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央行降低准備金率,增加流動性,對固定收益類產品有何影響比如信託,銀行理財產品,貨幣型基金
給不給分是次要的,關鍵看回答對你有沒有幫助!
降准,對股市投資市場而言,是利好
㈡ 信託產品降杠桿是什麼意思
表面的意思自然是復提制高風控標准。比如提高對抵押物的審核標准,降低抵押率等。
但是中國式信託的核心風險是由於絕大多數信託產品,投資的多是地方政府主導基建類的項目。有此產生的結構性風險是比較危險的。這一不平衡不被打破,單純的降杠桿無異於飲鴆止渴,治標不治本。
網頁鏈接
㈢ 信託資金降杠桿是什麼意思
就是字面意思.提高風控標准,降低抵押質押物的抵押率。風控標准提高了,產品通過率自然就少了。
㈣ 為什麼信託收益會下降到6%請高人指點
因為連續的降息降准抄導致了社會融資成本的急劇下降。
對於企業融資方而言,信託公司只是融資的渠道之一,如果信託公司的仍然維持高昂的借貸成本,將會面臨大量的客戶流失。
因此信託融資成本降低前轉到投資者就是信託產品的收益在下降。
㈤ 中國信託規模已降至了25.61萬億嗎
據報道,來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一季源度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為25.61萬億元,較2017年四季度末下降2.41%,為近兩年來首次負增長;同比增速較2017年四季度末的29.8%進一步放緩至16.6%。
分析人士表示,下一步在防風險、嚴合規、穩轉型、提質效的指導思想下,傳統房地產與政府融資平台信託業務合規風險提高,展業難度增大,信託公司的展業范圍將逐漸從房地產、政府融資平台擴展至消費升級、產業升級等新興領域。
㈥ 最近信託收益下降的厲害,請問各位業內是什
目前國內股票、信託、基金市場都比較低迷,銀保監會明確現在的理財產品版不能保本保息,信託也是權要投資出去才能產生收益的,目前實體、金融業都不太適宜投資,所以收益才不斷地降低。
作為金融的三家馬車之一的保險,是目前最穩定的資產配置方向,而且保險資產是目前唯一合同確定收益、免稅、規避債務風險、實現企業與家庭資產的隔離、指定傳承等功能的金融工具,目前的新型增額終身壽險是以3.5%的復利增值,可以作為資產保值增值、子女教育金、創業金、婚嫁金、養老金、財富指定傳承等功能使用,資金領取非常的靈活自主!
㈦ 信託降低杠桿政策什麼意思
杠桿資金優先部分是銀行或大型國企出資都是使用信託通道。之前最高比例是1:2,如今杠桿比例要下降到1:1。
㈧ 請問央行降息和降准會對P2P、信託等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具體產生什麼影響請勿復制粘貼
不管存不存在所謂的量化式寬松,央行此舉對P2P行業產生的影響都是實實在在的,一定程度上還將促使行業格局發生變化,迫使P2P平台轉型。
一、降息潮來臨,P2P平台如何應對?
長期以來,高息就如同一把懸在P2P行業頭上的達摩克斯之劍。雖然所謂的「高息攬儲」策略能夠幫助P2P平台在發展初期吸引一定數量的投資人,快速做大體量,但隱藏在高息背後的風險卻導致了投資人和平台的雙失。
近年來,多家高息平台接連爆雷,眾多投資人在高息詐騙案件中血本無歸。對於平台而言,在允許存在利差的前提下,給投資人的收益越高,對借款方的借款利率就越高。通常在信貸市場中,願意承擔高利率借款的企業有90%都是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如果借款資金在投入使用之後,無法獲得高於借款成本的收益,就會出現逾期、壞賬等極端事件。鑒於現階段P2P行業普遍承諾兜底,持續的壞賬將導致平台無力消化利空,一旦資金鏈斷裂,不僅平檯面臨兌付危機,投資者也會損失慘重。
一方面,高息不僅壓縮平台的利潤空間,高成本融資背後的次級資產更是增加了平台的項目風險、拔高壞賬率,對於謀求健康發展的平台來說,高息明顯不具備可持續性。另一方面,隨著行業發展,投資人初期教育基本完成,再加之多起高息詐騙案件警醒在前,投資人有回歸理性的趨勢。再加上今年年內,央行多次降息、降准,推動市場利率下行,如今又適逢寬松貨幣政策出台,P2P行業極有可能爆發一次大規模的降息潮。對於P2P平台來說,未來的機遇得益於降息,但當前的更大挑戰也來自於降息。
第一,對於部分缺乏品牌影響力及市場競爭力的平台來說,突發性的降息極易引起資金流出,以致用戶流失。因此,這類型平台在降息之前,應該判斷好投資人對平台的黏連程度、預測此輪降息中可能流失的用戶數量。
第二,降息之後平台或將面臨持續的資金流出,平台是否能夠承擔連續性的、大規模的兌付?P2P行業的用戶市場,多是靠燒錢推廣和高息誘餌建立起來的,換言之,投資者對平台普遍缺乏黏性。一旦無「利」可圖,就會迅速流失,而用戶的流失即是資金的流失。平台應當自問:如果較長時間內資金流出大於流入,平台的自有資金能否承擔得了長期的兌付壓力?
