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民辦教師如何申請醫療補助
2007年春天,本報陸續推出了《思想·2007》主題報道,解讀了我國部分校長別具魅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為廣大關心教育、熱愛教育的讀者送上了一份韻味綿長的思想盛宴。而從本期開始,本報推出的《行動·2007》系列報道將為大家展示一批教育行政管理決策者的先驅行動。納入本次報道視野的主角是教育局長,作為地方教育最高行政長官,他們的意志與行動往往更能左右一個地方教育的興盛和衰落。當黨中央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寫進國策時,令人欣慰的是,這些最直接面對教育政策的管理者和執行者沒有止於紙上,而是以睿智、以魄力、以堅韌、以赤誠、以所能調動的一切力量,切切實實地將發展大計濃墨重彩地寫在了一方熱土上,寫進了千千萬萬教育受惠者的心中!
行動·2007,一路走來,有破冰的裂響,有花開的回聲……
當陽·著力推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 當陽市是湖北省農村縣市中高標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縣市之一,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達98%,實現了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目標。如今,當陽致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著力提升整體教育水平。
投入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傾斜。三年來,當陽市義務教育中小學基本建設投入3000多萬元,80%投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今年,投入260萬元,徹底改造蘇區學校腳東中學。同一標准配備學校教育技術裝備。2003年以來,為全市小學新生統一配備鋼木可升降式課桌椅,今年將為初中新生統一配備。2005年,為全市中小學統一安裝農村現代遠程教育設施,實現了「校校通」,今年,投資119萬元為全市初中遠程教育設施統一升級。為解決實施新課程改革後實驗儀器不配套的問題,2007年,投資168萬元,按照一類和二類標准,為全市義務教育中小學統一配備物理、化學、生物和科學課實驗器材。2003年,當陽市政府統一接管義務教育中小學債務,市財政每年列支500萬元償還,至2007年底,中小學債務將基本償還完畢,讓全市中小學在同一起跑線上發展。合理調整中小學布局,五年來撤銷了56所辦學條件差的農村小學,小學校均規模達到500人。合理配置教師資源。全市義務教育中小學實行定編到校基礎上的全員聘用,實行三輪競聘,後兩輪競聘打破學校、鄉鎮界限,使城鄉教師實現了數量和學科結構上的有序流動和均衡配置。建立農村教師和城鎮教師交流任教制度,目前,該市有28名城鄉教師交流任教。選派城區優秀副校長到農村學校掛職,以提升農村學校教育管理水平。教師培訓向農村學校傾斜。選派100名農村教師到省城參加培訓學習,組織以農村教師為主的小學英語、中小學音樂等5個短缺學科教師培訓。規范辦學行為。按照中考綜合質量評估結果,將重點高中計劃內招生指標全部分解到初中學校,加大合格率、鞏固率在指標分配中調控的力度,有力地推動學校面向全體學生,遏止了初中擇校,變升學競爭為辦學水平的競爭,變只重視個別尖子學生為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
秭歸·為留守學生撐起愛的藍天 位於三峽庫區的秭歸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經濟基礎薄弱,自然資源匱乏,大多數農村家庭只能靠外出打工掙錢養家。目前全縣有留守學生3227人,佔全縣學生總數的12%以上。為此,秭歸縣教育局把做好留守學生的教育工作擺上議事日程。
各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以政教人員、各班主任為成員的留守學生管理小組,鄉鎮中心學校、縣教育局成立留守學生領導小組。學校管理小組建立了留守學生檔案和基本信息卡,列印成冊後分發到全體教師手中。教育局每年定期召開留守學生教育工作經驗交流會,表彰先進,樹立典型,並把留守學生的教育和管理作為全縣教育教學工作檢查的必備內容。學校設立救助留守學生「愛心基金」,各校領導和黨團員帶頭為「愛心基金」捐款。僅2005年秋季,留守學生最多的梅家河鄉,採取多種渠道共籌集愛心基金18260元,救助留守學生138人次,確保了不讓一個留守學生因經濟困難而失學。班主任做留守學生的知心人,定期與本班留守學生進行談話,隨時給以幫助和關心。班級設立「知心信箱」,成立留守學生關愛協會,開展同學間「一幫一」、「手拉手」等互助交流活動,建立同學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友愛親密關系。每年暑期開展節假日團聚活動,組織留守學生,乘坐專車到上海、浙江等地與家長團聚,化解長期分離造成的交流缺失和情感缺失,進行實實在在的「補愛」。精選學校保育員,細心照看「留守學生」的生活起居。全縣各學校開設了親情教育課堂,建立了電話聯系制度和「親情電話簿」,設置了「愛心電話室」,開通了「親情熱線」、「書信熱線」。留守學生每月都給父母寫信,並通過電子郵件、QQ視頻等方式與父母在網上對話、交流,傳遞親情。聘請「五老」人員擔任「留守學生」校外義務教育輔導員,加大對網吧和學校周邊環境整治力度。舉辦親情徵文、自我畫像、情滿中秋、演講等活動,讓留守學生找到學校生活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快樂。定期召開「留守學生」監護人會議,給監護人傳授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疏通學校與監護人的聯系渠道,讓「留守學生」健康成長。
長陽·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近三年來,長陽有一大批深居大山的中小學教師從學校的講台走上宜昌市教師論壇,走上中央教科所舉辦的教師年會論壇……
長陽教育的決策人深知,一所學校能否實現跨越式發展,關鍵在教師;一個縣教育質量的高低,關鍵在教師隊伍素質。教師素質從何抓起?如何定位?重點向什麼方向發展?長陽發動了以校為本抓研修的引擎。教育局下發了《校本研修活動實施意見》,成立由局長任組長的全縣校本研修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研訓員聯系鄉鎮(校)制度,制定《縣級校本研修示範學校考核標准》,將各校的校本研修工作與單位評先、幹部考核、教師的專業職務評聘、評先表模等有機結合,構建行政部門推動、業務部門帶動、學校和教師行動的整體聯動機制。與此同時,長陽以《教師專業發展報告冊》為載體,對校本研修的活動、聽評課、案例分析、教學反思、專題研討、成果展示等提出了具體要求。縣研訓中心制定了各學科《校本研修工作指導意見》,組織實施了「校本研修校校行」活動,因地因校有針對性地開展主題式研修活動,做到教學、研究、培訓同步走。如新課程實施策略、有效課堂教學策略、教育技術應用、教育名著研讀、德育實效性研究、師生評價等均是校本研修的內容,許多學校還建立校本研修問題庫。為確保選題與教學的實效性,突出課堂教學研修的重心,在「自修、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模式下,成功探索出了「專題式」、「內需式」、「案例式」、「診斷式」、「參與式」、「互動式」、「實踐式」、「論壇式」等研修形式。長陽各中小學校在實踐中總結出如校際聯片研修、讀書沙龍、教學後記、教育敘事,行動研究等一系列校本研修的好做法。長陽教育定期舉辦優秀論文、案例、課堂教學、說課評比、教學後記、讀書筆記、教育敘事展評、教師才藝展示、教師論壇等活動,搭建教師專業發展的平台。在校本研修中,長陽教育步入了內涵發展的快車道。
