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有鉛鋅礦石一萬噸,平均品位10度,怎麼計算出金屬噸多少和多少利潤詳細計算方法
1200元一噸左右
② 雲南地勘局:以局為單元發展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同時實行事企分開,穩住事業,做大產業
一、以局為單元發展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
雲南地勘局在貫徹執行國辦發[1999]37號文規定的地勘單位企業化經營中,提出了以局為單元發展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具體做法是:
(一)以局為單元發展產業經濟已經具備條件
他們總結了多年來發展產業經濟的經驗和教訓,認為成績應當肯定,但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不能忽視,主要是:①企業規模小、散,發展後勁不足,全局30多個單位辦了200多個企業,每個企業年均收入僅為200萬元左右。②各個單位之間,低水平重復投入,產業趨同,整體素質不高,投資效益低。必須進行產業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同時他們也認為調整的條件已經具備:
(1)經過多年的努力,要發展的產業基礎已經初步具備,全局市場收入已在4億多元,佔全局總收入的2/3,且有的企業已有一定規模。
(2)地勘費基數確定後,對產業經濟發展已經有一個穩定的扶植金支撐,每年可以拿出幾千萬元,集中辦幾件大事。
(3)全局職工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大部分進入社會,職工住房產權制度改革也基本到位,為以局為單元發展產業經濟解除了後顧之憂。
(4)對非主導、支柱產業的小企業網點,在「九五」期間進行了有進有退的政策,可以置換出一部分國有資產,重新配置到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中去。
(二)以局為單元確定主導產業、支柱產業的發展方向
他們根據:①「九五」以來本局產業經濟發展的經驗;②分析研究了雲南社會經濟發展的宏觀政策和客觀環境;③分析研究地勘局自身的優勢和有利條件。確定:以礦產勘查開發業為主導產業,以工程勘察施工業和外經貿、物業地產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為支柱產業,即「一個主導、兩根支柱」,同時在各個產業中培植足以帶動整個產業發展的骨幹企業。
礦產勘查開發業作為主導產業,包括三大部分:①地質大調查等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勘查。它的產品是一種技術勞務,它的市場是政府訂貨。②商業性地質礦產勘查。它的產品有的是礦業權,有的是為礦業權服務的勘查技術勞務。③礦產資源開發。它的產品是礦產品。他們認為,地勘局的這個主導產業,在礦產資源開發方面也許暫時還比不過一般的礦業公司,但是把礦業權作為一種商品,在雲南省他們還是具有比較優勢的,而且這個優勢還決定今後10年、20年雲南礦業的發展後勁,誰佔有這個優勢,誰就可以主導未來的雲南礦業經濟。
(三)以局為單元圍繞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進行重組
1.對礦業的重組。該局礦業開發「九五」時期起步,主要從事黃金、錫、銅的生產,經過幾年的努力已初具規模。2000年礦業開發總收入已接近1億元。2001年該局加大投入,對骨幹黃金礦山進行技術改造,已形成年產黃金1000公斤的生產能力。為加快礦業的發展,確立其主導產業的地位,推進以礦業為主業的地勘單位的重組改制,他們以雲南地礦勘查工程總公司(集團)為發起人,吸收其他法人參股,將若干骨幹黃金礦山的優良資產和精幹人員,從地勘單位剝離出來,組建「雲南地礦資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上市發行A股為目標,為礦業的發展提供社會資本的支持,使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公司已於2001年8月底注冊成立,掛牌經營,並進入上市前的輔導期。
2.對工勘施工業的重組。這個產業是該局目前經濟總量最大的一個支柱產業,現共有各個級別施工企業17個,分散在各地勘單位。除具有三個高資質外,其餘的資質低、規模小、技術水平不高,難以承擔大的施工項目。西部大開發和西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為工勘施工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但現有的工勘施工隊伍格局不利於工勘施工業的發展。為推進工勘施工企業的重組,穩步實施規模經營和大企業戰略,決定按區域性、專業性、互補性三原則,推進工勘施工業的重組,重組為3個一級施工企業,一個地域性、一個專業性的施工企業。使工勘業實現適度集約和規模經營,以加快其技術水平和裝備水平的提高,增強市場競爭力。
3.對多種經營業的重組。主要調整具有代表性的產業。即以原集團公司外經貿部為基礎組建進出口公司,根據礦業和工勘施工業發展的需要,形成礦產勘查、開發、加工、貿易一條龍的經營鏈,帶動礦業和工勘施工業走向東南亞市場,從而提高外經貿對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發展的關聯度,帶動兩個市場(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的拓展,使其成為第三產業的主要支撐。同時,繼續採取多種方式放開搞活與主產業無關聯的不適宜國有獨資經營的小企業。
二、以地勘單位為基礎,實行「兩分離、一分流」
他們認為,要實行以局為單元發展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必須使全局優良生產要素圍繞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進行集中,必須讓這些生產要素與地勘單位母體分離。為此,必須以地勘單位為基礎,實施「兩分離、一分流」。
(一)「兩分離、一分流」的內容和做法
「兩分離、一分流」是指地勘單位的經營性資產與非經營性資產的分離;主業與輔業的分離;並在兩分離過程中對人員進行分流。「兩分離、一分流」實質是分離事企職能。將地勘單位主產業中的優良資產與精幹人員相結合,與隊的事業職能分離後進入市場。將不適應經營的資產和經營性資產中的不良資產剝離到隊,將不適應進入市場的人員剝離留隊,改變長期存在的事企職能混合、經營性資產與非經營性資產混合、優良資產與不良資產混合、精幹人員與非精幹人員混合的事企不分的體制。優良資產和精幹人員從事業母體中脫離出來,合理流動,向主產業集中,才能突破主產業小、散、亂的格局,有利於主產業的重組,把主產業做大。經剝離後的地勘單位,是事業性質的,其職能主要是管理基地物業地產、管理在崗職工和離退休人員、管理待崗職工、管理未改制小企業和國有資產及收益(或國有股股權及收益)。為支持「兩分離、一分流」工作,由局核撥隊(事業)基地管理費和轉產分流人員費用,這樣可以穩住事業,發展產業。同時事企各司其職,各得其所。
今年以來,該局9872名在職職工,從主產業分流出來留隊的職工3889人,隊(事業)管理人員518人,放小改制小企業職工約1000人。礦業、工勘等產業從業人員4500人左右,約佔全局在職職工的46%,分流留隊的人員佔39%,隊(事業)管理人員佔5%,各類放小企業安置約佔10%。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了隊伍結構的調整,將有力地促進產業經濟的發展。
(二)對分流人員的安置辦法
對地勘單位來說,在企業化經營中,如何分流富餘人員,同如何把產業做大同樣重要。為此,、雲南地勘局制定了一系列有利於分流富餘人員的政策,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內部退養。規定待崗職工中男年滿50歲、女年滿40歲的人員,可實行內部退養。月退養費由事業單位工資體系中本人檔案職務工資標准或技術等級工資標准(即固定部分)的70%、105元生活補貼、每一工作年限2元的工齡補貼構成(大約人均500元/月)。
(2)病退。本人申請,醫院證明,可辦理病退。
(3)下崗。適用於年輕的待崗職工。按當地最低生活費標准(昆明為180元/月)+130元,作為下崗職工待遇。
(4)鼓勵自謀職業。
(5)一次性買斷工資。平均付給每人3萬元,同時解除勞動合同。
(6)局屬學校全部實行屬地化改革。全局共20所學校,已交出去16所,每交出去一所平均要給地方40萬元。未交出的四所中,一所為局的職工大學,已經省教育廳批准,改為國土資源職業技術學校,由省教育廳管。另一所為局屬的普通高中,已確定改為昆明市寶石職業中學。
(7)後勤一塊轉化為物業公司(或中心),為職工提供有償服務。醫院全部對外開放。
(三)對地勘費基數分三類管理
為保證「兩分離、一分流」順利推進,並促進以局為單元的產業結構調整,他們將地勘費基數分為轉產分流人員費用、基地管理人員費用、產業投資資金。
(1)轉產分流人員費用。用於發放在「兩分離、一分流」中分流出來的未上崗的待崗人員的生活費和內退職工的內退工資。局對每個地勘單位的分流比例進行核定,按人年6000元標准撥隊(事業)轉產分流人員費用,由隊調控管理。
(2)基地管理人員費用。用於發放在「兩分離、一分流」中留隊從事基地管理的管理人員工資。每個地勘單位從事基地管理的人員比例由局核定,按每人每年1萬元的標准核撥。
(3)用於產業投資的費用。在保證上述經費後,餘下的用於產業投資。地勘單位「兩分離、一分流」後,主產業分離出來通過重組向主產業集中,局利用產業投資集中投入,加大投資力度,可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放大投資功能,提高產業的技術水平,增強產業的競爭力,使產業獲得更快、更健康的發展。
三、面對新形勢,深化體制和機制改革
1.圍繞建立資源型股份公司、發行A股上市的目標,已成立了股份公司籌備組,目前已完成了內部重組。即將雲南文山礦業開發總公司、大理州北衙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雲南省滇西礦業勘查開發總公司(含高山公司37%的權益)、楚雄市小水井金礦、富寧縣那能金礦的經營性資產,以及一大隊、物探隊與礦權經營相關的固定資產,投入股份公司。同時,按照資產、業務、人員相匹配的原則,相應劃入公司人員788人(不含聘用人員),完成了上述隊伍的重組工作。
此外,還完成了股份公司股權設置方案:雲南地礦勘查工程總公司(集團)作為主發起人,以凈資產7500萬元出資,邀約雲南冶金集團(出資550萬元)、上海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出資500萬元)、中國地質大學(出資150萬元)和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出資100萬元)四家發起人,合計出資8800萬元,構成股份公司股本。各發起人均已在《發起人協議書》上簽字確認。
2.對地勘局機關的體制和機制進行改革。即逐步將事業局的體制改變為企業化經營體制。已成立雲南地礦勘查工程總公司(集團),局與集團公司逐步實行職能分開,明確了局與集團公司為出資人與受資人的關系,正逐步採取措施將集團公司做實、做大、做強,已將三個產業部名正言順地劃為集團公司,其他綜合部門正逐步過渡;集團公司與隊級企業為母子公司的關系,正在培植和發展集團公司的核心企業(如正在組建的資源型股份公司等)。出於策略上的考慮,他們在推進局、隊兩級企業化經營改革中,有意使隊的改革步伐快於局的改革步伐,在若干年內,使局總體上仍保留為事業局的牌子和形象,以保持地勘費不間斷,並繼續享受事業單位的一些優惠政策,待事業單位改革政策明確之後,再考慮局的定位問題。
3.地勘單位中從事企業活動部分的改革。這部分改革,是在「兩分離、一分流」和重組的基礎上進行,即對於已建立的企業都朝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目標進行改造。
首先搞內部股份制改造。即在地勘單位內部進行的股份制改革。有以下幾種形式:
(1)區調隊(在玉溪)。實行整體改造,該隊分離出來的經營性資產,經清產核資約為600萬元,向職工籌集400萬元,組成邁特有限公司,下屬幾家公司,其中一家為寶石公司,原為職工控股的公司,已在全省開了5家分店,發展很快。
(2)三大隊(在大理)的工程勘察施工公司。總股本800萬元,職工股(含配股)佔40%,已完成招股和工商注冊等工作。
(3)選一些分項目進行股份制改造。如:汽車駕駛培訓項目所進行的股份制改造。該項目是用租用的一塊荒山進行封閉性的駕駛培訓,培訓方法較先進,報名參加培訓的人較多。對此類項目的股份制改造不搞國家控股。
(4)對物探隊(在宜良)之類無產業的隊,實行60%的人休克式下崗改造,局按下崗人員每人每年3600元撥給隊,由隊安置下崗人員。需要指出的是對這類單位,局寧可下猛葯改造地勘單位,也不辦毫無希望生存和發展下去的小企業。
(5)對各隊辦的屬第三產業的小企業或實體,實行放小,通過職工買斷,置放出一部分資金來支持主業。
在進行內部股份制改造中,採取了如下幾項政策措施:
(1)股權設置和股權結構。所有企業都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設置國有股(由局、隊持股)、企業法人股和職工股。職工股東成立職工持股會,其股權數額規定一般應佔到總股本的40%以上,最低不低於35%。為吸納一時拿不出較多的錢來認股的職工,採取一次認股,分期付款的政策,還可以用未來的紅利付認股款。離退休職工不能入股。
(2)職工入股底限和配股。在堅持入股自願的前提下,規定一般職工入股數額下限為5000元,班組長為8000元,中層幹部為1.5萬元,公司董事、監事及公司副職為2萬元,副董事長、公司(總)經理為2.5萬元,董事長為3萬元。要求70%的職工參股,實行股權適當向管理層集中的政策,區調隊邁特公司董事長的股權金達10萬元,幹部與職工的股權比例為10:1。
