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李安的電影《色·戒》講的是什麼
片名:《色,戒》
英文片名:Lust, Caution
導演:李安
原著:張愛玲(走過中國現代文學史,張愛玲是你要流連駐足的一塊里程碑;走過女性書寫的流域,張愛玲不是大河,是彼岸;走過中國最黑暗的年代,張愛玲在黑暗中點燈,從淪陷區里發聲。她生於上海,十里洋場孕育了她的獨特才華;她隱逝美國,客死異張,塵歸大海;她的故事仍未完。)
編劇:王蕙玲
James Schamus
主演:梁朝偉
湯唯
王力宏
陳沖
內地上映日期:2007.11.01
出品:銀都機構上影集團
海上影業易先生電影製作公司
《色·戒》究竟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關鍵詞:暗殺、特務
小說描寫了一場未遂的暗殺事件的全過程。易先生回家———王佳芝在和太太們打牌———兩人都離開了———暗殺始末———易先生晚上回到家中,就是這么半天左右的事兒。這是小說本身的故事。往前可以延伸為一個長得多的過程:在香港,王佳芝所在的小組,就打算接近易先生,但沒能得手。我想要拍電影,光是現在的故事還不夠,李安一定會向前推到這個地方為止,其實這是張愛玲早就安排好了的。
張愛玲在《羊毛出在羊身上》中提示了兩點,非常重要。第一,王佳芝並非職業特工,只是「玩票」。王佳芝憑一時愛國心的沖動,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就干起特工來了。小說里只有一個職業特工,就是組織王佳芝暗殺易先生的人。相比之下,王佳芝就太不專業,所以才會感情用事,導致行動失敗,自己也送了命。
第二,張愛玲強調,王佳芝在香港「第一次企圖行刺不成,賠了夫人又折兵,不過是為了喬裝已婚婦女,失身於同夥的一個同學。對於她失去童貞的事,這些同學的態度相當惡劣———至少予她的印象是這樣———連她比較最有好感的鄺裕民都未能免俗,讓她受了很大的刺激。不然也不至於在首飾店裡一時動心,鑄成大錯。」王佳芝大概有生以來頭一次有真正被人愛的感覺。有這樣的背景,人物的心理變化才合理。
《色·戒》中究竟有多少張愛玲本人的情感?
關鍵詞:無情、無奈
這篇小說充分體現了作家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愛情觀。「無情」是張愛玲對世界的總的看法;但是她又強調無情的背景下人物些許的情感體現,將這視為人生的必要支撐。這個特點,在《色·戒》裡面表現得非常明顯。王佳芝在首飾店,看見給她買首飾的易先生臉上「是一種溫柔憐惜的神氣」,她突然想,「這個人是真愛我的。」王佳芝死了之後,易先生回想起來,「她還是真愛他的,是他生平第一個紅粉知己。」兩個人的想法完全一樣,就像張愛玲說的「如出一轍」。
張愛玲的小說,第一個特點是心理刻畫深刻,過去的《金鎖記》、《茉莉香片》,整個故事情節,是由人物的心理活動來推動的,心理變化,導致了人物關系的變化,《色·戒》在這一點上很明顯。第二個特點是結構嚴密,情節發展環環相扣,滴水不漏,《色·戒》尤其如此。還有一點不一樣,這以後的小說更多強調人物面對命運的無奈,而之前,無論曹七巧,還是白流蘇,都是敢做敢為,多少還有「英雄」的影子。《色·戒》寫的正是人物面對命運的無奈。
《色·戒》改編成電影可能遇到的問題?
