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財政奇才桑弘羊
漢武帝劉徹是個雄才大略之主。他繼承 文景之治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統治,使西漢從文景之治的小康推進到一個鼎盛時期。在這個由興及盛的歷史階段中,被漢武帝一手提拔、重用的「興利之臣」 桑弘羊 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在實行財政改革、廣辟財源,「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給」上投入的智慧、做出的貢獻與 衛青 、 霍去病 等人在軍事上的貢獻都可說是「功昭日月」。
公元前152年,桑弘羊出生在洛陽一個商人家庭。在當時洛陽那種商賈雲集、富冠海內的社會環境和父輩理財興利的家教中長大的桑弘羊,很早就顯示出聰穎和才能,以至剛剛13歲就被送入宮廷,做了漢武帝的侍中。在這里要介紹一下「侍中」的地位。
公元前一四一年漢武帝劉徹(公元前一五七-前八七年)繼承帝位。不久便營建茂陵為死後的墳墓,並准備設置茂陵邑(今陝西興平東南),把各地的豪富遷到那裡去。桑弘羊一家也在被遷之列。他隨家離開洛陽,經長安前往茂陵,到長安時被選入宮充當武帝的侍中(親隨),留了下來。
侍中是個小官,管理皇帝的日常生活事務。由於是在皇帝左右辦事,因此一般豪門富室都羨慕這個官職,都想為自己的子弟謀得這一職位。
漢初以來繼續實行法家的重農抑商政策,工商奴隸主在經濟和政治上都受到限制。生活於工商奴隸主家庭的桑弘羊對此不能無所感受。被迫遷徙,對他的震動更大。但是,他到底還年幼,思想沒有定型,而擔任侍中這樣難得的官職,又使他對自己的前途充滿著希望。他同比他年長幾歲的武帝朝夕相處,受到武帝法家思想的熏陶和教育。新的環境,不斷培育著新的思想。他還在侍奉武帝讀書的過程中讀了很多書籍和朝廷的檔案材料,使他逐漸懂得了先秦以來儒法斗爭的歷史。他深刻地感到, 商鞅 、荀況、韓非、 秦始皇 等法家的主 張和 政策是適應形勢需要的,只有實行法家路線,才能鞏固封建王朝的統治。隨著法家思想在頭腦中的牢固樹立,終於使桑弘羊背叛了自己的家庭。堅定地站到了新興地主階級一邊。
武帝執政以後,一個最重要的決策,就是堅決進行抗擊匈奴侵擾的戰爭。
漢初經過勞動人民的長期艱苦奮斗,經濟逐步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漢文帝 劉恆 、景帝 劉 啟 時,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又採取募民屯邊的政策,選拔將帥守衛邊境,訓練士卒,並對運輸糧食到邊塞交給國家的人給以官爵獎勵,積蓄抗匈力量。武帝即位初,西漢的經濟已進入繁榮時期。「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城鄉糧倉都滿,國家財政收入年年有積余。京師錢庫里的錢長期不用的有好幾億,穿錢的繩索都爛斷了。太倉(京師國家糧倉)的陳糧一年積一年,裝不下只好露天堆放,以至霉爛不能吃。馬匹也繁殖得很多。這樣豐富的物質條件,從一個方面說明對匈奴侵擾的戰略反擊時機已經到來。
建元六年(公元前一三五年),匈奴又來請「和親」。武帝召集大臣商議對策。大行(接待賓客的官)王恢主戰。御史大夫(相當於副丞相)韓安國散布失敗主義謬論,主和。大臣大多站在韓安國一邊。武帝沒有辦法,只好同意「和親」。
武帝對主和派的種種謬論非常憤怒。他常常將朝廷上的和戰之爭情況說給桑弘羊聽,徵求桑弘羊的意見。桑弘羊堅決主張抗戰,他說:「 漢朝 有匈奴的存在,就像木頭里有蛀蟲存在一樣,又好比一個人生了病,不治它就會使病加重。 春秋戰國 的時候,諸侯國之間也常常訂立盟約,但從來沒有一個盟約是堅固的,更何況是反復無信的匈奴!只有用武力解決,才能使邊境的老百姓得到安寧。」武帝很贊賞桑弘羊的話,更加堅定了抗匈的決心。
保證充足的戰費是抗匈戰爭的一個重大問題。連年戰爭增加了西漢王朝的財政支出。除了備戰或作戰要有充分的糧草、武器、戰馬供應外,作戰勝利後還要對立功的官兵進行賞賜,對歸降者進行生活安排。加上其他方面的巨額財政支出,武帝初年的財政蓄積消耗得很快。戰爭開始後的第四年(公元前一二九年),大農令(主管財政經濟的長官)鄭當時就已經在考慮擴大財源,決定對商人的車船征稅。元朔二年(公元前一二七年)建立朔方郡,參加築城的人有十幾萬,費用達數千億錢。元溯六年除戰爭消耗外.還對有功官兵賞賜黃金二十餘萬斤(黃金一斤值一萬錢)。經過這次支出,鄭當時向武帝提出報告,說財政收入(包括歷年積余)已經耗竭,「猶不足以奉戰士」。他建議採取用錢買爵及贖罪的辦法增加財政收入。武帝同意了這個建議。經議定,設「武功爵」十一級,最低一級值錢十七萬,其他各級依次提高,最高可以買到第八級,九級以上專用於獎勵軍功。
