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股票跌漲對公司有影響嗎
有,但是影響不大,影響的只是公司融資能力。
1、股票是公司價值的表現,價格往往反應該公司是否被看好,因為公司業績是對股價有影響。
2、通過第一條來看,公司的聲譽也是和估價相關的。
3、如果股票在股市上表現不佳,可能會面臨退市的危險,退市後公司就不能很好的融資影響發展。
4、如果高管持股,價格的變化關繫到其個人資產的變化,自然高管層會想方設法搞好業績。
股票價格反映的是市場價格,不是凈資產,所以股票在二級市場流通,價格變化和公司基本上聯系不大。
當然有影響,按以下方式判別對股價的影響程度
了解凍結股份的原因,是涉及本身債務還是對外擔保的債務。
了解涉訴案件的標的,是否超出其凈資產,如果超出或接近上市公司的凈資產,那就危險了;
③ 為什麼公司要上市呢上市了股票下跌了對公司有影響嗎
一、公司要上市原因:
1、拓展融資渠道。公司的發展需要資金,在沒有上市的時候,公司的資金大多來源於銀行的貸款。這是一種借貸關系,需要還本付息的。
2、提高公司的形象。公司要想上市,無論是A股、美股、港股等市場,都有自己的一套上市規則。只要完成上市的公司,在各方面都是比較優秀的,因此,這就會存在一個門檻。
3、有利於公司結構的調整。公司一旦上市之後,業績、毛利潤、業務方向、現金流等各方面的信息都會處於公開的狀態,並且受到了多個有關部門的監督,如果出現造假,可能被市場直接強制退市。
4、實現財富增值。公司上市對於原始股東來說,可謂是一件大事。由於股票存在較高的溢價,一旦上市之後,這些原始股東的財富往往會出現暴增,從而實現了財富的增值。
二、上市公司的股票下跌對公司的影響有:
1、意味著一家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在走低
上市公司的股價就是對於一家公司的內在價值體現,股價的上漲就是對於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的認可;反之股票的下跌,就是證明上市公司的股價偏高,股價已經高於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股票,需要價值回歸,所以股票大跌對於上市公司意味著內在價值在走低。
2、意味著一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在走低
上市公司的市值跟公司股價是成正比例的,因為上市公司的總股本除了發生送股轉股或者回購注銷之外,總股本是不經過變動的。但公司的股價出現大跌,上市公司是的市值就會出現同樣的出現大跌,而上市公司的市值也是隨著股價大跌而下跌。
3、意味著一家上市公司大股東股權質押面臨平倉風險
現在的上市公司最起碼都有90%以上的大股東都是出現股權質押,就是屬於二次募資資金了。上市公司大股東都是把這些股份抵押給金融機構貸款,但抵押的同時當股價大跌到質押平倉線只是不補充質押股,大股東會出現被爆倉的風險。
(3)公司股份流拍後對股票的影響擴展閱讀:
一家上市公司的股價大跌,市值大幅縮水,不幸淪為低價股,很容易被其他企業收購兼並。
再者,股價大跌,不僅傷害到股民的利益,大股東的利益也會受損。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之前,大股東對股價波動不會太在意,因為他們手中持有的股票不能在二級市場上流通。現在則不同,上市公司大股東以極低成本獲得股票,可以在二級市場上流通並減持。而股票的大跌,直接關繫到大股東減持後能套現的資金有多少。
股票價格的高低,關乎到一個企業的形象,說白了,股價就是體現上市公司的價值。如果股票價格長期下跌,市值大幅度縮水,這樣會有損上市公司形象,這會讓人覺得這個上市公司肯定出了什麼狀況了吧,進而對其產品也不再信任。
④ 誠心請教,股票跌了對公司有什麼影響
公司股票的價格反應的是這家公司的市場價值,反映一家公司的實際價值的並回不是凈資產,而應該是答它的市場價值。你說的這個情況在我們中國股市股權分置改革以前的確是這樣的,原始股股東的股份是不能上市流通的,所以股價的漲跌對它基本沒有影響,所以導致很多上市公司募集萬資金後對股東不負責任,因為與他的利益無關。但在真正的流通市場,大股東們的股份都是流通的,股價下跌就等於使他們資產也縮水了。
另外股價往往反應的是市場對該公司將來發展的預期,也會對公司的發展產生影響,股價的大幅下跌會導致公司的業務或產品受到市場質疑,從而進一步制約公司發展。
⑤ 股改之後對股票有什麼影響!!
股改的全稱是「國有股股權分置改革」
那麼什麼是股權分置改革了?
