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企業融資上市流程
企業上市融資的具體流程:
(1)投融資辦理企業向審批機關提交董事會決議和董事長簽署的申請書等文件。
(2)審批機關在接到投融資辦理申請文件後,以書面形式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復。
(3)審批機關進行投融資申請審核。
(4)經審批機關審核同意後,投融資辦理企業按照變更登記的有關規定,向工商行政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5)投融資辦理完成。
二、公司上市條件:
根據我國《公司法》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其股票上市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已向社會公開發行;
(二)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5000萬元;
(三)開業時間在3年以上,最近3年連續盈利;原國有企業依法改建而設立的,或者本法實施後新組建成立,其主要發起人為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可連續計算;
(四)持有股票面值達人民幣1000元以上的股東人數不少於1000人,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公司股份總數的25%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4億元的,其向社會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15%以上;
(五)公司在最近3年內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
(六)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條件。
一定要找靠譜的融資平台,不然就是浪費時間和金錢。明德資本生態圈從業資本市場二十多年了,已幫助33家企業成功上市,對有抱負的企業主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你還有有關快速融資的問題,可以點擊下方的在線咨詢按鈕,直接跟老師對話交流。
② 企業融資上市要注意什麼
1、稅收規范成上市「敲門磚」
在納稅規范性的問題上,絕大多數中小企業並不注意,有些還會故意逃稅,而在融資或上市前審計中,一旦發現問題,想要補救的成本是很高的,有些漏洞甚至難以彌補,阻斷企業融資、上市腳步。
鄭海陽表示,在融資過程中,有許多銀行都會要求企業提供財務報表,會從稅收來反推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如果繳稅偏少,銀行就會認為你的主營業務不佳,沒有足夠的現金流,以此為由拒絕貸款。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一些企業並不是存心要逃稅,而是因為有一些客戶並不要求開具發票,導致了報表不能全面的反映出公司的實際營業狀況。雖然有的信貸員可以接受企業的解釋,但還是需要提供另外的證據,如果因為而耽誤了融資大事,就得不償失了。
資金頻繁「搬家」在企業經營中並不少見,特別是一些企業的大股東或是私營企業主公私不分,時而把錢劃入公司賬戶,時而又轉入個人賬戶,這一進一出,就容易造成稅收麻煩。「賬目上有出處時,就是錢付出去了,等再轉回來時稍不注意,就變成了銷售收入,必須繳稅,若企業不加以重視,就會給上市造成麻煩。」高利均介紹了第一種企業最常犯的錯誤。
而第二種常見問題就是逃稅,或者稱為不合理避稅。「合法避稅這件事各個企業都在做,不過技術手段、水平就相差甚遠了。」高利均說,很多跨國公司也都會避稅,它們會邀請專業機構操作,但前提是合法合規避稅,而中小企業由於缺乏對稅法的了解認知,做不到也學不會合理避稅,反而演變成了逃稅。大部分出現稅收問題的企業是現金流水頻繁的企業,而且客戶是否開立發票並不一定,如餐飲行業等,等進入融資、上市審查階段,很多稅務方面的問題就會顯現出來,難以補救。
此外,法律的調整對合理避稅也會產生影響,原本合理的會變成不合理的,稅務部門平時查不出的問題也會一一冒出,這些不僅會影響上市進度,也會在投資機構對公司進行財務盡職調查時顯露,耽誤融資進度。
「俗話說買賣好壞不在稅上,上市審查並不是為了刁難企業,而是引導企業向更規范、健康的方向發展。」高利均說。
2、企業業務風險應提前規避
企業經營中,業務風險的來源有很多。例如采購過於集中就是其中之一。所謂采購過於集中,就是企業的上游供應商數量很少,采購的依賴度很高,一旦這些上游企業形成價格聯盟,勢必會造成原材料成本上升的風險,如果企業同時無法將這一風險轉嫁給下游企業,就會陷入生存窘境。
與這種風險類似的還有市場、客戶過於集中的風險。當下遊客戶過於集中時,企業對它們的依賴度就會增加,而這就會影響企業的議價能力。一旦上游原材料漲價,企業盈利能力就會下降,甚至消失。高利均建議,這樣的企業應有意識地改變依賴度,增加風險轉嫁能力,「中石油、中石化就是最好的典範。中小企業雖然做不到『克隆』,也可以效仿、學習,因為這對盈利能力至關重要。」
此外,產品技術升級換代的風險也很突出,由於研發階段是成本的純投入期,只有當產品生產、出售後才有產出,因此有相當一段時間過程。這期間,必須重視同類及相關企業的動向。尤其在科技類企業中,稍不留神,就會被自己所「絆倒」。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電視機行業,在CRT彩電最紅火的年代,就有公司投入大量資金用於建設CRT彩電生產線,可還沒等到盈利,LCD液晶電視就出現了,當有公司要上LCD項目時,LED又冒了出來,到現在,3D電視技術也日趨成熟了。可以說,科技研發的競爭是建立在國際范圍內的,當我們用一隻眼睛做研發時,不要忘了用另一隻眼睛審視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對手。」高利均強調說。
