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班族最好的理財渠道有哪些
銀行12定存,P2P(比如蜜蜂有錢),余額寶,基金
❷ 兒童理財教育好處有哪些
兒童理財教育是指針對4歲以上的兒童的一種知識傳遞和技能培養,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兒童的金融意識和理財技能是未來中國經濟健康平穩增長的基礎。
小孩子學理財是有必要的,如今孩子生活物質豐富, 家長們就算自己勒緊褲帶,仍會給小孩足夠的零用錢,把最好的供給他們,可是理財師蜜蜂聚財認為,當父母這樣做時,可能會變成「愛他等於害他」,使孩子形成錯誤的理財概念,不知道世事艱難的這一面,如果寄希望於孩子長大後,改變自己理財的壞習慣,無疑,這將會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理財教育還是應該從兒童時代便開始做起。
如果沒有及時教給孩子對金錢抱有健康的態度,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 ,父母可能面臨以下危險:一是孩子因缺乏經濟責任心,在經濟上會經常收不抵支,長期 對父母依賴;二是孩子受廣告等影響,逐漸形成自我享受價值觀,沉迷於物質享受;三是由於缺乏收支平衡意識,在信用消費中陷入債務陷阱和人格陷阱。
從小開始做好理財訓練,對於一個人將來的成長,可以帶來很多好處,從短期的效果來看 ,他們會養成不亂花錢的習慣;而從長遠的角度, 更有利於孩子形成獨立的生活能力, 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念,為自已鋪就一條財富之道。另外,若家長能讓孩子從小開始學習理財,灌輸正確的理財觀念,便可幫助孩子減少無謂的花費,避免陷入債務危機之中,由於金融及銀行業的高速發展,信貸消費已變成一件很容易的事。
有這樣一項調查顯示,有86.7%的少年兒童平時有零花錢,他們中平均每月有10元以下的有26.6%, 11~30元的有19.2%,31~50元的有12.6%,51~100元的有13.1% ,101~200元的有9.3% ,201~300元的有5.7% ,301元以上的有13.6%。隨著年齡的增長, 零花錢的數額也越來越大。
那麼,孩子們通常把手裡的零花錢做什麼用呢?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的錢有多種用途:選擇「買自己需要的東西」 「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給同學買生日禮物 」等名目繁多。
通過相關分析發現、自述家庭經濟狀況「富裕」、「一般」、「困難」三種不同情況的孩子,在調查所列花錢的10個方面中,有9個方面不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也就是說孩子花錢基本上是不顧家庭經濟狀況的,即使是表示自己的家庭經濟狀況是"比較困難」和「非常困難」的,仍然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孩子"給同學買生日、節日禮物 」 毫不吝惜,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被調查的少年兒童中,有 12.5%的父親和22.3%的母親是「失業或無職業者」,但是他們的零花錢的擁有量以及用的零花錢干什麼與父母在職的孩子沒有多大的差異。
在調查報告中記者發現,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對孩子的理財教育比較欠缺,學校在這方面更顯薄弱,少年兒童的消費缺乏有效的指導,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在商品經濟發達的現代生活中,理財能力是生存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成長中的少年兒童來說,學會理財,不僅僅是如何用錢的問題,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教育內容和多種能力的培養;多國家來說,關繫到如何養駕御未來經濟的人才,適應未來經濟生活的需要。許多年來,理財教育是我們教育的盲點,現在應當盡快補上這一課。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在享受方便的同時,一些負面影響也就隨之產生了.例如有些學生,在利用信用卡透支後,才發現自己原來無力債還高昂利息,惟有申請更多的卡,實行以一張卡的透支額,以應付另一張卡要償還的貸款。其實這種做法並不明智這亦是缺乏理財觀念和理財技巧的結果。僅從這樣一個小小的方面來看,若不能從小做好理財訓練,幫助孩子明白金錢和信貸的問題,到他們長大後,就可能引起更多、更大的問題。