征車船稅和設「武功爵」對增加財政收入雖不無小補,但猶如杯水車薪;問題並沒有真正得到解決。元狩二年(公元前一二一年)的勝利和渾邪王率眾來降,戰爭、賞賜及安置等費共一百餘億錢。同時幾處水利建設工程在進行,歷年費用又各達十億多錢。財政更加困難。鄭當時對理財不僅沒有才能,而且也缺乏興趣,在困難面前束手無策。這一年雖勉強應付過去,但第二年財政仍然很困難。
在武帝為財政困難而憂慮的時候,桑弘羊的思想也很不平靜。他很想為抗匈戰爭出一把力。他深深懂得,不管財政的困難多麼嚴重,抗匈戰爭總是要堅持下去,決不能半途而廢,以致前功盡棄。而財政問題如果得不到徹底解決,龐大的戰費沒有著落,就會拖戰爭的後腿,使取得戰爭的勝利沒有保證。他知道武帝的決心很大;即使在籌措戰費如此困難的情況下,仍在計劃一次對匈奴的更大規模的戰役。必須及時解決財政困難才能使武帝無後顧之憂,增強戰爭的有利形勢。他反復考慮了理財的辦法,一方面認真研究當時的現實斗爭情況,一方面又從前輩法家思想中吸取養料。於是,在他的心中形成了兩個基本的指導思想。
第一個指導思想是:解決財政問題。也必須貫徹法家的路線和政策並根據現實情況加以發展。
「農業是整個古代世界的決定性的生產部門」。法家的一個突出經濟思想、是重視包括家庭紡織業在內的農業的發展。先秦法家提出農戰方針;以實現新興地主階級的富國強兵的要求。西漢法家如 賈誼 、晁錯,也很強調要把農業搞好。搞好農業必須實行有利於農業生產的政策。歸納起來、桑弘羊以前的法家發展農業的政策主要有:廢除井田制,發展和鞏固封建生產關系,增加農業人口,限制兼並活動,減輕農業稅,提高糧食價格,獎勵交糧食給國家(買官或贖罪)的人,興修水利,改革農具,改進生產技術,移民墾荒,等等。桑弘羊認為這些政策都很重要,應該繼續推行。但僅單靠這些還解決不了當前的財政困難,還必須採取更有力的措施。
法家還主張抑商。抑商的目的既是為了打擊工商奴隸主復辟勢力,也是為了鞏固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並保證絕大多數人口從事農業生產。抑商不是不要商。 秦孝公 時,商鞅在抑商的同時,又「外設百倍之利,收山澤之稅」,使「國富民強,器械完飾,蓄積有餘』,做到「不賦百姓而師以贍(戰費充足)」。漢文帝五年(公元前一七五年)賈誼指出,國家掌握貨幣。「錢輕(購買力低)則以術斂之,重(購買力高)則以術散之」。可以使物價得到平衡,用掌握的貨幣來控制商品流通,「以臨萬貨,以調盈虛,以收奇羨(有餘)」,可以使朝廷「官富實而末民(工商奴隸主)困。」商鞅的實踐和賈誼的論述,都說明抑商和利用商業來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兩者並不矛盾。
使桑弘羊感到極大興趣的是總名為《 管子 ·輕重》的一些著作。它集中論述了國家經營工商業以控制商品、貨幣流通,打擊工商奴隸主的兼並活動,獲取巨額商業利潤以增加財政收入的理論。《管子·輕重》作者用商品的數量多少來解釋商品的交換價值,認為「夫物多則賤,寡則貴;散則輕(賤),聚則重(貴)」。國家可以利用這種影響商品價格的能力,注意控制貨幣和糧食、鹽、鐵等重要商品,實行「官山海」(鹽鐵官營)等國家經營工商業的政策,就能調節市場,平衡物價。打擊商人的兼並活動,防止農民破產,而又獲得巨額的商業利潤,做到「不籍而贍國」。就是說,不增加人民的賦稅負擔,而能充裕國家的財政收入。
《管子·輕重》作者認為貨幣是「民之通貨」,即流通手段。它雖然「握之則非有補於暖」,「食之則非有補於飽」,但卻是「先王」用來「以守財物,以御民事,而平天下」的重要工具。如果國君運用糧食和貨幣來控制商品流通,那就「天下可定」。
《管子·輕重》作者還把輕重理論運用到對外關系方面。他認為光是「強本節用」還不足以保證國家的安全,因為生產出來的糧食可能被鄰國用高價吸走,使這個國家不能維持獨立。強本以後,還要實行正確的價格政策,「天下下我高,天下輕我重,天下多(單位貨幣購買的糧食多)我寡」,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他還舉了一些單純用商戰取勝的事例。
這種經濟理論,叫做「輕重之數」或者「以輕重御天下之道」。桑弘羊以上述理論為基礎,再在實踐中加以充實和發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經濟思想體系。
第二個指導思想是:以進一步打擊工商奴隸主和地方豪強為政策的重點,鞏固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
