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現在想寫一個關於企業文化的論文,大約2千到3千字,最好是關於海爾(其他也可),而且不易從網上搜到的
企業文化,企業的靈魂
——海爾集團企業文化案例分析
企業文化是企業個性意識及內涵的總稱,其能以企業組織行為所體現。具體指企業全體員工在企業運行過程中所培育形成的、與企業組織行為相關聯的、並事實上成為全體員工主流意識而被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標、價值體系、基本信念及企業組織行為規范的總和。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它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內容,其核心是企業的精神和價值觀。這里的價值觀不是泛指企業管理中的各種文化現象,而是企業或企業中的員工在從事商品生產與經營中所持有的價值觀念。
在現代管理學里,這是一種通過一系列活動主動塑造的文化形態,當這種文化被建立起來後,會成為塑造內部員工行為和關系的規范,是企業內部所有人共同遵循的價值觀,對維系企業成員的統一性和凝聚力起很大的作用,這種新型管理理論得到了現代企業的廣泛重視
海爾集團是我國著名企業,也是成功走向海外的企業之一。它的成功,與其出色的企業文化息息相關,下面簡要探討海爾集團的企業文化。
核心價值觀
海爾企業文化的核心是創新。它是在海爾二十年發展歷程中產生和逐漸形成特色的文化體系。海爾文化以觀念創新為先導、以戰略創新為方向、以組織創新為保障、以技術創新為手段、以市場創新為目標,伴隨著海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從中國走向世界,海爾文化本身也在不斷創新、發展。海爾集團產品之一格力空調的一條廣告語是:「格力,掌握核心科技。」這充分體現了海爾集團的科技創新。員工的普遍認同、主動參與是海爾文化的最大特色。當前,海爾的目標是創中國的世界品牌,為民族爭光。這個目標把海爾的發展於海爾員工個人的價值追求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每一位海爾員工將在實現海爾世界名牌大目標的過程中,充分體現個人的價值與追求。
海爾精神
敬業報國 、 追求卓越是海爾的精神取向。
敬業報國的中心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忠」,「忠」就是回報,海爾人就是要用最好的產品和服務來回報用戶、回報社會、回報國家;「忠」就是真誠,海爾人真誠到永遠。
追求卓越表現了海爾人永不自滿、永遠進取、永遠創新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境界。 能體現海爾精神的兩句話是:「 把別人視為絕對辦不到的事辦成」、「 把別人認為非常簡單的事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
海爾作風
迅速反應 、 馬上行動是海爾的作風。
「迅速反應,馬上行動」體現了海爾人的市場觀念,以迅速快捷的態度對待市場,絕不對市場說「不」。體現了海爾為用戶著想,對用戶真誠,快速排除用戶煩惱到零。一個典型例證是:海爾在17小時內將海外經理人的建議變成樣機。
海爾理念
生存理念: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保持高度警覺是立於不敗之地的前提。
用人理念:人人是人才 、 賽馬不相馬。你能翻多大跟斗,給你搭建多大舞台。「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企業要想進步,就必須讓員工進步,海爾這種做法是真確明智的。
質量理念:優秀的產品是優秀的人干出來的。海爾力求高標准、精細化、零缺陷,認為有缺陷的產品就是廢品。典例之一是1985年的砸冰箱事件。企業當眾砸毀76台不合格的「瑞雪」牌冰箱。這一砸,砸醒了職工的質量意識,更加堅定了張瑞敏提出的「名牌戰略」的發展道路。
營銷理念:先賣信譽 、 後賣產品。
市場競爭理念:浮船法:只要比競爭對手高一籌,半籌也行,只要保持高於競爭對手的水平,就能掌握市場主動權。在海爾的訂單中,有隻定一台冰箱的。海爾這里實行的是差異化戰略,為不同的顧客提供不同的產品,以適應不同顧客的需求。
市場理念:創造市場。只有淡季思想, 沒有淡季市場;只有疲軟的思想,沒有疲軟的市場。為滿足消費者夏天衣服少的洗衣需求,海爾開發了「小小神童」洗衣機,它的便捷使得它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海爾也在這方面占據了先機。
售後服務理念:用戶永遠是對的。出口理念:先難後易。首先進入發達國家,創出名牌之後,再以高屋建築之勢進入發展中國家。
資本運營理念:東方亮了再亮西方。海爾技術改造理念:先有市場 再建工廠。
技術創新理念:創造新市場 、 創造新生活。市場的難題就是海爾創新的課題。
職能工作服務理念:您的滿意就是我們的工作標准
海爾對市場的兩條原則是:緊盯市場創美譽和絕不對市場說「不」。海爾緊盯市場的變化,甚至要在市場變化之前發現用戶的需求,用最快的速度滿足甚至超出用戶的需求,創造 美譽。試問,這樣的企業能不成功嗎?