五峰·保育寄宿製成果顯著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地處武陵山支脈,素有「老少邊山窮」之稱。按照「高中穩定發展、初中形成規模、小學相對集中、聯村辦村小」的布局調整思路,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大膽嘗試組建九年一貫制學校,創建了農村中小學保育制新模式,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經過幾年努力,全縣中小學布局趨於合理,教育資源得到整合優化,辦學條件快速改善。政府和教育部門統籌「二期義務教育工程」、中小學校危改工程、中小學寄宿制工程、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捐資援建工程等專項資金,總投資3000多萬元,大力改善了全縣教育基礎設施和辦學條件。至2006年,全縣52所有寄宿生的初中、小學中,建成縣級保育寄宿制示範學校31所,其中20所榮獲宜昌市保育寄宿制示範學校稱號。立足「保育——寄宿」特點,探索了系統的管理辦法和制度,總結出了「五保一育」經驗,即保生活,保娛樂,保健康,保安全,保學習,育新人。真正實現了讓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吃得飽,學得好的目標,徹底改變了大山區兒童「讀完小學六年級,行程二萬五千里」的辛酸上學史。堅持規模辦學,徹底改變了農村小學,特別是大山區農村小學長期存在的多級復式教學的落後局面,加上九年一貫制學校的辦學優勢,為大山區鞏固「普九」,推行素質教育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今,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生均校舍面積達到國家標准,學生宿舍、食堂、廁所配套率分別達到70%、80%、90%以上;圖書、儀器及各類教學器材達省標比例上升到90%;所有規劃保留的中小學校都建起了現代遠程教育KU波段網路;課程改革、「校本教研」生機勃勃。保育寄宿制實現了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少年兒童一個不少,7~12周歲兒童入學率100%,13~15周歲少年入學率98.6%;15周歲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達到99.9%,17周歲人口義務教育完成率94.1%。
夷陵·從戰略高度創建教師無憂後方 近幾年來,宜昌市夷陵區從戰略的高度來認識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把教師隊伍建設納入黨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夷陵區委、區政府將教師隊伍建設納入「一把手」工程來抓。正式出台了《中共夷陵區委、夷陵區人民政府關於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全區教師隊伍建設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逐年加大對教師隊伍建設的經費投入。僅2006年,在原有的經費列支基礎上,區財政和區教育局劃撥專項經費近800萬元用於加強教師隊伍建設,2007年增加到1000萬元以上。
高度重視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制定出台並實施了《夷陵區城鎮中小學教師到農村學校任教服務期制度》,實施3年,全區共選派了36名城區教師到農村學校任教服務。建立農村學校教師補充新機制,從2006年起,實行有計劃的吸納專科及以上畢業生補充農村教師隊伍,以解決邊遠山區教師補充難的問題。努力改善農村教師工作和生活條件,對長年工作在農村邊遠山區學校任教的教師每月由區財政發給生活、交通及特殊工作補貼。積極探索解決農村教師住房問題的新辦法,擬定2007年在夷陵區鄧村鄉、樟村坪鎮進行試點,實行政府解決土地,教育行政部門投入前期啟動資金,教師個人集資的辦法修建教師住房。大力加強農村教師培訓力度。把新課程改革教師培訓的重點放在農村,每年兩次把農村教師集中到城區進行免費培訓。建立健全教師隊伍建設的經費保障機制。由區財政專項列支每2年一次全體教師全面體檢。同時,在國家規定的基本醫療保險的基礎上為教師增加6%的補充醫療保險。全區所有教師納入養老保險體系,實行個人交納7%,財政交納20%保險金,從今年3月開始,教師個人交納部分由單位給予補貼。
建立「名師」學習資料補貼制度。全區擁有校級名師1000名,鎮級名師800名,區級名師500名,市級及以上名師100名的名師團隊。對任期內的市級以上名師和區級名師分別每月發給300元和100元的學習資料費。
興山·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 興山縣是三峽庫區的移民縣。面臨移民就業、開發的壓力,興山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全縣對職業學校進行了整體布局調整,由原成人中專、電大、教師進修學校、職業中專、職業高中等五所學校聯合組建成新的職教中心。開設了采礦、化工、水電、農學等18個專業,有常規教學班30個,在校學生1768人。與湖北大學、長江大學、武漢工程大學等大專院校聯合開辦了經濟管理、法律等20個專業專、本科函授班。每年舉辦各類技能培訓50期,培訓學員5000多人。實行工學交替校企聯合辦學。職教中心與興發集團聯合辦學,建立職工培養、培訓基地,採取「工學交替」的方式,培養人才,即職前培養培訓——上崗工作——職後再培訓——再上崗工作,為興發集團輸送對口中專畢業生3000多人,輪訓職工15期2000多人,校企之間形成了「產教並舉、產教結合、以產養教、以教促產」的良性循環。實行訂單培養拓寬發展空間。先後與深圳兢華電子有限責任公司、江蘇崑山工業園、北京國家審計署、上海比亞迪公司等企業單位達成協議,並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實行「訂單」培養。近幾年來,累計與上述企業簽訂「訂單」協議20多個,開辦電工電子、計算機、旅遊與飯店管理等專業,培養、培訓人員1000多人,並全部推薦就業。
圍繞「科教興農」戰略,為建設新農村提供智力支持。在縣農業局、勞動局、團縣委等相關部門的指導配合下,承擔了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培訓任務,先後組織了旅遊服務與飯店管理、電工電子等短訓班,培訓農民2000多人,並分別轉移到北京、深圳、江蘇、武漢、上海等地工作。
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先後組織各種實用技術培訓,累計培訓農民15000多人次,編寫農村各種實用技術小冊子15000多冊,無償發給各地農民,讓農民掌握致富的科學技術。興山先後被評為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市「農民科技培訓先進單位」、市「陽光工程先進單位」等。
遠安·大力實施「人才強教」工程 遠安縣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堅持把「人才強教」作為實施「科教興縣」、「人才強縣」的戰略工程來抓。落實教師待遇。教師工資實現了全縣統籌,由縣財政按月足額直達教師個人賬戶。全縣教職工全部納入社會醫療保險,縣財政按教師工資的4%為全縣教職工增加醫療補助。縣財政為全縣所有教職工每月增加100元的生活補貼,同時為所有在崗教職工落實年終一次性獎勵工資。全縣教師工資待遇保持不低於當地公務員水平。