而從小就訓練小孩子有關理財的觀念,其實還有很多好處,例如可以幫助小孩學習有關數
學的知識。此外,當他們知道更多的理財及投資知識後,便會更清楚明白生活中的一些經濟現象,加深對社會的認識。
由於我們正走向知識型經濟的社會中,一些基本的理財知識,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孩子若從小開始,便已培養出優良的理財能力,那麼在這個知識型的社會中,將比別人更具競爭能力。
❸ 房屋上有土蜂窩風水怎麼講
蜂窩很大說明這家人有很大的財氣,最近家中會有一筆橫財,但是切記要低調處理這筆錢財。可以做一些理財和基金,將會得到錢生錢的後果,會越來越有錢。如果比較高調,這筆錢將會流出。馬蜂在陽台築巢都會帶來財運,因為馬蜂金黃色,喜財,擅於被財氣所吸引,若是馬蜂來家裡陽台上築巢,就說明這家財氣很好很重,馬蜂們自然而然都來了,所以馬蜂在陽台築巢並不是一件壞事,這也預示著戶主可能即將要發大財。
「蜂」,在風水中,寓意「鳳」,鳳凰之意。蜂屬於有靈性的生物,採食百花,至為純潔。有蜂築巢,家裡必定吉祥如意。黃蜂,有通黃風之意,巽為風,主散財,陽台又為進財進氣之口,切不可養之。風水與人生哲理之關系是相同的。比如,人們現在把人際關系網比作馬蜂窩,一般沒人敢去捅,捅破了不知哪天禍臨頭上。想想這個,馬蜂窩就不是好東西了。
馬蜂如果把窩搭在客廳的窗戶上,說明這一家將會有事情發生,如果蜂窩會比較大的話會吸入房間裡面的運氣。最近期間家中可能會發生不好的事情,家人在事業上會遇到一些難題,這也是馬蜂未卜先知的能力。這個時候就不要過於擔心,畢竟提前預知了,在公司的時候做事小心一些就能解決這次的危機。
❹ 蜂湧理財:如何做互聯網投資
1、好的心態,正面看待投資
在要進行投資理財之前,就要有個好的心態並能正面去看待投資,這是任何一項投資都要擺在第一位的。「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不是說著好聽的,因為任何一項投資理財都是具有風險的,包括銀行理財,只是不同理財方式具有的風險大小不一。基本上來說,收益越大的,相應的風險也更高,這是一個風險的意識。還有就是正面看待投資理財,因為沒有哪一個理財可以助你一夜暴富,而是一個長期的。如果不能正面看待,那心態也難以調整好。
2、要有理財計劃,資金分配
做其他類型的投資要有計劃,那做互聯網投資也是要有計劃的,也要進行資金的分配。當然在平常我們看到聽到很多一些投資者是沒有去做什麼理財計劃或資金分配的,什麼時候覺得手頭有些錢可以拿來投資就投一下,沒有就不投。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也沒什麼不同的,但是如果能夠很好的作為習慣的去計劃規劃資金,對理財是可以有很大幫助的。
3、分散平台投資,關注行業新聞及平台動態
在做互聯網投資理財的時候,因為風險的分散性和投資利益的更大化,我們要對投資進行分散平台,而不要投在一個平台。進行分散投資,一方面是可以分散風險,保障資金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是挑選不同的平台使得收益能夠更大化(所以能夠進行收益對比和組合計算也是一項技能)。
那其次就是要關注行業信息了,了解互聯網金融的行業政策新聞以及自己投過的平台動態也都是要關注了解的,這可以幫助自己更好的進行投資和調整。
互聯網投資理財,能夠越多的學習總結一些知識經驗以及能夠多關注了解一些市場信息是准沒錯的,只會對自己有所幫助。當然在復雜的投資市場和行業信息裡面,自己也要能學會選擇甄別的能力。
❺ 有多大的能力就去把握多大的財富
有多大的能力就去把握多大的財富
2016-12-07 16:47
進入二十一世紀,腰包漸鼓的同胞們如一夢初醒,個個理財,處處理財。這是怎麼了?常常聽到很多理財故事、理財言論,蜜蜂聚財想,在理財的天地里,同樣也有境界之分。
第一重,生計型理財。好比馬斯洛層次論的底層,生存是第一需要。從心態的角度看,這一境界的理財體現的本質是為「生計」。由於初入社會或者學識有限、能力不夠、家境貧困亦或機遇不佳者,每月對拿到手的或者將要到手的錢,算計哪些錢必花,什麼費用可以節約,哪張電話卡更省錢,怎樣的租房和交通組合更合算,這是理財的最低境界,但也是境界,也是一種主動把握生活的狀態。這個境界不僅以錢財為界限,可以是街邊賣菜的小販,可以是月入上千的工薪族,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理財的目的是為生存,只不過生存的要求不同罷了,今天為明天的生存,本月為下月的生存。節流是理財的重中之重,儲蓄可能講一點,但股票、基金、理財產品的關注還提不上歷史日程。剛畢業的大學生們或者剛自食其力的年輕人大部分處於這種境界,這也是理財的起始階段。
