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中色股份俄羅斯阿克蘇格多金屬礦

中色股份俄羅斯阿克蘇格多金屬礦

發布時間:2021-09-21 16:10:06

A. 浙江發現超大型稀土礦 哪些股受益

橫店動詞 杉杉股份 聯創光電 首推聯創光電600363,近期走勢很好

B. 中色股份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

中色股份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證券號碼是:000758。
簡介:
中國有色金屬建設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主要從事國際工程承包和有色金屬礦業資源開發。1997年4月16日進行資產重組,剝離優質資產改制組建中色股份,並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證券代碼:000758)。公司連續數年被《美國工程記錄》雜志評選為全球225家承包商和200家設計公司之一,2008年獲評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首批大型成套設備AAA級信用等級企業和中國對外承包工程AAA級信用等級企業。連續榮登年度中國主板上市公司價值百強榜;累計13次當選深證100指數樣本股;以優異成績榮獲「第十屆(2007年度)中國上市公司金牛獎百強、成長性百強和股東回報百強」3項大獎;2008年,入選中國最具競爭力的上市公司20強(第16名)。
中色股份是國際大型技術管理型企業,在國際工程技術業務合作中,本著「誠信為本、創新為實、追求卓越」的企業宗旨,憑借完善的商務、技術管理體系,高素質的工程師隊伍以及強大的海外機構,公司的業務領域已經覆蓋了設計、技術咨詢、成套設備供貨,施工安裝、技術服務、試車投產、人員培訓等有色金屬工業的全過程,形成了「以中國成套設備製造供應優勢和有色金屬人才技術優勢為依託的,集國家支持、市場開發、科研設計、投融資、資源調查勘探、項目管理、設備供應網路等多種單項能力於一身」的資源整合能力和綜合比較優勢。在有色金屬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中色股份把環保作為主要考慮因素,貫徹於有色金屬產品生產的各個環節,使自然資源得到更加合理的有效利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使人與自然更加和諧。
多年來,中色股份重視培植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社會資源整合能力和大型有色工業項目的管理能力,工程承包業務確立了以伊朗為基地的中東地區,以哈薩克為中心的中北亞地區,以尚比亞為中心的中南非洲地區以及越南、寮國、蒙古、朝鮮、印尼、菲律賓等周邊國家的幾大主要市場區域。資源開發業務穩步推進,基本形成了蒙古資源基地、赤峰戰略資源基地、南方稀土資源基地、寮國鋁土礦資源儲備基地為模式的資源開發格局。同時,在澳大利亞等發達礦業資本市場積極尋求新的資源項目。通過不斷的開拓進取,資產總額和盈利能力穩步增長,成為「深證100指數」股、「滬深300綜合指數」股。

C. 前寒武紀成礦省(Ⅱ級)

1.華北陸塊前寒武紀成礦省

圖3-3 華北陸塊構造略圖

(據裴榮富等,1998b)

1—太古宙岩石出露區;2—綠岩帶;3—岩漿結合帶;4—古元古代裂谷;5—中新元古代裂谷。Ⅰ—包銀微古陸;Ⅱ—華北微古陸;Ⅲ—膠遼微古陸。①夾皮溝綠岩帶;②清原綠岩帶;③鞍本綠岩帶;④遵化綠岩帶;⑤魯西綠岩帶;⑥登封綠岩帶;⑦五台山綠岩帶;⑧色爾騰山綠岩帶;⑨遼吉裂谷;⑩滹沱裂陷槽盆;

中條裂谷;

白雲鄂博-渣爾泰裂谷;

燕遼裂陷槽;○14熊耳裂谷

華北陸塊前寒武紀成礦省北接西伯利亞陸塊,南以昆侖-秦嶺-大別造山帶為界,西以祁連山為界同塔里木陸塊相鄰,往東為膠東、遼吉直達國境(圖3-3)。本成礦省是我國前寒武紀,特別是太古宙變質岩層最發育的地區,太古宙—古元古代變質岩層的出露面積約佔全成礦省20%,為全國首位。冀東曹庄岩組鉻雲母石英岩和鞍山白家墳花崗質糜棱岩中的碎屑鋯石和鋯石分別獲得SHRIMP法U-Pb年齡為3.85~3.66Ga和3.8Ga(劉敦一等,1990、1992),是目前我國最古老的地殼。太古宙麻粒岩-片麻岩主要分布在北緣,從內蒙古烏海,經陰山、燕山,直至吉林樺甸,延綿千公里。在北緣、南緣、膠東、魯西和五台山-恆山地區廣泛分布太古宙花崗岩-綠岩帶。綠岩帶常圍繞古陸核側向增生,又以變質程度較高,分布范圍和規模較小,科馬提岩不甚發育,受後期活化改造強烈等,具有中國的獨自特色。最近我們對阜平深變質綠岩帶的提出及底部獲得3.35Ga的Sm-Nd等時線年齡,使我國綠岩帶的形成時代提前到古太古代。古元古代在成礦省的北緣和南緣產出遼吉和中條的兩大陸間裂谷,裂谷形成時間兩地相近,分別為2.2~1.7Ga和2.3~1.85Ga。在裂谷的演化過程中存在多期的岩漿構造-熱事件,如遼吉古裂谷初期在2240Ma形成造山前赤柏松基性-超基性侵入雜岩及富硼雙峰式火山岩系,2075~1904Ma造山期片麻狀黑雲-二雲母花崗岩,在1769Ma造山期後的鉀長花崗岩。這填補了許多大陸在此期間缺乏岩漿活動的空白。在1800Ma左右的呂梁運動使華北陸塊最終克拉通化。中元古代青白口紀,除少數地區外,華北陸塊沒有廣泛和強烈的造山運動,褶皺變形弱,岩層未變質或淺變質,表現出剛性地塊的面貌,形成穩定型沉積,構成華北陸塊的第一套沉積蓋層。從中元古代始,由於超大陸裂解,在華北陸塊先後有三次與伸展構造體制有關的地質事件。第一次伸展事件主要表現為在晉北恆山、冀西懷安發育著一套密集的基性岩牆群。輝綠-輝長岩牆群、輝綠岩牆群發育在太古宙-古元古代變質基底區,懷安積幾峪輝綠-輝長岩牆的Rb-Sr等時線年齡為1885±43Ma(邵濟安等,2002),山西恆山輝綠岩牆TIMS鋯石年齡為1769±3Ma(李江海等,2001),此外在山西昔陽、原平,河北井陘等地的輝綠岩牆也獲得1732~1748Ma的K-Ar法同位素年齡。大規模岩牆群的出現,標志著地殼應力、應變狀態發生了重大變化,也代表非造山環境下的一次重要地質事件,它可能與高熱流值的地幔物質上涌,促使冷卻的剛性地殼橫向擴展,而形成的裂隙系統有關。在基性岩牆群侵位同時或之後,在北緣形成白雲鄂博-狼山裂谷系和燕遼裂陷槽,南緣產出熊耳漢高裂陷槽(或裂谷)。在伸展構造作用下,裂谷盆地強烈斷陷沉積,同時非造山的裂谷火山-侵入岩活動也強烈活動。在白雲鄂博尖山組頂部拉斑玄武質火山岩中獲得TIMS法鋯石年齡1728±5Ma(王楫等,1995)。薊縣中-新元古代剖面中,大紅峪組鉀質火山岩TIMS法鋯石年齡1625.3±6.2Ma(陸松年等,1991),團山子組鉀質火山岩TIMS法鋯石年齡1683.3±67Ma(李懷坤等,1995)。大廟含釩鈦磁鐵礦的斜長岩的Sm-Nd等時線年齡為1735±39Ma。密雲沙廠黑雲角閃環斑花崗岩的鋯石U-Pb年齡1715~1683Ma(郁建華等,1996)。與此同時,在南緣豫、陝、晉三省交界處,形成熊耳-漢高三叉裂谷系,也稱熊耳-漢高裂陷槽,其中分布著玄武安山玢岩、玄武粗安岩、安山玢岩、英安玢岩等熔岩為主,火山碎屑岩其次,具有高鉀、富鐵、低鋁、少鈣和雙峰式火山岩的特點,裂谷形成年齡在1650~1850Ma。可以說華北陸塊前寒武紀成礦省在中元古代早期的第一次伸展的地質事件是范圍廣、規模大、與成礦關系密切。第二次伸展事件的地質年齡大致在1.3~1.2Ga。張宗清等(1994)對白雲鄂博主、東礦11個稀土礦石Sm-Nd等時線年齡研究獲得了1286±91Ma,任英忱等(1994)對主礦、東礦獨居石和氟碳鈰礦獲得Sm-Nd等時線年齡為1313±41Ma,反映白雲鄂博有第二期裂谷作用,且與稀土礦化有關的火成碳酸岩岩漿活動。同時在這期間在晉、冀、內蒙古三省交界處分布一套呈NW走向的輝綠岩牆群,陳孝德等(1992)測定40Ar-39Ar年齡為1235~1169Ma。在這期間,在白乃廟地區出現反映進一步裂解的、以基性為主的海相火山岩系,其Sm-Nd 等時線年齡為1224±57Ma(聶鳳軍等,1999)。第三次伸展事件在0.8~0.7Ga。該伸展事件表現較弱,在溫都爾廟產出一套以富鈉、低鉀和高鈦的中基性海相火山岩為主,上部為深海相富硅鐵質建造的火山-沉積岩系,基性火山岩的Sm-Nd等時線年齡為807±49Ma(聶鳳軍等,1994),可能是裂解的洋中脊火山活動產物。在白雲鄂博西礦含獨居石的鈉閃石脈的40Ar39Ar坪年齡為800~700Ma,該鹼性岩漿活動被看作白雲鄂博的第三次裂谷活動(任英忱等,2000)。在燕山地區小張家口至承德一帶,零散分布這一時期的超基性岩體,產在單塔子群片麻岩內平泉羅匠溝超基性岩體,Sm-Nd等時線年齡為881±29Ma(陳森煌等,1991)。但在華北陸塊西南緣,在新元古代827±8Ma(SHRIMP鋯石U-Pb年齡,李獻華等,2004)期間,含金川銅鎳礦床的基性-超基性岩體侵位,表現為一次較強的伸展事件。在華北陸塊南緣長城紀後的薊縣系和青白口紀為一套淺變質的碎屑岩-碳酸鹽岩岩系。南華紀-震旦紀為冰磧泥沙質礫岩、含礫頁岩夾砂岩、粉砂岩、頁岩等為一套典型穩定蓋層沉積。