為了鼓勵職工入股,提高職工持股比例,實行配股制,即按職工所持股本額實行1:0.5~0.7配股,其上限為3萬元。配股資金來源於各隊的三項基金(發展基金、集體福利基金和獎勵基金)。配股只限於本單位職工。職工股東的配股只有收益權,沒有所有權。
經上述改制後,該局的經濟將轉變成為以國有為主體、多種所有製成分共同發展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到「十五」末,將使國有和非國有經濟的比例達到7:3或6:4。
四、把改革和開放結合起來,發展和壯大產業經濟
雲南局為了將地勘經濟全方位地融於社會,融入國內外市場,加速發展,把改革和開放結合起來,近幾年來,大力推行「引進來」「走出去」戰略。
1.「引進來」戰略。近幾年來,該局引進的力度比較大,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協助引進南非比利頓公司(為英資)聯合開發蘭坪金頂鉛鋅礦。
(2)與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日本等國多家國際礦業公司合作,開展風險勘查開發,簽訂合作項目9個,合同金額2750萬美元,到位資金617萬美元。其中與南非比利頓合作成立的「高日勘探公司」的合作方式是:我方以一個礦權(估價為1300美元)加入,對方以資金投入掙股(已投入2500美元),已在中甸地區經鑽探驗證發現一個大型斑岩型銅礦;與澳大利亞WMC公司合作的「華澳公司」,已正式組建,協議資金400萬美元;與加拿大英可鷹橋公司簽訂了合作開展鎳礦勘查開發的可行性研究協議。通過引資風險勘查,盤活了部分礦業權資產,引進了新技術,擴大了勘查技術服務領域,其收費達1000多萬美元。
(3)與國內公司合作。如:廣西龍泉礦冶公司與該局的幾個隊合作,其方式有:礦權合作;對方提供先進設備、儀器、風險勘查金,地質隊提供技術、勞務等,今年就從該公司拿到700萬元資金。
(4)引資合作開發局機關大院的房地產。
2.「走出去」戰略。該局實行的「走出去」戰略出於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國家要求雲南、廣西兩省(區)融入湄公河經濟區;二是雲南與東南亞國家在經濟上有互補性。中國的工業品在東南亞有競爭力,但越南寮國、緬甸等國家的支付能力差,可用資源產品,尤其是礦產品支付。
這些國家在我國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後,也提出北方融入戰略,放寬對外(尤其是對中國)開放政策,可謂是雙方一拍即合。寮國的鉀鹽、越南的鉻鐵、緬甸的鉑鈀是雲南局瞄準的三種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寮國萬象平原鉀鹽礦的協議已正式簽署,資金已於2000年到位,是國家計委批準的第一筆海外勘查資金,計劃1.5年內探明1億噸首采儲量、1億噸遠景儲量,可供開發。
對越南的鉻鐵礦是從貿易入手的,每年從越南進口七八千萬噸礦石。下一步打算與越方合作投資探采。目前正在談判合作的事宜,已完成了選區工作。
③ 錫概念上市公司,錫概念上市公司有哪些
a股只有一家上市公司與金屬錫有關。
錫業股份(000960):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錫產品生產企業,產品在國際市場的佔有率為18%-20%,在國內市場的份額為40%左右。作為世界最大的錫生產企業,錫業股份擁有從勘探與開采、選礦、冶煉到深加工完整的錫產業價值鏈,在行業內具有較大的優勢。
④ 礦業經濟和礦產品貿易6
1.礦業經濟
玻利維亞是一個傳統的礦業生產和出口國。幾百年來,礦業為其主要經濟命脈。玻利維亞礦業生產歷史悠久。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前,當地的印第安人就已經開始了金、銀、銅、錫礦的開采,並掌握了用銅或銅錫合金製造器皿、用具和武器以及用金、銀製成裝飾品的技術。自1545年波托西省塞羅里科(CERRO RICO)銀礦被開發以來,玻成為西班牙在美洲無數次探險中被發現的唯一「黃金之國」。銀產量當時在世界上占首位。玻以其豐富的銀礦自然也成為西班牙在美洲重點掠奪對象國。殖民統治末期,金、銀的產量大大減少。玻獨立後,礦業生產以錫、銅、鉛、鋅、硫磺、鉍等為主,後又增加了鎢、銻及石油、天然氣的開采。銀的生產也有恢復。這期間,美國和英國資本相繼滲進玻,逐步控制了玻的礦業生產,其中主要的是美國資本。至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由美國控制的三大公司幾乎佔有了玻全部的錫礦。
進入20世紀,玻利維亞錫和銻礦的產量躍居世界前列。二次大戰前,玻錫產量在西方世界一直處於首位,二次大戰中,由於亞洲產錫國捲入戰事,玻錫作為戰略物資,身價倍增,玻的國際地位也有提高。戰後,國際市場錫的需求量減少,加上其他產錫國生產發展,美國利用戰略儲備錫操縱錫價等原因,使玻錫生產不斷下降,市場日益萎縮。
1995年,帕斯埃斯登索羅領導的民族主義革命運動發動人民武裝起義並奪取政權之後,帕斯將美資礦業公司收歸國有,成立了國營礦業公司,國家加強了對礦業的控制,但也允許中、小型私人礦業公司或礦業合作社的存在。多年來,國營礦業公司一直控制著玻礦業生產的70%左右,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997年數字表明,礦產品的開發占國民生產總值(GNP)的24%,其中礦業佔1/4(5.6%),石油和天然氣佔1/6(3.7%)。1997年礦業和採石業為國民經濟創造了6.8億美元(按1990年水平)產值。1997年礦業和採石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7%,1998年增加到48%。
(1)錫礦
玻錫曾是礦業的拳頭產品,長期起著經濟支柱的作用。錫的生產和出口在玻利維亞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是國家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拉丁美洲錫產量佔世界的19%,玻利維亞、巴西、秘魯和阿根廷是主要生產國。1979年前,錫產量保持在3萬噸左右,佔西方世界五分之一,居第二位。1979年後,產量連年下降,1979年為2.8萬噸,1985年為1.6萬噸,1996年為1.5萬噸,1997年為1.4萬噸,1998年進一步下降到1.054萬噸,1999年只有1.02萬噸,居世界礦山錫產量第五位。由於國際市場上錫價下跌,直接導致玻許多錫礦山倒閉。1997年精煉錫產量達1.69萬噸,1998年大幅減少,降為1.11萬噸。
(2)銀礦
玻利維亞銀產量水平不高,僅排世界第9或10位,1998年和1999年礦山銀產量分別為402噸和422噸,佔世界礦山銀產量的2.5%。但由於該國的銀礦床不僅礦床規模大,而且開采成本非常低,使得銀成為玻利維亞很有競爭力的主要出口金屬之一,1997年和1998年分別出口創匯6100萬美元和7200萬美元,占該國主要金屬礦產出口值的16%。
(3)銻礦
玻利維亞的銻儲量較豐富,有150多個脈狀礦體,礦脈除含銻外,尚伴生金、錫沙等,單個礦脈不大(原約0.6~0.9m),點多且集中,主要產在錫礦帶內。銻礦多由私人公司小規模開采。1975-1977年玻利維亞銻礦產量高達1.6萬~1.7萬噸/年,1978-1982年降到1.3萬~1.5萬噸/年,1983年以來,銻產量已由近1萬噸逐漸下降到1999年的3342噸。該國最大的銻企業為文托(Vinto)錫銻冶煉廠,目前文托冶煉廠由於沒有找到買主仍在運營,其生產的精礦大部分出口到美國。目前玻利維亞已由出口礦石和精銻改為主要出口氧化銻。1995年和1996年分別出口氧化銻為4525噸和4550噸,分別占銻總出口量的92.4%和96.4%;1997年和1998年分別出口氧化銻為4915噸和3725噸,分別占銻總出口量的97.3%和99.5%。主要出口英國、美國、比利時。1998年出口英國為2098噸,出口美國為1168噸,出口比利時為425噸。玻利維亞銻采礦業的私有化行動繼續阻礙著銻礦生產。1999年玻利維亞銻礦山產量為3300噸,比1998年下降30.0%。Empresa Minera Unificada公司的Chilcobia礦山從年初開始僅以12000噸銻精礦的速度進行著生產,但其為了履行與國有的Vinto錫銻冶煉廠簽訂的合同,不得不動用其礦石儲備。Cia Minera Salinas公司仍在進行少量的銻開采活動,但是1999年初僅能按100噸/月的速度供應Vinto錫銻冶煉廠原料。
(4)鎢礦
鎢礦亦是玻利維亞傳統生產和出口產品。70年代以來,直至1984年,鎢礦產量一直在2000多噸的水平上徘徊,僅次於加拿大和南朝鮮,居西方世界第3位。鎢礦主要是由中型企業生產,其產量約佔全國鎢產量的一半。90年代以來,玻利維亞鎢礦產量已下降到500~600噸的水平,1998年產量627噸,次於奧地利和葡萄牙,居西方世界第3位。1998年鎢品出口創匯250萬美元,美國為玻利維亞的最大進口國。1999年,玻利維亞鎢礦產量進一步下降到334噸。
(5)鋅礦
聖克里斯托巴爾銀礦的開發使玻利維亞成為世界重要的鋅礦生產國。1996年玻利維亞礦鋅產量為14.50萬噸,1997年增加到15.45萬噸,1998年產量略有下降,為15.07萬噸(佔世界總計2%)。
2.礦產品進出口
玻礦產品90%以上供出口。80年代,玻礦出口無論從數量還是金額上都呈下降的勢頭。1980年,礦產品出口總額還在6.4億美元以上,1986年已不足2億美元。礦產品出口在全部出口額中的百分比,1985年為39.2%,1986年為33.2%,低於天然氣出口(佔55%以上)。所有礦產品出口中,錫仍占首位,1980年出口2.39億美元(占礦產品出口總額37%左右),1986年為9.6億美元(占礦產品出口總額49%左右),90年代,玻礦出口收益有回升,但仍低於80年代的水平。1997年和1998年礦產品出口總額分別達5.2億美元和4.5億美元。在所有礦產品出口中,以鋅為首位,1997年和1998年出口分別為2.0億美元和1.5億美元;其次是錫,1997年和1998年錫的出口量分別為1.24萬噸和1.04萬噸,創匯額分別達1.4億美元和1.37億美元。
礦產品傳統的出口對象國家是美國、英國、西德。90年代,玻礦出口對象仍是以美國、西歐為主,其次是拉美國家,主要有美國、英國、阿根廷、比利時、智利、德國、秘魯等。礦產品出口在玻出口總額中的比例按國別統計為:美國13.5%,英國5.9%;西德5.0%,其餘均不足2%。
表16玻利維亞主要礦產的產量和出口收益
1998年玻利維亞主要礦產的產量和出口收益如下表16。表16中的數字顯示出,盡管1998年貴金屬的產量有所上升,但有色金屬的產量卻出現了下跌。這些趨勢反映出玻利維亞大部分礦產品的國際價格在這一年出現下降。雖然與1997年相比,1998年銀的價格平均上漲了13%,但在年末卻開始下跌。鋅價的下降(僅為1997年價格的78%)准確地反映在1998年的出口收入上;鉛(85%)的狀況基本與此相同。相比之下,1998年錫的價格上漲及下降的幅度都達21%,其平均價格基本與1997年持平。金的價格雖然下降了12%,但由於位於Santa Cruz的Purquio Norte礦的投產使得產量有所增加,所以出口收入下降不大。
玻利維亞的礦業傳統地被分為國有部門、合作采礦和手工采礦者、商業礦山。但是,隨著經濟結構的不斷改革,這種三分法正逐漸不能適應礦業統計的需要。國有的玻利維亞礦業公司(Corporacion Minera de Bolivia簡稱Comibol)1985年產值占玻利維亞礦業總產值的51%,但到1998年這一比重卻下降到了5.4%。以前的國有Comibol礦山或者與私營企業重組成為合資企業,或者轉讓給合作開采企業,只有瓦努尼(Huanuni)錫礦和科爾奎里(Colquiri)鋅-錫礦例外。
Comibol將成為一個控股公司,通過出租許可證給他人和由他人經營來獲取利潤(要出售該公司的礦山需要對國家的憲法進行修改)。該公司一直試圖將剩餘的兩個礦山作為附屬礦山歸並到它的另一資產——Vinto冶煉廠這樣一個一攬子資本化解決方案中,以便從這兩個礦山的經濟、社會重擔下解脫出來。作為Vinto冶煉廠的原料來源之一,Colquiri在1998年給政府造成了300萬美元的虧損,Comibol正努力縮減目前多達230人的雇員隊伍。
Huanuni的狀況同樣很危險。總的來說,Comibol公司在1998年虧損了500萬美元。其資產還包括位於東南的Mutun鐵礦以及Cerro Rico銀礦。
在產量和就業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合作采礦者和所謂的小礦主,其中有許多使用Comibol許可證的合作者在早期的礦山關閉後紛紛轉讓采礦許可證。1998年,玻利維亞35%的礦業產值來源於合作采礦者和小礦主,他們占玻利維亞鋅產量的30%,銀產量的38%,銻產量的42%,金產量的16%,錫產量的25%和鉛產量的19%。這一領域的業主數量正急劇減少。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玻利維亞有842個合作采礦者和500個小礦山。絕大部分小礦山集中在貧瘠的Andean高原上,歷史上有名的礦業區Potosi和Oruro現已淪為最貧窮的地區。
事實上近年來所有的礦業投資都集中在商業產值,1998年該部門的產量增長了6.1%,占玻利維亞礦業總產值的60%,分別占銻的56%,黃金的84%,銀的55%,鉛的78%和鋅的66%,僱用了約4000名工人,所支付的工資是其它私營部門的兩倍。
玻利維亞現代礦業的標志是在Oruro北部Kori Kollo的Inti Raymi(Battle山金礦的88%)項目。1998年該礦山磨礦770萬噸,金的品位為2.23克/噸(0.065盎司/噸),回收金336000盎司,銀968000盎司。1998年金價為307美元/盎司,而1997年則為322美元/盎司。隨著黃金價格在1991年中期降至250美元,某些開發活動已延期。
第二個重要的開發項目位於Uyuni東南和Potosi西南這個高而貧瘠縣的聖克里斯托巴爾(San Cristobal)。自1994年以來這里的Apex銀礦公司一直試圖取得包括古老的Todos礦在內的所有權(Properties)。由於這里發現了極重要的銀、鋅和鉛礦床,且具有進行大規模露天開發采礦的潛力,有人預言它將使玻恢復其在世界銀市場中的地位。