關鍵詞:心理活動
小說中有兩段重要的心理活動。故事的轉折點是易先生突然提出要給王佳芝買個鑽戒,作為紀念。看了好幾款,都不滿意,後來看中一個六克拉的,他很爽快地講好價錢,而就在這時,王佳芝忽然感到,「這個人是真愛我的」,於是說出「快走」。暗殺行動就這樣失敗了。
小說最後一段,易先生的心理活動,跟這一段如出一轍。晚上回到家裡,他想:「得一知己,死而無憾。他覺得她的影子會永遠依傍他,安慰他……他們是原始的獵人與獵物的關系,虎與倀的關系,最終極的佔有。她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這也很難表現出來。但是假如沒有這兩段心理活動,這個故事就不成立了。《色·戒》最精彩的就是人物的心理變化,全是內心戲。在這點上,要超過《斷臂山》。那電影結尾,兩個人的衣服套在一起,把人物的關系揭示無遺。李安要拍《色·戒》,也得找到類似這樣的東西。
在張愛玲筆下有兩副眼光,其一是人的眼光,比如王佳芝怎麼想,易先生怎麼想,這都是人的眼光;同時,還有另外一種眼光,就是俯視人類的,可以說是上帝的眼光,這也體現於《色·戒》之中。王佳芝是女主人公,在小說前半部,都是她的視點。但是小說寫到她從首飾店出來,坐上人力車,遇到封鎖,就不再寫下去了。之後視點移到易先生那兒,說:「他一脫險馬上一個電話打去,把那一帶都封鎖起來,一網打盡,不到晚上十點鍾統統槍斃了。」王佳芝就在這「統統槍斃」之中,簡直微不足道,被一筆勾銷了。這就是用上帝的眼光去看,可以形容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我不知道這怎麼在電影中表現出來,而這一筆,實在是太厲害,太精彩了。
《色·戒》的背景
《色·戒》寫於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才發表。張愛玲的《傳奇》以後的作品,大家都關注得不夠,而對《傾城之戀》、《金鎖記》這些前期作品關注過多。其實此後她還有很長一段創作歷程,往往被忽視了。而《色·戒》恰恰是這個階段張愛玲最重要的作品。
雖然《色·戒》在社會上不大被關注,張迷還是很看重這個作品的,張愛玲自己還寫過一篇關於《色·戒》的文章。張愛玲很少寫文章為自己的作品辯護,為了《色·戒》,她專門寫了一篇《羊毛出在羊身上》。她的小說發表之後,有人批評,她不同意,就寫文章加以反駁。我覺得,因為這是她的得意之作,所以才不願意受到誤解。
《色·戒》的原型
《色·戒》是有原型的,比起張愛玲的其他小說,這里的原型更加切實。易先生的原型是丁默村,汪偽政權特務頭子;王佳芝的原型是鄭蘋如,抗戰前《良友畫報》就登過她的照片,後來成為中統特工,參與刺殺丁默村,未獲成功,反而被害。抗戰後審判漢奸,丁默村被判處死刑,罪狀之一就是殺害了鄭蘋如。這都是有記錄可查的。鄭蘋如的後人現在也還在。
關於《色·戒》的素材,張愛玲本人說:「這個故事的來歷說來話長,有些材料不在手邊,以後再談。」我覺得我們也只能說到這兒為止。王佳芝不等於鄭蘋如,丁默村也不等於易先生,二人的關系更不等於當年歷史人物之間的關系。否則的話,怎麼還叫小說,豈不成了報告文學。
『貳』 李安的電影《色·戒》講的是什麼
片名:《色,戒》 英文片名:Lust, Caution 導演:李安 原著:張愛玲(走過中國現代文學史,張愛玲是你要流連駐足的一塊里程碑;走過女性書寫的流域,張愛玲不是大河,是彼岸;走過中國最黑暗的年代,張愛玲在黑暗中點燈,從淪陷區里發聲。她生於上海,十里洋場孕育了她的獨特才華;她隱逝美國,客死異張,塵歸大海;她的故事仍未完。) 編劇:王蕙玲 James Schamus 主演:梁朝偉 湯唯 王力宏 陳沖 內地上映日期:2007.11.01 出品:銀都機構上影集團 海上影業易先生電影製作公司 《色·戒》究竟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關鍵詞:暗殺、特務 小說描寫了一場未遂的暗殺事件的全過程。易先生回家———王佳芝在和太太們打牌———兩人都離開了———暗殺始末———易先生晚上回到家中,就是這么半天左右的事兒。這是小說本身的故事。往前可以延伸為一個長得多的過程:在香港,王佳芝所在的小組,就打算接近易先生,但沒能得手。我想要拍電影,光是現在的故事還不夠,李安一定會向前推到這個地方為止,其實這是張愛玲早就安排好了的。 張愛玲在《羊毛出在羊身上》中提示了兩點,非常重要。第一,王佳芝並非職業特工,只是「玩票」。王佳芝憑一時愛國心的沖動,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就干起特工來了。小說里只有一個職業特工,就是組織王佳芝暗殺易先生的人。相比之下,王佳芝就太不專業,所以才會感情用事,導致行動失敗,自己也送了命。 第二,張愛玲強調,王佳芝在香港「第一次企圖行刺不成,賠了夫人又折兵,不過是為了喬裝已婚婦女,失身於同夥的一個同學。對於她失去童貞的事,這些同學的態度相當惡劣———至少予她的印象是這樣———連她比較最有好感的鄺裕民都未能免俗,讓她受了很大的刺激。不然也不至於在首飾店裡一時動心,鑄成大錯。」王佳芝大概有生以來頭一次有真正被人愛的感覺。有這樣的背景,人物的心理變化才合理。 