創新觀念
拆牆論:拆掉企業之間的牆,實現合作雙贏;拆掉企業內部部門之間的牆。競合:競合是21世紀企業國際化戰略的趨勢。競合的基礎是優勢互補,競合的方式是資源互換,競合的結果是雙贏發展。資源論:不在於企業擁有多少資源,而在於利用了多少資源,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源頭論:每個人都有一個市場,每個人都是一個市場。如果把企業比作一條大河的源頭,那麼每一個員工都應是這條大河的源頭,員工的積極性應該像噴泉一樣噴涌而出,而不是靠壓出或抽出來。小河是市場、用戶。員工有活力必然會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提供優質的服務,用戶必然願意買企業的產品,涓涓小河必然匯入大河。計劃經濟下的「大河有水小河滿」,助長了員工吃大鍋飯的思想。在市場經濟下,必須改為源頭噴涌大河滿,把每個員工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成為噴涌的源頭。資源論•整合力:市場的整合力就是海爾的核心競爭力 它是一種使名牌不斷升值的能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要通過兩種整合來體現,一種是企業體制與市場機制的整合,一種是產品功能與用戶需求的整合。此外,海爾非常重視美譽度。消費者給予企業無任何企圖的贊揚,有口皆碑,這就是美譽度。這種美譽度是無價的,是最可靠最可貴的市場資源。美譽度不同於知名度,知名度用錢在短時間內即可獲得;美譽度不同於信譽度,信譽度按有關規定的要求即可獲得。美譽度必須不斷超出用戶的期望值。吃「休克魚」:吃「休克魚」是海爾兼並擴張舉措的一種形象比喻。零距離銷售:市場鏈的建立就是要達到零距離銷售的效果。所謂零距離其本質是心與心的零距離。只有企業同員工的心是零距離,員工才能同用戶的心零距離。那就正真做到賣一台產品贏得一顆用戶的心。
除了這些,海爾企業文化還包含許多其它內容,比如真誠、誠信、全球化等等,這里不一一列舉。它們對海爾進行約束,指導方向,使海爾這艘巨輪在浩瀚的大海中穩步高速前進。像海爾、雙匯這樣的企業比比皆是。許多企業因良好的企業文化光芒四射,也有許多企業因平庸甚至惡劣的企業文化而暗淡無光。由此可見,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就像森林是地球的心臟一樣。
2. 如何進行企業文化建設論文3000字
企業文化客觀存在於每一個企業中。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建設先進的企業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具體要求。每一個成功的企業都有其領先於時代的企業文化。要想更好的發揮企業文化的影響力和育人作用,必須認真分析本單位現狀,並結合各自實際,找出切入點和共鳴點,才能創建出符合職工共同利益,能引起廣泛認同的特色文化。
關鍵詞:特色 文化 思考 建設 創新
近幾年,油田的企業文化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以勝利文化為代表的一系列經營理念、企業精神深入人心,成為鼓舞士氣、激發鬥志的強大動力。但是,也有一些單位對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存在一些偏面的理解,未能發揮企業文化應有的作用。
一、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誤區
圍繞企業文化建設,各單位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並將企業文化建設提升到與生產經營同步進行的重要地位。但是,受種種因素的影響,一些單位在企業文化建設中仍存在一些誤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企業文化重視不夠,理解不深。
2、企業文化建設注重表面現象,缺乏內涵。
3、企業文化建設注重形式,缺乏鮮明特色。
以上這些問題的存在,從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企業文化建設的健康運行,影響了企業文化建設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強大推動力的發揮,有待於我們在工作中加以改進。 中國論文服務網是學生企業文化畢業論文寫作,企業管理職稱論文發表,企業文化論文範文參考首選網站。 二、對企業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1、要充分認識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指導企業及其職工的一種價值理念。是企業經營戰略的思想保障。企業是人組合而成的,任何人的行為都會受自身思想的指導和約束。企業文化作為一種價值理念,必然會對企業職工的行為產生應有的作用,能促使職工自覺的執行企業的管理制度,貫徹企業的經營戰略。同時企業的活力,來自於人的積極性,只有人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企業才能充滿活力。而人的積極性的調動,往往又受人的價值理念的支配。因此,培育良好的企業文化,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理念,是激發職工活力的內在因素,也是整個企業活力的內在源泉。所以大隊通過幹部會,班組會,職工大會等,讓職工知道企業文化建設的具體內容和積極意義,增強職工對企業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從而自覺的參與企業文化建設。
