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理財大平台有哪些
眾易貸就是2年以上的安全平台
2. 啟牛商學院和胖財商學院哪個專業
這類理財的概念,知識教的都是差不多的。其實自己買幾本理財書看看也就可以了。
由於理財知識門檻的低標准,所以談不上哪個更專業。
3. 媽媽購買了一系列理財產品,結果都跑路了,現在應該還在調查。
1、收集證據,抄自己投資交易記襲錄並保存,同時保存交易合同,將平台負責人相關信息記錄下來,以用來報案。2、建立QQ維權群建立QQ群,將所有上當受騙的投資者集合在一起,統計被騙的總金額,畢竟人多力量大,大家一起維權追回資金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3、報案第一時間到平台所在地公安局經偵大隊進行報案,同時聘請律師和平台的法務接觸。需要攜帶材料包括個人身份證、網路下載合同、支付憑證、提款困難截圖、網站宣傳截圖和其他證據等等,有第三方支付的可要求提供交易記錄。要求辦案人員和銀行協商,凍結平台銀行賬戶,避免更多的損失。
4. 胖媽媽是什麼
是一個購物網站叫胖媽媽。
5. 代銷理財與自營理財有何區別
相信大家對「銀行理財」這個詞並不陌生,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有投資理財觀念。由於很多投資者既不懂投資又厭惡風險,因此更喜歡購買銀行理財。因為在很多老百姓的眼裡,銀行是由國家背書的金字招牌,所以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肯定也是安全的。那麼銀行理財真的沒風險嗎?其實銀行理財產品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安全。
首先,銀行理財不等同於銀行存款,因此還是有投資虧損的風險。即使是銀行存款,現在也不是零風險。根據《存款保險條例》約定,一旦銀行出現危機,保險機構對存款人的最高賠付額是50萬。簡單來說,如果你在銀行存款低於50萬,那麼銀行倒閉可以全賠;如果你的存款高於50萬,那麼銀行倒閉的話,你有可能只能拿回來50萬;
其次,銀行的理財產品分為自營和代銷兩種方式,兩者區別很大。先來說說自營,顧名思義就是銀行自己經營的理財產品。一般來說,銀行理財產品是一個資金募集池,然後銀行會根據自己的業務將資金投向股票、債券、信託等等。比如前些年市場上風風火火的股票結構化產品,很多優先資金都能看到銀行的身影。另外銀行還會用理財資金購買公募債和ABS的優先順序,整體收益大概在5-7%之間。由於是銀行的自營業務,這類理財產品銀行大多都會兜底,因此自營類理財產品相對風險小一點,但是收益也低。
另一種就是代銷產品,銀行作為持牌金融機構,基本都有代銷基金的資質。由於銀行的客群龐大,因此銀行幫其它機構代銷產品的話,都能拿到很好的分成。對於某些分行來說,代銷產品的利潤要遠高於自營理財產品,銀行有時候為了利潤,合規風控都得靠邊站。
道理很簡單,代銷合同一般都有專業的律師團隊審過,風險都轉嫁給了客戶。只要客戶簽字購買了,將來遇到問題銀行兩手一攤,常規途徑投資者還真沒啥太好的辦法。對於銀行來說風險可控,所以總行有時候對於這種業務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投資者在購買銀行代銷產品的時候就要擦亮眼睛了。
最後再來說說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這也是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先說結論:普通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肯定跑不贏通脹,即使私行的產品也不會超過年化8%。原因只有四個字,降低預期。首先每家銀行都有攬儲指標,如果理財產品收益過高會影響儲蓄率;其次銀行的客群一般比較穩定,這時候就不需要靠高收益吸引投資者,而是通過平穩收益來穩定客戶。牛哥之前跟很多家私行部打過交道,銀行的分配方式基本上把高收益這條路給堵死了。比如當時牛哥公司讓銀行代銷的某私募基金A。分配方式如下:(假設實際年化收益率=X)
當X≦5%時,銀行不提取超額業績提成;
當5%
當7%
當10%
單看分配方式是不是有點暈?牛哥直接上數字:
當產品收益是10%的話,投資者能拿到7.6%;
當產品收益達到15%時,投資者收益是7.8%;
當產品收益達到20%時,投資者收益是8.6%;
即使產品收益翻倍的話,投資者收益也只有16.6%。
一般銀行投資的量化私募產品,都是以穩健為主,年化收益水平大概在8%-15%之間,換言之,投資者的收益基本就維持5-8%之間,基本上比普通的理財產品高出2%-3%左右。所以說想要跟銀行計算精明的話,投資者明顯不是對手。
雖然說銀行理財產品有很多坑,但是對於C2以下的投資者來說,銀行理財仍然是除貨幣基金以外的主要投資理財工具。那麼我們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需要注意哪些細節呢?