第二重,就是生活型理財。隨著工作經歷的增加,閱歷的增長,生活有了一個基本保障後,在各種理財概念鋪天蓋地的狂轟爛炸下,開始注意身邊的理財了。這個時候學習儲蓄、基金、國債的多了,買股票是入門課,問保險是必修課,看房產是選修課,有了五W想八W,有了八W想十W。也有的正安於現狀,想想不浪費錢才是正途。這個時期比以往更關注理財,更希望讓自己有限的MONEY生出多多的子。開源和節流的理念不停地在腦海中交織,也在生活中不斷折磨著自己,生活仍然為錢而轉動。其實,這個時候往往有點高不成,低不就。錢說多不多,說少吧還過得去,對生活要求高點呢,錢就不夠,降低一點生活標准吧,小日子準保過得舒坦。只是有高明者,已知道對自己的投資才是最大的投資,開始學習新知識,積累新技能,尋求新機遇。
第三重,享受型理財。這個階段與所謂的中產階級生活有一定對應關系。當然,中產的概念爭議甚多,多少錢算中產大夥還沒爭出個結論,我想說的只是這種心態。對自己現在的生活有較高的滿意度,在享受生活的同時,用知識打理財物。這個階段,把生活質量看得更高,明明知道錢用於投資可以獲得更多,但也不會把所有的財都用去發財,而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妥妥貼貼後,再去應對錢生錢的事。其實到了這個階段,理財的人本具有較高的素質,自己具有獲得足夠收入的能力,也能夠找到收入不菲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內容,他們的投資渠道也更多了,一般會有房地產,保險也在專家的指導下或多或少的購買,對更多的理財產品如黃金、基金、外匯、人民幣理財等有了極大的興趣關注和參與。者個階段的人,更注意開源,他們深深明白,錢是可以攢的,更是掙的,要靠自己的本事去掙,為自己為家人而掙。
第四重,在我看來就是理財的最高境界,是自我實現型的理財。這個階段干著自己喜歡的事,理財的重點是找到「開源」之源,掙錢則是為有源頭活水來,水到渠自然成的事,掙到讓自己和家人生活舒適的錢,而不只是說多多的錢。這個階段的心態,早已不把錢看得太重,做的卻是能讓自己身心愉悅、頗有成就感的事,收入早已過了溫飽線,在小富和大富之間徘徊。我欣賞的是這種境界下錢來得自然,花得自然。這需要前期的積累,包括知識、經驗、人氣的積累,做著一件認準的堅持事,叫做「術業有專攻」,此時的工作可以用「成就」二字,倒不在乎成就的大小。哪怕是擦皮鞋,只要認真快樂地做,那財富也會跟著你。大到李嘉誠手握上億身,小到做泡菜也能走出國門的。很多人在追求財富的同時,往往忘記了自己的理想,如果能把你的理想發揮到極致,又何愁財不跟你呢?這個世界為我們提供了很多的工作機會,每一個機會都有致富的可能,關鍵是看你有沒有把它做到最好。
在人生的道路上走過了三十來年的路,一、二、三重境界都曾經有過,現在還在二、三重間起伏跌宕。讀書的時候為了好工作而努力學習,工作後為了更上一層樓又不斷努力,考研、應聘、學習理財……當自己擁有了車、房,擁有了家庭,擁有了在那個城市不錯的收入後,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問自己,這一生就這樣為了生活而生活嗎?想起中央電視台的那句廣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人對財富的把握程度取決於你對自己的認同程度。有多大的能力就去把握多大的財富吧。
❻ 蜜蜂有錢適合小白理財嗎
歡迎關注招行理財,招行有儲蓄、大額存單、基金、理財產品、外匯、黃金、白銀等投資可供您選擇,操作簡單,渠道多樣,非常適合初級投資者。
風險和收益基本成正比,要求保本就選擇儲蓄,追求低風險可以考慮貨幣基金和低風險的理財產品,追求高收益可以了解投資型基金、外匯,黃金及白銀,若您當地有招行,可以聯系網點客戶經理交流理財事宜。
❼ 家裡有馬蜂窩風水上怎麼講
家裡的窗子外長了個馬蜂窩是個凶兆。
所謂風水,風水分這幾類,如墓葬、居住等等,居家布置屬於居住風水
馬蜂是裸巢,能看到蜂蛹,巢重不會過斤。而胡蜂不是裸巢,巢重最大可上百斤,蜂有房,可從蜂的習性斷居家房之吉凶
❽ 為什麼讓錢流動起來,創造更大價值
《創富論》告訴我們,錢只有流通起來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錢,否則握住手裡的錢再多,不去參與買賣,那麼錢也只是一些沒有用處的紙張。所以,想要通過手中現有的錢賺取更多的錢,我們就要首先讓錢流動起來。
或許一些普通消費者的觀念可能和有些立志創富的人的觀念有所不同,創富者認為錢就應該流通,不流通就沒有意義。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這似乎把錢的流通意義誇得過大。然而不管怎樣,流通創造的價值比不流通所創造的要大,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我們不妨來看一則卡內基先生曾經親歷過的故事。
一次,卡內基的鄰居——一個老婦人邀請卡內基到她家裡為自己辦點事。
卡內基進屋後,老婦人便彎腰從床底下拖出了一隻皮箱。等婦人開了皮箱的鎖,掀開蓋子之後,卡內基愣住了,因為那裡面是滿滿一箱嶄新的鈔票!