2、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企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它注重對職工的思想理念、思維方式、行為規范、行為方式的引導塑造,體現在管理上就是人本管理。因此,堅持以人為本是建設企業文化的根本所在。
首先在工作和生活中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人具有不同的性格,相同性格的職工互相欣賞、互相理解,而不同性格的職工極易產生摩擦,引發矛盾。因此,要促進職工之間的交流,求大同,存小異,讓職工感受到企業的關懷,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從而自覺的融入到良好的氛圍之中。大隊在日常學習工作中就是賦予企業一種家的概念,讓「家園更美麗,讓成員更健康」是我們的宗旨,不管職務高低,分工如何,都是家庭的一份子。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大家有困難互相幫,有難題共同扛,構築起「風雨同舟、眾志成城」的干群真情。
其次在價值觀念上構築共同的價值取向。企業文化建設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對職工價值觀的塑造。良好的價值觀形成後,職工會心甘情願、高高興興的為企業工作。因此,要通過輿論引導、典型推動、制度激勵三結合的方法,教育職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為企業服務。在價值觀的取向上,以「立我志向、強我素質、愛我崗位、興我油田」的精神為指引,大講油田的創業史,講井下人的奉獻精神,讓職工自覺樹立起一種以苦為榮、無私奉獻的價值觀,在艱苦的崗位上,譜寫了一曲曲為油拼搏的贊歌。
注重為職工創造有活力的成長環境。企業能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關鍵在於企業是否為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條件,讓他在這里有施展抱負的舞台。因此在文化導向上,必須要堅持發展留人,為人才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我們提出了「人人皆人才」的理念,堅持用「環境拴人,情感聚人,發展留人」,積極為職工成才創造條件。
3、要創建有自己的特色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建設之所以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關注和認同,就在於他能對企業職工的思想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讓職工的價值理念、道德理念與企業所提倡的價值理念、道德理念相一致,從而自覺的去遵守執行。不同的企業因為發展歷程不同,人文環境不同的,也就造就了不同的行為准則和價值理念。因此,企業文化建設一定要探求本單位,本企業最具特色的一面,認真加以提煉,形成自己獨有的團隊精神和行為准則,要讓廣大職工認同,成為大家彼此遵守、自覺約束的道德規范,避免那些照抄照搬,不切實際的空洞口號,別讓他們破壞了職工對企業文化建設的參與和支持。
4、要注重內涵,向深度延伸。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不是簡單的搞比賽,組織活動,而是要做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要在內涵、深度上多下功夫。積極進行企業文化研究,使企業文化與本單位實際緊密聯系起來,發揮出應有的效力。從本單位的特點出發,提煉出既簡約上口,又易被職工接受的企業精神,使其成為支配職工思想意識的精神支柱。總之,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讓其發揮軟性生產力的作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大家持續努力,不斷探索,才能最終取得成績,見到實效,為推動企業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論文服務網是學生企業文化畢業論文寫作,企業管理職稱論文發表,企業文化論文範文參考首選網站。
3. 關於企業文化論文
2 中日企業文化的比較分析
日本文化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和」的觀
念,淵源於中國儒學倫理,其內涵是指愛人、仁慈、和