什麼是股權分置
-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暫不上市流通
翻看相關規定,既找不到對國有股流通問題明確的禁止性規定,也沒有明確的制度性安排
一句話概括,股權分置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暫不上市流通。股權分置是近兩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但股權被分置的狀況卻由來已久。
很多老股民都知道,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之初,有一些股票是全流通的。打開方正科技(原延中實業)的基本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其總股本是97044.7萬股,流通A股也是97044.7萬股。
然而,由於很多歷史原因,由國企股份制改造產生的國有股事實上處於暫不上市流通的狀態,其它公開發行前的社會法人股、自然人股等非國有股也被作出暫不流通的安排,這在事實上形成了股權分置的格局。另外,通過配股送股等產生的股份,也根據其原始股份是否可流通劃分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截至2004年底,上市公司7149億股的總股本中,非流通股份達4543億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64%,非流通股份中又有74%是國有股份。
股權分置的產生是否有相關法律依據呢?1992年5月的《股份制企業試點辦法》規定,「根據投資主體的不同,股權設置有四種形式:國家股、法人股、個人股、外資股」。而1994年7月1日生效的《公司法》,對股份公司就已不再設置國家股、集體股和個人股,而是按股東權益的不同,設置普通股、優先股等。然而,翻看我國證券市場設立之初的相關規定,既找不到對國有股流通問題明確的禁止性規定,也沒有明確的制度性安排。
股權分置改革與國有股減持不同。減持不等於全流通;獲得流通權,也並不意味著一定會減持
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解決股權分置問題開始被提上日程。1998年下半年以及2001年,曾先後兩次進行過國有股減持的探索性嘗試,但由於效果不理想,很快停了下來。此次改革試點啟動後,有很多投資者問,流通與減持有什幺不同?對此,法律專家的解釋是,減持不等於全流通,減持可以在交易所市場進行,也可以通過其它途徑,被減持的股份並不必然獲得流通權;而非流通股獲得了流通權,也並不意味著一定會減持。
什麼要改革
-股權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約了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根本性變革
正是由於股權分置,使上市公司大股東有「圈錢」的沖動,卻不會關心公司股價的表現
作為歷史遺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權分置早已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的一塊「心病」。市場各方逐漸認識到,股權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約了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根本性變革。而且,隨著新股發行上市不斷積累,其不利影響也日益突出。
首先是因股權分置形成非流通股東和流通股東的「利益分置」,即非流通股股東的利益關注點在於資產凈值的增減,流通股股東的利益關注點在於二級市場的股價。試舉一例,可以對「利益分置」有更清晰的了解:2000年12月,某上市公司以每股46元的價格增發2000萬股股票,由於是溢價發行,增發後每股凈資產由5.07元增加到6.72元。也就是說,通過增發,該公司大股東不出一文就使自己的資產增值超過30%。其後該公司股價一直下跌,大股東卻毫發無損。可見,正是由於股權分置,使得上市公司大股東有著「圈錢」的沖動,卻不會關心公司股價的表現。上市公司的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礎。
三分之二股份不能流通,客觀上導致流通股本規模相對較小,股市投機性強,股價波動較大
股權分置也扭曲了證券市場的定價機制。股權分置格局下,股票定價除公司基本面因素外,還包括2/3股份暫不上市流通的預期。2/3股份不能上市流通,導致單一上市公司流通股本規模相對較小,股市投機性強,股價波動較大等。另外,股權分置使國有股權不能實現市場化的動態估值,形不成對企業強化內部管理和增強資產增值能力的激勵機制,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和產品創新也頗受制約。
我們該做些什麼
-不要以為自己股份少,說話沒人聽,便採取觀望態度。事實上「眾人拾柴火焰高」
流通股股東應當通過與非流通股股東「討價還價」,來尋找利益的平衡點
有了以前的經驗和教訓,此次改革採取了更加尊重市場規律的做法,規則公平統一、方案協商選擇,即由上市公司股東自主決定解決方案。方案的核心是對價的支付,即非流通股股東向流通股股東支付一定的對價,以獲得其所持有股票的流通權(所謂對價,指一方得到權利、權益、益處或是另一方換取對方承諾,所做的或所承諾的損失、所擔負的責任或是犧牲。目前,我國法律中還沒有明確「對價」概念。這次改革實踐中,「對價」往往指非流通股股東為取得流通權,向流通股股東支付的相應的代價,對價可以採用股票、現金等共同認可的形式)。首批試點大都選擇了送股或加送現金的方案,得到了多數流通股東的肯定。目前,第二批試點公司的方案正在陸續推出,送股方案依然是主流,但也出現了創新的方案,如縮股、權證等。