1998年,Golden Eagle Internation宣布了其在Cangalli(La Paz南部)的有關黃金的重要發現,儲量為640萬盎司。另一個重要的礦產地Don Mario金銅礦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業已完成。該礦山採用地下開采與露天開采相結合的方式,以氰化流程這一常規處理方法可望回收90%的金。
從拉巴斯省發源的幾乎每條河流都有砂金的成礦條件,不少私人或小型公司在該地區淘金。據報導,目前在玻礦業公司注冊的以開采砂金為主的礦業合作社近400個。另外,在與玻、巴西交界處的馬德拉河玻方一側,以及聖克魯斯和貝尼省的部分河流里也有金砂。岩金在玻也有一定規模的開采。但是限於能力,玻無法探明金礦的儲量,更無法控制金礦生產,很多黃金被走私出境或被別國(如巴西)非法采走。採金者多利用外國資金和技術,採取瞞產私分和采富棄貧的辦法,使國家資源遭到很大破壞。
⑤ 探礦權收益現狀
(一)黑龍江省探礦權分布基本情況
黑龍江省已形成了以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為主體,多種經濟類型並存的地質勘查行業隊伍。截至2008年底,黑龍江省地質勘查行業具有地質勘查資質單位共102家。主要開展地質礦產勘查工作單位有: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省煤田地質局、省有色地勘局、省黃金工業管理局、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黑龍江總隊、武警部隊黃金第一總隊、化工部黑龍江地勘院以及大慶石油總公司的勘查單位等8個部門。具體情況如表4-1、4-2所示。
表4-1 探礦權發證按勘查階段統計表
(二)黑龍江省礦產資源勘查財政收入現狀
在礦產資源申請探礦權過程中,探礦權人需根據《中華人民礦產資源法》、《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在中國境內進行探礦權申請的需繳納探礦權使用費,申請由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礦產地的尚需繳納探礦權價款。近幾年來,全省探礦權個數及其使用費和價款繳納情況見表4-3所示。由表中可以看出,全省有償使用探礦個數2004年最多,而探礦權使用費和價款收入在2005年達到目前最高峰,即1.05億元。
表4-2 探礦權勘查登記按礦產分類統計表
表4-3 2002~2006年全省有償出讓探礦權個數及繳納探礦權使用費及價款情況
(據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廳,2002-2009)
(三)2003~2008年地質勘查取得成果的基本情況
1.2003~2007年地質勘查取得的成果
2003年度,固體礦產勘查穩步推進,其中各地勘單位在國補、省補以及自投資金的各類地質勘查中圈出有一定數量的多金屬,貴金屬異常區和礦(化)點及礦體,並預測多處成礦區和找礦區,同時也找到具有一定規模的非金屬礦產並獲得了一定資源量。全省勘查工作中有突破性進展的礦區多處,已發現小型岩金礦產地4處,小-中型鉛鋅礦產地2處,中-大型建材非金屬礦產地2處。東安大型岩金礦資源儲量通過國家級評審,探明資源儲量24.3噸,平均品位8.99克/噸。
2004年度,各地勘單位在國補、省補以及自投資金的各類地質勘查中圈出一定數量的多金屬,貴金屬異常區和礦(化)點及礦體,並預測多處成礦區和找礦區,同時也找到具有一定規模的非金屬礦產並獲得了一定資源量。2004年全省勘查工作中有突破性進展的礦區多處,其中在阿城市白嶺區發現了較具前景的鉛鋅礦床;鐵力市鹿鳴-平安區發現了有望達到中-大型的鉬礦床;黑河市爭光岩金礦和黑河三道灣子金礦有望達到中型以上礦產地。
2005年度,勘查成果比較顯著,煤炭新增資源儲量6.2億噸,遜克東安岩金礦外圍新增資源儲量10噸,新發現了大興安嶺呼中區上中埃基西馬亞河地區鉛鋅、寧安市沙蘭鎮地區金銀、大興安嶺塔源二支線金銀、黑河市三道溝-豬肚子河岩金、黑河市上馬場鄉納金口子岩金、寧安市黃旗溝地區鉛鋅錫、雙鴨山寒蔥溝鐵等7處小-中型礦產地和一些重大找礦線索。
2006年,通過1∶5萬區域地質礦產調查工作,發現礦點(礦化點)40餘處,可供進一步勘查的靶區5處;利用中央和省礦產資源補償費安排地質勘查項目57個,項目資金19572萬元。寧安英城子岩金礦預測資源量達到10噸,黑河爭光岩金礦控制內蘊經濟資源量20噸,雙鴨山寒蔥溝鐵礦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達500萬噸,大興安嶺地區探明可望達到中型的鉛鋅礦和鉬礦各1處,呼瑪椅子圈煤礦煤炭預測資源量達1.3億噸。在得爾布干成礦帶上發現了白卡魯山碧水鉛鋅礦,在中部小興安嶺———張廣才嶺成礦帶首次發現了大型的鐵力市鹿鳴鉬礦床,已經探求控制的和推斷的鉬金屬量大於10萬噸,同時,又發現了同類型的霍吉河鉬礦床。
2006年,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依託省資源開發融資平台,建立了境外資源開發貸款項目儲備庫,運作的境外項目達66個。龍興集團取得了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塔什特克大型鉛鋅多金屬礦的礦產資源使用權,哈爾濱龍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取得了俄羅斯赤塔州莫戈恰區涅爾丘甘煤礦的礦產資源使用權,省地勘局對玻利維亞聖克魯斯省穆能鐵礦進行了前期調研。黑龍江省地質科學研究所將蘭塔爾斯卡亞采礦公司股權的70%轉讓,收回了前期投資並有所獲利。庫頓岩金礦勘查已探求金資源量35噸,預測全區金資源量90噸。赴南澳大利亞考察礦業,初步達成了銅礦的合作意向。礦業集團在俄馬加丹州砂金開采工作已經正常開展,馬加丹州岩金勘查項目已與湖南鼎新公司達成轉讓協議,並投資進行地質勘查工作。赴玻利維亞考察礦產資源,已通過穆通鐵礦的初步立項論證。黑龍江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院與澳大利亞北部省洽談,取得了合作勘查開發該地區礦產資源的共識,並在辛巴威選了一處金礦、一處鉭鐵礦作為投資目標。省區域地質調查所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達成了開發紅山鉛鋅礦的協議。
2006年,齊齊哈爾礦產勘查總院與澳大利亞就爭光岩金合作項目重新談判,補償資金大部分已到位;地勘一院與大連新發展集團合作,新發展集團已投入400萬元進行風險勘查;地勘四院成功運作地熱項目;地勘五院的鹿鳴鉬礦、紅旗山鐵多金屬礦和大西北岔硅石礦三個礦權成功合作。地勘六院辦理了翠宏山鐵多金屬礦礦權延續,霍吉河多金屬礦的礦權合作也正在全力推進。科研所與澳大利亞合作組建龍邦礦業,引進澳方100萬澳元資金。礦業集團將多寶山銅礦床勘查許可證更名,保障了多寶山礦田整體開發。黑龍江省地勘局與福建天寶集團合作開發三道灣子金礦,已經投產。
2007年,中國地質調查局與省國土資源廳於11月2日簽署了《合作開展黑龍江省多寶山地區礦產遠景調查協議書》,投資4000萬元,用3年時間在該區進行礦產遠景調查綜合方法技術試驗與示範。啟動全省煤炭資源調查工作。經多次溝通協調,省財政擬出資2億元,自2007年開始,用5年時間,開展全省煤炭資源調查工作。2007年開展3個區塊,調查面積2.78萬平方千米,資金概算0.76億元。開展城市地質調查試點工作。省國土資源廳與哈爾濱市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投資5000萬元,分3年時間在哈爾濱市開展城市地質調查試點工作,為城市地質災害防治、地質環境評價和生態環境整治及城市建設發展等提供依據。發現了綏濱縣福興煤礦大型礦產地1處,黑河市上馬場鄉岩金、大興安嶺地區碧水鉛鋅等中型礦產地2處,呼中區偃尾山銅多金屬礦、樺南縣亂泥溝金銀礦、樺南縣二伐岩金礦、寧安市英城子外圍金(銀)礦、大興安嶺松嶺區大子楊山—紅光一帶煤礦等小型礦產地5處。新增資源儲量:煤炭4.02億噸;金屬量:金6.4噸,鉬0.43萬噸,鎢0.86萬噸;鉛鋅3萬噸;礦石量:鐵340萬噸。有力地提高了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省國土資源廳負責的援藏地質找礦項目,投資1000萬元,利用兩年時間,共發現了3個大型礦床、3個中型礦床、3個礦點和一批重要找礦線索。
2007年,省坤源公司與帝國礦業公司(寮國)進行合作勘查湄公河畔的孟巴本鎮金礦項目普查。
2.2008年地質勘查取得的成果
2008年1月,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與黑龍江省政府在哈爾濱簽署了《黑龍江省公益性地質調查及戰略性礦產勘查協議》,該協議的簽署,是中央和地方合作開展公益性地質調查工作的一次全新探索,也是提高全省基礎地質工作程度和研究水平,促進地質礦產勘查,實現地質找礦重大突破的一個重要舉措。協議確定開展公益性地質調查,統一部署重點成礦區帶地質找礦工作;開展區域地質調查、區域地球化學勘查工作、勘查技術方法試驗、礦產遠景調查和重大地質問題研究;開展煤炭資源及非常規能源調查評價;開展城市地質、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開展公益性地質調查成果保護和處置研究等。目前初步框定各類合作項目13.6億元。合作周期為2008~2015年。
(1)新發現礦產地和新增查明的礦產資源儲量情況
2008年,完成階段性勘查煤礦地4個,其中大型1個(勘探)、中型1個(普查)、小型2個(詳查1個、勘探1個);本年新發現煤礦產地7個(大型1個、中型1個、小型5個),鉬2個(中型1個、小型1個);本年提高規模級別的煤礦產地4個(大型2個、中型2個)。新增查明(333)級以上礦產資源儲量為:煤738253千噸,其中已經資源儲量評審備案256633千噸、已經地質勘查報告評審26550千噸、未經地質勘查報告評審455070千噸(伴生油頁岩17400千噸);鉬金屬量18008噸(未經地質勘查報告評審);金金屬7107千克(未經地質勘查報告評審)。
(2)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取得重大成果
自2006年國家全面實施危機礦山找礦以來,全省共有8個國有大中型礦山開展了礦山接替資源找礦項目。2008年度實施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項目6個,其中3個項目取得了顯著的地質找礦成果。黑龍江省鶴崗煤礦接替資源勘查,該礦為國有大型煤礦,在本項目實施前,保有(333)級及以上資源量153000萬噸。初步估算新增(333)+(334)?煤炭資源量31949萬噸(未經地質勘查報告評審),其中(333)級及以上資源量10920萬噸。可延長礦山服務年限9年,解決數萬人就業。黑龍江省雞西煤礦接替資源勘查,2008年在礦區外圍普查找礦,初步估算新增(333)+(334)?煤炭資源量30000萬噸(未經地質勘查報告評審),其中(333)級及以上資源量10000萬噸。
另外,黑龍江省寶清縣老柞山金礦接替資源勘查,本礦為國有大型金礦山。原(333)級及以上資源量24400千克,經歷年開發已開采殆盡,現保佑資源儲量700千克。在主礦帶的深部發現了延伸礦體及盲礦體10條,初步估算新增(333)級及以上金資源量4000千克。
(3)煤炭資源勘查成果顯著
黑龍江省依蘭縣依蘭煤礦深部勘探,原為小型煤礦,原有(333)級及以上煤炭資源量2241萬噸。2005年以來在礦區深部開展詳查、勘探工作。2008年發現深部礦體長7千米,估算新增(333)級及以上煤炭資源量15622萬噸(已經資源儲量評審)。黑龍江省綏濱縣福興煤炭普查,原為中型煤礦,原有煤炭資源量為(334)級,經2007~2008年普查工作,估算新增(333)級及以上煤炭資源量7540萬噸(已經資源儲量評審備案)。黑龍江省寶清縣元寶區煤炭普查,2008年開展普查工作,估算(333)級以上煤炭資源量6000萬噸(未經地質勘查報告評審)。黑龍江省七台河市馬場區煤炭詳查,原為中型煤礦,原有(333)級以上煤炭資源儲量56392萬噸。2004年以來開展普查、詳查工作,本年估算新增(333)級以上煤炭資源量4000萬噸(未經地質勘查報告評審)。黑龍江省七台河煤礦接替資源勘查,2007年以來開展普查工作,本年估算新增(333)級以上煤炭資源量3000萬噸(未經地質勘查報告評審)。黑龍江省呼瑪縣鷗浦盆地362高地煤礦勘探,2007年以來開展勘探工作,本年估算新增(333)級以上煤炭資源量2655萬噸(已經地質勘查報告評審)。黑龍江省密山市太平煤炭普查,2005年以來開展普查工作,本年估算新增(333)級以上煤炭資源量2578萬噸(未經地質勘查報告評審)。黑龍江省七台河市北山口煤炭詳查,2007年以來開展詳查工作,本年估算新增(333)級以上煤炭資源量2501萬噸(已經資源儲量評審備案)。黑龍江省雞東縣寶泉參場西區煤炭詳查,原為小型煤礦,原有(333)級以上煤炭資源量2080萬噸。2007年以來開展詳查工作,本年估算新增(333)級以上煤炭資源量2200萬噸(已經資源儲量評審備案)。東寧縣東寧煤田浪東溝礦區詳查,2008年開展詳查工作,估算(333)級以上煤炭資源量2029萬噸(未經地質勘查報告評審)。黑龍江省鹿山煤礦二井區生產補充勘探,原為小型煤礦,原有(333)級及以上煤炭資源量4124萬噸。2008年開展補充勘探,本年估算新增(333)級及以上煤炭資源量2000萬噸(未經地質勘查報告評審)。
(4)金屬資源勘查成果明顯
在小興安嶺—松嫩盆地邊緣成太帶(Ⅲ級)孫吳有色金屬成礦區(Ⅳ級)實施的2個鉬礦勘查工作成果突出:黑龍江省遜克縣霍吉河鉬多金屬礦床詳查,2008年開展詳查工作,估算(333)級及以上資源量鉬金屬量13008噸(未經地質勘查報告評審)。黑龍江省孫吳縣蓮花山鉬多金屬礦產普查,2008年開展詳查工作,估計(333)級及以上資源量鉬金屬量5000噸(未經地質勘查報告評審)。
