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信託公司有哪些,可靠么
XX信託公司-南京市「滁河」綜合環境治理(類似上海對蘇州河環境治理)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資金用途:南京市XX區人民政府100%控股的「國資公司」為「南京市XX區危舊房建設」中對「XX現代農業」形成的5.8億元應收債權,所融資金最終用於這個城市的「滁河」綜合環境治理工程;
資金規模:4億元;
信託期限:24個月;
信託收益:100-300萬9%
300-160萬9.5%
600萬以上10%
付息方式:每半年付一次息;
融資方:國資中心為XX區人民政府100%控股,旗下15家子公司5家聯營公司,總資產64.9億、凈資產32.3億,全是市政府城市建設工程應收款;
還款來源:3種:
1危舊房改造項目中政府回款4億元;
2滁河環境治理政府每年1.4億元*2年=2.8億元;
3滁河項目土地出讓收入近50億元,凈收益20億元;
風控:2種:
1:六合國資將擁有的現代農業5.8億元應收債權轉讓給XX信託公司,承諾到期回購;
2: 國有企業擔保:總資產30.9億元、凈資產30.35億元的南京化工國資提供不可撤銷連帶責任擔保;
項目介紹:項目是2006年市發改委立的項目,是大型綜合性民生,有防洪及改善水資源環境等工程;
擔保方介紹:是南京市唯一一家經國家批准,以發展石油化工為主的工業園區,累計投資超50億美金;
項目亮點:項目屬於環境治理受政府支持、融資方為國企背景實力雄厚還款有保障、大型國有獨資擔保,擔保有保障;
㈡ 高盛集團的中國發展
高盛長期以來視中國為重要市場,自20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就把中國作為全球業務發展的重點地區。 高盛1984年在香港設亞太地區總部,又於1994年分別在北京和上海開設代表處,正式進駐中國內地市場。此後,高盛在中國逐步建立起強大的國際投資銀行業務分支機構,向中國政府和國內占據行業領導地位的大型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高盛也是第一家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B股交易許可的外資投資銀行,及首批獲得QFII資格的外資機構之一。
高盛在中國的股票和債務資本市場中已經建立起非常強大的業務網路,並在中國進入國際資本市場以及參與國際資本市場交易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過去的十年中,高盛一直在幫助中資公司海外股票發售中占據領導地位,其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交易包括:中國移動通信於1997年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40億美元,成為亞洲地區(除日本外)規模最大的民營化項目之一;中國石油於2000年3月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29億美元;中國銀行(香港)於2002年7月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26.7億美元;平安保險於2004年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18.4億美元;中興通訊於同年進行的香港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4億美元,這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A股公司;中國交通銀行於2005年進行的海外上市項目,籌資22億美元,成為第一個在海外上市的中國國有銀行;以及中國石油於同年進行的後續股票發售,籌資27億美元。2006年,高盛還成功完成了中海油價值19.8億美元快速建檔發行項目以及中國銀行111.9億美元H股首次公開上市項目。這是至發售日中國最大以及全球第四大的首次公開上市項目。在債務融資方面,高盛在中國牽頭經辦了40多項大型的債務發售交易。高盛多次在中國政府的大型全球債務發售交易中擔任顧問及主承銷商,分別於1998年、2001年、2003年和2004年10月完成了10億美元以上的大型交易。高盛是唯一一家作為主承銷商全程參與中國政府每次主權美元債務海外發售項目的國際投行。
與在世界其他地區一樣,高盛在中國市場同樣擔當著首選金融顧問的角色,通過其全球網路向客戶提供策略顧問服務和廣泛的業務支持。近年來,高盛作為金融顧問多次參與在中國的重大並購案,如日產向東風汽車投資10億美元;戴姆勒-克萊斯勒向北汽投資11億美元;TCL與湯姆遜成立中國合資企業;匯豐銀行收購中國交通銀行20%股權;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部;中國石油收購哈薩克石油公司以及中海油收購在尼日利亞的石油資產等等。
2004年12月,高盛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成立合資公司—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合資公司的成立是高盛在中國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高盛擁有合資公司33%股權,北京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擁有67%股權。合資公司的成立令高盛從此可以在中國開展本土A股上市業務,人民幣企業債券,可轉換債券和提供國內金融顧問以及其他相關服務。 1994年
