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格力電器與美的集團誰更優秀10個維度全方位對比,投票開始!
格力電器因為一季報難看,加上分紅違約,牆倒眾人推。
就像老實人出軌,會帶來強烈的心理落差,如果是浪子回頭,卻讓人刮目相看。
格力與美的,國內製造業的兩張名片,在A股都是良心公司,給股民帶來豐厚的回報,很多人因此有了感情,經常把兩者拿出來爭論。
類似比較科比和詹姆斯,C羅和梅西誰更牛逼一樣。
就像拿牛頭人酋長和劍聖對比,一個力量型英雄,一個敏捷性英雄,兩者各有所長,技能也有差異,讓他們PK,很難說誰能100%幹掉誰。
也許,拿數據說話更有說服力。
空調行業競爭格局穩定,但成長性並不樂觀。
受地產周期影響大,天花板漸行漸近,大家都心知肚明。
美的在向廚電、小家電、工業機器人、甚至新能源 汽車 領域滲透,做了一系列並購,包括東芝白電業務、小天鵝、合康新能、還有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庫卡。
並購太多,遺留下來商譽問題,目前商譽占凈資產的比重為26.56%。但商譽也不一定會爆,美的搞一次性財務洗澡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美的已經在廚電和小家電領域獲得不錯的成績,多種產品市佔率位居榜單前列,又通過整合庫卡成為國內工業機器人一哥。
美的在一級市場也是大手大腳,喜歡高溢價投資,把企業的估值整得老高,下一輪融資都難,只能說錢多就是任性。
格力的轉型之路要坎坷很多,之前試圖進入手機和新能源 汽車 領域,已經基本失敗。還是因為賽道沒找對,手機是一個紅海市場,大廠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眾多攪局者都折戟沉沙,比如賈布斯、羅胖。 汽車 是產能過剩的行業,供應鏈極其復雜,需要技術積淀,我只看好傳統造車貴族,以及特斯拉和比亞迪。
格力在戰略上確實存在問題,等到空調真正觸及天花板了,多元化還沒搞起來,就會比較麻煩。這也是市場給美的更高估值的原因。
空調行業有很強的季節性,二季度銷量達到高峰,下半年明顯是淡季。
對於重資產行業,產能利用率很關鍵,這一點上,格力做得更好。
格力以高額的銷售返利為誘惑,淡季時候向經銷商壓貨,壓貨越多,給經銷商的返利越高。適當給經銷商讓利,平滑了自己的生產,這是一種雙贏的操作。
董小姐銷售出身,深諳經銷商的心理,獨創的銷售返利模式吊足了經銷商的胃口。此外,這樣可以提前佔用經銷商的資金,變相打壓競爭對手。
格力每個季度末的預收賬款波動非常大,每年二季度末,預收賬款都會大幅減少,而美的卻變化不大,這又是為何?
我的理解是,格力會在淡季大幅向渠道壓貨,因此預收款會大幅增加,第二季度是銷售最好的旺季,經銷商手裡的貨被大幅清空,預收賬款結轉收入,這樣周而復始。
預收賬款可以一定程度上是企業的競爭力的體現,可以通過其預測下一會計期間的業績。重點關注格力三季報和年報的預收賬款,如果同比大幅減少,那就要引起注意了。
為什麼美的、海爾不能通過抄作業達到同樣的效果?
