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村級經濟融資

村級經濟融資

發布時間:2023-02-10 02:48:09

❶ 農村金融改革工作匯報(2)

國農業發展銀行的資金運用分為兩類:一類是重點支持農業的產前環節,其目的是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進行以固定資產貸款為主體的各類農業開發和技術改造貸款;另一類是為了支持糧棉油等農產品流通各環節,進行以流動資金貸款為主體的收購、調銷和儲備貸款。中國農業銀行也將政策性業務劃出之後,轉變為國有商業銀行,按照現代商業銀行經營機制運行,加快了商業化的步伐。

(二)農村信用社的商業化改革

農村信用社的政治體制背景比較復雜,必須加強對其的商業化改革,1996年農村信用社與農業銀行脫離行政隸屬關系,向合作制方向發展,並在信用聯社的基礎上,有步驟地組建農村合作銀行,由中國人民銀行對農村信用社進行金融監督管理。由於農信社繼續沿襲中國農業銀行管理時期商業化的經營方向,隨農村金融需求的大幅度增加,金融供求缺口越來越大。事實上,農信社本身的歷史包袱沉重,資本金嚴重不足,產權不明晰,法人治理不完善,很多方面都難以適應農村經濟和金融發展要求。

同時,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明確其不屬於金融機構,不得辦理存貸款業務,屬於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中國農村發展信託投資公司改變為隸屬農業部,中國經濟開發信託投資公司仍隸屬於財政部,但辦理農業信託投資。

第二階段構建了三位一體的符合農村融資需求的金融體系。但是,實際運行中發現,農民的消費性金融需求幾乎不可能從正規金融體系中獲得滿足,農業生產性金融需求也有十分苛刻的貸款條件,農

村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建設的.發展性金融需求也缺乏來自銀行的資金保證。

正規金融供給的不足,必然由非正規金融安排來補充,導致民間借貸和各類合會組織興起,帶來許多金融糾紛。各類基金會和部分農信社不能規范經營, 金融市場尋租現象普遍。

第三階段:促進農村金融商業化和多元化(1997-2015年) 1997 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確定了「各國有商業銀行收縮縣(及以下)機構,發展中小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基本策略,包括農業銀行在內的國有商業銀行開始收縮縣及縣以下機構;對基層分支機構進行了撤並,退出了縣域范圍,重點轉向了城市;基層營業機構的貸款審批權和財務權上收,業務重點放在大城市、大企業、大項目上,較少考慮農村經濟的發展對金融的需求。

(一)農村信用社的產權改造

2003年6月,以《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為標志,農村信用社的改革試點由8省市試點進一步擴散到全國。這輪改革是按照「明晰產權關系、強化約束機制、增強服務功能、國家適當支持、地方政府負責」的總體要求,加快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和產權制度改革,把農村信用社逐步辦成由農民、農村工商戶和各類經濟組織入股,為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的社區性地方金融機構,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農村金融主力軍和聯系農民的金融紐帶作用,更好地支持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

從2003年起,我國允許成立農村商業銀行與農村合作銀行,但

對其設立在注冊資本總量、資本充足率、發起人規模、從業人員、設立分支機構數量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和限制。這些新型農村銀行均是在原農村信用社基礎上改造而成的股份制銀行,實際上不具有合作性質。

改革後,農信社逐步形成了四種產權關系: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縣級農信社統一法人、縣級法人。截至2015年底,完成產權改造後,組建了17家農村商業銀行,113家農村合作銀行,1824家縣級統一法人。由於此輪改革的目標不是解決農村融資問題,而是解決農信社生存和發展問題,所以在解決農村融資問題上,資金越來越遠離農民,向城市流入。

(二)農村郵政儲蓄的發展

農村郵政儲蓄機構數量龐大,遍布城鄉,業務發展迅速,在活躍農村經濟發展上起到一定作用。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於2015年3月正式掛牌成立,成為中國第五大銀行。郵政儲蓄擁有最廣的城鄉覆蓋面,並提供最多交易額的個人金融服務網路,其近60%的儲蓄網點分布在農村地區。郵政儲蓄於2015年在部分省份開展郵政儲蓄定期存單質押貸款業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農戶與農村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緩解了農村資金外流現象。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還將試點在農村領域發放農戶聯保貸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以及微小企業主貸款,並在時機成熟時推出農村小額保險甚至小額期貨等產品。

