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荔枝FM的盈利方式是什麼
荔枝fm除了裡面的收費項目之外 還有廣告收入 可以說這兩部分算是它的一個大的收入吧 以及還有一些融資在裡面 當然融資不算是收入了
B. 互聯網行業現狀如何
我覺得現在這個行業的現狀其實今年的就業數據和招聘網站的信息就是最好的說明了
非常時期互聯網行業是極少數能足不出戶正常辦公的行業
並且這個行業的高端人才一直是很稀缺的
C. 荔枝APP的用戶規模如何
荔枝平台以Z世代年輕用戶為主,90後、00後用戶群體佔比超過90%,女性用戶接近6成,該用戶群體願意付費且高度活躍,是高價值的互聯網流量。出生於1990-2000年之間這一代年輕人,他們成長於移動互聯網時代,有著強烈的表達創作慾望,興趣廣泛,有著獨特的圈層文化,也是線上娛樂消費的主力人群。
在此基礎上,荔枝探索了多樣化的商業模式,如直播社交、付費內容、粉絲會員、游戲聯運、IoT場景拓展等,嘗試在良性的社區生態里衍生更多的商業化空間。
財報顯示,2020年,荔枝第一季度的月活躍用戶增長至5450萬,同比增長34%,創下新高。凈收入3.7億,月均付費用戶數達到45萬,同比了增長60%。非美國通用會計准則下的毛利率提升至21%。
(3)荔枝A輪融資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2013年,荔枝上線,倡導「人人都是主播」,用戶通過手機就能注冊賬戶和錄制、上傳節目。
2015年1月,荔枝獲得小米科技、順為資本、經緯創投、晨興資本四家機構的2000萬美元C輪融資。
2016年10月,荔枝推出語音直播功能,通過音頻處理技術,讓主播能做語音直播,並與聽眾互動。
荔枝「肯德基鼓勵歌詞聲音互動」獲得2016年TMA移動營銷大獎創意類銀獎。
2017年1月,荔枝成立三周年,宣布用戶破億。
目前,荔枝擁有600萬日活躍用戶,200萬播客,以及5000萬期原創音頻節目。
2017年8月,李易峰成為荔枝首位品牌代言人。
2018年1月3日,荔枝宣布獲得5000萬美元D輪融資,由蘭馨亞洲領投,EMC跟投,泰合資本擔任融資顧問。
2018年10月,荔枝正式成立內容安全中心。
2019年10月15日,荔枝宣布與「小度」智能音箱達成合作,小度將上線荔枝的音頻內容,雙方還將嘗試在播放的某個音頻內容里進行互動。
2019年1月11日晚間,2018荔枝年度盛典頒獎晚會在廣州國際媒體港落下帷幕。
D. 荔枝FM的主播入口
荔枝FM發布平台讓你享受無限量的上傳空間,隨時上傳你的節目,並一鍵發布到各社交平台,讓作品給更多人聽到! 兩個步驟簡單搞定:
1、進入上傳頁面,按指示選擇節目、配圖等,點擊上傳按鈕即可;
2、節目上傳完成後,可以選擇發布到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豆瓣網、QQ空間等平台。 關於注冊的官方答復:荔枝FM主播入口處於資源整合階段。內測時間將會在微博公布,主播入口只開放給有一定量音頻節目的主播或電台。請向已注冊的NJ索要邀請鏈接,或關注官方微博@荔枝FM並私信索取。(2013年7月)
荔枝FM主播入口已開放注冊,注冊後可以申請創建電台,上傳節目、預覽、分享到各大社交平台。也可以下載荔枝FM手機應用,通過app注冊帳號、創建電台,直接在手機錄制和上傳節目。(2013年10月)
1月23日消息,電台應用荔枝FM今天宣布獲得2000萬美元C輪融資,投資方為小米科技、順為資本、經緯創投、晨興資本。
1月15日晚,湖南衛視《歌手4》正式開播,社交媒體上也開始了全民直播,荔枝FM作為《歌手4》的唯一官方播客平台,在《歌手4》的前期預熱中,也結合自己平台互動性強的特點,針對性推出了「《我是歌手4》人氣榜」預熱活動。