個人認為,格力在空調領域的品牌力和口碑獨占鰲頭,並且和經銷商合作多年,早就已經形成默契,很多經銷商嘗到了甜頭,對格力非常信任。也就是說,格力已經在渠道上建立了很深的護城河。
格力2019年空調業務佔比高達69.99%,產品更加單一。
美的空調收入只佔42.99%,消費電器佔比39.35%,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佔9.05%。
格力對空調收入的依賴更高,美的消費電器和空調業務平分秋色。在怡情期間,空調業務受到的沖擊更大,所以格力一季報更難看。
2019年,美的海外收入佔比達到41.98%,而格力海外收入只佔10.51%。
海外怡情在3月份開始爆發,二季度達到高潮。在二季度,國內怡情已經被控制住,格力業績有望復甦,美的受到的沖擊會更大
空調行業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CR3市佔率由2018年的73.6%提高到2019年的76.39%。其中格力是老大,占據線下市場零售額的36.83%,美的是老二,線下市場份額為28.9%。
格力是專注做空調,美的在其他領域也有不錯的市佔率:
單從空調業務來看,格力和美的毛利率在穩步提高,這源於行業競爭格局的變化。
格力的毛利率在2012年完成了對美的的反超,此後便一直略勝一籌。這也反映出格力在空調領域的品牌力更強、對成本的控制更好。
空調行業受房地產影響較大,帶有一定周期性,美的ROE的波動顯然更劇烈,說明受周期性的影響更大。
每當行業陷入低谷時,老大總是最後一個倒下,格力在產銷平衡上也做得更好,降低了周期影響。格力對產銷兩端的管控,堪稱製造企業的教科書。
對於製造型企業,現金流比凈利潤更重要,因為利潤是紙面上的,可以通過財務手段進行調節,現金流是保證企業生存的血液。
從凈經營現金流來看,格力波動大,美的平穩些,二者的業務結構和銷售策略有所不同,但都屬於現金奶牛。
從貨幣資金來看,兩個都是土豪,根據今年一季報顯示,格力賬上有1216億,美的有785億。很多人質疑格力賬上有這么多錢,為什麼這次會調低分紅?
格力自1996年上市以來,現金分紅21次分紅,累計分紅544.25億元,分紅率為35.23%。直接融資累計81.52億元。
美的電器1993年上市,2013年美的集團完成整體上市,現金分紅25次,累計分紅416.74億元,分紅率為32.07%。直接融資共計166.46億元。
兩者給市場的回報,都遠高於從市場圈的錢,是A股為數不多的良心企業。
格力在2017年選擇不分紅,在今年調低了預期分紅,股民罵聲一片,市場上也有很多解讀,這很能理解,畢竟很多人是奔著高分紅來的,尤其是外資。但這並不等於公司就不行了,也不能說管理層背信棄義,畢竟特殊時期,高分紅能讓管理層拿得好處更多,不分紅對公司的發展有利。
格力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明顯低於美的,格力對產業鏈的控制力更強。
兩家公司存貨周轉天數相近,長期來看周轉天數有所下降,說明渠道管理能力在提高。最近三年周轉天數升高,可能系地產調控,家電行業需求不足。
兩家公司的營業周期都比較短,格力略小於美的,資金周轉速度更快,營運能力強於美的。
事在人為,前面說了這么多,其實最關鍵的還是看管理層。
格力前有朱江洪,後有董明珠,一個主技術,一個主銷售,相得益彰,完美互補。
美的前有創始人何享健,後有經理人方洪波,老闆對經理人團隊高度信任。
董小姐致力於打造個人IP,粉絲無數,不得不佩服董小姐爐火純青的營銷能力,最好的銷售就是營銷自己。不少創業者的書架上都放著董小姐的書,很多有事業心的妹紙都把她當作偶像。
相比之下,美的一直悶聲發大財,何享健不知不覺躋身財富榜前十。
一路高歌與不露圭角,並不能說孰優孰劣。
在管理人的繼承方面,美的顯然做得更好,董小姐的強勢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格力,但也帶來了風險,年過花甲,早就過了國企退休年齡,後董明珠時代誰來扛旗,充滿了未知數。
總結:格力在空調領域的霸主地位難以撼動,美的多元化做得更好,兩者在供應鏈管理、生產製造、渠道控制上都是我國製造業的佼佼者。
格力想要走得更遠,需要解決跨界發展和繼承人的問題,美的存在高溢價並購帶來的商譽風險。
作者:萌哥的視界
『貳』 國有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的案例研究
關於國有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的案例研究
引導語:我國的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嘗試起始於1999年,粵美的管理層通過受讓法人股,成功收購上市公司。下面是我為你帶來的關於國有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的案例研究,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的早期發展