華北陸塊前寒武紀成礦省具備形成多種礦產極為有利的地質環境,成礦作用有多期性、多樣性、繼承性和新生性。成礦系統在時空上具有疊加、復合和遷移特徵。礦種多樣,類型各異,規模巨大,廣泛分布著鐵、金、鉛、鋅、鎳、稀土、黃鐵礦、滑石、菱鎂礦等大型、超大型礦床和礦產資源基地,其中金礦儲量佔全國55%,鐵礦儲量佔全國2/3,全國稀土儲量的90%以上集中在包頭地區,金川銅鎳礦床佔全國鎳儲量的62.2%。白雲鄂博稀土-鈮-鐵礦床,齊大山、西鞍山、司家營、水廠、袁家村等鐵礦床,翁泉溝硼鐵礦床,海城菱鎂礦床,范家堡子滑石礦床,東升廟黃鐵多金屬礦床、霍各乞鉛鋅銅礦床,中條山銅礦峪銅礦床,小秦嶺文峪金礦、東闖、冀東金廠峪等金礦床,蔡家營鉛鋅礦床,金川銅鎳礦床等都是著名的大型、超大型礦床。

需要指出的是:華北陸塊前寒武紀成礦省的主體在前寒武紀形成後,在中新生代又遭受濱西太平洋成礦域的疊加,強烈的陸內造山作用對早先的前寒武紀礦床或含礦岩系改造,形成再生型的新礦床,因而華北陸塊前寒武紀成礦省的成礦作用具有明顯的繼承性。

華北陸塊前寒武紀成礦省可劃分以下前寒武紀成礦區帶(Ⅲ級):

Ⅲ-1華北陸塊北緣東段新太古代鐵、金、銅鋅成礦帶;

Ⅲ-2華北陸塊北緣中段新太古代金、鐵成礦帶;

Ⅲ-3華北陸塊南緣新太古代金成礦帶;

Ⅲ-4五台山新太古代鐵、金成礦帶;

Ⅲ-5魯西新太古代鐵、金成礦帶;

Ⅲ-6華北陸塊北緣中段古元古代鉛鋅成礦帶;

Ⅲ-7白乃廟-溫都爾廟中、新元古代銅、金、鐵成礦帶;

Ⅲ-11冀遼古-中太古代陸核鐵成礦區;

Ⅲ-12遼吉古元古代鉛鋅、菱鎂礦、硼、滑石、金、鈷、銅鎳、鐵、鈾、岫玉成礦帶;

Ⅲ-13膠東古元古代滑石、石墨、菱鎂鐵成礦帶;

Ⅲ-14中條山-王屋山古元古代銅成礦帶;

Ⅲ-15呂梁山古元古代鐵成礦帶;

Ⅲ-16華北陸塊北緣西段中元古代稀土、鐵、鈮、鉛鋅、銅、硫成礦帶;

Ⅲ-17華北陸塊北緣中段中元古代鉛鋅、錳、鐵、釩、鈦成礦帶;

Ⅲ-18華北陸塊西南緣新元古代龍首山銅鎳成礦帶。

2.揚子陸塊前寒武紀成礦省

揚子陸塊前寒武紀成礦省是中國南部大陸構造域中的一個主要單元,長江(揚子江)主流貫通全成礦省,陸塊因而冠以「揚子」。揚子陸塊的邊界為一系列斷裂構造所圈圍,西部為哀牢山-紅河深斷裂、麗江斷裂、龍門山斷裂,北部為城口-房縣弧形斷裂、襄樊斷裂、信陽斷裂、郯廬斷裂、嘉山-響水斷裂,東南部為紹興-宜春斷裂、安化-漵浦-四堡斷裂(侯宗林等,1997)。

揚子陸塊的變質基底具有明顯的雙層結構,由結晶基底和褶皺基底兩部分組成。變質基底岩系主要出露在陸塊邊緣隆起帶。結晶基底形成在呂梁運動,其中新太古代岩層僅見鄂西東沖河雜岩、滇中苴林群和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的康定雜岩,古元古代岩層分布略廣,陸塊西南緣哀牢山東側活動大陸邊緣分布火山-沉積岩系大紅山群和河口群,北緣在鄂西產出以含石墨富鋁碎屑岩為主的水月寺群,東南緣蘆山一帶為基性火山岩-雜砂岩-岩屑砂岩的星子群。通過呂梁運動(本區稱小官河運動或龍川運動),揚子古大陸和華夏古大陸共同組成華南古大陸,並與華北、塔里木共同組成中國古大陸。中元古代始中國古大陸裂解,揚子和華夏古大陸以古華南洋分隔,揚子古大陸的北緣為古秦嶺洋。中元古代揚子古大陸的東南緣為大陸邊緣裂谷盆地,沉積了四堡群、冷家溪群、雙橋山群等岩層,其原岩類型為復理石沉積建造,含少量火山熔岩及凝灰質物質,遭受低綠片岩相變質作用。在西南緣康滇裂谷控制著巨厚的中-新元古代昆陽群、會理群沉積,昆陽群主要是一套由碳酸鹽岩和碎屑岩組成的淺變質岩,會理群是一套變質碎屑岩和碳酸鹽岩夾火山岩岩石組合。在西北緣川甘陝交界處為由淺變質火山-沉積岩系組成的碧口群(中元古代-青白口紀)。1000Ma左右的四堡運動促使古華南洋萎縮,揚子古大陸與華夏古大陸形成初始的華南古大陸。經四堡運動後,華南古大陸陸殼厚度明顯增厚,古大陸的南緣邊緣增生,俯沖帶後退,形成新的溝弧盆系。北緣保持大陸活動邊緣海槽的構造面貌,沉積了酸性、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在古大陸上出現山地與山間盆地或斷陷盆地,彼此分割的盆地中發育厚度不等的陸源碎屑岩和中酸性火山岩。在800~900Ma揚子古大陸的周邊普遍發育晉寧運動,西緣表現為陸緣造山運動,東川-易門裂谷成為陸內褶皺帶,北緣同華北古大陸在鳳縣-商南-西陝斷裂及其東延部分碰撞匯聚,形成約1400km的藍閃片岩的高壓變質帶,東南緣同華夏古大陸拼貼,形成江紹縫合帶和浙西前陸盆地。至此,揚子陸塊變質基底基本形成。在南華紀初,羅迪尼亞超大陸開始裂解,北緣統一的揚子陸塊和華北陸塊重新拉開,導致秦祁洋形成,在南秦嶺大陸邊緣裂谷帶形成米倉山、大巴山、武當鄂中、山陽等構造帶。在西緣川滇一帶,進一步發展南北向地塹式張裂,形成石棉-澄江一帶巨厚的陸相火山沉積岩系。在東南緣江紹斷裂帶重新拉開,使古華南殘留盆地成轉換拉張盆地,形成一系列的塹-壘-盆地系。南華紀後期,由於澄江運動影響,揚子陸塊整體上升,地勢高峻,加之全球氣候變冷,出現山地冰川和內陸冰川,為南沱冰期。震旦紀冰川消融,發生廣泛海侵,揚子陸塊大部成陸表淺海,在局部地區的裂陷槽中發育非補償性海盆沉積。

