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理財產品銷售丑聞不斷 如何選擇適合你的理財顧問
一、 看名片。當一位理財顧問向你遞過他(她)的名片時,你應該先留意名片上標注的資質級別。在我國,理財師主要有兩類,一類是AFP,即金融理財師;另一類是CFP,即國際金融理財師。後者的級別要比前者高,從資質級別就可以大致判斷出一個理財師的專業水準。
二、 看時間。這里所說的時間,指的是理財師從業時間的長短,有時一個理財師雖然級別比較高,但是從業時間卻只有兩三年,那麼他(她)有可能在經驗上有所欠缺。當然,這並不是絕對的,但是最好要事先詢問一下,
三、 看專長。經過初步的溝通,了解你的理財顧問的專長在哪個方面。雖然獲得了執業資格的理財顧問在所有投資領域都必須非常了解,但是由於各人的興趣等方面的原因,每個理財顧問都可能有自己最專長的一個領域,例如,有的理財顧問會在外匯方面有所側重,有的對基金更有研究,如果你更傾向於基金方面的投資,那麼你就應該選擇後者。
四、 多溝通。這一點最關鍵。幾乎所有的理財顧問在一開始都會套用一個通用的步驟來了解客戶的情況,這個時候還不能判斷這個理財顧問是否適合你。當他(她)對你已經有一個全面、深入的了解時,他(她)會根據你的情況為你規劃資產、配置產品。有些初級的理財顧問往往會因為業績壓力而傾向於推介某種並不適合你產品,而一個負責任的理財顧問卻會充分了解客戶需要,從全盤考慮,為客戶量身定做理財規劃,根據你的個性和風險承受能力安排真正適合的產品和配置。
Ⅱ 基金銷售新人怎麼招攬客戶
文章來自:Beta理財師《理財師成長手冊》——理財師一定要讀懂的客戶心理
其實和客戶交流是有規律可循的,就像打電話,次序是不能錯的。
理財師需要經常和客戶打交道,我們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當你使出渾身解術,口乾舌燥後,才發現他根本不是「真正顧客」。究竟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其實和客戶交流是有規律可循的,就像打電話,次序是不能錯的。那麼如何更好的服務客戶,小編今天就教大家幾招如何瞬間認清顧客並一舉攻下?
隨聲附和型
【表現】這類顧客是對什麼都不發表意見,不論理財師說什麼都點頭稱是或乾脆一言不發。
【分析】不論理財師說什麼,此類顧客內心已經決定今天不準備買了。他只是為了了解產品的信息,想提早結束你對商品的講解,所以隨便點頭,隨聲附和「對「讓理財師不在推銷,但內心卻害怕如果自己鬆懈則理財師乘虛而入,令其尷尬。
【解決方法】若想扭轉局面,讓這類顧客說「是」,應該乾脆問「先生(小姐),您為什麼今天不買?」趁顧客疏忽大意的機會攻下,突如其來的質問會使顧客失去辯解的餘地,大多會說出真話,這樣就可以因地制宜的圍攻。
強裝內行型
【表現】此類顧客認為對產品比理財師精通得多。他會說「我很了解這個產品」等,他又會說一些令理財師著慌或不愉快的話。這類顧客硬裝內行,有意操縱產品的介紹,常說「我知道,我了解」之類的話。
【分析】此類顧客不希望理財師占優勢,或強制於他,想在周圍人前顯眼。但是他知道自己很難對付優秀的理財師,因此,用「我知道」來防禦和保護自己,暗示理財師他懂,你不要來騙我。
【解決方法】應該讓顧客中圈套,如果顧客開始說明商品功能特性時,你可假裝順同點頭稱是,顧客會很得意。當因不懂而不知所措時,你應該說「不錯你對產品了解真詳細,你是否現在就買呢?」顧客為了向周圍人表示自己了解產品裝了不起,故此一問顧客一時不知如何回答,而開始慌張,這時正是你開始介紹產品的最好時機。
愛慕虛榮型