與此同時,我國農業保險業務始終未能發展起來,整體上處於滯後狀態,遠遠不能滿足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業產業化的需求,在數量和

質量上的規模上均較小。

(三)農村金融的多元化發展

隨著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重心逐漸向正規金融機構的商業化轉變,中國人民銀行開始加大了對非正規金融組織和活動的管制力度。為了消除對農村信用合作社競爭沖擊,1997年農村合作基金會被合並、關閉;隨後1999年,被徹底解散。除農村合作基金會外,非正規性金融體系主要由親友之間的個人借貸行為、個人和企業團體間的直接借款行為、經濟服務部、金融服務部、高利貸、各種合會、私人錢庄等組成。經濟服務部、金融服務部也是類似於信用合作組織,基本上均被取締。

2015年,中國人民銀行推動了小額貸款試點,銀監會出台了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的新政策,給農村金融開拓了一條嶄新的多元化發展道路。2015年的3月1日,以四川儀隴惠民村鎮銀行正式掛牌成立為標志,我國農村金融的改革與發展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目前,我國農村金融改革與發展正處於一個大發展的關鍵時刻。

繼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之後,2015年1月29日公布的2015年中央1號文件,進一步提出深化農村金融改革的迫切性,表明了優化農村金融體制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環節。為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國家允許產業資本和民間資本到農村地區新設村鎮銀行、社區性信用合作組織等金融機構。

根據中國銀監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0月,6個試點省

(區)共核准23家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開業。其中,村鎮銀行11家,貸款公司4家,農村資金互助社8家。另外,還有8家機構已提出申請,其中3家已獲籌建。三類新型機構共籌集各類資本12726.65萬元。其中,銀行資本6480.21萬元,佔比50.9%;產業資本1953.89萬元,佔比15.4%;個人資本4292.55萬元,佔比33.7%.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資產總額32446.16萬元,存款余額19344.87萬元,貸款余額11953.48萬元,累計發放貸款22015.43萬元,初步起到了將社會資金引向農村地區、支持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促進了農村金融商業化、多元化。

由於農村生產力的落後,以及各方面的因素導致農村經濟長期發展滯後於城市經濟。而為農村經濟提供金融服務的各種金融組織的效益和發展速度明顯落後於各國有商業銀行和眾多的股份制銀行。在當今金融市場放開的今天,競爭日趨激烈,農村金融組織想要在新的時代下贏得發展機遇,必須深刻研究農村金融改革的脈絡,理清各種問題存在的根源,不斷地深化改革,開拓各種新的金融產品,做好農村經濟的主力軍。在為農村經濟提供服務的同時,也實現自身的發展。

