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醫葯企業與供應鏈金融合作方式
醫葯企業與供應鏈金融合作方式
供應鏈金融公司針對供應鏈核心企業及其與上下游配套企業的交易關系,藉助對大型企業支付能力和強勢信用支持等方面的評估,而對其上下游中小企業的應付與應收賬款、存貨等進行質押融資,面向供應鏈上的單個或多個醫葯企業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支持,從而有力地解決了供應鏈企業的資金缺口和信用失衡等問題。那麼,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醫葯企業與供應鏈金融合作方式,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一)醫葯行業上游采購環節供應鏈金融服務產品需求。根據醫葯行業產業鏈條中采購環節特點,對於采購環節的金融產品我們推薦國內保理和應收賬款質押業務。
1、國內保理業務
(1)業務釋義:指上游供應商向核心企業(醫葯生產企業)賒銷並形成應收賬款,供應鏈金融公司受讓該應收賬款,並在此基礎上向供應商提供應收賬款賬戶管理、應收賬款融資、應收賬款催收和承擔應收賬款買方信用風險等的一系列綜合性金融服務。
(2)適用情況:核心企業上游供應商(生產或貿易企業)有一定資金實力,可以自有資金生產或采購並向核心企業賒銷。
(3)風險點及控制措施:為保護供應鏈金融公司在應收賬款項下的權益,應在業務下櫃前在人民供應鏈金融公司應收賬款質押登記公示系統上進行查詢並登記,以對抗善意第三人並取得優先順位求償權。
2、國內應收賬款質押授信業務
(1)業務釋義:指上游供應商向核心企業(醫葯生產企業)賒銷形成應收賬款,並將相關應收賬款質押給供應鏈金融公司而獲得的供應鏈金融公司授信額度及其項下具體融資業務。應收賬款質押授信業務以應收賬款回款作為主要還款來源,供應鏈金融公司對授信申請人(即上游供應商)保留融資追索權。
(2)適用情況:核心企業上游供應商(生產或貿易企業)有一定資金實力,可以自有資金生產或采購並向核心企業賒銷。
(3)風控措施:業務下櫃前應在人民供應鏈金融公司應收賬款質押登記公示系統進行查詢和登記,以對抗善意第三人並取得優先順位求償權。
(二)醫葯行業下游銷售環節相關產品需求
3、保兌倉業務
(1)業務背景介紹:保兌倉業務是供應鏈金融公司針對葯品供應鏈中葯品生產企業的下遊客戶(這些下遊客戶主要是除醫院以外的葯品經銷商、代理商等,以下統稱醫葯公司),因為其在向核心企業采購葯品到收到銷售款時,存在回款賬期而缺乏短期流動資金所提供的融資方案。
(2)業務釋義:指供應鏈金融公司通過與核心企業(醫葯生產企業)、醫葯公司簽訂三方業務合作協議,允許醫葯公司以現金和供應鏈金融公司承兌匯票或國內信用證等提貨,核心企業受託保管葯品。醫葯公司向供應鏈金融公司申請付款後,供應鏈金融公司通知核心企業發貨,核心企業按照供應鏈金融公司指令發貨。
(3)適用情況:醫葯公司應被核心企業認可並向供應鏈金融公司推薦;核心企業願意協助供應鏈金融公司控貨,並承擔差額(未發貨部分)退款責任。
(4)操作要點:應在三方合作協議中明確要求核心企業向供應鏈金融公司承擔差額退款責任或連帶保證責任;供應鏈金融公司融資款項定向支付核心企業,供應鏈金融公司承兌匯票應由供應鏈金融公司直接交付給核心企業。
(5)業務流程:①供應鏈金融公司與核心企業簽署供應鏈金融服務網路業務總對總合作協議;②供應鏈金融公司、核心企業、醫葯公司簽署三方業務合作協議;③醫葯公司向供應鏈金融公司申請開立供應鏈金融公司承兌匯票(或流貸、國內信用證等);④供應鏈金融公司向核心企業定向付款;⑤醫葯公司向供應鏈金融公司付款申請提貨;⑥供應鏈金融公司通知核心企業發貨;⑦核心企業向醫葯公司發貨(註:如此循環操作,直至發貨完畢),在供應鏈金融公司承兌匯票或三方協議到期前,醫葯公司應向供應鏈金融公司存足保證金,使融資敞口同時填平;⑧如醫葯公司違約(未在約定時間內付款提貨),供應鏈金融公司通知核心企業向供應鏈金融公司退回未提貨部分對應的'款項。
4、廠商銀業務
(1)業務背景介紹:與保兌倉業務相似。
(2)業務釋義:廠商銀業務操作與保兌倉業務相似,指供應鏈金融公司通過與核心企業(醫葯生產企業)、醫葯公司(醫葯流通企業等)簽訂三方業務合作協議,給予醫葯公司融資用於滿足其向核心企業訂購葯品、醫葯器械的資金需求,並由核心企業為醫葯公司向供應鏈金融公司提供連帶責任保證。其與保兌倉業務的區別在於廠商銀業務不可同保兌倉業務一樣循環操作。