黑龍江省東寧縣金廠礦區及外圍岩金普查,該礦自1994年發現至2007年,已成為特大型金礦,(333)級金資源量已達63406千克。2008年繼續開展普查工作,估算新增(333)級及以上資源量金屬量3107千克(未經地質勘查報告評審)。
(四)黑龍江省地質勘查行業投入-產出現狀
黑龍江省地質勘查行業投入產出情況如表4-4所示。
表4-4 2002~2006年黑龍江省地勘行業投入-產出情況
續表
註:國家地質勘探費中包括國土資源大調查、國家礦補、中央財政補貼。
2008年礦產資源勘查完成實物工作量:鑽探347650米,坑探11899米,槽探97萬立方米,淺井3409米。地勘單位完成主要實物工作量及完成比例情況如表4-5所示。
表4-5 地勘單位完成主要實物工作量及完成比例
⑥ 中國冶金地質改革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一、中國冶金地質隊伍基本情況
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系統勘查單位共有68個(含三級單位),年末職工人數11688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145人。其中地質勘查業從業人員中技術人員5492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261人,占職工總數的比例提高了1.7個百分點。在地質勘查從業人員中,從事礦產地質勘查工作的技術人員和輔助工種近1700人。地質勘查業專業技術人員中地學專業人數為2447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208人;地質勘查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551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29人;地質勘查業中級技術人員1197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40人。2006年職工人均年收入為21431元,比2005年增加了2624元,提高了14%;離退休職工為17529人,年人均離退休費14678元,比2005年減少了157人,年人均離退休費增加了1218元,提高了9%。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直屬的8個局院共有9個地質勘查院,加上總局控股的1個礦業公司,共具有甲級勘查資質29個,乙級30個,丙級27個。另外,各局所屬的礦業公司、地質隊也具有勘查資質。
二、中國冶金地質經濟發展狀況
(一)經濟發展狀況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2006年末總資產211962.28萬元,其中生產性設備67586.00萬元,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原值20494.13萬元,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凈值13420.08萬元。生產性資產占總資產的31.89%,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占生產性資產的30.32%,專用儀器設備的平均成新率65.48%。與2005年末對應指標比較見表1。
從表1看,2006年與2005年相比,生產性固定資產增加1723.29萬元;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增加741.47萬元,僅佔新增資產(9684.86萬元)的7.66%;2006年末地質勘查專用儀器設備平均成新率較上年降低2.54個百分點。
表1 資產負債對比表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2006年度實現總收入93858.28萬元,總支出82529.02萬元。與2005年度相應指標對比見表2。
表2 收入支出構成及對比表
從表2看,隨著《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的出台,中央和地方財政撥款增加,特別是中央專項撥款,較上年同期增加了4594萬元,增長比率為69.85%。同時隨著地質勘查行業的回暖,其延伸產業的收入增長較快,工程勘察施工收入增加額較大(2390.75萬元),礦業權轉讓的收入增幅較大(190.56%)。
(二)從事公益性地質工作的基本情況
2006年共承擔國土資源大調查、資源補償費、中央財政補助、危機礦山等國家各類地質勘查項目67個(其中礦產勘查項目55個),完成國家各類勘查經費近1.5億元。其中承擔公益性地質工作國土資源大調查計劃項目1個,下設8個工作項目,總費用800萬元。2006年共實施鑽探245330米,坑探13126米,淺井3297米,槽探143368立方米。
2006年,度中國冶金地質總局所屬局院共取得地方財政地質項目資金1208萬元。
(三)從事商業性礦產勘查工作的基本情況
從事的商業性礦產勘查工作包括大中型礦山生產勘探、深部找礦等社會地質勘查、地災評估與治理等諸多領域。尤其是地質災害和地質環境評價、治理施工方面成效顯著。
(四)勘查工作區域及勘查成果
國內礦產勘查項目主要分布在阿勒泰鐵金成礦帶、岡底斯銅礦成礦帶、天山鐵銅多金屬礦成礦帶、大興安嶺鉛鋅多金屬成礦帶、冀東鐵礦成礦帶、膠東金礦成礦帶、呂梁銅礦成礦帶、長江中下游成礦帶、閩中金多金屬礦成礦帶、南嶺成礦帶、桂西南錳礦成礦帶、三江金鉛鋅多金屬成礦帶等我國重要的成礦區帶上。國外項目主要分布在蒙古、馬來西亞、加彭、秘魯等國。勘查的礦種主要為:鐵、錳、銅、鉛鋅、金、煤等。
通過2006年的礦產勘查工作,共探獲333+334類資源量鐵礦7170萬噸,錳礦5367萬噸,銅70萬噸,鉛鋅76萬噸,金57噸,銀885噸,煤礦15000萬噸,新發現礦產地31處。一批項目取得了良好成果。
(五)礦產開發基本情況
2006年度,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礦業開發取得新進展。新疆托庫孜巴依金礦投產試車,中南局、山東局、二局參股礦山獲得了較好收益。
(六)工程勘察施工基本情況
2006年度,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實現工程勘察施工收入11424.59萬元。本年投入固定資產1753.09萬元,本年新簽合同金額21071.78萬元,新開在建工程986個。
(七)其他產業基本情況
2006年度,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其他產業收入6387.43萬元,主要為商貿服務、物業開發收入。
三、中國冶金地質改革與發展的基本經驗
回顧中國冶金地質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艱辛歷程,尤其是總結「十五」後三年以來,推動中國冶金地質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成功實踐,不僅使我們進一步增強了加快發展的必勝信念,更重要的是使我們加深了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增強了我們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駕馭中國冶金地質經濟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本領,在取得豐碩物質成果的同時,我們也積累了寶貴的改革發展經驗,這就是:
(1)堅持把更新思想觀念、適應社會發展、滿足市場需求,作為推進跨越式發展的根本取向;
(2)堅持把推進事企分離和產權制度改革,促進生產力發展,作為推進跨越式發展的根本措施;
(3)堅持把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培育市場競爭主體,作為推進跨越式發展的關鍵著力點;
(4)堅持把加強管理,認真履行出資人職責,作為推進跨越式發展的制度保障;
(5)堅持把改善職工物質文化生活,維護職工切身利益,作為推進跨越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以上這些寶貴的經驗和啟示,是中國冶金地質3萬余名職工共同努力、大膽探索智慧的結晶。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必將對中國冶金地質未來改革與發展各項工作的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四、中國冶金地質「十一五」改革與發展的總體設想
實現「十一五」發展目標,突破「資源短缺、技術滯後、事企交織、管理粗放」等發展瓶頸,必須緊緊抓住深化改革這個「牛鼻子」,為實現經濟協調持續超常規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源泉。
(一)深化改革的三項工程
1.推進事企分離
完善事企分離體制,既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打造市場競爭主體的戰略選擇,也是推進事企體制平穩轉換,保持隊伍穩定的客觀要求,更是一項事關中國冶金地質發展全局十分艱巨的改革任務。在總結「十五」地質隊層面上推進事企分離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確立總局和局院在事企分離上的基本職責,完善管理模式,真正做到「該穩定的穩定好,該發展的發展好」。總局作為集團化發展的管理中心、決策中心和資本運營中心,承擔國家商業性礦產地質勘查任務,履行出資人職責,管理、協調控股公司和局院級區域性集團公司的發展,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局院一方面要充分用好事業單位的政策,另一方面要在事企兩種體制分開的基礎上,按「大企業、小事業」的格局推進分離。
2.深化產權制度改革
變革單一產權關系,激活存量資產,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建立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核心是積極穩妥地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十一五」期間,產權制度改革的重點:一是在優勢產業和重點企業引入戰略投資者,進一步規范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條件相對成熟的黑旋風鋸業公司要推進資本經營,加快上市步伐,力爭用2~3年的時間成為社會公眾公司,完成二次創業;二是在工勘等充分市場競爭且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和企業,積極推進股份制改革;三是市場競爭尚不充分的地礦業領域,要搶抓機遇,加快礦權流轉,具備條件的礦權區,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採取總局、局院投入為主,地質技術人員以技術、資金投入為輔,收益風險共擔的方式;也可以採取引進社會資本,走聯合勘查開發的路子;四是基地管理的小廠點,要徹底放開搞活,可實行職工持股經營或在自願的前提下,按法律法規規定程序,在置換職工身份的同時,出售給職工。
產權制度改革,是政策性極強、牽動面極廣的改革工程。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有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法律法規和制度,認真履行程序,自覺接受監督,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要堅持有利於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打造市場競爭主體的原則,形成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企業運行模式;要以市場手段優化配置資源、解放和促進生產力發展作為改革的落腳點,充分調動經營管理者、科技工作者和技術工人各層面職工自覺投身改革的積極性。
3.打造市場競爭主體
事企分離目的在於為打造市場競爭主體鋪平道路,產權制度改革的目的在於增強市場競爭主體的活力。要在發揮優勢、找準定位的前提下,本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發展策略,在總局和局院兩個層面上分別構建重點企業和區域性集團公司。總局重點培育專業性強、技術領先、人員精幹、制度先進為特徵的重點企業,使之逐步成為產業輻射面廣、帶動力強、擁有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實力雄厚的產業核心企業。局院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地方和區域經濟發展為目標市場,重點構建市場地域性鮮明的骨幹企業,並以優勢產業為基礎,通過產業調整歸並、資源整合優化,打造競爭優勢明顯、管理扁平高效、品牌效應優良的區域性集團公司。市場主體是適應市場的產物,打造市場競爭主體,要以產權關聯為紐帶,以做優、做大、做強為目標,符合企業成長的一般規律,經得起市場的嚴酷考驗,做到循序漸進,扶優扶強,優勝劣汰。
三大改革工程,核心在產權制度改革,前提是事企分離體制建立,目的是打造有活力的市場競爭主體,三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完成這項艱巨的工程,要正確處理事業體制和企業體制之間的關系;正確處理總局構建專業化重點企業與局院發展區域性多元化集團公司或區域性專業公司之間的關系,確保改革任務整體協調、有序高效地推進。