《色·戒》中究竟有多少張愛玲本人的情感? 關鍵詞:無情、無奈 這篇小說充分體現了作家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愛情觀。「無情」是張愛玲對世界的總的看法;但是她又強調無情的背景下人物些許的情感體現,將這視為人生的必要支撐。這個特點,在《色·戒》裡面表現得非常明顯。王佳芝在首飾店,看見給她買首飾的易先生臉上「是一種溫柔憐惜的神氣」,她突然想,「這個人是真愛我的。」王佳芝死了之後,易先生回想起來,「她還是真愛他的,是他生平第一個紅粉知己。」兩個人的想法完全一樣,就像張愛玲說的「如出一轍」。 張愛玲的小說,第一個特點是心理刻畫深刻,過去的《金鎖記》、《茉莉香片》,整個故事情節,是由人物的心理活動來推動的,心理變化,導致了人物關系的變化,《色·戒》在這一點上很明顯。第二個特點是結構嚴密,情節發展環環相扣,滴水不漏,《色·戒》尤其如此。還有一點不一樣,這以後的小說更多強調人物面對命運的無奈,而之前,無論曹七巧,還是白流蘇,都是敢做敢為,多少還有「英雄」的影子。《色·戒》寫的正是人物面對命運的無奈。 《色·戒》改編成電影可能遇到的問題? 關鍵詞:心理活動 小說中有兩段重要的心理活動。故事的轉折點是易先生突然提出要給王佳芝買個鑽戒,作為紀念。看了好幾款,都不滿意,後來看中一個六克拉的,他很爽快地講好價錢,而就在這時,王佳芝忽然感到,「這個人是真愛我的」,於是說出「快走」。暗殺行動就這樣失敗了。 小說最後一段,易先生的心理活動,跟這一段如出一轍。晚上回到家裡,他想:「得一知己,死而無憾。他覺得她的影子會永遠依傍他,安慰他……他們是原始的獵人與獵物的關系,虎與倀的關系,最終極的佔有。她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這也很難表現出來。但是假如沒有這兩段心理活動,這個故事就不成立了。《色·戒》最精彩的就是人物的心理變化,全是內心戲。在這點上,要超過《斷臂山》。那電影結尾,兩個人的衣服套在一起,把人物的關系揭示無遺。李安要拍《色·戒》,也得找到類似這樣的東西。 在張愛玲筆下有兩副眼光,其一是人的眼光,比如王佳芝怎麼想,易先生怎麼想,這都是人的眼光;同時,還有另外一種眼光,就是俯視人類的,可以說是上帝的眼光,這也體現於《色·戒》之中。王佳芝是女主人公,在小說前半部,都是她的視點。但是小說寫到她從首飾店出來,坐上人力車,遇到封鎖,就不再寫下去了。之後視點移到易先生那兒,說:「他一脫險馬上一個電話打去,把那一帶都封鎖起來,一網打盡,不到晚上十點鍾統統槍斃了。」王佳芝就在這「統統槍斃」之中,簡直微不足道,被一筆勾銷了。這就是用上帝的眼光去看,可以形容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我不知道這怎麼在電影中表現出來,而這一筆,實在是太厲害,太精彩了。 《色·戒》的背景 《色·戒》寫於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才發表。張愛玲的《傳奇》以後的作品,大家都關注得不夠,而對《傾城之戀》、《金鎖記》這些前期作品關注過多。其實此後她還有很長一段創作歷程,往往被忽視了。而《色·戒》恰恰是這個階段張愛玲最重要的作品。 雖然《色·戒》在社會上不大被關注,張迷還是很看重這個作品的,張愛玲自己還寫過一篇關於《色·戒》的文章。張愛玲很少寫文章為自己的作品辯護,為了《色·戒》,她專門寫了一篇《羊毛出在羊身上》。她的小說發表之後,有人批評,她不同意,就寫文章加以反駁。我覺得,因為這是她的得意之作,所以才不願意受到誤解。 《色·戒》的原型 《色·戒》是有原型的,比起張愛玲的其他小說,這里的原型更加切實。易先生的原型是丁默村,汪偽政權特務頭子;王佳芝的原型是鄭蘋如,抗戰前《良友畫報》就登過她的照片,後來成為中統特工,參與刺殺丁默村,未獲成功,反而被害。抗戰後審判漢奸,丁默村被判處死刑,罪狀之一就是殺害了鄭蘋如。這都是有記錄可查的。鄭蘋如的後人現在也還在。 關於《色·戒》的素材,張愛玲本人說:「這個故事的來歷說來話長,有些材料不在手邊,以後再談。」我覺得我們也只能說到這兒為止。王佳芝不等於鄭蘋如,丁默村也不等於易先生,二人的關系更不等於當年歷史人物之間的關系。否則的話,怎麼還叫小說,豈不成了報告文學。
『叄』 李安的電影《色·戒》講的是什麼
英文片名:Lust, Caution導演:李安原著:張愛玲(走過中國現代文學史,張愛玲是你要流連駐足的一塊里程碑;走過女性書寫的流域,張愛玲不是大河,是彼岸;走過中國最黑暗的年代,張愛玲在黑暗中點燈,從淪陷區里發聲。她生於上海,十里洋場孕育了她的獨特才華;她隱逝美國,客死異張,塵歸大海;她的故事仍未完。) 編劇:王蕙玲 James Schamus 主演:梁朝偉湯唯王力宏陳沖內地上映日期:2007.11.01 出品:銀都機構上影集團 海上影業易先生電影製作公司 關鍵詞:暗殺、特務 小說描寫了一場未遂的暗殺事件的全過程。易先生回家———王佳芝在和太太們打牌———兩人都離開了———暗殺始末———易先生晚上回到家中,就是這么半天左右的事兒。這是小說本身的故事。