(3)適用情況:醫葯公司與核心企業關系密切,例如醫葯公司為核心企業在各地設立的銷售分子公司等;醫葯公司應被核心企業認可並向供應鏈金融公司推薦;核心企業願意向供應鏈金融公司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4)風控要點:核心企業須與供應鏈金融公司簽署擔保合同,並明確由其對於醫葯公司在供應鏈金融公司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5)業務流程:①供應鏈金融公司與核心企業簽署供應鏈金融服務網路業務總對總合作協議和擔保合同;②供應鏈金融公司、核心企業、醫葯公司簽署三方業務合作協議;③醫葯公司向供應鏈金融公司申請開立供應鏈金融公司承兌匯票(或流貸、國內信用證等等);④供應鏈金融公司向核心企業定向付款;⑤核心企業根據生產及銷售進度計劃,自行向醫葯公司發貨;⑥如醫葯公司違約,供應鏈金融公司通知核心企業承擔連帶責任保證,並向供應鏈金融公司支付相關款項。
5、訂單融資
(1)業務背景:對於資質較好,有穩定的供銷渠道,或者與作為核心企業關聯公司的醫葯公司,若其下游企業是處於強勢地位的醫院,醫院在向醫葯公司批量購買葯品和醫療器械時不願向供應鏈金融公司申請融資服務,且不願確認對醫葯公司確認應收賬款時,供應鏈金融公司可對醫葯公司提供融資。
(2)業務釋義:指企業憑信用良好的買方產品訂單,在技術成熟、生產能力有保障並能提供有效擔保的條件下,由供應鏈金融公司提供專項貸款,供企業購買材料組織生產,企業在收到貨款後立即償還貸款的業務。
(3)業務流程:①醫葯公司向供應鏈金融公司出具承諾函,約定其收款賬戶為監管賬戶;②當醫院對醫葯公司簽署采購協議後,醫葯公司憑協議原件向供應鏈金融公司申請融資,供應鏈金融公司審核采購協議;③供應鏈金融公司向核心企業定向付款,根據醫葯公司向核心企業的采購合同給予流貸或者開立供應鏈金融公司承兌匯票;④核心企業收到貨款後通過供應鏈金融公司指定物流公司發貨;⑤醫院收到葯品或醫葯器械後按采購合同上的收款賬號將貨款打入供應鏈金融公司監管賬戶。
(4)風險點控制:由醫葯公司與醫院簽訂采購協議時約定鎖定回款賬號在供應鏈金融公司;要求醫葯公司向供應鏈金融公司出具承諾函:該公司所有銷售回款均回籠供應鏈金融公司賬號,供應鏈金融公司對該收款賬號進行監管;供應鏈金融公司與醫葯公司共同簽署知會函,告知醫院該醫葯公司已向供應鏈金融公司申請融資,醫院須按照訂單和采購協議約定將貨款打入供應鏈金融公司賬戶;葯品生產廠在發貨時必須通過供應鏈金融公司指定物流公司發貨,供應鏈金融公司全程監控葯品和醫療器械的運輸過程。
6、國內商業發票貼現
(1)業務背景:商業發票貼現業務是供應鏈金融公司針對葯品供應鏈中醫葯公司,因為其下遊客戶較為強勢(如醫院等),多採用賒銷的方式購買葯品和醫療器械,醫葯公司在從向下遊客戶銷售葯品到收到銷售款時,存在回款賬期而缺乏短期流動資金。
(2)業務釋義:國內商業發票貼現指供應鏈金融公司與賣方之間存在一種契約,根據該契約,賣方將現在或將來的基於其與買方(債務人)訂立的貨物銷售合同所產生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供應鏈金融公司,由供應鏈金融公司為賣方提供貿易融資、銷售分戶賬管理、應收賬款的催收等綜合性金融服務。該業務也是一種國內保理業務的一種,建立在應收賬款債權轉讓的基礎上。
賣方憑帶有債權轉讓聲明的擬貼現商業發票、增值稅發票正本及復印件等相關商業文件及單據即可向供應鏈金融公司申請融資。
(3)業務適用客戶及業務:與供應鏈金融公司有一定合作年限、經營穩定,需盡快實現銷售回款、要求資金快速周轉的中小型企業;廣泛應用於賒銷、托收等交易方式。
(4)業務流程:①醫葯公司和供應鏈金融公司簽訂《國內商業發票貼現協議》;②醫葯公司向下游企業銷售了醫療用品或提供了服務;③下游企業通知醫葯公司開立商業性專用發票;④供應鏈金融公司對賣方的商業發票按貼現協議的規定進行貼現,同時醫葯公司將《應收賬款轉讓通知》傳達至買方;⑤供應鏈金融公司在應收賬款到期日之前採取合適的方式向買方催收;⑥若在已貼現商業發票到期日未收到買方的付款,供應鏈金融公司有權自相關商業發票到期日三十天後向醫葯公司追償貼現款項並合理計息。買方到期付款,供應鏈金融公司用以歸還貼現本息,將余額轉給賣方。
(5)風險控制:供應鏈金融公司在對醫葯公司給予發票貼現前,需嚴格審查其經營情況及未來現金流;選擇資質較好的下遊客戶;由供應鏈金融公司在應收賬款到期前需向買方催收貨款;一旦發現下遊客戶無力支付或者有拒付傾向的,需立即採取措施確保供應鏈金融公司信貸資金能按時收回。