E. 喜馬拉雅擬上市、荔枝股價大漲,「音頻熱」是否是個偽命題
海外Clubhouse以名人效應與近乎古典的語音聊天室功用掀起語音社交高潮;國內巨頭音頻平台喜馬拉雅FM傳出赴美上市音訊,擬募資至多10億美圓,同時「國內音頻第一股」荔枝發布2020年全年財報,公司在非美國通用會計原則(NON-GAAP)下連續兩季度完成盈利,全年營收到達15億元。
但是盈利數據與Clubhouse效應帶來的利好,並不能處理荔枝存在的問題。財報數據顯現,荔枝的用戶增長速度與付費用戶增長速度都不算快速,「盈利」脫離了一定的計算規范,就是一個偽命題。
數據顯現,2020年Q4荔枝MAU到達5840萬,相比之下2019年同期增加12.52%;月均總付費用戶為42.24萬,同比去年的43.41萬則有所降落。而從2017年至2020年,荔枝累計虧損到達3.7億元。
而從收入狀況來看,荔枝的收入主要依託音頻收入。2020年荔枝的收入中,音頻收入到達14.81億元,播客、廣告和其他收入為2180萬元。
音頻收入佔比到達了98%以上,這難免讓人詬病收入過於單一。假如音頻收入江河日下,可以成為公司現金奶牛,那麼問題也不算大。可是音頻平台不斷普遍存在用戶付費率低的問題,而音頻收入大局部依賴用戶付費,2020年下半年,荔枝付費用戶佔比還在降落,這就意味著荔枝的營收並不高。
言論市場關於荔枝的商業變現愈加焦慮,喜馬拉雅、蜻蜓同樣存在用戶付費率低的問題,但是頭部平台曾經在音頻收入之外開端探索廣告、直播、游戲、學問付費等多元變現方式,而荔枝變現方式照舊以主播UGC內容為中心,經過免費內容吸收用戶,經過用戶虛擬消費完成營收變現。
2020年年底,荔枝宣布與小鵬汽車達成車載音頻方向協作,這被以為是荔枝品牌營銷變現的新途徑,但是品牌跨界協作推進雙方消費的理想能否真正完成,誰也不能保證。
同時,熱浪總有散去的一天。Clubhouse吸收國內一批互聯網大廠跟風打造語音社交產品,但是真正在國內APP市場上活下來並產生生命力的產品目前尚未呈現,而Clubhouse這股熱潮在美股市場為荔枝帶來的關注同樣有限,固然公眾與產業扯起了語音社交、耳朵經濟等大旗,但是揮舞旗子的人精神用完之後,看繁華的人就會散去。
資本圍城裡,圍牆外的喜馬拉雅,和圍牆里的荔枝,考慮的或許是同樣一件事,如何在波濤洶涌的紅海市場里,穩定持久地生存下去。
F. 未來好課與好未來是一家嗎
是的,好未來(NYSE:TAL)是一個以智慧教育和開放平台為主體,以素質教育和課外輔導為載體,在全球范圍內服務公辦教育,助力民辦教育,探索未來教育新模式的科技教育公司。
G. 如何構建企業的自媒體矩陣
矩陣:意思是很多,成方陣,最早是數學用語,這里和數學沒有一毛線關系,裝逼用的一個詞語。微信:主要指微信企業號、服務號、訂閱號,次要指微信群和個人朋友圈。延展:媒體矩陣、多媒體矩陣、自媒體矩陣、企業新媒體矩陣等各種裝逼詞語。萬達新媒體聯盟涵蓋萬達集團及下屬系統共451個微信號,粉絲共1607萬人;微博賬號404個,粉絲共2594萬;員工微信群510個,覆蓋員工38577人;同時還將集結外部優質資源,預計將覆蓋上億人群。十色(ID:shise360)十色是一個專注兩性情趣生活的興趣社群,我們會定期給你輸送羞羞的情趣養分,和你分享愛愛技巧、知識科普和兩性故事等情趣文化。弄潮館(ID:nongchaoguan)我們都是時代的弄潮兒,為更加富有情趣的生活加點潤滑液,滋溜滋溜地滑向高潮。情感夜話,床技大觀,玩具測評,每一篇文章都是助性小貼士,你能不來看?褲頭研究(ID:ktlabo)研究非專業不靠譜的兩性知識,信不信由你啦~大根速報(ID:funkhall)傳播亞文化,專治多操症。匯聚世界上各種另類獵奇逗趣的青年文化播報站,新奇、刺激、污污。邀你狂歡,等你來搞。錘子的微博矩陣主要是@錘子科技 、@錘子科技營銷賬號 、@堅果手機 、@文青版堅果手機 、@錘子科技客服 等十餘個賬號;另有「錘子手機」、「堅果手機」、「錘子科技」等微信公眾號。不僅如此,很多錘子內部成員,也主動將微博頭像換成了「堅果系列」。大會上,由省委網信辦宣布成立覆蓋全省的江蘇新媒體矩陣,微博江蘇、交匯點、荔枝新聞等政務類新媒體、新聞單位創辦的新媒體以及社會團體和個人創辦的新媒體三大類共130個新媒體賬號首批入駐。
