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信信託的發展歷程
1987 —— 1994 年 安信信託的發展歷程可分為創立階段、整頓與發展階段。
安信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安信信託」)的前身是鞍山市信託投資公司,成立於 1987 年 2 月 16 日。隨著金融體制改革步伐的加快, 國家迫切需要建立銀行體系以外的金融機構,廣開融資渠道,推動改革開發和經濟發展的步伐,由此,安信信託應運而生。但由於當時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資金缺口很大,籌措困難。經過反復研究,最後決定由多家出資,組建股份制形式的金融機構。經過緊張的准備, 1987 年 2 月 16 日,全國首家股份制性質的金融機構——鞍山市信託投資公司成立。 作為地方性金融機構,安信信託在經營和發展中,經常要面對來自各方面的支持,很難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要求自主發展,為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公司積極爭取國家體改委、人民銀行、證監會、省、市政府的支持,終於在 1992 年 4月22日,得到遼寧省體改委和省人民銀行的批准,公司按照1:1的價格向社會公開發行了5000萬股社會公眾股,正式改制並更名為「鞍山市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隨後,公司又積極爭取股票上市,由於當時滬、深股市中只有深發展一家金融上市公司,加上公司發行股票手續不完備,需要做大量解釋工作。公司人員轉變觀念,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終於得到相關部門的理解和支持,批准了公司股票上市的申請,公司股票於1994年1月28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600816。
2. 中鐵信託有限責任公司的發展歷程
1.1986年 中國工商銀行成都市信託投資公司經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准正式成立。
2.1997年9月經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准,中國工商銀行成都市信託投資公司轉制更名為成都工商信託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3.2002年12月經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准,成都工商信託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與成都市金通投資公司合並,組建成立衡平信託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4.2003年3月衡平信託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完成對寶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收購。
5.2005年9月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入主衡平信託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公司步入快速發展軌道。
6.2007年6月中國銀監會批准換發了新的金融許可證,公司名稱由「衡平信託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衡平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7.2008年12月經四川銀監局批准,公司正式更名為「中鐵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8.2009年,公司營業場所正式搬遷至位於成都市核心金融商務區的航空路國航世紀中心。
9. 2011年4月,中鐵信託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正式變更為王俊明先生。
10. 2012年9月,公司黨委被成都市委評為「全市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
11. 2012年10月,公司取得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資格。
12.2012年12月,公司獲得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會員資格。
13.2012年12月,「四川省慈善總會·中鐵信託愛心基金」正式成立。
14.2013年1月,公司注冊資本由12億元變更為20億元。
3. 請教福建省信託業的發展歷史!!!!
歷史沿革
福建簡稱「閩」。唐開元21年(733年)設「福建經略使」,始稱「福建」。南宋設有1府5州2軍,故又稱「八閩」。福建在歷史上是「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伊斯蘭教等重要文化發源地和商貿集散地,福州、廈門曾被辟為全國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閩江口的馬尾港是中國近代造船工業的先驅和培養科技人才的搖籃。
福建在歷史上曾經是經濟文化發達的地區。在宋、元時期,隨著港口的對外開放,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福建與海外貿易往來頻繁,進入經濟鼎盛時期,在全國占據重要的位置。明清兩代,福建的絲織業、製糖業、制茶業、造船業、造紙業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但自從封建統治階級實行閉關自守的「海禁」以後,福建經濟受到嚴重的影響。尤其近代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以後,福建經濟每況愈下,基礎脆弱,結構畸型,到1949年已處於全國沿海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省份之一。