【表現】此類顧客渴望別人說自己有錢
【分析】此類顧客可能債務滿身,但表面上仍要過豪華生活,只要理財師進行合理的誘導便有可能使其沖動性購買。
【解決方法】應附和他,關心他的資產,極力贊揚,假裝尊敬他,表示要向他學習,明白他會顧及面子會咬咬牙買下商品。但他不會把表情寫在臉上,因此,這類顧客很容易中圈套。可通過產品時尚外觀或某些特殊的功能賣點,可給其帶來某方面虛榮心的滿足。
理智型
【表現】此類顧客穩、靜、很少開口,總是以懷疑的眼光審視商品,顯示出不耐煩的表情,也正因為他的沉穩,這樣會導致理財師很壓抑。
【分析】此類顧客一般都注意聽理財師的講解,他同時也在分析評價理財師及產品。此類顧客屬知識份子發燒友較多,他們細心、安穩、發言不會出錯,屬於非常理智型購買。
【解決方法】對此顧客銷售過程中應該有禮貌,誠實且低調,保守一點,別太興奮。不應有自卑感,相信自己對產品的了解程度,在現場銷售中應多強調產品的實用性功能。
希望對你有幫助,此書還有一篇《理財經理:別成為那個糟糕的「男朋友「》你也可以看看
Ⅲ 我是個軟體銷售。感覺行情不好。掙不到錢,有經濟學的基礎。今天看到有一條理財師的招聘信息。待遇比我這
撒哈拉彩虹
| 05-11-12
近年來,隨著新富階層的涌現和普通居民儲蓄的不斷增長以及金融產品多樣性和復雜性的日益突出,個人理財師已受到了越來越多普通百姓的認可。調查顯示,78%的人願意接受專家顧問意見,自己理財;25%願意接受服務委託理財;70%的人認為有必要時常對自己的投資績效進行評估;50%以上的人願意支付顧問費。社會需求的成長激發了求職者對這一職業的熱忱。據統計,截至2005年7月底,僅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地區就有將近一成求職者「點名」要做理財師。
專家認為,個人理財師是高職高薪的職業,這是其吸引求職者的關鍵,也因此,它對從業者的要求很高。目前,銀行理財中心的工作人員對外一般都統稱理財師,但他們中的很多人實際上是過去的儲蓄員或信貸員,經過短期培訓之後,搖身一變成了理財師,服務水準可想而知。而在歐美國家,從事理財師職業需要通過專門資格考試,此類考試代表了參考人員的理財服務水平。
理財師必備的5項能力:良好的個人品格和職業操守
理財師應以客戶利益為中心,凡事以客戶財產增長和安全為基礎,保密客戶個人信息。
專業資質認證
目前,理財師受閱歷、知識水平、營銷觀念因素的影響,設計的理財方案可能帶有局限性。專業資格認證與一般企業獲得的ISO9000認證一樣,可以持續保證客戶獲得有質量的服務,比如CFP即財務策劃師認證,盡管該類證明並非從業資格證書,換句話說,從事理財規劃這一行業並不需要一定獲得此類證書,但這些資格證書代表專業水準。
寬廣深厚的知識結構和豐富的從業經驗
身為理財師,不僅要具備銀行從業經驗,同時需廣泛涉獵證券、保險、信託、房地產等專業投資知識。合格的理財師有能力分析各種儲蓄、投資與保險的選擇,而不是單一在某方面有所專長。
從業者除具備淵博的專業知識,嫻熟的投資理財技能外,還要熟悉股票、基金、債券、外匯等金融業務領域常識。一名合格的理財師還應該具有三年以上的相關行業的工作經驗。
出色的溝通能力
一名優秀的理財師需要與客戶建立充分信任的關系,了解客戶的家庭背景、收支情況、財產結構、遠期理財需求,從而為客戶打造合適的理財方案,因此出色的溝通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相對獨立性
目前的理財師從業者,因為本身隸屬某金融證券機構,在與客戶溝通時往往會推銷本機構的產品,不能完全做到從客戶角度出發。在國外有許多成熟獨立的理財機構,他們的理財師可以做到一切以客戶為中心。要想成為一名出色的理財師,這一點必不可少。
