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達娃之爭的關鍵詞
握手 1996年,弗蘭克·裡布接替父親成為達能集團CEO。同年,達能投資4300萬美元與娃哈哈建立5家合資公司,達能獲得51%的股權。
強購 2007年4月,法國達能公司最近欲強行以40億元人民幣的低價並購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總資產達56億元、2006年利潤達10.4億元的其他非合資公司51%的股權。
交鋒 2007年4月5日,娃哈哈召開了董事會,認為合資合同條款不平等。宗慶後回擊稱,雙方的合作是必須平等互利的合作,你再用這種態度跟我們說話,我就跟你終止合作。「由於當時對商標、品牌的意義認識不清,使得娃哈哈的發展陷入了達能精心設下的圈套。」宗慶後提及當年簽署的一份合同追悔莫及,「由於本人的無知與失職,給娃哈哈的品牌發展帶來了麻煩與障礙,現在再不亡羊補牢進行補救,將會有罪於企業和國家!」
起訴
2007年5月9日,達能亞洲及其全資子公司已經正式向瑞典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院提出8項仲裁申請。為了這一程序,達能聘請了擅長仲裁業務的英國富而德律師事務所具體負責該次仲裁事務。上述仲裁由達能亞洲作為外方股東的直接持股人提起,共包括8項仲裁申請。其中,7項仲裁都是合資企業的外方股東針對中方股東提出的仲裁。
反訴 針對達能的仲裁要求與起訴行為,娃哈哈表示:「我們將拿起法律的武器為自己討個公道,除了積極應對斯德哥爾摩、美國的訴訟,同時我們要提出反訴請求……我們掌握了他們確鑿的違法證據。」杭州娃哈哈集團公司於1996年4月和1997年9月先後向國家商標局提交了《關於請求轉讓娃哈哈商標的報告》和《關於轉讓娃哈哈注冊商標的報告》,要求將該公司名下的200多件注冊商標轉讓給合資公司———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但國家商標局根據《規定》,均未同意轉讓。
仲裁 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09年5月21日已做出終審裁定,駁回達能關於撤銷杭州仲裁委員會裁決書的申請。至此,達娃之爭中關於「娃哈哈」商標所有權的問題塵埃落定,「娃哈哈」商標歸杭州娃哈哈集團所有
和解 達能和娃哈哈集團2009年9月30宣布,雙方已達成友好和解,達能同意將其在各家達能-娃哈哈合資公司中的51%的股權出售給中方合資夥伴。和解協議執行完畢後,雙方將終止與雙方之間糾紛有關的所有法律程序。
㈡ 樂百氏、大寶、中華牙膏、樂凱、娃哈哈分別被誰收購了
1、樂百氏
2000年3月,法國達能集團以23.8億美元(約合197億元人民幣)收購了樂百氏92%的股份,成為了樂百氏的實際控制人,何伯權等5位創始人占股僅3%。
㈢ 達娃之爭的雙方簡介
娃哈哈集團簡介
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Wahaha)創建於1987年,目前為中國最大的食品飲料生產企業,全球第五大飲料生產企業,僅次於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吉百利這3家跨國公司。在全國26個省市建有100餘家合資控股、參股公司,在全國除台灣外的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均建立了銷售分支機構,擁有員工近2萬名,總資產達 121億元。公司擁有世界一流的自動化生產線,以及先進的食品飲料研發檢測儀器和加工工藝,主要從事食品飲料的開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生產含乳飲料、瓶裝水、碳酸飲料、茶飲料、果汁飲料、罐頭食品、醫葯保健品、休閑食品等八大類近100個品種的產品,其中瓶裝水、含乳飲料、八寶粥罐頭多年來產銷量一直位居全國第一。2006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7億元,娃哈哈在資產規模、產量、銷售收入、利潤、利稅等指標上已連續9年位居中國飲料行業首位,成為目前中國最大、效益最好、最具發展潛力的食品飲料企業。
達能集團簡介
達能集團(Danone)世界著名的食品和飲料集團之一,總部設立於法國巴黎,全球擁有近9萬員工,是世界著名的食品和飲料集團之一 。達能集團歷史悠久,規模強大,位列世界500強,業務遍及全世界120多個國家。鮮乳製品、餅乾和飲料作為達能的三大主要產品,在全球市場銷量排名均名列前茅。