往前可以延伸為一個長得多的過程:在香港,王佳芝所在的小組,就打算接近易先生,但沒能得手。我想要拍電影,光是現在的故事還不夠,李安一定會向前推到這個地方為止,其實這是張愛玲早就安排好了的。 張愛玲在《羊毛出在羊身上》中提示了兩點,非常重要。第一,王佳芝並非職業特工,只是「玩票」。王佳芝憑一時愛國心的沖動,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就干起特工來了。小說里只有一個職業特工,就是組織王佳芝暗殺易先生的人。相比之下,王佳芝就太不專業,所以才會感情用事,導致行動失敗,自己也送了命。 第二,張愛玲強調,王佳芝在香港「第一次企圖行刺不成,賠了夫人又折兵,不過是為了喬裝已婚婦女,失身於同夥的一個同學。對於她失去童貞的事,這些同學的態度相當惡劣———至少予她的印象是這樣———連她比較最有好感的鄺裕民都未能免俗,讓她受了很大的刺激。不然也不至於在首飾店裡一時動心,鑄成大錯。」王佳芝大概有生以來頭一次有真正被人愛的感覺。有這樣的背景,人物的心理變化才合理。 關鍵詞:無情、無奈 這篇小說充分體現了作家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愛情觀。「無情」是張愛玲對世界的總的看法;但是她又強調無情的背景下人物些許的情感體現,將這視為人生的必要支撐。這個特點,在《色·戒》裡面表現得非常明顯。王佳芝在首飾店,看見給她買首飾的易先生臉上「是一種溫柔憐惜的神氣」,她突然想,「這個人是真愛我的。」王佳芝死了之後,易先生回想起來,「她還是真愛他的,是他生平第一個紅粉知己。」兩個人的想法完全一樣,就像張愛玲說的「如出一轍」。 張愛玲的小說,第一個特點是心理刻畫深刻,過去的《金鎖記》、《茉莉香片》,整個故事情節,是由人物的心理活動來推動的,心理變化,導致了人物關系的變化,《色·戒》在這一點上很明顯。第二個特點是結構嚴密,情節發展環環相扣,滴水不漏,《色·戒》尤其如此。還有一點不一樣,這以後的小說更多強調人物面對命運的無奈,而之前,無論曹七巧,還是白流蘇,都是敢做敢為,多少還有「英雄」的影子。《色·戒》寫的正是人物面對命運的無奈。 關鍵詞:心理活動 小說中有兩段重要的心理活動。故事的轉折點是易先生突然提出要給王佳芝買個鑽戒,作為紀念。看了好幾款,都不滿意,後來看中一個六克拉的,他很爽快地講好價錢,而就在這時,王佳芝忽然感到,「這個人是真愛我的」,於是說出「快走」。暗殺行動就這樣失敗了。 小說最後一段,易先生的心理活動,跟這一段如出一轍。晚上回到家裡,他想:「得一知己,死而無憾。他覺得她的影子會永遠依傍他,安慰他……他們是原始的獵人與獵物的關系,虎與倀的關系,最終極的佔有。她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這也很難表現出來。但是假如沒有這兩段心理活動,這個故事就不成立了。《色·戒》最精彩的就是人物的心理變化,全是內心戲。在這點上,要超過《斷臂山》。那電影結尾,兩個人的衣服套在一起,把人物的關系揭示無遺。李安要拍《色·戒》,也得找到類似這樣的東西。 在張愛玲筆下有兩副眼光,其一是人的眼光,比如王佳芝怎麼想,易先生怎麼想,這都是人的眼光;同時,還有另外一種眼光,就是俯視人類的,可以說是上帝的眼光,這也體現於《色·戒》之中。王佳芝是女主人公,在小說前半部,都是她的視點。但是小說寫到她從首飾店出來,坐上人力車,遇到封鎖,就不再寫下去了。之後視點移到易先生那兒,說:「他一脫險馬上一個電話打去,把那一帶都封鎖起來,一網打盡,不到晚上十點鍾統統槍斃了。」王佳芝就在這「統統槍斃」之中,簡直微不足道,被一筆勾銷了。這就是用上帝的眼光去看,可以形容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我不知道這怎麼在電影中表現出來,而這一筆,實在是太厲害,太精彩了。 《色·戒》的背景 《色·戒》寫於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才發表。張愛玲的《傳奇》以後的作品,大家都關注得不夠,而對《傾城之戀》、《金鎖記》這些前期作品關注過多。其實此後她還有很長一段創作歷程,往往被忽視了。而《色·戒》恰恰是這個階段張愛玲最重要的作品。 雖然《色·戒》在社會上不大被關注,張迷還是很看重這個作品的,張愛玲自己還寫過一篇關於《色·戒》的文章。張愛玲很少寫文章為自己的作品辯護,為了《色·戒》,她專門寫了一篇《羊毛出在羊身上》。她的小說發表之後,有人批評,她不同意,就寫文章加以反駁。我覺得,因為這是她的得意之作,所以才不願意受到誤解。 《色·戒》的原型 《色·戒》是有原型的,比起張愛玲的其他小說,這里的原型更加切實。易先生的原型是丁默村,汪偽政權特務頭子;王佳芝的原型是鄭蘋如,抗戰前《良友畫報》就登過她的照片,後來成為中統特工,參與刺殺丁默村,未獲成功,反而被害。抗戰後審判漢奸,丁默村被判處死刑,罪狀之一就是殺害了鄭蘋如。這都是有記錄可查的。鄭蘋如的後人現在也還在。
『肆』 大家對《無敵浩克》期待嗎李安的《綠巨人》真的需重拍
搜狐娛樂訊 盡管三年前的《綠巨人》評價和票房都不甚理想,但神奇漫畫公司仍然決定讓這個綠色的大塊頭重返大銀幕。動作電影導演路易斯·萊特瑞以及簽約,決定執導《不可思議的綠巨人》一片,將完全忠於原著漫畫,塑造這個外表駭人的超級英雄。
