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股份都是存在的 由於公司的基本情況和股本狀況 如果 是大型國企 比如中石化 你拿個1萬 10萬股都是極小的股東 而小公司 十萬股可能有入董事會啥的 沒有表決權 決策權 被稀釋正常 沒辦法的 價值基本不會變的 折價還是會來計算的 不會大的變化的
㈡ 如何算出別人稀釋的股份
你這個要稀釋別人的股份啊,就必須拿出錢來,西施那不是說西施就西施的,而且還西施將近30%的股份。這是要不小的一筆錢呀,所以說嗯,按當時你們那個股票的價格,或者說是出資的一個價格。
㈢ 融資後原始股如何被稀釋
1、融資時,投資者會對公司進行估值。然後出多少錢,佔多少股份。結果就是,原有股東所版占的股份比例下降權了,但公司的資產增加了。
2、以樓主說的為例:A公司成立,公司價值10W,共10W股,李某佔有1W股,10%。
一段時間之後,拿到融資10W,那要看融資時候公司的作價。假設,融資的時候,公司是估值的50W。那麼,投資方的10W,就占公司股票的20%。原來的股東所持有的股票,就被稀釋掉20%。
這時,李某所佔公司股份的比例變為8%。至於股數,意義不大,看融資後確定的股本數,反正佔8%就行了。
3、結果就是,公司變大了,資本增加了10W。李某的所佔的股份比例變小了,從10%變成了8%。
㈣ 資金入股,技術入股,公司上市之後,股份被稀釋的問題
如果公司要增資,吸引新投資者,的確存在原股東股權被稀釋的這種狀況。當然,在對新股東投資所佔股權比例的處理上,由於公司是基於原股東的投資和長期經營才形成今天的狀況,所以,拿新股東的出資額和原股東的原始出資額按比例劃分是不合適的,通常新股東的出資額實際所佔投資的比例要大於其實際享有的股權比例。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原股東的股權作大幅稀釋。其次,你可以根據情況對公司章程作一些調整,包括董事的產生以及董事長、總經理人員的產生做一些調整,如果一方委派的董事為董事長,另一方委派總經理。總之盡量確保所有的股東都有權利進入董事會或者管理層,從而形成有效制約。一旦這個方案定下來,可以約定對其調整必須全體股東同意方可調整。
㈤ 小股東如何防止股份被稀釋
股份稀釋一般是通過增加註冊資本的行為進行的,小股權防止股份稀釋最好的辦法就是認繳公司的增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三十四條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公司新增資本時,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但是,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或者不按照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的除外。第一百七十八條 有限責任公司增加註冊資本時,股東認繳新增資本的出資,依照本法設立有限責任公司繳納出資的有關規定執行。
股份有限公司為增加註冊資本發行新股時,股東認購新股,依照本法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繳納股款的有關規定執行。
㈥ 我怎麼能稀釋掉另一個股東的股份內詳
1。把持住你70%的股份就可以了,30%的股東說不上話的,
2。建議:
你可以利用你70%的決定性表決權,決定繼續擴股增資,也就是說你再投入一部分資本金,這樣份額自然上去,對方份額也就降低了~
3。然後對公司經營狀況做出調整,狠一點的話可以乾脆把公司搞到經營不力,或者另起個照,慢慢將錢轉出去。
反正你有絕對表決權,怎麼辦都得聽你的~
希望可以幫到你,祝你好運~
㈦ 有限公司股權在不知情被稀釋了怎麼辦
您說的稀釋應該是指通過增資的方式,如果增資屬於公司重大事項,應該你有權利要求增資,否則,做出增資的決議無效。
㈧ 為什麼有些企業在融資過程中會被稀釋掉大量股權
融資帶來的股權稀釋的過程是怎樣的?
