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信託產品的風險由誰承擔
准確的說
《信託法》規定,信託產品的風險,如果信託公司完全按照信託合同的約定,履行了盡職、盡責的義務,由此產生的信託財產損失,信託公司不需要承擔責任。如果由於信託公司未能按照信託合同約定、沒有履行好盡職、盡責的義務,由此造成的損失,由信託公司以固有財產賠償,不足賠付時,由投資者自擔。
但是,在目前的國內環境下,由於信託業在中國還處於初級階段,投資者和信託公司都並不成熟,很多責任難以界定,因此,中國銀監會要求信託公司要承擔「剛性兌付」,也就是只要信託產品出現兌付問題,要求信託公司先行墊付投資者本金和利息。
銀監會副主席蔡鍔生今年在「兩會」上說過在投資者還不成熟的情況,「剛性兌付」不能結束,或許可以作為一個重要參考。個人認為,目前國內的信託產品,就是一個風險極低、收益較高的高質量理財產品,比銀行理財產品可靠的多。是大資金保值增值應該最優先考慮的配置品種。
⑵ 信託公司有沒有到期信託不能及時兌付的情況
2001年新信託法公布以來,客戶這端還沒有出現過不能兌付的風險。項目出現風險內信託公司會兜底,不然他的容信譽業務就要受限。信託牌照和銀行牌照一樣現在很難批
什麼是信託公司?
信託公司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和《信託公司管理辦法》設立的主要經營
信託業務的金融機構,由銀監會非銀司監管,最低注冊資金 3 億人民幣。目前國內有 62 家
信託公司,股東多數為地方政府和大型央企國企。信託公司有義務保證客戶本金和收益的投
資安全。
、信託公司的風險控制手段有哪些?
抵押、質押、擔保、強制公證等。信託公司會要求融資方將本公司的資產或股權質押或
抵押給信託公司,以保障投資者的收益,同時要求相關的公司或公司的責任人承擔擔保責任,
並且對借款合同、質押合同、擔保合同進行強制公證。幾種風險控制手段都是對投資者未來
的收益的保障。
、固定收益信託產品由誰監管?
固定收益信託產品由信託公司發起設立並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備案的。信託
公司由中國銀監會非銀司監管。信託業一法三規:《信託法》、《信託公司管理辦法》和《信
托公司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管理辦法》和《信託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
⑶ 平安銀行信託未兌付如何解決
按照項目的風控拍賣抵押,拍賣質押,第三方責任方擔保方進行償還。 如果這些還不足以償還投資者的話,信託公司可以選擇用自己的資金進行墊付
⑷ 政信信託類和資管類的產品目前有沒有沒兌付的
政信類信託和資管未兌付的情況極少。因為在中國,政府超強的公信力。還有版一點是政府可以權做債務置換。把要到期的債務置換到幾年以後再還。而且隨著地區的發展。地方政府每年的GDP增長,經濟增速如果保持穩定的話。不存在過高赤字的情況。所以政信類信託和資管還是非常安全的。
但是在選擇具體項目的時候還是要參考當地的經濟實力,地域,一般預算收入等等。
總體來說有幾個原則:
東部發達地區要比西部偏遠地區要好。畢竟東部地區經濟發達,還款能力也強,但是收益相對來說就要低一些。
行政劃分等級越高越好。一個縣的融資政信信託和一個市的政信信託項目。如果其他方面差別不會很大的話。肯定首選市級信託項目。
財政收入越高越好。借錢給有錢人總比借錢給一個窮人要放心的多。
⑸ 信託產品發生過未兌付的嗎
樓上回答的是債券違約,和信託是否兌付是兩回事。
⑹ 信託產品的風險應該由誰來承擔
法律分析:關於信託產品的風險承擔,如果信託公司完全按照信託合同的約定,履行了盡職、盡責的義務,由此產生的信託財產損失,信託公司不需要承擔責任。如果由於信託公司未能按照信託合同約定、沒有履行好盡職、盡責的義務,由此造成的損失,由信託公司以固有財產賠償,不足賠付時,由投資者自擔。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信託,是指委託人基於對受託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託給受託人,由受託人按委託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者處分的行為。
⑺ 信託產品風險如何維權
實際上,如果按照合同,銀行在代銷產品和推介產品發生虧損時幾乎不需要承擔責任,信託公司承擔的責任亦有限。
比如在一般的格式風險提示書中,訂立合同的幾方會約定:信託公司依據信託計劃文件管理信託財產產生的風險,有信託財產承擔;信託公司違背信託計劃文件、處理信託失誤不當而造成的損失,由信託公司以固有財產賠償,不足賠償時,由投資者自擔。