優化隊伍結構。遠安縣堅持從改革入手,在縣委縣政府的強力推進下,工齡滿三十年或女教師50歲、男教師55歲的,在個人提出申請的條件下可以退養。全縣民辦教師一次性解決到位,代課教師一次性清退到位。撤銷鄉鎮教育辦公室,工作人員全部充實到教學第一線。全縣35歲以下教師佔51%,50歲以上教師只佔0.2%,教師隊伍年齡結構趨於合理。全面推行教師聘用及資格證制度,所有教職工、中小學校長全部持證上崗,選拔任用全部實行公開競聘、擇優聘用。重視師德建設。各學校普遍建立了師德承諾、師德研究、學生評師、師德投訴、師德考核、師德督導制度,全縣連續五年實現師德師風「零投訴」。
加大培訓力度。制定了《全縣中小學教師五年培訓規劃》,開展了崗位培訓、專業培訓、新教材培訓和校本培訓等多種形式的教師培訓。縣財政落實了教師培訓專項經費年人均達到600元以上。專任教師新課程培訓面達到100%,所有專任教師完成了到高一級學校的跟崗培訓,同時與高校聯姻,開展以學歷為主的繼續教育。
建立教師隊伍補充機制。近五年來,通過公開招考,全縣共引進144名大學本科畢業生充實到教學第一線。實施「名師工程」。全縣建立了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評選、培訓和考核機制,按每人每月50元至300元標准落實了名師津貼,為各級各類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成長創造了良好條件。2004年以來,全縣教師共有268人獲國家級、390人獲省級、670人獲市級「四優」成果獎。2006年,遠安縣獲得湖北省首批「人民滿意的教育縣」稱號。
枝江·科研興教推進課程改革 在枝江教育如春天燦爛的大觀園中,教學科研更像一朵奇葩,芬芳艷麗,綻放奪目。近5年來,枝江市申請並立項結題的國家級課題8個,省級課題33個,宜昌市級課題65個。15所學校獲得「省多學科改革先進單位」、「省教改實驗先進學校」等稱號。
各校按照《枝江市課程改革實驗課題指南》確立一批服務課改的研究課題。在確定的研究課題上,規范對全市課題的申報、立項、過程管理、鑒定的管理,提高課題研究水平,將教學問題課題化,以課題研究推動、促進課改。《小學兩分法評價實驗》在省級立項並進入第二階段實驗。《初中數學讀寫與創新》、《中學生綜合藝術課程教材研究》、《初中生物發展性評價》等17所學校研究課題通過宜昌市級驗收。《初中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整合研究》等6所學校研究課題通過省級驗收結題。白洋小學以「愉快教育」課題為實驗田,將專題研究抓落實,實出重點保深化,從而推進學校整體課題研究,走出一條農村學校課題研究特色的新路子。董市一中引導教師加強論著和教育科研轉換能力訓練,以語數外教學綜合改革實驗、語文三段六步多課型能級遞進式單元教學、數學目標評價實驗等課題研究為突破口,獲得「湖北省省教改實驗先進學校」殊榮。
枝江市實驗小學開展的校外體驗教育科研活動,活動場所選擇在市郊,學校每周選派3個班級超過200名學生到基地參加實踐鍛煉,接受封閉式教育。實踐基地課程形成了團結協作和社會實踐能力等6大活動體系,共20個類別,增強學生集體觀念和勞動觀念,磨煉學生意識,使得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教育在此對撞。枝江市實驗中學,引進先進管理思想,開展了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讀書、教師互動作課等4項科研,使教師的學習意識、教研意識、優化課堂的意識大大增強。枝江教研促教改,大力推動了學校素質教育的進程。
⑵ 宜昌屬於哪裡
位於長江北岸、三峽東口。古稱夷陵,有2400多年的歷史,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是楚文化的發祥地。全市現轄六縣、三市、四個城區,人口400萬,總面積2.16萬平方公里。
宜昌西接長江三峽,溯流直達巴蜀,東連兩湖魚米之鄉,順江暢達寧滬,自古便是鄂西川東的物資集散地和交通樞紐,「上控巴蜀,下引荊襄」,素有「三峽門戶」、「峽口明珠」之美譽。
宜昌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為楚西塞。西漢初年置縣為縣治,名夷陵縣,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府名宜昌。
宜昌自然資源豐富,水力資源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土特產品柑桔、香菇、柿子等產量豐富。宜昌市風光集峽、山、水、洞於一域,發展旅遊業有著獨特的地域優勢和資源。三峽大壩建成後,將形成天然的「高峽平湖」,面積1084平方公里,巍巍大壩橫跨峽江之上,猶如水上長城。
宜昌是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和漢代名妃王昭君的故鄉,留有屈原祠、昭君村等名勝古跡。宜昌東北部的當陽、枝江、遠安一線,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的魏蜀大戰和吳蜀間的夷陵大戰都發生在這里,留下了長坂坡、關陵、關公顯聖處、麥城、回馬坡等三國遺址。宜昌西南的長陽、五峰一帶,以巴文化、土家族風情和山水風光見長。
宜昌這座美麗名城,風光旖旎,是素以三峽旅遊為城市,享受沿江開放城市的各項政策。宜昌是全國11個重點旅遊城市之一。宜昌境內有三游洞、白馬洞、桃花村、黃陵廟、金獅洞、白果樹瀑布、曉峰懸棺、高嵐風光、葛洲壩工程、三國古戰場、玉泉寺等眾多歷史文化古跡和風景名勝。
重要數據和景觀
區號:0717
郵編:443000
區劃:下轄西陵區、東山開發區、伍家崗區、點軍區、猇亭區、夷陵區、秭歸縣、遠安縣、興山縣、長陽自治縣、五峰自治縣、宜都市、當陽市、枝江市景觀:葛洲壩等
宜昌四大特色資源
水能資源蘊藏豐富
宜昌市江河縱橫,密葛洲壩電廠布成網,水量豐富,並且地形地質條件好,何流落差大,因而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這是宜昌市經濟的最大優勢之一。長江流經市域237公里,清江流經市域 153公里。此外,還有10公里以上的河流99條。宜昌市內河流總長3793公里,河流密度計每平方公里0.18公里。水能蘊藏量達3000萬千瓦以上,可開發利用量達2500萬千瓦。集中分布在長江的三峽、葛洲壩、清江的隔河岩、高壩洲,相距僅幾十公里,是我國水能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之一。已建成的葛洲壩水利樞紐,裝機21台,總容量272萬千瓦,年均發電量157億千瓦小時;即將竣工的清江隔河岩水利樞紐,裝機4台,總容量120萬千瓦;正在興建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本市三斗坪,東距宜昌市城區40公里;設計裝機容量1768萬千瓦,年發電量為840億千瓦時;還有高壩洲電站、水布埡電站等五個大中型水電站和已建成的387座小水電站,裝機總容量將達2300萬千瓦,年發電量1100億千瓦時,從而使宜昌成為我國最大的水電建設基地,並將成為全國的能源中心。
礦產資源數不勝數
宜昌市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現湖北興發集團已探明的礦物有49種,佔全國已知礦的1/3,占湖北省的45%。主要礦產有磷、鐵、煤、錳、鉻、鉛、汞、金、銀、銅、鋅、硅、石、石膏、石墨、石英、砂、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等。各種礦產地1044處,其中,工業礦床462處,大型礦床14處。磷礦是全國六大礦區之一,儲量在11億噸以上;已探明鐵礦儲量約10億噸以上;錳礦儲量達1167萬噸以上;硅石儲量達3499萬噸;銀釩礦儲量639萬噸;石灰石礦儲量在8億噸以上;石墨礦儲量在7萬噸以上;汞礦儲量37萬噸以上;鉻鐵礦儲量3萬噸;蛇紋石儲量1億噸以上;石膏礦儲量達2440萬噸以上;煤礦儲藏量5億噸;黑色金屬礦主要分布在市境南部;貴金屬礦分布較廣而且含量高,具有較大的開采價值;化工原料和建材、治金輔料礦最具有開發前景。
旅遊資源馳名中外