2001年以後,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開始增多,隨著2002年《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出台,管理層收購成為一大熱點,被作為經理層激勵、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重要手段,引起各方的關注。
一方面,實施MBO是實現國有資本戰略性退出,優化企業治理結構的一劑良葯;同時也是解決由於歷史原因導致的集體企業產權界定模糊問題、實現企業所有權向真正的所有者回歸的一條捷徑。另一方面,不少人對MBO的實施動機、定價標准、融資方式等諸多問題提出種種質疑,認為在相關法規不完善、操作程序不規范的情況下,MBO隱患太多,極有可能產生國有資產流失、損害上市公司中小股東利益等種種弊端。2003年3月,財政部向原國家經貿委企業司發函,建議暫停對MBO的審批。同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資委《關於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意見》,對涉及國有股權轉讓的管理層收購進行了較為嚴格的規定。由此,如火如荼的MBO浪潮開始走向低潮。
二、中國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的典型模式
(一)關聯股東共同收購
關聯股東共同收購最典型的案例及美的(美的集團,SZ000333)的管理層收購。參與美的管理層收購的兩家公司開聯和美托,具有關聯關系,前者的主要股東是董事長的兒子何劍鋒,後者則是董事長何享健本人。由於2001年中國證監會還沒有對收購中「一致行動人」作出規定,兩個公司通過分別收購美的的部分股份,順利獲得了控制權。同時,也順利規避了「要約收購」的義務。
這種模式還可能出現一些不同情況,例如管理層分別成立兩家公司共同收購,典型的如深方大(方大集團,SZ000055)的管理層收購,由於目前《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對「一致行動人」的界定比較模糊,管理層在實施收購、獲得控
股權的同時迴避「要約收購」義務。
隨著《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對於一致行動人的界定逐步完善,美的模式已不是一個可行的路徑。
(二)間接收購
上市公司國有股股權轉讓必須經過財政部審批,程序較為復雜、所需時間較長,而未上市的國有資產轉讓相對來說則要容易一些。因此,通過直接收購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實施間接收購,是管理層收購的一種重要途徑,比較典型的有鄂爾多斯(鄂爾多斯,SH600295)管理層收購。管理層和職工共同出資成立的東民公司,通過收購上市公司鄂爾多斯的第一大股東鄂爾多斯集團,間接成為鄂爾多斯的控股股東。同樣的案例還有宇通客車(宇通客車,SH600066)、寧波富邦(寧波富邦,SH600768)等。
2010年以來的國有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案例並不多,包括2012年的大連國際(SZ000881)、2014年的山東如意(SZ002195)和2016年的東貝B股(SH900956),上述案例無一例外均採取了間接收購的模式。
(三)形式上無關聯的法人聯合收購
在管理層暫時無力實施獲得絕對控股權的收購時,還可能利用一家形式上無關聯關系的法人共同參與管理層收購,從而獲得相對較高的控股地位,宇通客車(宇通客車,SH600066)的管理層收購就是一例。2002年6月,鄭州市國資局將上市公司宇通客車的大股東宇通集團的89.8%的股份轉讓給管理層出資成立的上海宇通,10.2%的股份轉讓給河南建業公司。上海宇通利用對宇通集團的控股,聯合河南建業成功收購了上市公司宇通客車。寧波富邦(寧波富邦,SH600768)的管理層收購也屬於這種模式,兩個形式上無關聯關系的公司寧波富邦、上海城開聯合收購上市公司第一、第二大股東股份,共持有上市公司43.7%的股份,由於這兩家公司沒有形式上的關聯關系,並不構成關聯交易,可以避免要約收購。同時,這種模式的管理層收購還可以再管理層資金不足的情況下,藉助另一家形式上無關聯的法人,成功實施收購,其實質是管理層利用外部權益資本融資。
(四)參與發起,逐步收購
深方大(方大集團,SZ000055)、洞庭水殖(大湖股份,SH600257)的管理層收購頗具特色,在公司上市之初,管理層就通過成立另一家「殼公司」,參與上市公司發起設立,由於資金較少,參股份額有限,並不是公司控股股東。在以後的經營中,管理層通過「殼公司」的資本運作,增加在上市公司股份,逐步實現對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收購。深方大1995年成立之初,董事長熊建明就通過個人持股98%,在香港成立集康公司,參與深方大的發起設立,並成為其第二大股東。在2001年又個人持股85%成立邦林公司,和其他中、高層管理人員成立的時利和公司共同收購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的全部股份,實施了管理層收購。以權益計,熊健明個人對深方大的持股比例在20%以上,成為實際控股股東。在洞庭水殖的管理層收購中,管理層發起成立的泓鑫公司從一開始就參與上市公司的發起設立,並持有股份12.84%。2002年9月,泓鑫公司進一步收購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17.07%股份,合計持有上市公司29.91%股份,成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