諧、互助、團結、合作、忍讓,它是日本企業成為高效
能團隊的精神主導和聯系紐帶。
2.1 中日企業理念的比較
2.1.1 日本企業的靈性主義
靈性主義是在強調價值觀、經營信念的確立和
驅動下,靈活地、隨情順勢地完成企業的經營和管理
過程,從而面對復雜的、多變的企業狀況及出現的問
題,得以選擇正確的認識角度和最佳的處理方法。
日本企業不是以目標管理法、成本利潤分析法
等理性工具作為管理基礎,而是將企業的價值觀念
及其信念作為經營管理的基石,再由此推導出具體
的經營管理規則、目標和方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情
況,從而表現出其經營哲學的「靈性主義」特色。
2.1.2 中國企業的關系主義
中國企業管理的哲學基礎,直接淵源於傳統文化。
從管理觀念來看,中國人認為「天命之謂性,率
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是為教
化至善的理念,確立了以「重生」為特徵的人本位。
人與人之間強調「倫理人」與「社會人」,「倫理」為「天
道」,人與人之間的和合關系,即共存共榮、同舟共
濟。管理管的是理,是「靈性」,是通過管「理」服人,
以己推人。所以,中國人強調管理中的教化功能,即
「曉之以理,明之以道」。
從管理目標來看,中國人強調致中和、求穩定和
求發展,在必然中求自由,提倡君子固而不比、致公
無私、和而不流、中立不倚、知仁達義。其表現是:仕
居其位,人盡其才,無盡其力,安居樂業,順理理通,
和諧安定。所以,中國企業多強調以群體大目標融
入個人小目標、人心的穩定和生產的常規化運轉,然
後才是企業的發展,個人的自我實現。
從管理對象來看,中國注重對人的管理,強調人
事共有一理、情理相融、同舟共濟、禮儀為先,從而達
到合理、合情、合法。所以,與西方的規格化、標准
化、獨立化管理特徵相比,中國企業更常運用思想政治工作來啟發人的內心道德自覺,以發揮組織的群
體影響。
與日本企業的靈性主義相比,中國企業並不完
全表現為那種隨情順勢的靈性態度,而是強調以理
通情,理在情中,反對缺乏靈魂式的變動不居。變的
靈活態度應以理為髓,以理為導,強調的是萬變不離
其宗、以不變應萬變的哲學方式。
2.2 中日企業價值觀的比較
2.2.1 日本企業具有團隊意識
1975年,日本豐田公司收到員工創造發明設想
的建議達38.1萬件,採用率為83%,為此支付獎金
3.3億日元,而當年僅製造部門的收益就達160億
日元。松下電器公司2 100名員工一年內提出創造
發明設想28萬項。這些數據表明了日本企業員工
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也表明了企業員工強烈的
團隊主義意識和作風。
團隊主義的基本特點既要求企業在經營管理中
充分發揮「團隊」的整體效能,又要保持「團隊」內部
的「和」以及維護和發展整個團隊的利益。
日本人的「團隊意識」是個人在加入特定的集團
為存在前提的;個人與集團(團體)的關系幾乎維系
終身;集團(團隊)成員之間沒有硬性的「契約」,義務
和責任具有彈性。所以,日本企業員工常稱自己所
在的工作單位是「家裡的公司」,在公司供職的時候
也表現出很強的責任心和獻身精神。
2.2.2 中國企業具有集體主義意識
我國企業,從價值觀要素來分析,無疑表現為集
體主義的價值取向。其特徵為:(1)集體價值認同具
有多重性,即個人對集體的認同是多重的。小到非
正式團體、班組和車間,大至分廠、總廠,乃至國家、
社會,是同時作用於個人的價值認同的,這就使得人
們既體會到團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又使得歸屬、跟
定意向很難聚焦和集中;(2)集體意識的形成是雙向
的,即企業員工一方面具體地歸屬於某一特定團體
中,另一方面又受到理想化、更高層次集體目標的牽
引。現實歸屬與理想追求是並生運作的;(3)員工對
集團的向心力具有不完全性。由於集團認同的多重
性以及集體對個人的絕對優越化,我國企業職工對
集體的向心力,一方面隨著指向多重目標的過程中
散射和弱化了;另一方面,一部分向心力又返歸個人
自身,形成了集團向心力的不完全性。
與日本企業的集團意識相比,兩者的不同點為:
第一,日本企業的集團意識有著深刻的民族文化背景,這就是民族生存的危機感、擬家族關系、日
本式的以「誠」「忠」為核心的義理等。中國企業的集
體主義其民族文化背景則不盡一致,傳統文化中的
「孝」、「禮」多表現為一種外在倫理規范,同時又強調
一種「獨立人格」,「忠」也是有條件的,「忠」的對象具
有嬗變性。所以,日本的團隊意識具有較徹底的內
心認同與行為指向的一致性;中國的集體主義則表
現為心理與行為的非完全重合。
第二,日本企業的集團意識是以普遍化的大家
族關系為紐帶的,團隊精神具有相當的心理環境優
勢。例如,日本企業的非正式團體大都與工作目標
同歸趨,工作和生活領域的集團認同有機整合在一
起。中國企業的集體主義具有一定程度的血緣連帶
的特點,在企業中,一方面表現為對普遍的集體價值
觀的認同,另一方面又表現為一定程度的非工作關
系的群體組合,這些「非正式組織」既有與工作目標
趨同的,表現為社會主義企業內部的團結、友愛、互
助精神,也有相當一部分是剛性很強的「自我利益團
體」,從而滋生了我國企業內一些諸如「關系網」、「內
耗」等不良現象。
第三,日本企業以「非專業化的成功道路」等途
