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識別信託風險
2012年,信託資產總規模突破7萬億,首次超越保險,成為僅次於銀行的第二大金融部門。與行業野蠻生長相伴的,是風險正在逐漸積累。過去一年裡,融資騙貸、抵押資產縮水、延期兌付等問題開始浮出水面。 對於投資者而言,風險本身並不可怕。對風險有正確的預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好產品,才是成功投資的關鍵。本期,我們邀請首創財富副總經理岳明,詳解信託產品的風險識別。 信託公司的實力評估 國內目前還沒有專門的信託產品評級機構,但選擇有實力的信託公司,可以給產品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一般來說,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指標來評估信託公司的實力:即發行能力、風險管控能力、理財能力、專業能力、創新能力和凈利潤等。每年信託業協會都會公布相關指標的評分,建議投資者首選各項指標都比較靠前的信託公司。 產品風控能力的強弱識別 信託產品風險控制能力的強弱,一般和信託資金的運用方式密切相關。 債權投資類信託:關注抵押物評估價及變現能力 債權投資類信託以企業難以(或無暇)收回的大金額債權作為信託標的,整體風險較低,收益主要受信貸供給和貸款利率影響。在選擇產品時,投資者應該充分了解該融資項目的資產規模、負債率、利潤率及現金流等指標,明確資金用途及還款來源是否合理,並重點關注抵押擔保物的評估價及變現能力。 股權投資類信託:關注細節的風控措施 股權投資類信託是指信託資金以受託人的名義對項目公司進行股權投資,通過股權增值、分紅或溢價回購等方式獲得收益。一般來說,股權融資型信託、PE信託和股權代持型信託都屬於股權投資類信託。純股權產品的風險較高,而名股實債的產品風險較為可控。在選擇股權投資類信託產品時,除需要了解項目的負債情況外,還要關注更為細節的風控措施,如:股權質押、派駐董事及財務、現金流監管、董事會一票否決權等。
❷ 信託是什麼意思是不是騙人的
信託重在一個信字,是有信譽的基礎的合作。合格的信託公司是不會有騙人一說的,個人了解現在主要面對金額1百萬以上的客戶吧
❸ 《傘形信託賬戶清理有那麼可怕嗎
恩 直接就強行平倉了,大盤這樣,傘形沒法做,私募基金也是一樣
❹ 信託的風險到底有多大
信託的風險比較小。信託也是理財方式的一種,只不過這種理財方式比較特殊,需要銀行、保險、債券三方都加入。既然是理財方式,那麼肯定是有風險的。不過信託即使出現問題,信託公司也會進行剛性兌付,所以目前來說信託的風險還是比較小的。
一,中國銀保監會在2018年8月,才正式定義了「家族信託」,並加強了行業在家族信託方面的展業引導。國內參與家族信託業務的相關主體包括商業銀行、信託公司、保險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及獨立家族辦公室等。因為設立金額起點較高,所以商業銀行私人銀行部與信託公司的合作是當前國內家族信託業務的主流模式。如今,國內的家族信託規模在幾十萬億元。
二,家族信託作為財富管理領域的「舶來品」、信託行業的「新生兒」,在我國如何獨立植入司法制度和類資管的信託環境,依舊面臨著諸多問題。
1、信託設立階段從資產來源方面,我國尚未建立財產公開登記制度,財產來源時間久、周期長且經多次流轉後,提供完整證據和穿透難度大。在合法性、權利負擔、處置許可權以及對債權人影響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風險。在親屬關系方面,對於家族成員外的人員作為受益人規范不清晰,並且在證明親屬關系的證據鏈不夠完善。當委託人想通過家族信託給予「非婚生子女」一定關照的時候,存在親屬關系不被認可、違背「公序良俗」、難以取得配偶確認書等障礙。這與《婚姻法》《繼承法》強調的非婚生子女享有同等權利的規定相違背。
2、信託運營階段信保基金與風險計提標准過高。信保基金和風險准備金制度主要是為抵禦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尤其是流動性風險而設置成立的。家族信託並非投資工具,亦非融資通道,若繳納較多信保基金和計提較高風險金,不符合制度初衷,也給業務本身增加大量成本。另外,獨立性是家族信託的靈魂和核心,是實現債務隔離和定向傳承的邏輯起點。然而絕大部分業務的投資指令來源於委託人或其指定的財務顧問。如果委託人、受益人或者由其支配的財務顧問機構深入家族信託的經營管理,那麼當外部事件需要追索到信託財產時,家族信託的隔離效果將大打折扣。