達能集團創建於1966年,從九十年代起開始實施積極的業務國際化戰略,在短短近四十年的時間成為世界食品行業的巨人,並擁有多個國際品牌,例如: DANONE(達能)、LU和EVIAN(依雲)等。
在法國、義大利及西班牙,達能集團都是最大的食品集團,達能亦是當今歐洲第三大食品集團,並列全球同類行業前六名之一。
㈣ 有人知道"達娃之戰"嗎
這是轟動全球的一場國際商戰,交戰雙方分別是世界五百強之一的達能集團與中國飲料行業龍頭娃哈哈集團,它們曾經在中國對外開放的大背景下聯姻,卻積怨10年不為人知,直至2007年全面爆發,被稱作「達娃之戰」。
「達娃之戰」中的中方代理律師錢衛清,他將這段親身經歷寫了下來,揭秘了「達娃」10年博弈內幕,包括跨國公司經濟侵略的手段、娃哈哈在不平等合作中的大翻身、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後與達能集團董事長范易謀之間的過招及中法政治戰等,都在進行了講述,有空可以看一下這本書《生死之戰——達能娃哈哈國際商戰內幕》,挺詳細的。
㈤ 西藏達氏集團怎麼樣
西藏達氏集團是2007-01-04在西藏自治區注冊成立的其他(其他類型),注冊地址位於拉薩市雪新村8幢8號。
西藏達氏集團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000187,企業法人達娃頓珠,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西藏達氏集團,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西藏達氏集團更多信息和資訊。
㈥ 達娃之爭的事件背景
1996年達能與娃哈哈成立合資公司,達能出資4500萬美元加5000萬人民幣商標轉讓款,占合資公司51%股份,娃哈哈集團佔有49%的股份。 雙方合作十多年來,公司效益非常好,達能先後從合資公司里分得了30多億的利潤。
2006年,達能派駐合資公司的新任董事長范易謀發現,宗慶後在合資公司之外建立一系列由國有企業和職工持股的非合資公司,這些非合資公司每年也為娃哈哈帶來豐厚的利潤。范易謀認為這些非合資公司的存在拿走了本應由合資公司享有的市場和利潤,因此要求用40億收購非合資公司51%的股權。宗慶後拒絕了達能的收購請求。
於是,達能發起了一場針對宗慶後和非合資公司的全面訴訟,但最終以國內、國外數十起訴訟以達能的敗訴而告終。
㈦ 達娃之爭的歷程
1996年達能-娃哈哈聯姻 金加投資有限公司(由達能亞洲與香港百富勤在新加坡成立,達能為控股股東)與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娃哈哈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出資,共同組建五家合資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51%、39%和10%。
1997年-1999年商標轉讓 娃哈哈與達能簽署《商標轉讓協議》,欲將「娃哈哈」商標轉讓給合資公司,國家商標局對此未予核准;雙方於1999年再次簽訂《商標使用許可合同》。
1997年至今娃哈哈非合資公司發展 娃哈哈集團旗下的非合資公司壯大發展,產品沿用「娃哈哈」商標。
1998年達能控股 香港百富勤將其在金加投資有限公司中的股權出售給達能,達能成為金加公司唯一的股東,從而獲得娃哈哈合資公司51%的控股地位。
2000年-2006年達能收購中國其他企業 達能相繼持有樂百氏92%股權、梅林正廣和50%股權、光明20.1%股權、匯源22.18%股權。
2006年4月達娃紛爭爆發 達能要求以40億元的凈資產價格並購娃哈哈非合資公司51%的股權,遭遇娃哈哈的強烈抵制,達娃糾紛爆發。
2007年12月-2008年4月達娃和談 在兩國政府協調下,雙方中止了法律程序進行和談。達能要求以約200億的價格將其投資在合資公司的不到14億元人民幣股權售給娃哈哈,價格按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計算,被娃哈哈拒絕。
2007年5月至今達娃官司 2007年5月,達能正式啟動對娃哈哈的法律訴訟。此後,雙方進行了數十起國內外官司戰,英屬維爾京群島(BVI)案件和美國案件是其中的典型。
BVI案:2007年11月,達能在BVI和薩摩亞誤導兩地法院在被告不在場、未作抗辯的情況下頒布對娃哈哈非合資公司外方股東資產的凍結令和接管令。2008年12月,法官識破達能的誤導和隱瞞行為,撤銷了凍結令和接管令。此前,即2008年11月,江蘇宿遷中院判決達能指定的畢馬威在中國境內發送接管性質的信函違法,對娃哈哈公司構成侵權。