第三,降息平台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面臨業務增長緩慢的局面。長期以來,P2P行業吸引用戶的方法不外乎兩種:燒錢和高息。平台降息之後,失去了高收益作為誘餌,無疑會弱化平台的「拉新」能力,從而導致業務量銳減,擴張速度緩慢。在行業競爭白熱化的今天,平台在減速之後,是否還有信心保證自身不被行業淘汰?
二、資產端競爭加劇
在過去的文章里,我也不止一次強調過P2P行業的未來競爭格局將聚焦在資產端。如今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政策的出台,將進一步加劇P2P行業在資產端的競爭。為什麼這么說呢?
首先,信貸資金增加,銀行放貸空間放寬。眾所周知,過去商業銀行在存貸利率及信貸投放等方面都受到央行的嚴格限制,由此對有融資需求的中小企業設立了諸多門檻,導致中小企業很難從銀行獲得低成本融資。如今新政的出台,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增強了信貸資金的充裕性,此前被銀行拒之門外的借款項目,則有可能被重新吸納。其次,寬松貨幣政策有利於降低社會融資成本。通俗地講,市場上流動的資金增多了,民間借貸企業就會由原先的賣方市場變為買方市場,資金行情一路走低,從而促使利率下行,有效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在銀行放貸空間寬松和社會融資成本降低兩大因子的催化下,融資成本普遍較高的P2P平台不得不面臨優質資產流失的局面。由此,P2P平台在優質資產開發上的瓶頸還未突破,資產流失的棘手問題又接踵而來,為了緩解眼下的「資產之困」,P2P平台大約有兩條路可以走。
其一是降低資產端融資成本以吸引優質資產。一般來說,金融產品的定價是由無風險利率和風險溢價組成的,無風險利率與同期市場利率持平,而風險溢價部分則由資產質量決定。長期以來,P2P行業所面對的信貸資產多數都差強人意,平台不得不通過提高風險補償率來覆蓋風險。換言之,P2P行業融資成本與資產質量成反比。再加之當前貨幣政策寬松,社會融資成本降低,低成本融資渠道增多。如果P2P行業資產端融資成本持續高企,無疑會加速優質資產的流失。相反,P2P平台在資產端降低融資成本,向低成本融資渠道轉型,才有利於吸納優質資產。
其二是引入海外優質資產以突破資產開發瓶頸。P2P行業在優質資產開發上的壓力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近幾年來,宏觀經濟環境持續下行,從而導致資產質量整體下滑,資產風險不斷升高,優質資產的稀缺性更加凸顯;二是隨著行業規范化進程的加速,投資人市場還將迎來一輪井噴,屆時所釋放的理財需求巨大,現有的優質資產供應遠遠無法滿足未來的用戶市場。為此,多家行業巨頭已經開始對接海外P2P平台,嘗試引入海外優質資產,將其銷售給國內投資者。對於當前資產端供應嚴重不足的P2P行業而言,對接海外資產極有可能成為新的發展趨勢。
㈨ 銀行降息,對信託業有什麼影響
肯定是有影響的,信託收益匯降低但是幅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