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吉林省兩會 重點(今年我考吉林省公務員考試 謝謝)
今年全省GDP增幅將保持13%左右
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我省發展在關鍵節點上實現突破的重要一年。
今年將開工建設6條高速公路
按照預期目標,今年我省將確保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達到9500億元以上。
今年我省將謀劃700個億元以上重大項目
發展壯大民營經濟 推動全民創業
繼續實施鼓勵住房消費政策
發揮長、吉輻射功能打造大都市經濟圈
推動資本市場融資取得新突破
籌辦第十二屆全國冬季運動會
十大民生實事
一是積極擴大就業。
二是增強社會保障能力。
三是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
四是實施「暖房子」工程。
五是繼續改善義務教育條件。
六是提高城鄉基層醫療衛生設施水平.
七是搞好農村文化設施建設。
八是繼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1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九是加強農村扶貧開發。實施400個貧困村整村推進計劃,再實現1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
十是加強城市安全防控體系建設,新設城市報警視頻監控點5萬個。
㈡ 創業孵化基地是什麼意思
創業孵化基復地是指以政府為創業者搭制建的制度性、智能化的服務平台,經市、縣人力社保部門、財政部門認定,能為入駐的初創小微企業和個體創業者提供基本的生產經營場地以及有效的創業指導服務和一定期限的政策扶持,具有持續滾動孵化和培育創業主體功能的各類創業載體。
創業孵化,形容詞。一個可以能給創業成功的「蛋」提供一個的條件,讓它「孵出」並長大,給創業者提供這些條件的平台可以稱為創業孵化基地。
為初始創業者提供共享服務空間、經營場地、政策指導、資金申請、技術鑒定、咨詢策劃、項目顧問、人才培訓等多類創業的服務。
㈢ 2014年大連市政府工作報告的主要內容
(一)經濟發展質量效益提升
投資拉動效應強勁。全市共實施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028項,總投資1.58萬億元。城市地鐵、丹大快速鐵路、南部濱海大道、恆力石化二期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加快推進。完成億元以上重大建設項目投資3800億元,拉動全社會投資增長10.5%。
優勢產業提質增效。「一企一策」幫助10大行業企業解決困難和問題。東風日產、北車旅順基地等100個大項目加快推進,紅沿河核電1號機組、德豪光電一期等大項目竣工投產,奇瑞汽車瑞虎5下線,恆力石化主營業務收入超300億元。19個省重點產業集群實現銷售收入7300億元,增長18%,其中6個規模達到500億元以上。全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180億元,增長11%。
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海洋工程、核電裝備生產能力居全國首位。發展物聯網、智能裝備製造等107個創新驅動項目,137項核心技術和重點產品研製取得重大進展。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5577件,增長2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增長20%以上。
現代服務業不斷壯大。高新區、生態科技創新城聚集多家世界500強企業研發和設計中心。恆隆廣場等10大項目加快建設,市區集聚企業總部115家,「億元樓」增至8座。旅遊總收入910億元,增長18.6%。服務業增加值3280億元,增長9.2%。
房地產業和建築業保持平穩。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額分別增長22%和15%;建築業產值突破2300億元,增長13.3%。
非公經濟快步發展。實施中小微企業成長和創新型中小企業培育兩項工程,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達到103戶。民營經濟佔GDP的比重達到70%。
現代農業持續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全面推進,新發展設施農業11萬畝、海洋牧場10.2萬畝,10個都市型農業園區建設加快。中國農科院都市農業研究所落戶普灣新區。肉蛋奶和果菜產量持續增長,糧食產量實現「十一連豐」。
(二)全域城市化發揮引擎作用
新市區組團釋放強大能量。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均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形成引領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帶動東北全面振興的重要增長極。汽車物流城產業鏈企業達到150家,大孤山石化產業集群突破1000億元大關。
渤黃海沿岸產業發展提速。推動縣域經濟進一步壯大,瓦房店「軸承之都」、普灣新區「西裝名城」建設邁出重要步伐,庄河循環產業、新興產業和海洋產業3個經濟區完成基礎設施建設,花園口新材料、生物產業基地新開工項目47個,長海現代海洋牧場、國際旅遊避暑度假區建設提檔升級。