揚子陸塊前寒武紀,特別是元古宙岩層廣泛分布,斷裂構造發育,岩漿活動多期,對形成不同類型礦床的地質環境十分有利。在西南緣的康滇成礦帶從古元古代開始,經中元古代到新元古代從西到東形成特大型大紅山鐵銅礦床、東川-易門銅礦帶和含特大型湯丹銅礦床等一批銅礦床和以特大型大梁子鉛鋅礦床為代表的鉛鋅鐵成礦帶。在東南緣形成了超大型荊襄、開陽、東山峰等磷礦床,民樂、湘潭等一批大中型錳礦床,大型楊家橋等一批新余式鐵礦床,和西北緣碧口群中銅礦床等。鐵、錳、磷礦床形成在南華紀-震旦紀(或早寒武世),但自下到上成礦岩層具有垂直分帶的特點,鐵礦床在大塘坡間冰期地層的下部,錳礦床在大塘坡間冰期的地層中,磷礦床主要在南沱冰磧層上部的陡山沱組。南華紀—震旦紀中的錳、磷礦床是中國目前主要磷、錳礦產地和開采基地。在江南地塊上淺變質碎屑岩型金礦床均賦存在中-新元古代的岩層中,成礦物質與中-新元古代的岩石有關,成礦時代既有與晉寧期有關的、大型沃溪金礦床為代表的一批金礦床,也有與後晉寧期形成的黃金洞、金山等金礦床。揚子陸塊前寒武紀成礦省是我國礦產資源較為豐富,找礦潛力較大的成礦省。

揚子陸塊前寒武紀成礦省可劃分以下前寒武紀成礦區帶(Ⅲ級):

Ⅲ-8揚子陸塊西南緣拉拉廠-大紅山古元古代銅、鐵成礦帶;

Ⅲ-9揚子陸塊東南緣中東段中-新元古代金、銅成礦帶;

Ⅲ-10揚子陸塊西北緣勉縣-碧口中-新元古代銅成礦帶;

Ⅲ-21揚子陸塊西南緣東川(通安)-易門中元古代銅成礦帶;

Ⅲ-22揚子陸塊東南緣中西段新元古代鐵、錳、磷成礦帶;

Ⅲ-23揚子陸塊西南緣會理-會東-巧家新元古代鐵、鉛鋅成礦帶;

Ⅲ-24皖南震旦紀銀鉛鋅多金屬成礦帶。

3.華夏陸塊前寒武紀成礦省

華夏陸塊前寒武紀成礦省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閩、粵、桂、海南等大部分地區,北-西北是揚子陸塊,東部包括台灣海峽和台灣新生代構造成礦帶。

華夏陸塊是大地構造單元中活動性較大的塊體,地質構造較為復雜,特別在中新生代又被濱西太平洋成礦域疊加,處於陸緣活動帶,強烈的構造熱事件,岩漿侵入、火山噴發和熱流體作用異常廣泛。區內基底變質雜岩出露雖較廣泛,部分被中生代火山岩覆蓋,受構造破壞非常強烈,並呈「天窗」出露地表。華夏陸塊變質基底主體出露在閩北、浙西南、在贛東南的武夷山西麓、粵西-桂東南雲開大山、海南島西-西北緣、東海的一些島嶼亦見露頭。華夏陸塊的變質基底是由古元古代-早古生代變質岩系組成。華夏變質基底可劃分三大構造層。下構造層以古元古代的閩北和浙西南的麻源群、八都群為代表,主要岩石類型為黑雲斜長變粒岩、雲母(石英)片岩和少量斜長角閃岩、大理岩。原岩應為以陸源復成分碎屑沉積(雜砂岩-長石砂岩)為主,夾少量碳酸鹽沉積和基性火山岩,反映其形成在陸內或大陸邊緣裂谷(或裂陷)環境。該地層遭受中壓型角閃岩相區域變質作用,呈較深層次塑性變形,並被1878±27Ma的淡竹花崗岩侵位(胡雄健等,1991)。中構造層以中元古代的閩北馬面山群、浙西南龍泉群、海南抱板群和贛東北鐵砂街群等組成。馬面山群下部由(綠簾)斜長角閃岩和微晶鈉長(二長)變粒岩組成,原岩為細碧-石英角斑岩建造;上部為十字石榴雲母斜長變粒岩、雲母石英片岩、石榴雲母片岩、大理岩和石英岩組成,原岩以泥砂質碎屑岩為主,夾有泥質和硅質碳酸鹽岩。浙西南龍泉群是閩北馬面山群自然延伸,但頂、底地層有缺失。地層遭受高綠片岩相-低角閃岩相區域變質作用,同時受到三期變形改造(趙鳳清等,1995)。變石英角斑岩的TIMS法鋯石年齡1100±19Ma(甘曉春等,1993),斜長角閃岩全岩 Sm-Nd 等時線年齡為1376±82Ma(胡雄健等,1991),由此推斷,這套地層時限為小於1400~1100Ma。這說明中、下構造層在中條運動後,有較長時間的沉積間斷。上構造層從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地層淺變質岩層,在閩西、贛南、粵、桂、海南均有出露,如閩西樓子壩群、丁屋嶺組、南岩組等,粵北鷹陽關群、樂昌山等及以上的寒武紀-奧陶紀地層,海南石碌群等。地層主要為一套淺變質粉砂岩、細砂岩、其次是板岩-千枚岩,時代從青白口紀—早古生代。變質作用一般只達到低綠片岩相,同時構造變形較弱。

華夏陸塊中已知的有中國最大的青白口紀的超大型石碌富鐵礦床等,但由於大部分前南華紀基底已被覆蓋,因而對前寒武紀成礦作用了解甚少。與華北陸塊相比,其基底固結時代較新,而且活動性較大,遭受加里東、華力西、印支和燕山多次構造-岩漿熱事件的疊加改造,特別是濱西太平洋板塊運動影響,在本區形成中國最大的鎢、錫礦床及大型-超大型鉛鋅、鈾、銀等礦床。需要指出本區基底構造和地球化學省基本是一致的,呈東西向,南嶺礦帶和附近地區也作近東西向展布,可能反映出變質基底與顯生宙礦床的成礦內在聯系。