福建歷史悠久,原始社會就有人類活動,屬於古越族的一支,被稱為「東越」。戰國時期,越國為楚兵所敗;越國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後裔與福建的閩族人融合,成為「閩越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福建設閩中郡,第一次作為一個行政區劃單位出現在中國版圖上。唐朝中期設福、建、泉、漳、汀5州。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為加強邊防;設「福建經略使」。始有「福建」一詞。五代時期,閩王王審知據閩成立閩國基本上奠定了後來的省界。福建又有「八閩」 之稱,南宋時福建設l府5州2軍,府、州、軍為同級行政機構,共計8個,故稱「八閩」。宋後基本延襲舊制。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增設台灣府,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單獨設省。清末福建共有9府2州,58縣6廳。辛亥革命後,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除府、州制,設省、道、縣三級制,幾經調整,至解放時止,全省設2市、7個行政督察區,共有67縣。1949年福建解放後,全省設2市、8專區,共有67縣。1951年,增設泉州、漳州2市,委託專署領導。此後20多年間,行政區劃又曾數次調整。開革開放以來,福建根據自己的特點,調整了行政區劃,地區改為地級市,形成市帶縣體制。至2o00年底,全省設9個省轄市,共有14個縣級市、25個市轄區、46個縣(含金門縣)。
福建歷史源遠流長,科學文化曾盛極一時。5000年前,先民們就在此生息繁衍,創造了可與仰韶又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的曇石山文化。三國時因造船業和航海技術發達,福建成為孫吳的一個水軍基地和對外通商口岸。南宋和元代,泉州成為世界上最大商港之一,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通商關系,形成了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明代鄭和七下西洋多次在福建駐泊,招募水手,修造船舶,從福建揚帆出海。清同治五年間,在馬尾創辦福州船政局和中國第一所海軍學校;成為中國近代海軍和造船工業的搖籃。福建歷史上人才薈萃,涌現出一批在中國歷史上有影響的傑出人物,如天文學家蘇頌,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慈,思想家、文學家李贄,音韻學家陳第,學者、書法家黃道周、蔡襄,文人嚴羽、楊億、柳永,史學家鄭樵、袁樞,民族英雄鄭成功、林則徐,思想家、翻譯家嚴復、林紓,鐵路建設專家詹天佑等。他們以自己的膽識和獻身精神,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歷史上福建人民為反壓迫、反侵略進行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勇斗爭,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福建人民貢獻出萬千優秀兒女,作出了卓越貢獻。福建是全國重點老區省份之一,老區分布遍及的62個縣(市);其中有46個老區縣(市)、518個老區鄉(鎮)、7772個老區行政村、2919個革命老區基點村
4. 家族信託的歷史起源
家族財富傳承一直是個世界性的難題,也是富豪們永遠關心的話題。在中國,改革開放30年造就了一大批家族富豪,然而其辛苦創業而來的商業帝國以及點滴積累下的家族財富,很多都沒能逃過「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反觀歐美國家,眾多耳熟能詳的家族如洛克菲勒家族、肯尼迪家族,都已借道家族信託、家族基金會的財富傳承機制,成就了家族財富的基業常青。
家族信託 的雛形可追溯到古羅馬帝國時期(公元前 510 年-公元前 476 年)。當時《羅馬法》將外來人、解放自由人排斥於遺產繼承權之外。為避開這樣的規定,羅馬人將自己的財產委託移交給其信任的第三人,要求為其妻子或子女利益而代行對遺產的管理和處分,從而在實際上實現遺產繼承權。
在美國,家族信託由來已久,最初出現於 19 世紀末、20 世紀初,即鍍金年代(Gilded Age)來臨之初由一些富裕家庭創造的。早期的家族信託受相同的法律法規監管,設立家族信託方式較為單一。
在經歷了長達 25 年的經濟繁榮時期後(被稱為美國的第二個鍍金年代),許多州的法律也變得更靈活,設立和運營家族信託也變得更加容易——富人因此更容易實現其財富規劃和傳承的目標。在中國香港及歐美發達地區,以個人名義設立的信託占據信託市場的70%左右。
5. 紫金信託有限責任公司的發展歷程
住友信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25年,資本2,875億日元,是一家兼營信託、銀行、不動產業務版的大型銀行。截至2010年9月末權總資產約2.54萬億元人民幣,信託資產約6.5萬億元人民幣,客戶資金運作規模與水平為亞洲領先,擁有63家日本國內營業分支機構,8家海外機構,6000餘名員工。2011年4月1日住友信託銀行與中央三井信託集團合並後成立了新的兼營銀行、信託業務的金融機構——三井住友信託集團,其資產管理余額超過181萬億(合人民幣13.76萬億元),為日本規模最大,並在信託銀行業務方面穩居行業領先地位。這將為公司未來運營提供更為積極的支持。
6. 長安信託的歷史沿革
1986年8月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以銀復[1986]186號文批准「西安市信託投資公司」成立。
1992年12月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以銀金管[1992]51號文批准公司更名為「西安市國際信託投資公司」。
1994年6月
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市分行以西匯管字[1994]第07號文批准公司經營外匯業務。
1997年8月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以銀復[1997]337號文批准公司增資改制,由西安市財政局所屬的國有獨資公司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