❷ 如何拓寬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融資渠道

近年來,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成為我市發展農村經濟的有效載體,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帶領農民共同致富上已經顯現出一定實力,當前,正是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關鍵時期。但通過調研發現,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融資主要是以合作社內部成員權益融資為主,政府資金扶持和金融機構貸款為輔的模式。如何拓寬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融資渠道,實現其持續、穩定和快速的發展,成為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問題研究的當務之急。
一、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困境現狀
1.農民專業合作社起動資金嚴重不足。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剛從個體承包的模式中脫胎出來的新型經濟組織,其生命力十分脆弱,離做大做強還有相當遙遠的距離,其根本原因就是資金嚴重不足。農民專業合作社最早的資金支持來自成員交納的會費、股金。任何成員加入,都必須交納這項費用,盡管數額不大,但卻是合作經濟組織最早的資金支持。除了會費和股金之外,為了彌補資金不足,許多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發展過程中通過公積金制度和紅利、盈餘掛賬的辦法籌集資金。這些辦法雖然部分解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資金缺乏問題,但離其對資金的需要卻相差甚遠。
2.農村金融機構缺乏,融資渠道單一。長期以來,農村金融體系在國有銀行收縮網點之後雖在名義上形成農行、農發行、農村信用社三足鼎立的局面,但名不符實。農行目前的服務對象基本上是一些經濟效益比較好的龍頭企業,對農業基礎設施和開發的貸款逐年下降,同時其縣級以下支行基本收縮。農發行也基本上只負責一些比較大的政策性項目,並且也開始注重財務狀況和經營效益,在資金投放上非常審慎,政策性職能開始弱化。真正發揮支農作用的只有農村信用社一家,而一直處於改革中的農村信用社由於其自身經營上的困難,支農作用也並未得到最大的發揮,農業貸款在其總貸款中所佔比重雖有較大提高,但仍然不及1/4,且其業務網點也並未深入到鄉村基層。《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定,國家政策性金融機構及商業性金融機構應當採取多種形式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但這些規定比較籠統,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資金問題並未得到根本解決。
3.招商引資困難。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民組織,凡事都需要經過理事或社員的通過,決策成本過高,而且合作社每三年要換屆,人事上難以相對穩定。加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只保護農民利益,設定的這個保護農民的屏障,也阻擋了外部資金的注入, 多數是農民自拉自唱,限制了農民合作社的外延拓展。所以,一聽說是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很多企業老闆就會猶豫。
4.融資環境不佳。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狀況並不樂觀,主要表現為融資環境較差。一方面從廣大農村和農民的現實情況來看,大多數農戶自身經濟實力較弱,造成他們對合作社的資金投入較少,合作社無法聚集大量股金。合作社盈利能力差,通過提取公積金來獲得的資金也很有限。而現有的管理機制、盈餘分配機制也難以吸引投資者。眾多原因使得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融資空間十分有限。另一方面農民專業合作社經濟基礎薄弱,抵禦風險能力差,無穩定持續收入,缺乏適合的財產抵押,金融機構不願放貸。雖然政府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給予稅收優惠和財政扶持,但資金支持力度仍然有限。
二、制約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金融供給的主要因素
(一)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缺少政策扶持、監督管理和科學發展規劃。國家和省政府分別出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和《黑龍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提出了財政、稅收、綜合服務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和管理要求,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些政策大多沒有相應的配套細則或辦法來指導落實,致使部分措施流於形式。一是相關部門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信息服務、培訓服務等不到位,存在支持盲點。二是對國家投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資金、設備和設施的使用缺乏有效監督。三是主管部門對於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變化情況掌握不及時,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經營信息檔案不健全。四是相關政策部門各自為戰,缺乏有效溝通,難以形成合力,致使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服務水平大打折扣。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得不到金融機構充分認可。《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後,雖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市場主體和承貸主體地位得到了法律確認,但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金融支持政策尚未自上而下出台。同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治理結構是在民主管理前提下的非法人治理結構,銀行在貸款審批中不能准確判斷是以農業企業的標准來確定貸款的額度、利率,還是以互助組織的標准來確定,金融支持存在障礙。部分金融機構支持合作社多數採取變相支持成員農戶個人,看似殊途同歸,但是後者在貸款額度、貸款利率、貸款期限等方面都有局限性,遠遠不能滿足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需要。