H. 荔枝FM的發展歷程
1、賴奕龍2013年創辦廣州荔支網路技術有限公司
2、2013年10月獲取到了100萬微信種子用戶
3、2015年1月宣布獲得2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由小米、經緯、順為、晨興共同投資
I. 內容創業服務平台 新榜 還有哪些
最新消息,內容數據服務平台新榜完成A+輪融資。本輪由微影資本,真格基金、高榕資本跟投。融得資金將用於提升用戶體驗,擴大數據服務,打造新媒體全鏈條的解決方案等。
越來越多的公司以及個人開始玩微博微信公眾號了,作為現在消息傳播最快的方式,不輪是營銷,軟文,宣傳都把這種新媒體當做內容輸出的主要渠道。新媒體號這么多,難免魚龍混雜,新榜做的事情就是對這些新媒體賬號(微博、微信以及其他互聯網渠道)進行評估,提供基於移動端內容大數據的數據咨詢、廣告營銷、版權開發、融資孵化等新媒體解決方案。
新榜成立於2014年8月,2015年10月獲得天奇阿米巴基金2020萬人民幣A輪融資,它每月每年發布的中國微信500強,在整個微信群落里已成為權威標桿。
目前,新榜除了以日、周、月、年的頻率發布全類別微信公眾號影響力排行榜外,還與微博、今日頭條、騰訊企鵝媒體平台(例騰訊眾創空間)、搜狐新聞客戶端、網易新聞客戶端、鳳凰新聞客戶端、UC頭條、喜馬拉雅FM、蜻蜓FM、荔枝FM、考拉FM、優酷、愛奇藝、秒拍、YY等平台分別達成優先合作協議,以獨家形式展開內容數據合作。
據了解,如今微信公眾號帳號數量已經超過1000萬,新榜保持每天持續監測超過20萬個有影響力的優秀帳號。
J. 原來很火的程一電台為什麼突然消失了
采訪 撰文 | 程傑 劉天琳
內容總策劃 | 郭楠
在互聯網內容消費版圖中,在線音頻是不可缺少的一塊。
2013年後,蜻蜓FM、喜馬拉雅、荔枝等國內移動音頻平台的競爭格局基本形成,移動音頻行業迎來百萬主播、億兆聲音的盛景。
2016年起,知識付費音頻以另一種形態革新了數字出版業,造富神話之外也有種種質疑。
進入2019年,Apple Podcast 與 Spotify 在播客領域有了直接競爭,國內的網路音頻受眾也呈現明顯的年輕化、高知化、高質化、白領化趨勢。
另一方面,智能音箱、車聯網、可穿戴硬體......物聯網技術連接到人與機器,會自然地連接到內容,從智能音箱這個案例可以看出,物聯網帶給內容的第一個機會,大概率會在音頻領域。
渾水采訪了在線音頻領域的頭部創作者、平台方、參與者,報道並探索移動音頻領域的創新力量與發展態勢。
今年6月份,程一換上了新的面具,新面具弱化了五官,純白色骨骼式的一體化結構更顯時尚感。
(「程一電台」創始人)
面具形象的升級也契合了近兩年程一本人的變化:
從單打獨斗的個人主播,到創業者,程一組建了一隻以情感音頻、文字為主的團隊,「程一電台」的內容得以被更加廣泛地傳播。
以女性粉絲為主要受眾,程一也在做更多的事——每日錄節目、寫書、健身、直播、錄廣播劇,甚至還出了幾首歌。
