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做好理財,你就得知道自己通過理財想要什麼?
我認為無非是兩點:
1、無論現在自己是否有明確的用錢目標,你都想在需要用錢的時候能有錢可以用;
2、無論自己是處於財富積累的起步階段還是財富的穩定增長階段,每個人都希望讓自己工資以外的收入再多點。
從大部分工薪階層的角度出發,我建議要想解決這兩個問題,至少工薪階層理財需要滿足三個條件:
(1)最好投資門檻低一點,別動不動就幾萬、幾十萬,太多了心裡不踏實,況且用錢的地方太多,也拿不出這么多錢;
(2)最好能夠讓自己省心省力省時間,不要影響工作,因為工作是自己安身立命之本,為個理財影響了工作很不值當,自己更多精力應該放在工作上,順帶著賺點工資以外的錢;
(3)最好能夠充分利用復利,這樣在本金少的時候,藉助時間的力量可以達到理財的效果;
做好基金定投
常言道:基金是老百姓最好的投資理財工具,沒有之一。
為什麼這么說呢?一共有三個原因:
1、公募基金的投資門檻很親民。最低只有10塊錢,所有人都能參與;
2、公募基金是標准化金融產品。標准化金融產品啥意思?說直白點就是,公募基金只存在虧損可能,不存在基金公司暴雷或跑路的可能。
3、基金種類非常多。從風險最低的貨幣基金(余額寶),到風險較低的債券基金,再到同時投資股票和債券的混合型基金
Ⅱ 「小白」如何正確的理財
首先,要清楚一點,小白理財切忌追求所謂的「高收益」產品,這是心態問題,比如股票、虛擬幣等,高收益必定對應的是高風險。
其次,要認清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對自己的投資有比較理性的規劃。入門的時候最好是選擇穩健的理財方式,多去看看各種理財論壇,因為相較於書籍,這些可能更加直接的了解到前輩們的經驗,對我們理財入門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但作為初學者來說,通常沒有什麼理財經驗,沒有掌握甄別理財產品的能力。所以根據這類情況,現在就分享幾個比較看好的理財方式,穩健型的低門檻的理財產品,大家可以作為入門的參考:
1、銀行定存
每個月固定時間在銀行儲蓄固定金額,剛剛告別月光的你可以設置為每月工資收入的10%。拿到工資後先將10%的錢存起來,記住,工資-儲蓄=支出,而非:工資-支出=儲蓄
你可以採用零存整取、或者整存整取。但是利率較低,一般只有2%—3%。
記住,無論是零存整取的賬戶,還是定期存款的賬戶,到期後,連本帶利湊成整數,繼續進行定存。無形中又在進行強制儲蓄,積累了本金。
2、零存活期
如果有多餘的零花錢,可以考慮存個活期(貨幣基金),比如余額寶、騰訊理財通等,超低門檻,平時的消費資金都可以存進去,真可謂有收益的同時,還能隨時隨地用來買買買,可以說非常的方便。雖然目前7日年化收益率在3%左右,但用於零存還是不錯的。
3、12存單法
這種方法也就是每個月把錢存入,堅持一年就有12筆。第二年第1個月有第1筆到期,下個月第2筆到期,如此循環至第12筆到期。循環的金額會越來越大,開始享受復利的效應。
也算是強制儲蓄的方法,也非常適用於月光族、剁手族等攢不下來錢的一族。同時,還可以積少成多,把零花錢聚起來,讓原本隨手溜掉的錢派上更大的用場。
這個方法可以考慮靠譜的互聯網理財產品,比如目前國有金融機構風控的無界財富,5年老平台,各方面還不錯,銀行存管、安全性和靈活性高,在業內也是口碑很好,收益率穩定在8%-12%之間,新手送100元紅包,投資送京東卡(專享入口:網頁鏈接)。
比如可以每個月把2000塊的空閑資金投入賬戶,因為比較穩健不用花時間管理,坐等收益就行,到期即可提現。
理財的方式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信念和目標,只有堅定這個信念,並且堅持,才能成功,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總之,理財是在給自己造一個糧倉,也讓自己以後做所有事都能多了一份底氣。
不管賬戶里錢多錢少,只要是閑錢,都要被充分利用起來。充分利用好每一天、每一分錢,讓錢通過時間的復利賺錢,盡可能不要讓錢閑置著。
Ⅲ 理財竅門有哪些 小白怎麼理財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是月光族,然而如今社會消費成本越來越高,所以對於年輕人要怎麼理財,我有如下幾點建議。
01、學會強制儲蓄
你需要記得,省錢,永遠是理財的第一步。