專家介紹,理財規劃師是可以終身從事的「金領職業」,隨著國內金融服務市場的興起和健全,這一職業逐漸成為時髦且薪金豐厚的新職業。據悉,理財師最低年收入一般都在10萬元左右,高達100萬元的也大有人在。今年,廣東省誕生了首批理財師,他們學歷都在本科以上年薪至少10萬
關於資格考試
1、證書等級
理財規劃師國家職業資格認證分為三個等級,即助理理財規劃師(國家職業資格三級)、理財規劃師(國家職業資格二級)、高級理財規劃師(國家職業資格一級)。目前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已開展助理理財規劃師和理財規劃師認證工作,但尚未開展高級理財規劃師認證工作。
2、考試時間
理財規劃師國家職業資格認證證書必須經考試取得,認證考試為全國統一考試,每年考試兩次,分別為5月中旬和11月中旬,考試地點由各地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指定。
3、考試科目
助理理財規劃師全國統考科目為:理論知識、實操知識兩門。理財規劃師全國統考科目為:理論知識、實操知識、綜合評審三門。
4、理財規劃師考試內容
共三門(基礎知識、專業技能、綜合評審)
考試時間:
理財規劃師二級:2008年5月中旬、11月中旬
理財規劃師三級:2008年5月中旬、11月中旬
成績公布:
考試後兩個月內
證書頒發時間:
成績公布後兩個月內
5、報考條件
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對報考國家理財規劃師的考生有嚴格要求,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報考理財規劃師(國家職業資格二級)需具備以下條件之一,且持有單位開具的兩份相關從業年限證明(都需加蓋單位人事章)。
① 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13年以上;
② 取得本專業或相關專業本科學歷證書後,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5年以上;
③ 取得碩士及以上學歷證書後,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2年以上;
報考助理理財規劃師(國家職業資格三級)需具備以下條件之一,且持有單位開具的兩份相關從業年限證明(都需加蓋單位人事章)。
① 連續從事本職工作滿6年以上。
② 金融相關專業專科以上學歷。
③ 非金融相關專業畢業,從事金融相關工作滿一年以上。
相關專業是指:經濟學、管理學、法學。
6、培訓教材
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專家委員會理財規劃師專業委員會規定,國家理財規劃師考試全國統一教材為《國家理財規劃師職業資格培訓教程》,該教材共分三冊,包括《理財規劃師基礎知識》、《助理理財規劃師專業能力》和《理財規劃師專業能力》。
《理財規劃師基礎知識》、《助理理財規劃師專業能力》和《理財規劃師專業能力》適用於理財規劃師(國家職業資格二級)考試,《理財規劃師基礎知識》和《助理理財規劃師專業能力》適用於助理理財規劃師(國家職業資格三級)考試。
Ⅳ Beta理財師是不是一個正規的私募銷售渠道