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集體價值取向與個性發展
之間的矛盾。中國企業由於人事制度的「結構性症
結」尚未完全解構,集體價值取向幾乎覆蓋了自我發
展需求,個性發展憑籍「機會獲取」、「位置優勢」等非
正式途徑來實現。
2.3 中日企業的經營觀念比較
2.3.1 日本企業的「經營即教育」
日本企業經營是以「人性」為導向的。日本企業
的經營者認為,技術的進步、產品的開發、質量和勞
動生產率的提高,包括最終利潤的實現,都是以人為
主體,以人為質量,以精神潛能的發掘為前提。所以
「人才開發的利益大得無窮」,「企業的教育訓練投資
投入產出系數最大,是最核算的投資」,「職工能力的
提高與企業利潤呈幾何級數關系」。「經營即教育」
成為日本企業家們的共識。
「經營即教育」的企業思想包含著如下內容:(1)
企業和社會有一種無言的契約,應是社會對企業的
委託,實現這一重任,需要企業全員的共同努力
(2)企業經營是企業全體員工的共同任務。(3)必須
依靠教育在企業員工中根深蒂固地植入「經營的目
的是為社會服務,利潤乃是服務的報酬」的思想
基於上述理念,日本企業都幾乎以「教育為本」。例
如,松下公司每年的教育投入占總數成本的10%。
松下幸之助提出「造物之前必須先造人」。整個豐田
公司的口號是,「既要造東西,又要造人」,推崇「以造
就人為根本」。
2.3.2 中國企業的經營特徵
從經營目的來看我國企業,具有以下特點:(1)
注重在創利潤的同時盡社會責任。這是由我國企業
性質決定的,企業不僅僅是贏利單位,同時兼具多重
任務。例如,承辦幾乎全部的社會公共事業項目和
生活設施,呈現出「企業辦社會」的特徵,名目繁多,
包括企業自願不自願的「贊助」等等;(2)從企業家的
角度來看,由於多重身份、多種因素的制約,他們在
經營中,對事業的追求遠大於對利益的追求。由於
企業家的經濟利益不是出於企業利潤,而是出自企
業成本,企業家作為國家所有權的代理人與管理者,
多把經營活動作為個人事業的追求,贏利的動機並
非很強或唯一。這就產生了雙重效應,一方面,企業
家自身多具有一種「利潤至上」的崇高追求;另一方
面,如果這種理想追求受多種因素、多重身份制約而
受阻的話,便造成「企業短期行為」等非正常現象;
(3)我國企業的「育人」功能也是很強的。社會主義
企業肩負著培養「四有」職工隊伍的職責。從企業模
式來看,終身用工制以及重視社會范圍的國家所有
制、思想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為企業教育提供了獨
特優勢。與日本企業「經營即教育」的思想不同,我
國企業更注重職工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保證企業
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
2.4 中日企業管理特徵比較
2.4.1 日本企業的全員參與管理
日本企業從管理形態來講,表現為一種全員參
與。這種全員參與表現在:(1) U型(先自上而下,
再自下而上)決策實質上是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
決策定奪之前的疏通,廣泛地征詢意見,有關人員反
復協商,目的即集中眾智、全員參與;(2)日本企業員
工的責任區劃是全面性的,並不是界定在特定范圍
內。日本公司雇員的責任是全面化的,不同於西方
企業具有特定的任務與責任區域,這也決定了在管
理過程中自然是全員參與;(3)日本企業也非常注重
引導企業中非正式組織發揮的管理效能,日本企業
中存在著許多非正式團體,如同窗會、同鄉會等,企
業一般鼓勵支持這些團體存在,並引導其自願組織
質量管理小組、攻關小組、合理化建議小組等,廣泛
地吸收其參加各級各類管理活動,讓他們發揮其管
理的功能,這是全員參與管理的突出表現。
日本企業全員參與管理的風氣,歸根到底是
為終身僱用制的確立,形成了所謂「勞資利益」或「
運」共同體,客觀上促成了全體員工對企業經營、
理、發展、繁榮的關心。
2.4.2 中國企業的管理特徵
我國企業由於文化、制度模式的強制約,管理
征具有獨特性。(1)管理目標的多元化。經濟目
並非我國企業管理的唯一追求,包括倫理目標、政
目標、人事管理、行政目標等等,都是企業追求的
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且在特定時期,甚至超過了經
目標的追求強度;(2)企業管理活動的政治化色彩
濃。這表現在:企業一方面是相對獨立的經濟實
另一方面又是國家一級行政組織;思想政治工作
企業管理的一條主線;企業既有相對獨立許可權,又
受國家有關部門的控制和影響;企業領導體制包
黨委思想政治系統,管理手段不僅有經濟性的,也
政治性的(如政治動員、行政命令、思想政治等);(
從管理的組織模式來講,偏重於「人事管理」。這
體表現在:人事部門在企業部門體系中居於突出
位、重要的地位;企業員工既關心生產、經營,更關
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培養、上下級信任的保持、自身
嚴得到社會承認、友誼與信任的發展、威信的提
等,企業中「人際網路效應」較強;人際因素往往覆
了其它管理因素(如客觀化、制度化、科學化因素)
3 中日企業文化比較中引發的幾點啟示
3.1 重視企業文化,加強企業理念的培育
企業理念包含了一個企業的價值觀,即一個