4.塔里木陸塊前寒武紀成礦省

塔里木陸塊前寒武紀成礦省位於天山和昆侖山造山帶之間,是具有古老陸殼基底和陸殼上蓋有巨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蓋層沉積的我國西部最大陸塊。石油勘探地質資料表明,塔里木陸塊的中部,以中央高磁異常為界,可分南、北兩部分,北部和東南緣發育太古宙地殼,西南部最老的岩層為古元古代。前寒武紀都出露在周邊的幾個隆起區。北緣庫魯克塔格和烏什-阿克蘇隆起區,西南緣鐵克里克隆起區,東南緣阿爾金隆起區(圖3-4)。在阿爾金山東段阿克塔什塔格群主體是一套變質深成侵入體,主要由英雲閃長質-奧長花崗質片麻岩組成,對花崗片麻岩中鋯石TIMS法合成的直線與諧和線上交點年齡為3605±43Ma,下交點年齡為1958±180Ma。上交點年齡為古老鋯石的結晶年齡,下交點年齡可能代表古老鋯石形成後遭受一次疊加地質事件時代。因此,3605±43Ma為阿爾金東端古老花崗片麻岩的形成年齡(陸松年等,2002)。在阿爾金北部至敦煌一帶,大面積分布新太古代TTG質片麻岩,在阿克塔什塔格有兩類花崗質片麻岩,一類為二長花崗片麻岩,另一類為英雲閃長質片麻岩,這二類片麻岩呈假互層狀產出,但仍可見前者呈包體產於後者。二長花崗片麻岩TIMS法鋯石年齡3096±37Ma,而英雲閃長質片麻岩TIMS法鋯石年齡2604±102Ma;在敦煌水峽口奧長花崗質片麻岩的TIMS法鋯石年齡2670±12Ma(陸松年等,2002)。阿爾金北部分布呈東西延展的高角閃岩相-麻粒岩帶,屬新太古代米蘭岩群。在太古宙陸核基底上的、由碎屑岩-碳酸鹽岩組成薊縣紀的塔昔達板群,是增生陸殼,青白口系為蓋層。庫魯克塔格隆起區是本成礦省內前寒武紀岩層分布范圍最廣,也是最為復雜地區。前寒武系地層出露較全,包括新太古界托格拉克布拉克岩群、古元古界興地塔格群、中元古界波瓦姆群和愛爾基幹群以及新元古界帕爾崗格群和庫魯克塔格群。托格拉克布拉克岩群是片麻岩、變粒岩及少量斜長角閃岩和片岩組成,原岩是中酸性火山岩和硬砂岩組成,這套地層與TTG質花崗岩關系密切,有可能是花崗岩-綠岩帶。古元古代興地塔格群是石英片岩為主,夾石英岩和白雲質大理岩的一套地層,為較活動的沉積環境。中元古代至青白口紀的波瓦姆群、愛爾基幹群和帕爾崗格群以碳酸鹽岩大量發育和碎屑岩成熟度較高為特徵,反映形成在淺海相被動大陸邊緣區。南華-震旦紀庫魯克塔格群以巨厚碎屑岩沉積為主,其中出現冰成岩層。鐵克里克隆起區廣泛發育元古宇,有古元古界卡拉喀什群、埃連卡特群和塞拉加茲塔格群,岩性以中酸性火山岩和碎屑岩為主,其次為碳酸鹽岩;長城系自下而上分卡拉克爾組、拉依勒克組、布卡吐維組,岩性為石英砂岩、板岩、白雲岩和礫岩;薊縣系下部為博查格塔格組和上部蘇瑪蘭組,岩性以碳酸鹽岩為主;青白口系蘇羅庫克群為一套碎屑岩、泥岩、碳酸鹽岩。阿爾金山南坡長城系為陸源碎屑岩雙峰式-火山岩建造;薊縣系下部馬特克布拉克組為蛇綠岩建造,中部斯米爾布拉克組為陸源碎屑岩-安山質火山岩建造,上部卓阿布拉克組為流紋質火山岩建造;青白口系為陸源碎屑岩沉積。從上述元古宇的地層特點可見,古元古代早期為拉張環境,後期具匯聚環境特徵,早期為雙峰式火山岩建造,後期為類復理石夾中酸性火山岩建造,自長城系起在庫魯克塔格和鐵克里克區為穩定蓋層沉積,而阿爾金山南坡則為活動性沉積。塔里木陸塊的前寒武紀地殼演化可大致歸納為:始太古代-中太古代在塔里木陸塊的東南緣阿爾金地區出現本區最古老的硅鋁質陸殼。新太古代在庫魯克塔格和阿爾金阿北地區出現一套由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和硬砂岩等組成的綠岩建造,在太古宙的末期,辛格爾運動促使大量TTG質花崗岩侵入,並使塔里木古大陸第一次克拉通化。古元古代早期統一的中國古大陸裂解,在鐵克里克地區更明顯,首先形成活動大陸邊緣盆地,噴發大量酸性火山岩,隨裂解深度增加,陸殼拉伸減薄,拉斑質玄武岩噴溢,形成雙峰式火山岩;後期具匯聚環境特徵,即沉積類復理石夾中酸性火山岩建造。約1800Ma的興地運動,使塔里木古大陸再次克拉通化。這次運動對庫魯克塔格和鐵克里克等地區影響甚為明顯。在中元古代早期塔里木古大陸再次裂解,在北緣、西南緣形成被動大陸邊緣盆地為主,在庫魯克塔格地區波瓦姆群形成礫岩層,而此後沉積的波瓦姆群、愛爾基幹群和帕爾崗塔格群出現穩定性沉積岩組合,雖有少量的火山岩層,但淺水碳酸鹽岩層占相當大的比例,碎屑岩以成熟度較高的石英砂岩為主。而相當於該時期西部的阿克蘇群和巧恩布拉克群則處於活動大陸邊緣盆地,阿克蘇群為一套火山岩層,巧恩布拉克群主要為深水濁流沉積,這與波瓦姆群、愛爾基幹群和帕爾崗塔格群的沉積環境不同。在鐵克里克地區長城系早期為礫岩層外,此後長城系、薊縣系和青白口系出現穩定型沉積-板岩、石英砂岩、細砂岩、碳酸鹽岩等淺水海相沉積岩。在阿爾金山南坡在中元古代早期,隨著古大陸的裂解,以玄武岩為主的雙峰式火山岩噴發-噴溢,其後裂解深度增大,出現洋殼標志的蛇綠岩建造,最後在薊縣系完成匯聚固結。塔里木運動(相當晉寧運動)使塔里木古大陸最終克拉通化。這次運動發生區域變質作用,大面積的深成花崗岩的侵位,褶皺變形等,造山運動的時限大致在900~800Ma。塔里木運動後,南華-震旦紀的沉積物出現兩種類型:一類是典型蓋層沉積如烏什-阿克蘇地區的烏什南山群,鐵克里克地區的恰克馬克立克群,主要為陸相至淺海相冰川、碎屑岩和碳酸鹽岩沉積,恰克馬克立克群為兩套冰成岩和一套間冰期沉積組成;另一類為庫魯克塔克群,位於塔里木陸塊的北緣的裂谷環境,在裂谷拉伸裂陷過程有強烈的火山活動和多次冰川活動,形成厚度達6292m的冰川-火山-復理石堆積。震旦紀結束時,整個陸塊上升,其上與下寒武統呈假整合。

圖3-4 塔里木陸塊構造劃分略圖

(據芮行健等,1998)

1—太古宇 古元古界;2—古-中元古界;3—中元古界 上古生界;4—古生界;5—上古生界;6—晚古生代裂谷堆積;7—中新生代陸緣盆地堆積;8—構造單元編號:Ⅰ—塔里木陸塊;Ⅰ1-1—阿克然他烏斷隆;Ⅰ1-2—台蘭-木扎爾特斷隆;Ⅰ1-3—庫魯克塔格斷隆;Ⅰ1-4—阿爾金北緣(米蘭)斷隆;Ⅰ1-5—鐵克里克斷隆;Ⅰ2-1—拉那提斷隆;Ⅰ2-2—巴倫台斷隆;Ⅰ2-3—星星峽斷隆;Ⅰ3-1—柯坪陸緣盆地;Ⅰ3-2—阿爾金山中間隆起;Ⅰ3-3—桑株塔格—柳什塔格中間隆起;Ⅰ4-1—哈爾克早古生代弧前盆地;Ⅰ4-2—恰爾隆—庫爾浪古生代弧溝帶;Ⅰ4-3—祁漫塔格早古生代弧溝帶;Ⅰ5-1—南天山晚古生代陸緣盆地;Ⅰ5-2—喀拉米蘭晚古生代弧溝帶;Ⅰ6-1—昆侖山晚古生代裂谷帶;Ⅰ6-2—北山晚古生代裂谷帶;Ⅰ7—塔里木中新生代坳陷;Ⅱ—北天山—哈薩克板塊;Ⅱ1—北天山古生代島弧帶;Ⅱ2—覺羅塔格晚古生代島弧帶;Ⅱ3—吐哈中新生代坳陷;Ⅲ—華南板塊

塔里木陸塊前寒武系成礦省內前寒武紀礦產主要指產在邊緣隆起區及部分相鄰的前寒武系出露區,礦床成礦時代均為元古宙,其中有與超鎂鐵質岩-碳酸岩有關的超大型尉犁縣且干布拉克蛭石、磷灰石礦床,變質泥質碳酸鹽岩建造的哈密市天湖鐵礦床,哈密市玉西銀(鉛鋅)礦床等。需要指出的,本成礦省前寒武紀礦產資源還是有較大的找礦潛力。如在陸塊周邊有超基性岩和鹼性岩帶十多條,其中蘊藏著豐富的蛭石和石棉礦產,有些岩帶含鉻鐵礦、釩鈦磁鐵礦、鈮鉭礦等,特別北緣鹼性岩和碳酸岩的分布佔全國很重要位置,應注意稀有稀土金屬找礦。在庫魯克塔格和鐵克里克發現綠岩帶型金、銅礦化。此外,前寒武紀層控銅礦的找礦也應注意。