市場容量過小同樣不利於企業融資、上市。所謂夕陽行業就是如此,當行業進入萎縮階段,想要再吸引資金,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有個別企業能「屹立不倒」,但由於市場太過小眾,容量太小,也不太可能融資、上市成功。
3、行業地位、企業管理亦很重要
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是發行上市審核的重要關注點之一。一般來說,同等條件下,行業地位排名前列的公司,在發行上市方面較有優勢。
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可以從多方面判斷,包括公司報告期內收入、利潤在行業中排名;公司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公司在行業中的競爭優勢及劣勢,包括成本、價格、技術、研發、產品工藝、質量、服務、營銷、管理、資源、人才、文化等諸多因素。(普華商學院)
③ 融資有幾輪才可以上市
在公司上市的過程中,對公司到底要經過幾輪融資並沒有規定,全看公司自己的融資需求。對於互聯網創業者來說,他們在公司上市之前,往往需要經過以下這幾輪融資。
1、種子輪。在這個時候,創業公司只是一個雛形,創業者也只有自己的創意和對未來的藍圖。由於這個時候創業者需要的資金比較少,除了向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尋求融資之外,創業者往往會自籌資金或向親朋好友籌集資金。
2、天使輪。在這段時期,創業公司已經初步完成了公司產品,並積累了一些核心用戶,公司的商業模式已經初步形成。創業者會向天使投資人、天使投資機構尋求融資。
3、A輪融資。在這一階段,創業公司的產品已經正常運作了一段時間,產品形式也基本成熟。創業者也能向投資者提交一份詳細、完整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公司的前景很好。
4、B輪融資。由於創業公司的模式已經基本完善,B輪融資的目的往往是推出新業務、拓展新領域。
5、C輪融資。大部分情況下,創業公司在C輪融資的時候已經實現盈利,進行融資目的就是為了讓公司上市。不過某些需要不斷燒錢的創業公司,可能會在上市之前進行更多輪的融資。
融資一般是經過證監會批准,通過券商融資。券商負責發行新股,新股的申購的資金即為融資的資金。被扣除發行成本後打到上市公司賬戶上。發行的股票價格一般按照原來的企業業績而定,原股本每股收益大,同樣的市盈率就可以享受高溢價,即較高的股價,上市公司發行的價格高了自己當然有好處。融資需要有一定的比例不能無限制的融資,比如政策規定融資額為資產的50%即50W。
一、中小企業融資的材料需要准備什麼:
需5證1卡: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開戶許可證、法人身份證,貸款卡。另外還有財務報表、驗資報告、企業章程、企業簡介等書面材料。
④ 公司上市前必須融資嗎
一,公司上市前不一定進行融資,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
二,融資對於一個創業公司來講,有非常多的好處,而且是必須的。
現代社會是一個全方位的競爭,已經不可能有初創公司不靠融資最終在自己的市場上獲勝的例子。
你要是不融資,你的同行會融資,他們會藉助資本的力量來參與競爭。而你如果只是靠自身的資金積累的話,幾乎很難在競爭中獲勝。
總的來說,企業之所以要融資上市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個原因,要更多的錢。
不要認為自己的企業不缺錢。經濟學最重要的一個假設就是資源是稀缺的,所以任何一個企業其實都是缺錢的。
不論你現在賬上趴著多少錢,或者你現在的收入、現金流多麼好,本質上來講,你的企業都是缺錢的。因為如果你有更多的錢,你就可以做更多的事,你就可以打更大的餘量。
另外一方面,多准備一些糧草總是沒有壞處的。
創業者很容易對自己的未來預見得比較樂觀,實際上幾乎所有企業的未來都要比創業者自己想的悲觀。
三,舉一個例子,很多創業者可能會認為自己的公司現在發展得很順暢,三五年之內就可以解決戰斗,實現第一階段的目標,比如上市也好,或者成為市場的領軍企業。
但事實上你做起來需要的時間很可能要比這個長很多。我還沒有看到,有十年以內就成為非常優秀的行業領先者的創業公司。
任何一個成功的公司都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即便是最近幾年的明星創業公司,例如小米公司、滴滴打車,我沒記錯的話,今年應該是小米公司的第七年,是滴滴打車公司的第五年。
在我們記憶里邊,它們都是創造了奇跡、發展非常順利的公司,但也都經歷了長時間的發展。
所以我們自己的企業,很可能未來要走的路很長。這個時候你賬上多一些資金,公司多一些糧草沒有壞處。它可以讓公司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有更大的餘量讓自己去發展。
第二個原因,融資之後可以督促我們創始人更加進取。
⑤ 公司上市需要幾輪融資
資金是創業發展壯大的生命線,當下很火的「瑞幸咖啡」正是憑借著無與倫比的融資能力,在擴張的道路上急速狂奔,成功在「納斯達克敲鍾」,完成美股上市的目標,此時距離它創立不到19個月,刷新最快上市公司記錄。
一個公司從初創到上市需要幾輪融資呢?
實踐中,公司上市並無具體的融資輪數的限制,完全取決於公司的實際條件。就融資本身而言,對企業即是尋找投資人資金的過程、也是在發展過程中尋求合作夥伴共贏的過程。
公司初創時即獲得投資通常被稱為「種子輪」或「天使輪」,為為企業在初創時提供必要的彈葯;
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在市場中嶄露頭角需要擴張時,風險投資人會參與進來,這時根據情況可能會帶來不止一輪的投資,就是我們經常聽到A輪/B輪/C輪。
隨著企業發展,達到或接近達到上市程度時,可能會有一輪融資,即Pre-IPO輪融資,就是上市前融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二十條
本法所稱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上市前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