(三)合作社運作不規范制約金融服務的主動性。一是民主管理決策機制流於形式。農民專業合作社一般是由農村的能人、龍頭企業、基層組織、基層服務部門、經紀人領辦的,實際運行中普遍表現出利益關系鬆散的特點,合作社重要事項往往由發起人或者大戶說了算,普通農戶多是附屬者,很少參與民主決策。二是利益分配機制不健全。據調查,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成員之間的利益分配主要依據社員與合作社的交易量結算,能建立二次分配機制的合作社佔比很小,且多數是以技術服務、信息服務、生產資料采購等業務為主,產業鏈短,市場化程度較低,贏利能力較弱。三是合作社組建運作真實性難認定。調研中發現,我市部分合作社成立至今只在爭取國家補貼資金上「下功夫」,而並無真實的經營活動。這些因素嚴重製約了金融機構信貸支持的主動性。
(四)缺少有效的抵押擔保物導致金融機構貸款難以操作。金融機構放貸通常要求有抵押擔保物,而農民專業合作社正處於起步階段,規模較小,固定資產少,缺乏可供抵押的資產。據調查顯示,80%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無固定資產,而合作社及社員擁有的農業生產設備、農村集體性質的房產和土地承包經營權等自有資產又難以作為有效抵押物,從而使合作社獲得銀行貸款的難度增大。
(五)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尚不健全。一是政策性金融機構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未開展專門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信貸支持。商業性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網點布局有限,支持能力和意願都不足。農村合作金融還處於起步階段,在滿足農民專業合作社資金需求上難以發揮主體作用。二是擔保體系發展滯後。雖然《黑龍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中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建立專門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貸款服務的擔保機構」,但全省目前還沒有成立專門服務於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擔保公司。作為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合作社也很難符合其他擔保公司的擔保條件,處於求保無門的窘境。三是農業保險缺位。目前,政策性農業保險僅覆蓋有限的種植和養殖行業,對於像農機專業合作社等開展技術服務及其它領域業務的合作社經營風險分擔方面的介入尚屬空白,而商業性保險由於收費高,較難在農村推廣。四是民間融資受到抑制。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不少地區地下錢庄、互助基金、私募股權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當鋪等民間金融陸續出現。但由於政策的限制,民間金融的發展長期得不到法律的保護也不受法律監管,使得民間金融受到很大的制約而發展緩慢。
三、關於拓寬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渠道政策的建議
(一)加大政策支持合力,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發展。一是設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專項扶助基金。建議各級財政分別安排資金,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培訓、農產品質量標准與認證、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市場營銷和技術推廣等服務。二是涉農管理部門在項目安排上給予優先支持。國家支持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建設項目,可首先考慮委託和安排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三是落實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稅收優惠政策。應進一步明確國家對農業生產、加工、流通、服務和其他涉農經濟活動給予的稅收優惠政策,嚴格遵照執行,確保農民專業合作社享受到相應的稅收優惠。四是深化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綜合服務工作。各級農業、林業、水利、畜牧獸醫等部門,農業機械管理機構和供銷合作社、科協等組織應每年定期(一年至少2次)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領辦人及成員接受相關產業政策、法律知識、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知識等培訓,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向規范化、市場化方向健康發展。五是人民銀行應制定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政策。在信貸規模、支農再貸款等政策運用上,對涉農金融機構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項目給予傾斜。積極鼓勵地方政府出資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貸款擔保基金或風險補償基金,並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金融服務成效明顯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給予資金獎勵、稅收減免等多種形式的支持政策,引導實現對農民專業合作社信貸投放的持續增加和金融服務的持續改善。銀行監管部門要會同農業部門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金融服務的後續評估,密切跟蹤有關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進展,切實加強政策指導,支持推廣有益經驗,持續放大創新成效,在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上提高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金融服務水平。要有序規范和推進民間資金的合法運營,針對農村金融市場建立一些民營的擔保公司,使非法的地下錢庄得以抑制。