D.  區域構造

研究區位於新疆准噶爾盆地東北緣,20世紀70年代以前按傳統地質學觀點,劃為准噶爾地塊、外准噶爾地槽、阿爾泰地槽和天山地槽4個大地構造單元。70年代以後,按板塊構造理論,或劃分為西伯利亞板塊,或劃分為哈薩克板塊。即使劃分為同一板塊,在具體細節上仍有所不同。

一、深大斷裂帶

裴偉在1945~1956年間對深斷裂作了詳細、全面、系統的研究,首次提出了深斷裂的明確定義,並把這一概念用於地槽研究中。同時,指出了深斷裂具有長期性和繼承性發展特徵及其對地殼構造發展和各種地質作用的控制意義。

50年代以來,張文佑等人先後把深斷裂概念引入和應用到中國大地構造研究中來,強調深斷裂對大地構造發展的重要作用,1974年明確提出斷塊構造系統,並據此來進行中國大地構造分區和闡明其發展特徵。

岩石圈最基本的結構特徵是垂向分層、橫向分塊。不同級別或深度的斷裂,將岩石圈劃分成不同規模的塊體。其中深大斷裂具有切割深度大、空間延伸遠、發育歷史漫長的特點,其作為一、二級構造單元界線,控制了不同構造單元的沉積作用、構造變形和變質作用;深大斷裂強烈的構造-熱動力作用,開辟了深部岩漿流體的上升通道和定位空間,促使不同構造層次的物質活化和重組,從而影響和制約了各種礦產的形成和分布。綜合地質地球物理資料分析,新疆北部深斷裂共有20條(圖1-1),現擇其代表性斷裂加以敘述。

圖1-1新疆深斷裂分布圖

1—超岩石圈斷裂;2—岩石圈斷裂;3—殼斷裂;4—推測斷裂;5—隱伏斷裂;6—斷裂編號

(一)額爾齊斯斷裂⑥

位於本區北部,處於重力異常梯度陡變帶上,為一個超岩石圈斷裂。在東、西兩端(延向哈薩克和蒙古境內)出露規模較大的蛇綠岩套,在我國境內斷裂北側的中泥盆統阿勒泰鎮組和上石炭統喀喇額爾齊斯河組中發現較多的硅質岩、中基性火山岩,並有似層狀超基性岩平行層理產出。南側的中泥盆統北塔山組中也具有不甚典型的蛇綠岩建造。在富蘊縣沙爾布拉克一帶,由輝長岩、基性岩牆群、枕狀熔岩、放射蟲硅質岩等組成,頂部為復理石沉積。錫泊渡一帶,由基性熔岩(橄欖玄武玢岩)、碧玉岩等組成。深斷裂兩側岩石變質程度明顯不同,北側上石炭統喀喇額爾齊斯河組遭受低角閃岩相區域動力熱流變質,南側中泥盆統北塔山組遭受葡萄石-綠纖石相埋深變質,顯示雙變質帶的某些特點。斷裂總體走向300°,其東南段走向290°,西北段走向310°,呈略向南西突出之弧形,斷裂向北東傾,傾角60°~70°。帶內構造變形強烈,以韌性變形為主,糜棱岩帶廣泛發育,晚期表現為逆沖推覆性質。

該斷裂還是一條現代活動性很強的斷裂,歷史上發生過深源地震:1931年曾發生8級地震,1956年5月21日發生過5.5級地震,震源深度88km,為一條形成於古生代或更早的長期活動的深斷裂。

(二)博羅科努—阿其克庫都克斷裂(20)

位於本區南部,處於重力異常梯度陡變帶上,為一個超岩石圈深斷裂。總體上呈北西—東西—北東向展布,呈微向南突出之弧形,在中國境內全長1400km,斷層面總體向南傾,傾角50°~80°。在阿奇山到雅滿蘇一帶,地貌上形成南高北低的斷層階地,航、衛片上反映明顯。沿斷裂帶有狹長凹地、干谷鹽池地和一系列長形斷陷盆地分布,其中沉積有厚達千米以上的中、新生代及二疊紀地層,同時還分布有大小不等的長條狀古生代基性—酸性侵入岩。斷裂帶東段阿拉塔格一帶見有混雜堆積;中段北側巴音溝一帶出露完整的中石炭世蛇綠岩套剖面;西段及其以北為一現代熱泉異常帶,有40℃的溫泉多處。

在深斷裂上有不同寬度(幾十米至數公里)的擠壓破碎帶,地表與鑽孔中均可見到大量的糜棱岩、碎裂岩、擦痕及強烈揉皺的各種片理化岩石以及褪色變質現象。

從該斷裂所控制的地層及侵入體的時代來看,早古生代以前就已形成,並且多次活動,有些地方還切割了第四紀的沉積物。該斷裂1906年12月23日發生過8級地震,震源深23km,1944年3月10日發生過7.2級地震,震源深27km,亦為一條長期活動的深斷裂。

(三)阿爾曼泰斷裂⑧

呈北西-南東向延伸,西段呈北西西向,斷面向西南傾,傾角60°左右,位於重力異常梯度陡變帶上,為一個岩石圈斷裂。斷裂控制了泥盆紀蛇綠岩套的分布,該蛇綠岩帶由扎河壩-阿爾曼泰超基性變質橄欖岩、少量鐵鎂質堆積雜岩、輝長岩、輝綠岩,具枕狀構造的基性熔岩和放射蟲硅質岩等組成。經多次構造侵位,並受變形作用,蛇綠岩套被肢解,呈沖斷片分布於斷裂帶上,帶內可見華力西早期、中期酸性及中基性岩充填。西北段扎河壩煤礦一帶切割了中石炭統,岩石產生透鏡體化、糜棱岩化和小褶皺。

沿斷裂帶點狀和線型金及多金屬化探異常點發育,對金及多金屬成礦具明顯的控製作用。地貌上可見西南側高東北側低的斷層陡坎。1954年2月19日在北塔山斷裂帶上發生過5.2級地震。為一長期活動的深斷裂。

(四)卡拉麥里斷裂(14)

呈北西—南東向延伸,南東段略呈弧形。物探成果證明,斷裂兩側重力、磁性、波速均有明顯差異,為一岩石圈斷裂。斷層面總體向南西陡傾,沿斷裂有華力西期花崗岩侵入及蛇綠混雜岩分布,晚期的鹼性花崗岩切割早期花崗岩和輝綠岩牆。蛇綠混雜岩恢復後再現的層序自下而上有變質橄欖岩、堆晶異剝橄欖岩、堆晶輝長岩、海相基性熔岩以及深海沉積物——放射蟲硅質岩。深斷裂兩側構造線方向不協調,北東側褶皺帶為北西向,南西側褶皺帶為近東西向。兩側地層建造差異大,北側為優地槽型沉積,蛇綠岩套發育,化石稀少;南側為冒地槽型建造,多為濱海—淺海相或陸相,化石豐富。斷裂帶亦具韌性剪切變形,以斷續的狹窄糜棱岩化帶為特徵。據統計,東准地區84%的金礦(化)點分布在此深斷裂帶上,可見該斷裂對金、多金屬成礦具明顯的控製作用。

1948年7月27日,曾發生過5級地震。該斷裂形成於早古生代,強烈活動於晚古生代,為一條長期活動的深斷裂。

(五)達爾布特斷裂(12)

斷裂呈北東55°~235°方向延伸,全長近百公里,為一岩石圈斷裂。斷面沿走向微有彎曲,傾向北西,傾角80°左右,或近直立。沿斷裂破碎帶發育,一般寬50~100m,動力變質的片理化帶寬達4km。該斷裂對蛇綠岩的控製作用極為明顯,蛇綠混雜岩體呈斷片分布於大斷裂的北側分枝斷裂上。地貌上見有直線狀溝谷和構造階梯,南高北低,高差2~50m不等。

該斷裂形成於石炭紀,以後又多次活動,以至切割了上更新統—全新統沉積層,並於1940年2月2日在該斷裂帶上發生過5.7級地震,表明其亦為一長期活動之斷裂。

此外尚有物探資料證實的准噶爾南緣隱伏斷裂⑩和吐-哈隱伏斷裂

等。

二、板塊構造單元的劃分

據肖序常(1992)研究,以達拉布特-卡拉麥里縫合線為界,新疆北部可分為西伯利亞板塊和哈薩克板塊。其中西伯利亞板塊大體以額爾齊斯斷裂和阿爾曼泰斷裂為界,可以進一步劃分為3個二級構造單元,即阿爾泰陸殼板段(IA),准噶爾晚古生代早期活動大陸邊緣板段(IB)和准噶爾晚古生代早期洋殼板段(IC),研究區包括後面兩個二級構造單元(圖1-2)。