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實踐中所形成的對本企業生
經營的行為、員工工作行為以及企業公眾形象的
理等問題的總的看法。企業理念是長期形成的、
全面的價值觀念體系。它表現為一種比較穩定的
理定勢和文化積淀。其次,企業理念還包括企業
神,即企業群體在長期的生產經營中形成的信念
不懈追求。它是一個特定的企業基於自身的性
任務、宗旨、時代要求和發展方向長期培養形成
它是企業價值觀體系的外化。第三,企業理念還
括企業道德,即企業行為的一種倫理意識和道德
價,同時也包括企業員工的職業道德。
研究表明,只有將企業理念作為整個企業運
的靈魂,企業才會有明確的目標、有機的協調,形
鮮明的個性,並為達成目標而將員工緊密凝聚在
起,使他們自然地融於這種文化中,體會和體現這種
文化,並為其不斷完善而進取。由此,企業理念成為
加強企業凝聚力的一塊磁石。因此,必須加強企業
理念教育,教育員工「一切以顧客為中心」,勇於創
新,注重品格修養,為企業、社會做貢獻。
3.2 樹立「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創建學習型
企業,營造濃厚的企業文化氛圍
「經營即教育」成為日本企業文化的重要特徵。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
表現為員工素質的競爭,只有具備高素質的人,才能
有高素質的企業。而員工的高素質,在很大程度上
取決於他的學習能力。從這一意義上說,在新的時
代背景下,企業競爭的實質是學習能力的競爭,企業
競爭惟一的優勢來自比競爭對手更高的能力。IBM
每年為內部員工在培訓方面的投入多達20億美元
以上,不僅創建了各類培訓學院,還建立了網上大
學;西門子公司把培訓看作是競爭的要素之一,它在
國內外共擁有600家各種培訓中心,每年參加各種
定期和不定期培訓的員工多達15萬人。在日本,新
員工首先被送入培訓機構學習和受訓,考試合格後
才能上班,這成為日本一些企業的一項制度。我國
的海爾、聯想、寶鋼等知名企業也在實踐中積極探索
建立學習型組織。可以說,重視員工的學習培訓,關
注員工的全面發展,積極創建學習型企業,在企業內
形成一種濃厚的團隊學習氛圍,並激勵員工把學習
能力轉化為創造能力,從而實現員工和企業共同發
展的目標,這正是企業文化所要求的,也是企業成功
的關鍵所在。
3.3 培養團隊精神,建立企業與員工的共同體
意識
「松下人」提出了這樣的信條:惟有公司每一位
成員親和協力,至誠團結,才能促進進步與發展,每
一個人都要記住這一信條,努力使本公司不斷進步。
我們應借鑒日本企業文化建設中的長處,強調企業
是一個大家庭,企業要為員工盡心盡力,員工要為企
業盡職盡責,同事間要真誠合作,勞資雙方要進行思
想溝通,共同克服困難。同時,重視培養職工忠於企
業的觀念,樹立團隊精神,鼓勵員工入股,參與企業
民主管理,以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同當」的命運共同
體思想,把員工的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結合起來,在
注重員工全面發展的同時,積極促進員工關心企業
的發展,形成共同體意識。
3.4 ,
政治工作
從中日企業文化比較中不難發現,日本企業文
設的許多東西,都是日本人從我們這里拿去的。
深知,我國的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具
富性和多樣性,因此,決定了中國企業文化建設
涵上的豐富性、獨特性和表現形式的多樣化。
傳統文化深受儒學文化的影響。儒學文化向來
人的思想品德、觀念、情操培養和修身養性:在
人的關繫上,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在處理個
社會的關系中,提倡莊重自製,重視教育感化,
技能,提倡社會責任感、勤奮工作,很少強調私
比如,誠實、忠厚、善良、守信、求實、節儉、仁愛
。因此,我們應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加強做人的
品德教育和做事的職業道德教育。
4. 福能集團是一個什麼企業
福能集團2004年創始於德國,總部位於盧森堡。[1]
福能集團是歐洲領先的新能源終端服務提供商。提供各類太陽內能光伏產品以及各種低碳環保的生活應用產品。福容能集團在全球擁有250多名員工,分別在德國、法國、義大利、中國大陸和香港、迦納和美國設有分公司。福能集團的銷售網路覆蓋30多個國家,團隊通曉21種語言。[1]
福能集團的主營業務涵蓋「新能源、新文化、新科技」[2] 三大板塊。在傳統強項「新能源」板塊中,福能進一步優化了Fire Energy 分銷物流服務、歐洲新能源陽光谷(ERESV)、solarF陽光網等資源,不斷開拓市場,明確了企業終端服務商、系統集成商的定位。在「新文化」板塊中,福能涉獵投資移民、高端旅遊、承辦《非你莫屬》等電視節目,並在西班牙設立了中文學校。在「新科技」板塊中, 福能集團將投資移動互聯網,進軍APP開發領域。此外,推出PVGO系列低碳節能環保產品。[1]
5. 關於企業文化精神的論文
建築企業文化精神源於企業的創新,而企業的創新往往受到企業機制變動、核心資源轉變以及環境變化、理論變革等企業自身發展需要和外界條件的雙重影響,現代建築企業文化精神的培育需要具有新的創意理念.