若依據合同,在這中間沒有銀行的責任,而信託公司則看是否處置不當承擔責任。當然,投資者不甘心,比如一位金先生投資山東一信託項目,無法按期兌現,找銀行,銀行說我們只是代銷,你是跟信託公司簽合同的,還得找信託公司;找到信託公司,信託公司說正在聯系融資方,盡量減少損失,關鍵是看項目方;找項目方,項目方說你跟誰簽約,就找誰索賠。最後又找到信託公司,無奈之下,信託公司會拿出擋箭牌:按照信託法有關規定,信託公司不得承諾信託財產不受損失,或者保證最低收益。
那麼,如果真遇到上述金先生這種情況,向誰來維權呢?對此,六和律師事務所主任鄭金都表示,「如果銷售過程中出現誤導導致投資虧損事實發生,那麼投資者可根據虧損程度,讓代銷方來承擔一定的賠償,當然,前提是有證據,證明確實有銷售誤導。」鄭律師說,事實上,因為缺少證據,也因為有書面簽字,投資者維權很難有樂觀的結果。
「投資者在銀行渠道購買信託理財產品,如果銀行方面事先盡到了告知義務和風險提示責任,那麼,最終要根據信託合同來定責,不過,由於投資者有書面簽字,最終的風險只能由投資者承擔。」
因此,想購買高風險產品的投資者,一定要確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對產品是否足夠了解。此外,對合夥購買信託的投資者來說,事先一定要簽個合同,可以請律師、公證處和其他第三者證明,保證合夥人在利益分配和虧損分擔的時候不發生糾紛。
T
⑻ 雪松信託不還錢怎麼辦
雪松信託公司既然收了信託報酬,追償自然就是信託公司的工作。投資者只要保持與信託公司多溝通即可。如果對信託公司的解決方案不滿意,投資者可以選出代表或成立投資者委員會與信託公司交涉。
拓展資料:
2020年8月10日,美國《財富》雜志發布2020年世界500強名單,雪松控股集團(簡稱「雪松控股」)以412億美元(約合2851億元人民幣)的營收位列第296位。
值得關注的是,連續3年登上世界500強名單的雪松控股,利潤連續下降,總資產也在縮水。另外,雪松控股這兩年熱衷的金融布局受挫,2019年4月收購的雪松信託虧損15億元,旗下網貸平台雪松普惠也面臨清盤危機。
雪松信託2019年虧15億,不良率翻倍升至28.85%
雪松信託2019年年報顯示,2019年營業收入2.64億元(合並口徑,下同),較2018年4.18億元減少36.84%;營業支出17.41億元,較2018年32.55億元減少46.51%。
2019年,雪松信託凈虧損15.34億元。另外,雪松信託2019年不良率暴增。年報顯示,根據資產質量五級分類標准,雪松信託2019年不良資產由期初的5.1億元增至期末的7.89億元,不良率由11.36%上升至28.85%。
雪松信託前身為「明天系」旗下的中江信託。中江信託成立於1981年,原名江西省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注冊地位於江西省南昌市,2012年更名為中江信託。
在雪松控股收購之時,中江信託已是「爆雷王」。中江信託2017年業績斷崖式下跌,凈利潤暴跌9成。2018年,中江信託開始密集「爆雷」,先後踩雷凱迪生態、億陽集團、神霧節能等民企或上市公司,隨後捲入金馬、銀象等政信項目。
在中江信託麻煩纏身之時,雪松控股選擇進入。2018年11月,銀保監會批復同意雪松控股受讓原中江信託71.35%股權。2019年6月,中江信託正式更名為雪松信託,注冊資本維持30.05億元不變。
在收購中江信託的媒體見面會上,雪松控股創始人張勁披露,彼時中江信託有35個逾期項目,本金總規模共計79億元,涉及投資者2400人左右。
張勁承諾,「我們只佔70%的股份,但會承擔100%的責任」,「將9個月內解決所有問題項目」。
不過,2020年以來,雪松信託並未按承諾9個月內兌付違約項目,多個違約項目進展緩慢。據媒體報道,6月15日,投資者拉橫幅要求雪松信「還錢」。
⑼ 信託產品發生過未兌付的嗎有誰知道的嗎
這個我知道的,這是個很多人都要考慮的問題,總不能把資金放在那裡不動,讓他長毛回吧,還是拿來答做其他的投資比較好的。現在關於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是挺多的,我也研究了很多。正在做著的這個絕對是最高的,你也可以來試一下的。還是自己過去看一下吧,看看你就知道好不好了額。
⑽ 信託產品發行失敗如何處理對已經投資的客戶會有什麼賠償嗎
信託產品如未成功設立,已投資資金並附加相應時間的活期利息一起會返還版到投資人銀行賬戶。權
信託產品的設立流程主要包括盡職調查、產品審核、產品推介、產品成立四個部分。
a、信託計劃推介期滿後,未能滿足信託文件約定的成立條件的,信託公司應當在推介期限屆滿後三十日內返還委託人已繳付的款項,並加計銀行同期存款利息。由此產生的相關債務和費用,由信託公司以固有財產承擔。
b、信託計劃推介期屆滿,依信託文件約定成立的,信託公司應當將信託計劃財產存入信託財產專戶,並在五個工作日內向委託人披露信託計劃的推介、設立情況,並正式發布產品成立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