2014年,程一開始在各大音頻平台上傳節目,到現在「程一電台」的音頻節目已經更新了一千二百餘期,五年的時間里,除了一些特殊情況,程一幾乎每天都會更新自己的音頻節目:「我也沒有想過自己會堅持這么久,當時是出於興趣愛好錄制的節目,越往後受眾越多。很多聽眾留言給我,說每天聽不我的聲音就睡不著覺,這讓我覺得自己有了一種責任。」程一說現在每天給聽眾錄音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程一電台」的節目以情感為核心,包括睡前陪伴、情感、星座物語等內容,溫暖治癒系的風格已經吸引了全網3000萬粉絲,其中90% 是女性,全網播放量超過50億次。2017年4月,「程一電台」獲得了魅動力領投、真順等基金跟投的數百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其後,程一成立了公司,並且將辦公地點搬到了北京。同時,以「程一電台」為主 IP ,程一的公司開始簽約、搭建主播矩陣,製作主題更多元化、形式更豐富的音頻內容。
2018年2月,程一電台獲得了微影資本千萬元Pre-A輪融資,8月獲得紅杉資本、梅花創投A輪投資。
2018年起,程一開始走向校園,線下演講活動已經走進了上百所高校,三四線城市是重點。
程一回憶自己剛讀大學的時候,也有遇到一些情感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當你遇到這些情感問題,有人能給你引導和解答,並且隨時都能跟他互動。在成長的路上,我覺得這是一件美好的事。」程一說線下的活動能夠讓自己與粉絲建立更為緊密的信任關系,從而在更大程度上傳遞「程一的聲音」對粉絲的積極影響。
01、從聲音的陪伴講起
「年輕群體的共性就是情感問題」
大學畢業之後,程一就一直在廣播電台做播音工作,做的就是深夜情感類的節目。 2014年初,程一開始接觸到互聯網電台,「當時我本人對做電台很感興趣,情感也比較豐富,出於個人愛好,想在網路上錄制一個屬於自己的一個專屬電台,就是現在的程一電台。」 機緣巧合之下,「程一電台」趕上了情感電台火爆的風口,並成為了情感音頻領域的頭部主播。目前,「程一電台」在蜻蜓FM、喜馬拉雅、網易雲音樂等主流音頻平台累計播放量已經超過50億,單期節目播放量超過1000萬。「我們的受眾是以15歲到25歲為主,90%都是女性,10%是男性。」程一介紹,現在包括「程一電台」在內,程一公司產出的主要內容都是面對年輕女性、女大學生。
互聯網音頻的受眾更加年輕,是區別於傳統電台的一大特點。程一說,對於情感電台來說,受眾年齡不一樣,遇到的問題也就不一樣:
「我之前做傳統電台,受眾大部分都是開車的,比如三四十歲的女性不可能說我追的男生不喜歡我,該怎麼辦?網路電台的聽眾是很年輕的,手機收聽也很方便,很多00後、95後的困擾就是喜歡的男生不喜歡自己不知道怎麼辦?」
程一認為,年輕受眾里的主要的共性問題,第一個是男女之間的情感問題,第二個就是學習、生活目標等等。
在傳統電台中,深夜情感節目一直是收聽情況、聽眾反饋非常好的一種類型,如《神州夜航》《相伴到黎明》《夜空不寂寞》等節目,曾記錄了一個時代、一個地區的中國式情感現實,青音、萬峰、胡曉梅等知名情感主播都曾以個性鮮明、直入人心的不同播音風格影響了千百萬人。
最早由姚科播講的《千里共良宵》節目序詞中,他用充滿磁性而溫柔的聲音講出:分享您的喜悅,聆聽您的心聲,您的心情有人懂,夜晚的心靈不設防。
程一的聲音就是那種典型的磁性而溫柔的男聲,在他的理解中,情感類的音頻內容很像早期的情感雜志等,有聲化後這類內容有了聲音的加持會顯得更加真實、貼近生活。
「聽眾可以在收聽的過程當中,學習到如何處理情感的問題,聽到一些正能量的故事,能夠陪伴他們的這種青春期,這讓我覺得很有意義。」
程一介紹,未來的規劃中,他們團隊將以聲音為基礎,搭建和完善一個服務年輕女性的情感聲音社區。
「我們的定位從始至終都是年輕女性。」
一種類型的內容服務的往往都是一個人階段性的需求,程一認為,就情感的需求而言,年輕的、有情感困惑的受眾是一直存在的。
「舊人去新人來」,程一這樣看:人都有青春回憶、戀舊的情節,但我們的內容也會有一點點的變化,也在提供情感之外更多品類的內容。
「用戶長大了,可能情感不是他們的第一位,沒關系,我們還有其他的內容,知性的,精神層面的,我們都會提供。」