美國案:達能在美國對宗慶後妻女以及毫不相乾的另外兩家公司提起訴訟,加州法院以不方便審理原則駁回了達能的訴訟,要求其向中國法院提起訴訟。
截至2009年5月,官司戰中娃哈哈以23∶0領先達能。
2009年9月30日 達能和娃哈哈發聲明稱達成和解 達能和娃哈哈集團2009年9月30日宣布,雙方已達成友好和解,達能同意將其在各家達能-娃哈哈合資公司中的51%的股權出售給中方合資夥伴。和解協議執行完畢後,雙方將終止與雙方之間糾紛有關的所有法律程序。
㈧ 達娃之爭的專家說法
「這個結果在預料之中」,一直關注達娃之爭的和君創業咨詢集團總裁李肅昨天對記者表示,之所以說在預料之中,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按照中國法律進行國際仲裁,達能必輸無疑。雙方在中國的訴訟達能已全部敗訴,再不妥協一定是死路一條;第二,如果達能不讓步而輸掉仲裁,娃哈哈已經做好准備清算39家合資企業,到那時,這些老舊設備最多賣出一二十億元,達能在中國將會一敗塗地;第三,達能本來有更好的選擇,比如將合資與非合資兩塊資產重組上市,由娃哈哈控股經營,但達能過於好鬥,結果堵死了合作之路。」李肅表示,達娃之爭歷時3年,涉及收購、兼並的所有領域,是中國企業反敵意收購的經典案例,也是中國企業與跨國公司直面對抗的成功案例,值得中國企業認真研究。
李肅還表示,娃哈哈這3年來有了質的飛躍,在法律意識、經營業績、社會責任、管理水平、國際化能力等方面,都已與3年前全然不同,「未來5年將是娃哈哈走向世界的新時代,宗慶後作為我國第一代企業家爭議頗多,但我確信他的悟性會為中國本土企業的創新發展開創廣闊的空間。」
持久戰對各自都不利首都經貿大學教授蔣澤中對記者表示,達能最後選擇以這樣的方式處理與娃哈哈的爭端是明智的。達能同意將其在各家達能-娃哈哈合資公司中的51%股權出售給中方合資夥伴,充分表明了達能在雙方合作上的戰略退出。雙方如果繼續這場持久戰,將對各自的發展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通過此事,外國企業要認識到,在中國盲目套用一些國際上的做法明顯會水土不服;中國企業則要領會到,在未來的發展中必須有足夠的國際化意識。」蔣澤中說。
分手總比相互攻訐好 「雙方先是互相批評,進而互打官司,已經兩年多了也沒有結果,這樣對雙方都不利,分了總比曠日持久地相互攻訐好」,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樂表示。
王志樂認為,對於中國的產業發展來說,形成國企、外企、民企相互競爭的格局是有利於產業發展的。產業發展不能拒絕民企,排除外企對產業發展也不利。達能在全球是一家強大的企業,娃哈哈在與達能合作的過程中還是獲益的。通過與達能合作,娃哈哈獲得了資金,並成功地從校辦工廠改制。現在的產業都是全球化,與跨國公司合作是加快自身成長的一個方法,即使與達能分手,娃哈哈還可與其他外資企業合作。
利於娃哈哈專注發展 據新浪財經報道,東方證券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助理林靜表示,達能的退出有助於娃哈哈集中精力於主營業務,有利於娃哈哈發展。
林靜認為,雙方的官司打了這么久,達能退出是必然的。雙方和解後,娃哈哈會將更多精力放在主營業務上,輕裝上陣。目前,在中國飲料行業版圖中,娃哈哈仍然有不錯的市場地位。
㈨ 匯源果汁大股東有哪些
我國民族企業都要走向被收購的命運嗎?
內部報告詳解匯源196億港元交易
一切都進行得悄無聲息。總計196.5億港元——國際飲料巨頭可口可樂正准備以此高價將中國最大的果汁品牌企業匯源收入囊中——這也將成為可口可樂迄今為止在中國金額最大的一筆收購交易。
9月3日上午,已經停牌兩天的匯源果汁(01886,HK)在香港聯交所發布公告宣布,荷銀將代表可口可樂全資附屬公司Atlantic Instries收購匯源果汁集團有限公司股本中的全部已發行股份及全部未行使可換股債券。
其中,可口可樂提出的每股現金作價為12.2港元,是上周五匯源停牌時的收市價4.14港元的近3倍。
根據雙方協議,交易完成後,匯源果汁將成為Atlantic Instries的全資附屬公司,並將撤銷其上市地位。而可口可樂的此次收購,蘇格蘭銀行是其財務顧問。
朱新禮,這位1992年起創辦匯源的山東漢子,對待企業控股權向來持開放的態度。他在2001年、2005年曾分別與德隆、統一合作,都帶來了匯源的快速擴張。而今,他終於決定要賣出為之嘔心瀝血16年且盈利能力尚可的企業。
朱新禮為什麼?