6. 有關企業文化的論文
構建和諧企業文化的新理念
摘要:企業文化是市場經濟文化在企業中的具體與微觀的反映,企業成 長的精神轉化為企業成熟期的完備的企業文化要依賴於管理環境。著眼具體 企業自身,建設和諧企業文化必須緊扣理念文化、利益文化與管理文化這三 個和諧關節。突出企業特性文化,有效將戰略與制度融而為一,重點啟動和 激活企業內在源動力。
企業文化是以人為核心的企業資本要素有機融合而共同創造的全部財富 的總和。它包括企業物質化和非物質文化。企業資本要素主要包括生產資本、 科技資本、勞動力資本,其中人是創造企業文化的主體和最終本源。和諧的 企業文化主要體現在企業內部各要素之間的和諧、企業與外界各方面的和諧, 而關鍵在於內部的和諧。企業是社會的細胞,是社會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 主要生產基地,沒有企業的和諧文化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和諧。著眼具體 企業自身,建設和諧企業文化必須緊扣理念文化、利益文化與管理文化這三 個和諧關節。 和諧文化的理性涵義是公平、正義,感性含義是合情合理,即各方面的 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和平衡。和諧文化不是惰性文化,不是自足文化,是 一種在和諧中不斷發展和創新的進取文化。 一、和諧理念是和諧企業文化的精神支柱 和諧理念是一種價值觀。從哲學上講,和諧原本就是一種文化。和諧 文化既體現在社會制度、社會生活、社會關系中,也體現在社會的精神道德 思想觀念中。通過和諧理念的培育,可以為和諧企業文化建設提供精神和道德的支撐。樹立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文化,這對於企業的每一個員工特 別是位居優勢的企業資本擁有者和管理者來說,應當努力把和諧理念中蘊含 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轉化為思維方式和行為准則。 第一,推進和諧企業文化建設與發展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發現矛盾、 轉化矛盾的持續過程。第二,對員工的人文個性特點不僅要尊重和包容,還 要有理、有利、有節地培養和張揚。強化包容意識,關鍵是要在企業中努力 創造和諧的人文環境,通過包容促進相互融合,通過尊重促進多樣共生,通 過和諧機制保障和諧訴求,達到企業文化諸要素和諧共榮的目的。第三,企 業文化的和諧是動態發展中的和諧。和諧環境文化的打造,不是以減少經濟 文化之間競爭去追求靜止狀態的和表面的和諧,而是要把共同利益作為競爭 的前提,把不同經濟文化共生共贏作為合作的支點,努力在競爭中追求更高 層次的和諧。和諧文化不是平均主義。平均主義抹殺勞動者個體文化之間質 與量、過程與結果的差別,損害了勞動者的積極性,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和人 類社會的進步。第四,和諧是人的心理感受和主觀判斷,離開了人去談和諧 就像拋開太陽去區分晝夜一樣荒唐。和諧企業文化始終圍繞著人這個本原。 人本文化中的以人為本,不是一般的思想方法,而是構建和諧社會文化的最 高價值理念,是培育和諧精神的總開關。 二、構建企業文化兩重性,體現和諧利益 企業文化具有兩重性:第一層是企業員工的價值觀,它具有差異性與易 變性。第二層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它必須是穩定並有生命力的員工價值觀。 企業的核心價值是穩定並有生命力的。企業的核心價值觀與企業的宗旨和戰 略規劃是相統一的,企業費者看到或感覺到。企業核心價值觀的表現形式可 以是多樣的,比如說可以是以產品形式、服務形式、廣告形式、也可以通過 公益活動來體現。無論採取什麼形式都是向所有的人傳播企業的核心價值觀。 人們能不能接受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就看它有沒有生命力。當人們能夠認可與 贊同時,就說明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有生命力。企業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是以 它的經濟性來支撐的。企業核心價值觀要能給企業所接觸的內外所有消費者 帶來經濟性的滿足。作為企業領導要把企業的價值觀與員工個人的價值觀統 一管理起來,這個統一是指在認同企業價值觀的前提下保持員工個人價值觀 的活力,使二者協調起來,而不是相互對立。當員工個人的價值觀與企業的 核心價值觀存在激烈沖突的時候,必須以企業的核心價值為首位。在企業文 化的引導作用下,員工會有一種忠誠意識,與企業共度難關。企業高速發展 時,員工能夠保持應有謹慎,不會出現浮躁的行為。