在2003年的版本中,導演李安(李安新聞,李安說吧)和主演艾瑞克·巴納合作的《綠巨人》耗資1.5億美元,但在北美地區只收回了1.32億的票房。
製片人愛薇·阿拉德和凱文·費奇在兩年前首次遇到萊特瑞,當時就對這位導演對神奇漫畫公司作品的熱情驚嘆不已。正是這種激情讓萊特瑞決定導演一部新的《綠巨人》。他已經在巴黎的工作室製作出了兩段動作場景的故事板。萊特瑞憑借動作電影《押送人》及其續集成名,他還執導了李連傑(李連傑新聞,李連傑說吧)主演的《猛虎出籠》。
電影的選角工作將很快開始。編劇扎克·佩恩正在編寫劇本,他的編劇作品還包括神奇漫畫公司出品的電影《X戰警》第二部和第三部。環球公司將為本片投資。神奇漫畫公司的總裁費奇說:「他的電影既幽默,人物又有深度,動作非常精彩,這些優點將在新一部《綠巨人》中得到更大的發揮。」
綠巨人於1962年被創造出來,從此就成為了神奇漫畫公司最知名的角色之一。在對流行文化的影響上,綠巨人與蜘蛛俠不相上下。 編譯 evil Jo
『伍』 誰是李安
導演李安
中文名: 李安
英文名: Ang Lee
性 別: 男
生 日: 1954-10-23
角 色:編劇,導演
享譽國際的華人導演。
近年斐聲國際影壇,在太平洋兩岸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毫不誇張地說,他架起了東西方文化的溝通橋梁。作為一個自小在傳統中國家庭里長大的人,他除了拍出了《推手》、《喜宴》、《飲食男女》及最近正大紅大紫的《卧虎藏龍》等華語片以外,居然還能拍出令國際影視界一致叫好的跨文化的《冰風暴》、《理智與情感》及《與魔鬼共騎》等英語片。這3部影片分別代表著維多利亞時代封建保守的英國以及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和七十年代的社會背景。也許對於一個真正的金牌導演來說,電影不存在什麼文化與國別的區別,只要他的作品能觸動觀眾。
李安1954年出生在台北,祖籍江西省德安縣。1975年他自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學院畢業,後前往美國留學。他先是在伊利諾斯大學學習戲劇導演,獲戲劇學士學位。後又前往紐約大學學習電影製作,並獲得電影碩士學位。在紐約大學學習期間,他拍攝了《追打》(「The Runner」)、《我愛中國菜》(「I love Chinese Food」)和《棒藝術家》(「Best The Artist」)等16毫米電影作品。1982年他拍攝了《蔭涼湖畔》(「I Wish I was That Dim lake」),獲紐約大學獎學金及台灣政府主辦的獨立製片電影競賽獎——金穗最佳短故事片獎。
1984年以《分界線》(「Fine Line」)作為其畢業作品,從紐約大學畢業。該片還獲紐約大學生電影節金獎作品獎及最佳導演獎。這段時間,他還參加了著名黑人導演斯派克·李(Spike Lee)的反映學生生活的電影《Joe's Bed-Stuy Barbershop: We Cut Heads》的攝制工作。接下來的6年時間,他一直在美國從事電影劇本創作工作。期間,他仔細研究了好萊塢電影的劇本結構和製作方式,試圖將中國文化和美國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一些全新的作品。那段時間,李安完全靠妻子微薄的薪水度日,甚至當起了「家庭婦男」。他每天在家裡帶孩子、練習廚藝,閑下來就構想劇本。1990年完成了劇本《推手》(「Pushing Hands」),獲台灣政府優秀劇作獎。該劇本不僅為李安贏得了40萬元獎金,而且使他獲得第一次獨立執導影片的機會。1992年,他親自執導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將《推手》搬上了銀幕。這是一部反映在紐約的一家台灣人生活中的代溝和文化差異的喜劇片,這部影片在台灣獲得了金馬獎最佳導演等8個獎項的提名,並獲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導演評審團特別獎。此外,該片還獲得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獎。
由於《推手》的成功,李安再次獲得了執導電影的機會。他的第二部電影是1993年推出的《喜宴》(「The Wedding Banquet」)。在這是一部關於傳統倫理觀念的通俗劇。在這部影片中,他通過一個生性活潑的紐約人以一頓便宴來招待自台灣來參加他的婚禮的父母一事,進一步探索了二種文化和二代人之間在社會體制、倫理觀念和人際關系觀念上的迥異。通過這部電影,他探討了不同民族對於家庭、兩性關系和同性戀的認識。這是一部完全以好萊塢模式製作的中國電影,上映後贏得了一致的好評。該片在柏林電影節上榮獲金熊獎,在西雅圖電影節上獲最佳導演獎,並獲得了金球獎和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提名。在他的家鄉台灣,這部電影獲得了第三十屆台灣金馬獎最佳作品、導演、編劇獎以及觀眾投票最優秀作品獎。從此,李安在國際影視界的聲譽猛增,一舉躍入世界知名導演行列。