1、首先關注銀行理財是自營還是代銷。自營相對好點,如果是代銷的話,需要看資產管理人是誰。一般來說,選擇比較知名老牌的大機構,相對遇坑的概率會小一些;
2、需要了解銀行理財的底層資產投向哪裡?這一點比產品的風險等級更重要,因為產品的風險測評一般是由銀行內部評定,可參考性不高。但是了解了底層資產實際投向哪裡,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風險點,然後再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選擇是否繼續購買。
3、關注產品的封閉期限和清算周期,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一般來說封閉期越長收益越高,具體對標產品可以參考保險理財產品的收益做判斷。關於清算周期,
4、注意產品的費率情況和收益分配。一般來說費用主要包括管理費、託管費,有些還有銷售服務費,除此之外如果有其它費用的話需要問清楚。不然實際到手的收益會縮水很多。
本文由@金曉牛原創,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財經知識!
6. 網上理財課程是騙局嗎
一般來說不是騙局。只能說是智商稅。理財這個東西本身就是一個長期積累的習慣並且在襲擊有這個想法和習慣的前提下還要在既有足夠的資產和平台。簡而言之就是你可以學,大概率沒有用,即便學到了也沒有這么多錢供你去完成真正的理財這一個操作。如果是微信公眾號裡面的一個大v的,這樣的一個進行講解課程的話,一般是值得參考的,因為這是一些比較有名的一個理財人士,他們的這樣一個經驗的累積,但是他們的一個個人的一個知識經驗,可能取符合他們自己的理財的一個方式,所以呢,你可以做到借鑒的方式,但是完全照抄照搬的話,肯定是不靠譜的,肯定還是要靈活的,運用他們的一個理財思維,我們要學的是他們的理財思維精神,而不是他一個模式。如今來看的話,互聯網算是越來越發達了,當然了,這肯定是能夠給我們生活帶來一定好處的,只不過,凡事都會有兩面性,有好處也自然會帶來壞處,而且很多所謂的壞處,往往都會和我們的金錢掛鉤。在網上,相信大家時不時會看到一些所謂免費教理財的課程或者說人,很多人在輕易加入之後,非但沒有學到相應的知識,反而有可能被騙了。
一、免費教理財的人那麼多,可信度真的高嗎?
如今這個社會,除了是互聯網發達,更是一個大數據的社會。說白了,你在網上喜歡看什麼,搜索了什麼,都清清楚楚。這個時候,我們便時不時會收到一些廣告,而很多關注賺錢的人,收到得最多的,無外乎就是教你理財的課程了。要知道,如果真的免費教你理財的話,又怎麼可能會有那麼多人從事這一行,他們的時間難道不值錢嗎?就為了教會你,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圖個啥呢?很明顯,圖的便是你兜里的錢,道理很簡單,不是嗎?
二、普通人想要防止被騙,該如何操作?舉個例子,小胖的媽媽前些時間跟自己說,她聽說了一款理財產品,只需要投資7000塊錢,一年之後不光會返還本金,還會再返7000塊錢。過來人都知道這是騙局,但當局者則迷得很,這便是現實。
三、有人告訴你可以幫你掙錢,能信嗎?目前來看的話,還有一些人動不動就加我們好友,然後告訴你只要投資多少錢,他就能不斷給你返利潤,甚至是帶著你一起掙錢等等。那麼,這種事情,我們能信嗎?普通人,想要不被騙,最好的方式便是克制住自己貪心的想法。很多時候,被騙的人要麼是貪點小便宜,要麼是想用最少的錢去賺最大的收益,不論是哪一種,最終都是被人騙了,或者說虧錢了。
作為年輕人,我們應該做的,是相信用自己的能力去付出,甚至是去換成錢,而不是相信其它人教我們如何賺錢。這種謊言,看得太多之後,必然就會麻木了,不是嗎?
7. 媽媽用十萬元投資理財,到期後媽媽拿回11.56萬元,媽媽這次投資的年利率是多少
請問這個理財是多長時間到期?
假如是一年到期的,那麼這次投資收益是11.56-10=1.56(萬元)
年利率是1.56÷10×100%=15.6%
8. 富媽理財推薦的基金經理如何
不要去相信這些不靠譜的理財公司。現在有很多都是騙人的。如果想要買基金,可以去銀行或者基金公司買,再不行支付寶也可以。這些都是正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