公 募 基 金 對 接 是 眾 祿 基 金 , 私 募 類 是 和 上 游 方 對 接 , 所 有 的 打 款 都 不 停 留內 在 我 們 平 台 , 公 募 基 金容 是 直 接 打 到 基 金 公 司 托 管 行 , 在 基 金 公 司 官 網 也 是 可 以 查 到 的 。 是 一 個 安 全 正 規 平 台 , 另 外 私 募 牌 照 也 是 有 的 。
Ⅳ 本人是理財師或是理財顧問,應該如何提高銷售業績呢
摘自理財師《成長手冊》——換個心態做銷售
銷售是一個高壓力、高要求的職業,銷售人員要想取得好的銷售業績,必須能夠經受挫折,並能不斷調整工作心態,以一種積極的、感恩的心態去面對工作和生活。以下是銷售人員心態調整的五大方法。
方法一:不要太顧面子
早就有人說過:中國五千年來,面子害死多少人!項羽烏江自刎,稱無顏見江東父老。若其能兵敗志不墜,或許還能東山再起,則那一片好河山,鹿死誰手,尚知否?越王鉤踐不要面子,卧薪嘗膽。面子何在?後東山再起,反敗為勝,其理乎?有的業務員做業務,太講面子,怕丟丑;怕被人笑話、瞧不起;不自信,這都不好。老人言:怕丟臉反而丟了臉,不怕丟臉反而救了一副臉。細中滋味,耐人尋味。
王候將相,寧有種乎?談業務,找客戶,不論實力大小,利潤是根本。我的產品能給你帶來利潤,是給你一個機會,時不再來,機不可失。你對我的到來應歡迎、高興。我何嘗有丟丑之嫌?心態好了,人自信了,何嘗生意不成!工作中遭客戶責備,被領導批評,不能感覺沒面子,被責備,批評,是自己進步的一個機會。道吾惡者是吾師,道吾善者是吾賊,古人早有語之。
方法二:不要太注重得失
往往因為談業務而談,太看重結果。到最後,反而沒有談成。談生意先得好好推薦自己,客戶對你本人都尚不信任,那何嘗會有生意可做,先把過程做好,結果自然會好,沒有了過程,怎麼會有一個好的結果呢?工作中同樣如此,太注重待遇的好壞,反而做不好工作。工作做好了,自然一切都會好。待人接物關系也一樣,太看重得失,有勢利的嫌疑。
方法三:不可感情用事
對待工作不可攙雜太多感情,感情多了,原則就少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樣開展工作就難。在工作中遇到困難不能退縮,要堅強,明白困難只是暫時的,風雨過後往往都是彩虹。對工作一不滿意,就想另謀高就,一朝不滿就很難滿足。如此循環,就成了候鳥,永遠成不了老鷹。生活中也不能太情緒化,始終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要能「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懼」。而且人一旦情緒化,所有的能力就得不到正常發揮,自然就會影響工作。
方法四:對生活,對人要寬容
古人曰: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君子度量大,心胸寬廣,不計較小事。對人太計較、太在乎,憂愁、煩惱就會太多;生活中太苛求、太求全,人就不會快樂。不防對生活,對人寬容一點,也許天地就大了起來!
方法五:換個角度思考
業務談判中,學會站在客戶立場考慮問題,就能分析出客戶的心理,知己知彼,就能百戰百勝;在工作中,學會站在老闆、公司的立場考慮問題,就能透徹地理解公司政策,有利於業務開展;在生活中,學會站在朋友的立場考慮問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能善解人意」,交到好朋友,有了換位思考,心態就能明朗起來。
心態的調解,重點還是在於我們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思想豐富了,想問題自然就全面了,看待事物就會更通透些,當然就會樂觀,此為心態上乘之界!
