冠軍,在兩屆奧運會上囊括4枚金牌,連續8年排名世界女乒第一。1997年鄧亞萍正式淡出國家隊,先後進入清華大學、劍橋大學學習英語。2016年6月9日,根據人民網的官方消息,前乒乓球奧運冠軍鄧亞萍已正式辭去人民日報社副秘書長職務,加入體育行業的創業大潮中。她將聯手俞敏洪 、盛希泰創辦的洪泰基金以及旗下的洪泰創新空間,共同打造國內第一家體育產業創新創業平台。
NO.9 王軍霞【長跑冠軍開公司】:中國首位獲奧運會長跑金牌的運動員、被譽為「東方神鹿」的王軍霞,退役後王一直致力與推廣健康陽光的運動,自己也開了家公司——「軍霞營銷咨詢有限公司」,任董事長。2005年,王軍霞在沈陽創辦 「王軍霞健康跑俱樂部」 推廣的並不是競技體育項目,而是以健康和快樂為主題的健康跑。另外她還與人合作環保等項目。
NO.10勞麗詩【辭職公職干淘寶】:勞麗詩,2004年奧運會女子10米跳台雙人冠軍獲得者,2006年世界盃跳水十米台亞軍獲得者。作為一名前奧運冠軍,已經成為正科級幹部的勞麗詩退役後本可以在政界有美好的前程。然而,她卻選擇了最出人意料的方式——2014年3月起開網店當淘寶店主。憑借著奧運冠軍帶來的人氣,勞麗詩的淘寶店開張之初生意不錯,但熱度退去之後很快便遇到了瓶頸。不過勞麗詩很淡定,面對困難她積極應對,已經著手組建自己的營銷團隊了。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正式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勞麗詩以賣家代表的身份敲響開市鍾。
NO.11 林丹【下海經商學C羅賣起內褲】:「超級丹」林丹貴為兩屆奧運會冠軍,是世界羽壇惟一的全滿貫得主,據悉,林丹在2015今年年初與尤尼克斯簽的是一份價值達1億元人民幣的巨額合同,合同期限超過了東京2020年奧運會。除了代言,林丹還有自己的個人品牌。2015年9月29日,林丹帶著自創內褲品牌「Intimate by LIN DAN」在成都舉辦了「林丹的秘密」走秀活動,「霸道總裁」現場秀內褲,嗨翻全場。從此,林丹正式升級為老闆,走上了「賣內褲」的道路。
NO.12田亮【這八年在幹啥?投資房產開公司】:奧運跳水冠軍田亮2007年從體壇退役,就開始一邊在清華大學體育人文繫念書,一邊在娛樂圈發展。其實田亮還是理財的能手。當田亮還是「跳水王子」時,他已是廣告界的寵兒了,僅從2000年至2003年,田亮就擔任了十多家企業的形象代言人,代言的商品有食品、飲料、體育用品、箱包、手錶、汽車和樓盤等。除了廣告代言外,參加商業活動、典禮、晚會,也是田亮的一條生財之道,一般出場費在三四十萬元。拿到的錢怎麼花?「跳水王子」選擇投資房產,傳說他名下的房產主要集中在西安、重慶和北京,有9套房產。葉一茜曾表示,田亮酷愛投資房產,沒事時就開車去轉各個樓盤。除此之外,田亮還開起了公司,網傳早在2004年,田亮就涉足商海。他在重慶開了一家公司,做某廚具產品的代理,在西安則成立一家汽車代理銷售公司。2006年,又成立了「陝西田亮體育發展產業公司」,自己擔任董事長。
NO.13 陳一冰【投身體育app已拿到數千萬融資】:和田亮、鮑春來等體育明星轉型綜藝咖不同,陳一冰搭上了互聯網創業的大潮,從競技體育轉型大眾體育服務。陳一冰2015年11月宣布 ,他做了一款約教練+視頻+社區的運動APP產品。陳一冰稱目前該項目已拿到數千萬融資。據悉,打動投資公司的除了中國體育產業蓬勃的大背景,更在於陳一冰本人。首先,作為前奧運冠軍,陳一冰的官方和明星資源,從發布會到場嘉賓可見一斑;其次,陳一冰個人學習能力和商業意識,以及學以致用的運用能力,也是能夠成功融資的關鍵。
NO.14王濛【投資冰上項目產品】:2014年6月底,短道速滑名將、現役運動員王濛投資8000萬成立體育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的消息不脛而走。據了解,該項目一期主要以服裝生產、加工、銷售為主,二期以生產冰刀、冰鞋等體育器材為主。「滑冰不能滑一輩子,要嘗試轉型,早晚要邁出下一步。」王濛說。於是,她選擇既不離開賽場,又利用個人知名度,以創辦公司的形式為今後鋪路。
NO.15 邢傲偉【從奧運冠軍轉型VC】:2000年,邢傲偉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就獲得了悉尼奧運會體操男子團體冠軍;退役後,成為中國體操隊教練員的他,也創造了中國體操隊最年輕教練的記錄。退役後第十個年頭的時候,又來了個華麗轉身,從運動員開始朝著投資人轉變。現在,他的身份是「中體鼎新體育基金合夥人、冠軍VC發起人」。2015年11月29日,由邢傲偉個人投資加盟的光豬圈健身傲創明星店開幕。這是邢傲偉投資的光豬圈健身的首家明星店,開業典禮上光豬圈健身還和出席典禮的四家機構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