02、團隊化的挑戰與遠景
「我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回顧從2017年拿到第一筆投資到現在的兩年時間,程一自己也有著了不小的變化:
「我最初只是一個內容創作者,之後去接觸資本、融資,再到管理一家公司、組建團隊,自己在商業管理方面還是需要不斷加強的。但我很幸運找到了一些非常合適的合夥人,整個團隊都非常的配合。」
「程一電台」每天都能接到二十萬的用戶私信,很多用戶把他們的節目當做樹洞,傾訴自己的情感問題,「我是很想幫助她們解決情感上的問題的,但我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程一說,大量的私信顯示了用戶對他們的信任,現在團隊的整體的規劃和方向就是更多、更有效地解決年輕女性的情感問題。
目前,程一的公司已經簽約了500多位主播。
這些主播70%都有傳統電台的工作經驗,他們想在網路上通過自己的聲音產生一些價值。與程一的公司簽約後,這些主播會針對性的進行獨立的、專門的塑造、運作。
「這些有傳統電台、情感節目經驗的主播,在聽別人傾訴,解決情感問題方面會更加專業。」
其餘的30%左右很多是播音主持專業出身,有些出色的主播,程一的公司會以投資的形式進行合作,比如說「陳末電台」就是程一提供一部分資金,支持他在自己所在的城市去成長。
成立團隊、公司後,程一提供給聽眾的不再僅限於一檔情感節目,他們有了更多元、更豐富的內容。
「我們現在還有一些關於大學生、校園類的脫口秀節目,有回答聽眾每天遇到的情感問題的心靈診療室類型的節目,還有一些睡前故事、藝人專訪,其實整體還是圍繞大學生這樣一類的人群,但內容形式更豐富一些。」
程一介紹,他們大概有一兩百人的線上文案團隊,基本都是在校大學生、高中生,所以整體內容也會更接近日常的生活。
目前,以智能音箱為代表的消費物聯網產品的普及度在提高,智能硬體為音頻內容帶來了新的渠道、新的可能性。「程一電台」此前和天貓精靈等智能音箱也有過一些內容合作,有音頻內容采購和定製獨家內容兩種方式。
接下來,程一團隊還會推出一款「程一二次元形象」的手辦,也是向智能硬體這個方向發展。
他介紹,這個產品會跟專業的智能硬體公司合作,主要會有兩個功能:一是作為樹洞,用戶有什麼情感問題就可以直接向它訴說,同時這個產品還能回答一些有關情感方面的問題;另一種就是作為新的音頻內容的渠道,裡面會收錄一些新的、獨家的音頻故事。
03、以音頻為核心的商業化
「年輕女性的情感聲音社區」
程一介紹,目前整個公司發展的首要目標,是要做年輕女性的情感聲音社區,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規劃:
一是用戶的增長,比如說今年繼續進行「百所高校巡迴演講」,也是去大學校園當中拉新用戶。這個計劃里,程一要去三百餘所高校進行演講,三四線城市的高校是重點。
二是培養自己的主播,一個情感聲音社區必然要為用戶提供情感的解答服務,那就需要很多的優質主播來提供這種服務。
除了錄制節目,程一還做音頻直播,他覺得音頻直播能夠跟聽眾更多互動、聯系,提高用戶粘性,順帶有一些直播打賞的收入。
在用戶的互動上,程一還做了很多和歌手、作家、藝人跨界的合作。
(「程一電台」×焦邁奇)
例如與歌手的合作,程一團隊策劃了很多和民謠、搖滾、說唱等不同風格的合作,用類似「電台與歌」的新穎形式呈現,比如程一跟房東的貓、焦邁奇等歌手的合作。程一認為,同樣的內容用戶每天聽還是會存在疲勞的,但節目內容多樣化、形式多元化就是新的選擇。
「如果你不想聽情感的了,那我們還有脫口秀等多種類型的內容。我們簽約了500多位主播,就是想讓我們的內容更加豐富,打造一些不同類型的電台,滿足用戶多元化的需求。