(一)准噶爾晚古生代早期活動大陸邊緣板段(IB)

該板段是我國境內西伯利亞板塊中一個最大的二級構造單元。該單元內未發現前震旦紀結晶基底出露,下伏地殼以過渡型地殼為主要特徵。按其沉積建造組合特徵還可以劃分為兩個較大的三級構造單元,位於北帶的稱做布爾津—阿爾曼泰晚古生代早期弧後盆地(IB-2),主要由該期弧後盆地蛇綠岩、弧後盆地火山沉積岩系組成。南帶稱做和布克一三塘湖晚古生代早期島弧(IB-3),主要由該期島弧沉積構成,以發育鈣鹼性侵入岩為特徵。此外,於晚古生代中期,當晚古生代准噶爾大洋轉化成殘留海盆之時,沿額爾齊斯斷裂帶南緣一線發生拉張,形成喀拉通克晚古生代中期裂陷槽(IB-1),在裂陷槽中有源自地幔的基性、超基性雜岩體侵位於裂陷槽沉積建造之中,其中富含塊狀銅、鎳硫化物,形成新疆境內最大的喀拉通克銅、鎳礦床。

圖1-2新疆北部大地構造略圖

(據肖序常,1992)

1—縫合線;2—裂谷;3—裂陷槽;4—2級構造單元界線;5—盆地;6—1級構造單元代號;7—2級構造單元代號;8—3級構造單元代號

Ⅰ 西伯利亞板塊

Ⅰ A 阿爾泰陸殼板段

Ⅰ A-1 阿爾泰早古生代陸坡沉積區

Ⅰ A-2 額爾齊斯晚古生代中期拉張陸緣岩漿帶

Ⅰ B 准噶爾晚古生代早期活動大陸邊緣板段

Ⅰ B-1 喀拉通克晚古生代中期裂陷槽

Ⅰ B-2 布爾津—阿爾曼泰晚古生代早期弧後盆地

Ⅰ B-3 和布克—三塘湖晚古生代早期島弧

Ⅰ B-4 洪古勒楞地體

Ⅰ B-5 庫蘭喀孜乾地體

Ⅰ B-6 考克賽爾蓋地體

Ⅰ C 北准噶爾晚古生代早期洋殼板段

Ⅰ C-1 達拉布特—卡拉麥里晚古生代早期海溝(洋殼板片)

Ⅱ 哈薩克板塊

Ⅱ A 北天山古生代活動大陸邊緣板段

Ⅱ A-1 塔城地體

Ⅱ A-2 西南准噶爾晚古生代增生楔

Ⅱ A-3 唐巴勒—瑪依勒山早古生代洋殼板片

Ⅱ A-4 將軍廟地體

Ⅱ A-5 荒草坡地體

Ⅱ A-6 依連哈比爾尕山-大南湖晚古生代中期—早期洋殼板片

Ⅱ A-7 博格達晚古生代中期裂陷槽(初始洋盆)

Ⅱ A-8 黃山晚古生代中期—晚期裂陷槽

Ⅱ B 伊犁—中天山陸殼板段

Ⅱ B-1 雅滿蘇晚古生代中期拉張陸緣岩漿帶

Ⅱ B-2 博羅地體

Ⅱ B-3 科古琴山-米什溝古生代島弧-海溝板片

Ⅱ B-4 伊寧晚古生代中期裂谷

Ⅱ B-5 東天山中新元古代古陸坡沉積區;

Ⅱ C 南天山早—中古生代活動大陸邊緣板段

Ⅱ C-1 哈爾克山早古生代海溝板片

Ⅱ C-2 哈爾克山早古生代增生楔

Ⅱ C-3 哈爾克-庫米什-卡瓦布拉克早古生代晚期洋殼板片

Ⅱ C-4 霍拉山-額爾賓山晚古生代早期洋殼板片

Ⅲ 塔里木板塊

Ⅲ A 塔里木北緣陸殼板段

Ⅲ A-1 喀拉鐵熱克晚古生代陸坡沉積區

Ⅲ A-2 阿克蘇地體

Ⅲ A-3 柯坪震旦紀—古生代陸棚沉積區

Ⅲ A-4 庫魯克塔格地體

Ⅲ A-5 北山晚古生代中晚期裂陷槽中新生代—晚古生代末期上疊構造盆地

JGB—准噶爾盆地;THB—吐魯番-哈密盆地;TMB—塔里木盆地

(二)准噶爾晚古生代早期洋殼板段(IC)

該板段以出露有大量晚古生代早期蛇綠岩為特徵,故稱洋殼板段。該帶蛇綠岩目前僅在清水一帶獲得輝長岩全岩K-Ar法年齡,為388~392Ma(據新疆地質局第一區調大隊,1987)。另據李錦鐵等(1988)資料,在南明水一帶發現蛇綠岩之上不整合有含早石炭世菊石化石的碎屑沉積岩系,故該帶蛇綠岩的形成當在韋憲期—謝爾普霍夫期之前。該板段保留下來的大多是海溝俯沖雜岩再經後期構造混雜作用形成的蛇綠混雜岩,故將其下屬的三級構造單元稱做達拉布特-卡拉麥里晚古生代早期海溝(IC-3)。在構造上則以疊瓦構造為特徵,沖斷作用均自北向南,使蛇綠雜岩仰沖到其南哈薩克板塊的北部陸緣之上,而大量的洋殼物質則潛沒於北部的島弧之下。

綜上所述,按三級構造單元劃分原則,本區存在著2個二級構造單元和4個三級構造單元,由北而南依次為:①喀拉通克晚古生代中期裂陷槽(IB-1);②布爾津-阿爾曼泰晚古生代早期弧後盆地(IB-2);③和布克-三塘湖晚古生代早期島弧(IB-3);④達拉布特-卡拉麥里晚古生代早期海溝(IC-1)。

三、大地構造的歷史演化

新疆北部顯生宙以來大地構造演化可以概括為3個階段,即前震旦紀構造演化階段——古克拉通階段,震旦紀—中石炭世構造演化階段——古克拉通解體、開合交替階段,二疊紀—侏羅紀構造演化階段——新克拉通化板內逆沖推覆階段(圖1-3)。

(一)前震旦紀構造演化——古克拉通階段

南天山北緣斷裂帶以北地區,包括中天山、北天山、准噶爾和阿爾泰等,大致於古元古代末中條運動後褶皺固結成陸殼,形成元古宙准噶爾板塊(王作勛等,1990)。當時斷裂帶以南地區,包括南天山、塔里木北緣大部分地區尚處於洋盆階段。大約在新元古代末該洋盆向北側俯沖,南天山優地槽閉合褶皺,並形成阿克蘇群的高壓變質帶(肖序常等,1990),使塔里木板塊與元古宙准噶爾板塊拼合。大體同時,昆侖優地槽也發生閉合褶皺,使元古宙羌塘板塊與塔里木板塊聚合(黃汲清,1990),於是三大板塊拼合形成統一的新疆古克拉通。

(二)震旦紀—中石炭世構造演化——古克拉通解體、開合交替階段

自震旦紀始,新疆古克拉通開始解體,新疆北部地殼演化進入反復開合、海陸交替階段。

圖1-3准噶爾及其鄰區構造演化示意圖

1—陸殼;2—洋殼及其俯沖方向;3—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建造;4—復理石建造;5—洋殼殘余;6—花崗岩;7—褶皺帶;8—斷裂;TP—塔里木板塊;J—准噶爾板塊;SP—西伯利亞古板塊;SMO—薩彥蒙古洋;T—塔城板塊;A—阿爾泰板塊;WJO—西准噶爾板塊;H—洪古勒楞;Ta—唐巴勒;STO—南天山洋;MO—瑪依勒洋盆;EJO—東准噶爾洋;KO—卡拉麥里洋;ZAO—扎河壩—阿爾曼泰弧後盆地;ES—額爾齊斯邊緣洋盆;NTO—北天山洋盆

1.震旦紀—早寒武世

新疆古地殼發生第一次拉張,擴張中心位於新疆以北的俄羅斯西薩彥嶺及蒙古西部,以分布廣泛的蛇綠岩代表新生洋區,蛇綠岩上部枕狀細碧岩中的沉積岩夾層中含震旦紀—早寒武世的化石。