Ⅵ 理財規劃師是屬於銷售的嗎工資與業績掛鉤的
目前中國大陸大部分單位的「理財師」或稱為「理財規劃師」的功能相對單一,還是以幫助投資者分析市場和產品為主,都不是真正的理財師、理財規劃師。因為與銷售掛鉤的傭金制度影響了「理財規劃師」的立場,也決定了其銷售導向,涉及到理財產品的推銷,只能是某一金融產品的專家或者推銷者,再加上金融機構自身業務的局限性,給客戶推薦的產品往往局限於自身經營的品種,所以,在其制訂個人理財規劃時,往往會從所處行業和自身利益出發而不顧客戶的實際需求。這樣的理財規劃實質是單個或多個金融產品的組合推銷計劃,很難站在公正、中立的角度、不帶有任何宣傳和立場傾向給客戶提供全方位的理財服務。
理財規劃師可以劃分為「買方理財規劃師」和「賣方理財規劃師」兩類。比如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的「理財規劃師」,均可被視為「賣方理財師」。他們作為金融產品提供商的雇員,拿的是賣方的工資及傭金提成,他們的收入往往與銷售業績掛鉤,因此往往可以免費為客戶提供理財規劃。
至於「買方理財規劃師」,則一般是獨立於買方和賣方的第三方,其通過向客戶收取咨詢費用或者代為購買理財產品時獲得傭金分成來獲得收入,雖然「買方理財師」同樣可能以傭金而非客戶利益為導向,但是相比「賣方理財師」,他們的「屁股」決定了他們往往可以做到更客觀,在理財產品選擇上做到更為宏觀。
目前大多數還是「賣方理財規劃師」,這些「賣方理財規劃師」任職於不同的金融機構,其工作內容也各有側重:
證券公司的「理財規劃師」:為客戶做合理的綜合理財需求分析,幫助客戶制定理財規劃,推介公司在經濟、行業和上市公司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提供專業的投資理財、證券信息分析研究;搜集市場信息,跟蹤宏觀經濟發展動態,尋找證券投資機會,配合營銷人員進行市場營銷和客戶培訓;負責產品宣傳和網站方面有關專業文章的撰稿,參與組織的理財沙龍和理財講座等活動的籌備工作;通過各類渠道開發與維護客戶,對客戶進行有效篩選,向客戶傳遞公司資訊產品與服務信息,正確地引導客戶在公司開立證券投資賬戶,挖掘潛力客戶到公司投資,銷售公司發行或代銷的金融理財產品;開發、維護銀行等渠道關系,推進銀證合作業務;對高端私人客戶的維護,滿足客戶的理財需求,為客戶制訂資產配置方案並向客戶提供投資建議。
商業銀行的「理財規劃師」:對客戶資金增減、資金流動趨勢、客戶對銀行服務的不同選擇等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了解客戶需求的變化,並對其風險承受能力和風險喜好進行評估;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理財建議,制定理財規劃方案,制定相應的投資組合和策略;根據客戶的委託,幫助客戶實施理財計劃;開發並維護潛在的貴賓客戶,定期為客戶推薦銀行新的理財產品;提醒客戶某項投資 或某項產品的風險變化、指出客戶的投資問題;維持重要客戶關系,給客戶進行資產配置,通過與客戶溝通,及時調整客戶的財務安排。
保險公司的「理財規劃師」:主要是銷售保險,會比一般保險推銷員理性一點,條件、專業和業務方式會有更高的要求,會根據客戶的家庭情況及投保需求,相對科學地進行保險規劃。
不適合理財規劃師工作的症狀:
■ 抵觸產品推銷的理財模式
■ 不是很主動地深入研究 宏觀經濟、行業發展、市場動向、理財產品
■ 對數字不敏感
來咨詢者對理財規劃師工作的具體感受: 理財在中國現階段實質只是一種產品的推銷,銀行的理財師推薦理財產品,基金公司的推薦基金,保險公司推保險,基本都是這種模式,他們的收入跟推銷的業績成正比。理財師不是不能給客戶作綜合的資產安排,而是安排中往往會跟自己的利益有沖突。所以要生存,只能是當一個優秀的推銷人員,不是一個獨立為客戶分析的理財師,這與我一直為客戶著想的做法有些抵觸;第二,業務能做好的人,多少要有點野心,也就是人家說的狼性,特別在這種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大家都在耍手段爭客戶,可我老是瞻前顧後,從各個角度去想問題,想得越多越影響業績,甚至喜歡跟他們做朋友多過從他們身上賺錢,我發覺我不是一個能單純去做業務的人;三,理財是個很大的范疇,要對股票、基金、保險、期貨、信託等投資產品了如指掌。但我對這方面的研究都只停留在很低的層面上,除了考資格證書該學的東西,平時都沒收集金融信息的習慣,也從不深入研究。這是個人興趣問題,也可以說對這些東西的接受是遲鈍的,被動的。