(二)加快發展的三大任務
1.突出加強礦產地質勘查
地質勘查作為中國冶金地質第一主業中的重中之重,肩負著為國民經濟建設提高資源保障力的神聖使命。高起點,大手筆,充分發揮中國冶金地質的整體優勢,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最大限度地佔有礦產資源,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資源保障,強化中國冶金地質的經濟基礎,實現資本積累和經濟效益的快速增長,是「十一五」地質工作的中心任務。一要進一步調整地質工作布局,突出加強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的重點成礦區帶和重點礦種的地質勘查工作。針對經濟建設緊缺的鐵、錳、銅、鋁土礦、鉛鋅、鎳、鎢、錫、金等大宗支柱性礦產,重點在大興安嶺、阿爾泰、東西天山、雅魯藏布江、中蒙邊境、長江中下游等重要成礦區帶,開展大、中比例尺的礦產勘查和區帶物化探工作,廣泛獲取有效找礦信息,在此基礎上開展區域評價、成礦預測、選區選點,擇優開展勘查工作,力爭取得地質找礦新突破。同時根據地質找礦戰略西移的實際,適時建立西部地質工作協調機構。二要引入市場機制,建立地勘投入產出回報機制和風險投資主體。高風險、大投入是地勘工作的產業屬性。加快礦產資源快速評價步伐,獲得有價值的礦權,必須加大地質勘查投資力度,一方面,總局和各局院要適時培育好地礦風險投資主體,充分發揮有限的地勘事業費的作用,按市場方式,投向有望礦區,形成投入、回報、再投入的良性循環;另一方面,積極開展聯合勘查,引入實力雄厚的中外公司的資金,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既可化解地勘投資風險,也可加快勘查步伐,實現礦權增值,走礦產勘查開發一體化的路子。三要突出加強列入國家計劃的資源枯竭礦山地質工作,全面推進地質資料的二次開發,以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為切入點,積極承攬礦山生產勘探,以技術進步為先導,探邊摸底及尋找新的原料基地,在延長礦山服務年限的同時,獲取良好的經濟效益。四要針對地質找礦難度加大的客觀實際,提高地質科技創新水平,總局擬在適當時候,組建礦產資源勘查研究院,增強地勘業技術優勢和核心競爭力。礦產資源勘查研究院的核心任務是為總局地質找礦戰略決策提供依據,作為獨立的利益主體,為市場主體在重點成礦區帶,實現找礦突破提供有償技術智力支持。五要圍繞國家重點建設領域、重大建設項目和地質災害多發區、生態脆弱區,開展包括環境地質評價、地質災害治理、水文地質評價、工程地質評價等,不斷拓展地勘業的經營領域和產業鏈。六要實施「走出去」戰略,以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越南、緬甸、寮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睦鄰友好國家為重點,以鐵、錳、鉻、銅、金等礦種為主,以融資或合資組建公司的方式,開展周邊國家重點成礦區帶的調查與評價,選擇合適礦區進行勘查開發。
2.規模發展地質技術服務業
發展以工勘、地理信息為主體的地質技術服務業,是中國冶金地質為國民經濟建設發揮優勢服務功能的要求,也是穩定隊伍、發展主業的客觀要求。工勘重點是打造中基發展、山東正元建設、中南勘基、中冶地勘、山西冶金岩土等資質較高、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專業公司,在做大規模的同時,做強做實,形成一批在國內業界有較高知名度的品牌形象;切實加強岩土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監測的核心技術研究,全方位引進、吸收並消化再創新國內外先進技術、裝備,注重加強地下空間技術領域的研究開發,密切關注國家城市建設、地質災害治理、水工環工程建設及特殊工程領域的有關市場和技術服務,以先進的思想,先進的技術、裝備最大限度地拓展市場,不斷壯大規模和提高效益;在確保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有條件的施工企業,要由生產組織型逐步轉向經營管理咨詢型,最大限度地發揮經營效能,深入研究工藝、工序體現在價值鏈上的比較優勢和競爭方式,以實現做規模、提效益的目的。地理信息業要重點打造山東正元、武漢科島、河北天元等,以「3S」技術,努力培育各自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礦產資源勘查、通信等領域的核心技術,找准服務領域,將技術服務做精做優;要構建研發和應用兩級平台,以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為目標,加大應用軟體和技術開發的力度,通過合作、提煉和創新,使地理信息產業的技術和服務躍居國內領先地位。要積極創造條件,引進戰略合作夥伴,以產權為紐帶、利益為杠桿,聯合打造高端技術研發支持平台,下決心改造和提升現有地理信息產業發展水平,堅決扭轉高端技術低端操作的被動局面。
3.重點提升裝備製造業水平
超硬材料生產和機械裝備製造既是支撐中國冶金地質經濟發展的兩大主業之一,也是頗具比較競爭優勢的特色產業。一是著力加強黑旋風投資公司平台的功能與建設,推進製造業生產要素和資源的有效整合,延伸產業發展鏈,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二是在完善黑旋風科技園一期建設的基礎上,及時展開二期建設,增強製造業的市場擴張能力和產業吸附能力。三是黑旋風鋸業公司,要繼續向亞洲最大、國際一流企業戰略目標邁進,進一步完善市場拓展戰略,調整市場布局,規范市場運作,優化產品結構,進一步擴大激光鋸片、框架鋸、超大型鋸片和復合鋸片等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提升市場競爭力;四是機械公司要以世界先進機械製造業為目標,選擇高附加值的產品,建立完善CAD系統、機械加工系統和銷售系統,加快進入快速發展軌道;五是中印合資晶日公司要根據國內外市場變化,繼續實施產品結構調整,按「精幹單晶,壯大工具,穩定材料」的發展思路,實現設計、開發、生產、銷售一體化和上下游產業鏈延伸,繼續調整產品結構,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大研發力度,使金剛石合成和金剛石工具製造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要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經營思路和產品結構、企業發展戰略。六是黑旋風、晶日兩企業在提高技術創新能力的同時,要重視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健全決策機制,規范策劃行為,加速成為中國冶金地質技術先進、管理規范、品牌知名的工業企業。
中國冶金地質初具規模的地質技術服務和超硬材料生產及機械裝備製造,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市場要求的產物。這些產業的形成,深深根植於我們的專業技術優勢;這些產業的發展壯大,牢牢順應了市場經濟的客觀需求。我們要站在宏觀經濟整體的高度,以國際化視野,研究不斷變化的發展環境,及時調整產業發展思路和經營策略;要從各局院、各重點企業的具體實際出發,正確處理產業發展間的關系,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形成主業突出、持續發展的良好局面。
在推進戰略性結構調整的進程中,我們要高度重視閑置地物、地產的利用和開發,使之成為中國冶金地質經濟跨越式發展中新的經濟增長點。
五、改革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對策與建議
(一)加快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政策問題
《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明確指出:按照事業單位改革的有關規定,盡快落實國有地勘單位離退休人員和在職職工社會保障政策;加快落實有關住房改革所需經費,解決職工住房和基礎設施建設欠賬過多等問題;繼續實行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地方政府在已增加屬地化地勘單位執行地方政策投入的基礎上,正在抓緊落實《決定》精神,加大措施落實上述規定。按《決定》要求,作為中央管理的中國冶金地質總局應比照上述規定執行,目前,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等有關部門正在制定落實《決定》的相關配套政策。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希望能與屬地化地勘單位一樣執行國務院的上述規定,也希望國土資源部予以關注、反映和支持。
(二)地質勘查能力建設問題
一是地質找礦難度加大,必須採用新的科學技術手段和裝備,現有的技術和裝備遠不能滿足地質勘查工作的需求。急需購置先進的儀器設備,引進新技術、新方法,以提高地質勘查效果,增強核心競爭能力。《決定》明確指出了要加強地勘單位地質勘查能力建設,希望國家繼續加大對中央管理地勘單位的資金投入,改善裝備水平,增強地質勘查能力。
二是由於地勘單位成立時間長,多年來國家投入不足,在職工住房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欠賬過多,部分基地仍處偏僻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急需改善。為此,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在2003年12月13日向國資委、財政部報送的《關於執行國辦發〔2003〕76號文等有關情況匯報》材料中,提出了對遠離城鎮、職工生活和工作相當困難、嚴重影響穩定和發展的14個野外地質隊基地實施搬遷改造。對此,《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也專門提出要求解決這些問題,建議加快步伐。
三是產業集團化運作、集約化經營程度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資源配置不夠合理,有限的資源分散在非常雷同的產業,小而散,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缺乏長期發展戰略和市場戰略。風險防範和管理方面還比較薄弱,資產負債率高位運行,半數以上的單位負債率超過60%,缺乏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三)地勘單位資本金問題
資本金不足是地勘單位的共性問題,地勘單位轉企是事業單位改革的必然結果,在國家多年沒有對地勘單位進行資本投入的情況下,改制很難實現。建議考慮採取政策優惠方式,予以解決地勘單位資本金不足的問題。一是將地勘單位轉讓礦業權的收入全額轉增資本金;二是對地勘單位經營收入實行減免稅政策,將減免稅金全額轉作資本金;三是國家投入資金形成的礦業權,免交探礦權、采礦權價款,將免交的探礦權、采礦權價款全額轉增資本金;四是允許地勘單位佔用的劃撥土地無償變性並進行商業開發。運用多種方式為地勘查單位積累資本金,創造條件實現改制。
(四)中央和地方地勘單位待遇差距繼續加大的問題
近年來,各地針對地勘單位出台了多項地方性補貼,同處一地的中央地勘單位一直未能享受,中央和地方同樣性質單位職工待遇差距逐年拉大,離退休職工屢有上訪。2006年國家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體現了國家對地質勘查單位的重視和關懷,但是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不但沒有考慮原有差距,反而對地質勘查單位在職職工增資費用只安排70%,其餘30%由單位自行解決,這更拉大了與地方地勘單位之間的差距,加劇了分配不公平程度,增加了不穩定因素。
(五)地勘單位礦業權的權益沒有保障的問題
管理礦業權的政府部門經常政企不分。政府審批許可權過大,造成一級市場活躍,二級市場不發育。各級政府熱衷於用行政權力運作礦權並出資設立項目控制礦業權。總體上看,我國目前礦業權市場以行政手段配置資源的比例還很大,遠沒有形成由市場配置資源的格局。由於多級審批、層層設障,加上勘查登記操作不規范,造成地勘單位勘查成本加大,礦業權的權益無法得到保障。在勘查登記和辦理礦權延續等環節受隸屬關系的影響,礦權管理部門對中央地勘單位和屬地化管理地勘單位分別對待,使中央地勘單位遭到不公平的待遇,中央地勘單位的地質勘查工作受此制約並逐漸被邊緣化。建議盡快修訂礦產資源法和相關的配套法規,明確國有地勘單位作為礦產資源國家所有的載體;政府部門從礦業權市場中退出,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礦權交易平台;確保勘查單位通過市場准入制度和退出機制獲取風險勘查的最大利益。
(六)發展後勁不足的問題