主城區輻射力持續增強。大連金融服務區、西崗北部沿海商務區、西安路商務商貿區、甘井子 「兩城四區」、高新區「一帶多園」、旅順口 「五城一都」等高端化、集約化發展。主城區已成為吸引人才匯聚、創新能力外溢、引領城市轉型的動力源。
中心鎮建設有序推進。投入21億元推進重點區域和4個中心鎮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太平灣、皮楊、大鄭、廣鹿島已成為全域城市化的新亮點。
(三)城市功能全面提升
「三個中心」建設步伐加快。港口貨物吞吐量達4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0萬標箱。大連國際綜合物流園、香爐礁物流園等10大物流園區加快建設;承擔著東北地區64%的進出口貨物吞吐量,完成社會物流增加值800億元,增長16%。
在東北地區率先設立股權交易市場,本外幣貸款余額突破萬億元,預計金融增加值佔GDP比重7%,新設金融機構33家,新增融資2660億元,金融中心指數列同類城市第6位。大商所上市焦煤、鐵礦石等五大新品種,交易量佔全國37.6%,獲評中國最佳期貨交易所,搶佔了全球金融領域一個新的制高點。
重大基礎設施加速布局建設。全域實施125個城建項目,完成投資424億元,增長54%。體育中心及周邊環境建設圓滿完成,金普城際鐵路等一批工程加快推進,長山大橋合龍,202路快軌延伸線試通車。大夥房水庫輸水入連、長海跨海引水工程具備通水能力。地鐵1、2號線完成工程量85.2%。新機場前期工程加快推進,沿岸商務區累計完成投資45.7億元。東港商務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國際會議中心投入使用。
城鄉環境不斷優化。全年造林綠化90.8萬畝,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5.3%。完成44個國家及省級生態鄉鎮、101個生態村創建。新建農村公路424公里、飲水工程40項,289個村實施新農村「六化」工程建設。完成城市建設「五個一」和縣城建設「三個一」工程項目111個。萬元GDP能耗降低3.8%,主要污染物平均減排3%以上。
創新城市管理成效顯著。我市成為全國首批「智慧城市」、「水生態文明試點示範城市」,「無線城市」建設、「三網融合」、「智慧旅遊」加速推進。創新建立社會組織直接登記和「一業多會」機制。改善社區工作人員待遇,促進基層組織自治和社會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探索建立「三位一體」志願服務、「365」、「幫萬家」等社會服務新模式。深化中心城區環衛體制改革,城市環境質量提升。建立打擊食品葯品制假售假違法行為聯動機制,確保食品葯品安全。我市被評為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優秀市」。
(四)改革開放活力持續增強
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深化。全市取消政府行政許可事項17項,下放市級審批管理許可權41項,高新區成為全省首個「無行政收費區」。積極推進「營改增」試點,9.41萬戶企業受益。推進北三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取消「以葯養醫」。裝備投資集團、金重集團組建完成,交運集團等國有企業完成股權多元化改革。
全域開放成果豐碩。長興島石化產業園區被確定為國家重點支持的產業基地,旅順開發區晉位國家級,金普新區、大連自由貿易園(港)區正在積極申辦。出台《關於加快推進沿海經濟帶重點園區發展的若干意見》,推動重點園區成為全域開發開放的主戰場。出口市場擴展到全球196個國家和地區,外貿出口367.5億美元、增長9.1%。實際使用外資136億美元,連續5年居副省級城市前列。實際到位內資2426億元,總量繼續保持全省第一。19個省重點園區新簽約落地3000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40個,內資億元以上項目280個。世界500強企業入連達109家,投資項目238個。民營企業成為出口的主力軍,增幅達到40.8%。成功承辦2013夏季達沃斯年會,城市影響力和美譽度全面提升。
(五)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民生支出大幅增長。就業、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投入達到712.4億元,增長26.3%。全面完成15項重點民生工程。
積極穩定和擴大就業。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3.3萬人,創業就業3.3萬人,穩定就業率達到67.4%,本地生源高校畢業生就業率99.6%。
社會保障水平再上台階。在全省率先實現「新農保」與「城居保」統一接軌。建立職工醫保門診統籌制度和城鎮居民大病醫保制度。連續第9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和失業保險待遇標准再次提高。最低工資標准分別達到1300元和1200元。城鄉低保分別提高10%和20%,保障標准全國領先。修訂醫療救助辦法,發放救助資金8104萬元。
市民居住條件不斷改善。全市新建保障房23702套,基本建成21044套。發放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140億元,4.2萬戶家庭改善住房條件。加快推進城子坦淹沒區、華銅礦塌陷區整體搬遷。實施「暖房子」工程300萬平方米,整治棄管樓院31萬平方米,近4000戶家庭受益。