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Ⅶ 銀行的理財經理一般需要什麼證書
從業資格證是最基本的,起碼還有擁有RFP或者CFP的證書,這是國際認可的兩個理財證書。另外還要考取銀行從業考試。有5科目:公共基礎、風險管理、公司信貸、個人貸款、個人理財。
AFP:AFP即金融理財師,是遵循金融理財規范流程的六大步驟、幫助客戶實現人生目標的專業人士。作為一名「金融理財師」,必須能夠正確分析和評估客戶的財務狀況,並根據客戶所處的生涯階段和風險承受能力,為客戶量身定做一份合理的理財方案。
CFP:是CFP資格認證體系的較高級。CFP資格證書是美國以及全世界公認的金融理財行業權威等級證書。 CFP資格廣泛授予金融理財領域內的專業人員,包括理財經理、基金經理、財務總監、投資顧問、投資銀行家、理財顧問等等。
兩者區別:
1、國內對於具備基本理財技能的AFP的需求數量和急迫感均遠遠超過具備更高專業素養和能力的CFP。
2、AFP和CFP兩級資格之間有明顯的區別,可以保證AFP和CFP的差異化。
3、國際組織在批准中國實行兩級認證體系時,明確指出AFP與CFP持證人數之間應當保持一定的差距。
4、在實行多級認證制度的國家,AFP和CFP持照人數之比大約為10:1。
CCBP是「中國銀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認證」( Certification of China Banking Professional)的英文縮寫。建立銀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制度是依法從事銀行業專業崗位的學識、技術和能力的基本要求。中國銀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制度,由四個基本的環節組成,即資格標准、考試制度、資格審核和繼續教育。
按照《中國銀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認證考試證書管理辦法》規定,通過「銀行業法律法規與綜合能力(即原《公共基礎》)」考試並獲得證書是獲取專業證書的必要前提。
資格考試分《銀行業法律法規與綜合能力》(即原《公共基礎》)、《銀行業專業實務》。其中,《銀行業專業實務》下設《個人理財》、《風險管理》、《公司信貸》、《個人貸款》、《銀行管理》5個專業類別。
考試題型:全部為客觀題,包括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其中單項選擇題90道,多項選擇題40道,判斷題15道。
Ⅷ 銀行理財客戶經理想提高銷售技巧,看什麼書
Beta 理財師《成長來手冊》系列從知識結源構、行業展望、心理建設等各全方位陪伴理財師成長的讀物。該系列不僅能幫助理財師全面提升業務質量和效率,對於金融機構的管理者也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無論你是銀行從業人員、保險從業人員、第三方理財機構人員,只要你在為他人提供理財方面的咨詢服務,也許都遇到過這些困惑——如何給自己准確定位,如何掌握理財師必備的各種能力,如何尋找並影響你的客戶,如何有效地與客戶溝通。
對於初出茅廬的理財師,《成長手冊》 能夠幫助新人多維度理解銷售本質,強化單項銷售技能;對於「穿越牛熊」的理財師,《成長手冊》能夠突破職業瓶頸,化焦慮為動力,補齊銷售「短板」;對於行業管理者,《成長手冊》能夠撥開迷霧,笑看財富管理行業變局;風卷雲舒,不忘一片初心。
作者中不乏行業領袖,包括傳統銀行私人銀行總經理、明星理財師、專注研究金融銷售的明星培訓師。行業精英的分享不容錯過!