2.晚寒武世—中奧陶世

西薩彥嶺洋盆閉合,在西薩彥嶺和蒙古西部地區,震旦紀—早寒武世蛇綠岩之上發育了典型的晚寒武世島弧型火山-沉積建造;晚寒武—中奧陶世的下磨拉石建造及酸性鉀鈉型火山岩,不整合覆蓋於震旦紀—早寒武世島弧型建造之上;同時有大量的英雲閃長岩、花崗閃長岩等Ⅰ型花崗岩類侵入。在西准噶爾發生拉張,形成了以唐巴勒地區和洪古勒楞地區為代表的具完整蛇綠岩剖面的洋殼,蛇綠岩上部的沉積岩夾層中產有中奧陶世放射蟲和其他化石,代表了這一時期准噶爾新生洋盆的存在。伴生的斜長花崗岩同位素年齡為508Ma(據肖序常等)。

3.志留世

西准噶爾洋盆閉合,但緊隨其後再次拉張,在西准噶爾瑪依勒山地區形成具有蛇綠岩建造的小洋盆。在東准噶爾莫欽烏拉—野馬泉一帶出露的奧陶系—志留系,包括荒草坡群、庫布蘇群和索爾巴斯塔烏群,顯示該區為早古生代火山-沉積的初始洋盆,推測東准噶爾當時處於邊緣海盆環境。與此同時,南天山陸殼也開始拉張開裂,表現為南天山境內廣泛分布的志留紀蛇綠岩,其時代可由其上的硅質岩中的放射蟲確定。志留紀末,南天山洋向北消減聚合,阿爾泰以北的薩彥蒙古洋也閉合並向南增生,西准噶爾瑪依勒山有限洋盆和東准噶爾邊緣海盆也在此時聚合褶皺,在東准噶爾地區下泥盆統磨拉石建造不整合蓋在早古生代火山-沉積建造之上,志留系中有加里東晚期的花崗岩侵入,下泥盆統底礫岩中見有該期花崗岩礫石。至此,新疆古克拉通經歷了一次次向南遞進式的開合之後又重新聚合在一起的運動。

4.早泥盆世—早石炭世

是新疆北部一次最重要的地殼拉張時期。這次地殼拉張自南而北依次形成了卡拉麥里洋盆、阿爾曼泰弧後盆地、額爾齊斯陸緣裂谷和紅山嘴-諾爾特斷陷盆地等,顯示出張裂規模由南至北依次減小的特徵。這一時期形成了橫貫東西准噶爾的達布爾特-卡拉麥里蛇綠岩帶和扎河壩-阿爾曼泰蛇綠岩帶,代表了同時期的弧後盆地擴張帶,西北側額爾齊斯一帶廣泛發育的火山岩組合代表著大陸邊緣拉張型的邊緣海盆。據陳哲夫等(1993)對達布爾特-卡拉麥里、扎河壩-阿爾曼泰兩條蛇綠岩帶的研究,二者形成時期相近,屬早、中泥盆世,與蛇綠岩的形成同時或稍後,伴有少量幔源斜長花崗岩、石英閃長岩的侵入。洋盆大約在早石炭世早期末閉合,至早石炭世中、晚期整個東准噶爾地區為陸間殘余海盆(李錦鐵等,1990)。早石炭世中期至晚石炭世,是東准噶爾花崗岩類活動的鼎盛期,形成區內廣布的華力西中晚期花崗岩類,這一時期亦是Cr、Sn、Cu、Au、Hg的重要成礦期。

5.中石炭世—早二疊世

新疆北部發生了小規模的張裂,形成了喀拉通克等裂陷槽,有大量基性岩侵入,並形成銅鎳礦床。之後沿裂陷槽發育了非造山的A型鹼性花崗岩。這一時期的陸相火山—次火山活動較強,形成金銅礦床。

由上可見,晚古生代構造演化主要表現為新疆古克拉通向北遞進式的開合作用。

(三)二疊紀末—侏羅紀構造演化——新克拉通化、板內逆沖推覆階段

自二疊紀起,受西伯利亞板塊向南擠壓,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等因素影響,新疆北部仍發生了強烈的構造運動,東准噶爾地區中石炭世—早二疊世裂陷槽封閉。此後,各陸塊相繼下降成盆地,造山帶隆起,遭受剝蝕,東准噶爾地區由北向南發生推覆構造運動,整個新疆北部的現代構造格局在侏羅紀末基本定型。

綜上所述,東准噶爾的構造演化歷史共經歷了4次主要的開合運動:①晚寒武世—奧陶紀第一次拉張,形成西准噶爾洋盆,閉合於奧陶紀;②志留紀第二次拉張,形成西准噶爾瑪依勒山小洋盆和東准噶爾邊緣海盆,閉合於志留紀末;③早泥盆世—早石炭世第三次拉張,形成了卡拉麥里洋盆,閉合於早石炭世早期末;④中石炭世—早二疊世的第四次拉張,形成若乾裂陷槽,閉合於早二疊世末。

因此,本區的區域構造演化歷史,實際上是洋盆的拉張聚合交替變化的歷史,每一次拉張-聚合運動發育相應的沉積建造、構造變形、岩漿組合及其相應的成礦作用。

E. 新疆那裡的礦山最多

推銷 礦山設備, 近幾年,新疆吐魯番地區鄯善縣,礦山開采比較多。如果你來最好是3月份,可以上山的時間。如果長期,做好防暑 心裡准備

F. 新疆阿克蘇地區煤礦,有色金屬礦有哪些

阿克蘇地區煤炭資源遠景儲量358億噸,佔南疆已探明儲量的83%以上。岩鹽、剛玉、大理石、花崗岩、重晶石等儲量均居全疆首位。金屬礦豐度高的有鋁、鐵、銅、錳、鋅、鎘、鎂等;礦產耐火粘土、陶土、岩鹽、石英砂、玄武岩、花崗岩、大理石、金雲母等礦產,不僅分布廣、儲量多,而且易於開采。地區共發現銅礦48處,初步探測銅儲量16萬噸,其中滴水銅礦約12萬噸。鉛、鋅及多金屬礦,共發現鉛、鋅及多金屬礦28處,主要分布在烏什和溫宿兩縣,初步探測鉛儲量為2.75萬噸。鋁土礦,目前發現一處,在烏什縣境內,為目前全疆發現的唯一鋁土礦床,預測儲量為58.5萬噸,鎳礦,位於拜城縣曼達拉克鎳礦化點。

G. 新疆阿克蘇沙雅19年棉花價多少格

補貼標准和方式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水平三年一定,2017-2019年為每噸18600元。補貼資金採取「一卡(折)通」等形式直接兌付給棉花實際種植者。這為新疆棉農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證,穩定了新疆棉花生產格局。據新疆棉農表示,近兩年無論市場棉價如何波動,在目標價格補貼政策的保護下,棉農植棉收益保持穩定,相對其他作物的種植優勢也比較明顯,2017年畝均植棉凈利潤能夠達到500元左右。不僅如此新疆棉花的質量和機采比例也在穩步提高,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發揮的作用不言而喻。今年3月份,新成立的農業農村部再次發布了這一補貼政策,等於是給新疆棉農吃了一顆定心丸。面對我國棉花面積和產量雙降的事實,產不足需已成定局,穩定新疆現有棉花生產面積,確保棉農植棉收益,提高產量和質量成為重要工作。新疆棉花種植區域情況繼續保持新疆棉花在全國的優勢地位,依據市場需求,優化調整棉花內部結構,積極發展優質中絨陸地棉、長絨棉和中長絨棉等優質專用棉品種。立足增強棉花產業市場競爭力,堅持改良品種、科學種植、提高單產、節水增效、加工增值的方針,在宜棉區繼續建設和鞏固國家優質商品棉生產基地。重點加大棉花強力、抗病抗逆性品種的育種力度;全力推進棉花高密度栽培+膜下節水滴灌為主的先進實用技術和精量播種技術;主攻原棉「一致性」和「三絲」問題,切實增強新疆棉花在國際、國內市場上的綜合競爭力。——南疆優質陸地棉區優先建設喀什地區的英吉沙縣、岳普湖縣、疏附縣、澤普縣、葉城縣、伽師縣、疏勒縣、麥蓋提縣、巴楚縣、莎車縣、喀什市,阿克蘇地區的阿克蘇市、新和縣、溫宿縣、沙雅縣、庫車縣、阿瓦提縣、柯坪縣,巴州的輪台縣、庫爾勒市、尉犁縣、和碩縣、且末縣,和田地區的洛甫縣、墨玉縣、和田縣、於田縣,克州的阿克陶縣等28個縣(市)。長絨棉區優先建設阿瓦提縣、沙雅縣、庫爾勒市、巴楚縣、麥蓋提縣。中長絨棉區優先建設岳普湖縣、麥蓋提縣、巴楚縣、莎車縣、阿克蘇市、沙雅縣、庫車縣、庫爾勒市、輪台縣、尉犁縣。——北疆、東疆優質陸地棉區優先建設昌吉州的昌吉市、瑪納斯縣、呼圖壁縣,塔城地區的烏蘇市、沙灣縣、和豐縣,博州的精河縣、博樂市,吐魯番地區的托克遜縣,哈密地區的哈密市等10個縣(市)。北疆中長絨棉優先建設烏蘇市和精河縣,有機棉基地重點建設和豐縣。