「卡內基先生,」老婦人指著滿滿一箱子的鈔票說,「這是我先生留給我的錢,全是50元一張的鈔票,一共應該是2000張。可是,我數來數去,怎麼只有1999張。是我自己老了,沒數對呢?還是這些錢真的少了1張呢?卡內基先生,我請你過來,就是想請你幫我數一數。除了你之外沒有人知道我私下藏了10萬美元,我相信你,所以請你來幫我這個忙……」
卡內基原本看到老婦人的這種做法已經感到不可思議了,這會兒聽了她的話更是感到非常驚詫。但是卡內基是非常樂於助人的人,於是他忙了半天,終於數完了鈔票。不多不少,正好是2000張,10萬美元。老婦人得到證實後高興得像個小姑娘似的跳了起來。
卡內基抹了抹數錢累出的額頭上的汗,說:「老人家,您這么一大筆錢,為什麼不存到銀行呢?存起來的話,每年的利息都不下1萬美元呢!」
「像這樣放在家裡,反而讓您提心吊膽。」卡內基繼續對老婦人做思想工作,「如果存到銀行里,您就不必擔心會少了一張或幾張,既安全,又有利息。」
老婦人聽他這么一說便心動了:「那就委託你去給我存上吧!」
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故事中老人的那筆錢如果永遠存在她的密室里,那錢便永遠也不會增加,因為它不像金子那樣是可以存儲的。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曾對資金做過生動的比喻,他說:「資金對於企業如同血液與人體,血液循環欠佳導致人體機能失調,資金運轉不靈造成企業經營不善。如何保持充分的資金並靈活運用,是經營者不能不注意的事。」
沒錯,財富的積累需要儲蓄,但一味儲蓄、一直儲蓄,沒有投資,那麼錢就是死錢。你雖然不會為沒錢生活而憂慮,但你也永遠不能成為巨商大富。其實錢就像水一樣,只有流動起來了,才能創造更多的價值。
而要進一步弄清楚流通對財富積累的意義,我們首先就要弄清楚一個概念,那就是什麼是現金流。
什麼是現金流呢?在沒有弄清楚這個詞的意思之前,我們不妨先來看一個例子。假設,你有10萬元本錢准備去投資開一家小商店,你前期預計購買成本價為1萬元的商品,而這1萬元的商品售價總和為1.2萬元。按投入1萬元周轉一次(也就是買賣進行一次),那麼經過一次資 金周轉,減去成本以後的盈利為2000元。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在下面兩種情況中可能出現什麼結果。
第一種情況,假如每天這種買賣都可以發生一次,那麼你每月就可以獲得6萬元的利潤;第二種情況,如果這種交易每10天才能發生一次,那麼你每月的利潤僅有6000元。在第一種情況下,如果拋開稅收和別的因素不考慮,那麼一年以後你的資產就可以達到82萬元;而在第二種情況下,即使不考慮任何其他資金支出的因素,一年以後你的資產也只有17.2萬元。
看完這個例子,我們就能夠更直觀地理解現金流了。所謂的現金流也就是某單位或個人在一定的時間內,為了創造財富所投資的資金所獲收益及其總量情況的總稱。如果用較為嚴謹的經濟學術語來描述,現金流就是指資產用現金來衡量時,資產價值隨著時間變化的流量。
下面我們再來進行一種假設:假如你准備用來投資的10萬元本金都不是你的流動資金而是從銀行貸的款,那情況又會怎樣呢?那麼此時你手上的現金流不但要考慮到每月賺到的收入,還要將你從銀行貸款的資本成本考慮在內。這里所謂的資本成本就是指必須償還銀行的貸款以及貸款利息。通常在經濟學中都是用利息率來表示資本成本,這就是經濟學上所說的資金的「時間價值」。
所謂時間價值表示的是:當資本離開原來的所有者被轉移到使用者手裡,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再由使用者轉回所有者手中時必須要支付的附加的額外的錢,經濟學中將這種額外資金叫做利息。