3、財產權信託展業首先是成本,目前財產轉移至家族信託程序等同於普通交易,昂貴的交易成本成為財產信託難以跨越的第一道屏障。對於股權股票、不動產、藝術品等,信託公司缺乏相應的管理工具,若藉助外部管理機構,則成本較高,尤其是房地產持有期間還會新增房產稅。
三,高額的運營成本成為財產信託蝸步維艱的第二道關隘。其次是付費模式,信託公司作為金融機構,對房地產、股票股權、藝術品等財產缺乏相應的管理能力。信託財產的增值保值需要第三方機構實現,那麼委託人如何對這類財產付費則非常考驗信託公司技術能力。最後是激勵措施,對於一線營銷人員而言,客戶配置金融資產尤其是本司產品,可以獲取相應的績效報酬。但是由於財產信託收費難以確定且低廉,營銷人員難以從中獲取與勞動付出相匹配的收入,因而參與性不高。
❺ 我國信託業的發展為何屢屢受挫
好問題。
除了前面朋友的回答,我想可能還有以下因素:
1、國人的浮躁。都想賺快錢,房地產專錢好賺,就一屬股腦進去,不計後果。反正法不責眾
2、激勵機制。一個信託做好了,項目經理分層十幾萬、幾十萬,哪見過那麼多錢,干吧。
3、中國缺乏信託基因。動盪的過去、可怕的文革,人和人已經缺乏起碼的信任,而信託本意就是受人之託之意。法律稅收環境的不足導致很多傳統的信託業務很難做:比如家族信託、遺產信託等等。正規東西不好,就只好另闢蹊徑了。
僅供參考
❻ 談談對信託的認識{信託公司面試題},求高手指點
信託就是信用委託,信託業務是一種以信用為基礎的法律行為,一般涉及到三方面當事人,即投人信用的委託人,受信於人的受託人,以及受益於人的受益人。信託業務是由委託人依照契約或遺囑的規定,為自己或第三者(即受益人)的利益,將財產上的權利轉給受託人(自然人或法人),受託人按規定條件和范圍,佔有、管理、使用信託財產,並處理其收益。
信託業在中國,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初。當代信託行業最早伴隨改革開放萌生,對於彌補我國傳統單一的銀行信用的不足,利用社會閑置資金,引進外資,拓展投資渠道,為我國經濟的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改革的深入,社會財富的巨大增長,產權制度的多元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加快,委託他人管理和處分自己的財產勢在必行,信託「一法兩規」的頒布將為信託業的健康發展奠定法制基礎,據初步統計,2002年至2003年一季度市場已經推出了四十幾個信託產品,吸收信託資金逾70億元。同時,證券市場基金作為一種標准化和典型的信託產品已經為人們日常
❼ 信託安全嗎信託的風險有哪些
信託產品被認為是非常安全的,事實上,在過去也是如此,因為在2014年之前從來沒有任何風險。直到最近一兩年,才有一些違約事件在信任打破剛性付款後被報告,但這個數字並不大。信託實際上是一個引導人們做資產管理服務的專業機構。中國的信託公司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授權和監管。中國有68家信託公司。我們購買的信託產品是為了給信託公司投資信託產品。事實上,信託產品有很多種。最主流的是我們通常購買最多的信用理財產品。在國內,信託公司除了銀行只有合法資質的金融機構才能進行貸款外,這種產品就是集合投資者的資金,信託公司給一個公司或一個項目貸款,約定貸款期限和利率、到期日,只要公司在正常經營管理的情況下,將把錢還給投資者。
目前,信託投資公司主要是以貸款的形式籌集資金轉入資金的需求方,信託財產的流動性主要受資金需求的控制,信託投資公司不能對其流動性進行主動設計,與現行信託產品的政策法規相結合,在流動性制度安排上存在固有缺陷,導致流動性風險在當前信託業務中普遍存在。信託的目的不是為了損害財產,而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信任的人必須明白信任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