可口可樂開出相當於匯源果汁市值3倍的高價,又是為什麼?
記者3日獲得的一份來自相關方面的交易資料,對於諸多交易細節進行了「解惑」。
「閃電式」並購
「這場交易進行得很隱秘,外界幾乎都不知情。」消息公布後當天,一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9月1日,匯源果汁突然宣布停牌。與此同時,摩根大通也在當天發布了相關報告,預測匯源的停牌或因為涉及向母公司收購濃縮橙汁的生產線。而兩天後匯源的公告著實讓外界感到意外。
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匯源方面與可口可樂就此項交易的談判時間僅僅兩個月不到,「進行得很快」。而雙方的接觸則直接源於投行在其中的穿針引線。但目前具體哪家投行擔任了「橋梁」的作用,還不得而知。
根據公告,可口可樂已經對匯源果汁提出了全面收購的計劃,但其所提及的全部收購建議均為可能收購建議,須待先決條件達成後方可作出。而共持有匯源果汁近66%股份的三大股東已對該交易作出不可撤回的承諾。這三位股東分別是匯源果汁母公司中國匯源果汁控股有限公司、達能集團和Warburg Pincus Private Equity(華平基金)。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匯源控股與達能在匯源果汁的持股比例分別為41.53%、22.98%。
在可口可樂收購消息刺激下,匯源果汁3日開盤即飆升,下午收盤價為10.81港元,漲161%。而有市場人士擔心,這樣的價位繼續上升達到收購價,可能會影響可口可樂的全面收購計劃。
但新鴻基金融分析師Fiona Wong表示,股價不會接近於收購價,因為這一交易還受限於一些條件,如股東同意、政府不幹預等,因而收購前景尚存在一些不明朗因素。她指出,如果交易告吹,則股價將會非常迅速地回落。
朱新禮套現
盡管朱新禮仍將擔任匯源果汁名譽主席,但根據匯源與可口可樂達成的不競爭承諾,在兩年內,朱新禮將促使其任何關聯公司不會在中國經營或參與任何與匯源集團核心業務(乳業除外)構成競爭的業務。這意味著,朱新禮徹底套現了其白手起家創建的匯源果汁業務。
有熟悉交易的人士告訴記者,朱新禮退出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對於匯源這樣以單品牌和品種銷售的企業,相比多品牌的飲料公司,其在渠道方面面臨的成本壓力相對較大,隨著未來競爭的激烈,運營難度將隨之加大。
事實上,在上市之前,朱新禮曾有意選擇統一進行合作。當時,匯源方面就表示,除了資本支持以外,統一與其在產業鏈和銷售渠道上還有整合的可能與需求。而此次收購之後,可口可樂方面也表示,將會利用其分銷網路和原材料采購能力,為匯源帶來協同效應。
另一方面,早在2001年,夢想著將匯源做大做強的朱新禮還曾一度與當時風頭正勁的德隆合作。當時,德隆旗下的新疆屯河出資5.1億元與匯源成立合資公司,並且擁有合資公司51%股權。而以大部分核心資產入股的匯源只佔股49%。這是朱新禮第一次出讓匯源控股權。「這至少可以說明朱新禮並不眷戀控股權。」一位熟悉朱新禮的人士說。
「這無論是對匯源還是對朱新禮本人都是個不錯的選擇。」上述人士說。據他分析,上市之後,不管是匯源果汁還是朱新禮本人都面臨新的經營壓力和瓶頸,從可口可樂的收購價格而言,溢價已經相當不錯。
另外,業內人士推測,接班人問題可能是朱新禮選擇轉讓匯源的因素之一。自白手起家創立匯源之後,朱新禮已經打拚多年。有消息顯示,在面臨接班人問題時,他曾明確表示不可能讓女兒接班,因為不願意為女兒選擇固定的道路。