而時間價值的應用原則之一就是「七二法則」。所謂「七二法則」就是指在投資的過程中如果不拿回利息,那麼利息也就作為本金的一部分在進行利滾利。一般來講本金增值一倍所需要的時間(單位:年)就等於72除以年收益率的商數。例如:如果你存進銀行10萬元,銀行的年利率是2%,按每年利滾利來計算,10萬元本金要經過36年才能夠最終變成20萬元。再比如,你在銀行存入30萬元,以年報酬率為12%來計 算,那麼你大約只需要6年就可以實現增值一倍,30萬就能很快變成60萬元人民幣。
看了上述說明,或許你就明白了,世上為什麼會有窮人和富人之分了。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窮人安於現狀,而富人則勇於改變。在對財富的運用上,窮人固守資產,而富人卻勇於投資、善於投資。如果仔細分析我們就會發現,富人和窮人之間不是簡單的金錢和資產上的懸殊,還有理財思維和創富觀念上的差別。
人人都想賺錢,但賺錢方式又各有不同。窮人的錢總是放在自己家裡或是攥在自己手裡,不肯松開;而富人的錢卻更多地放在投資和流通上。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窮人的錢是在隨時間的流逝而貶值,而富人的錢則是在時間價值的作用下不斷地增加、變多。
18世紀,荷蘭的曼德維爾博士在他的《蜜蜂的寓言》一書中講過一個有趣的故事:一群蜜蜂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便大肆揮霍,結果這個蜂群逐漸變得興旺發達起來。而後來,這群蜜蜂卻突然改變了習慣,決意放棄奢侈的生活習慣,進而崇尚節儉,結果卻導致了整個蜜蜂群體的衰敗。
蜜蜂的故事所揭示的就是「節儉的邏輯」,這個概念在經濟學上叫做「節儉悖論」。在西方經濟學說史上,節儉悖論曾經使許多經濟學家備感困惑。但經濟學家凱恩斯卻從故事中看到了刺激消費和增加總需求對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受到了這種啟發之後,他進一步論證了節儉悖論。
那麼我們需要如何解讀這個悖論呢?雖然很多人都知道,節儉是一種美德,也是個人積累財富最常用的方式。不能否定如果某個家庭的習慣就是勤儉持家,減少浪費,增加儲蓄,那麼這個家庭在理論上說起來就會有相對穩定的財務狀況。但是,根據凱恩斯的總需求決定國民收入的理論,這個說法就不成立。因為在凱恩斯的理論中,節儉對於經濟增長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好處。實際上,這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相悖的情況 是因為裡面蘊涵著一個矛盾:公眾越節儉,那麼這個社會的消費能力就會降低,儲蓄量就會增加,而這樣的結果往往會導致社會收入的減少。由此來看,節制消費、增加儲蓄或許可以保障個人財富的積累,這對個人來講或許是件好事,但從國家角度來看,卻不利於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繁榮。
綜上所述,勤儉節約雖然可以保證個人財富的積累,但是和投資、財富流通相比,節儉所能帶給人的收益要遠遠小於金錢流通所能給人帶來的收益。所以無論是從個人角度出發,還是從整個國民經濟的角度出發,讓金錢流通起來,人們才能為個人、為國家創造更多財富。整個社會才會隨著更加繁榮。
❾ 蜜蜂優借是一家做什麼業務的公司,有誰了解過
互聯網公司,他們有一個智能匹配系統,能夠根據你的情況幫你匹配銀行體系裡最適合你的資金借款需求,保證利息最低。你可以把他們理解成一個高效透明的新中介公司。但這個公司不放款,錢還是銀行給你,所以也是挺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