7、應收賬款質押
(1)業務背景:供應鏈金融公司針對葯品供應鏈中醫葯公司或者葯品生產商在向下游企業銷售貨款時,存在回款賬期而缺乏短期流動資金所提供的融資方案。
(2)業務釋義及操作流程:同核心企業采購階段原材料供應商對核心企業的融資辦法一致
;『貳』 7月份以來生物醫葯行業融資規模達1075億元,這數據說明什麼
就今年的相關數據可以看到生物醫葯在今年的融資已經達到了500多起,而且在這500多起的融資事件當中,交易的金額達到了1000多億元。而這一數據就可以看出來,生物行業已經是整個行業當中融資上排在第二的行業。而且就醫葯設備來說也是受到各界人士的關注,並且這個行業也越來越成為很多資本所重視的行業。
不僅如此,醫療行業一直都是屬於低投入,高回報並且短時間之內就可以看到收益的行業。所以現如今資本會越來越想要將目光投向在醫葯市場。
『叄』 資本青睞推高行業估值,德琪醫葯產品商業化之路待破局
德琪醫葯近三年累計虧損超10億元,但市場分析預期,公司一上市估值便有望超過百億。投資者不禁會問:在各路資本爭相競逐的生物醫葯賽道上,它究竟會走向何方?
《投資者網》劉昊華
11月9日,已通過港交所聆訊的德琪醫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琪醫葯」)啟動公開招股,擬全球發行1.542億股H股,發行價區間為15.8至18.08港元,股票代碼為06996.HK,預期將於11月20日上市。
據介紹,德琪醫葯是一家臨床階段專注於創新抗腫瘤葯物的生物制葯公司,公司的獨特性來源於其在行業領先的研發能力,以及開發新抗腫瘤療法的差異化戰略方法。
盡管德琪醫葯已經開始招股,但是公司目前尚處於持續研發投入狀態,尚未推出可銷售產品,商業化成為公司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針對德琪醫葯上市進展、資金使用以及後續發展等問題,《投資者網》致函公司董秘,但一直未獲對方回復。
生物醫葯成資本熱搶「香餑餑」
就商業屬性而言,德琪醫葯所屬的生物創新葯研發行業屬於「高收益、高風險」。因此,大部分生物創新葯研發公司未上市前都處於虧損狀態。
與這兩年申請赴港交所、到內地科創板上市的生物醫葯公司一樣,德琪醫葯也未產生任何盈利,近三年更是虧損累計超10億元。
據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德琪醫葯的收入分別為946.4萬、5294.6萬和1936.6萬元人民幣;相應的凈虧損分別為 1.46億、3.24億和5.38億元人民幣。其中,研發開支分別為 1.16億、1.16億和1.70億元人民幣。
國信證券投行業務部執行總經理黃齡儀告訴《投資者網》,「在資本市場,大家更看重的是生物醫葯公司選擇的賽道、研發技術能力和未來的成長空間,而不是現在是否盈利。」
據悉,自2018年港交所推出第18A章,允許未有收入的生物 科技 公司上市後。截至今年9月底,香港交易所已迎來21家符合18A章規定的醫療 健康 公司來港上市,集資額達536億港元。
而內地A股的科創板也不遑多讓,自2019年科創板開板以來,截至2020年10月30日,共有185家科創板企業上市,其中,醫葯生物企業一共有38家,募集資金484.4億元,行業總市值為8070.2億元,醫葯生物板塊在科創板中占據23%的市值。
「從資本的角度來看,醫葯生物具有很高的投資屬性。醫葯行業年初估值約為35倍PE,截至10月底提升至47倍。」西南證券醫葯生物組首席分析師杜向陽告訴《投資者網》,從供需的角度來看,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慢病患病率增長以及醫療支出的持續增長,也為醫葯生物行業帶來更大的市場空間。
據西南證券撰寫的《醫葯行業2021年投資策略:「雙循環」背景下,「創新升級+進口替代」引領醫葯大時代》分析報告顯示,從2003-2013年,慢病患病率提升了1倍。
這份報告稱,「在供給端,我們可以看到醫葯地位在不斷提升,醫療衛生支出也在不斷增長,從我國醫療支出在GDP的比值來看,已經從2003年的4.9%增長至2019年的6.6%。而從全世界來看,發達國家目前的比重在13%左右。」
黃齡儀補充稱:「以前我接觸的申請上市企業更多是傳統類型的,而在這兩、三年內申請上市的大多數都是生物醫葯公司。」
多路資本加持促公司估值躋身百億行列
資本到底有多青睞生物醫葯類企業?從德琪醫葯的身上可見一斑。