宜昌市是全國11個重點旅遊城三峽人家風景區市之一。全市已開放的旅遊點350多處,享有盛譽的有100多處,長江三峽畫廊及三峽水利工程壩址中堡島、葛洲壩水利樞紐為全國旅遊熱線,世界著名。長江三峽四百里畫廊在1985年被列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1991年又榮登"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榜首。隨著三峽工程的興建,這里已成為國內外遊客嚮往的熱點。三峽之一的西陵峽,位於本市境內,其奇峽險灘,令人嘆為觀止,有"西陵山水天下佳"之稱。這里還有歷史悠久的巴人遺址和三國古戰場遺址,被譽為" 三楚名山"的玉泉山,"天下四絕"之一的當陽玉泉寺,清江小三峽,興山高嵐風光及其栩栩如生的卧佛,宜昌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我國愛國詩人屈原故里,也是中國古代民族和的友好使者王昭君的故鄉,千姿百態的五峰、遠安天然溶洞群,著名的三峽洞、金獅洞、白馬洞、龍泉洞、長生洞、燕子洞等迷宮奇觀,風采各異美不勝收,神秘的原始森林等,眾多的山水風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與宏偉的葛洲壩程、隔河岩水電工程交相輝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
林特資源珍貴奇異
宜昌市適宜的氣候,優質的土壤,為紅色大鯢各種動植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林業、特產是宜昌的一大優勢資源。全市林、果、葯品種類有766個。從峽谷到山頂有常綠闊葉林、闊葉混交林、針葉林;河谷地帶有熱帶的棕樹、樟樹和亞熱帶的柑桔、茶樹等林木,在丘陵和低山地區有松、柏、杉、桑、烏、桕、油桐、核桃、柿子、冷杉、金錢輸、領春木、銀雀、銀杏、連香、珙桐等珍貴樹木。全市宜林山地約1885萬畝,有林地1200萬畝,活立木蓄積量2400萬立米,森林覆蓋率48%,居湖北省第三位。1991年遠安縣已實現綠化荒山,成為湖北省第一個綠化達標縣。在五峰後河、長陽樂園、興山後坪、宜昌大老嶺等地至今還保存有第四紀冰川期遺存下來的森林群落37萬多畝。生長有陸地脊椎動物363種;有高等植物3000多種,其中稀有珍貴樹木47種。宜昌是著名的柑桔產區,有12個優良品種,其中臍橙、錦橙、蜜桔欽譽海外。茶葉資源豐富,產量居湖北省第一位,有優良茶葉27種,其中傳統的"宜紅"茶馳名中外,新開發的"春眉"發茶在1992年4月香港國際博覽會上獲金牌獎,"峽州碧峰"、"珍眉"等珍品在全國廣受好評。宜昌盛產葯材,各種中葯材有309種。草類植物繁茂,牧草有249種,可利用草場993萬畝,佔全市總面積的10%,國家農業部投資在宜昌境內建立三片南方草地畜牧業基地。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宜昌古稱夷陵,距今已2000多年歷史。
據《史記.楚世家》載,楚傾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將白起遂拔我郢,燒先王墓夷陵。」夷陵之名始於此。《史記》索隱解釋說:「夷陵,陵名,後為縣,屬南郡。」《括地誌》雲:「峽州夷陵縣是也。在荊州西。」如上所述,夷陵是戰國時代的楚邑,故有「全楚西塞第一關」之稱。關於夷陵名字的由來,《漢書.地理志》說得很清楚:「夷陵城西北十五里有夷山,即西陵山而得名。」另有舊志說:「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因山川形勢而得名。
據《宜昌府志》記載:夏、商、周三代,夷陵為古荊州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改夷陵置巫縣。「漢承秦制」,西漢時夷陵屬荊州南郡,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改夷陵為臨江郡。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又改臨江郡為宜都郡,領宜都(今宜昌)、秭歸、枝江、夷道(今宜都)等四縣。三國時,吳皇武元年(公元222年),改夷陵為西陵郡,也稱宜都郡。晉太康年間(公元280-289年),改置為夷陵縣。南北朝時,宋、齊皆稱宜都郡、領夷陵、宜都、很出(今長陽)、宜昌四縣。梁名宜州,西魏改名拓州,後周改為陝州,領夷陵、宜都、長陽、遠安四縣。到了隋代,改陝州為夷陵郡,仍領原四縣。唐代初期仍為夷陵郡,到唐乾元二年(公元761年)復將夷陵郡改為陝州,亦仍原四縣。五代時,始屬前蜀,後屬南平國,復更名為陝州。宋朝初年仍為陝州,到元豐年間(公元1078-1085年)改陝為峽,故名峽州,仍轄領原四縣。元代置峽州路,明初始改名峽州府,領夷陵、秭歸、巴東、宜都、長陽、遠安六縣,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為夷陵州,僅領宜都、長陽、遠安三縣。清初仍為夷陵州,清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因其忌諱「夷」字,故將夷陵的「夷」字改為「彝」。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改彝陵州為宜昌府,「宜昌」一名使用至今。
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一日,中共宜昌市委、市政府在當陽蘆家灣正式成立。一九四九年七月十六日,宜昌城解放,市委、市政府從當陽遷駐宜昌城。現全市人口4百餘萬,民族31個,行政區劃為5區、3市、5縣,即西陵區、伍家崗區、點軍區、猇亭區、夷陵區、宜都市、枝江市、當陽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遠安縣、興山縣、秭歸縣。
⑶ 浙江二建宜昌鋼結構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浙江二建宜昌鋼結構有限公司是由宜昌遠安縣政府招商引資,浙江省二建鋼結構有限公司投資並控股的現代新型企業。公司具有國家鋼結構工程專業承包貳級資質,主要從事鋼結構製作與工程安裝;網架鋼結構工程、油漆、保溫工程;彩鋼板製作與安裝;水電、機電及工業設備安裝,建築工程施工(設備)製造等,是鄂西地區生產規模最大的鋼結構專業生產企業之一。
公司生產基地位於宜昌經濟開發區大連路16號,佔地面積100畝,生產車間第一期投資5000萬元,於2004年建成1.3萬平方米室內鋼結構生產流水線。二期投資3000萬元的1.3萬平米新廠房也於2011年11月正式開始施工,於2012年7月建成,至此,公司生產車間總面積已達到2.6萬平方米,室外堆場1.3萬平方米,年生產能力2.5萬噸,單個構建加工能力也達到40噸。公司現擁有數控自動多頭切割機、三維數控鑽床、自動龍門焊機、H型鋼組力機、龍門式自動埋弧焊機、箱梁隔板組立機、液壓矯正機、拋丸清理除銹機、二氧化碳氣保焊機以及 5T、 10T、15T、20T橋式起重機等大中型專業機械設備一百多台(套),為生產各類輕、重型鋼結構提供了強有力的設備保障。
公司於2005年5月正式投產以來,先後承接了上百個鋼結構加工安裝項目,其中包括貝因美宜昌一期1.2萬平米生產基地、武鋼集團32層新建辦公大樓、宜昌均瑤國際廣場36跨屋架、關公坊1萬平米廠房百畝萬噸酒基地、湖北黃岡伊利乳業生產車間1區一萬多平米廠房、湖北興發集團楚磷化工42米跨大型工程、宜昌船舶柴油機廠重工件碼頭復裝車間、宜昌船舶柴油機廠大件車間、湖北神州新能源電廠技術改造工程、宜昌飛瑞球體1萬平方米鋼結構項目、長陽首鋼礦業選礦廠、宜昌船舶柴油機廠鑄鋼車間、鄭州日產10.8萬平方米鋼結構廠房、宜昌奧力鑄造有限公司新建2萬多平米廠房、湖北三新硅業1#-5#車間及1#-4#除塵支架鋼結構工程等項目,竣工驗收合格率達到100%。隨著業務不斷擴大,目前我公司業務范圍已輻射到湖北全省及整個渝東地區。
公司堅持走「產品優質贏市場,良好信譽求發展」的經濟之道,本著「團結務實,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精神,遵循以「誠信鑄就品牌,細節決定成敗」的企業宗旨,為地方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社會和諧做出最大貢獻!