高盛在北京和上海設立代表處。
高盛成為第一家獲准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中國B股股票的外國投資銀行。
高盛對中國第二大壽險公司及最大的產險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進行了首次自營資金投資,投資金額為3500萬美元。高盛目前持有平安6.8%的股份。
1997年
高盛擔任中國移動40億美元首次公開上市的主承銷商,這是除日本外亞洲地區最大的民營化項目之一,也是中國電信行業第一個民營化項目。該項目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仍然實現了成功的定價。
高盛擔任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價值7.2億美元里程碑式H股首次公開上市項目的主承銷商,這是中國航空業第一個大型民營化項目。
高盛擔任中國財政部價值5億美元全球債券發行的副主承銷商。
1998年
高盛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價值10億美元主權債券發行的主承銷商。
1999年
高盛開始擔任廣東省政府的財務重組顧問,對粵海企業有限公司
進行債務重組。
高盛擔任中國移動價值20億美元二次股票發行項目的主承銷商。
2000年
高盛前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亨利·鮑爾森成為北京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首任主席。
高盛擔任中國石油29億美元首次公開上市的主承銷商。該項目定價期間正值新經濟泡沫的頂峰及政治高度敏感的時期,但這是中國石油天然氣行業第一個成功的民營化項目。
在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倒閉觸發的潛在信貸危機期間,高盛完成了粵海企業有限公司50億美元的債務重組項目。這是中國國企歷史上第一個債務重組項目。隨後,高盛對粵海投資2000萬美元。
高盛擔任中國移動創紀錄的價值72億美元後續/可轉債發行項目的聯席全球協調人,這是除日本外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股票發行項目。
2001年
高盛在中國又投資了兩個項目,一個是收購了中國第三大綜合固線電信服務公司中國網路通信集團(中國網通)價值6000萬美元的股份,另一個是收購了中國第一個獨立8英寸半導體晶圓企業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中芯國際)價值5000萬美元的股份。高盛目前持有中國網通2.4%及中芯國際4.0%的股份。
高盛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債券發行的主承銷商,再次融資10億美元。
2002年
高盛擔任中國銀行(香港)26.7億美元首次公開上市的主承銷商,這是中國金融服務行業的第一個民營化項目。
高盛擔任日本日產汽車對東風汽車10億美元收購項目的財務顧問。
高盛擔任中國移動(香港)對中國八個省移動通信公司價值102億美元的收購及7.5億美元私募項目的財務顧問。
2003年
高盛與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成立合資公司並資助該合資公司收購了價值19億元人民幣的不良貸款及地產資產組合。該合資公司是第一個正式注冊並得到政府批准成立的中外合資資產管理公司。
在中國剛剛擺脫非典影響並即將進行最新一次全球主權債券發行之前,作為中國政府的評級顧問,高盛幫助中國提升了信用評級:穆迪公司將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由A3提升至A2。
高盛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次主權債券發行美元部分的主承銷商,成為自1998年以來唯一一家三次均擔任中國政府主權債券發行主承銷商的國際銀行。
高盛成為第一批獲得中國政府發放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執照的金融機構,投資額度為5,000萬美元。
高盛擔任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對北汽控股11億美元投資項目的財務顧問,該項目將在中國生產賓士轎車和卡車。
高盛在諾基亞將四個合資企業整合為一個公司的項目中擔任財務顧問,該項目使新公司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外商投資企業。
2004年
2004年,高盛成為領導中國公司在國際市場上市首屈一指的承銷商,具體項目包括:網路游戲公司盛大價值1.69億美元的首次公開上市;即時通訊公司騰訊價值1.8億美元的上市;平安保險價值18.4億美元的上市;中國網通價值13.1億美元的上市;中興通訊價值4.53億美元的上市;中國石油價值16.8億美元及中國石化價值7.42億美元的股份配售。
