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房貸金額理財的問題像和大家交流一下。 假如貸款80萬買房4.7的利率
你80萬的房子
首付還有一部分
還是你能拿出來投資的就有50萬
已經刨除房子首付了
假如可以拿50萬投資
建議你拿出40萬做長期理財
10萬做
短期投資
以備不時之需
② 房貸提前還完好,還是做理財好
綜合考慮,一般不要提前還款。 我的理由: 1.貸款本身就是一種資源,不是你想要就能內要得到。 2.未來的錢不容值錢,而三十年後的2000元可能還不如現在的1000元,不要看著那個利息。 3.如果你現在有這筆錢,就是做5年期的定期存款也接近貸款利息了,何況你的利率是八折的。這樣至少多了這筆資金可以應急隨時調用。 4.如果做一些有點風險的投資,或許能獲得更大的收益,比如現在開始分批投資滬深300指數基金。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③ 現在有40萬、提前還貸還是做理財
(招商銀行)您可以自己核算下。
房貸/車貸提前還款,一般要求前往經辦行或當地回貸後服務答中心辦理;關於房貸提前還款預約、辦理、取消、扣款時間、提前還款金額/時間限制、是否有違約金/手續費/罰息等相關規定,由於各城市有所差異,您可以查看您的貸款合同,也可以直接聯系貸款經辦行或當地貸後服務中心確認!
目前,我行的個人理財產品在主頁上有公布,您可以進入主頁,點擊「理財產品」-「個人理財產品」-「搜索」,分類您需要的產品信息。如需建議,請聯系客戶經理了解。(溫馨提示:購買前請詳細閱讀產品說明書)
④ 買房貸款買了一個三年的理財產品第二年不想買了行不行
你用買房子的貸款去買了一個三年的理財產品,你這樣做風險也太大了。理財是有風險的,到時候虧個一半都是有可能的。你第2年不想買了,那要看你們當初有沒有簽訂合同協議啊,如果有的話肯定不行的。
⑤ 精打細算 房貸理財時須注意的三大成本
近期,房貸理財的創新再度風靡,多家銀行推出的新房貸產品都各具特色。除了利息節省,商業貸款還會涉及到時間成本、信用成本和資金成本。這三大成本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卻經常會被消費者忽視。
時間成本理財第一概念
在利率相同的情況下,不同貸款方式出現利息差異的根本原因就是時間成本。還錢快自然利息少,還錢慢自然利息多。但由於中國人的傳統習慣,時間成本往往被忽視了。比較明顯的是很多人手裡有了富餘資金之後會選擇提前還款,但是還款之後卻不縮短貸款年限,事實上只有相應縮短貸款年限才能達到節省利息支出的目的,因為貸款時間越長,利息越高。
以雙周供產品舉例,還款方式從原來每月還款一次改變為每兩周還款一次,每次還款額為原月供的一半。由於加速了本金的還款頻率,自然可以實現節省利息的效果。對現金流要求較高的人群應該更多關注時間成本,他們對時間更加敏感,而這通常需要從個人收入狀況、負債比例、家庭資產等因素綜合考慮。
資金成本要精打細算
前一段時間貸款政策變化頻繁,不少貸款人選擇了變更貸款產品、轉換貸款銀行的服務。通過我們的實際業務發現,在這一過程中,不少客戶都忽視了資金成本的問題。手續費、違約金、滯納金等費用都屬於貸款產品的資金成本,過高的資金成本支出很可能讓減少的月供變得並不劃算。
徐東華向記者介紹這樣一個案例,今年初客戶劉先生通過銀行的搭橋,想跟某家擔保公司簽訂協議,辦理轉按揭業務,光擔保費就花了9000多元,加上其他證件的辦理費,共花了10200元。當我了解到劉先生只剩20萬貸款後,勸阻了他。根據政策、利息、資金成本等因素綜合考慮,劉先生的這次貸款變更並不劃算。
一味的追求利息節省很可能導致大量時間成本的損失和資金成本的增加,最終得不償失。消費者應該選擇咨詢正規的擔保公司。我們會有專業的理財專家在了解您的背景之後給出一個最個性化的建議,能夠大大節省您的綜合成本。
信用成本不容忽視
隨著個人信用記錄在經濟生活中的影響越來越大,個人信用已經開始直接影響貸款人的利率和額度。信用好的人貸款利率更低額度更高,信用不好的人貸款的成本則會增加很多。信用成本是通過平時的信用記錄累計而成的財富。
在積累信用成本的過程中不少人存在這樣一個誤區,不貸款、不刷卡,信用就會好。信用記錄一片空白不能給您任何加分。至少擁有一張信用卡並經常使用,同時保證按期還款,間隔一段時間後再提出提高信用額度申請,是增加信用的最有效辦法。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5-10-31,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全面及時的樓盤信息,點擊查看
⑥ 還房貸等於理財是理性投資還是瞎扯淡
還房貸等於理財?是理性投資還是瞎扯淡?