1999年12月
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根據監管職責許可權和人總行授權以西銀復[1999]224號文批復了公司增資改制的有關變更事項,引進了具有企業法人資格的九家股東,更名為「西安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增加到人民幣3億元(含外匯資本金750萬美元)。
2002年4月
中國人民銀行批准重新登記申請,公司正式獲准單獨保留。
2003年12月
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陝西監管局批准,換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許可證。
2008年2月
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重新換領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許可證;更名為:西安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2009年12月
公司注冊資本增加到人民幣5.1億元。
2011年4月
公司注冊資本增加到人民幣5.58億元。
2011年11月
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並經工商登記,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同時更名為「長安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變更後公司注冊資本為人民幣7.5888億元。
2011年12月
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陝西監管局批准,並經工商登記,公司注冊資本變更為人民幣12.5888億元。
2014年3月
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陝西監管局批准,並經工商登記,公司注冊資本變更為人民幣13.46022857億元。
7. 中誠信託的歷史沿革
中誠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原中煤信託), 成立於1995 年11 月,公司是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黨委領導下,直接受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的信託公司。
1995 年11 月, 完成登記注冊, 注冊資本金4 億元人民幣, 其中外匯資本金1500 萬美元。
1995年12月 中煤信託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正式開業。
2001 年09 月, 完成清產核資、業務清理整頓工作, 成為全國第一家獲准重新登記的信託投資公司。
2004 年02 月, 完成增資擴股和名稱變更, 注冊資本增加到12 億元人民幣, 現有股東13 家。
2005 年08 月, 獲得首批企業年金基金法人受託機構資格。
2005 年12 月, 經銀監會審批, 成為國內首家獲得特定目的信託受託機構資格的信託公司。
2007 年07 月, 經銀監會批准, 成為國內首批換發金融許可證的信託公司, 同年12 月完成工商注冊和公司名稱變更。
2008年10月 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將其持有的中誠信託32.35%的國有股權,以增加國家出資的形式全部劃撥給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
2008 年11 月,經銀監會批准(銀監復[2008]480 號),獲得受託境外理財業務資格。
2009年07月 經銀監會批准(銀監復[2009]263 號),取得了以固有資產從事股權投資業務(PE業務)的資格。
2010年09月 完成增資擴股注冊變更登記,公司注冊資本增至24.57億元人民幣,股東單位15家。
2011年09月 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准(匯復[2011]148號),增加受託境外理財投資額度3億美元。
8. 北京國際信託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國有獨資時代的北京國際信託投資公司(1984-1999)
這一歷史階段中,公司作為北京市人民政府獨資的金融機構,主要圍繞北京市改革開放、擴大對外經濟交往、服從服務於北京市經濟建設,通過開展國際金融業務、投融資業務、擔保業務、證券業務,在承辦市政府交辦的投資、貸款、擔保項目等方面發揮了較大的作用,在開辦中外合資企業、拓展海內外業務、融通建設資金、促進北京市擴大開放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高質量的金融服務,積累了豐富的金融服務經驗,並贏得了良好信譽。這期間公司開展的主要業務體現了公司以政府信譽為背景、承辦政府指定項目、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早期業務特點,是九十年代信託行業的一個重要歷史階段和縮影。 增資改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2000-2001)
2000年,北京信託經歷了一場深刻的變革。根據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客觀要求,北京信託於跨世紀之初,在全國信託行業規范整頓中,在北京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率先進行增資改制並取得成功,引入了國內航天科技、石油化工、鋼鐵冶煉、高新技術等領域的若干具有雄厚實力的企業資本,成為由多家知名企業參股、跨地區、多種經濟成分組成的股份制金融企業,公司更名為北京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通過增資改制,使公司內部經營管理機制向更具活力和效率的方向轉化,開拓受託理財的信託業務、參與市場競爭、服務首都經濟建設的能力得到增強,為公司發展上一個新的台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公司治理結構不斷完善,新型信託業務不斷展開(2002至今)