首家改革試點公司三一重工舉行臨時股東大會時,投資者李先生在現場告訴記者,雖然自己只持有1000股三一重工股票,但從公司公布改革方案後,他就開始認真研究,並數次打電話給公司表達他的意見,也得到了公司工作人員認真的接待。三一重工的方案由10股送3股改為10股送3.5股,正是聽取流通股股東意見的結果。李先生認為,很多投資者覺得自己股份少,說話沒人聽,便採取觀望態度,事實上「眾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大家都參與進來,流通股股東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護。
這次改革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通過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之間的「討價還價」,尋找利益的平衡點。這種情況下,雙方的充分溝通就非常重要。首批試點中,試點公司通過投資者懇談會、媒體說明會、網上路演、走訪機構投資者、發放徵求意見函等多種方式,組織非流通股股東與流通股股東進行溝通和協商,同時對外公布熱線電話、傳真及電子信箱。應當說,投資者參與改革的途徑還是很多的。
改革賦予流通股股東很大的話語權。清華同方的方案沒能通過就證明了其「威力」
不僅如此,流通股股東的投票結果也是決定性的。根據規定,改革方案要在股東大會通過,必須滿足兩個「2/3」,即參加表決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2/3以上通過,參加表決的流通股股東所持表決權的2/3以上通過。這一規定賦予了流通股股東很大的話語權,它的「威力」在首批試點中已經體現——清華同方的方案雖然總體上得票率很高,但由於流通股股東表決贊成率為61.91%,最終還是沒能通過。
改革後市場能否承受
-綜合來看,股權分置改革後實際股票供給的增加是較為有限的
名義上大股東的股票全部獲得了流通權,但真正能流通的只有很小一部分
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日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第二批試點結束後,將加緊做好全面推開的工作,力爭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基本完成股權分置改革。有投資者因此擔憂,短期內完成改革,是否意味著大量非流通股將上市流通,市場能否承受這一壓力?
不能否認,非流通股上市後會給市場帶來一定壓力,但在很多時候,這一壓力被過分誇大了。以首批試點公司金牛能源為例,按照有關規定,金牛能源大股東必須保持持股在51%以上的絕對控股地位。該公司實施改革方案後,其大股東邢台礦業集團持股比例將降至57.63%。這樣,大股東只有6.63%的股份可以上市交易。也就是說,名義上大股東的股票全部獲得了流通權,但真正能流通的只有很小一部分。
金牛能源的情況並非特例。6月中旬,國資委發布《關於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指導意見》,其中指出,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要根據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促進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原則,結合企業實際情況,確定股權分置改革後在上市公司中的最低持股比例。可見,在改革完成後,依然會有相當比例的股票不會上市流通。
另外,如前面所述,獲得流通權與減持並不是一回事。對於有發展前景的企業,大股東不但不會減持其股票,或許還會增持。這在成熟證券市場中相當常見。
為避免非流通股上市的沖擊,試點改革還有分步上市的規定
為避免非流通股上市的沖擊,試點改革還有分步上市的規定:非流通股股東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自獲得上市流通權之日起,至少在12個月內不上市交易或者轉讓。12個月期滿後,出售數量占該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12個月內不超過5%,在24個月內不超過10%。首批試點公司中,三一重工、紫江企業和金牛能源的非流通股股東還主動提高減持門檻。綜合來看,股權分置改革後實際股票供給的增加是較為有限的。
⑥ 股權轉讓後股價的影響有哪些
股權轉讓對股價的影響有利有弊
1、關於股權轉讓對股價的影響在前面我們專提到要看你屬怎麼轉。
2、有的是直接轉讓給二級市場,如果是這樣的話肯定是利空了,建議拋出。
3、如果是轉讓給另外一家機構或者投資人的話應該就是利好,可以繼續持用,說明股權結構有變更了,但是會提升業績,是大利好。
4、如果是上市公司股東轉讓出售股份,對股價有影響,影響是說明股東對公司未來信心不足,或將引起股價下跌,是利空消息。
所以,股權轉讓對股價的影響有好有壞,關鍵還得看你怎麼轉,何時轉。
⑦ 如果一個公司的股票跌破發行價,對公司有如何影響
你好,股價跌破發行價對企業的影響具體如下:
1、對公司誠信產生懷疑,對公司形回象造成不利影響。答要知道上市本身就是一個活廣告。
2、某種程度上,投資者對公司前景表示悲觀。
3、第一印象很重要,雖然股市投資喜歡失憶。對公司之後的證券活動有所影響。
4、管理層不樂於看到這種情況,總得給投資者一個交待,即使明義上的,比如通報一下。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⑧ 股票流拍是利好還是利空
股票流拍是是利空,股票流拍通俗點說,就是股票公開拍賣,但是沒人競拍,直到截至時間結束,股票就流拍了,或者說轉讓不出去。
一般企業股票出現流拍,很可能是經營出了問題,比如說資不抵債,虧損嚴重等,沒有人願意接盤。所以,無論是什麼原因,一旦出現股票流拍,會給投資者造成恐慌,投資為了減少損失會選擇賣出,股票就會下跌。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9-0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