(二)加快制定和完善全市金融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指導意見,統籌規劃全方位的金融支持措施。為進一步促進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健康較快發展,下一步,我們將在立足實際、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盡快制定全市金融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指導意見,從全局高度謀劃金融支持的方向和措施。充分挖掘銀行、證券、保險、擔保及其他各類金融機構的自身優勢和作用,形成金融支持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合力。圍繞擴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及成員農戶有效抵押擔保物范圍、支持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金融創新、拓寬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渠道等重要環節和目標出台相應細則,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各項金融支持工作順利開展。
(三)深入推動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豐富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手段。建議政府及相關部門建立金融機構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獎勵或補貼機制,通過對金融機構發放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貸款給予貼息、減免營業稅,對業務開辦量大的金融機構給予資金獎勵等措施,鼓勵各金融機構進一步增強信貸創新理念,把農民專業合作社列入授信范圍,盡快制定農民專業合作社信用等級的評定標准和方法。強化農村信用環境建設。應把農民專業合作社全部納入農村信用評定范圍,建立成員信用檔案,記錄和監督成員的信用狀況,對信用狀況良好的成員加大支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積極開展貸款抵押擔保方式的創新,嘗試以土地、林地和水域灘塗使用權和承包經營權,有穩定現金流的收益權、應收賬款以及企業品牌等資產進行抵押,支持合作社生產經營。
(四)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的功能和作用,重點扶持農村合作經濟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第51條規定:「國家政策性金融機構應當採取多種形式,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資金支持」。農業發展銀行作為政策性金融機構,應努力貫徹和配合全市「三農」發展政策,加強與農民專業合作社主管部門的信息溝通和工作配合,不斷深化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金融服務。可重點支持「農戶(社員)+龍頭企業+合作社」組織形式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支持涉農龍頭企業或龍頭企業領辦的合作社,充分發揮其輻射和帶動作用。
(五)建立健全擔保體系和農業保險制度,提高金融機構支持合作社的積極性。一是推動成立農業信用擔保公司。建議以市、縣地方財政出資為主,省級財政適當支持為輔(省級財政出資比例可在30%左右),並廣泛吸納社會資本參與,共同投資建立農業信用擔保公司,主要面向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貸款擔保業務。二是加快推動農業保險發展。農業、財政、保險部門應加大力度研究「十二五」時期齊齊哈爾市農業保險發展規劃,並出台相應推進措施,逐步健全和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引導商業性保險公司開辦農業保險,努力擴大農業保險險種和覆蓋地區,並探索發展銀行和保險共同參與的多種形式的農村信用共同體,不斷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抗風險能力。三是民間融資。所謂民間融資是指出資人與受資人之間,在國家法定金融機構之外,以取得高額利息與取得資金使用權並支付約定利息為目的而採用民間借貸、民間票據融資、民間有價證券融資和社會集資等形式暫時改變資金所有權的金融行為。四是股份合作融資。是由農民本著自願原則集資入股辦企業或進行綜合開發,可以在短時間內聚集大量資金實現投資目標。股份合作籌資是一種很有潛力的籌資方式,它適應性廣,容易被各方、特別是農戶所接受,是將分散的社會資金組織起來發揮資本集中優勢的一個好形式。
(六)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制度改革。一是成立農村土地承包流轉服務中心,農村土地流轉由以往的「個人行為」變為政府指導;二是出台《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管理辦法》,規定集體建設用地可以進入市場公開出讓,宅基地也可在一定條件下通過房屋聯排、出租等方式流轉;三是成立擔保公司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等流轉行為進行擔保,對利用農村各種權屬證明質押融資進行擔保,對利用宅基地、農村房屋、新居工程等抵押融資進行擔保等。四是國家及地方政府早日出台相關措施在有條件的縣域成立土地銀行,規范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