我們雖然抓住了市場機遇,採取了一系列正確的方針政策,制定了一個切合實際的發展思路,使長期以來積累的先進生產力得到一定釋放。但進入新的發展機遇期,中國冶金地質深層次的改革和發展矛盾更加突出和尖銳。在思維方式、經營理念、工作方法等方面,目前還沒有跳出地勘單位的圈子,仍然是以事業的理念管理企業,以行政的手段配置生產要素;經濟總量規模不大,經營資產存量少,底子薄,負擔重,且發展不平衡;職工隊伍結構性矛盾突出,人才匱乏,產業科技帶頭人短缺等是長期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此外,已改制的企業,改制不徹底,治理不規范,企業責權利不清晰,活力不強,產權制度改革進展緩慢也是造成發展後勁不足的重要方面。這些將通過持之不懈地推進改革逐步深化。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目前雖然還存在很多的困難和不利因素制約著我們的發展,但作為中央管理的主要從事固體礦產地質勘查工作的事業單位,深感自身責任重大。我們將在適應國民經濟發展和全社會對地質勘查工作需要並積極尋找國家急需礦物資源,爭取礦產勘查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和找礦突破,在推進地勘產業結構調整和地勘體制改革以及在拓寬地質勘查工作領域並提高市場競爭力等方面,將逐步增強自身能力建設,努力營造各種條件和環境並克服各種困難和不利因素,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資源保障作出新的貢獻。
(中國冶金地質勘查總局地質處)
⑦ 礦業與主要礦產品的生產和消費
一、礦業基本狀況
礦業經濟在美國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據美國地質調查局2006年資料,2005年,美國從國內礦山中開採的礦產材料(銅礦石、鐵礦石、砂石、建材等)價值為516億美元,約佔美國GDP產值的0.4%。2005年加工的礦產原材料(鋁、磚塊、水泥、銅、肥料、鋼等)價值達4780億美元,佔GDP的3.8%。2005年,以消費加工後的礦產原材料為基礎原料的主要工業給GDP增加的價值為21400億美元。2005年非燃料礦產工業對美國的經濟貢獻如圖2-4所示。
圖2-4 非燃料礦產在美國經濟中的作用(2005年)
美國目前開採的金屬礦產主要有金、銀、銅、鐵、鉛、鋅、鉬、鉑族金屬等,開發的金屬礦山主要位於西部地區(鐵礦山主要在明尼蘇達州和密歇根州)。而開採的非金屬礦產品主要為石料、石灰岩、磷酸鹽、高嶺土、鹽、蘇打灰、斑脫岩、鉀岩、硼礦物、硅藻土、石膏、寶石等,主要開采地多位於東部和西部地區,中部地區相對較少。在工業產值上,非金屬礦產的工業產值目前大於金屬礦產的工業產值。
以產值計,美國最大的礦業州是亞利桑那州,其次是內華達州。2005年,美國有19個州生產的非燃料礦產品價值超過10億美元。它們是亞利桑那州、內華達州、加利福尼亞州、猶他州、得克薩斯州、佛羅里達州、明尼蘇達州、喬治亞州、科羅拉多州、密歇根州、密蘇里州、賓夕法尼亞州、阿拉斯加州、懷俄明州、伊利諾伊州、新墨西哥州、紐約州、俄亥俄州、亞拉巴馬州。這些州所生產的非燃料礦產品價值佔全美國的74%以上。美國目前正在開發的非燃料礦山約有1965座(不包括8座鈾礦山)。主要的礦業公司有:Alcoa,Newmont,Phelps Dodge Corporation,Kennecott Utah Copper Corporation,ASARCO Incorporated,U.S.Steel Corp.等。
在化石能源方面,美國是化石能源生產大國,也是化石能源消費大國。能源在美國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2005年,美國石油天然氣開采業產值大體上約占其GDP的1.1%,大大超過金屬、非金屬采礦業綜合產值。(2004及2005年,美國采礦業產值大體上占其GDP的1.5%,其中,金屬、非金屬采礦佔0.4%,石油天然氣開采約佔1.1%)。
美國石油天然氣生產區主要集中在墨西哥灣、得克薩斯(陸上)、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亞、俄克拉何馬、懷俄明等州。主要的產油州有:得克薩斯、路易斯安那、加利福尼亞、懷俄明、佛羅里達、內布拉斯加、西弗吉尼亞、賓夕法尼亞等。美國有42個州生產石油和天然氣。2004年產油數量居前5名的州有得克薩斯、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亞、路易斯安那和新墨西哥州。截至2004年底,有生產油井51萬個,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公司有:埃克森美孚公司、雪佛龍德士古公司、美國大陸菲利普斯公司、西方石油公司,Area Energy LLC,Kerr-Mcgee Corp.,Apache公司、Anadarko Petroleum Corp,Amerada Hess Corp,Unocal Corp.,Marathon Oil Corp.Devon Energy Corporation,Chesapeake能源公司,Burlington Resources Inc.等。
美國煤炭生產主要集中在懷俄明、弗吉尼亞、西弗吉尼亞、肯塔基、賓夕法尼亞和得克薩斯等州。最大的煤炭生產州是懷俄明州,每年生產煤炭超過320百萬噸,其次是西弗吉尼亞州,每年生產煤炭超過130百萬噸。全美國有煤炭生產礦山1415個(2005年數字)。著名的煤炭公司有:Peabody Coal Co.、Kennecott Energy&Coal Co.和Arch Coal,Inc.等。2005年產量最高的10座煤礦山是:Black Thunder,North Antelope Rochelle Complex,Cordero Mine Jacobs Ranch Mine,Caballo Mine,Antelope Coal Mine,Eagle Butte Mine,Buckskin Mine,Belle Ayr Mine和Freedom Mine。美國主要的煤炭生產礦山分布如圖2-5所示。
圖2-5 美國主要的煤炭生產礦山分布(據美國地質調查局)
根據美國勞工部數據,2004年,美國採掘業包括石油天然氣採掘業、煤炭採掘業、金屬礦採掘業和非金屬礦採掘業,共有就業人數52.32萬人,與采礦有關的輔助支持人員有就業人數19.3萬人。在52.32萬的採掘業就業人數中,石油天然氣採掘業有12.3萬人,煤炭採掘業有7.17萬人;金屬採掘業有2.73萬人,非金屬礦採掘業有10.8萬人。將下游就業人員考慮在內,2004年,石油和煤炭產品製造業有就業人數11.28萬人,原金屬製造業(僅包括氧化鋁及鋁產品生產與加工、有色金屬生產與加工和鋼鐵廠與鐵合金製造)有就業人數23.94萬人,非金屬礦物產品製造業有就業人數50.48萬人。
又據美國地質調查局資料,2005年,美國非燃料礦產工業估計的就業人數為137萬人,其中,金屬采礦業2.2萬人,工業礦物業(不包括燃料)8.6萬人,化工及關聯產品51.4萬人,砂石、粘土和玻璃產品業38.5萬人,初級金屬工業36.3萬人。近5年來,美國礦產工業(不包括煤炭)的就業人數如表2-3所示。
表2-3 美國近5年非燃料礦產工業的就業人數(萬人)
二、主要礦產品生產
1.化石能源行業
美國是世界上重要的化石能源生產大國,其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產量一直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在20世紀90年代,平均每年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產量及佔世界總產量的比例見表2-4。由表2-4可見,從1990年到1999年,美國煤炭產量變化在857.5~1013.6百萬噸之間,平均年產煤炭943.8百萬噸,約佔世界煤炭總產量的20.6%;石油產量變化在7731~9076千桶/天,平均每天石油產量為8445.6千桶,平均約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12%;天然氣產量變化在176980~190240億立方英尺,平均年天然氣產量為184475億立方英尺,約佔世界天然氣總產量的23.5%。
表2-4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化石能源產量及其佔世界的比例
進入21世紀,美國石油產量比20世紀90年代有所下降,並呈穩步的下降趨勢,從2000年的每天7733千桶逐步下降到2005年的每天5121千桶,平均年下降率為8%,美國石油產量佔世界的比例也相應呈不斷下降的趨勢,見表2-5。總體上,2000~2005年,美國平均每天產石油6839千桶,比20世紀90年代平均每天產量下降19%。2000~2005年,美國天然氣產量比20世紀90年代明顯增加,6年間平均年產天然氣189510億立方英尺,比90年代年平均生產水平增長2.7%。然而,由於增長幅度有限,所產天然氣量佔世界的比例卻日益下降,從2000年的21.7%下降到2005年的18.6%。2000~2005年,美國煤炭產量,與20世紀90年代相比大體持平,但由於世界煤炭總產量不斷增長,因而,美國所產煤炭數量佔世界的比例卻日益下降。
表2-5 近6年美國化石能源產量
2.非能源行業
(1)主要金屬礦產品產量
歷史上,從可得記錄的1900年始,美國一直是世界上重要的金屬礦產,如銅、鉛、鋅、鐵、鋁土礦、鎂、鉬等的生產國。20世紀90年代,除鋁土礦外,美國生產的主要金屬礦產品,如銅、鉛、鋅、鐵、鎂、鉬等,仍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分別佔世界總產量的14.9%~19.4%(Cu)、9.5%~13.8%(Pb)、3.0%~3.7%(Zn)、5.7%~6.1%(Fe)、26.8%~49.1%(Mg)和32.8%~48.8%(Mo),如表2-6所示。
表2-6 20世紀90年代美國主要金屬礦產品產量(萬噸)及佔世界的比例
進入21世紀,由於美國經濟不景氣,除鋁土礦和氧化鋁外,美國許多金屬礦產品的產量都有所下降,見表2-7。其中,精煉鋁從2000年的366.8萬噸下降到2005年的248萬噸,平均年下降7.5%;礦山銅產量從2000年的145萬噸下降到2005年的115.9萬噸,平均年下降4.4%;精煉銅從2000年的179萬噸下降到2005的121.1萬噸,年平均下降7.5%;金產量從2000年的337.7噸下降到2005年的262.4噸,年平均下降4.9%;銀產量從2000年的2017噸下降到2005年的1178.8噸,年平均下降10.2%;礦山鉛產量從2000年的46.8萬噸下降到2005年的44.9萬噸,年平均下降0.8%;精煉鉛產量從2000年的147.2萬噸下降到2005年的138萬噸,年平均下降1.3%;礦山鋅產量從2000年的82.9萬噸下降到2005年的74萬噸,年平均下降2.2%;精煉鋅產量從2000年的37.1萬噸下降到2005年的25.9萬噸,年平均下降6.9%。相應地,主要金屬礦產品產量如礦山銅、精煉銅、金、銀、礦山鉛、精煉鉛、礦山鋅和精煉鋅等在世界上所佔的比例也呈下降趨勢,如表2-8所示。
表2-7 近6年美國主要金屬礦產品產量單位:萬噸
表2-8 美國主要金屬礦產品產量所佔世界的比例單位:%
(2)主要非金屬礦產品產量
美國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非金屬礦生產國。其硅藻土、膨潤土、高嶺土、石膏、磷酸鹽等產量一直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20世紀90年代,其主要的非金屬礦產量及其所佔世界總產量的比例見表2-9。其中,硫、磷酸鹽、石膏、高嶺土、硅藻土等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以中間年份1995年為例,1995年硅藻土產量為72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36.6%;高嶺土產量948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 23.9%;石膏產量 1890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19.2%;硫產量1180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21.9%;磷酸鹽產量4350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33.5%。進入21世紀,美國許多非金屬礦產品如硅藻土、高嶺土、石膏、磷酸鹽、重晶石、硫、硼等的產量與20世紀末(1999年)相比均發生了下降,如2001年,美國硅藻土產量僅為64.4萬噸;高嶺土產量僅為811萬噸;石膏產量為1630萬噸;磷酸鹽產量為3190萬噸;重晶石產量為40萬噸;硫產量為945萬噸;硼(B2O3)產量為53.6萬噸。然而,隨著2003年末美國經濟的復甦或好轉,2004年美國一些非金屬礦產品的產量包括硼、膨潤土、磷酸鹽、石膏和硅藻土等與上年(2003年)相比,又呈現一定增長的勢頭,如表2-10所示,但部分礦產產量如磷酸鹽、硅藻土、石膏等似乎已無法與20世紀90年代末的產量相比(對比表2-9與表2-10)。
三、礦產品消費
1.化石能源
美國是世界上重要的化石能源消費國。20世紀90年代,隨著美國經濟的復甦和發展,其化石能源消費穩步增加。石油消費從1990年的每天16988桶,上升到1999年的每天19519桶,年均增長1.6%;煤炭消費從1990年的820.4百萬噸,上升到1999年的942.0百萬噸,年均增速為1.5%;天然氣消費從1990年的191740億立方英尺,上升到1999年的224050億立方英尺,年均增速為1.7%,見表2-11。進入21世紀,由於美國經濟發展減緩或陷入停滯時期,其石油和煤炭消費呈緩慢增長態勢,從2000年到2005年,煤炭消費量僅年均增長0.8%,石油消費量僅年均增長1.0%,而天然氣消費量則成負增長,見表2-11。
表2-9 20世紀90年代美國主要非金屬礦產品產量(萬噸)及其在世界總產量中所佔比例
表2-10 近6年美國主要非金屬礦產品產量單位:萬噸
表2-11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化石能源消費量
2.非能源礦產品消費量