據德琪醫葯招股書及公開信息顯示,2017年4月,全球上市公司500強美國新基(Celgene)入股德琪醫葯;
2017年8月,德琪醫葯完成2100萬美元A輪融資,由華晨資本、啟明創投、泰富資本、泰格投資共同參與投資;
2019年1月,德琪醫葯獲得由博裕資本、方源資本領投,新基、葯明康德、啟明創投、泰康資本、泰福資本參與投資的1.2億美元B輪融資;
今年7月完成由富達投資領投的9700萬美元C輪融資,此輪同時引入高瓴創投、GIC公司兩家機構背書,老股東啟明創投、博裕資本繼續投資;
也就是說,還未上市德琪醫葯便融資將近2.6億美元,用於研發和日常運作。
據悉,德琪醫葯本次發行又引入了包括富達投資、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貝萊德、博裕資本、高瓴資本、紅杉資本等10名基石投資者,合共認購約1.79億美元等值股份,以發行中間價計占發售股份53.25%,並設有6個月禁售期。
在資本的加持下,德琪醫葯上市後估值有望躋身百億行列。
據安信證券最新發布的報告稱,從估值來看,德琪醫葯可對標港股同樣深度布局血液瘤和實體瘤的生物醫葯公司諾誠健華(09969.HK,市值152億)。在自主研發能力和產品進度上,諾誠健華要略優於德琪醫葯,但考慮到德琪醫葯引進的核心產品是同類唯一的葯物,目前競爭格局良好,並且在大適應症非小細胞肺癌上有布局,因此認為公司的合理市值與諾誠健華接近,在150億港幣左右,短期存在約20%的上漲空間。
杜向陽說,由於疫情和流動性兩大核心因素,年初至今申萬醫葯指數上漲48.2%,跑贏滬深300指數約32.5個百分點行業漲幅排行第四。
產品商業化前路崎嶇
在資本加持下,德琪醫葯能否實現商業化顯得尤為重要。
招股書顯示,德琪醫葯已建立起一條由12款資產組成的高選擇性管線,包括2種後期臨床資產、4種早期臨床資產和6種臨床前資產。同時,還有9項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及5項計劃啟動的臨床試驗。
其核心產品為ATG-010和ATG-008,分別從Karyopharm及Celgene公司授權引進。其中,ATG-010(selinexor)是全球首款用於治療難治復發多發性骨髓瘤的選擇性核輸出抑制劑(selective inhibitor of nuclear export,SINE),是全球首創的SINE口服抗癌葯物。ATG-008是潛在同類首款產品,用於治療肝細胞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等。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胡蘭靛告訴《投資者網》,「腫瘤治療由於缺乏有效治療的葯物,批準的門檻比較低。新葯具體要看看有效人群的比例或者是針對某一類人群有特效。」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19年,中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已有101900名,估計將按年復合增長率10.4%增至2024年的167200名,同年估計市場規模將達到人民幣147億元。中國DLBCL市場預計亦會快速增長。2019年,中國DLBCL患者已有199100名,估計將按年復合增長率4.7%增至2024年的25050名,2024年估計市場規模將達到人民幣186億元。
胡蘭靛還表示,新葯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也僅僅是完成了第一步而已,後續還要不斷進行研發投入。
在招股書中,德琪醫葯表示,「所募集的10億元人民幣資金中將有5.5億元用於生產基地二期建設,為擴大MCV2疫苗和MCV4疫苗的產能。」
「從政策層面看,國家是大力支持創新葯的推出以及其商業化。」杜向陽對《投資者網》表示,在今年出台的《基本醫療保險用葯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中進一步明確了「騰籠換鳥」策略中做減法的方向。通過調出品種來減少醫保支出,為臨床必需葯品、創新葯等騰出進入空間。同時,規定一年一次的動態調整,以及創新葯的醫保准入談判,可加速創新葯進入醫保的速度,促進新年放量。