❸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需要哪些具體的制度支撐,政策支持

農村政策:農村政策系列知識三農」問題始終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問題。黨中央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的全局出發,提出了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支農惠農政策,初步形成了新時期「三農」工作理論體系和支農惠農的政策體系。為使農村廣大幹部群眾系統了解和全面把握這一政策體系的精神實質和主要內容,用黨的政策凝聚人心、匯聚民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我們特在《黨員教育》欄目中開設《農村政策系列知識》子欄目,根據河北省委宣傳部編寫的《農村政策200問》,摘錄相關熱點問題予以解讀,以期在學習了解黨的政策、貫徹執行黨的政策中發揮應有作用。《農村政策系列知識》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篇:1、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及其原則是什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完善強化支農政策,建設現代農業,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原則:必須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促進糧食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必須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不斷創新農村體制機制;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切實讓農民得到實惠;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實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逐步推進;必須堅持發揮各方面積極性,依靠農民辛勤勞動、國家扶持和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使新農村建設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在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中,要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議,不強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強求一律;要引導扶持,不包代替。2、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具體任務是什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具體任務有四項:(1)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加強農業設施建設,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建設大型商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大力發展畜牧業,保護天然草場,建設飼草基地。積極發展水產業,保護和合理利用漁業資源。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改造中低產田,搞好土地整理。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快農業標准化,健全農業技術推廣、農產品市場、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動植物病蟲害防控體系。積極推行節水灌溉,科學使用肥料、農葯,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2)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穩定並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有條件的地方可根據自願、有償的原則依法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基本完成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等改革任務。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規范發展適合農村特點的金融組織,探索和發展農業保險,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積極開拓農村市場。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制度,依法保障進城務工人員的權益。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服務功能。鼓勵和引導農民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加強農村黨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3)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加快發展農村文化教育事業,重點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對農村學生免收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提供免費課本和寄宿生活費補助。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基本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強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實施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貧工程。發展遠程教育和廣播電視「村村通」。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鄉村道路建設,發展農村通信,繼續完善農村電網,逐步解決農村飲水的困難和安全問題。大力普及農村沼氣,積極發展適合農村特點的清潔能源。(4)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採取綜合措施,廣泛開展農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擴大養殖、園藝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和綠色食品的生產,努力開拓農產品市場。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引導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帶動鄉鎮企業和小城鎮發展。繼續完善現有農業補貼政策,保持農產品價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國情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提高貧困地區人口素質,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開辟增收途徑。因地制宜地實行整村推進的扶貧開發方式。對缺乏自下而上條件地區的貧困人口實行易地扶貧,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建立救助制度。3、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和具體內容是什麼?總體要求: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具體內容:生產發展。加快建設現代農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推動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當前主要包括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度,普及先進適用的農業科技技術,推廣龍頭帶基地、公司連農戶、產加銷一條龍等多種經營模式,發展循環型、節約型農業等具體內容。它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實現其他目標的物質基礎。生活寬裕。繁榮農村經濟,擴大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不斷改善和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包括:以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優質化、區域化、專業化和產業化水平;以加快投資、財政等管理體制改革和著力培育產業支柱,激發縣域經濟活力;鼓勵並引導農民外出務工就業;以穩定、完善和強化對農業和農民的直接補貼政策等加大外部對農業、農村的支持力度,創造農民持續增收的政策環境;以落實加強整村推進、扶持龍頭和轉移就業培訓三項重點工作為主的開放式扶貧方針,加大扶貧開發工作的力度。這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衡量實際工作的基本尺度。鄉風文明。積極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強化農村公共服務,樹立健康文明風尚,培養造就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型農民。一方面,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社會事業的投入,加強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普及農村義務教育,逐步完善農村醫療、養老、最低生活保障和困難救助體系,在農村形成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風貌。另一方面,大規模開展農村勞動力的科技培訓,提高務農技能和農民轉產轉崗就業的能力,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這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內容,也是加快新農村建設的迫切需要。村容整潔。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搞好村莊規劃和治理,改善村容村貌,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加大農村飲水工程、能源、公路、電網、信息化建設,搞好村莊規劃和人居環境治理,為農民創造整潔、舒適、文明、現代的生活環境。這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環節,也是新農村建設最直觀的體現。管理民主。深化農村改革,創新農村體制機制,完善鄉村治理結構,擴大農村基層民主。尊重、保護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和經營自主權;轉變政府職能,鞏固深化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完善糧食宏觀調控體系,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健全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開展農村普法教育,加強法治建設,妥善處理農村各種社會矛盾等。這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根本保障,也是新時期新農村建設以充分尊重農民意願並全面維護農民利益的體現。4、中央關於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政策有哪些?(1)穩定、完善和強化扶持農業發展的政策,進一步調動農民的積極性。繼續加大「兩減免、三補貼」等政策實施力度;切實加強對糧食主產區的支持;建立穩定增長的支農資金渠道。(2)堅決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切實提高耕地質量。嚴格保護耕地;認真落實農村土地承包政策;努力培肥地力。(3)加強農田水利和生態建設,提高農業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加快實施以節水改造為中心的大型灌區續建配套;狠抓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堅持不懈搞好生態重點工程建設。(4)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加大良種良法的推廣力度;加快改革農業技術推廣體系。(5)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發展環境。加大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農產品流通和檢驗檢測設施建設;加強農業發展的綜合配套體系建設。(6)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競爭力。進一步抓好糧食生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加快發展畜牧業;重點支持糧食主產區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7)改革和完善農村投融資體制,健全農業投入機制。完善農業投資管理體制;加快農村小型基礎設施產權制度改革;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和創新。(8)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促進農民和農村社會全面發展。全面開展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進一步發展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9)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進一步加強農村黨建工作。5、中央關於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的措施主要有哪些?中共中央國務院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出了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的八條措施:一要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建立促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投入保障機制;二要加快農業基礎建設,提高現代農業的設施裝備水平;三要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強化建設現代農業的科技支撐;四要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健全發展現代農業的產業體系;五要健全農村市場體系,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物流產業;六要培養新型農民,造就建設現代農業的人才隊伍;七要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創新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八要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確保現代農業建設取得實效。6、今後一個時期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什麼?2008年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強農業基礎建設,積極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努力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切實解決農村民生問題,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❹ 什麼是農村政策性金融、農村商業性金融和農村合作性金融各有何特徵