法定代表人:王劍平
成立日期:2004-05-28
注冊資本:800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湖北省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4205007606858071
經營狀態:存續(在營、開業、在冊)
所屬行業:建築業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人員規模:100-499人
企業地址:宜昌開發區大連路*
經營范圍:鋼結構工程、金屬門窗製作與安裝、網架鋼結構工程、油漆、防腐、防火、保溫工程;彩鋼板製作與安裝;機械施工;水電、機電及工業設備安裝;建築工程機械(設備)製造;鋼模具加工;建築材料、金屬材料、管材銷售;房屋租賃(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⑷ 興山 遠安 五峰哪個地方最繁華
你問了宜昌3個最窮的縣,讓我情何以堪啊,遠安其實不窮,不過人太少了,是宜昌所有縣市中人最少的縣,人少自然就繁華不到哪兒去。興山的興發集團還蠻牛B,縣城是十年前搬的,雖不算繁華,但布局比較合理。五峰跟到興山學,也在搬縣城,老縣城破的一塌糊塗,和宜昌809那裡差不多。不過按規劃圖上來看,新縣城還是很不錯的。
⑸ 幫我介紹一下宜昌
宜昌
位於長江北岸、三峽東口。古稱夷陵,有2400多年的歷史,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是楚文化的發祥地。清朝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改稱為」宜昌」,取」宜於昌盛」之意。全市共轄五縣三市五區,總人口415萬人,國土面積2.1萬平方公里,市區面積4249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61.5平方公里,市區人口133.8萬人。
宜昌西接長江三峽,溯流直達巴蜀,東連兩湖魚米之鄉,順江暢達寧滬,自古便是鄂西川東的物資集散地和交通樞紐,「上控巴蜀,下引荊襄」,素有「三峽門戶」、「峽口明珠」之美譽。
宜昌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為楚西塞。西漢初年置縣為縣治,名夷陵縣,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府名宜昌。
宜昌自然資源豐富,水力資源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土特產品柑桔、香菇、柿子等產量豐富。宜昌市風光集峽、山、水、洞於一域,發展旅遊業有著獨特的地域優勢和資源。三峽大壩建成後,將形成天然的「高峽平湖」,面積1084平方公里,巍巍大壩橫跨峽江之上,猶如水上長城。
宜昌是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和漢代名妃王昭君的故鄉,留有屈原祠、昭君村等名勝古跡。宜昌東北部的當陽、枝江、遠安一線,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的魏蜀大戰和吳蜀間的夷陵大戰都發生在這里,留下了長坂坡、關陵、關公顯聖處、麥城、回馬坡等三國遺址。宜昌西南的長陽、五峰一帶,以巴文化、土家族風情和山水風光見長。
宜昌這座美麗名城,風光旖旎,是素以三峽旅遊為城市,享受沿江開放城市的各項政策。宜昌是全國11個重點旅遊城市之一。宜昌境內有三游洞、白馬洞、桃花村、黃陵廟、金獅洞、白果樹瀑布、曉峰懸棺、高嵐風光、葛洲壩工程、三國古戰場、玉泉寺等眾多歷史文化古跡和風景名勝。
重要數據和景觀
區號:0717
郵編:443000
區劃:下轄西陵區、東山開發區、伍家崗區、點軍區、猇亭區、夷陵區、秭歸縣、遠安縣、興山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宜都市、當陽市、枝江市 景觀:葛洲壩、三峽水利工程、當陽關陵、長坂坡等
宜昌四大特色資源
水能資源蘊藏豐富
宜昌市江河縱橫,密葛洲壩電廠布成網,水量豐富,並且地形地質條件好,何流落差大,因而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這是宜昌市經濟的最大優勢之一。長江流經市域237公里,清江流經市域 153公里。此外,還有10公里以上的河流99條。宜昌市內河流總長3793公里,河流密度計每平方公里0.18公里。水能蘊藏量達3000萬千瓦以上,可開發利用量達2500萬千瓦。集中分布在長江的三峽、葛洲壩、清江的隔河岩、高壩洲,相距僅幾十公里,是我國水能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之一。已建成的葛洲壩水利樞紐,裝機21台,總容量272萬千瓦,年均發電量157億千瓦小時;即將竣工的清江隔河岩水利樞紐,裝機4台,總容量120萬千瓦;正在興建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本市三斗坪,東距宜昌市城區40公里;設計裝機容量1768萬千瓦,年發電量為840億千瓦時;還有高壩洲電站、水布埡電站等五個大中型水電站和已建成的387座小水電站,裝機總容量將達2300萬千瓦,年發電量1100億千瓦時,從而使宜昌成為我國最大的水電建設基地,並將成為全國的能源中心。
礦產資源數不勝數
宜昌市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現湖北興發集團已探明的礦物有49種,佔全國已知礦的1/3,占湖北省的45%。主要礦產有磷、鐵、煤、錳、鉻、鉛、汞、金、銀、銅、鋅、硅、石、石膏、石墨、石英、砂、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等。各種礦產地1044處,其中,工業礦床462處,大型礦床14處。磷礦是全國六大礦區之一,儲量在11億噸以上;已探明鐵礦儲量約10億噸以上;錳礦儲量達1167萬噸以上;硅石儲量達3499萬噸;銀釩礦儲量639萬噸;石灰石礦儲量在8億噸以上;石墨礦儲量在7萬噸以上;汞礦儲量37萬噸以上;鉻鐵礦儲量3萬噸;蛇紋石儲量1億噸以上;石膏礦儲量達2440萬噸以上;煤礦儲藏量5億噸;黑色金屬礦主要分布在市境南部;貴金屬礦分布較廣而且含量高,具有較大的開采價值;化工原料和建材、治金輔料礦最具有開發前景。
旅遊資源馳名中外
宜昌市是全國11個重點旅遊城三峽人家風景區市之一。全市已開放的旅遊點350多處,享有盛譽的有100多處,長江三峽畫廊及三峽水利工程壩址中堡島、葛洲壩水利樞紐為全國旅遊熱線,世界著名。長江三峽四百里畫廊在1985年被列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1991年又榮登"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榜首。隨著三峽工程的興建,這里已成為國內外遊客嚮往的熱點。三峽之一的西陵峽,位於本市境內,其奇峽險灘,令人嘆為觀止,有"西陵山水天下佳"之稱。這里還有歷史悠久的巴人遺址和三國古戰場遺址,被譽為" 三楚名山"的玉泉山,"天下四絕"之一的當陽玉泉寺,清江小三峽,興山高嵐風光及其栩栩如生的卧佛,宜昌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我國愛國詩人屈原故里,也是中國古代民族和的友好使者王昭君的故鄉,千姿百態的五峰、遠安天然溶洞群,著名的三峽洞、金獅洞、白馬洞、龍泉洞、長生洞、燕子洞等迷宮奇觀,風采各異美不勝收,神秘的原始森林等,眾多的山水風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與宏偉的葛洲壩程、隔河岩水電工程交相輝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
林特資源珍貴奇異
宜昌市適宜的氣候,優質的土壤,為紅色大鯢各種動植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林業、特產是宜昌的一大優勢資源。全市林、果、葯品種類有766個。從峽谷到山頂有常綠闊葉林、闊葉混交林、針葉林;河谷地帶有熱帶的棕樹、樟樹和亞熱帶的柑桔、茶樹等林木,在丘陵和低山地區有松、柏、杉、桑、烏、桕、油桐、核桃、柿子、冷杉、金錢輸、領春木、銀雀、銀杏、連香、珙桐等珍貴樹木。全市宜林山地約1885萬畝,有林地1200萬畝,活立木蓄積量2400萬立米,森林覆蓋率48%,居湖北省第三位。1991年遠安縣已實現綠化荒山,成為湖北省第一個綠化達標縣。在五峰後河、長陽樂園、興山後坪、宜昌大老嶺等地至今還保存有第四紀冰川期遺存下來的森林群落37萬多畝。生長有陸地脊椎動物363種;有高等植物3000多種,其中稀有珍貴樹木47種。宜昌是著名的柑桔產區,有12個優良品種,其中臍橙、錦橙、蜜桔欽譽海外。茶葉資源豐富,產量居湖北省第一位,有優良茶葉27種,其中傳統的"宜紅"茶馳名中外,新開發的"春眉"發茶在1992年4月香港國際博覽會上獲金牌獎,"峽州碧峰"、"珍眉"等珍品在全國廣受好評。宜昌盛產葯材,各種中葯材有309種。草類植物繁茂,牧草有249種,可利用草場993萬畝,佔全市總面積的10%,國家農業部投資在宜昌境內建立三片南方草地畜牧業基地。
