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理財產品保本保底什麼意思
我回答一下吧,上面的回答不全面。
保本,顧名思義,就是保證本金回。就是說不管發生什麼答意外,到期肯定還你的本金。
保底,其實是跟銀行說的,銀行的底就是你存款時約定的利息,比如半年的是3.0%,一年是3.5%。這個底的保障是國家擔保的,因為銀行都是要給央行交保證金的。所以有保障。
而理財產品的保底是指就算行情不好,理財公司也要給你出的利息,當然這個利率就比銀行的底了,一般是年化1.5-2.5%
但相對來說不錯了,因為你有可能高收益,同時又沒承擔大的風險,最壞的結果也是你收回了本及低於銀行定期但高於活期的利息喲。
❷ 一家三口現居二線城市,保底年收入20萬,該怎麼理財
本文作者系挖財錢堂社區達人:努力賺錢的女漢子
本人挖財記賬5年了,也沒做個理財,基本上就是一個記賬的功能,記下日常開銷,一個月總結下,看自己花了多少賺了多少,五年期間從赤裸裸來到這個城市,到現在這安家,父母小孩都在這里生活,多少有點欣慰,最近我們這汽車行業有點慘淡,就看社區里的文章,有了理財的打算,也迷茫,不知從何做起,我把我現在家庭的收入做了一下分析,希望社區里的理財達人給個參謀!
目前一家三口在二線城市-鄭州定居,婆婆來接送孩子上學,照顧家裡,我們夫妻倆正常上班,我是從事汽車銷售類的,工資不是很穩定,平均一年10萬左右,碰上熱銷車型市場行情好會有12萬左右,老公做汽車配件,平常固定工資有6萬+,跟老闆合夥做幾個熱銷車型的配件會有5萬-10萬不等的收入,總計一年有20萬左右的保底收入。
15年初按揭一套小三房,17年裝修好入住接孩子老人來鄭州上學居住,17年過年時候家裡雙方父母拿了十萬作為我們的裝修費用,這里要好好感謝下父母,一直在給我們這小家添磚加瓦,幫我們帶孩子,家裡的一切都不用我們擔心,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賺錢回報父母,努力經營好這個家。
18年開支如下幾項:
房貸:45000
商業保險:30000
家庭日常開支:72000
車輛保養:8000
車輛保險:3000
小孩上學開支:20000
共計:178000
去年把我和老公的商業險身價又提高了,有給小孩和小姑子買了平安的商業險,加起來有三萬多
家庭日常開銷:以前我們夫妻倆上班基本都在外面吃,一年大概5萬-6萬的開支,現在老人孩子都來了,小孩長身體,各種營養都要均衡,魚肉蝦牛奶水果每天都搭配這來,預算一個月6000,一年大概72000左右的開走預算。
小孩剛上一年級在小區附近上公立小學基本上除了報補習班興趣班,平常買學習資料,並沒有幼兒園的開銷大,2萬的預算基本上報補習班和興趣班,我一直認為投資學習和興趣是必不可少的
17年可以說是花費最多的,裝修房子加上孩子家人來,出行不方便又添購了一台車做日常出行代步,加上房貸房租日常開支差不多35+萬,該花費的大項支出基本都在17年完成了,18年也沒啥大項的開支,18年汽車經濟不是太好加上老公店裡效益也不好(老公做汽車裝飾也是根據汽車市場而定的)就想著開源節流+理財規劃,增加些穩穩的安全感,我把18年資產結余給做了統計,希望得到理財達人的指導:
18年結余如下:
銀行活期存款:200000
余額寶:80000
房貸卡:18000
其他債務:100000
銀行活期本來給老公准備開店的,因為合夥人出了店問題,暫時擱置,估計今年是沒戲了,親戚朋友加起來借走的有十萬左右,有的都欠幾年了也不說換,有個朋友給抵了兩台新車,但是在手裡賣不出去也看不到錢啊,所以以上錢都這么閑置這,感覺不會理財每天都錯失了好多錢的感覺,心裡很不安,心裡也想過了幾種方案,大致如下;
在買套小戶型和商鋪,從去年都有在關注但是一直沒抽時間去下功夫找房子,鄭州的房價現在基本上都是13000+,加上限購,住宅我們都成二套房了,首付都要60%,商鋪價格基本上都在18000+,首付高,現在房市太多的不確定因素,為了房子再貸款去買,都成了正在的房奴,會過的好焦慮,首付可以湊夠,可是加上兩個房子的房貸,生活質量也會下降,感覺當下有更好的事情要做,孩子在身邊,不如拿錢投資孩子的學習,培養興趣,父母健在,帶著多出去走走!