比如心靈診療室,用戶在遇到情感問題的時候,發私信告訴我們,我們以回答的形式告訴她們,傾聽她們的聲音,陪伴她們度過孤獨的夜晚。」
程一團隊目前還有一個內測的小程序,就是讓用戶在上面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問題。之前用戶只能通過網易雲音樂、qq音樂、蜻蜓FM等音頻平台與程一溝通,比較分散,程一認為有了這樣一個專門的平台,再加上他們簽約的500多位主播,可以更好地來陪伴她們,傾聽她們的聲音,解決她們的問題。據程一介紹,目前公司的營收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種是,目前他們開辦有電台的主播商學院「西柚學院」,定位於以音頻主播為主的泛娛樂文化教育及培訓平台;
第二種是,做內容付費、情感咨詢付費,這個是為大家提供的一種付費性質的服務。
第三種就是廣告電商,但程一表示,目前網路音頻這一塊廣告市場還不成熟。
(西柚學院第一期簽約儀式)
目前增長前景最好的是「西柚學院」的業務,程一稱這塊業務是一個完整的閉環:一方面學員付費在程一這里邊培訓,培訓完之後可以簽約到他們公司,來做情感咨詢、主播直播等工作,這樣可以非常有效的培養人才,並且在公司內消化、形成不斷成長的團隊。
04、聲音是一個慢生意
「和用戶保持一致」
10月17日,程一新書《往後餘生,目光所至都是你》面世,這是他的第三本書,很快登頂當當網青春文學類榜首。這本書基本上是他在出差的路上寫完的,回顧了成立公司後兩年的變化,年近三十的程一有了更多感受。
近期,程一的最新單曲《新歡》《關於鄭州的記憶》也在網易雲音樂上線了。同時,他還入選了2019年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榜單。
這兩年時間,錄節目、開公司、寫作、唱歌、健身,給聽眾提供更豐富內容的同時,他自己也變得更加豐富起來。對於出書,程一說,這是一個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這個行業、了解程一的方式:「有些人是看書的,但不聽電台的,我覺得能讓別人從書中了解到「程一電台」,首先是一種傳播,其次對有需要的人也是另一種陪伴。」
(《往後餘生,目光所至都是你》讀者書評)
談到與聽眾長久的情感關聯,程一認為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內容的日積月累,程一從14年就開始錄制節目,堅持五年每天更新;第二,每天聽情感故事,用戶是有情感投入的,尤其是陪伴的過程,與電台的情感關聯就會從內心當中慢慢培養起來。
兩年來,「程一電台」從一檔節目向更加團隊化、多樣化的方向發展,以前被朋友叫做「程胖」的程一,也成為了健身達人,換上了更加時尚的白色定製面具。
「我認為聲音還是要有一定的神秘性,聽程一的聲音比看到程一本身更重要。」程一還表示之後團隊也不會太涉足視頻領域。
「「程一電台」之所以能做長久,是因為一直與用戶保持密切的聯系,用戶時刻對我們的內容保持一種新鮮感。」
在內容上,程一電台形成了PGC和UGC共同構成的內容生產體系——30%由其原創產出,70%則來自聽眾,程一團隊只需要進行改編、搜集,然後錄制。
程一說,如果說完全是靠自己,可能會漸漸的偏離用戶的需要,「吸引用戶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用戶,和用戶保持一致,深入到用戶當中。」
對於音頻內容的未來,程一認為這個市場會越來越大,它必然也需要更多的內容、更多的內容提供者。
「特別是情感內容,它一直是一個慢生意,人們無論是貧富,對情感的需求是不會斷的,所以需要更多的內容來支撐這個行業。」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