高盛成功完成中國進出口銀行7.5億美元,中國工商銀行(亞洲)4億美元,國家開發銀行10億美元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5億美元的全球債券配售。
高盛擔任湯姆遜與TCL成立中國合資企業項目的財務顧問。
高盛在中國第五大銀行交通銀行向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戰略性地出售20%的股份項目中擔任財務顧問。
高盛擔任聯想集團收購IBM全球個人電腦業務項目的財務顧問。
2004年12月,高盛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成立合資公司—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005年
高盛擔任交通銀行價值21.6億美元H股首次公開上市項目的聯席全球協調人,這是第一個中國國有銀行在海外上市的項目。
高盛擔任中石化公司價值2.47億美元後門上市項目的主承銷商。此項目的結構分三個部分,所以極其復雜但又非常具有創意。
高盛擔任中國石油價值27.2億美元後續股票發售的主承銷商,該項目是至發售日除日本外亞洲地區最大的快速建檔發行案。
高盛再次成功完成國家開發銀行價值10億美元的全球債券配售。
高盛擔任中國網通收購電訊盈科20%股份項目的財務顧問。
高盛在淡馬錫控股以14億美元入股中國第三大國有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的項目中擔任財務顧問。
高盛在蘇格蘭皇家銀行以16億美元入股中國第二大國有銀行中國銀行的項目中擔任財務顧問。
高盛擔任凱雷投資集團收購中國第三大人壽保險公司中國太平洋人壽24.9%股份項目的財務顧問。
高盛加入向中國銀行業自營投資的行列,同意以18億美元入股中國第一大國有銀行中國工商銀行。
高盛因其資產管理業務成為第一個獲得兩個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執照與投資額度的金融機構。
2006年
高盛簽訂協議以37.8億美元與安聯集團及美國運通公司入股中國工商銀行(一月)。
高盛擔任中海油以22.7億美元收購在尼日利亞的石油資產項目的財務顧問(一月)。
高盛擔任分眾傳媒價值3.23億美元在納斯達克後續股票發售項目的全球協調人及聯席賬簿管理人(一月)。
高盛擔任上海先進半導體價值9,600萬美元在香港首次公開上市項目的聯席全球協調人及聯席賬簿管理人(四月)。
高盛擔任中海油價值19.8億美元快速建檔發行的聯席賬簿管理人(四月)。
高盛擔任中國銀行111.9億美元H股首次公開上市項目的聯席全球協調人及聯席賬簿管理人,這是至發售日中國最大以及全球第四大的首次公開上市項目。
2006年
2006年美國高盛集團、德國安聯集團及美國運通公司出資37.8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295億)入股工商銀行,收購工行10%的股份,收購價格1.16元。上市後,按照2007年1月4日盤中價格6.77元計算,市值最高達到2755億元,三家外資公司凈賺2460億元人民幣,不到一年時間投資收益已達9.3倍。
2006年3月3日,雙匯集團國有股轉項目以10億元的底價在北京市產權交易所掛牌。掛牌期間,包括淡馬錫、高盛集團、鼎暉投資、CCMP亞洲投資基金、花旗集團、中糧集團等10餘個意向投資人先後與北交所聯系,並對項目的進行查詢和洽談。最終,以高盛集團為實際控制人的香港羅特克斯有限公司中標雙匯。
㈢ 傳揚愛國人的故事報國
潛龍在淵拼搏飛天
1928年7月29日(農暦6月13日),李嘉誠出生在以歷史悠久、人文練達著稱的粵東歷史名城——廣東省潮州市的一個書香世家。
李嘉誠的曾祖父李鵬萬曾是清朝每十二年選拔一次的文官拔貢之一。祖父李曉帆是清末秀才,曾留學日本。父親李雲經是一位小學校長。至李嘉誠出生時,家道已開始中落。幼年的李嘉誠在家庭文化的熏陶下,知書達理、聰明伶俐,5歲時進入小學學習,成績突出,才華出眾。但好景不長,不久祖父去世,家境越來越困難。父親李雲經教書的微薄收入,已很難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1939年6月,李嘉誠十一歲那年,家鄉遭到日本人的侵略不幸淪陷,父親祗好攜帶家小,背井離鄉,流落到香港。李嘉誠在香港祗念了兩年書,父親就病逝了,家庭陷入困境。為了供養母親、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十三歲的他毅然挑起了「小當家」的重擔,輟學就業,踏入了紛繁復雜的社會。
開始,李嘉誠在一家玩具製造公司當推銷員。失學的李嘉誠還利用工作之暇到夜校進修,補習文化。不到二十歲便升任塑膠玩具廠的總經理。兩年後,李嘉誠把握時機,用平時省吃儉用積蓄的7000美元創辦了自己的塑膠廠,命名為「長江塑膠廠」。
說起創業時的艱辛,李嘉誠感慨良多,他多次充滿深情地提到:「當年長江塑膠廠,祗是生產一些普通的塑膠玩具和家庭用品,經由出口洋行運銷歐美。在最初的十年間,每星期要工作7天,每天至少工作16小時,晚上還要進行自修,加上工廠人手不夠,自己要身兼買貨、接單等工作,經常睡眠不足,早上必須有兩個鬧鍾,才能驚醒起牀,這可說是最難過的時刻。」
正是當初創業的艱難,煉就了李嘉誠苦幹實乾的精神和堅強的毅力。無論干何事他都不辭勞苦,全力以赴。七年後,長江塑膠廠發展成為長江實業公司。1958年,膽大心細的李嘉誠看準時機,當機立斷地把長江公司的業務轉向了地產。由於股票和地產價格飛漲,長江實業得到迅速發展。