另一方面我和老公都是獨生子女,現在開放二胎,我也想生個二胎給孩子做個伴,一個孩子也不行,性格都自我霸道慣了,如果有個老二會一起成長,對雙方都是好事,也就是因為這我才沒有再買房,我這工作性質,懷孕等於失業,就靠我老公一個人壓力也大,所以最近才一門心思的想做理財,苦我是一個小白,兩眼一抹黑,天天在社區逛,就想著讓大神給支支招!
❸ 保底的和不保底的理財產品的收益各包括哪幾部分
收益分不同情況的。
如果是預計收益,只有保頂,沒有
保底
,是在預期收益范圍內的收益。
如果是保底產品,分保底收益和超額收益分紅2部分。
❹ 建設銀行有保底的理財產品嗎
根據建設銀行官網公示的理財產品種,沒有保底的理財產品,只有保專本的理財產品。屬理財產品都是有風險的,收益越高風險也越大,因此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一定要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
建行理財產品目前主要分為:建行財富 、利得盈、匯得盈、QDII 、乾元、代理理財產品、網路專享等七大類。目前利得盈分為保本浮動型理財產品和非保本浮動型,購買時一定要仔細閱讀說明書,其他產品均為不保本型。
附:建設銀行理財產品介紹
http://finance.ccb.com/Channel/2928
❺ 銀行理財產品 可否承諾保底
可以的,一般承諾保底的利息都比較低,看你自己的風險偏好的。
❻ 理財產品保本保底什麼意思
我回答一下吧,上面的回答不全面。
保本,顧名思義,就是保證本金內。就是說不管發生什麼意容外,到期肯定還你的本金。
保底,其實是跟銀行說的,銀行的底就是你存款時約定的利息,比如半年的是3.0%,一年是3.5%。這個底的保障是國家擔保的,因為銀行都是要給央行交保證金的。所以有保障。
而理財產品的保底是指就算行情不好,理財公司也要給你出的利息,當然這個利率就比銀行的底了,一般是年化1.5-2.5%
但相對來說不錯了,因為你有可能高收益,同時又沒承擔大的風險,最壞的結果也是你收回了本及低於銀行定期但高於活期的利息喲。
❼ 銀行保底理財是什麼意思
銀行拿大家聚集起來的資金,信貸或投資,確實是保底經營.
但是假如你投資,如果2年期限銀行告訴你虧本了,只能把保底的資金退還.你等於把2年的死期利息打了水漂.
❽ 理財合同中的保底條款有效與否
1、宣傳冊的內容不能作為理財合同的一部分。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商業廣告為要約邀請,只有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才視為要約。即商業廣告不僅要內容具體確定,而且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該宣傳冊僅承諾年收益率,且雙方在合同中重新約定了年收益率。因此,該宣傳冊不應視為要約,也就不能成為理財合同的一部分。雙方的權利義務應根據雙方簽訂的合同來確定。 2、理財合同中關於保證收益率的約定是無效。 首先,根據我國《民法通則》中的代理制度和《合同法》中委託合同制度的相關規定,被代理人(委託人)對代理人(受託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對被代理人只承擔因自己的過錯造成的被代理人損失的責任。根據權責相當的原則,他就不需對被代理人承擔任何保底責任(當然,如果他違背被代理人的意志,則要承擔背信責任)。如果要求代理人對被代理人承擔保底責任,並且與被代理人共享利益,則勢必會導致代理人與被代理人之間從屬的代理關系演變成平等的合作關系。而且,即便是平等的合作關系,也不應有單方的保底責任。因為平等的合作關系也只能是利益共享、風險共擔,而不能是一方保本受益,另一方承擔全部風險。否則就違背了公平原則。 其次,根據《關於規范證券公司受託投資管理業務的通知》的規定,受託投資管理合同中應列明具體的委託事項,受託人應根據在與委託人簽訂的受託投資管理合同中約定的方式為委託人管理受託投資,但不得向委託人承諾收益或者分擔損失。因此,即便將委託理財行為作為以轉移委託資產所有權為基本特徵的信託制度來說,任何形式的保底條款亦是不允許的。 再次,根據《證券法》的規定,券商不可接受客戶的全權委託而決定證券買賣,選擇證券的種類,決定買賣數量或買賣價格;《證券法》又規定券商不得以任何方式對客戶證券買賣收益或者賠償證券買賣的損失作為承諾。顯然,《證券法》從維護證券公司和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出發,根本上否定了證券公司保底條款的法律效力。
❾ 銀行自己發行的理財產品有沒有保底收益
銀行理財產品現在名目太多,收益高的離譜的應該慎入。收益越高,風險越高。個中彎彎繞繞太多,還是小心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