(五)收購非控股法人股東股份,實現間接收購
上市公司管理層欲實施管理層收購,但是公司控股股東又不願意出讓股份,此時,管理層通過收購其他法人股東股份的方式,實施間接收購。這種方式有點類似於西方國家流行的「敵意收購」,但由於收購者作為目標公司管理者的特殊身份,又不同於「敵意收購」。目前,佛塑股份、特變電工的管理層收購是以這種方式進行。佛塑股份(佛塑科技,SZ000973)的管理層收購中,管理層成立的富碩公司通過受讓上市公司第二大股東的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特變電工(特變電工,SH600089)的管理層分別收購第一、五、八大股東4.93%、4.93%、1.59%股份,共持有上市公司11.46%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早期的這種模式下的管理層收購雖然並不徹底,管理層並沒有獲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權,但是管理者的身份已經發生重要改變,由純粹的「管理者」變成了「重要股東」,從而改變了公司原有的治理結構,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重要影響。
收購非控股法人股東股份進行間接收購在近年來又出現了新的案例,在這兩個案例中,管理層均獲得了上市公司的控制權。2014年的山東如意(SZ002195)管理層收購案例,公司董事長控制的如意科技原持有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毛紡集團24.46%的股份,通過收購中億集團持有的毛紡集團27.55%的股份,合計持有毛
紡集團52.01%股份,超過了東方資產持有的毛紡集團31.86%的股權比例,成為毛紡集團的控股股東並成為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2016年的東貝B股(SH900956)管理層收購案例中,公司管理層控制的冷機實業原持有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東貝集團9.26%的股份,通過收購洛克電氣持有的東貝集團39.14%的股權,冷機實業將合計持有東貝集團48.41%的股權,並通過與持有東貝集團5.51%股份的埃博科技簽署《股權委託管理協議》,合計控制東貝集團53.92%股權,超過東方資產的43.81%的持股比例,成為東貝集團和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
三、中國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的資金來源
(一)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融資情況
(二)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融資的`特徵
1、從公開披露信息看,早期管理層收購資金大部分來自管理層自籌資金 從交易情況看,早期的管理層為收購成立的新公司注冊資本都比較高,其中,洞庭水殖、特變電工、勝利股份、鄂爾多斯、宇通客車等5家公司的注冊資本均高於收購所需資金。並且,管理層在這些收購平台公司中所佔權益比例高,只有洞庭水殖的受讓方有20%權益屬於外來機構投資者融資。由於這些收購平台公司都是新成立,注冊資本較好地反應了內部現金流,據此可以判斷中國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收購的資金大部分來源於管理層自籌。
2、個人融資是管理層收購資金的重要來源
然而,管理層用於成立平台公司的資金大部分來自個人融資。中國管理層收入水平相對較低,因此合理的推測是管理層收購的資金大量來源於個人借款,例如向親朋好友借款,用個人資產向銀行作抵押貸款、以個人信譽向其他企業融資等,個人融資成為管理層收購資金的重要來源。佛塑股份再管理層收購的公告中,明確披露了所需資金由管理層自行通過借款、貸款解決。
3、外部權益資本較少參與管理層收購
在典型的管理層收購中,收購資金除了依靠大量的借貸以外,還可以通過吸收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等權益資本形式,共同參與管理層收購。在上述案例中,只有較少案例利用了外部機構投資者的權益資本,其他收購活動全部依靠管理層自籌資金入股解決。
4、股權質押成為管理層收購再融資的重要手段
在已經完成管理層收購後,一些注冊資本低於收購資金的受讓人都進行了股權質押融資,如美的集團、方大集團和最新的東貝B股案例。先通過銀行或者其他機構借款進行管理層收購,收購完成後再進行股權質押將上述借款還清,雖然本質上是一種「以新債還舊債」的行為,但是能夠讓管理層收購的資金來源多了一條可行的路徑。