Ⅸ 理財規劃師可以從事什麼工作為什麼招聘網站搜索都是金融銷售相關的
市場和產品為主,都不是真正的理財師、理財規劃師。因為與銷售掛鉤的傭金制度影響了「理財規劃師」的立場,也決定了其銷售導向,涉及到理財產品的推銷,只能是某一金融產品的專家或者推銷者,再加上金融機構自身業務的局限性,給客戶推薦的產品往往局限於自身經營的品種,所以,在其制訂個人理財規劃時,往往會從所處行業和自身利益出發而不顧客戶的實際需求。這樣的理財規劃實質是單個或多個金融產品的組合推銷計劃,很難站在公正、中立的角度、不帶有任何宣傳和立場傾向給客戶提供全方位的理財服務。理財規劃師可以劃分為「買方理財規劃師」和「賣方理財規劃師」兩類。比如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的「理財規劃師」,均可被視為「賣方理財師」。他們作為金融產品提供商的雇員,拿的是賣方的工資及傭金提成,他們的收入往往與銷售業績掛鉤,因此往往可以免費為客戶提供理財規劃。至於「買方理財規劃師」,則一般是獨立於買方和賣方的第三方,其通過向客戶收取咨詢費用或者代為購買理財產品時獲得傭金分成來獲得收入,雖然「買方理財師」同樣可能以傭金而非客戶利益為導向,但是相比「賣方理財師」,他們的「屁股」決定了他們往往可以做到更客觀,在理財產品選擇上做到更為宏觀。目前大多數還是「賣方理財規劃師」,這些「賣方理財規劃師」任職於不同的金融機構,其工作內容也各有側重:證券公司的「理財規劃師」:為客戶做合理的綜合理財需求分析,幫助客戶制定理財規劃,推介公司在經濟、行業和上市公司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提供專業的投資理財、證券信息分析研究;搜集市場信息,跟蹤宏觀經濟發展動態,尋找證券投資機會,配合營銷人員進行市場營銷和客戶培訓;負責產品宣傳和網站方面有關專業文章的撰稿,參與組織的理財沙龍和理財講座等活動的籌備工作;通過各類渠道開發與維護客戶,對客戶進行有效篩選,向客戶傳遞公司資訊產品與服務信息,正確地引導客戶在公司開立證券投資賬戶,挖掘潛力客戶到公司投資,銷售公司發行或代銷的金融理財產品;開發、維護銀行等渠道關系,推進銀證合作業務;對高端私人客戶的維護,滿足客戶的理財需求,為客戶制訂資產配置方案並向客戶提供投資建議。商業銀行的「理財規劃師」:對客戶資金增減、資金流動趨勢、客戶對銀行服務的不同選擇等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了解客戶需求的變化,並對其風險承受能力和風險喜好進行評估;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理財建議,制定理財規劃方案,制定相應的投資組合和策略;根據客戶的委託,幫助客戶實施理財計劃;開發並維護潛在的貴賓客戶,定期為客戶推薦銀行新的理財產品;提醒客戶某項投資 或某項產品的風險變化、指出客戶的投資問題;維持重要客戶關系,給客戶進行資產配置,通過與客戶溝通,及時調整客戶的財務安排。保險公司的「理財規劃師」:主要是銷售保險,會比一般保險推銷員理性一點,條件、專業和業務方式會有更高的要求,會根據客戶的家庭情況及投保需求,相對科學地進行保險規劃。不適合理財規劃師工作的症狀:■ 抵觸產品推銷的理財模式■ 不是很主動地深入研究 宏觀經濟、行業發展、市場動向、理財產品■ 對數字不敏感來咨詢者對理財規劃師工作的具體感受: 理財在中國現階段實質只是一種產品的推銷,銀行的理財師推薦理財產品,基金公司的推薦基金,保險公司推保險,基本都是這種模式,他們的收入跟推銷的業績成正比。理財師不是不能給客戶作綜合的資產安排,而是安排中往往會跟自己的利益有沖突。所以要生存,只能是當一個優秀的推銷人員,不是一個獨立為客戶分析的理財師,這與我一直為客戶著想的做法有些抵觸;第二,業務能做好的人,多少要有點野心,也就是人家說的狼性,特別在這種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大家都在耍手段爭客戶,可我老是瞻前顧後,從各個角度去想問題,想得越多越影響業績,甚至喜歡跟他們做朋友多過從他們身上賺錢,我發覺我不是一個能單純去做業務的人;三,理財是個很大的范疇,要對股票、基金、保險、期貨、信託等投資產品了如指掌。但我對這方面的研究都只停留在很低的層面上,除了考資格證書該學的東西,平時都沒收集金融信息的習慣,也從不深入研究。這是個人興趣問題,也可以說對這些東西的接受是遲鈍的,被動的。希望能夠幫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