2002年3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北京信託重新登記,公司獲得了新型信託市場的准入資格。在《信託法》的規范指引下,公司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原有信託業務的清理,及時調整經營策略,迅速開展了以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為職能,以資產管理為特徵的新型信託業務。2002年9月,北京信託面向社會成功推出首個新型信託產品-北京朝陽商務中心區CBD 信託計劃,其標志著以新型信託業務為核心的業務創新工作在北京信託全面展開。在隨後的幾年內,公司信託核心業務不斷創新並加速拓展,截至2008年末,公司受託管理的信託財產余額為621億元,是新型信託業務起步初期受託管理信託財產余額的30倍。自2002年開展新型信託業務以來,公司管理信託財產規模累計達2000億元,累計開發信託項目829個,到期的569個信託項目全部安全結束,累計分配信託收益63億元。與此相適應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逐步完善,經過2007年公司新的戰略重組,使得公司股權結構不斷優化,以合規和風險控制為核心的內控體系不斷健全。北京信託已經成為一家資產質量高、流動性良好、抗風險能力強,以追求並實現投資人、受益人利益最大化為目標,擁有眾多高端優質客戶資源的金融機構。
公司事件
唯一一家北京市屬的信託公司——北京信託亮相於金博會。在展台前記者看到了「北京CBD土地開發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北京信託財富管理總部經理江方介紹,這是公司在2002年率先發行的全國第二個、全北京第一個信託產品,由於當時的收益率相對存款較高,募集資金達6億元,信託資金直接用於CBD核心區的開發建設,開創了以信託方式引入社會資金參與經濟建設的先河。
2008年末上海證券報公布的信託公司理財能力年終大排名,在六個單項排名中,北京信託在信託產品規模、風險控制、專業能力、信息透明度四項排列行業前十名之內,理財能力綜合排名第二。
9. 房地產信託的發展歷程
1883年美國首先成立了波士頓個人財產信託(BostonPersonalPropertyTrust),但直到1920年以後,美國投資事業才有了劃時代的發展,這也是美國在戰後涌現出大量的富豪手中所持有的過剩資金所致。1929年紐約股市崩潰後,美國SEC開始對投資公司進行規范。為確保投資人的權益,美國展開了一系列聯邦證券交易活動,先後制定了1933年證券法、1934年證券交易法、1935年公用事業控股公司法、1939年信託契約法,並於1940年制定了投資公司法及投資顧問法,這些都成為日後投資公司經營業務管理規則的基本框架。依據美國1940年投資公司法第4條,投資公司可以分為:面額證券公司(Face-AmountCertificate Companies)、單位信託公司(UnitInvestmentTrust)和經理公司(Management Companies)三類。
其中,經理公司在三種投資公司類型中運用最為普通,按投資公司法第5條又可將其分為:封閉型(Close-end Type)投資公司、開放型(Open-End Type)、分散型(Diversified Type)和非分散型(Non-DiversifiedType)投資公司四種。馬塞諸塞商業信託是REIT的前身,由於經濟利益的驅動,最初採用信託形式是為規避州法禁止公司以投資為目的而持有不動產的規定,隨後因其逐漸發展成為規避公司所得稅的不動產投資組織,而被美國最高法院認定為商業信託與公司相似,並視同聯邦公司組織加以課稅,導致其發展一度停滯。但由於後來的投資信託法規不斷健全,且經濟發展態勢良好,美國投資信託的發展又日益茁壯起來。著眼於投資信託的優點,美國國會於1960年通過修訂內地稅法典,正式開創了REIT,規定凡具備該法案第856條至859條的有關組織、收入及收益分配要件的REIT 可享有免稅優惠。
換言之,即使REIT是以公司為組織形態,也可以不必負擔公司所得稅,而僅對股東或投資人課征個人所得稅,所以REIT一般也被認為是具有投資媒介性質管道機能。1976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稅收改革法案,取消了REIT必須是由非法人信託或社團組織的要件,所以現今美國的REIT組織形態可以是公司組織或信託,但必須是聯邦所得稅意義下非銀行、儲蓄貸款機構或保險公司類的公司,通過這些機構,向大眾募集資金。基於危險分散原則,主要從事買賣管理不動產實體的投資或抵押擔保貸款的信託投資,屬於一種長期投資商品,其基本架構由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經理公司、保管機構和投資人四個實體組成。但按照1986年稅收公司改革法的規定,REIT必須僱傭獨立的不動產專家來執行管理REIT的日常事務活動。
10. 信託的發展歷史
信託是一種特殊的財產管理制度和法律行為,同時又是一種金融制度,與銀行、保險、證內券一起構成了現代容金融體系。
信託制度起源於英國,是在英國「尤斯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距今已有幾個世紀了。
但是,現代信託制度卻是19世紀初傳入美國後,在傳入美國後信託得到快速的發展壯大起來的。美國是目前信託制度最為健全,信託產品最為豐富、發展總量最大的國家。
我國的信託制度最早誕生於20世紀初,但在當時中國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情況下,信託業得以生存與發展的經濟基礎極其薄弱,信託業難以有所作為。
我國信託業的真正發展開始於改革開放,是改革開放的產物。1978年,改革初期,百廢待新,許多地區和部門對建設資金產生了極大的需求,為適應全社會對融資方式和資金需求多樣化的需要,1979年10月我國第一家信託機構——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經國務院批准同意誕生了。它的誕生標志著我國現代信託制度進入了新的紀元,也極大促進了我國信託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