通常,一個不斷做大的公司在上市前往往需要4-5輪的融資。典型的情況下,企業根據融資輪數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初期
股東自己出注冊資本金,創始人自身要拿出部分股權分享給股東以及建立期權池。通過股權為紐帶,穩固內部管理。
2、天使輪——10%-20%股權
改革發展,天使投資人「看人下菜碟「。在初創期融資,比起規模更看重企業創始團隊、股權結構、內部組織架構等。擁有科學合理的股權結構的團隊,內部崩壞導致企業失敗的幾率較低,這是投資人所看重的。這個時期的融資在50-200萬左右
3、A輪融資——20%-30%股權
企業的商業模式、團隊的作戰能力被市場所檢驗是可行且有效的,企業已經實現初步盈利,VC會投出A輪,通常在500萬-1000萬左右,支持企業進一步的擴張、發展。
4、B輪融資——10%-15%股權
發展了一段時間,公司的經營狀況步入正軌,規模也在不斷的壯大。更多的投資方也會隨之而來,B輪融資的數目通常在2000萬-4000萬之間。
5、C輪融資——5%-10%股權
企業抵達C輪有一個條件:年營收達到2000萬以上,PE或者其他的展露投資者才會進一步的投資。這時的融資主要的作用是助推企業上市。
6、IPO融資
發展壯大,投資人要套現離場,企業上市,面向公眾進行更大范圍與規模的融資。這個時候,創始人的股權會稀釋得很低,但這時即使1%的股權所涵蓋的財富也大得驚人。
設立股權期權池帶來股權稀釋
期權池
期權池是在融資前為未來引進高級人才而預留的一部分股份,如果不預留,會導致將來進來的高級人才如果要求股份,則會稀釋原來創業團隊的股份,這會造成一些問題。如果融資前估值是600萬,而風險投資(vc)400萬,那麼創業團隊就有60%的股權,VC有40%。一般而言,現在的創業團隊把自己的20%預留給了未來的要引進的人才。
為了留住老員工和吸引新員工,公司會設立期權池,這也會稀釋原有股東的股份。每年,公司都要保證期權池占據一定的比例,來激勵員工們。員工們在加入公司初期,因為心裡清楚,公司其實是前途未卜,所以往往要求拿到較高比例的期權補償。而每一次給新員工發期權,公司創始人和部分老股東的股份就會被稀釋。
老員工和舊股東的期權稀釋過程
每一次新一輪的外部融資進來後,隨之而來的期權池的調整和新的投資者的權益都會使老員工和原有的投資者手裡的股份被同等的稀釋。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員工手裡期權的價值反而是增加的。例如:一個員工在公司種子輪融資後加入時拿到了1%的期權,但是公司在A輪融資後,他手裡的期權只剩下0.6%。但公司的價值其實是在不斷增加的。
即便是公司創始人,經過了多輪融資和期權池調整後,最終手裡剩下的股權比例也大為減少。例如一個創始人在公司成立之初有60%-70%的股份,上市後可能手裡只有20%-30%的股份。
為了防止股權稀釋而導致控制權大大減少,創始人們可以採取特殊的股權設計,以起到類似Google,Facebook、京東的」雙層AB股股權結構」的效果,保證自己對公司的發展占據主導。京東的劉強東,只擁有16.2%的股權,卻能掌握80%的投票權。
即便是同一個職位,越往後加入公司,能拿到的期權越少。這是因為,除了因公司融資和增加期權池帶來的稀釋效應外,越往後加入公司的員工所需承擔的風險也在減少。「風險越大收益越大」,似乎是一個社會中普遍通行的法則。
公司通過設立期權池的方法給員工做股權激勵,雖然CEO自己手中的股份被稀釋掉一部分,但此舉留住了關鍵人才,且吸引了優秀的人才加入公司,長遠來看是值得的。如果吝惜股份,則較低的薪酬禮包吸引不了最好的員工,對公司的負面效應不小。
㈨ 小股東股份是不是很容易被稀釋,被稀釋了該怎麼賺錢
是的,小股東股份容易被稀釋與攤薄。主要是大股東採取了定向增發及配股,而小專股東被排斥在外。
小股屬東在稀釋過程中是無法賺錢的,賺錢的途徑只能是公司經常向好的方向發展,給投資者現金派息回報,或者引發其他投資者對股份的追捧產生股票差價。
㈩ 如何稀釋別人的股份
股權進行稀釋,一般來說有兩種方法:一、進行增資;二、通過股權轉讓。
一、通過增資的方式進行股權稀釋:
我國《公司法》並未規定增資需要全體股東同意,其實現實中也會有很多股東不同意增資。公司新增注冊資本,「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但是,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或者不按照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的除外。」(《公司法》第三十五條)。因此進行股權稀釋比較通行的方法就是增加註冊資本。
二、通過轉讓股權(股份)的方式進行股權稀釋:
我國《公司法》對於股權轉讓的規定,依據公司性質不同,即有限責任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對於股權(股份)轉讓的規定並不相同。
(10)怎麼通過年報看出股份被稀釋擴展閱讀:
眾所周知,很多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發生了股權稀釋的現象,因此後悔莫及。但也有很多企業在融資之初就已經有詳細的方案可預防出現這種現象,如何在融資中避免股權稀釋呢,我們以卡聯科技與LP簽訂的「反稀釋條款」來說明,具體內容:
增資完成後,如果卡聯科技再次增加註冊資本,新股東增資前對公司的估值不應低於本次投資完成後的估值,以確保PE所持的公司權益價值不被稀釋。
如公司再次增加註冊資本,新股東增資前對公司的估值低於公司投資後估值的,PE有權調整其在公司的權益比例,以保證權益價值不被稀釋;如果公司以低於本次投資後的估值再次增加註冊資本的,則將向PE進行現金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