1979年,李嘉誠進軍貿易。他從匯豐銀行購進了9千萬股英資公司和記黃埔的股票,占和記黃埔公司22.4%的股權。李嘉誠的這一舉動轟動了海外股市。此後,他成為和記黃埔公司董事會主席。這是香港歷史上第一家能控制英資財團的華資集團。
李嘉誠另外擁有的兩家香港掛牌公司是「香港電燈」和「嘉宏國際」。在經營投資策略上,李嘉誠可以說是目光如炬,幾家公司在他的運籌帷幄之下年年都有厚利可圖。其後,李嘉誠還從事海外投資。
在內地,除了出任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的董事外,他在1986年撥出四十億港元在江蘇無錫附近興建了一座發電廠。1992年5月2日,又在深圳與國家有關方面聯合成立了中外合資的「深圳長和實業有限公司」。同年8月份,又在上海金山集裝箱碼頭投下巨資從事港口及碼頭建設。
俗話說:不是猛龍不過江。半個世紀來,李嘉誠先生從經營塑膠業、地產業到掌握多元化的集團業務,力挫群雄,不屈不撓,終於成為香港工商界的一條「猛龍」。他在香港及國際上控制的業務相當廣泛,從地產、碼頭、銀行、酒店以至通訊衛星等,他的業務經營領域,早已越過太平洋,向美國、向世界延伸,成為中國人的驕傲,炎黃子孫的自豪。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准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葯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葯包。危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佟麟閣
1937年7月28日,北平大戰開始。北京城外的南苑,佟麟閣所在的第二十九軍司令部遭受40餘架敵機的輪番轟炸,並有3000人的機械化部隊從地面發動猛烈攻擊。佟麟閣與132師師長趙登禹誓死堅守陣地,指揮二十九軍拚死抗擊。戰斗進行得十分激烈。後奉命向大紅門轉移,途中再遭致日軍包圍,在組織部隊突擊時,被機槍射中腿部,頭部再受重傷,流血過多,壯烈殉國。毛澤東同志曾高度評價佟麟閣等國民黨抗日將領,稱贊他們「給了全中國人民以崇高偉大的模範」。1937年7月31日南京國民政府發布命令,追授佟麟閣為陸軍上將。
「一級英雄」王海大隊長
人物小傳:王海,山東人,1925年生,1945年入黨,1946年入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任空三師九團一大隊大隊長的王海帶領戰友們創造了擊落擊傷敵機29架的戰績,大隊被譽為「英雄的王海大隊」。他本人因擊落擊傷敵機9架,被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授予「一級英雄」稱號。
參加抗美援朝
㈣ 中信與平安,誰更有錢
當然是中信了,中信集團壟斷了中國的金融和實業,總之是國資央企大背景,遠遠不是平安所能比擬的,不說中信其他的了,就旗下的中信證券和中信銀行的市值就可以和平安對抗了。
經國務院批准,2011年12月,中國中信集團公司(原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整體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並更名為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信集團」),注冊資本為人民幣1837.0263億元,法定代表人常振明。
中信集團是1979年在鄧小平先生的倡導和支持下、由榮毅仁先生創辦的。成立以來,中信集團充分發揮了經濟改革試點和對外開放窗口的重要作用,在諸多領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與創新,成功開辟出一條通過吸收和運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創新發展之路,在國內外樹立了良好信譽與形象,取得了顯著的經營業績。
中信集團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家金融與實業並舉的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其中,金融涉及銀行、證券、信託、保險、基金、資產管理等行業和領域;實業涉及房地產、工程承包、資源能源、基礎設施、機械製造、信息產業等行業和領域,具有較強的綜合優勢和良好發展勢頭。
截至2011年底,中信集團總資產32,771億元,凈資產2,051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190億元,凈利潤365億元。2009年以來連續三年入選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2011年排名第221位。
㈤ 馬萬祺的個人履歷
1919年10月21日出生於廣東省南海縣。
1938-1941年,在香港成立泰生行永裕昌並出任經理
1941-1944年,移居澳門,先後與友人組織恆豐裕行、和生行、大豐銀號、恆記公司等任總監督、總經理等職
1944-1946年,鏡湖醫院慈善會董事、副董事長、董事會主席
1946-1947年,組織新中行
1947-1948年,組織大華行任總經理、董事長
1948-1950年,出任澳門中華總商會理事、副理事長、副會長、會長