據記者查閱公開資料,持有匯源果汁41.53%股權、即6.1億股的匯源控股為朱新禮全資持有,一旦全部為可口可樂收購,朱新禮個人將套現74億港幣。
記者還了解到,匯源品牌的所有產品都裝入了上市公司,但在上市公司之外,朱新禮擁有的資產還包括贛南果業有限責任公司、北京藍貓淘氣音頻營銷有限公司和很多果園。
可口可樂為什麼
據公告稱,可口可樂將計劃以每股12.2港元收購匯源全部股份,約為匯源上周五停牌前的收市價4.14港元的3倍。據可口可樂自己的估算,整個交易作價將達到24億美元。
「匯源在中國是一個發展已久及成功的果汁品牌, 對可口可樂中國業務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可口可樂公司首席執行官及總裁穆泰康第一時間就此交易做出評價。
「可口可樂願意出高價購買匯源果汁的股份,因為匯源果汁的原材料采購與可口可樂的分銷可以協同合作,提高運營效率,而匯源在國內的果汁飲料市場處於領導位置,加上果汁飲料市場增長很快,中國對於可口可樂很重要,拿下匯源,就少掉一個競爭對手。」該知情人士透露。同時,此次收購還包括很多生產設備,對可口可樂全面進入果汁飲料領域具有極大的幫助。
實際上,可口可樂公司對匯源果汁的收購價格,是其近期股價的近三倍。
可口可樂公司將以每股12.20港元的出價,收購匯源果汁至最後交易日已發行的1468816204股匯源股份,總代價約為179.2億港元。加上於最後交易日,匯源尚未行駛的可換股債券73362份,可換購111658245股股份,這部分的收購價格為每份債券每1000美元面額18577.73港元,總計13.62億港元。
另外,在最後交易日,匯源還有尚未行使的匯源購股權29960500份,購買購股權與注銷IPO前後尚未行使匯源購股權的代價,共計1.74億港元。三項疊加,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的總價為196.5億港元。
而匯源股份在最後交易日在聯交所當日報收4.14港元,但匯源股份在之前的5個交易日(包括當日)的每股平均收市價為4.04港元,之前10個交易日每股平均收市價3.96港元,之前30個交易日則為4.10港元,而之前60個交易日的每股平均價報收4.59港元,若以12.20港元的收購價,溢價近3倍。
基於湯森路透對其2008年利潤預期,可口可樂此次收購價約相當於市盈率42.8倍。因此,有分析人士對收購價如此之高感到意外。但Fiona Wong認為匯源似乎是可口可樂在內地的惟一選擇,因為匯源在內地果汁批發市場佔有率最高,可口可樂可立即獲得匯源的所有客戶和生產廠,鑒於匯源的客戶基礎,溢價合理。
「我們認為以196.5億港元的總價收購匯源果汁是合理的,匯源是一個很成功的品牌,很具市場潛力。」李小筠回應本報記者稱,可口可樂未來將繼續保留匯源的品牌,甚至包括目前的運營模式。但對於匯源前述上市公司之外的資產是否有收購計劃,李小筠稱目前尚無法回答。
對於為何可口可樂能順利購得匯源,李小筠的說法則是,價格合適、雙方聯手進軍中國飲料市場與可口可樂生產能力強等。
就可口可樂在收購成功後短期以現金支付196.5億港元,現金是否充裕,知情人士稱,可口可樂公司現金很多,中期可口可樂的盈利為29.9億美元,經營業務產生的凈現金流達31.8億美元,而截至6月27日,其現金等價物達65.7億美元。
這位知情人士稱,可口可樂能從「感興趣」的一些買家中購得匯源果汁股份的原因在於,可口可樂在向匯源果汁表示購買意向時,曾經承諾將不改變匯源果汁現行的運行模式。
另一個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該並購是否也將涉及中國剛剛出台的《反壟斷法》相關內容,並相應遭遇相關的反壟斷調查?