因此我們的企業在考慮 兼並對象時不僅要仔細分析對方的產品、設備、人員與設計能力這些硬體, 還要周密考慮企業文化這個軟體。 兩個基本重點就是戰略與制度。這兩個基本點是企業文化的兩個車輪, 只有這兩個車輪協調並不斷地向前運動才能保持企業文化這駕馬車不斷前 行。企業文化的這兩個基本點要不斷給企業文化補充新的組成部分,以保持 旺盛的生命力。 三、和諧的管理文化是建設和諧企業文化的有效途徑 企業成長期的某種精神能否轉化為企業成熟期的完備的企業文化依賴 於管理環境。管理環境是企業各種制度與由制度所產生的約束力的總和。良 好的管理制度具有適度超前性,它引導人們向積極的方面發展。管理制度有 沒有生命力就看它能不能得到落實並取得員工的一致認可。職工認可一種制 度需要一定的時間,時間過長,說明我們的管理制度不具有可行性或者說員 工的素質有待提高。在推行新制度時,員工同新的管理制度可能會出現磨擦。 為此,作為管理者要盡量尋求支持變革的動力,減少阻力,形成有效的合力。 管理制度是有形的管理環境。無形的管理環境是員工基於對制度的理解所產 生的一種對自己的約束力,這種約束力可以彌補硬性制度的不足與空缺。這 種約束力是員工基於對企業負責所產生的一種行為。 和諧的管理文化是建設和諧企業文化的有效途徑。第一,和諧管理文化 機制是實現公平與效益相統一的必要手段。從企業范圍來說,建設局部與整 體、微觀與宏觀、企業與社會相協調融和的文化機體,樹立推行和諧管理文 化,發揮管理杠桿在微觀經濟領域里的作用,努力協調好企業內部各要素之 間的利益關系,是實現企業自身和諧、促進社會和諧的有效途徑。和諧管理 文化引導人們平和、有序、良性地公開文化個性,防止對企業整體和他人產 生破壞力。第二,和諧管理文化的核心是人本文化。和諧管理文化准確把握 人本管理的科學內涵,挖掘和釋放人的智慧和潛能,讓人在勞動中創造幸福, 在創造中享受快樂,在快樂中追求發展,在發展中奉獻快樂。和諧管理文化 氛圍中企業目標文化與員工需求文化互動,管理者綜合運用溝通、協商、激 勵、引導、感化、魅力影響等手段對員工進行企業理念和文化的滲透,使矛 盾雙方達成一致的工作目標和意願,是管理者通過各種方式構建企業和諧的 人際關系、工作氛圍,使員工的工作更富創意和激情,達到企業各層面人員 「在共享中共建,在共建中共享」,企業效益最大化,社會責任最強化。第 三,和諧管理文化一要解決企業文化整體與局部的和諧,促進員工個體與個 體、個體與群體、群體與群體關系的和諧。維系企業文化正常運作有三條命 脈,即資金文化流、物資文化流、人力流。其中最根本的是人力流,它可以 影響甚至決定資金文化和物資文化,資金文化、物資文化以及二者之間的轉 化都離不開人力流。以平等、公信、友愛、互助為主要標志的和諧人際關系, 有利於強化團隊精神和全局意識;有利於激勵鬥志,激發工作熱情,調動人 的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確保資金流、物資流以及資金流與物資流之間的相 互轉化的永續、良性和高效。二要解決勞動關系文化的和諧。員工的價值觀、 利益與企業的價值觀、利益,員工的價值觀、利益與「老闆」或資本的價值 觀、利益是對立雙方的辯證統一。以和諧為指向的現代管理文化則從企業利 益、資本利益、老闆利益與勞動力利益互利互贏的基點出發,通過資本與勞 動的相互滲和,老闆與員工的相互溝通,公平合理的薪酬激勵、榮譽激勵和 情感激勵,建立起資本擁有者與勞動擁有者人格上平等、利益上均得,各盡 其能、各得其所的雙向動力保障機制,將企業和資本的追求與員工即勞動者 的追求統一到共同的目標上,達到企業利益員工化、員工價值企業化。 和諧理念是和諧企業文化的精神支柱;和諧利益是構建企業和諧文化的 根本基礎;和諧管理文化是建設企業和諧文化的有效途徑。企業文化與社會 文化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社會和諧以企業和諧為基礎和前提,企業和諧又 離不開社會和諧,二者互相依存、互為條件、相互作用。努力打造和諧企業 文化,用企業文化和諧促進社會文化和諧,是我國企業責無旁貸的神聖歷史 使命。
7. 「為什麼說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論文」2000字
這個說法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問題,企業文化怎麼能是企業的靈魂呢!新優勢公司認為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內部絕大多數員工真正信奉並切實踐行的理想、價值標准和行為准則。換句話說,企業文化就是內部員工、外部客戶對企業真實品格的認知。因此,新優勢一直主張,做企業文化就是做經營管理,做經營管理就是做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就是經營之道,是經營哲學的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