據悉,德琪醫葯的ATG-010產品最快預期於今年底或明年第一季度在國內提交多發性骨髓瘤三線治療的上市申請。基於研新葯行業的特殊性,資本市場對於生物醫葯是非常追逐。過去2年在資本的加持下,上市生物醫葯公司在股價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市場反饋。但是對於一個企業,資本運作往往只能帶來短期的收益,產品的商業化才能讓企業持久發展。而從德琪醫葯已經披露出來的數據來看,真正實現商業化仍有一段距離。(思維 財經 出品)
『肆』 醫療健康行業周報 A輪融資-
近年來,醫療 健康 產業創新不斷涌現,並發展成為最活躍的行業之一,36氪見證和陪伴著這一領域創新企業的成長,並為行業帶來專業的聲音。
為此,36氪推出了「醫療 健康 行業周報」這一欄目,接下來將定期發布,為讀者提供資本、政策、財務、新產品等多角度的行業資訊。
據悉,銀保監會2021年將深化商業 健康 保險領域改革,落實《 健康 保險管理辦法》配套制度,修訂完善 健康 保險政策和制度。接下來,銀保監會將進一步完善商業 健康 保險制度體系。一是深入研究擴大稅優 健康 保險產品范圍問題,用足用好商業 健康 保險個人所得稅政策。二是 探索 壽險賠付責任與護理支付轉換機制,鼓勵商業長期護理保險發展。三是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城市定製型醫療保險業務的研究,加強追蹤和回溯,為進一步出台規范提供依據。
翰森制葯引進的頭款創新生物葯「伊奈利珠單抗」獲批上市,用於「抗水通道蛋白4(AQP4)抗體陽性的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NMOSD)成人患者」的治療。伊奈利珠單抗注射液也是全球范圍內首款獲批用於AQP4抗體陽性的NMOSD成人患者治療的人源化抗CD19單抗。
羅氏PD-L1單抗阿替利珠單抗(商品名:泰聖奇 Tecentriq )單葯用於檢測評估為 1%腫瘤細胞(TC)PD-L1染色陽性、經手術切除、以鉑類為基礎化療之後的II-IIIA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輔助治療。這是中國目前獲批的唯一一個非小細胞肺癌術後輔助免疫治療適應症。
石葯集團宣布附屬公司的度維利塞膠囊(商品名:克必妥)已獲批上市,用於治療以往至少經過兩次系統性治療的復發或難治性濾泡性淋巴瘤(r/r FL)成年患者。集團擁有該產品在中國(含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的獨家許可權。該產品是全球首個獲批的磷脂醯肌醇-3-激酶PI3K-δ和PI3K-γ口服雙重抑制劑,也是在中國首家獲批的PI3K選擇性抑制劑。
禮來靶向VEGFR2單抗雷莫西尤單抗上市申請獲NMPA批准,預計適應症為晚期胃或胃食管結合部腺癌二線治療。雷莫西尤單抗是目前全球唯一獲批用於胃癌/胃食管交界處癌二線療法。雷莫西尤單抗是一款人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2(VEGFR2)拮抗劑,它能夠特異性地與VEGFR2結合,阻斷這一受體與VEGF-A、C、D的結合,從而抑制血管增生,使腫瘤無法進一步生長或蔓延。
近日,合成生物學企業「態創生物」表示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由IDG資本領投,君聯資本等跟投。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新管線的研發、生產,包含大宗商品新材料、醫葯中間體等產品的研發和規模化量產。自2021年2月注冊成立至今,態創生物已完成來自九合創投、真格基金、君聯、IDG等機構的4輪融資。目前,公司表示正處於融資靜默期。據態創生物創始人張志乾介紹,態創生物2021年收入近億元人民幣,預計2022年可完成數億元的營收。
36氪首發 | 「態創生物」獲過億美元A+輪融資,多個合成生物產品落地量產
中博瑞康近日已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遠翼投資領投,老股東創新工場持續加碼,取勢資本擔任財務顧問。本輪融資將用於擴建全新的研發設計研究院(含研發中心、設計中心、測試中心、數據中心、客戶服務中心、售後服務中心)及擴充研發管線,進一步建設完善上海生產基地的全自動設備、GMP級別一次性耗材,GMP及臨床檢驗級別液體生產產能管理,擴充現有產品的技術服務與多種細胞與基因葯物研發企業的定製工具開發與定製服務開發,開展多元市場推廣。