歷史沿革
宜昌市歷史悠久,距今一二十萬年前,清江流域就有「長陽人」的活動。境內數十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證明七八千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宜昌遠古屬西陵部落,夏商時為古荊州之域,春秋戰國時為楚國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以後為歷代郡、縣、州、府的治所。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楚、拔郢、燒夷陵」,夷陵之名始見於史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郡縣,宜昌市大部分地域屬南郡。南北朝時宋、齊皆與晉同。梁改宜都郡為宜州,西魏改為拓州,後周改為峽州。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峽州為夷陵郡,轄夷陵、夷道、長楊、遠安4縣,夷陵縣為郡治,隸屬荊州都督府。唐初,改夷陵郡為陝州,領上述4縣,屬山南東道。天寶初又改為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陝州,轄原4縣,仍屬山南東道。五代時,陝州與荊州、歸州為南平國。北宋復稱陝州,屬荊湖北路,仍轄原夷陵4縣。元豐年間(1078~1085年)改「陝」為「峽」。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峽州為峽州路,領原4縣,屬河南行省荊湖北道。明初改峽州路為峽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峽州為夷陵州,領宜都、長陽、遠安3縣,治所夷陵,隸屬湖廣布政使司荊州府上荊南道。清順治四年(1647),夷陵州隸屬荊州府。順治五年,改「夷陵」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為宜昌府,改彝陵縣為東湖縣並為宜昌府治所,領東湖、興山、巴東、長陽、長樂5縣及歸州、鶴峰2州,隸屬荊宜施道。宜都、枝江、當陽、遠安4縣屬荊州府。光緒二年(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簽訂,宜昌被辟為通商口岸。次年,宜昌設立海關,正式對外開放。
民國初年廢府、州建制,實行省、道、縣三級制。1912年改東湖縣為宜昌縣,與興山、秭歸、巴東、長陽、五峰、鶴峰縣屬荊南道。當陽、遠安屬襄南道。1922年,宜昌屬荊宜道。1932年、1936年宜昌、宜都、當陽、遠安、興山、秭歸、長陽、五峰8縣先後屬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於宜昌縣城。枝江縣先後隸屬於湖北省第七、第四行政督察區,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1928年至1932年,宜昌是湘鄂西蘇區湘鄂邊根據地、歸(秭歸)興(山)巴(東)根據地、荊(門)當(陽)遠(安)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武裝斗爭,在許多地方建立過革命政權。解放戰爭時期,1948年8月,中共江漢區委決定正式成立第四專員公署(亦稱襄西專署),1949年1月改為當陽專署。1949年5月20日在當陽成立宜昌專員公署,同月在當陽組建宜昌市黨政領導班子。6月11日,在當陽蘆家灣正式成立中共宜昌市委員會、宜昌市人民政府。1949年7月16日,宜昌城區解放。宜昌專署機關和宜昌市黨政機關隨即從當陽遷駐宜昌城。1949年11月15日,今宜昌市全境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湖北省分設8個行政區,宜昌行政區專員公署轄宜昌、宜都、枝江、當陽、遠安、興山、秭歸、長陽、五峰9個縣。同時劃出原宜昌縣城區和近郊農村置宜昌市,直屬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轄。1951年,改湖北宜昌行政區專員公署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區專員公署,1955年改為湖北省宜昌專員公署。1954年11月,宜昌市改屬宜昌專署領導。此時,宜昌專署轄9縣1市。1955年7月撤枝江縣,將其轄區並入宜都縣。此時宜昌專員公署轄8縣1市。1958年12月,撤銷宜昌專員公署,建立宜都工業區行政公署。1961年5月,撤銷宜都工業區行政公署,設立宜昌專員公署。1962年6月,復置枝江縣,仍為宜昌專署所轄。至此,宜昌專員公署轄9縣1市。1968年1月成立宜昌地區革命委員會。1971年1月,神農架林區劃歸宜昌地區領導,1972年3月復為省屬。1978年8月,撤銷宜昌地區革命委員會,設立宜昌地區行政公署。1979年6月,宜昌市復為省轄市。1984年7月1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長陽縣和五峰縣,分別成立長陽和五峰兩個土家族自治縣,實行民族區域自治。1986年12月13日,國務院批准宜昌市設置西陵、伍家崗、點軍3個縣級行政區。1987年11月30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宜都縣,建立枝城市(1998年6月11日更名為宜都市)。1988年10月22日,國務院批准當陽縣撤縣設市。
1992年3月,為適應改革和發展的需要,經中央批准,宜昌地市合並,實行市領導縣的體制。此時,宜昌市轄7縣(宜昌縣、枝江縣、遠安縣、興山縣、秭歸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五峰土家族自治縣7個縣)、2市(枝城市、當陽市)和3區(西陵、伍家崗、點軍)。1995年3月21日,國務院批准成立宜昌市?V亭區。1996年7月30日,國務院批准枝江縣撤縣設市。2001年3月2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宜昌縣,設立夷陵區。至此,宜昌市轄5區5縣3市。
⑹ 宜昌周邊縣地理位置人口簡介
宜昌
位於長江北岸、三峽東口。古稱夷陵,有2400多年的歷史,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是楚文化的發祥地。全市現轄六縣、三市、四個城區,人口400萬,總面積2.16萬平方公里。
宜昌西接長江三峽,溯流直達巴蜀,東連兩湖魚米之鄉,順江暢達寧滬,自古便是鄂西川東的物資集散地和交通樞紐,「上控巴蜀,下引荊襄」,素有「三峽門戶」、「峽口明珠」之美譽。
宜昌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為楚西塞。西漢初年置縣為縣治,名夷陵縣,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府名宜昌。
宜昌自然資源豐富,水力資源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土特產品柑桔、香菇、柿子等產量豐富。宜昌市風光集峽、山、水、洞於一域,發展旅遊業有著獨特的地域優勢和資源。三峽大壩建成後,將形成天然的「高峽平湖」,面積1084平方公里,巍巍大壩橫跨峽江之上,猶如水上長城。
宜昌是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和漢代名妃王昭君的故鄉,留有屈原祠、昭君村等名勝古跡。宜昌東北部的當陽、枝江、遠安一線,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的魏蜀大戰和吳蜀間的夷陵大戰都發生在這里,留下了長坂坡、關陵、關公顯聖處、麥城、回馬坡等三國遺址。宜昌西南的長陽、五峰一帶,以巴文化、土家族風情和山水風光見長。
宜昌這座美麗名城,風光旖旎,是素以三峽旅遊為城市,享受沿江開放城市的各項政策。宜昌是全國11個重點旅遊城市之一。宜昌境內有三游洞、白馬洞、桃花村、黃陵廟、金獅洞、白果樹瀑布、曉峰懸棺、高嵐風光、葛洲壩工程、三國古戰場、玉泉寺等眾多歷史文化古跡和風景名勝。
重要數據和景觀
區號:0717
郵編:443000
區劃:下轄西陵區、東山開發區、伍家崗區、點軍區、猇亭區、夷陵區、秭歸縣、遠安縣、興山縣、長陽自治縣、五峰自治縣、宜都市、當陽市、枝江市景觀:葛洲壩等
宜昌四大特色資源
水能資源蘊藏豐富