西漢前期,工商奴隸主利用商品生產這塊土壤.通過某些合法及大量非法的途徑,迅速發展起來。他們投機倒把,囤積居奇,操縱市場,賤買貴賣,牟取暴利。他們「管山海之利」,壟斷重要生活、生產資料鹽、鐵的生產和流通,「以致富業」。他們(以及地方豪強)大量鑄造劣質錢幣,擾亂市場,獲取暴利。他們放高利貸,直接用貨幣來榨取更多的貨幣。他們還隱瞞自己的財產、資本和營業額,偷稅漏稅,破壞西漢王朝的財政制度,加速商業資本和高利貸資本的積累。他們「滯財役貧」,掠奪和剝削小生產者,兼並農民的土地,迫使一些破產農民淪為他們的奴隸。他們「以末(工商業)致財,用本(農業)守之」,使用奴隸於農業勞動,在農業生產領域復辟奴隸制生產關系。他們「眾邪群聚,私門成黨」,違法亂紀,為非作歹,肆無忌憚地破壞西漢王朝的法家路線。他們「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在地主階級政權內部尋找代理人,進行顛覆地主階級專政的陰謀活動。他們「財或累萬金,而不佐國家之急」,破壞抗匈戰爭。
凡此種種,都說明進一步打擊工商奴隸主的斗爭勢在必行。文帝時,晁錯已經揭露了工商奴隸主勢力膨脹以及他們兼並農民的嚴重社會現象,指出:「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管子·輕重》作者也指出工商奴隸主是國君的敵人,如果不對他們進行限制,他們就是一國的「二君二王』」。武帝時,新興地主階級同工商奴隸主的矛盾更加尖銳。打擊工商奴隸主,把原來被他們把持的財源變為國家的收入,既能解決財政困難,又可消除他們進行復辟活動的物質基礎,收一箭雙雕之效。
工商奴隸主和地方豪強是西漢前期鞏固中央集權的地主階級專政的主要障礙。因此桑弘羊要把進一步打擊這兩股勢力作為政策的重點。
桑弘羊把自己關於理財的設想告訴武帝。武帝非常滿意,就把理財的重任託付給他。桑弘羊欣然接受。這是元狩三年的事。這一年桑弘羊是三十三歲,入宮已經整整二十年。
元狩四年(公元前一一九年)是抗匈戰爭取得重大勝利的一年。這一年,在武帝和御史大夫來訪的支持下,西漢王朝實行了桑弘羊提出的五項重要措施。
救災是當務之急、桑弘羊的第一項措施是把災區貧民七十二萬五千人遷往隴西、北地、西河(治所在今內蒙古東勝)、上郡、會稽(治所在今江蘇蘇州)等郡落戶墾荒。移民的衣食都由政府供給,還貸給幾年的生產和生活費用,沿途有官員護送,「其費以億(十萬)計,不可勝數」。移民到邊境墾荒是發展農業生產和鞏固邊防相結合的有力措施,又使災民的生活得到安排,生產發展後還能增加國家的經濟實力和財政收入。
第二項措施是臨時性的應急措施,就是發行白鹿皮幣和白金幣,減輕法定錢幣重量,實行通貨貶值。白鹿皮幣用白鹿皮製成,一尺見方,周圍畫上彩色花紋,一張值錢四十萬。規定王侯、宗室朝覲(進)皇帝或相互聘享,都必須用它來墊璧做禮品。這實際上是對王侯,宗室強迫征稅,是在統治集團內部進行財產再分配,和勞動人民沒有直接關系。嚴格地說,它不是通貨。
第三項措施是實行鹽鐵官營。桑弘羊同孔僅、東郭咸陽詳細討論了鹽鐵官營的辦法,然後由孔和東郭通過大農舍顏異上奏武帝建議「募民自備費用」,讓他們向政府領制鹽工具煮鹽,產品由政府收購。鐵器則由政府生產和銷售。敢私自鑄鐵器和煮鹽的。用足鉗(刑具)鉗他的左趾。沒收他的生產工具和產品。武帝批准了這個建議,派孔僅和東郭咸陽乘車到全國各地推行這一政策。他們乘機在各地安插了一批工商奴隸主擔任鹽鐵官。
第四項措施是實行算緡。緡是指緡錢,每千錢叫做一緡。算緡,就是按緡計算稅額的征稅辦法,一算二十錢。算緡的具體政策是:從事商業的(包括囤積商品暫不出賣的在內)按營業額(囤積商品按商品價額),從事高利貸的按貸款額,每二緡納稅一算,從事手工業自產自銷的按出售產品價格,每四緡納稅一算;車船要征通過稅,車一輛一般人納稅一算,商人加倍,船身長五丈以上的納稅一算。凡是經營工商業、高利貸的,不管有沒有市籍(商人戶口),都要納稅。納稅數額根據自報,隱瞞不報或自報不實偷稅漏稅的,一經查出就沒收其財產,並發往邊疆服役一年。檢舉揭發的人,獎給沒收財產的一半。
第五項措施是針對工商奴隸主「以末致財,用本守之」的兼並和復辟活動。規定有市籍的商人及其家屬不得佔有土地。違反這一禁令,就沒收他們的土地和農業奴隸。這一政策的實質,是新興地主階級用政治權力來限制工商奴隸主的貨幣權力,不許被他們掌握的貨幣對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土地起一般等價物的作用。這是上層建築保護自己的經濟基礎的一個生動體現。這政策同理財並無直接關系,桑弘羊將它作為五大措施之一,說明他的著眼點不僅僅限於解決財政困難,而是立足於鞏固整個封建制度。
由於實行了桑弘羊的理財措施,使元狩四年的巨額財政支出基本上有了著落,從物質上保證了這一年進行的抗匈大戰役的勝利。