36氪首發 | 搭建細胞制備工具技術平台,「中博瑞康」獲近億元A輪融資
近日,江蘇譜新生物醫葯有限公司完成近億元的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普華資本領投,老股東正旭投資和聖行哲投資繼續加碼。本輪募得的資金將用於國內研發中心的投運和美國北卡研發中心的落地,以更好地滿足國內外對細胞葯物CDMO不斷增長的需求。譜新生物是國內最早布局細胞葯物CDMO服務的公司之一,產業端客戶數目已經超過100家。公司於2020年底獨立運營,2021年全年收獲訂單1.2億人民幣。
微流控核酸一體機研發企業北京百康芯生物 科技 有限公司已完成近億元戰略融資,本輪融資由全球生命科學與診斷頭部企業領投,將助力百康芯的大規模生產能力與國際營銷體系的建設。百康芯專注微流控晶元領域十餘年,公司目前在門急診高通量、床旁POCT、社區快檢、家用移動方向已經形成四大自主研發產品線。
36氪首發 | 微流控核酸一體機企業「百康芯」獲近億元戰略融資,加速國際化布局
康威(廣州)生物 科技 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完成近2億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龍磐投資領投,久友資本、中信建投資本等跟投,老股東國科投資、千行資本等繼續加持。偵芯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財務顧問。本輪融資資金將用於加速推進正在中美兩地同步開展的針對多個癌種、採用不同聯合用葯方案的TLR7激動劑CAN1012的臨床試驗,以及多個後續全球創新管線的產品開發,預計今年將有多個全新靶點和機制的創新葯項目在中 美兩地陸續遞交IND申請和啟動臨床試驗。
泛心理生活方式品牌「KnowYourself」(以下簡稱KY)宣布獲得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投資方為國內某一線基金。本輪融資之後,KY將主要把資金用於產品技術研發和營銷推廣上。此前,以心理咨詢與心理療愈為主要解決點的泛心理行業已經迎來長足發展,行業不少頭部企業已經走到了B、C輪階段,比如壹心理、簡單心理等。此前,KY也曾獲得真格基金、SIG海納亞洲創投基金、斯道資本等機構的多輪投資。
36氪首發 | 泛心理品牌「KnowYourself」獲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期望成為心理品類公司代名詞
專注於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研發的愛博醫療機器人已完成1.2億元的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鼎暉VGC(創新與成長基金)、雅惠投資聯合領投,長安私人資本跟投,天使輪領投方長嶺資本繼續超額追加投資。本輪融資將用於推動公司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產品注冊臨床,加強團隊建設,加速產品研發。 愛博醫療機器人2020年6月成立於深圳,專注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市場。據悉,這家「新」公司背後是多年的科研技術沉澱——即以郭書祥院士、郭健博士為主導的創始團隊近30年的研發積累,以及相應的專利矩陣。
36氪首發 | 獲1.2億元Pre-A輪融資,「愛博醫療機器人」加速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注冊臨床
『伍』 「疫」後新生,生物醫葯行業融資有望創歷史新高
經歷了2018-2019年的資本寒冬後,全球醫葯產業迎來了投融資的熱潮。2020年9月27-29日的第五屆中國醫葯創新與投資大會上,場場爆滿的路演論壇預示著行業復甦的盛況。 (主辦方供圖/圖)
在新冠疫情持續肆虐全球的2020年,醫療、醫葯行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民期盼與矚目。經歷了2018-2019年的資本寒冬後,全球范圍內的醫葯產業都迎來了投融資的熱潮。
2020年9月27日-29日,第五屆中國醫葯創新與投資大會(以下簡稱「創投大會」)在蘇州召開。作為國內最受矚目的醫葯創新與投資平台,大會吸引了2560餘名業內人士到場,場場爆滿的路演論壇也預示著行業復甦的盛況。