——無憂精英網發布職場投資理財調研報告
2017已然接近尾聲,這一年,存款、理財、投資一直是職場人密切關注的話題。日前,各地統計部門與銀行發布了2017年中國各大城市存款報告,無憂精英網也順勢開展了職場人士理財投資方面的調研。
本次調查共有6341名職場精英(工作2年以上,年薪10萬以上)參與其中,受訪者中高層管理人員佔比20.8%,中層管理人員佔比49.3%,男性佔比52.4%,女性佔比47.6%。
白領投資理財意識強,貸款買房最主流
本次調研6341名職場精英中,6.1%精英年收入30萬以上,25.6%精英年收入10-20萬,年收入在20-30萬之間的佔比68.3%。收入是投資理財的首要條件,極大程度影響了白領家庭投資理財的可能性與投資比例。調研中僅有4.5%精英一年沒有進行投資理財,高達六成(62.1%)精英利用少於一半的年收入進行投資,33.4%精英甚至利用超過一半的年收入進行理財投資。隨著投資產品的增多與年收入的增長,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意識到投資理財是未來生活的重要保障。相比存款,投資理財無疑是增加個人財富和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手段。
除了利用自身收入進行投資,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開始預支未來進行投資,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貸款買房。調查顯示,一線城市白領普遍存在房貸壓力,除了極少數的奢侈品和電子產品的信用卡分期貸,貸款投資住房成為了最主要的投資方式。據香港《南華早報》12月12日報道:截至今年9月底,工薪家庭平均實際信貸額為12.5萬元,其中86.3%是住房信貸。職場精英們意識到通過購買房產所產生的財產增值收益大大高於傳統模式下的存款,也能覆蓋掉貸款的資金成本,通過支付本息可以讓自己的資產(主要是房產)增值保值。還房貸成為當下最主流的投資。
一線城市愛買房,收入、性別影響風險意識
在過去的一年,盡管大部分精英都有投資動作,但受城市與收入影響,其投資方向也存在明顯差異。一線城市房產升值空間大,房產投資成了最主要的投資方式,66.3%精英有房產投資。其他城市則更傾向股票基金期貨與銀行理財產品投資,兩者的佔比分別為47.1%和41.8%。
年收入30萬以上人群,在投資的種類上最為豐富,60.3%精英表示自己在股票基金期貨、房產、銀行理財、P2P(網貸平台理財產品)、保險等方面均有投資。年收入在20-30萬區間的精英中,僅有23.8%精英在上述所有方向均有投資,6成(59.3%)只投資股票基金,銀行理財、與P2P產品。而年收入在10-15萬的精英則投資種類更貧乏。
高收益投資意味著高風險,收入的高低影響著職場精英對於投資風險的承受能力。年收入30萬以上的人群,抗風險能力明顯高於年收入30萬以下的人群,在投資品類上願意嘗試更多。究其原由,其一,收入越高,用於投資的資金越多;其二,高收入可以分散投資,降低風險。同時,性別與年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抗風險能力。女性有更強的風險規避意識,更偏好低風險的投資產品。調查顯示,女性更多的關注點在於避免損失,男性更多關注點在於獲取收益,男性投資者普遍更為大膽。
年齡影響投資理念 婚否改變投資意願
本次調研發現,年齡是影響投資理念的重要因素, 25歲以下精英人群中51%認為投資可有可無,40%認為有多餘錢才考慮投資。26-30歲精英中72%認為投資很有必要,20%認為投資可有可無。31-40歲精英中85%認為投資很有必要,41歲及以上精英中66%認為有多餘錢才考慮投資。
隨著年齡增長,人們一方面厭惡風險,一方面也會增加對投資的重要性的認知。25歲以下精英屬於剛剛踏入社會的人群,更多關注個人成長,收入低、積蓄少,普遍著眼現在,更多把投資自己當作人生的第一目標。26-40歲精英處於職業上升,收入高有積蓄,在意識到投資的重要性同時,對於投資也較為大膽,一方面,他們渴望實現資產增值,一方面,為家庭生活做好未來投資。所以這個階段的精英投資方向更多,即有激進產品,又有保守理財產品,理財成了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0歲以上人群見多識廣,經過前半生的積累,收入高積蓄多,普遍會規避高風險的投資,選擇穩健的資產增值方式,因此房產成為這個年齡段最主要的投資產品。
無憂精英網首席職業顧問趙爭女士指出:
合理的投資理財可以讓職場人士的資產支配更具規劃性,投資理財已成為支出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每一位職場人士都應具備投資意識,根據自己的收入與消費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產品,切勿人雲亦雲,盲目投資。
關於無憂精英網
無憂精英網是「前程無憂」(NASDAQ:JOBS)整合多重優勢資源為職場精英打造的職業發展平台。
無憂精英網資深職業顧問和獵頭匯集行業知名企業高薪職位,為精英提供職業發展建議和更好的工作機會。同時,基於名片和海量數據的企業組織架構搜索為精英提供准確有效的商務人脈地圖,通過線上遞名片的全新模式,快速建立關系、挖掘機遇、拓展社交圈。
秉承「遇見更好機會,成就極致人生」的核心理念,整合最前沿的移動互聯網技術,無憂精英網為職場精英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職業發展服務。
⑦ 怎麼理財,每月房貸1萬
如果收入不高,建議能保證把貸款月供還上,剩餘的錢生活搞好。
等房貸還清再想法理財更實際些。
⑧ 20W是應該先還點房貸,還是拿去買理財
需要比抄較兩者的收益,如果房貸的利息和理財的收益差不多,就先還房貸,減少 自己的負債也是一種理財。如果理財的收益能夠超過房貸的1-2倍(比如房貸利息6%,理財收益12%-18%),可以先理財,但是一定要考慮理財的風險,找一下穩健的理財方式才可以。
⑨ 房貸為什麼要買理財產品
如果要有來房貸又要搭配買理財產品的源話,這是銀行的一種門欄,我覺得對這種門欄搭配式的銷售可能對於銀行更加的有利,但是對消費者確實存在很大的現金,對於不正常的貸款,我覺得還是要消費者擦亮眼睛,選擇自己適合的銀行,對違規的也應該繼續向銀監會舉報。
⑩ 提前還房貸和理財哪個更劃算
當然是理財了,但是別投銀行理財,那個太低!現在通貨膨脹太嚴重了!所以不建議還房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