元鼎二年,武帝升任孔僅為大農令,命桑弘羊接替孔僅原來的位置任大司農中丞,負責國家財政收支。有了這個正式的財政官職,使桑弘羊能更直接的發揮作用。
桑弘羊出任新職後,首先發動一次更大規模的告緡運動。這時工商奴隸主和新興地主階級的矛盾越來越尖銳。為了打退工商奴隸主的猖狂進攻,徹底粉碎他們的復辟陰謀,一場轟轟烈烈的對工商奴隸主違法活動的大檢舉大揭發運動,如火如荼地在全國各地普遍開展起來。「楊可告緡遍天下」,「中家以上」的工商奴隸主「大抵皆遇告」。武帝和桑弘羊派遣許多官吏到各地治緡錢,依法沒收不法工商奴隸主的財產和奴隸,被沒收的「財物以億計,奴婢以千萬數,田大縣數百頃,小縣百餘頃,宅亦如之」。據《漢書·地理志》記載,西漢末全國共一千三百一十四縣。武帝時大致差不多。依此推算,沒收的土地有幾千萬畝。沒收的土地和奴隸的數量都大得驚人。經過這次告緡,中等以上的工商奴隸主大多破了產。這是西漢王朝對工商奴隸主致命一擊,也是反復辟斗爭的重大勝利。工商奴隸主的經濟實力基本上被摧毀,復辟奴隸制的主要社會基礎受到了一次 疾風暴雨 式的大掃盪!
工商奴隸主被掃盪,他們退出的工商業陣地急需去佔領,於是桑弘羊又在有些地區試行均輸。同時他還規定凡納谷給國家的可以補官,納谷六百五的升為郎官。
由於有了鹽鐵官營和告緡的收入,武帝時期的財政困難終於得到了解除,「用少饒矣」。實現了這個條件,桑弘羊就著手整頓幣制。
元鼎四年(公元前一一三年),經桑弘羊建議,武帝發布了禁止郡國鑄錢的命令,將鑄幣權集中到上林苑的均輸、辨銅、鍾官三個機構(總稱上林三官),非三官所鑄錢不準流通,各郡國原鑄錢一律銷熔,銅上交給三官。三官錢重五銖,同元狩五年鑄造的一樣,但錢的質量更高。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五銖錢。這一次統一鑄幣,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將鑄幣權完全集中到中央,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貨幣制度的統一和穩定,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西漢王朝的鞏固。
抗匈戰爭需要有大量的戰馬。元狩三年為了准備對匈大戰。長安養的母馬多至數萬匹,牧馬的士卒不夠,要到附近的郡縣去調。可見養馬規模之盛。元狩四年以後對匈奴沒有發生大的戰爭,戰馬不足也是原因之—。元鼎五年桑弘羊建議武帝採取群眾性的繁殖馬匹辦法,為繼續進行抗匈戰爭作準備。辦法是由政府貸給邊縣牧民母馬三年,歸還時除取息十分之一外,產出的幼馬歸養馬人所有。次年又命令王侯以下至年俸三百石以上的官吏,各出母馬給亭,全國亭亭養馬,大量繁殖馬匹,國家對母馬征稅。這兩種辦法的實行,既保證了馬匹的供應,又擴大了國家財政收入的來源。
元封元年(公元前一一○年)武帝貶卜式為太子太傅,罷掉孔僅和東郭咸陽的官職,提升四十三歲的桑弘羊為治粟都尉(也叫按粟都尉),兼領大農,總管財政經濟工作。桑弘羊擔任新職後。立即運用輕重理論,進行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整頓和發展鹽鐵官營,二、推廣均輸,三、實行平準。
一、整頓和發展鹽鐵官營。桑弘羊呈諸武帝批准,對鹽鐵官營進行整頓。他設置大農部丞數十人,分區主管各郡國的鹽鐵、均輸,代表朝廷貫徹和執行有關經濟政策。同時對原來的鹽鐵官作了一次審查.清洗混在其中進行破壞活動的工商奴隸主分子。在整頓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鹽鐵官營事業。在二十八郡設鹽官,四十郡設鐵官。從此,鹽鐵官營以更大的規模,在全國范圍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
二、推廣均輸。試行地區以賦稅形式交給政府的物資,定為一向由工商奴隸主運往外地銷售的那些土特產。上交後有多餘的,也由政府收購。政府收進這些土特產後,不一定運京師,而是運到價錢高的地方出售,朝廷所需的物資則用錢到價錢低的地方購買。這種辦法既限制了工商奴隸主的投機活動,又使國家獲得商業利潤。經過五年的試行,取得了經驗,桑弘羊決定在全國推廣。他在各地設立均輸官,將他們置於大農部丞的領導之下,負責開展這一工作。
三、實行平準。平準就是政府在京師和各商業城市進行商品買賣,「貴即賣之,賤則買之」,使「富商大賈無所牟大利」,「而萬物不得騰踴」。為了保證這一政策的成功,在京師設「委府」(商品倉庫),貯存大量商品,作為調節物價的後盾。平準和均輸是密切聯系的。均輸調節地區之間的商品流通,平準則調節一個地區內的商品流通。均輸從甲地收過多餘物資運到乙地出賣,這種活動本身對兩地都具有平準的作用。因此負責平準的官員可能就由均輸官兼任,均輸和平準相輔而行。