農業政策性金融,就是在國家和政府支持下,以國家信用為基礎,運用各種特殊的融資手段和優惠的存貸利率,嚴格按照國家政策的界定,以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為主要職責,直接或間接地體現國家對農業和農村經濟支持和扶持政策的一種特殊的資金融通行為。
商業性金融是指在國家 產業政策 指導下,運用市場法則, 引導資源合理配置和 貨幣資金 合理流動等經濟行為而產生的一系列貨 幣商業性金融活動的總稱。
農村合作金融是人們在農村經濟與社會活動中,為改善生產和生活條件.獲取融資服務,按照自願人股、民主管理、互助互利的原則組織起來的一種信用活動形式。

❺ 關於村委會欠個人借貸問題

由於村集體經濟薄弱,集體收入偏少,才會出現資金緊張,為解決急需,才會版發生向村權民個人借貸行為。雖經過20年的時間,但由於村集體經濟一直沒有改善,尚未還上原來的借貸,也屬正常。
在集體經濟非常薄弱的村,如果才能清償村委會的借貸,不要把思路局限於現金償還上面,可考慮通過承包村集體所有的資源經營來解決。如承包土地、承包山林、承包荒地、承包水塘、承包果園、承包企業等方式,以租金代為償還。

❻ 村鎮銀行出現之前,農村的融資狀況

這是我的課題研究的一部分,吐血給你。

(1、 農村金融服務存在空白點。
截至2007年底,全國在縣及縣以下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共有 108173個,佔全國機構網點總量的 57% ,平均每個縣(市、旗)分布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53.63個,每個鎮(鄉)分布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3.56個。目前我國還存在2868個「零金融機構鄉鎮」,其中2645個在西部地區,佔全國總數的80%。此外,有2個縣(市)、8901個鄉鎮僅有1家金融機構。寧夏回族自治區13個縣(市、旗)中尚有24個鎮(鄉)未設任何銀行業金融機構營業網點。這不僅制約了農村的經濟發展,影響了農民的日常生活,更不能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因此村鎮銀行在農村有了生存空間。
2、農村金融競爭不充分。
自1995年至2005年約十年左右,國有商業銀行紛紛收縮農村網點,開始一場對未來農村金融生態影響極大的「集體大出走」;其根本原因在於這些金融機構在農村金融市場上績效欠佳。亞洲金融危機後,我國政府對國有商業銀行的監管更為嚴格,為了降低不良貸款率,提高銀行的資產質量和核心競爭力,四大國有銀行不得不退出農村金融市場。而現有的農行分支機構現行高度集中的信貸管理模式不利於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農行普遍實行集權式的信貸管理模式,信貸決策權在省分行和地市行,縣支行的信貸權基本被剝奪。由於基層行只有申報推薦權,卻要承受組織資金平衡、收貸收息的責任,在經濟環境欠佳,信貸風險加劇的情況下,基層行無心擴大信貸投入,但為了完成上級行存款任務,商業銀行通過各種途徑,大量組織吸收當地存款上存上級行,造成當地有限的資金被抽走,同時,國有商業銀行把大中型企業以及大中型企業密布的大中型城市作為主要支持對象,將下一級的資金層層向上集中,不斷從基層支行抽取資金回灌大中型城市,而大大忽略了縣域經濟對信貸資金的需求,尤其是對一些能盤活的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由於銀行怕擔風險,信貸資金也不敢大膽投入,使中小企業得不到正常發展。目前,只有農村信用社不受貸款審批權上收的影響,可以將吸收存款全部用於當地經濟發展,但大量的資金被商業銀行佔有,信用社規模得不到發展。 組建村鎮銀行,使各行在存款、貸款方面展開合理競爭,有利於廣大農民得到更加便捷、有效的金融服務。
3、民間融資旺盛。
近幾年來,我國民間借貸無論像「合會」這樣有組織的活動,還是互助性質的自由借貸,一直非常活躍,是廣大農民借貸資金的主要來源。民間借貸的主要形式有三:一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農業產業化發展迅猛,資金需求旺盛,在向金融機構融資出現困難的情況下,轉而向民間籌措資金。二是發放高息借貸。資金相對比較富裕的農戶、個體戶和中小企業主,在暫時沒有新的資金投向的情況下,為了給閑置資金尋求新的「出路」,向一些資金匱乏且又急需資金的企業及個人提供高息借貸;三是村民及親朋好友之間的借貸,這種情況最普遍。有關統計數字表明,中國農村「高利貸」高達8000億~1.6萬億元。另據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對2萬多農戶的調查,2007年的農戶借款中,銀行信用社貸款佔32.7%,私人借款佔65.97%,其他佔1.24%。寧夏各級政府財力有限,有限的資金投入城市建設的份額較大,對「三農」的投入普遍不多,農村經濟發展除了農民自有資金外,主要還是要依靠信貸資金。但是金融部門的貸款規模卻相對萎縮,特別是對「三農」的貸款慎之又慎,有些地方名義上是放貸於「三農」,實際上是挪作它用。各項經濟主體貸款難,難貸款,影響了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據抽樣調查,寧夏農村獲得貸款的農戶比例僅為16.5%,還有35.5%的農戶需要資金而難以獲取貸款,只能依靠民間借貸。農民人均私人借款215.2元,僅比人均獲取銀行貸款234.6元低19.4元。可見,農村金融市場廣大,信貸需求旺盛。