(1)金屬礦產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一直是世界金屬礦產品的主要消費國之一。以1980年為例,其銅消費量為218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30.3%;鉛消費量為90.6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25.7%;鋅消費量為81.1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13.4%;鎳消費量為18.7萬噸,佔世界產量的24%;錫消費量為6.5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26.5%;鎢消費量為9.9千噸,佔世界總產量的19.0%;鉬消費量為2.5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22.5%。(20世紀80年代的銅、鉛、鋅、鎳、錫、鎢、鉬等金屬的世界總消費量無可得數據。)
20世紀90年代,隨著柯林頓總統的上任和美國經濟在1992年年底的復甦,美國主要金屬礦產品消費量迅速增長,銅消費量從1990年的217萬噸上升到1999年的313萬噸,年平均消費增長率為4.2%;鉛消費量從1990年的130萬噸上升到1999年的176萬噸,年平均消費增長率為3.4%;鋅從1990年的99.1萬噸上升到1999年的134萬噸,平均消費增長率為3.4%;鉬消費量從1990年的2萬噸上升到1999年的3.3萬噸,年平均消費增長率為5.7%;鎳消費量從1990年的18.5萬噸上升到1999年的21.1萬噸,年平均消費增長率為1.5%;錫消費量從1990年的45.9千噸上升到1999年的59.7千噸,年消費平均增長率為3.0%;鎢消費量從1990年的8.4千噸上升到1999年的12.9千噸,消費平均增長率為4.9%;鋁消費量從1990年的526萬噸上升到1999年的777萬噸,平均增速為4.4%,見表2-12。進入21世紀,美國經濟增速變緩或停滯,其幾乎所有金屬礦產品如鋁、銅、鉛、鋅、鎳、錫、鎢、鉬等金屬消費量均呈現負增長或零增長狀態,如表2-13所示。
表2-12 20世紀90年代美國主要金屬礦產消費量單位:萬噸
續表
表2-13 近6年來美國主要礦產品消費量單位:萬噸
(2)非金屬礦產
美國是世界上金屬礦產品的消費大國,同時也是世界非金屬礦產品的消費大國。20世紀90年代,其硅藻土、高嶺土、重晶石、天然石墨、鉀岩、滑石等非金屬礦產品的消費量一直佔世界首位。硅藻土消費量佔世界同期總產量的28.6%~32.8%;重晶石消費量佔世界同期總產量的20%~44%;石膏消費量佔世界同期總產量的21%~34%;硫消費量佔世界同期總產量的22.7%~26.5%;滑石(包括葉蠟石)消費量佔世界同期總產量的10%~12%;螢石消費量佔世界同期總產量的11%~17%;石墨消費量占同期世界總生產量的1.8%~6.4%,見表2-14。(硅藻土、高嶺土、重晶石、天然石墨、鉀岩、滑石等非金屬礦產品的世界總消費量無可得數據。)
表2-14 20世紀90年代美國主要非金屬礦產品消費量(萬噸)及其同期世界總產量的比例
美國硫、鉀岩和石膏等的消費量在2001年陷入低谷,天然石墨、螢石等的消費量在2002年陷入低谷後,於2003年開始進入上升期,而高嶺土、硅藻土和滑石等非金屬礦產品的消費則繼續下降,見表2-15。
表2-15 近6年美國主要非金屬礦產品消費量單位:萬噸
四、主要礦產品消費結構
1.化石能源
(1)天然氣
美國天然氣消費構成可分居民、商業、工業、運輸和電力五個部分。20世紀90年代,美國不同部門天然氣消費狀況見表2-16。進入21世紀,天然氣消費在電力部門增加明顯,而在其他部門則基本未發生明顯變化,見表2-16及圖2-6。
表2-16 美國天然氣消費構成單位:十億立方英尺
續表
圖2-6 美國天然氣消費構成變化圖
(2)石油
美國石油消費可分居民、商業、工業、運輸和電力五個部分。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各部門石油消費構成見表2-17。進入21世紀,在美國石油消費中,總體上居民用油消費和運輸用油消費明顯增加,商業用油消費減少,工業用油消費小幅增加,而電力用油消費則呈現波動狀態,見表2-17及圖2-7和2-8。
表2-17 美國石油消費構成單位:千桶/天
圖2-7 美國(居民、商業和電力行業)石油消費構成變化圖
圖2-8 美國(工業和運輸行業)石油消費構成變化圖
(3)煤炭
美國煤炭消費可分居民、商業、工業和電力四個部分,各部門煤炭消費如表2-18所示。由表2-18可見,美國居民、商業和工業用煤在不斷減少,而電力用煤在穩步增加。見圖2-9和2-10。
表2-18 美國煤炭消費構成單位:百萬噸
圖2-9 美國居民和商業行業煤炭消費構成變化圖
圖2-10 美國工業和電力行業煤炭消費構成變化圖
2.金屬礦產
根據美國聯邦地質調查局資料,2005年,美國主要金屬礦產的消費結構如下:
銅 建築業49%;電器和電子產品21%;運輸設備11%;工業機械和設備9%;日用品10%。
鉛 鉛酸蓄電池業85%;彈葯等10%;其他5%。
鋅 鍍鋅55%;鋅合金21%;黃銅和青銅16%;其他8%。
鋁 建造業17.7%;運輸業30%;機械設備製造業8.4%;電子業8.6%;易拉罐佔12.2%;其他包裝業5.3%;耐用消費品5.9%;其他11.9%。
鎂 鑄件和鍛件產品59%;鋁合金28%;鋼、鐵的去硫化7%;其他6%。
錫 罐和容器27%;電器23%;建築10%;運輸10%;其他30%。
銻 防火劑55%;運輸包括電池18%;化工產品10%;陶瓷和玻璃7%;其他10%。
稀土金屬汽車催化變換器32%;冶金添加劑和合金16%;玻璃拋光和陶瓷12%;照明、電視、計算機監視器、雷達、X射線增強膠片的稀土磷光體15%;永久磁鐵4%;石油提煉催化劑4%;其他17%。
鈷 超級合金44%;飛機噴氣渦輪機9%;硬質合金21%;各種化工用途26%。
鎳 有色金屬合金和超級合金45%;不銹鋼和合金鋼36%;電鍍14;其他5%。端元消費如下:運輸33%;化學工業13%;電氣設備11%;建築9%;構件金屬產品7%;家用電氣6%;機械6%;石油工業6%;其他9%。
3.非金屬礦產
根據美國聯邦地質調查局資料,2005年,美國主要非金屬礦產的消費結構如下:
硅藻土助濾劑68%;吸附劑13%;填料13%;水泥生產和熱絕緣6%。
滑石陶瓷33%;油漆塗料20%;造紙16%;屋頂材料6%;塑料4%;橡膠2%;化妝品1%;其他18%。
高嶺土 造紙66%;其他34%。
膨潤土 鑄造業24%;吸收劑23%;鑽井泥漿21%;鐵礦球團15%;其他17%。
石棉 屋頂板30%;防火塗料和化合材料30%;其他用途40%。
石墨 耐火材料26%;電池、鑄造和潤滑劑21%;制動襯片12%;其他利用41%。
硫 美國90%的硫磺是以硫酸形式消費的,農用化學品(主要是肥料)佔62%;石油提煉29%;金屬采礦3%;其他6%。
石膏石膏牆板和熟石膏製品88%;水泥產品8%;農業3%,其他1%。
螢石 氫氟酸製造和氟化鋁87%;其他13%用於煉鋼、鋼鐵鑄造、原鋁生產、玻璃製造、搪瓷、焊條桿塗層、水泥生產和其他用途中的助熔劑。
硼 2004年美國硼化合物的消費構成是:玻璃和陶瓷70%;肥皂和洗滌劑5%;防火劑4%;農業2%;其他19%。
⑧ 廣西境內錫鉛鋅銀銻資源總量預測
4.6.1.1 德爾菲法
德爾菲法是一種客觀地綜合多數地質學家經驗與主觀判斷的技巧,選聘若干名對評價區礦產與地質情況相當熟悉的專家作為咨詢人員,每位專家在收到意見征詢表後應在規定時間內做出回答,如得到的答案基本一致或相近,德爾菲班長將每位專家的答復用統計方法得出一個綜合結果,並重新提請每位專家考慮,要求重新答復,如此一輪一輪地進行,直到收到的回答與前次結果相同為止。專家的水平和他們做出回答的一致性,是德爾菲法成敗的關鍵。
具體操作中,作者按大地構造分區(圖4.16)作為預測單元。預測量包括已探明和未知礦產儲量在內。預測深度限於地表以下1km。選聘10名專家作為咨詢人員,實際受聘有6人,基本上滿足統計要求。
詳細制定各種「意見征詢表」及回答問題的格式,每個參數按概率形式回答,即「最少」代表著按95%的可靠性估計,「最多」代表5%的可靠性估計,「最可能」值代表著出現概率最大的值。每位專家收到征詢表後獨立地依據他對當地地質情況的分析和判斷做出回答。班長收到的征詢表均符合要求,共進行了兩輪咨詢,至第二輪時收到的回答基本一致。
用統計方法綜合各位專家的答復,以錫資源總量預測為示範,表4.6是一個有關錫的意見征詢和統計表。
4.6.1.2 蒙特卡洛法
蒙特卡洛法是一種模擬方法,這種方法所依據的資料,一是已有礦床的統計結果,二是某些參數需由專家主觀估計。首先將各位專家關於區內礦床數分布概率的意見綜合起來,然後根據實際的礦石噸數-品位分布資料,模擬「找礦」過程,最終獲取全區的礦產資源總量,由這一途徑獲得的數據,在地質上的可靠性當然會超過單憑專家經驗做出的估計。這種方法的整個過程可分為如下步驟:
圖4.16 廣西構造分區示意圖
Ⅰ.桂中加里東地槽褶皺帶;Ⅱ.桂南海西地槽褶皺帶;Ⅲ.桂西印支地槽褶皺帶;Ⅰ1.桂北隆起;Ⅰ2.柳州坳陷;Ⅰ3.桂東北過渡帶;Ⅰ4.大瑤山隆起;Ⅰ5.雲開隆起;Ⅲ1.都陽山隆起;Ⅲ2.右江坳陷;Ⅲ3.西大明山隆起;Ⅲ4.十萬大山坳陷
表4.6 廣西錫資源總量預測意見征詢表
1)礦床的某些數字特徵,如礦體數目、礦體規模、金屬平均品位、礦體中的礦石噸數及金屬噸數等,反映了成礦作用重要的自然特徵。收集區內已有礦床、金屬噸數及其品位,其結果整理成表4.7形式的關聯表,並分別求出品位與噸數的邊緣累計相對頻率,後者被當作邊緣累計概率的一種估計。
表4.7 礦床數分布關聯表
2)由聘請的地質專家對全區可能存在的礦床數做出主觀估計(利用德爾菲法得出全區礦床數的最大值、最可能值和最小值)。
3)進行蒙特卡洛模擬,並整理所獲得的結果。
例如,研究中採用了71個錫礦床作為該區最可能存在的全部礦床的估計值。根據實際資料得到的金屬噸數-品位關聯表,計算了相對頻率與累計相對頻率。用蒙特卡洛抽樣,在[0,1]中的每個隨機數,視其落入哪一個品位級別內,就表示在這個級別「有一個礦床」,至於這個礦床屬於哪一個級別,則由另一個[0,1]上的隨機數確定。抽樣71次得出的模擬結果見表4.8。由這個結果可以計算出不同品級與不同儲量級別產出的金屬錫儲量分布關聯表(表4.9),從這些結果可估算出該礦帶的潛在金屬資源量為165.85萬噸。
表4.8 廣西錫礦床數分布抽樣模擬關聯表
續表
表4.9 蒙特卡洛法模擬廣西錫礦資源量分布關聯表
4.6.1.3 蒙特卡洛法模擬結果
根據廣西已知錫、鉛、鋅、銀、銻礦床的金屬資源量及相應金屬的平均品位,按資源量及品位分組建立廣西錫、鉛、鋅、銀、銻礦床數分布關聯表。根據專家礦床數估計值(用最可能值)和累計頻率,通過蒙特卡洛模擬,得出新的礦床數關聯表,最後根據資源量分組和品位分組的礦床個數乘以相應的資源量分組的組中值,即為該品位分組的資源量,然後累加求和,就是資源量總合式估計值。模擬結果如下:
1)總合式錫金屬資源量為165.85萬噸,而區內已探明錫金屬資源量(表內+表外)為150多萬噸,未探明的資源量剩餘不多。區內錫礦資源的特點是金屬頓數低於2萬噸的礦床數佔了78%,而其累計資源量佔29%,大型、特大型礦床資源量佔了絕大部分。
2)總合式鉛金屬資源總量為374.9萬噸,而已探明的金屬資源總量為200萬噸,還有170萬噸金屬資源尚待發現,找礦潛力大。平均品位低於1%的礦床佔了43%,以低品位礦床居多。
3)總合式鋅金屬資源總量為1375.3萬噸,而已探明的金屬資源總量為750萬噸,還有600萬噸金屬資源尚待發現,找礦潛力大。
4)總合式銀金屬資源總量為19265噸,已探明的金屬資源總量為7000噸,還有12000噸金屬資源有待發現,找礦潛力巨大。
5)總合式銻金屬資源總量為156.6萬噸,已探明的金屬資源總量為100萬噸,還有三分之一資源量有待發現。
⑨ 年錫供需形勢分析
一、國內外資源狀況
(一)世界錫資源狀況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統計,2009年,世界錫礦儲量560萬噸,儲量基礎1100萬噸。世界錫礦儲量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南美中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和俄羅斯遠東地區,其次,是中南非洲和歐洲西部瀕臨大西洋地區。
世界錫儲量最多的國家是中國,為170萬噸,佔世界儲量的30.4%。其他錫儲量較多的國家有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秘魯、巴西、玻利維亞和俄羅斯等(表1;圖1)。
圖8 國際市場錫價格走勢
(二)國內市場價格走勢
2009年,國內現貨市場上錫價走勢與國際市場基本一致,錫價年均108692元/噸,同比下降24%。年初國內錫價也依然是低迷狀態,但由於國內礦山大幅減產,造成短時供應短缺,使得國內錫價遠高於國際價格;3月底至4月初,國內陸續出台一系列消費刺激政策,使得國內消費開始回暖,帶動需求增加,價格開始攀升;8月國內價格重回11.8萬元/噸;之後,由於下遊行業消費缺乏進一步的改觀,錫價喪失推動力,在11萬~12萬元/噸之間踟躕,且11月時出現小幅下跌;直到12月,國內錫價再次上漲到11.8萬元/噸(圖9)。
圖9 2009年國內市場錫金屬價格
六、結論
(一)世界錫市場供需趨勢
2009年全球錫市場供應過剩。從錫精礦供應方面看,2009年,全球大多數錫礦山自第二季度才開始陸續復產,第三季度達到高峰。2009年全球錫精礦產量下降,主要生產國,如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秘魯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減產,制約了全球錫精礦產量的增加。其中減產幅度最大的是馬來西亞,其次是印度尼西亞。由於中國已經成為錫精礦的進口國,所以印度尼西亞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錫精礦出口國家。
2009年全球精煉錫產量33.3萬噸,同比下降2.94%。馬來西亞產量增加絕對數值最大,主要是由於其采購印度尼西亞粗錫進行二次精煉,增加了原料來源。當中國對精煉錫產品徵收出口關稅之後,印度尼西亞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國際精煉錫供應大部分依賴於印度尼西亞。2009年9月和10月印度尼西亞的精煉錫出口一度下降到較低水平,但是11月和12月又重新回升至平均水平以上,10月出口精煉錫7060噸,11月8166噸,12月8508噸。印度尼西亞在產量減少的情況下,出口仍然夠維持正常水平,估計出口產品多為庫存。自2008年開始,美國和土耳其等國家的用錫企業也開始從印度尼西亞采買精煉錫,因此除因金融風暴引起出口急劇下降的個別月份外,印度尼西亞出口普遍較為穩定。