1994年,他拍攝了《飲食男女》(「Eat Drink Man Woman」)。這是他所執導的第三部電影,主要詮釋了家庭問題和新舊沖突這個主題。本片的主演是台灣著名演員郎雄(Sihung Lung)。這是李安迄今為止最成功的一部電影,本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影片提名,第三十九屆亞太電影展最佳作品、最佳剪輯獎,第七十七屆大衛格里菲斯獎最佳外語片獎,並獲獨立製作獎和第七屆台北電影獎優秀作品獎,列1994年台灣十佳華語片第一名。
成功地拍攝了這部影片之後,李安跨進了好萊塢主流電影製作的大門,1995年他執導了他的第一部英語片《理智與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這部電影改編自簡·奧斯汀的小說《理智與情感》,編劇是本片的女主角艾瑪·湯普遜。該片獲得的評價極高,獲得了諸多的獎項,包括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湯普遜還獲得最佳劇本改編獎),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金熊獎及多項英國學院獎。李安還評選為全國影評協會和紐約電影評論家協會最佳導演。
1997年,李安又開始改編里克·穆迪(Rick Moody)的小說《冰風暴》(「The Ice Storm」)。本片講述的是在「水門事件」那個年代,康涅狄格州的一個家庭內發生的種種矛盾——四十多歲的男人面臨著中年危機;正值青春斯發育階段的少男少女整日與爹媽針鋒相對;夫妻間不可告人的秘密……。該片的主要演員包括凱文·克萊恩(Kevin Kline),西戈尼·韋弗(Sigourney Weaver),瓊·艾倫(Joan Allen)和克里斯蒂納·里奇(Christina Ricci)等。李安在這部片中,恰如其分地詮釋了七十年代美國家庭關系的微妙的一面,本片的成功使李安在國際影視界聲譽大振。這部影片也贏得了許多項國際電影協會的獎項,包括1997年編劇詹姆斯·沙穆斯(James Schamus)在戈納國際電影節上獲得的最佳編劇獎。憑藉此片,李安確立了他在好萊塢A級導演行列中的地位。
此後,李安轉而嘗試拍攝反映美國內戰的影片——《與魔鬼共騎》(「Ride with the Devil」)。與前兩部影片相比,李安的這部美國西部片並沒有引起大的反響。
一部《卧虎藏龍》(2000年)令李安被冠上「華人之光」的光環,該片創下了美國有史以來外語片的最高票房紀錄,並橫掃多個國際影展獎項,包括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及最佳導演、獨立精神獎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等。挾《卧虎藏龍》之勢,李安在2002年接拍《變形俠醫》(Hulk),但該片卻備受批評,令他感到身心俱疲,萌生退意;其後經父親鼓勵,2005年返美接拍《斷背山》,並成功再憑此片在國際影壇掀起風浪,拿下金球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及最佳劇本、英國電視電影學院最佳影片大獎及最佳導演獎、美國製片人公會最佳影片等多個獎項;更憑《斷背山》成為首位華人導演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最新作品
色·戒 (2007年)
主演:梁朝偉 王力宏 湯唯 陳沖
上映:2007年9月28日
類型:愛情片 劇情片 戰爭片
地區:中國大陸 中國香港 中國台灣 美國
語言:國語
顏色:彩色
劇情介紹
根據張愛玲小說改編,是少數以前衛手法探討女性心理及情慾的作品,描述1942年末,一位女知識青年,化身刺客,企圖用美人計,刺殺汪精衛陣營中一位高級特務,雙方在政治、權謀、性之間爾虞我詐的故事。
主要作品及獲獎情況
《推手》(PUSHING HANDS)(1991)
金馬獎最佳 男主角、最佳女配角、評審團特別獎
亞太影展最佳影片
法國亞眠影展最佳處女作導演獎
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會台灣分會金炬獎最佳影片
《喜宴》 (THE WEDDING BANQUET)(1993)
柏林影展金熊獎
杜維爾影展影評人獎
盧卡諾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影片藍豹獎
紐約國際獨立電影及錄影帶展導演獎
西雅圖國際影展最佳影片、最佳導演
紐約同性戀反歧視聯盟傑出電影獎
洛杉磯同性戀反歧視聯盟傑出同性戀獨立製片獎
義大利皮斯卡拉影展最佳編劇
義大利國際影評人協會金車獎年度最佳影片
金馬獎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及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飲食男女》(1994)