5、分期付款具有賣方融資的性質
分期付款作為一種融資技巧,被應用到管理層收購中。如佛塑股份管理層收購中,收購平台富碩公司通過分期付款方式,解決收購資金不足的問題。通過與原第二大股東協商,在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後,支付首期轉讓款,恰好略等於富碩公司的注冊資本,而承諾在股權過戶時支付餘款13,764萬元,另外在一年內付清剩餘的16,457.198萬元。通過分期付款,實施管理層收購的富碩公司得到了賣方16,457.198萬元的1年期融資。
四、近年來國有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相關案例
(一)2012年大連國際MBO
1、收購的基本情況
本次管理層收購的收購方為大連翰博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翰博投資」),是大連國際董監高為主出資組建的有限公司,管理層合計持有翰博投資61.60%股權。本次收購為翰博投資受讓億達投資持有的國合集團30%股權,轉讓後,翰博投資持有國合集團53%的股權,並通過國合集團間接持有大連過18.38%股權。
本次收購前上市公司的控制關系結構圖為:
本次收購完成後控制權關系結構圖為:
2、股權轉讓協議的主要內容
轉讓協議當事人:億達投資(出讓方)和翰博投資(受讓方);
協議簽署日期:2012年8月21日;
轉讓的股權及比例:億達投資持有的國合集團30%股權;
股權轉讓的價款:人民幣17,000萬元;
付款安排:翰博投資在股權轉讓協議生效後五個工作日內向億達投資支付80%的股權轉讓價款(即人民幣13,600萬元);並在股權過戶登記變更完成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支付剩餘20%的股權轉讓價款(即人民幣3,400萬元);
股權轉讓協議的生效:股權轉讓協議經大連國際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後生效。
3、收購資金來源
上述收購資金來源於翰博投資的自有資金1,500萬元、股東借款3,500萬元及銀行貸款12,000萬元。根據翰博投資與中國農業銀行大連軟東支行簽訂的貸款意向書,中國農業銀行大連軟東支行將為翰博投資提供12,000萬元的信貸資金用於本次股權轉讓價款的支付。翰博投資各股東承諾,如出現上述資金不足以支付本次股權轉讓全部價款的情形,各股東將按出資比例向翰博投資提供剩餘股權轉讓款。翰博投資聲明,本次受讓國合集團30%股權所需資金未直接或者間接來源於大連國際,也沒有與大連國際進行資產置換或者其他交易獲取資金。
4、本次收購的定價
本次收購中,翰博投資以17,000萬元收購了億達投資持有的國合集團30%的股權。本次收購完成後,翰博投資將持有國合集團53%的股權,其通過國合集團間接持有了大連國際56,772,782份股權,佔大連國際股本總額的18.38%。
本次收購價格是以評估機構出具的《大連翰博投資有限公司擬收購中國大連國際經濟技術合作集團有限公司股權項目資產評估報告書》(元正評報字[2012]第086號)為基礎確定的。根據該評估報告,截至2011年12月31日,國合集團30%股權的價值為18,242.62萬元。根據交易雙方意願,經協商,翰博投資和億達投資以評估價值為基礎進行了友好協商,最終確定本次收購價格為17,000萬元。
元正評估在對國合集團股權價值進行評估時,評估假設及評估方法合理,評估結果真實反映了國合集團股權的價值,不存在明顯低估情況。其中對國合集團
擁有的大連國際股權的評估值為48,881.29萬元,該評估值與大連國際評估報告中上市公司全部股東權益評估值的18.38%一致,且略高於該部分股權按照2011年12月30日和2012年7月13日收盤價計算的價值。如以該評估值作為大連國際股票市值,則相對於大連國際2011年扣除非經常損益後的每股收益,市盈率為17.22倍,與行業可比公司的平均市盈率17.54接近,因此該評估值不存在明顯低估大連國際股權價值的問題。
『叄』 不到40天砸90億完成1億股回購方案,這對美的集團有著怎樣的意義
現在資本市場比較低迷,A股的表現也是不盡如人意。在這樣的情況下,美的集團為了給投資者信心,也是耗費90億巨資,40天的時間里就完成了股票的回購方案。這件事具體來說,對於美的集團的影響如下:
三、股票回購對於股價形成有力支撐現在A股市場整體表現的異常低迷。美的集團選擇現在回購股票,不僅表現出了對於公司未來充滿了信心。而且這90億巨資也不是白花,美的集團股票回購的行為,可以有利的支撐公司的現有股價。可以說,現在美的集團進行股票回購是一舉多得的事。
各位,對於美的集團40天砸90億完成1億股回購方案這件事,你有什麼不同想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肆』 股票美的集團是什麼公司美的集團歷年融資後股價美的集團吧
近一年,家用電器行業漲勢不錯,打破了之前的記錄,但現階段正面臨高位調整。作為投資者的我們在面臨這樣的問題後,我們是否還能有多賺一筆的機會呢?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在家用電器行業有著極高地位的美的集團!