「兩個月前,我們還在為疫情所困,思考到底是線上還是線下召開會議,最後我們堅定信念——中國的疫情防控到了趨於恢復正常生活的狀態,所以我們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籌辦線下的會議。」中國醫葯創新與促進會執行會長宋瑞霖說。
摩根大通全球投資銀行中國區主管、董事總經理黃國濱介紹,2020年初至8月,中國醫葯企業在全球上市的數量達60家,年內有望創 歷史 新高。
「過去5年生物 科技 行業進入創新發展的爆發期,全球各上市生物 科技 公司的估值也隨之上漲,今年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以來,這波創新浪潮帶動主要的生物 科技 指數持續跑贏其他行業。」摩根大通投資銀行全球主席Elizabeth Myers在大會致辭中說。
2018、2019年分別有76家和54家生物醫葯公司在全球各交易所上市,首發募集資金累計超過160億美元,是除金融業以外上市數量最多、融資額度最大的細分產業。
即便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沖擊巨大,但生物醫葯產業在技術進步與需求增長的雙向驅動下,仍是恢復速度最快的行業,已步入黃金發展時期。
「今年全球首發募集資金將近190億美元,比2019年全年的100億美元幾乎翻了一番。與此同時,增發的發行量飆升至48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0%以上。」Elizabeth Myers介紹。這些資本市場活動籌借到的資金發揮了重要作用,推動獲批新葯不斷增多,特別是針對罕見疾病的「孤兒葯」,是資本市場與生物 科技 攜手為改善 健康 、推動人均壽命提高的深度例證。
從國內市場發展的情況看,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消費升級、醫保政策的完善,我國生物醫葯產業的空間非常巨大。此外,整個產業需要通過不斷創新承載日益增長的 社會 需求。
「前四次大會都有一種說法,國內醫葯行業進入資本寒冬,提醒大家要有危機感。」先聲葯業董事長任晉生在大會發言中說,對創新型企業和投資人來說,應該有無論春夏秋冬,一直在春天裡忙於奮斗、耕作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在幾年之後,收獲幫助患者的成就感。
生物醫葯產業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創新驅動行業,具有高門檻、高風險、長周期的突出特徵。前期研發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本,在獲得利潤前,多數企業難以依靠自身的積累,跑完整個研發和上市的周期,需要資本市場的支持。
而資本市場也將成為生物醫葯領域 科技 創新的關鍵助力器,推動各種生產要素包括資金、信息、技術、人才等,圍繞行業發展形成最優的配置,加速生物醫葯領域的創新技術進步和 科技 成果轉化。
據深圳證券交易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沙雁介紹,截至2020年9月底,創業板有69家醫葯生產研發上市公司,總市值達到1.2萬億元,在創業板總市值的佔比接近15%,是創業板的第一大市值產業。九成以上的公司擁有國際或者國內的領先技術。
其中,有2家公司的市值已經超過千億,10家公司的市值超過300億,涌現出智飛生物、康泰生物、康龍化成、貝達葯業等一批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隨著創業板改革並試點注冊制的正式落地,相信創業板還會迎來更多的優質生物醫葯企業。」沙雁說。
2020年以來,因為疫情和流動性的原因,二級市場醫葯概念股的估值迎來一輪暴漲,很多公司的股價創下 歷史 新高。但從9月開始,二級市場對相關股票的估值開始走低,引發股民擔憂。
宋瑞霖也表示,盡管業內認為中國進入了醫葯創新的黃金時代,但現在還只是春天,「為什麼說是春天?因為春天是醫葯創新播種的時候,我們還要努力,直到行業進入夏天般的旺盛生長,這樣到了秋天才會有收獲。」
在任晉生看來,未來五年將是中國生物醫葯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機會期。