戛納電影節 國際影評人單元開幕影片
亞太影展 最佳影片、最佳剪輯
全美國家影評人協會 最佳外語片
堪薩斯市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首映》雜志美國年度十大佳片,名列第七
《理智與情感》(1995)
柏林影展 金熊獎
奧斯卡 金像獎 最佳改編劇本
金球獎 電影戲劇類最佳影片、最佳編劇
英國影藝學院 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
倫敦影評人協會年度英國最佳劇本
全美國家影評人協會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
紐約影評人協會 最佳導演、最佳編劇
全美廣播影評人協會 最佳影片、最佳編劇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 最佳編劇
波士頓影評人協會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
電影演員公會 最佳女配角
德國電影獎 最佳外語片
德國藝術電影院公會最佳外語片
倫敦標准晚報英國電影獎最佳女演員,最佳編劇
USC劇作家獎作者及編劇
美國作家協會最佳改編劇本
英國作家協會電影劇本獎
《冰風暴》(1997)
戛納影展 最佳編劇
夏威夷國際影展電影師爺特別獎
英國影藝學院 最佳女配角
丹麥Bodil獎最佳美國電影
瑞典GULDBAGGE獎最佳外語片
多倫多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亞軍
《與魔鬼共騎》(1999)
杜維爾影展 美國導演特別成就獎
Harry Award
《卧虎藏龍》(2000)
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音樂
金球獎 最佳導演、最佳外語片
美國導演公會 最佳導演
《時代》周刊最佳導演
《時代》2000年度最佳影片
《洛杉磯時報》2000年最佳外語片
美國電影協會年度風雲導演
獨立精神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音樂
英國影藝學院最佳外語片、最佳導演戴維連獎、最佳服裝、最佳音樂
倫敦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全美國加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全美廣播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攝影
波士頓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
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
佛羅里達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
達福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
堪薩斯市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亞美影展最佳好萊塢影片、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
多倫多影展觀眾票選最受歡迎影片
多倫多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
東南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金衛星獎最佳外語片
......(以下省略31項獎項)
《綠巨人》(2003)
《斷背山》(2005)
第62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全美國家影評人協會 十大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配角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
波士頓影評人協會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
紐約影評人協會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演員
金球獎 劇情類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原創歌曲
美國導演協會 最佳導演
2006年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等四座獎項。
2006年 美國製片獨立精神獎