在開始分析美的集團股票前,為大家精心准備了一份家用電器行業龍頭股名單,點擊進去就可以看到:寶藏資料:家用電器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看
公司介紹:美的集團已經上市了,並且在中國家用電器行業綜合實力排名已經達到了第一,業務橫跨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系統等領域,變為A股家用電器行業市值排名第一的標桿企業。公司擁有中國最大最完整的空調產業鏈、微波爐產業鏈、洗衣機產業鏈等完整產業鏈。
看過了美的集團的大概信息,我們來看下美的集團公司有什麼亮點,有什麼地方能吸引我們投資?
亮點一:公司強勢引領線上渠道發展,B、C端業務同步進行
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人們對家電的需求逐漸穩定了。美的集團在先進的技術優勢、產品優勢、供應鏈優勢和渠道優勢的加持下,已經開始實現公司營業收入的穩步增長了。公司的全網的銷售規模達到520億元,僅僅是在上半年,同比整體上漲超出20%,在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等平台全品類搜索與銷售同行中的佼佼者,
線上渠道穩居第一,有利於公司知名度不斷增強擴大,公司的品牌榮譽亦是如此,以後的營業收入快速增長由此來保障。
亮點二:空調銷量反超,成為空調界"老大"
美的集團空調營收在2021年上半年達到764億元,比去年同時期增長了近20%,現在,已經成功的反超了格力空調的671億元,在空調行業內算是發展的最好的企業之一了。現在反超過來的營業額已經有百億之多了,證明了市場追捧和認可公司的空調,完全有希望繼續坐在家電空調領域的第一位置。
我的態度是,在強者恆強的法則下,公司銷售的空調數量超過了之前比我們優秀的同行,將會不斷地鞏固公司的品牌影響力,會提高公司其他家用電器領域的買賣量。
亮點三:國內唯一產業鏈與產品線齊全的家電生產企業
在國內美的集團是一家有著唯一全產業鏈、全產品線的家電生產企業,並且公司在壓縮機、電控、磁控管等家電核心部件研發技術方面比其他同行做得會更好。該優勢對於增強公司在家電行業的競爭力十分有利,使公司繼續遙遙領先於家電行業,使公司得到更多的經濟價值。
受文章篇幅的影響,對於美的集團的更多深入測評和風險告知,都在學姐整理的這篇研報中,趕快打開鏈接查看吧:【深度研報】美的集團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由於新冠疫情的出現,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逐步減慢了,家用電器出口量同比放緩。不過從未來的角度來說,當前階段,國家對地產領域的改革,將會有利於家用電器的需求持續加大。並且,居民收入與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國家大力支持綠色環保智能產業的發展,將利於家電產品質量標准升級,為家用電器行業帶來了新機會,新挑戰。
整體來說,美的集團的家用電器有優越的研發技術,所生產的家電在使用過程中碳排放量明顯有所下降,符合國家近幾年來一直鼓勵提倡的綠色環保策略,這個家用電器公司前途光明。
但文章畢竟有滯後性,若是想了解更多關於美的集團的未來行情,只需點擊下文的網址鏈接,還有專人給你解析股票,看下美的集團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美的集團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1-11,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伍』 美的是發展還是說營運能力,盈利能力,還是說償債能力
美的:
1、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反映了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美的集團近三年總資產周轉率分別為1.07、1.16、1.02。格力電器近三年的總資產周轉率為0.64、0.76、0.86。海爾智家近三年的指標為1.15、1.13、1.15。美的集團雖然在T+1年總資產周轉率有所下降,但仍處於1以上,僅次於海爾智家。而格力電器雖逐年上漲,但遠低於美的集團。總資產周轉率越高,說明企業銷售能力越強,資產投資的效益越好。因此,美的集團的發展可觀。
美的集團近三年的應收轉款周轉率為13.34、15.54、14.07。格力電器近三年的應收賬款周轉率為37.07、33.80、29.32。海爾智家近三年為12.95、12.90、16.02。應收賬款周轉率越高,說明應收賬款的變現能力越強,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水平越高。格力電器的應收賬款變現能力處於行業頂端,美的集團指標變化趨勢同總資產收益率相同,應收轉款管理水平有待加強。
2、營運能力
營運能力反映了企業資產營運效率與效益,美的集團近三年中,T-1年ROA達12.63%,T年下降至10.44%,T+1年為10.07%。美的集團ROA始終穩定在10%以上,企業的資產利用率良好。與競爭對手比較,格力電器近三年ROA逐年上漲,為10.79%、13.40%、13.41%,處於行業領先地位。海爾智家ROA逐年下降,但仍保持平穩,為7.89%、7.27%、7.16%。經對比,美的集團的資產收益率在行業內較為可觀,雖然有小幅下降,但企業仍保持平穩發展,處於第二的位置。
美的集團T-1年凈資產收益率為25.37%,T年為24.5%,T+1年為24.69%。格力電器近三年ROE為30.08%、36.96%、33.07%。海爾智家近三年的ROE為19.10%、21.11%、18.90%。美的集團ROE在T年小幅下跌之後迅速回升,且指標仍能位於行業第二,說明企業所有者權益的獲利能力較強,處於行業領軍地位。
3、償債能力
流動性比率反應了公司償付短期債款的能力,流動性比率高表示公司短期償債能力強,反之則弱。但若這類比率過高,會造成流動資金浪費。美的集團近三年的流動比率為1.35、1.43、1.40。格力電器近三年為1.13、1.16、1.27。海爾智家為0.95、1.15、1.18。由此可見,美的電器的短期償債能力最強,且並不過高。美的集團近三年的速動比率均為1.18。格力電器近三年為1.06、1.05、1.14。海爾智家近三年為0.74、0.87、0.90。速動比率越高,說明資產的流動性越強,美的集團的短期償債能力領先競爭對手。
4、發展能力
企業發展能力是指企業擴大規模、壯大實力的潛在能力。發展能力也稱企業的發展潛力,它是企業通過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不斷擴大積累而形成的發展潛能。企業無論是增強盈利能力、償債能力、還是提高營運能力,其目的都是為了提高企業的增長能力,也就是說企業發展能力的分析其實是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和營運能力的綜合分析。
美的集團近三年銷售增長率分別為16.15%、17%.13、19.15%。格力電器近三年的銷售增長率為13.64%、18.76%、19.86%。海爾智家近三年的指標為17.24%、19.45%、21.04%。美的集團雖然近三年銷售增長率有所增長,但與格力和海爾智家相比,仍處於較低水平。
美的集團近三年的銷售(營業)利潤增長率為17.07%、16.75%、16.33%。格力電器近三年的銷售(營業)利潤增長率為13.34%、15.54%、14.07%。海爾智家近三年為12.95%、12.90%、16.02%。銷售利潤率越高,說明企業百元商品銷售額提供的營業利潤越多,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反之,此比率越低,說明企業盈利能力越弱。雖然美的集團的銷售增長率略低於格力和海爾智家,但從銷售利潤率這一財務指標來看,反映出美的集團企業本身較強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