而對於一個家裡沒有礦的人來說,你需要記住一條公式:「收入-儲蓄=支出」。遺憾的是,剛畢業的那會兒,我壓根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以至於有近一年的時間,我都是處於月光的狀態。
我是在2011年開始嘗試記賬的,用的是「timi」記賬。這一習慣一下子就保持了7年。通過記賬,我驚訝地發現,在今天這個快節奏的碎片化生活里,很多小額的花銷竟會對個人理財造成很大的壓力,甚至能佔到收入的三分之一。這些小額花銷真的無孔不入,例如:
逛街時累了,偶爾喝一杯星爸爸,價值35rmb。一年就可累計花上五百大洋。
心情好了,在家庭群里隨意發幾個紅包,雖然一次只是五塊十塊,一年下來可以累計兩百大洋。
雙十一來了,趁著有優惠趕緊剁手,可後來發現很多東西囤太多,用不上,還過期了,可以累計五百大洋。
心血來潮買下的裙子不合身,之後又懶得退換,結果閑置在家。這部分錢可以累計八百大洋。
諸如此類的事例真的數不勝數,這些花費單筆看上去並不多,也許你不記賬,永遠都不會發現。你只會總是覺得:「我這個月怎麼又月光?我也不知道錢都花到哪裡去了。」
所以,小額花銷的適度削減真的不是小事,一年存下來總歸是一筆錢,將這筆錢用於旅遊、買書、提升自我豈不更有意義。
在此不得不安利一下timi記賬真的太好用了。在「匯總」部分,你能看到本月詳細的歷史支出狀況,比如用在吃飯上多少錢,用在買衣服上多少錢,這樣你支出的來龍去脈一目瞭然。此時你要做的就是總結,給自己分析這個月有哪些錢是不必支出的,然後下個月大刀闊斧地減掉這部分的預算。
02、善於用花唄、信用卡
花唄和信用卡如果玩得轉,其實也可以省下一些費用。
一是大額消費盡量用信用卡來還。這樣你就能拿這一個月的還款時間來做理財。比如我在某月買了傢具花了兩萬塊,先用信用卡還,然後先把這筆錢放到網貸服務產品中投資一個月,這樣就能薅到一些羊毛。
二是善於利用信用卡優惠活動。其實每個銀行的信用卡都有不同的優惠活動,比如交行在車輛加油和超市購買方面有優惠,適合有家庭、有車的人;廣發、招行在很多吃飯的商店有優惠,適合年輕人、小吃貨等等。所以你需要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適合你的銀行及信用卡,從而更好地享受這些優惠活動。
三是銀聯常常有Apple pay滿減的活動。如果你符合活動要求,也常常能省下一些錢。
03、學會延遲消費
人們常常會發現,自己心血來潮買的東西往往最後都不喜歡。例如你今天突然在網上看到了某一件漂亮而昂貴的裙子,於是立即買下,可往往貨送到的時候,你就會覺得這裙子根本對不起它的價格。這就是所謂的沖動消費。
對付沖動消費最好的辦法,就是學會延遲消費。你需要記住兩個原則:
一是不要立刻付款。當你想買一件裙子時,你可以先把它收藏或放在購物車里,等上三天,如果你依然覺得很喜歡再買下。這樣就避免了許多因為心血來潮造成的不必要消費;
二是不要為了貪便宜而買不需要的東西。你要知道,優惠時時有,並不是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所以不要為了貪便宜買不用的東西,或是在家裡囤上一堆的貨。因為最後的結果往往是用不上,或者過了保質期。
04、學會投資理財
在大刀闊斧地縮減了支出後,我通過一年的努力,獲得了大約三四萬的儲蓄。而這筆錢,就成了我投資理財的原始資金。除了留一部分作為應急資金外,我把大部分的錢投入了網貸服務產品中(當然是經過篩選和考量的),一年的回報率大概有10%左右。
那時候正值2012年,股市大盤大約在2300點左右,我認定這是一個好時機。作為一個文科生,我對金融方面一竅不通,更相信自己沒有那個運氣,能夠在股市中賺得缽滿盆溢,所以,我選擇了迂迴策略——基金定投。
#基金定投 初入茅廬#
當時我的工資有8k,住沒怎麼花錢,感謝我好朋友在剛畢業時給我個閑置房間住。所以我的開銷就是吃和服裝、護膚品和平時生活開銷,一個月開銷盡量4-5k,剩下4k就拿來定投。
決定定投前,要了解定投的產品和購買渠道,可以把幾個能夠定期存錢投資的方式都拿來對比。
一般基金的風險(從大到小):股票基金>指數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基金。
買入過股基,但專門挑選了消費板塊的股票基金,因為下半年行情較好。然後在年底就賣掉了,短期持有了幾個月具體選什麼基金還真得多方面研究下,結合當時的股票行情和未來預測等。只能說多學習摸索,不隨意下手,看準了就買,我們也不可能只把錢存銀行不投資對吧!