H. 阿克蘇有幾個縣

阿克蘇地區轄庫車、新和、沙雅、拜城、溫宿、阿瓦提、烏什、柯坪8個縣,農一師分布在阿克蘇境內 農一師師部駐阿克蘇市。

一、庫車縣介紹:

庫車縣:古稱「龜茲」,維吾爾語意為「十字路口」,位於新疆天山南麓中部,塔里木盆地北緣,總面積1.52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0.58萬畝,轄8鎮、6鄉和4個街道辦事處,有中央、自治區、兵團、地區駐庫車企業事業單位和部隊200多個,常住人口約50萬人,有維吾爾、漢、回、柯爾克孜、哈薩克、蒙古、俄羅斯、錫伯、滿、烏孜別克等14個民族,是一個以維吾爾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縣。

二、沙雅縣介紹:

位於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緣,是全國優質商品棉生產縣和自治區糧食生產基地縣,是塔里木油氣勘探開發的主戰場。總面積3.2萬平方公里,轄7鎮4鄉2管委會,185個村(社區);總人口27萬人,由維吾爾、漢、回、東鄉、壯、蒙古、俄羅斯、哈薩克等25個民族構成。

三、新和縣介紹:

總面積5820.46平方公里,轄6鄉、2鎮、1個國有農場,總人口19萬人。2015年,完成地方生產總值達35.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4億元,增長8.45%;第二產業增加值7.2億元,增長12.4%;第三產業增加值14.7億元,增長8%。人均GDP18013元。

四、拜城縣介紹:

地處天山山脈中段南麓,東與庫車縣毗鄰,西與溫宿縣接壤,南隔卻勒塔格山與新和縣相望,北靠天山與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相連,四周群山環抱,呈一帶狀盆地,地勢西高東低。總面積1.9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3.9萬人。

五、溫宿縣介紹:

位於新疆西部天山中段托木爾峰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緣,北與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哈薩克共和國和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接壤,邊境線長119公里;東與拜城、新和兩縣交界;南與阿克蘇市毗鄰;西與烏什縣隔河相望。交通十分便利。縣城距民航機場3公里、距阿克蘇市12公里、距別迭里口岸180公里。轄區總面積1.43萬平方公里,行政建制為五鄉五鎮、三個管理區,一個片區管委會。

六阿瓦提縣介紹:

位於天山南麓,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阿克蘇河、葉爾羌河、和田河在此交匯形成塔里木河源頭,東北與阿克蘇市接壤,西南與喀什地區巴楚縣交界,西連柯坪縣,南部與和田地區墨玉縣、洛浦縣相鄰。阿瓦提縣是一個以農業為主,農、工、貿全面發展的綜合經濟縣,素有全國優質棉花生產基地、中國棉城、中國長絨棉之鄉、中國慕薩萊思之鄉、刀郎文化之鄉的美譽。

七、烏什縣介紹:

位於塔里木盆地西北邊緣的天山南麓,東與阿克蘇市相鄰,南與柯坪縣隔山相望,西與克州阿合奇縣相連,北與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接壤,邊境線長153公里。全縣東西長139.5公里,南北寬124.5公里,總面積9082平方公里。全縣轄6鄉3鎮,108個行政村527個村民小組、10個社區。全縣總人口22.8萬人,其中:農村入口19.5萬人。縣內居住有維吾爾、漢、回、柯爾克孜等19個民族,其中:漢族佔6%,少數民族佔94%。

八、柯坪縣介紹:

柯坪縣位於新疆南疆西北部,阿克蘇地區最西端,處於天山支脈阿爾塔格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緣。全縣行政區域面積8912平方公里,轄蓋孜力克鎮、玉爾其鄉、柯坪鎮、阿恰勒鎮、啟浪鄉等三鎮兩鄉,總人口5.5萬人,有維吾爾族、漢族、回族、柯爾克孜族、蒙古族、苗族、土家族等9個民族。

九、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介紹: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位於天山南麓中段,塔里木盆地北部。地理坐標介於東經79°22'~81°53',北緯40°20'~41°47'之間。北起天山南麓,南入塔克拉瑪干沙漠北部,東臨沙雅縣,西抵柯坪縣,地跨阿克蘇地區五縣一市(溫宿縣、烏什縣、阿瓦提縣、柯坪縣、沙雅縣,阿克蘇市)。

(8)中色股份俄羅斯阿克蘇格多金屬礦擴展閱讀

阿克蘇地區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部,天山山脈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緣,位東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接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西南與喀什地區接壤,南與和田地區相望,北與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毗鄰,西北以天山山脈中梁與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哈薩克共和國交界。東西最長處513千米,南北最寬處約386千米。總面積13.25萬平方公里,佔新疆面積的8%。

位置境域:

阿克蘇地區地處東經78°03′至84°07′,北緯39°30′至42°41′間,位於新疆天山南麓和塔里木盆地北緣,地處南疆中部,東接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西與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交界,南與和田地區、喀什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相鄰,北以天山為分水嶺,同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接壤。全地區總面積13.25萬平方千米,邊境線長235千米。

I. 稀有金屬有哪些龍頭股票

中色股份、廣晟有色、雲南褚業、五礦發展、金鉬股份等。

1、中色股份

中色股份承包本行業國外工程、境內外資工程;對外派遣本行業工程、生產勞務人員;承包工程所需的設備,材料的出口;開發國內外以鋁、鋅為主的有色金屬資源;國外有色金屬的咨詢、勘測和設計;與國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有關的國家或地區的三類商品進出口。

2、廣晟有色

原海南興業聚酯有限公司是1991年由海南省紡織工業總公司與海南國際(海外)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設立的中外合資企業,注冊資本人民幣6,000萬元。

其中,海南省紡織工業總公司佔有75%的股權;海南國際(海外)投資有限公司佔有25%的股權。

3、雲南褚業

雲南鍺業是雲南臨滄鑫圓鍺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簡稱,是國內鍺產業鏈最為完整、鍺金屬保有儲量最大、鍺產品產銷量最大的鍺生產商。主營業務為一體化的鍺礦開采、火法富集、濕法提純、區熔精煉、精深加工及研究開發,雲南鍺業鍺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均居國內第一位。

4、五礦發展

五礦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5月21日。公司以鋼鐵、冶金原材料的貿易和生產為主,兼具物流、招標和投資業務,是實行跨國經營的現代企業。公司控股股東――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是中央管理的44家國有重點骨幹企業之一。

5、金鉬股份

金堆城鉬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鉬集團)是世界第三、亞洲最大的鉬采礦、選礦、冶煉、加工、科研、貿易一體化大型聯合企業,始建於1958年,為陝西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權屬企業,出口創匯居陝西省首位,年利稅額居陝西省前列。

閱讀全文

與中色股份俄羅斯阿克蘇格多金屬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和基外匯是合法嗎 瀏覽:963
廣匯私募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994
農戶小額貸款資格 瀏覽:215
怎樣在家炒外匯 瀏覽:295
100萬加幣兌換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988
車抵押貸款月利息1分5 瀏覽:305
寶盛外匯好么 瀏覽:187
30萬韓幣是多少錢人民幣匯率 瀏覽:181
和中外匯 瀏覽:845
開心麻花影業股票 瀏覽:789
外匯過夜利息多少 瀏覽:869
美國股票網站 瀏覽:717
交易所退市裡面的資金 瀏覽:663
個人外匯結算帳戶的主體 瀏覽:291
江淮動力股票怎麼樣 瀏覽:345
科創板基金啥時候出配售結果 瀏覽:960
機構是怎麼操作股票的 瀏覽:582
2014年實物貴金屬業務不景氣原因分析 瀏覽:330
親戚貸款讓我擔保怎麼能推掉 瀏覽:530
美克美家股票600337 瀏覽: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