想要實現創新,首先要加強基礎研究、補齊短板,如果缺少或是沒有基礎科學研究,也就沒有實現 科技 成果轉化的標的;其次是提升轉化能力,採取產學研一體、以企業為中心的生物醫葯的轉化體系。「一個成熟的醫葯創新環境,需要由基礎建設、研發體系、政策支持、市場環境准入等一系列要素共同構成。」任晉生說。
宋瑞霖介紹,自2015年以來,國家葯品審評制度的一系列改革,直接推動葯品研發行為與國際標准接軌。2017年,《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葯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文件印發、中國葯品監管機構加入ICH(人用葯物注冊技術要求國際協調會),都標志著中國醫葯創新黃金時代到來。
除了頒布專項政策鼓勵葯物研發,宋瑞霖還提到了市場准入和融資。他表示,現在在中國通過科創板、創業板、港交所,企業相比過去能更快地實現上市和退出,形成醫葯產業創新與資本之間的多贏。「可以說創新給資本機會,資本予創新發展。」
『陸』 葯融雲能成為醫葯投融資者必備的資料庫嗎
資料庫的投融資版塊是專門為醫葯行業以及醫葯投行等打造的醫葯金融信息綜合性平台,通過聚焦醫葯金融資訊,對於葯企和醫葯投行提供醫葯行業的投融資事件、並購事件、跨境交易項目等信息,可了解醫葯行業內各個企業的資料和投融資、並購等動態,無論是在醫葯行業還是金融行業以及其它行業如果要了解醫葯投資行業都要了解各大葯企的投融資、並購等動態。
在資料庫中的投融資資料庫收集了全球醫療及相關領域的投資、並購事件,通過對信息和數據的生產、聚合、挖掘、加工、處理,幫助目標用戶和客戶節約時間和金錢、提高效率,以輔助其各類商業行為,包括風險投資、收購、競爭情報、細分行業信息、國外公司產品信息數據服務等,使醫葯金融資訊更加透明化、集中化,助力機構找項目,企業找投資等。
進入「」資料庫中選擇「投融資」版塊,能了解某個公司的基本信息以及投融資信息,點擊「收藏」能實時收到公司的具體融資情況。
醫葯投融資資料庫
資料庫投融資信息,匯聚全球海量醫葯相關企業,能分行業、分規模、分地區展示、企業特色做精細標記處理。結合投行動態,洞悉行業投資生態。
『柒』 叮當快葯新獲2.2億美元融資 盈科資本為重要戰投
中華網 財經 6月8日訊 6月8日,叮當快葯宣布完成2.2億美元融資,盈科資本作為重要戰略投資者參與本輪融資,這也是盈科資本旗下美元基金在醫葯新零售領域布局的又一優質項目。叮當快葯創始人兼董事長楊文龍表示,「接下來我們仍將全力以赴,加快醫療、醫葯數字化進程,為百姓 健康 提供一站式服務。」
企查查信息顯示,叮當快葯是一款為用戶提供O2O醫葯服務的產品,隸屬於叮當快葯 科技 集團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於2014年,法定代表人為楊益斌,注冊資本5294.12萬元人民幣,經營范圍包含:物業管理;出租辦公用房;預包裝食品銷售,不含冷藏冷凍食品;特殊食品銷售等,其大股東為珠海叮當四號投資中心(有限合夥),持股37.7778%。
叮當快葯自2015年2月6日正式上線以來,叮當快葯不斷通過移動互聯網變革傳統的葯品零售模式,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目前,叮當快葯主要擁有兩大業務板塊:線上的叮當快葯平台和線下的叮當智慧葯房。叮當快葯平台提供核心區域7*24小時、28分鍾送葯到家、24小時專業葯師用葯指導等極致的 健康 服務;叮當智慧葯房則為自營線下連鎖葯店,為用戶提供智能機器人 健康 監測、互聯網醫院遠程問診、互聯網共享中醫、慢病管理等多場景服務。
叮當快葯從2015年開始,已經進行了多輪融資。
2016年12月20日,叮當快葯曾獲得知名投資機構同道共贏A輪3億元融資。
2018年1月28日,叮當快葯宣布獲得新一輪融資,投資方為軟銀中國資本(SBCVC),這也是軟銀中國進一步在醫葯電商行業進行布局。
2019年3月27日,醫葯新零售企業叮當快葯宣布完成6億元人民幣的新一輪融資,該筆融資將主要用在夯實叮當快葯現有業務以及創新業務的拓展。
2020年10月20日,叮當快葯完成10億人民幣B+輪融資,泰康、海爾醫療、龍門投資聯合招銀國際招銀電信基金、國葯中金、軟銀中國等老股東共同投資,華興資本作為獨家財務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