宜昌市江河縱橫,密葛洲壩電廠布成網,水量豐富,並且地形地質條件好,何流落差大,因而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這是宜昌市經濟的最大優勢之一。長江流經市域237公里,清江流經市域 153公里。此外,還有10公里以上的河流99條。宜昌市內河流總長3793公里,河流密度計每平方公里0.18公里。水能蘊藏量達3000萬千瓦以上,可開發利用量達2500萬千瓦。集中分布在長江的三峽、葛洲壩、清江的隔河岩、高壩洲,相距僅幾十公里,是我國水能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之一。已建成的葛洲壩水利樞紐,裝機21台,總容量272萬千瓦,年均發電量157億千瓦小時;即將竣工的清江隔河岩水利樞紐,裝機4台,總容量120萬千瓦;正在興建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本市三斗坪,東距宜昌市城區40公里;設計裝機容量1768萬千瓦,年發電量為840億千瓦時;還有高壩洲電站、水布埡電站等五個大中型水電站和已建成的387座小水電站,裝機總容量將達2300萬千瓦,年發電量1100億千瓦時,從而使宜昌成為我國最大的水電建設基地,並將成為全國的能源中心。
礦產資源數不勝數
宜昌市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現湖北興發集團已探明的礦物有49種,佔全國已知礦的1/3,占湖北省的45%。主要礦產有磷、鐵、煤、錳、鉻、鉛、汞、金、銀、銅、鋅、硅、石、石膏、石墨、石英、砂、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等。各種礦產地1044處,其中,工業礦床462處,大型礦床14處。磷礦是全國六大礦區之一,儲量在11億噸以上;已探明鐵礦儲量約10億噸以上;錳礦儲量達1167萬噸以上;硅石儲量達3499萬噸;銀釩礦儲量639萬噸;石灰石礦儲量在8億噸以上;石墨礦儲量在7萬噸以上;汞礦儲量37萬噸以上;鉻鐵礦儲量3萬噸;蛇紋石儲量1億噸以上;石膏礦儲量達2440萬噸以上;煤礦儲藏量5億噸;黑色金屬礦主要分布在市境南部;貴金屬礦分布較廣而且含量高,具有較大的開采價值;化工原料和建材、治金輔料礦最具有開發前景。
旅遊資源馳名中外
宜昌市是全國11個重點旅遊城三峽人家風景區市之一。全市已開放的旅遊點350多處,享有盛譽的有100多處,長江三峽畫廊及三峽水利工程壩址中堡島、葛洲壩水利樞紐為全國旅遊熱線,世界著名。長江三峽四百里畫廊在1985年被列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1991年又榮登"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榜首。隨著三峽工程的興建,這里已成為國內外遊客嚮往的熱點。三峽之一的西陵峽,位於本市境內,其奇峽險灘,令人嘆為觀止,有"西陵山水天下佳"之稱。這里還有歷史悠久的巴人遺址和三國古戰場遺址,被譽為" 三楚名山"的玉泉山,"天下四絕"之一的當陽玉泉寺,清江小三峽,興山高嵐風光及其栩栩如生的卧佛,宜昌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我國愛國詩人屈原故里,也是中國古代民族和的友好使者王昭君的故鄉,千姿百態的五峰、遠安天然溶洞群,著名的三峽洞、金獅洞、白馬洞、龍泉洞、長生洞、燕子洞等迷宮奇觀,風采各異美不勝收,神秘的原始森林等,眾多的山水風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與宏偉的葛洲壩程、隔河岩水電工程交相輝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
林特資源珍貴奇異
宜昌市適宜的氣候,優質的土壤,為紅色大鯢各種動植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林業、特產是宜昌的一大優勢資源。全市林、果、葯品種類有766個。從峽谷到山頂有常綠闊葉林、闊葉混交林、針葉林;河谷地帶有熱帶的棕樹、樟樹和亞熱帶的柑桔、茶樹等林木,在丘陵和低山地區有松、柏、杉、桑、烏、桕、油桐、核桃、柿子、冷杉、金錢輸、領春木、銀雀、銀杏、連香、珙桐等珍貴樹木。全市宜林山地約1885萬畝,有林地1200萬畝,活立木蓄積量2400萬立米,森林覆蓋率48%,居湖北省第三位。1991年遠安縣已實現綠化荒山,成為湖北省第一個綠化達標縣。在五峰後河、長陽樂園、興山後坪、宜昌大老嶺等地至今還保存有第四紀冰川期遺存下來的森林群落37萬多畝。生長有陸地脊椎動物363種;有高等植物3000多種,其中稀有珍貴樹木47種。宜昌是著名的柑桔產區,有12個優良品種,其中臍橙、錦橙、蜜桔欽譽海外。茶葉資源豐富,產量居湖北省第一位,有優良茶葉27種,其中傳統的"宜紅"茶馳名中外,新開發的"春眉"發茶在1992年4月香港國際博覽會上獲金牌獎,"峽州碧峰"、"珍眉"等珍品在全國廣受好評。宜昌盛產葯材,各種中葯材有309種。草類植物繁茂,牧草有249種,可利用草場993萬畝,佔全市總面積的10%,國家農業部投資在宜昌境內建立三片南方草地畜牧業基地。
⑺ 宜昌的有關資料
位於長江北岸、三峽東口。古稱夷陵,有2400多年的歷史,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是楚文化的發祥地。全市現轄六縣、三市、四個城區,人口400萬,總面積2.16萬平方公里。
宜昌西接長江三峽,溯流直達巴蜀,東連兩湖魚米之鄉,順江暢達寧滬,自古便是鄂西川東的物資集散地和交通樞紐,「上控巴蜀,下引荊襄」,素有「三峽門戶」、「峽口明珠」之美譽。
宜昌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為楚西塞。西漢初年置縣為縣治,名夷陵縣,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府名宜昌。
宜昌自然資源豐富,水力資源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土特產品柑桔、香菇、柿子等產量豐富。宜昌市風光集峽、山、水、洞於一域,發展旅遊業有著獨特的地域優勢和資源。三峽大壩建成後,將形成天然的「高峽平湖」,面積1084平方公里,巍巍大壩橫跨峽江之上,猶如水上長城。
宜昌是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和漢代名妃王昭君的故鄉,留有屈原祠、昭君村等名勝古跡。宜昌東北部的當陽、枝江、遠安一線,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的魏蜀大戰和吳蜀間的夷陵大戰都發生在這里,留下了長坂坡、關陵、關公顯聖處、麥城、回馬坡等三國遺址。宜昌西南的長陽、五峰一帶,以巴文化、土家族風情和山水風光見長。
宜昌這座美麗名城,風光旖旎,是素以三峽旅遊為城市,享受沿江開放城市的各項政策。宜昌是全國11個重點旅遊城市之一。宜昌境內有三游洞、白馬洞、桃花村、黃陵廟、金獅洞、白果樹瀑布、曉峰懸棺、高嵐風光、葛洲壩工程、三國古戰場、玉泉寺等眾多歷史文化古跡和風景名勝。
重要數據和景觀
區號:0717
郵編:443000
區劃:下轄西陵區、東山開發區、伍家崗區、點軍區、猇亭區、夷陵區、秭歸縣、遠安縣、興山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宜都市、當陽市、枝江市 景觀:葛洲壩、三峽水利工程、當陽關陵、長坂坡等
宜昌四大特色資源
水能資源蘊藏豐富
宜昌市江河縱橫,密葛洲壩電廠布成網,水量豐富,並且地形地質條件好,何流落差大,因而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這是宜昌市經濟的最大優勢之一。長江流經市域237公里,清江流經市域 153公里。此外,還有10公里以上的河流99條。宜昌市內河流總長3793公里,河流密度計每平方公里0.18公里。水能蘊藏量達3000萬千瓦以上,可開發利用量達2500萬千瓦。集中分布在長江的三峽、葛洲壩、清江的隔河岩、高壩洲,相距僅幾十公里,是我國水能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之一。已建成的葛洲壩水利樞紐,裝機21台,總容量272萬千瓦,年均發電量157億千瓦小時;即將竣工的清江隔河岩水利樞紐,裝機4台,總容量120萬千瓦;正在興建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本市三斗坪,東距宜昌市城區40公里;設計裝機容量1768萬千瓦,年發電量為840億千瓦時;還有高壩洲電站、水布埡電站等五個大中型水電站和已建成的387座小水電站,裝機總容量將達2300萬千瓦,年發電量1100億千瓦時,從而使宜昌成為我國最大的水電建設基地,並將成為全國的能源中心。
礦產資源數不勝數