實行這三項政策,進一步打擊了工商奴隸主的掠奪和兼並活動,使封建國家佔領了主要工商業陣地,促進了在封建國家控制下的工商業的發展,鞏固了封建制的經濟基礎。而又保證了國家財政收入源泉的充裕。因此以後武帝在各地巡視,「所過賞賜,用帛百餘萬匹,錢金以巨萬(億)計」,都沒有發生財政困難。
同時桑弘羊還發展了納粟買官或贖罪的辦法,准許納粟免徭役或免告緡,依不同對象而定:吏納粟可以補官,罪犯納粟以贖罪,一般人民納粟可以免除終身徭役,商人納粟可以免除告緡。納的粟輸送到太倉、甘泉倉(在今陝西洛河北)和邊郡貯存。這一政策實行僅一年,太倉、甘泉倉就貯滿了糧食,也有了余糧。納粟政策有利有弊。它使國家在不增加田賦的情況下掌握更多的糧食以備戰御荒,還有助於提高糧價,防止谷賤傷農,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但它對缺糧的貧苦農民不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任人唯賢的法家路線,並使罪犯和工商奴隸主殘余勢力有空子可鑽。
桑弘羊採取的一系列財政經濟政策,做到了「民不益(加)賦而天下(國家)用饒」。西漢的田賦一直比較輕,景帝元年(公元前一五六年)以前是根據常年產量十五稅一,二年開始改為三十稅一。武帝時清理田畝。統一畝制,以二百四十平方步為一畝(合今零點七五畝),重新核定賦額,仍三十稅一。田賦輕首先對地主有利,自耕農也有好處、這是鞏固和發展封建經濟的政策。除田賦外,還有主要以廣大勞動人民為徵收對象的三項基本稅收:算賦、口賦和更賦。武帝時只有口賦每人每年增加三錢,其它兩項都沒有增加。因此武帝時農民和地主階級的矛盾雖在後期有局部激化的表現,但總的來說當時還沒有全面激化。桑弘羊的出色成就,使武帝對他極為信任和重視,一直讓他身居朝廷要職。
天漢元年(公元前一○○年),武帝正式任命五十三歲的桑弘羊為大司農(原來是兼職)。
天漢三年,「少府丞令請建酒榷,以贍邊,給戰士」,經桑弘羊報武帝批准施行。所謂酒榷,就是酒類專賣。酒是非生活必需品,要用糧食釀造。在糧食不十分富裕的情況下,為了保證軍需民食,防止過多的糧食消耗於制酒是十分必要的。文帝後元年(公元前一六三年)曾有禁止釀酒的法令。而且還規定,三個人以上無故聚在一起喝酒,要罰黃金四兩。桑弘羊實行酒類專賣,主要目的也是為了節約糧食保證軍糧供應,壟斷賣酒利潤以增加財政收入尚在其次。
征和四年(公元前八九年),桑弘羊會同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商丘成向武帝建議屯墾輪台以東一帶,經營西域以削弱匈奴。年邁的武帝這時想休養民力,沒有採納。後來昭帝 劉弗陵 還是實行了這一主張,到宣帝 劉詢 時收到很大效果。
後元二年(公元前八七年),武帝因病去世。臨死前,作了託孤的安排。他任命六十六歲的桑弘羊為御史大夫, 霍光 為大司馬大將軍(地位在丞相和御史大夫之間),侍中駙馬都尉金日為車騎將軍,太僕上官 桀 為左將軍。把他們和丞相田千秋一起叫到病榻前拜受遺詔,要他們共同輔佐年才八歲的昭帝。
霍光在武帝身邊二十多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武帝一死,他就 大權獨攬 ,代表保守勢力和工商奴隸主殘余勢力向以武帝和桑弘羊為代表的法家路線進行反攻倒算。他和杜周的三個兒子杜延壽、杜延考、 杜延年 以及楊敞等結成死黨,打擊革新勢力。杜延年是他的主要謀士。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八六年)在霍光的一手操縱下,派人到各地去推舉所謂賢良,問「民間」有什麼痛苦。始元五年,霍光下令停止亭養馬,公然表示不準備還擊匈奴的侵擾了。同年又命令三輔(京畿的三個政區)、太常(掌宗廟禮儀)舉賢良各二人,郡國舉文學高第各一人。共舉出賢良、文學六十多人。賢良領頭的是茂陵人姓唐的,文學領頭的是魯人姓萬的。茂陵是武帝所遷地方豪強和大工商奴隸主的聚居之地,魯是儒家的老窩,由這兩地推舉出來的人領頭,賢良、文學是一批什麼貨色也就可想而知。
布置就緒,霍光就向桑弘羊發起突然襲擊。始元六年初,霍光委派親信楊敞任大司農,奪了桑弘羊的財政經濟大權。一二月,又用馬車把各地的賢良、文學接到長安;舉行圍攻桑弘羊的 鹽鐵會議 。
鹽鐵會議由丞相田千秋主持。田千秋是個唯唯喏喏的庸人,只會講幾句模稜兩可無關緊要的話。霍光躲在幕後指揮賢良、文學赤膊上陣。面對一幫破門而出的反動儒生,七十二歲高齡的桑弘羊毫無懼色,從容應戰,把他們的種種謬論批駁得體無完膚。站在桑弘羊後邊的還有他和丞相的下屬,也對儒生的胡言亂語進行了駁斥。