剛接觸這塊的小夥伴,建議還是可以固定期限,比較傻瓜式投資,不這么費時間。
後來為了貪圖方便,就直接放在騰訊理財通、余額寶,年化收益就4%左右(不過現在余額寶已經降息到2.6%了),積少成多吧,非常懶人。每月定投2000,這筆錢用於應急資金,隨時可以取出。
很多小白用戶都會首選這個,畢竟比較安全,也沒什麼門檻。
#互金入門 牛刀小試#
2017年開始,我定投的產品就是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了,因為也是選了比較穩健的理財平台,專服務體驗也很好,可以滿足我10%的年化收益率,又不用花時間去管理。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對互聯網金融的第一反應是P2P,但其實還有P2B。P2B是個人對企業投資,我們可以了解企業的所有信息,知道錢借給誰,借款方如何做抵押,相對比較放心。但P2B同時也是最難做的,因為需要平台有足夠的產品源及風控能力。
我目前主要投資的是一家國有金融機構風控、5年的P2B老平台。年化收益在9%——11%,現在投資理財送500京東卡,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傳送門(僅此界面有這個福利)
100紅包+500京東卡
PS:只是推薦,需要自取,300起投,門檻不高,適合理財小白
我選擇P2P/P2B的標準是:安全穩健。畢竟現在本金也不少了,從以前的5位數漲到6位數,我發現我怎麼膽子倒越來越小了呢?
沒有銀行存管的我不投,業務模式看不懂的我不投,信息不透明的我不投,高額返利的我不投。
懂的也不多,反正根據這幾條,目前還沒有踩雷過。
Ⅳ 作為小白,如何開始理財
開始是成功的第一步,只要開始了就會有收獲。
切忌貪婪,給自己設置一個心理底線,無論是盈或者是虧,都要有一個底線。理財的目的是保本增值,既然保本放在第一位,那麼就知道保本的重要新了。
風險分散,合理配置資產。
第三、分散風險
雞蛋永遠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這是理財最基本的觀念。
在理財的過程中,一定不要孤注一擲,一般大部分的孤注一擲,最後都是以悲劇收場的。
合理的資產配置是理財成功的一個必要因素。
見過太多的人聽到各種小道消息,然後就將自己的身家性命壓上的,其實這個不是理財,這個是賭博。
很多人在購買股票、基金等產品的時候,喜歡抄底,一次性購買大量的份額,希望通過抄底,實現未來的高收益,但是抄底的風險有多大,多說了吧。
如果要購買股票或是基金,建議少量多次,拉低購入成本。
理財要和時間做朋友,不要期望一次理財就能終身受益或者是短期之內會有什麼大的改觀,理財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不可能一夜暴富。
Ⅳ 理財小白怎麼理財
有小夥伴兒說,我懂理財啊,就是沒有錢。那今天咱們來聊聊,如果天降一筆錢,你會怎麼辦呢?說是一筆……不多,就5萬。
先說不懂理財
不理財有很多種情況,咱們這里就以放銀行不動為例。
5萬塊如果不亂花只是存銀行,按照2015年起執行的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表,3年定期利率在2.75%。四大國有控股銀行和其他股份制銀行還有一些區域性商業銀行的3年定期整存整取利率也不完全一樣,有高的有低的,咱們這里就按3%算。還有錢在定期期限內都是單利計息的,所以3年後,手裡的5萬變成5.45萬。
利息計算如下:50000*3%*3=4500
根據當前的CPI判斷,每年的通貨膨脹率怎麼也要3%。錢數看起來多了,購買力卻縮水了,多出來的4500元幾乎沒意義。
再說懂理財
理財的話,是不是就要選擇利率高於3%的理財產品,尋找收益率高於3%的投資形式呢?不是的!理財是管理我們財務的全過程,並不只是賺錢,更不只是直接說買什麼理財產品,選哪只股票、哪只基金或者什麼債券這么簡單。
投資比賽中,普通人能跑贏專業選手嗎?