4、農村信貸投放不足。
隨著外向型農業的發展,農業產業化、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資金需求呈增長態勢,需要金融部門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支持,而日前的農村金融體系明顯存在組織機構單調、服務功能不全、支持而狹窄等問題。
目前,農村信用聯社是農村金融的主力軍,但信用社資本金少,存貸款規模都相對較小,且其他金融機構基本不向農村貸款,再加上郵政儲蓄對資金的「抽水」作用,農村信用社為了支持「三農』,只能依靠拆借資金或支農再貸款,但相對於新農村建設巨大的資金需求,無疑是杯水車薪。此外,農信社的金融產品少,越來越不能適應市場需求。而且農信社的內部管理及開展業務的電子化程度較低,難以適應現代金融業務運行的需要。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信社的效率,甚至制約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核心是發展經、實現農民增收。國家啟動新農村建設後,廣大農民發展經濟的積極性高漲,普遍希望增加投入搞規模化、集約化農業生產,渴望信貸資金;另一方面,支農項目也非常多,但國家項目要求都比較嚴格,資金投向明確,農民由於現金缺乏,負擔項目自籌部分就很困難,更拿不出流動資金,使項目綜合效益往往顯現慢。同時,農民普遍自身積累少、底子薄,設備少、設施簡陋,基礎設施條件差,改變靠天吃飯的傳統、走集約化之路,必須大力加強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因此,組建村鎮銀行有利於農村生產力的發展,村鎮銀行投資人也會因為需求旺盛而得到豐厚的回報。

❼ 城中村項目,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影響融資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發展前景,盈利情況,財務情況。
企業融資方式也應該隨著這些內部因素的變化而作出靈活的調整,以適應企業在不同時期的融資需求變化。
城中村改造是一項改善民生福祉的惠民工程,也是城市更新、區域升級的重要舉措。城中村改造在我國脫貧致富、城市化進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推動城中村改造工作,一方面有助於提高人民群眾的居住幸福感,另一方面,也是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必然選擇。這對於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改善民生、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意義。

閱讀全文

與村級經濟融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貓理財 瀏覽:508
國內順丁橡膠價格2016年 瀏覽:7
8萬港幣兌換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68
開通期權二級投資者許可權 瀏覽:622
發改價格2016557號 瀏覽:77
大益股票 瀏覽:893
馬化騰的理財是什麼 瀏覽:736
三超新材股票投資價值 瀏覽:938
怎麼用股票賬戶購買基金 瀏覽:986
紅旗汽車股票 瀏覽:117
外匯頭寸風險 瀏覽:429
手機上買外匯 瀏覽:40
基金賣出怎麼這么貴啊 瀏覽:600
八大貴金屬分別有哪些 瀏覽:456
950000美元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510
16年上市的股票 瀏覽:236
000981資金流入 瀏覽:897
59元美金等於多少人民幣多少人民幣 瀏覽:646
城城理財會跑路嗎 瀏覽:917
買理財有風險 瀏覽: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