教育事業長足進步。全年凈增1.5億元提高普通高中公用經費標准,5個區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認定。中職教育實現學費全免,農村地區校車配備任務超額完成。新開辦公辦幼兒園24所,增加學位4700個。
醫療軟實力有效提升。市急救中心、醫大三院、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等項目加快推進,醫大一院心血管診療中心投入使用,全市整體醫療救治能力增強。新農合最低籌資標准提高,住院支付比例達到75%左右。落實計劃生育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助政策,近1.2萬人受益。
文化體育全面發展。普灣新區「三館」建設加快,大連京劇院新建工程等有序推進。公益性文化場館全部免費開放,藝術院團演出1400多場、送戲下鄉300場。我市成為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城市、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大連文化產業創新園區全面啟動,世茂嘉年華等項目快速推進。成功承辦「十二運」14項賽事,大連健兒在全運會上獲金牌總數全省第一,15座新建場館為大連文體事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社會保持和諧穩定。積極推動積案化解,實現案結事了。加大安全監管力度,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應急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平安大連、法治大連建設邁出新的步伐。我市獲得全國平安建設「長安杯」最高獎。
民族宗教、殘疾人、外事、僑務、對台、人防、檔案、仲裁、雙擁共建、民兵預備役、邊海防等工作都取得新進步。
(六)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
作風改進成效明顯。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及「作風建設年」活動,認真查擺在「四風」上存在的突出問題,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對自查和徵求到的意見建議逐項分解,確定20個整改方向、68個整改項目,狠抓整改落實和建章立制,鞏固教育實踐活動成果。
反腐倡廉建設加強。強化廉政監察、執法監察和效能監察,軟環境進一步改善。加強對征地拆遷、重大投資項目等領域的監督和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加大糾風治亂和問責力度,著力解決一批損害人民群眾利益、阻礙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
依法行政能力提升。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設進入新階段。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掛牌運行,民意網和12345市民熱線作用突出。積極落實市人大常委會監督意見建議,主動向人大報告工作,重大事項與政協民主協商,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自覺接受人大法律和工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社會各界監督。
各位代表,2013年大連經濟社會發展的成績來之不易,凝結著社會各界的心血、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所有關心支持大連經濟社會發展的同志們、海內外各界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實踐使我們深切地體會到:大連能夠在逆境中砥礪前行、在困難中創新突破,得益於我們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科學決策,始終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直面挑戰,勇於擔當,創造了逆勢上揚、率先發展的新業績和新優勢;得益於我們立足大連實際,堅持轉方式調結構,實施全域城市化發展戰略,構建起多點支撐、全域開發開放的新格局,為大連經濟社會長期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得益於我們牢記執政為民的理念,充分調動全市人民支持發展、參與發展的積極性,凝心聚力,團結拼搏,形成了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倍加珍惜,不斷發揚光大。
回顧一年的工作,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問題:外需、資源和環境對經濟發展約束加劇,我市經濟企穩向好的基礎尚不穩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矛盾依然突出,發展還面臨不少障礙和困難;工業經濟特別是傳統優勢產業面臨較大的轉型壓力,現代服務業發展亟待加速;城市環境、公共服務能力和社會治理水平與人民群眾的期待仍有差距;政府職能轉變和自身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並在今後切實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