霍光知道在理論上是駁不倒桑弘羊的,只能藉助於搞陰謀。次年(元鳳元年,公元前八○年)九月,他指使杜延年、楊敞誣陷桑弘羊勾結燕王劉旦(武帝子,昭帝兄)謀反,對桑弘羊下毒手。於是桑弘羊及其一家都慘遭冤殺。另一個同受遺詔的上宮桀也同案被殺。
桑弘羊輔佐漢武帝執行法家的路線和各項政策,對維護國家統一,鞏固新生的封建制度,抗擊匈奴侵擾,消除奴隸主貴族復辟和分裂的危險,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② 漢武帝背後的理財專家桑弘羊,為漢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什麼樣的支持
桑弘羊出身商賈,十三歲就得以侍奉漢武帝。在武帝的支持下推行算緡、告緡、鹽鐵官營、均輸、平準、酒榷等經濟政策。直到漢武帝駕崩,桑弘羊獨攬財權數十年。桑弘羊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不依靠農業富國的思想家。
漢武帝死後,因為有功,桑弘羊和霍光以及上官桀等五人被任命為顧命大臣,輔佐少帝劉弗陵,共掌朝政。這五人中,霍光行周公輻成王之事,掌握主要大權。上官桀和霍光本是兒女親家,但由於私利向霍光申請官職被拒,兩人產生矛盾。而桑弘羊也由於替自己子弟伸手要官被拒絕,和上官桀勾結在一起。他們勾結燕王劉旦,企圖殺死霍光,廢黜皇帝,然後擁劉旦為皇帝。而桑弘羊也因為參加反叛集團在七十四歲高齡被殺頭滅門。他創立的經濟政策卻一直被後人沿用。
③ 漢武帝背後的理財專家桑弘羊,為漢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什麼樣的支持
桑弘羊出身商賈,十三歲就得以侍奉漢武帝。在武帝的支持下推行算緡、告緡、鹽鐵官營、均輸、平準、酒榷等經濟政策。直到漢武帝駕崩,桑弘羊獨攬財權數十年。桑弘羊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不依靠農業富國的思想家。
漢武帝死後,因為有功,桑弘羊和霍光以及上官桀等五人被任命為顧命大臣,輔佐少帝劉弗陵,共掌朝政。這五人中,霍光行周公輻成王之事,掌握主要大權。上官桀和霍光本是兒女親家,但由於私利向霍光申請官職被拒,兩人產生矛盾。而桑弘羊也由於替自己子弟伸手要官被拒絕,和上官桀勾結在一起。他們勾結燕王劉旦,企圖殺死霍光,廢黜皇帝,然後擁劉旦為皇帝。而桑弘羊也因為參加反叛集團在七十四歲高齡被殺頭滅門。他創立的經濟政策卻一直被後人沿用。
④ 桑弘羊是著名的理財專家,他都有哪些突出的政績
制定或修訂、實施了鹽鐵官營、均輸平準、酒榷等一系列新的財經政策。這些經濟上的政策使當時的政府,增加了很大一部分的經濟收入,為當時的漢武帝推行文治武功的事業,奠下了十分雄厚的經濟基礎。
桑弘羊他熟讀四書五經,在儒學上也有一些自己獨特的見解,桑弘羊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不要依靠農業富國的思想家,他認為使國家富足,並不只有農業才可以,工商業亦可能富國。
後來他制定的一些經濟上的措施,減輕了當時平民百姓的經濟負擔,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⑤ 桑弘羊的富國思想有進步意義,但為何始終未得到承認
桑弘羊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理財專家和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因能“言利事,析秋毫”深得漢武帝賞識,被委以重任,歷任大農丞、大農令、搜粟都尉兼大司農等要職,統管中央財政近四十年之久。桑弘羊為漢武帝竭盡全力聚斂資財以增強國力,為武帝屢敗匈奴、打通西域、開發西南等奠立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桑弘羊的經濟思想承自管子,其經濟思想體現於《鹽鐵論》一書中。
在這次辯論中,桑弘羊認為:農工商是國民經濟中三個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部門,“工不出則農用乏,商不出則寶貨絕,農用乏則谷不殖,寶貨絕則財用匱。”桑弘羊堅持工商業對於農業乃至整個國計民生的作用,要求政府調整和安排好封 建國家農、工、商之間結構的合理性,“開本末之途,通有無之用”,達到“農商交易 ,以利本末”的目的。桑弘羊做為商賈的後代,對商業致富格外倚重。他認為各郡國、各大都市之所以富裕繁華,並不是“有助之耕而田其地”,而是“商賈之所臻”。所以“富國何必用本農,足民何必井田也。”
