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王石擁有多少萬科股份,比例
1989年,王石放棄了萬科的原始股份,而放棄了成為萬科老闆的機會,成為一個職業經理人,所以王石沒有多少萬科股份,只有159.01萬股
㈡ 萬科股票最近行情怎麼樣啊
目前大盤正在中期調整階段,如果沒有買股票,暫時先不要買。
萬科也是要隨大盤進入調整,暫時最好不要買入。
建議你買萬科的朋友,可能是從相對長時間段的角度說的,
近期來講,規避大盤調整中的風險是最重要的。
㈢ 王石持有萬科多少股份
王石沒有萬復科的股制權,當年王石放棄萬科的股權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按王石講的他非常大方不在意股權所以放棄,另外一種也是更接近實際情況的是:王石起家靠到了當時政府里的關系,但後來出了一些變故,雖然沒有處理到王石,但是王石還是有些顧慮,所以以免將來捲入更大的漩渦,王石選擇放棄萬科股權。我覺得第二種可能性更大,誰會放著利益不要呢,只是不敢要不能要。
㈣ 萬科上市的股份數是多少
萬科的股份為全流通股
2010年財報顯示 截止2010年12月31日上市流通的股份數為10995210218股
其中有限售條件股份合計19364778股佔比0.18%
無限售條件股份合計10975845440股佔比99.82%
㈤ 萬科股權為什麼被收購了
多年來,萬科一直被嚴重低估,龐大的規模和良好的業績背後,是與之並不匹配的低股價。作為中國房企的龍頭,萬科現金流非常充裕,還有豐厚的可變賣家當,而買下這座「金山」卻出乎意料的便宜。萬科股權非常分散,且管理層持股很少,在「寶能系」露出獠牙之時,前十大股東合計股份持有權比例僅為22.72%。只要200億元人民幣就能在二級市場拿下萬科第一大股東之位——這是萬科總裁郁亮去年3月提出的擔憂,如今被「寶能系」的實踐證明。在選擇創業平台的時候,一定要謹慎一些,盡量選擇規模比較大一點的平台,比如像騰訊眾創空間這種,可信度會高一點。另一方面,面對門外的「野蠻人」,萬科管理層雖有所警覺,但並未有積極的防範。1994年,萬科曾陷入「君萬之爭」,那是萬科第一次面對「野蠻人」,最終王石找到了君安的破綻,避免了萬科被拆分的命運。如同君安的「意志繼承者」一般,「寶能系」20年後卷土重來,而萬科依然如20年前一樣不堪一擊,在「寶能系」並未出現違規的情況下,王石和監管層手中的牌比20年前還要更少。如今,猜測萬科未來命運如何還為時尚早,外界也拭目以待王石能否如20年前一般找到「白騎士」救場,然而,此事無論結果如何,都應成為中國所有上市公司引以為鑒的標志性事件。在上市圈錢的同時,也面臨著被「野蠻人」踢門而入的風險,而謝絕「野蠻人」,除了保證公司股權合理分配外,也要增加風險意識,使企業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
㈥ 萬科股份比立分配
萬科股權
姚氏兄弟姚振華、姚建輝旗下的前海人壽及一致行動人,寶能系持股比率擴大到22.45%,
華潤 持股份額增加到15.29%
安邦保險 持股5%
萬科合夥人,大約4.75%
㈦ 萬科誰控股王石佔多少股份
王石抄的股份沒在十大股東裡面,他不是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萬科A控股股東與實際控制人:
控股股東 :華潤股份有限公司(14.73%)。
實際控制人 :中國華潤總公司(持有華潤股份有限公司比例:99.98%)。
最終控制人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恆大公司於2017年6月9日作為轉讓方與受讓方深圳地鐵簽訂協議,據此將持有的共15.53億股萬科A股出售予受讓方,總對價約為人民幣292億元,每股轉讓價格18.80元。預期將就出售事項產生虧損約為70.7億元,惟以最終審計為准。
本次轉讓後,恆大此前所持14.07%萬科股份全部出清,深鐵持股由15.31%變為29.38%,超寶能25.4%持股成萬科第一大股東。
目前萬科各方股東持股比例依次為:第一大股東深圳地鐵29.38%、第二大股東寶能系25.4%、第三大股東安邦6.73%。此前,3月份,恆大已經將所持萬科股份表決權、提案權及參加股東大會的權利,不可撤銷地委託給地鐵集團行使,期限一年。此次轉讓後,深圳地鐵正式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萬科大股東再次易主。
㈧ 請問萬科股票上市至今翻了多少倍
截至2020年7月,萬科股票上市翻了500倍。
1991年1月29日,公司A股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同年內6月,公司通過配售容和定向發行新股2,836萬股,集資人民幣1.27億元,開始跨地域房地產業務發展。
1993年3月,公司發行4,500萬股B股,該等股份於1993年5月28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B股募股資金45,135萬港元,主要投資於房地產開發,房地產核心業務進一步突顯。
(8)萬科的最新股份擴展閱讀:
2011年公司實現銷售面積1075萬平米,銷售金額1215億元,2012年銷售額超過1400億。銷售規模持續居全球同行業首位。
據明源地產研究網2011年公司完成新開工面積490.1萬平方米,竣工面積536.4萬平方米,實現銷售金額634.2億元,營業收入488.8億元,凈利潤53.37億元。