1950年起,任澳門中華教育會理事、副會長、名譽顧問等職。
1950年後,馬萬祺曾任澳門籃排球總會、乒乓總會、象棋總會等會會長,濠江中學、培道中學、商訓夜中學、廣大中學、青洲小學、鏡平學校等校董事會主席。
1952年,任澳門勞工教育協進會主任。
1984年至1988年,任澳門東亞大學董事會主席。
1976年至1996年,任澳門第一屆至第五屆立法會議員。曾獲澳門東亞大學工商管理榮譽博士學位、暨南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2002年2月,獲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大蓮花榮譽勛章。在內地曾任華南企業公司、廣東華僑投資公司、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廣州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董事、副董事長等職;曾任暨南大學、仲愷農業學院副董事長,廣州大學、南海中學、何香凝紀念學校名譽校長;曾任全國工商聯常委,廣東省工商聯副主委、名譽會長。中華文學基金會會長。
馬萬祺的馬家與何厚鏵的何家、崔世安的崔家齊名,並稱「澳門三大家族」。
㈥ 現在中郵消費金融借錢,這家公司正規嗎
是正規公司的,來中郵消費源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郵消費金融」)成立於2015年11月,總部設在廣州,經中國銀行保險監督委員會批准成立,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7家中外知名企業發起成立,是一家為我國居民個人提供全方位消費金融服務的全國性金融機構。中郵消費金融在全國16個省市自治區(含直轄市)開立省級營銷中心,普惠金融服務遍及全國。2018年,中郵消費金融注冊資本增至30億元。
㈦ 銀行風險管理重要性
現代商業銀行是經營風險的特殊企業。銀行的盈利必須通過承擔風險才能獲得,存貸利差的獲得必須要承擔貸款資金收不回和存款資金到期必須支付這樣一種風險。現代金融理論認為:銀行就是一部「風險機器」。它承擔風險,轉化風險,並且還將風險植入金融產品和服務中再加工風險。風險對於銀行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是銀行獲利的手段,又是蝕利的原因。管理不當,風險就會侵蝕銀行利潤,股東投資就得不到預期回報。嚴重時風險還會進一步侵蝕銀行的資本,極端情況下,銀行將會破產倒閉,股東血本無歸。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講,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的基本職能,是商業銀行生存與發展的靈魂。
縱觀國際銀行業發展史,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經營成敗的關鍵因素。國內外商業銀行的發展進程中,因風險管理不當、資產質量低下而導致倒閉、被政府接管的不乏其例。如近年來,國外有英國巴林銀行事件、日本長期信用銀行破產,國內有海南發展銀行、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被關閉,以及光大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中國經濟技術開發信託投資公司被撤銷等等。這些反面的案例警示我們,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的生命線,是關乎到商業銀行經營成敗的關鍵因素。
銀行業屬於高風險行業,它的穩健發展不僅要求商業銀行奉行審慎經營原則,而且要求金融監管當局必須將風險管理放在監管工作的首位。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不管是商業銀行自身,還是監管當局都把風險管理放到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目前,各國金融監管當局和國際監管組織在風險管理方面已達成共識,把風險管理作為金融監管的核心。這種強調風險管理的理念在《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㈧ 深圳上市公司實力全國第二,都有哪些上市公司
深圳中天精裝10日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至此,深圳A股上市公司數量達到308家,超過上海的307家,躍居全國第二,僅次於北京。同時,深圳A股上市公司數量、總市值和凈利潤均位居全國第二
深中華A,000017,公司前身系中華自行車有限公司,1991年始進行股份制改組,將發起人部分凈資產折為發起法人股14308.59萬股,經同年12月至次年3月首次發行公眾股及外資股,上市時總股份20138.59萬股;
全新好,000007,深圳市全新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系根據國家有關法律規定,經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深府辦(1988)1594號文批准
以上就是深圳的一部分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