2006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電影配樂共三個獎項。
......(以下省略28項獎項)
《色,戒》(2007)
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最佳攝影
第4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最佳新人、最佳改編劇本、 最佳造型設計、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明代安平伯李安
安平伯李安,洪熙朝任交阯參將,天順朝任都督僉事、都督同知、總兵。子李清,天順朝任都指揮同知。
北京郵電醫院副主任醫師
姓 名:李安
所屬醫院: 郵電總醫院(北京郵電醫院)
性 別: 男
職 稱: 副主任醫師
所在科室: 胸外科
擅長:胸外科\腫瘤。
主治疾病: 心房間隔缺損,胸壁軟組織損傷,肺癌,主動脈弓動脈瘤,血胸,先天性膈疝,創傷性氣胸,三尖瓣閉鎖
論文:12篇 其中代表論文:腔內型食管的臨床特徵、 甲狀腺手術的技術改進。
中日友好醫院主任醫師
姓 名:李安
所屬醫院: 中日友好醫院
性 別: 男
職 稱: 主任醫師
所在科室: 腎病科
主治疾病: 慢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功能衰竭,腎孟腎炎,腎積水,腎病綜合症
擅長腎臟疾病的診治及血液透析。
國學人物
李安,1900年生,河北省遷安縣人。字仁齋,筆名任責。1926年燕京大學社會學系畢業,後赴美國深造。1938年赴甘肅拉卜楞寺對藏傳佛教進行實地調查,後任教於成都華西大學。1947年到1949年在美英從事研究工作。1950年進藏任教。1963年任教於四川師范學院。1985年逝世。一生專治民族學、宗教學、社會學、藏學的研究,頗有成績。宗教方面的專著有《藏族宗教史之實地研究》、《拉卜楞----李安宅的調查報告》、《宗教與邊疆建設》等。
中國玉指美甲藝術學會會長
李安,女,1958年5月生於北京,1982年畢業於北京化工學院。1992年赴美留學,1994年出任美國環球發展集團駐華首席代表。現任北京安麗泰樂玉指藝術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北京安麗泰樂玉指文化藝術培訓學校校長。中國玉指美甲藝術學會會長。
連任2001、2002、2003國際奧林匹克美甲大賽評委。2003、2004中國手模特大賽評判長。享有「中國美甲教母」、「中國美手第一人」的美譽。
1995年第一個把「美甲」作為文化藝術產業帶到中國發展的人。如今,美甲藝術已經被更多的中國人接受和喜愛,美甲事業得到了國家的認可,成為了正式職業,在她的積極推動下,美甲的行業標准《美甲師國家職業標准(試行)》已由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
歷史人物(唐)
〔唐〕善貼金,東京敬愛寺佛殿內菩薩,樹下彌勒菩薩塑像並李安貼金。《歷代名畫記》
歷史人物(明)
〔明〕蘇州、無錫地區(今屬江蘇)木版刻工。嘉靖十三年(一五三四)與李文彩合刻六家文選注。《文物一九五九年三期》
『陸』 十年一覺電影夢的熱門評論
媒體專家評論:
人們關於李安和李安電影的疑問、爭論、好奇,或許在這本書里都可以尋得答案和滿足:他隱忍與堅持的個性,他對文化和人情的專注。
——內地版責任編輯 陳陽春
李安榮膺「全球最具影響力藝術與娛樂人士」,當之無愧。
——美國《時代》周刊 盛譽李安
像李安那樣能拍中文、英文電影,在東西方世界裡游刃有餘地行走的導演,恐怕華語影壇里只有他一人。
——張藝謀(著名導演)任64屆威尼斯影展評委會主席時感慨《色·戒》獲頒金獅獎
跟李安合作是很難得的經驗,他跟演員溝通得很好,是我遇過要求最高的導演。拍《色戒》時最怕他改劇本,他改來改去,我對不上台詞,就開玩笑說要馬上死給他看。
——梁朝偉(戛納影帝)痛感李安執著、敬業,做事嚴格
我在北京,聽說李安在成名前也曾經做過六年全職父親,恨不得飛到紐約去親他一下。
——徐小平(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博客撰文仰慕李安愛心與隱忍
這本書有一個功能,它可以讓你看到從構想到實現之間,要克服多少的困難。
——蔡康永(台灣著名主持人)感言李安傳記給人啟迪
中國讀者熱評:
許多人都知道李安在紐約六年全職家庭宅男的日子,對於一個而立之年的人,有多少人能耐得住這樣的寂寞和壓力呢? 所以不管是年少得志還是厚積薄發,人生就是無常的游戲。 堅持著有好戲上演,或許堅持落得啼笑人間,無論如何,這便是人生。
——網友「五色全味」
《十年一覺電影夢》有很多種讀法,有很多種讀法的書並不多,因為字里行間需要變化出許多層意思,有這樣功效的字句組合,必要用心,必要有真東西來發酵的。我可以讀到一本電影教科書,讀到一本散文集,讀到一本生活的心靈雞湯,讀到一本對中西文化、社會糾葛的論述文集,當然,也讀到一本傳記。
——網友「灰土豆」
【「熱門評論」目錄下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