宜昌市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現湖北興發集團已探明的礦物有49種,佔全國已知礦的1/3,占湖北省的45%。主要礦產有磷、鐵、煤、錳、鉻、鉛、汞、金、銀、銅、鋅、硅、石、石膏、石墨、石英、砂、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等。各種礦產地1044處,其中,工業礦床462處,大型礦床14處。磷礦是全國六大礦區之一,儲量在11億噸以上;已探明鐵礦儲量約10億噸以上;錳礦儲量達1167萬噸以上;硅石儲量達3499萬噸;銀釩礦儲量639萬噸;石灰石礦儲量在8億噸以上;石墨礦儲量在7萬噸以上;汞礦儲量37萬噸以上;鉻鐵礦儲量3萬噸;蛇紋石儲量1億噸以上;石膏礦儲量達2440萬噸以上;煤礦儲藏量5億噸;黑色金屬礦主要分布在市境南部;貴金屬礦分布較廣而且含量高,具有較大的開采價值;化工原料和建材、治金輔料礦最具有開發前景。
旅遊資源馳名中外
宜昌市是全國11個重點旅遊城三峽人家風景區市之一。全市已開放的旅遊點350多處,享有盛譽的有100多處,長江三峽畫廊及三峽水利工程壩址中堡島、葛洲壩水利樞紐為全國旅遊熱線,世界著名。長江三峽四百里畫廊在1985年被列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1991年又榮登"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榜首。隨著三峽工程的興建,這里已成為國內外遊客嚮往的熱點。三峽之一的西陵峽,位於本市境內,其奇峽險灘,令人嘆為觀止,有"西陵山水天下佳"之稱。這里還有歷史悠久的巴人遺址和三國古戰場遺址,被譽為" 三楚名山"的玉泉山,"天下四絕"之一的當陽玉泉寺,清江小三峽,興山高嵐風光及其栩栩如生的卧佛,宜昌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我國愛國詩人屈原故里,也是中國古代民族和的友好使者王昭君的故鄉,千姿百態的五峰、遠安天然溶洞群,著名的三峽洞、金獅洞、白馬洞、龍泉洞、長生洞、燕子洞等迷宮奇觀,風采各異美不勝收,神秘的原始森林等,眾多的山水風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與宏偉的葛洲壩程、隔河岩水電工程交相輝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
林特資源珍貴奇異
宜昌市適宜的氣候,優質的土壤,為紅色大鯢各種動植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林業、特產是宜昌的一大優勢資源。全市林、果、葯品種類有766個。從峽谷到山頂有常綠闊葉林、闊葉混交林、針葉林;河谷地帶有熱帶的棕樹、樟樹和亞熱帶的柑桔、茶樹等林木,在丘陵和低山地區有松、柏、杉、桑、烏、桕、油桐、核桃、柿子、冷杉、金錢輸、領春木、銀雀、銀杏、連香、珙桐等珍貴樹木。全市宜林山地約1885萬畝,有林地1200萬畝,活立木蓄積量2400萬立米,森林覆蓋率48%,居湖北省第三位。1991年遠安縣已實現綠化荒山,成為湖北省第一個綠化達標縣。在五峰後河、長陽樂園、興山後坪、宜昌大老嶺等地至今還保存有第四紀冰川期遺存下來的森林群落37萬多畝。生長有陸地脊椎動物363種;有高等植物3000多種,其中稀有珍貴樹木47種。宜昌是著名的柑桔產區,有12個優良品種,其中臍橙、錦橙、蜜桔欽譽海外。茶葉資源豐富,產量居湖北省第一位,有優良茶葉27種,其中傳統的"宜紅"茶馳名中外,新開發的"春眉"發茶在1992年4月香港國際博覽會上獲金牌獎,"峽州碧峰"、"珍眉"等珍品在全國廣受好評。宜昌盛產葯材,各種中葯材有309種。草類植物繁茂,牧草有249種,可利用草場993萬畝,佔全市總面積的10%,國家農業部投資在宜昌境內建立三片南方草地畜牧業基地。
⑻ 湖北宜昌到重慶萬州是否有豪華游輪價位聯系方式
你直接到了宜昌
直接去9碼頭
那裡很多
我不知道具體
如果你不是跟團的話
還是自己去吧
不會受騙的哦
⑼ 曉峰白果樹瀑布是在五峰縣嗎具體在什麼地方從宜昌市出發要多久,怎麼坐車
位於長江北岸、三峽東口。古稱夷陵,有2400多年的歷史,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是楚文化的發祥地。全市現轄六縣、三市、四個城區,人口400萬,總面積2.16萬平方公里。
宜昌西接長江三峽,溯流直達巴蜀,東連兩湖魚米之鄉,順江暢達寧滬,自古便是鄂西川東的物資集散地和交通樞紐,「上控巴蜀,下引荊襄」,素有「三峽門戶」、「峽口明珠」之美譽。
宜昌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為楚西塞。西漢初年置縣為縣治,名夷陵縣,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府名宜昌。
宜昌自然資源豐富,水力資源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土特產品柑桔、香菇、柿子等產量豐富。宜昌市風光集峽、山、水、洞於一域,發展旅遊業有著獨特的地域優勢和資源。三峽大壩建成後,將形成天然的「高峽平湖」,面積1084平方公里,巍巍大壩橫跨峽江之上,猶如水上長城。
宜昌是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和漢代名妃王昭君的故鄉,留有屈原祠、昭君村等名勝古跡。宜昌東北部的當陽、枝江、遠安一線,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的魏蜀大戰和吳蜀間的夷陵大戰都發生在這里,留下了長坂坡、關陵、關公顯聖處、麥城、回馬坡等三國遺址。宜昌西南的長陽、五峰一帶,以巴文化、土家族風情和山水風光見長。
宜昌這座美麗名城,風光旖旎,是素以三峽旅遊為城市,享受沿江開放城市的各項政策。宜昌是全國11個重點旅遊城市之一。宜昌境內有三游洞、白馬洞、桃花村、黃陵廟、金獅洞、白果樹瀑布、曉峰懸棺、高嵐風光、葛洲壩工程、三國古戰場、玉泉寺等眾多歷史文化古跡和風景名勝。
重要數據和景觀
區號:0717
郵編:443000
區劃:下轄西陵區、東山開發區、伍家崗區、點軍區、猇亭區、夷陵區、秭歸縣、遠安縣、興山縣、長陽自治縣、五峰自治縣、宜都市、當陽市、枝江市景觀:葛洲壩等
宜昌四大特色資源
水能資源蘊藏豐富
宜昌市江河縱橫,密葛洲壩電廠布成網,水量豐富,並且地形地質條件好,何流落差大,因而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這是宜昌市經濟的最大優勢之一。長江流經市域237公里,清江流經市域 153公里。此外,還有10公里以上的河流99條。宜昌市內河流總長3793公里,河流密度計每平方公里0.18公里。水能蘊藏量達3000萬千瓦以上,可開發利用量達2500萬千瓦。集中分布在長江的三峽、葛洲壩、清江的隔河岩、高壩洲,相距僅幾十公里,是我國水能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之一。已建成的葛洲壩水利樞紐,裝機21台,總容量272萬千瓦,年均發電量157億千瓦小時;即將竣工的清江隔河岩水利樞紐,裝機4台,總容量120萬千瓦;正在興建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本市三斗坪,東距宜昌市城區40公里;設計裝機容量1768萬千瓦,年發電量為840億千瓦時;還有高壩洲電站、水布埡電站等五個大中型水電站和已建成的387座小水電站,裝機總容量將達2300萬千瓦,年發電量1100億千瓦時,從而使宜昌成為我國最大的水電建設基地,並將成為全國的能源中心。
礦產資源數不勝數
宜昌市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現湖北興發集團已探明的礦物有49種,佔全國已知礦的1/3,占湖北省的45%。主要礦產有磷、鐵、煤、錳、鉻、鉛、汞、金、銀、銅、鋅、硅、石、石膏、石墨、石英、砂、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等。各種礦產地1044處,其中,工業礦床462處,大型礦床14處。磷礦是全國六大礦區之一,儲量在11億噸以上;已探明鐵礦儲量約10億噸以上;錳礦儲量達1167萬噸以上;硅石儲量達3499萬噸;銀釩礦儲量639萬噸;石灰石礦儲量在8億噸以上;石墨礦儲量在7萬噸以上;汞礦儲量37萬噸以上;鉻鐵礦儲量3萬噸;蛇紋石儲量1億噸以上;石膏礦儲量達2440萬噸以上;煤礦儲藏量5億噸;黑色金屬礦主要分布在市境南部;貴金屬礦分布較廣而且含量高,具有較大的開采價值;化工原料和建材、治金輔料礦最具有開發前景。
旅遊資源馳名中外
宜昌市是全國11個重點旅遊城三峽人家風景區市之一。全市已開放的旅遊點350多處,享有盛譽的有100多處,長江三峽畫廊及三峽水利工程壩址中堡島、葛洲壩水利樞紐為全國旅遊熱線,世界著名。長江三峽四百里畫廊在1985年被列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1991年又榮登"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榜首。隨著三峽工程的興建,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