在桑弘羊的經濟政策中,山林、川澤、礦產等自然資源必須歸國家所有,由國家統一開發和管理。自然資源是君主所私,就應由國家加以控制和利用。 如果自由開放,則必為豪強大賈所佔,對國家統一構成威脅。 鹽、鐵、酒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最重要的資源,把這些行業的生產和經營控制在國家手中,由政府來壟斷經營,則可以“佐助邊費”以抗擊匈奴的侵略 ,也能使政府得到極大的財源。
劉徹
西漢前期以強制手段打擊商人,並沒有阻止商人的發展。到漢武帝時,富商大賈遍布全國。 這說明一個統一的封建國家如果不能以強有力的經濟措施掌握國家的經濟命脈,就不可能動員足夠的物質力量去支持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需要。漢武帝打擊和剝奪豪強富商的財富,雖然暫時取得了一些經濟效果,但卻對整個社會的經濟生活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國家也因缺乏必要的商業流通而變得疲弊。而正是桑弘羊推行以商理財的經濟措施,使得漢朝財政收入增加了,老百姓的日子好了,漢朝的國防強大了。這不能不說是桑弘羊的歷史功績。
桑弘羊打破傳統的重農抑商思想,提出“工商富國論”,制訂推行了一系列發展商業的經濟政策,解決了政府的財政需要,也強化了中央集權,發揮了商業思想在理財上的重大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桑弘羊的經濟思想和政策是應該肯定的。
桑弘羊建立了由國家統一掌握的官營商業,使得漢朝突破了自然經濟的束縛,打通了各地物資流通的渠道,實現了早期商品經濟的發展。在封建社會中能夠出現這樣的理論和實踐,尤為可貴。這些思想打破了自然經濟造成的閉塞,推動了商品的流動,使社會生產力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進步。桑弘羊的思想代表著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進步思潮,盡管這種思潮由於歷史的局限性,不能占據整個社會的支配地位,但他的理論和實踐,為後世商品經濟的管理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鑒 。
⑥ 桑弘羊的主要成就
1.工商富國
桑弘羊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不依靠農業富國的思想家 ,在鹽鐵會議上,他明確指出"富國非一道","富國何必用本農","無末業則本業何出"。
無論古代還是當今,桑弘羊的財政調控思想都有著難以否定的積極作用。雖然商業不能直接創作財富,但它作為社會財富再分配的手段,卻可以帶動和刺激其他產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也"間接有助於"創造財富,而且商業利潤的壟斷,對國家來說即等於"創造"了財富。
2.商品流通
桑弘羊還從自然資源的地域分工來說明商品流通的作用,他認為商品流通可以"均有無而通萬物",可以解決各地的資源過剩和短缺。 相反,如果商品缺乏流通,那麼許多物資無法交易,必然給人民生活帶來不便。
除此之外,桑弘羊還大力推行平準制度。他在京師設立平準機構,穩定京師物價。這個機構掌握了巨大的商品儲備及運輸隊伍。當某種物價上漲時即賤價拋售;反之,某種物價甚賤時則加以購買。他已經開始運用市場價值規律穩定物價了。
3.對外貿易
桑弘羊對對外貿易的作用有著非常充分的認識,他的"本重幣虛"的思想比西歐十五世紀重商主義"以貨幣為本"的思想領先許多。雖然貨幣的多少可以作為財富的象徵,但他不把貨幣的取得作為對外貿易的目的,而是以貨幣為"末"、為"虛",以供人們物質生活需要的物品為"本"、為"實"。
桑弘羊主張對外貿易有兩個主要目的:一是通過對外貿易來控制外國,即盡可能向國外輸出多餘商品,以造成國外對國內商品的以來,從來導致其政治上的被動 ;二是通過對外貿易來達到"外國之物內流,而利不外泄",既要削弱敵國,又要豐富國內的商品供應。
4.政治貢獻
在桑弘羊總管國家財政期間,為了徹底解決財政困難問題,桑弘羊制定或修訂、實施了諸如機構改革、鹽鐵官營、均輸平準、酒榷等一系列新的財經政策。
這些措施大幅度增加了政府的經濟收入,為武帝繼續推行文治武功事業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有效保障了抗擊匈奴戰爭的進行,從經濟上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統一,遏止了富商大賈和豪強兼並勢力的發展。