如果理財投資是一場比賽的話,我們普通人可沒法打敗專業投資選手啊。那普通人投資理財還有意義嗎?必須有!作者托尼·羅賓斯采訪了全球50位投資巨匠,得出了資產配置是投資理財致富的終極法寶。怎麼配置呢?手中5萬塊錢,要怎麼分配呢?
至少應該分成2部分,一部分求穩,選擇本金安全、收益固定的理財形式;另外一部分求進,選擇能產生更高收益的投資形式。因為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這時要做的,是先設置自己的理財目標,測評風險承受能力,根據自己所處的人生階段決定投資期限,再選擇對應的產品。這里有個問題,高收益伴隨高風險,那低收益風險就低嗎?真不一定。這兩天網傳寧波一位投資者選擇年化收益率5.5%的私募產品巨虧5.5億,稍微好點兒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也和這個差不多啦,夠冤的。這里關於這5.5%利率的產品是怎麼回事咱們先不多說,只是小夥伴兒在投資理財的時候一定擦亮眼睛,不要僅從表面現象判斷問題,盲目接觸自己不懂的投資。
本金穩固,是理財投資的首要條件。
5萬分成2部分,先說求穩部分,往細了說,比如有沒有留出能夠滿足一段時間生活的備用金?如果工作忽然出現問題,或者因為其他原因短時間沒有收入,哪怕是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也得滿足日常穿衣吃飯不是?比如有沒有給家裡的經濟支柱配置相應的人壽保險?不是唱衰,萬一一場大病來臨,辛苦奮斗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怎麼辦?比如有沒有固定收益類的投資,不論股市如何崩盤,定期也有收益入賬啊。
投資有風險,往往難以預測。
再說求進的部分,是買股票還是買債券呢,或者其他形式的投資,本質都脫離不了股權或者債權,選好一個大力買進行不行?不行,在市場上最難的就是選擇。為什麼這么說呢?看看生活里,比如在超市結賬,隊伍看起來都差不多,咱們肯定選看起來最快的隊伍,但是結果一定最快嗎?不一定吧。婚姻也是,千挑萬選的另一半有多少沒走到最後?生活中的選擇很難,在金融市場上選擇更難。根據截至3月底的數據,蘋果公司不僅在全球市值最高,而且利潤顯示是全球最賺錢的公司,「股神」巴菲特今年第一季度的投資組合里持倉蘋果公司股票達到400多億。可是蘋果股票不僅在2019年初經歷過一次大跌,5月中旬的大跌又讓蘋果公司的市值蒸發了580億美元。所以,投資求進的錢還要繼續劃分,說白了,就是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那求穩的部分放多少錢,求進的部分放多少錢呢?還是要回到前面說的,看每個人自己的情況!願意承受多大的風險,現在的階段有多少錢來進行投資,這部分錢能投資多長時間不動。
真正的投資理財,並不僅僅是追求手中一點兒閑錢的增長,而是真正讓自己的資產之船,無論在任何風浪下,都不被掀翻或者擊沉。
Ⅵ 小白怎麼理財
如果你不夠了解的話,你可以報一個理財的班,先去學習一下,了解一下,怎麼樣去更好的購買這樣的話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