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省國際信託公司相當於什麼行政級別
信託公司據我所知沒有行政級別一說
我一般把信託公司的股東背景作為區分他們的主要手段:
其中央企控股27家,地方政府背景27家 ,外資銀行參股7家 ,民營民營6家。
以北京國際信託為例:
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 48020 34.3%
威益投資有限公司 27980 19.99%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0000 14.29%
上海愛使股份有限公司 11600 8.29%
航天科技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10000 7.14%
杭州鋼鐵集團公司 8600 6.14%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有限公司 6000 4.29%
鵬豐投資有限公司 3600 2.57%
北京宏達信資產經營公司 3000 2.14%
北京市海淀區欣華農工商公司 1200 0.86%[2]
B. 江蘇省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簡介:江蘇省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江蘇信託」),是經江蘇回省人民政府和中國銀行答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設立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是江蘇省國信集團的主要成員企業之一,專業從事金融信託業務。信託業務:指委託人基於對受託人(信託公司)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託給受託人,由受託人按委託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收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進行管理和處理的經營行為。
法定代表人:胡軍
成立時間:1992-06-05
注冊資本:376033.661182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2000000000741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南京市長江路2號22-26層
C. 江蘇省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待遇怎麼樣
信託公司在金融行業內待遇還是不錯的,但還是要看具體部門的區別了
D. 江蘇省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怎麼樣
簡介:抄江蘇省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1981年,是經江蘇省人民政府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設立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控股股東為江蘇省國信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2007年6月根據新兩規要求,經中國銀監會批准,江蘇省國際信託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更名為「江蘇省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同時變更業務范圍。
E. 江蘇省國際信託有限公司工資待遇如何
國企都一般吧~
F. 榮毅仁的生平和榮氏家族發家史
榮毅仁的生平(建議網路或維基網路上查看)
1916年5月生,江蘇無錫人。1937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歷史系。民建成員。1957年曾被陳毅副總理譽為「紅色資本家」。2005年10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是第一、二、三、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三、四屆全國政協常委。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副主席,第六、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原主席,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董事長。
----------------------------------------------------------------------------------------------
榮氏家族發家史
家族背景
榮家祖上就有人做過大官,曾經家世顯赫,但到了榮毅仁的曾祖這一輩,家道開始中落。榮毅仁的祖父榮熙泰很小的時候就進入鐵匠鋪當學徒,成年後在外給人當賬房先生、當師爺,勉強養家糊口。
哥哥離開學堂
由於家境貧寒,榮熙泰的長子榮宗敬在14歲時就不得不離開學堂,到上海南市區一家鐵錨廠當起了學徒。當時是1886年。比榮宗敬小兩歲的榮德生在私塾學校讀書,因為父親對他抱有很大的希望,認為他將來一定可以考科舉當大官。
弟弟以哥哥為榜樣
榮德生卻並不這么想,他一直以哥哥為學習的榜樣,想早日為家庭分憂,三年後,15歲的榮德生乘著小木船從閉塞的無錫郊區搖進了喧鬧的大上海。 在兄長的引薦下,榮德生進入上海通順錢庄做學徒,此時的榮宗敬則在另一家錢庄做學徒。這為幾年後他們和父親一起在上海鴻升碼頭開一個名叫廣生的錢庄打下了業務基礎。經營上的穩妥再加上從不投機倒把,兩年不到,榮氏兄弟便掘得了有生以來的第一桶金。
大受啟發
就在生意蒸蒸日上之時,榮德生南下廣東,留下榮宗敬一人打理錢庄。在那裡他呆了整整一年,廣東人思想活躍,敢於開拓,善於經營,這些都使榮德生大受啟發。他發現,從外國進口物資中,麵粉的量是最大的,尤其在兵荒馬亂的年代,銷路非常好,而國內麵粉廠卻只有天津貽來牟、蕪湖益新、上海阜豐以及英商在上海經營的增裕四家。
邁出決定性一步
榮德生看出了麵粉行業的商機,當他把這一想法告訴榮宗敬時,兄弟倆一拍即合。20世紀的第一個年頭,榮氏家族事業邁出了其決定性的一步。 農歷二月初八,榮德生挑了這一良辰吉日破土動工,地點是在無錫西門外的太保墩,取名保興,有保證興旺的意思,這是無錫歷史上第二家近代企業。17畝地皮,四部法國石磨,三道麥篩,兩道粉篩,這是麵粉廠的所有家當。
發展速度
從1914年至1922年8年間,榮家的麵粉產業發展迅速,其產量佔到當時全國麵粉總產量的29%。這種高速度不僅在中國絕無僅有,在世界產業史上也非常罕見。到抗戰前,榮家的麵粉廠已飆升到14家,另外還衍生出了9家紡織廠。
如想具體了解榮氏家族人員,請登錄維基網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