⑦ 桑弘羊是做什麼的
桑弘羊是西漢時期政治家、理財專家、漢武帝的顧命大臣之一,官至御史大夫。
桑弘羊的工作主要是總管財政,支持武帝文治武功。自元狩三年(前120年)起,在漢武帝大力支持下,先後推行算緡、告緡、鹽鐵官營、均輸、平準、幣制改革、酒榷等經濟政策,同時組織六十萬人屯田戍邊,防禦匈奴。
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大幅度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為武帝繼續推行文治武功事業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7)理財家桑弘羊擴展閱讀:
桑弘羊舌戰群儒
元狩三年,實施鹽鐵官營政策,以此來應付財政嚴重虧空的局面,桑弘羊由於善於計算經濟問題,也參與到鹽鐵官營規劃,負責計算和言利之事。
很快桑弘羊就在這方面展示出國人的能力,武帝提拔桑弘羊為大農丞,也就是當時財政部部長的副手,他掌握一國的資金流動和去向,為漢武帝的江山把好財政大關。
桑弘羊向武帝建議,仿照春秋時期齊相管仲的辦法,實行鹽鐵專賣政策,於是,公元前119年,武帝下令實行鹽鐵專賣,在鼓勵平民從事食鹽生產,官府供給他們主要的生產工具,平民生產出來的食鹽由政府統一收購,不得私自買賣。
鹽鐵專賣政策為西漢政府提供了巨額的收入,尤其是耗費巨大的抗擊匈奴、開通西域以及開發西南等,一直都是依靠鹽鐵的收入來支撐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強兼並,延緩了平民貧困化的過程,但是在一定基礎上觸犯了貴族的利益。
桑弘羊又提出了均輸法,進一步發展官營商業,限制私商。公元前110年,桑弘羊開始代理大農令,後來又正式升任大司農,主持全國的財政工作達22年之久。公元前110年,桑弘羊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均輸法和平準法。
均輸法是政府利用各地的貢賦做底本,進行一些大宗的商品販運貿易,以此調節物資。但是鹽鐵專賣的做法卻引起過儒生們的反對,為此特意開了一場辯論會,以桑弘羊為代表的支持變革的正方,和儒生代表的反對變革的反方。
反方一上來就拋出儒學的一套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推廣道德,提倡仁義。等等的話,又說自從國家實行鹽鐵官營、酒類專賣後,簡直就是與民爭利,財富都到國家口袋了沒人民怎麼富得起來?反方話音剛落,為國有經濟辯護的桑弘羊提出的疑問:
中國是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如果不執行國營化政策,戰爭的開支從哪裡出?國家的財政從哪裡得?地方割據的現象如何化解?而這三項不正是治國者必須面對和解決的最重要課題嗎?
這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桑弘羊之問,儒生被問得啞口無言,時至今日仍亟待回答,這場比賽桑弘羊贏了。
⑧ 桑弘羊是誰他如何蒙騙漢武帝
推行鹽鐵專賣政策。桑弘羊,河南洛陽人,西漢時期政治家、理財專家、漢武帝的顧命大臣之一,官至御史大夫。自元狩三年前120年起,在武帝大力支持下,先後推行算緡、告緡、鹽鐵官營、均輸、平準、幣制改革、酒榷等經濟政策,同時組織六十萬人屯田戍邊,防禦匈奴。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大幅度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為武帝繼續推行文治武功事業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鹽鐵會議是在霍光一手策劃下召開的一次討論國家現行政策的大會,霍光召開鹽鐵會議,其主要目的在於利用賢良文學對鹽鐵等政策的攻擊,從政治上打擊桑弘羊在會議
⑨ 以下哪個思想是桑弘羊提出的
1、財政思想,桑弘羊是西漢武帝時期著名的理財家。在任大農令期間,大力提倡把商品經濟作為封建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2、經濟思想,堅持工商業對於農業乃至整個國計民生的作用,要求政府調整和安排好封建國家農、工、商之間結構的合理性,「開本末之途,通有無之用」。
3、稅收思想是指國家增加財政收入主要的不是加重田賦,而是實行鹽、鐵官營,推行均輸、平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