對此,李小筠認為,果汁飲料市場很大,即使可口可樂聯手匯源之後,其在這個領域仍不會有一個很大的數字。但她也表示,將會向相關部門提交材料以配合收購的批准。
據記者了解,此項收購可能會經歷漫長的審批過程。此前,包括雙匯和大寶的外資並購案在審批方面都耗時很長。雙匯方面曾告訴記者,這期間經歷的大規模的反壟斷調查會議就有好幾次。而大寶的審批更是長達一年半。
PE或為匯源賣出誘因
記者從知情人士處得知,可口可樂公司與匯源果汁的收購洽談僅有兩三個月時間,而匯源出售其股份的原因或許在於,參股匯源的PE到了退出之時,獲利了結是PE的本性。
在匯源將股份轉讓給可口可樂公司之前,匯源的三大股東分別為匯源控股,持股比例為41.53%,達能公司,持股比例為22.98%,以及「其他」,持股比例為35.49%。
從公告中,看不出持股比例為35.49%的「其他」是由哪些部分組成,但從公告中的不可撤回承諾中,一家根據英屬處女群島法律注冊的名叫Gourmet Grace International Limited的公司浮出水面,這家公司由一個叫Warburg Pincus Private Equity IX,LP的公司全資擁有(私人資本運營公司:華平基金)。
Gourmet Grace持有匯源經擴大已發行股本的6.37%。另外,荷蘭銀行香港分行、匯源控股與Gourmet Grace還持有匯源的可換股債券,經兌換為股份,荷蘭銀行香港分行持有占已發行匯源股份的6.14%,匯源控股持0.57%,Gourmet Grace持0.22%,總計占已發行股份的6.93%。
而PE退出或將是匯源轉讓股份的誘因,也可以從另外一方面印證,匯源果汁的盈利很好,沒有轉讓自己股份的理由。
匯源果汁於2007年2月23日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上市距今僅一年零6個月。而從2007年匯源果汁的年報中可以看出,匯源果汁上市以來的業績不錯。截至2007年12月31日,匯源果汁收入達26.563億元,較2006年增長28.6%,股東應占溢利較2006年增長188.9%,達6.40億,按照匯源果汁的說法,2007年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在於果汁市場的持續增長,百分百果汁產品系列占市場領導地位,導致營業額穩定上升。
從匯源的股份結構(被收購前)可以看出,匯源控股的持股比例為41.53%,而達能公司與「其他」的持股比例共為58.47%(分別為22.98%與35.49%),達能公司是一家根據新加坡法律注冊成立的公司,是Group Danone S.A的全資附屬公司。
如果達能公司與「其他」聯合退出匯源的股份,那麼他們將占據一半以上的股份,但「其他」是如何組成的,未得到披露,有一部分是小股民的流通股是可以肯定的,但都可以從市場買到。而如果依據知情人士所言,PE的退出是誘因,PE的性格是只要受讓方開價合適,就願意出售變現,這也能從一定程度上解釋為何可口可樂公司願意以匯源股價近3倍的價格收購匯源。
另一個退出者達能
伴隨朱新禮一起退出的還有達能,它的撒手同樣值得探究。「按理說,如果朱新禮退出,達能應該是最合適的接盤者。」有業內人士指出。
眾所周知,對國內飲料龍頭企業均有控制慾望的達能是在經歷長達五、六年的追逐之後,才得以牽手匯源的。2006年7月,趕在匯源上市之前,達能同美國華平基金、荷蘭發展銀行和香港惠理基金共同以約2.2億美元的代價,持有匯源35%股權,其中達能持股約22.18%。
2007年2月,距達能參股匯源僅半年時間,達能就在匯源IPO時行使優先認購權,以1.223億美元的代價,將所持匯源果汁的股份由上市前的22.18%增持至24.32%,但隨後遭遇匯源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攤薄至21.3%。不過,達能在匯源果汁的第二大股東身份卻一直牢固,外界普遍認為,一旦有機會,達能將會繼續增持匯源的股權。
而此次達能選擇了一同退出。對此,達能方面給出的說法是,達能作為一個戰略投資者身份,在可口可樂全面收購後,沒有理由再繼續持有匯源的股權。同時,可口可樂的身份還是達能的行業競爭方。
據記者估算,達能在此次交易中也將套現41億港幣。而此前達能獲得這部分股權的總投入應該在2.6億美元左右。
但據熟悉達能的人士透露,達能的退出一個重要原因是受到了娃哈哈事件的影響導致其整體戰略發生了變化,在達娃事件結果明朗之前,達能在中國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動作。
事實上,自達娃事件爆發之後,達能在中國的合資公司中一直處於淡出的狀態。去年10月,達能從光明的股東行列中退出,到去年年底,因為合資批復的原因,達能再度與蒙牛分手。此次撒手匯源,達能對中國飲料市場的控制已越來越小。
達能方面表示,將利用此次投資收益發展主營業務,其中包括在中國市場的業務。目前,達能已將新鮮乳製品、水飲料、嬰兒營養品和醫療營養品作為四大業務板塊。據悉,目前達能在中國獨資經營的乳製品業務正在積極籌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