從需求方面看,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打擊餘威仍存,錫消費量繼續下滑。2009年錫消費為32.19萬噸,同比下降約9.2%。根據國際錫研究協會(ITRI)對全球錫消費市場的調研顯示,除中國外,全球其他地區錫在焊料、馬口鐵和化工方面的消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中國除化工領域外,其他領域的錫消費也有所下降。盡管全年錫消費量有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下半年,全球大多數地區的錫消費量都有明顯反彈。除中國外,日本的消費量恢復尤為明顯,2009年前幾個月,日本經濟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尤其是製造業出口方面。日元大幅走強之後,錫價相對於日本買家來說,較之前更為低廉,同時,日本的平板電視等其他電子產品對中國以及亞洲其他地區的出口也反彈強勁,馬口鐵對東南亞地區的出口也表現良好。這些企業的產品銷量都有所增加,其中一部分企業的訂單已經排至2010年一季度。但是日本用於PVC穩定劑的錫化工品由於受到韓國產品的沖擊,錫消費量有所下降。歐洲現貨市場從11月份開始表現活躍,但是該地區馬口鐵和化工方面的消費量有放緩的趨勢。2009年下半年開始,消費量的恢復加上印度尼西亞出口量的減少,使得四季度全球錫市場已經從供應過剩轉為供應短缺。盡管LME庫存、各地供應商和貿易商手中的庫存仍然維持在高位,但是從全年來看,全球錫市場仍為供應過剩狀態,過剩量約2.6萬噸。
(二)我國錫市場供需趨勢
2009年我國錫產量減少。從長期來看,我國錫礦資源減少,錫礦開采難度不斷加大,錫生產成本大幅度上升。20世紀80年代,我國錫礦品位達1.5%~2.0%,90年代品位下降為1.5%,近年下降為0.5%左右。目前錫資源品位下降、成本上漲、建設條件更趨惡劣等因素使得「供給約束」將長期存在,並且有可能更加突出。因此,錫供應長期緊張的局面使錫價長期看漲。
但短期內,由於我國近幾年加大對錫礦生產秩序的整治力度,並嚴格出口管理(我國從2008年1月1日起對精煉錫加征10%的出口關稅;商務部公布了2009年的出口配額,錫的出口配額繼續減少),使2009年中國的出口量進一步減少,使國內的供應量相對充裕,對市場價格造成一定的影響。
2009年以來,原料緊張仍然是錫冶煉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上半年的問題是錫精礦貨源緊張;下半年的困難在於錫精礦報價過高,金屬價格沒有預想的那樣有所突破,甚至還有所下跌,冶煉企業利潤空間十分有限,從國外進口錫精礦或是粗錫進行加工,成本更高。年底國內庫存處於較高水平,估計在1.2萬噸以上。
隨著下游消費行業的改善。2010年錫價的基本面情況得到比較大的改觀,市場將消耗掉大量過剩量,甚至有可能轉為短缺。2010年,在流動性過剩、通脹預期、市場信心和基本面改善的共同作用下,錫價有望較2009年均價進一步上漲,但是受到政策、美元走勢、經濟復甦強度等因素制約,錫價在2010年的波動幅度也會較大,下半年較上半年略顯弱勢。
(殷俐娟)
⑩ 重要礦產潛力分析
我國成礦地質條件有利,但是礦產勘查工作程度總體較低,未查明資源豐富,找礦潛力很大。特別是近年來我國礦產勘查重大找礦成果已顯示出西部地區蘊藏巨大的資源潛力,東部地區深部找礦仍具有較大潛力,海域油氣資源和天然氣水合物資源潛力很大。
1.3.1 能源礦產未查明資源潛力分析
1.3.1.1 油氣資源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先後在200多個沉積盆地開展了油氣勘查工作,僅在34個盆地中見到了油氣顯示,在29個盆地中發現了工業油氣藏。截至2007年底,已在25個盆地中探明了油氣地質儲量,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77.40億噸,靜態剩餘技術可采儲量28.33億噸,探明程度為36%,勘查進入中期,探明儲量穩定增長;累計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7.3萬億立方米,靜態剩餘技術可采儲量3.2萬億立方米,天然氣探明程度為21%,勘查處於早期,儲量增長快。其中,陸上石油資源查明率相對較高,海上石油資源查明率很低。被一些專家稱為我國石油勘探的處女地預測資源前景很大的青藏高原羌塘盆地至今沒有開展鑽探。特別是一些新區新領域急需開展戰略調查評價。
從區域來看,我國東部區油氣勘探工作程度總體上還處在中期,其中老油氣區已經達到勘探成熟期;西部區油氣勘探工作程度總體上剛進入勘探中期,部分盆地還處在勘探初期;海洋大區油氣勘探工作程度總體上還處於勘探初期。青藏油氣區、南方油氣區、南華北油氣區、南海北部陸坡深水區、南沙海域、東海西部和東南部、黃海油氣勘探工作程度總體上還處在概查、局部普查評價階段。雖然東部油氣區勘探程度較高,但仍然有較大的勘探潛力,老油氣區的新層系和新領域(華北前古近系海相油氣領域、東北J3-K1斷陷盆地群)以及外圍盆地都是未來儲量增長的地區。西部地區、海域油氣資源豐富,探明率比較低,總體勘探工作程度還很低,勘探潛力很大,是未來儲量增長的基礎。
從勘探領域來看,我國石油的勘探工作程度總體要高於天然氣的勘探工作程度;陸相油氣區勘探工作程度總體要高於海相油氣區;新生界油氣領域的勘探工作程度總體要高於中、古生界的勘探工作程度。我國油氣勘探開發尚未進入深水領域。
根據2005年對全國常規油氣資源評價的結果,全國陸上和海域129個含油氣盆地地質資源量為895億噸,其中陸上和近海765億噸,遠海130億噸。截至2007年底,全國陸上和近海待查明石油地質資源量487億噸,可采資源量還有135億噸,其中東部佔34%,中部佔12%,西部佔28%,近海佔17%,主要集中在渤海灣、塔里木、松遼、鄂爾多斯、准噶爾、珠江口、柴達木7大盆地;全國陸上和海域129個含油氣盆地天然氣地質資源量為44萬億立方米,其中陸上和近海35萬億立方米。全國陸上和近海待查明天然氣地質資源量27.6萬億立方米,可采資源量還有17.9萬億立方米,其中東部佔5%,中部佔25%,西部佔36%,近海佔26%,主要集中在塔里木、四川、東海、鄂爾多斯、鶯歌海、柴達木、瓊東南、松遼8大盆地。待探明油氣資源品位變差,石油資源中38%為低滲透油和重油,天然氣資源中34.1%為低滲透氣。
1.3.1.2 煤炭資源
截至2007年底,全國累計查明煤炭資源儲量12832億噸,垂深2000m以淺的煤炭資源查明率僅為23%。其中,預測1000m以淺的煤炭資源查明程度僅45%,未查明的遠景資源量尚有1.58萬億噸;預測埋深1000~2000m的有2.71萬億噸煤炭資源,目前僅有極少資源被查明。從區域看,東部地區、南方地區煤炭地質勘查工作程度較高,勘查深度已經達到1500米左右;西部地區、北方地區煤炭地質勘查工作程度較低,勘查深度一般只有600~1000米,個別達到1200米。全國保有查明資源儲量11804億噸,其中基礎儲量3261.26億噸(其中高級別儲量有1767.90億噸),資源量8543.19億噸。以上表明,全國煤炭地質勘查工作程度總體還不高,全國2000m以淺還有77%的預測資源量待查明,全國1000m以淺還有55%的預測資源量待查明;還有大量的查明資源量需要進一步勘查提高儲量級別。其中,新疆資源潛力甚大,預測1000m以淺的未查明煤炭資源量就佔到全國的59%,但由於區位和水資源缺乏等原因,勘查開發程度很低。
1.3.1.3 煤層氣資源
我國煤層氣資源豐富,預測資源量達36.81萬億立方米。但我國煤層氣勘查工作程度很低,截至2007年底探明地質儲量僅1030.30億立方米,探明資源量僅為總資源量的0.3%。大量煤層氣資源在開發煤炭前沒有勘查和利用,被白白抽放掉,甚至造成大量的惡性安全事故和隱患。
1.3.1.4 其他能源礦產資源
初步調查表明,我國北方砂岩型鈾礦具有一定的找礦潛力,南方硬岩型鈾礦具有較大潛力。
我國油頁岩具有較大的潛力,有20個省和自治區、47個盆地分布有油頁岩資源。根據新一輪全國油頁岩資源評價結果,預測全國油頁岩資源總量為7199億噸,全國頁岩油資源總量為476億噸,可回收頁岩油資源量為120億噸。目前僅在15個省(區)計算了油頁岩探明儲量,查明資源量約1150億噸,其中基礎儲量67.2億噸。撫順、茂名、敦密盆地有一定的油頁岩查明了資源儲量規模並且已開發。松遼、鄂爾多斯、准噶爾3個盆地油頁岩資源最豐富。
我國油砂資源有一定的潛力。根據新一輪全國油砂資源評價結果,我國有24個含油砂的盆地,預測油砂油地質資源量59.70億噸,其中可采資源量22.58億噸,主要分布准噶爾、塔里木、鄂爾多斯、松遼、四川等大型盆地中。目前,我國僅對少數礦點進行了勘查,但尚未提交儲量;油砂資源勘探、儲量計算等技術規范尚處在空白階段。
我國有300萬平方千米的海洋經濟專屬海域,南海和東海存在大面積的水深大於300m的深水海域,具備天然氣水合物成藏的物理條件。其中,南海瓊東南、神狐、西沙、南沙等海域和東海沖繩海槽等深水海域資源潛力大,海底初步探測研究表明,其中蘊藏豐富的海底天然氣水合物。最近在南海採集到海底樣品,預示有很大的勘查前景。
我國地熱資源也比較豐富,勘查開發前景廣闊。全國地熱資源總量還沒有評價。全國經正式勘查並經國土資源儲量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的地熱田為103處,提交的B+C級可采地熱資源量每年33283萬立方米;經初步評價的地熱田214個,D+C級地熱可采資源量每年約5億立方米。地熱遠景資源主要分布於蘇北盆地、南襄-江漢盆地、河套平原、蘇魯山地、太行山地中的斷陷盆地。我國油頁岩具有較大潛力,全國油頁岩預測資源總量為200億噸油當量;油砂資源有一定的潛力。
1.3.2 非能源礦產未查明資源潛力分析
我國幅員遼闊,地質構造復雜,成礦演化復雜多樣,非能源礦產齊全,地質條件有利。但根據重點礦種的資源潛力初步分析結果,重要固體礦產資源總體勘查程度不高。初步預測,鐵、銅、鋁、鉛、鋅、錳、鎳、鎢、錫、金等查明程度為26%~59%,平均為35%,約有2/3的資源待查明,資源勘查評價潛力較大。我國主要成礦區帶和全國重要礦產資源潛力尚待進一步調查。
我國礦產勘查工作程度分布極不均勻,造成查明的礦產資源分布也存在明顯差異。特別是西部地區地域遼闊,占陸地國土面積的2/3以上,查明的大中型礦床數僅佔全國的14%,大多屬於礦產勘查程度較低或空白區。如果將西部地區的礦產勘查工作程度整體提高到東部的目前水平,至少可使全國查明資源儲量增加1倍以上。
對565座大中型礦山的潛力調查顯示,192座具備資源潛力,佔34%,其中39座有望取得重大找礦突破,說明老礦山深部和外圍同樣具有巨大的找礦潛力。
到2007年底,全國各種重要礦產未查明資源潛力如下:
1)根據全國鐵礦總量預測,全國開展省級鐵礦總量預測的17個省市區鐵(礦石)未查明潛力700億噸(大部分省區預測500米以淺,部分省區1000米以淺)。估計全國1000米以淺的未查明資源量在1000億噸以上。西部新發現一批有價值的找礦線索,顯示找礦潛力較大,中東部近年實施的危機礦山找礦專項,在老礦山深部和外圍獲得突破,此外低品位鐵礦還有勘查潛力。
2)銅12000萬~15000萬噸。其中西南三江、雅魯藏布江、東天山等成礦區(帶)尋找大型、超大型銅礦潛力較大,老礦山深部尚有找礦潛力。
3)鋁土礦(礦石)40億噸。山西、河南、廣西、貴州、重慶等潛力較好。
4)鉛15000萬噸、鋅35000萬噸。西南三江、大興安嶺、秦嶺、鄂西湘西、川滇黔、閩中、阿爾泰南部、塔里木西南緣、念青唐古拉等許多地區潛力較大。
5)錳(礦石)16億噸。北方地區尋找沉積變質型錳礦有一定前景,西部地區勘查程度較低,找礦潛力較大。
6)鎳大於2000萬噸。資源遠景區主要為新疆、甘肅、吉林、四川等省區。
7)鎢(WO3)500萬噸。主要分布在南嶺、新疆、甘肅等地。
8)錫1168萬噸。主要分布在南嶺、內蒙古東部、雲南、西藏、川西等地,老礦山周邊和深部仍有找礦潛力。
9)鉀鹽(KCl)9億噸。主要找礦重點為塔里木、羅布泊、柴達木等盆地。
10)金21000噸。膠東、華北地台北緣、秦嶺東段仍有很大潛力,西部地區主要分布在天山、秦嶺、祁連山、揚子地台西緣、滇黔桂鄰區、柴達木西北緣、東昆侖山、西藏等地。
總之,我國重要金屬礦產資源查明程度平均35%。與查明資源儲量相比較,在待查明的資源中,鐵、鋁等礦產仍有1倍的找礦潛力,銅、錳、鎳、錫等有約2倍的潛力。鉛、鋅、金等礦產的潛力更大,約為3倍。但是,找礦難度加大,勘查成本不斷增加。從全球找礦發現的規律來看,我國已經開始步入中等勘查難度階段。因此,要實現這些資源潛力,需要加大礦產調查與潛力評價力度,加大勘查投入,加快科技創新。
「十一五」以來,我國礦產勘查勢頭很好,2006~2007年,不少大宗緊缺礦產顯著增加了資源儲量。「十一五」後3年,通過加大對16個重要成礦區帶等的公益性地質調查投入、實施中央地質勘查基金,拉動和促進商業性礦產勘查蓬勃發展,有望實現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和勘查新的重大突破。
預期「十一五」新增資源儲量(333以上):鐵礦石50億噸、銅1000萬噸、鋁土礦2億噸、鉛鋅2500萬噸、錳礦石1億噸、鎳50萬噸、鎢50萬噸、錫50萬噸、金1000噸、鉀鹽2億噸、磷(P2O5)5億噸。其中「十五」後3年新增資源儲量(333以上):鐵礦石30億噸、銅600萬噸、鋁土礦1.2億噸、鉛鋅1500萬噸、錳礦石0.6億噸、鎳30萬噸、鉀鹽1.2億噸、磷(P2O5)3億噸。
「十一五」預期提交新發現小型以上規模礦產地2000處以上,其中大型規模以上後備勘查基地180處以上,有望形成30處可供國家規劃和建設的大型原材料基地,包括滇西北銅礦、新疆哈密銅鎳礦、西藏雅魯藏布江帶銅礦、羅布泊鉀鹽、湖南騎田嶺錫礦、豫西南鉛鋅銀礦、閩中鉛鋅礦、鄂西鉛鋅礦、大興安嶺中南段鉛鋅銀礦、塔里木西緣鉛鋅礦、新疆南部白乾湖鎢錫礦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